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本人任教高中数学新课程已有三年,通过实践,对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课标下的具体教学实施有了一些经验或想法。以下就是自己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一些教学内容所做的思考与体会。
一、将数学教学内容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案例1]弧度制的教学
在弧度制的教学中,教材在介绍了弧度制的概念时,直接给出“1弧度的角” 的定义,然而学生难以接受,常常不解地问:“怎么想到要把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便更加感到乏味:“弧度,弧度,越学越糊涂。”“弧度制”这类学生在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从未碰到过的概念,直接给出它的定义,学生会很难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如下设计的教学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
一个生病的小男孩得知自己的体温是“102”时,十分忧伤地独自一个人躺在床上“等死”。而他的爸爸对此却一无所知,他以为儿子是想休息,所以才没有陪伴他,等他从外面打猎回来,发现儿子不见好转时,才发现儿子没有吃药。一问才知道,他儿子在学校里听同学说一个人的体温是“44”度时就不能活。当爸爸告诉他就像英里和千米一样,有两种不同的体温测量标准,一种37度是正常,而另一种98度是正常时,他才一下子放松下来,委屈的泪水哗哗地流下来。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一个量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计量单位(老师可以让学生说出如长度、面积、质量等一些量的不同计量单位),并指出对于“角”仅用“度”做单位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要学习角的另一种计量单位——弧度。如此引入很。自然引出或鼓励学生猜测“角”还有没有其他度量方式,从而开启思维的闸门。
2、探索角新的度量方法
可从两种度量实质上的一致之处开始探索:拿两个量角器拼成一个圆,可以看出圆周被分成360份,其中每一份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就是1度,然后提出问题“拿”圆上不同的圆弧,度量圆周时,得到的数值是否一样?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思考下列问题:
① 1度的角是如何规定的?
② 用一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来度量一个圆心角的大小是否可行?同一个圆心角在半径不等的圆中所对弧长相等吗?
③ 用一个圆的半径来度量该圆一个圆心角的大小是否可行?其值会不会由于圆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④ 如何定义圆心角的大小?说明这种度量的好处。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写出结果,在班内交流结果,师生共同确定答案。
这样处理可将弧度概念与度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化解难点,在探索中又注重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逐渐明晰自己的思路。
二、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 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案例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求。
为了求得一般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先用一个简捷公式来表示。
已知等比数列{ an}的公比为q,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Sn。即Sn=a1+a2+a3+、+an 。
(1)知识回顾。
类比学过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不难想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Sn也希望能用a1、an,n或q来表示。
请同学们回答: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①等比数的定义,用式子表示为:
②还可以用一系列整式表示:
a2=a1q
a3=a2q
a4=a3q
、
an =an-1q
、
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n=1.n-1 (n≥2). aaq
(2)新知探求
联想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推导方法,问: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是否也能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这是学生完成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要一步,应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研究和讨论。)
要用a1、n、q来表示Sn=a1+a2+a3+、+an应先将a2,a3, ···,an用a1、n、q来表示。
即:Sn=a1+a1q+a1q+、+a1qn-1
注意观察每项的结构:每项都是它前面一项的q倍,能否利用这个q倍,对Sn化简求和?
(经过一番思考)对Sn两边分别乘以q,再与原式相减。经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推导过程。
方法一:用“错位相减法”推导
方法二:用“迭加法”推导
方法三:用“等比定理法”推导
这样设计推导方法加强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而传统教学往往以最快的速度给出公式,然后通过例题演练学生,这样教学结果往往使学生死背公式,而不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有部分中学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的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数学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地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一、对理论、专业基础和日常教学行为方面的反思
数学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运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数学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含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色彩.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答案是要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数学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呢?关键是多研读数学名著、数学学术论文、数学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还具有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3。对日常教学行为质疑和追问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数学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等“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唯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
二、教学基本策略的反思
1、数学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数学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及时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数学学科来说,其实平常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数学教学反思对数学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数学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它会促使数学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教师。
我本身不是学数学专业的,对高中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不太了解,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内容,又是第一次接触教材新增加的内容,的确有些茫然。必修3中,将算法列为高中数学内容的第一部分,在“算法初步”这一章导言中也讲到“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幸好在大学的时候学过C 语言,但是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我只能依靠与同行彼此学习体会和相互的交流来教学,同时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来进行教法调整。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1)相关背景知识缺乏难予找到恰当的算法。如秦九韶算法,由于学生对秦九韶算法中反复执行的步骤不理解,因此,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算法上束手无策。
(2)将实际问题模型化是学生学习算法的一个难点,多数学生无法将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转化为算法。
(3)不能恰当地使用循环变量(计数变量、累加(累乘)变量)或其他条件终止循环,学生在模仿例题设计法的过程中,在循环变量的处理上,往往只考虑前几次循环的情况,对随后变量变化情况不再考虑或者不能想象在条件即将满足时循环变量的情况,即使他们学完了循环的相关知识,但仍不能正确地处理循环变量接近临界点的情况。
(4)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但是不能将程序框图用恰当的循环语句表述出来,由于有些学生所画的程序框图没有遵循教材上的“直到型”或“当型”循环的画法,因此,在将程序框图转换成程序语言时,他们不能处理其中的变化。
二、教学感受
(1)注意在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中不断渗透算法的'思想,特别是用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表述算法。从对算法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个算法还是容易理解的。
(2)在算法的学习中,不要一开始就让学生追求算法的通用性,学生学习的过程表明: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算法时,往往是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特殊算法,当特定的问题被解决后,他们才去考虑更一般的算法。
(3)重视循环结构的教学,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循环结构的处理上存在的问题最大,主要表现在对循环结构的初始状态和终止状态的处理上,以及终止循环结构的条件设计上。
(4)有条件的学校要让学生上机实践算法,无论学生用自然语言、用程序框图或是程序语言描述算法,都难以从中发现自己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尤其在初学阶段。因此,给学生提供上机验证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检验自己算法设计的正确与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难以理解和教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难以教学的问题出现。为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用情境创设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和记住某些知识,在情境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一、情境创设的对象和意义
我们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学生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听不懂;对长久以来的机械教学感到厌倦,不想听,这时我们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给学生创造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吸引学生的眼球,丰富多彩的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课堂的效率也有非常显著的提高。
二、情境创设的原则
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我们不但注重情景的模拟,还要在情境创设中对学生的未来有影响,教会他们面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对于世界观的认知,找出普遍的规律,积极思考,情境创设在无形中对于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在情境创设中,我们最基本的是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保证与教材相一致,假如创设的教学的内容都有问题,那么无论如何创设情景都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只能为你带来麻烦,给学生带来负担。其次,教学是合理的教学,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教学,是有侧重点的'教学,情境创设出一个能被大家所理解的所看到的浅显的内容才是好的教学案例。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忌讳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情境创设,过高过低的估计都不利于教学的进行。情境创设要量身定做,争取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另外,情境创设更要注重创新,与时俱进。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正在努力接受着新知识的滋养,我们不能把过去的例子一遍一遍的重复,创新的案例使教学事半功倍。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正在微妙变化着,我们根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思考方式,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抛实际问题,给学生对求解的渴望
在情境创设方法中,最基本的就是向学生抛问题,把我们常见的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推进学生对问题求解的热情。我们知道,数学虽然是一门理学学科,但是也是来源于生活,都是从生活中抽出的模型,我们只需将数学模型回归到生活中,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多数教师教学的首选方法。例1:在我们学习“余弦定理”中,教师做课程导入便可这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弦定理,知道了通过两条边及两条边的对角的计算,便可得到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所有数据,那我们想想如果只知道两边和这两边所夹的角,能不能求出第三边呢?由此引出余弦定理,进而得出余弦定理的适用范围。这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我们通过对问题的抛出引出了本节课讲授的知识点,避免了直接讲授余弦定理的使用条件造成和正弦定理相混的情况。不但使课堂更有效率,对于学生的记忆也很有帮助。
(二)实际性的计算,给学生验证定理
对于错综复杂的定理,教师自己当初学的时候都有困难,更不用说是小我们十几岁的学生了,那么此时,我们如果将这些定理实际地让学生算一算,最后再告诉他们规律,那么对于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许多。例2:同样是学三角函数,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时从直角三角形出发,分别计算各边与对角正弦值的比值,接着算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生惊奇地发现比值都是一样的,这就代表这是个普遍适用的规律,我们最后在引入正弦定理,相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们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不但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而且验证了正弦定理的普适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自己探索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教师的授课。
(三)发散性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
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发散思维也是很常见的方法,这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对创新性有很大的帮助。例3:我们在学习“数列”的时候,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等差数列中,最重要的就是通项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先拿出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他们的通项公式,共同检验公式正确与否,而后,教师给出写等差数列的方法,回头再次与学生给出的相比较,最后在反复探究中,得到写通项公式最快速的方式。这旨在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数学中,发散性思维极其重要,毕竟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多多少少给他们一些开发,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用自身的体验,给学生难忘的经历
当讲述的内容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可以选择将它娱乐化。这样学生会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例4:当我们学习“排列组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上前边来,演示各种排法,比如说红绿灯有多少种排列方式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回答是6种,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与3*2*1结果相同,这时我们便可以引导出求排列问题的方法。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有探索能力,有独自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个学生在人生中需要逐渐培养起来的意识,我想我们从现在开始加以引导,通过情境创设让他们多在这方面思考思考,争取为培养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对青年教师来说,开一节公开课,如同完成一次蜕变,累掉一层皮,有着刻骨铭心的阵痛,但换来的是突飞猛进的专业成长。可以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是名师培养的摇篮。下面,我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为基础,从如何看待英语公开课、课前如何备课、课中如何实施、课后如何总结等四个方面,来跟大家谈一谈如何开设英语公开课。
一、理性看待公开课
当前对公开课的定位有点错位和异化,在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眼里,英语公开课是“面子工程”,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的英语整体教学水平,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对于上课教师来说,公开课是一个崭露头角、获得关注、赢得荣誉的好机会。于是就有个别上课教师想借公开课一鸣惊人,毕其功于一役,成为“一课成名天下知”的教育明星。
在这种背景下,公开课已不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或教研行为,而是一场经过反复演练、精雕细琢的“样板戏”,凝聚了当地专家、教学同行的集体智慧,体现着学校和当地行政领导的教育意志,教师和学生早被沦落为逢场作戏的演员。但是,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对公开课要有客观理性的认知。
1.正确定位,凸出研究意识。
虽然教育界对五花八门、精心包装的公开课提出强烈质疑,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公开课作为评价和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高效平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无法替代的,很多青年教师正是汲取着公开课的营养,迅速成长起来的。
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既可以用来赛课评奖,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可作为一种研讨方式,用以同行之间切磋教学技艺,后者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那种过分强调公开课的展示选拔性质的风气和做法,肯定会诱导和强化教师的外在动机,是造成公开课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重要原因。我们要认识到,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青年英语教师要争取多上研讨课,强化对课堂的研究意识,彰显个性探索;另外一方面,也呼吁公开课的主办部门要淡化评估职能,不要把公开的课堂作为优秀教师选拔赛的舞台,作为考察教学的唯一依据,否则公开课就会流于形式,背离课堂教学研究的本身价值。
2.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应该是教师平时教学智慧的一种凝练和提炼,而当前的公开课要么太注重包装,胭脂味太浓;要么过于追求尽善尽美,教学环节做到滴水不漏,其中的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公开课与平时课的关联,以自己的平时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如果公开课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异太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上课教师也是很难“表演”到位的。因此,青年英语教师要树立“只有注重平时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好公开课”的观念。
一节好课应该具有原生态的特征。真实的课,就应该有缺憾,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3.积极主动,珍惜开课机会。
一项调查显示[1],教龄(1—3年)与教龄(4—6年)上过公开课的人数要远远少于教龄(7—18年)和教龄(19—30年)的教师。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机会不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让某位教师上公开课,是学校对他的一种认可。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往往会获得更多机会,而年轻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就相对较少。
其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条关于公开课评价标准的潜规则,让不少青年老师担心上课失败而给自己和学校蒙羞,从而对公开课望而却步。
如果把公开课的主要功能定位于展示,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上公开课自然是合清合理的。但考虑到公开课具有更为重要的研究功能,则应该给年轻教师更多的锻炼机会。因为年轻教师正处于探索和尝新阶段,具有更强的发展动机,上公开课对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起步更为重要。
名师的公开课要偏重它的示范、宣传和学习功能,而年轻教师的公开课则重在研讨和促进其专业发展。建议公开课主办单位要合理设置这两类公开课,并适当向年轻教师倾斜。另外,青年英语教师也要不怕苦不拍累,积极主动承担公开课,不论公开课的级别是高是低,都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开课任务,绝不推诿。
二、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寝食难安是所有老师在公开课之前的共同感受。对于开课经验鲜少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公开课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情绪,保持适度焦虑。
因为要把自己暴露在公众视线中,所以在面对公开课任务时,很多教师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如紧张、忧虑、恐惧、犹豫等。这是一种自然反应状态,是教师自律性和责任心的表现。
每个人面临重要任务时,都会有焦虑、恐惧的情绪出现,它源自个体正常、成熟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有助于上课教师保持适度兴奋度,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激发身体潜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
当然,焦虑也不能过度,否则,带来的只是恐惧害怕、心烦意乱和士气低落。焦虑就像是一根橡皮筋,如果拉得太紧,它会断掉;如果拉得不够紧,张力又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做好公开课的准备工作,我们就要学会找到平衡点,保持适度焦虑。
2.独辟蹊径,选准新切入点。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有点固化,大部分老师都喜欢开设课文阅读教学的课型;教学方法也老套,千人一面,不外乎让学生略读和扫读,回答几个问题,做一些TrueorFalse的练习,没有新的突破。
如果有机会自选上课内容,我建议青年英语教师可以大胆尝试,去探索一些无人问津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活动中,一位青年老师敢为人先,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原因是这种课型一般都以讲解和机械操练为主,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易显得沉闷。
但是,这节公开课由于教学内容选择大胆和教学设计新颖,而出奇制胜。本堂课中所采用的语言知识语境化教学方式,受到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以至于在本次活动过后,该上课老师还多次受邀到其他中学展示。应该说,这节课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同一个石头激起千层浪,激起我市英语教师对语言知识教学的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
学校或教研单位在安排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时,要统筹兼顾,做到有系统性和延续性。例如,苏州市现在提倡一种单元系列公开课,即把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多个课时,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来授课,这些课受同一个话题所统领,前后之间互相衔接,较好的呈现了单元教学的全貌和不同课时之间的关联性,这种系列公开课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彰显个性,汲取集体智慧。
公开课,一定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要有上课教师的独立思考,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思想,不能是平时课堂的简单重复或再现。教师也不能逢场作戏,只会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
教师在备课时,最好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去参考网络资源,或听取集体备课的意见。在整合资源和征求意见时,要懂得取舍,最漂亮的未必就是最好的,要挑选最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否则,就容易出现以下三种大煞风景的失败课型。
一是,“撞衫课”。在同题异构观摩课活动中,常有一些上课老师的教学步骤存在雷同,甚至连图片和问题都一模一样。本来是相同的课题,由不同的老师从不同角度来解读,结果变成“同题同构”,弄得听课教师一片哗然,不知道是谁抄袭谁的。课后一问才得知,他们参照了同一个网络资源。道理很简单,你能轻易找的资源,别人也可以不费力气的搜索到。
二是,“杂烩课”。在一些不恰当的集体备课中,年青教师由于人微言轻,言论主张不受到重视,被晾在一边;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全部由资深教师说了算,你一言我一语,拼凑而成。这些主意单个看都很漂亮,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统一的灵魂主宰,无论怎么看都别扭。这就好比用多个女明星最美的五官,拼凑成一张脸,那么这张脸不但不漂亮,而且多半不协调。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可取,它扼杀了执教者的个性与创造性,执教者早就沦为一个照本宣科的传声筒。
三是,“模仿秀”。有的上课老师采取“拿来主义”,对照着名师现成的经典课堂案例,一笔一划的学着做。但是,由于上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名师的教案不相吻合,看起来像一个本来适合休闲穿茄克衫的人,结果穿上了一件笔挺的西装,那么怪异。或者由于上课教师个人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如此高深的教案,看起来好似一个小子,穿着尺码大一号的衣服,那么别扭。
4.挖掘资源,精心制作设计
对于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常能搜集到一大堆相关资料。这就需要上课教师独具慧眼,筛选出最切题的材料,删繁就简,必要时,甚至要忍痛割爱。“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我们要明白这一点,否则会造成材料堆积,学生得到的只是视觉和听觉上的狂轰滥炸,一节课目不暇接,看得眼花缭乱,却丧失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我们要学会量体裁衣,设置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有些材料适合于讨论分析,有的适合角色扮演,有的适合观看影视作品,有的适合于欣赏感悟。所选择的教学活动还要符合上课班级学生的特点,有的班级善于表演,有的班级乐于思辨,这些都是上课教师要考虑的因素。活动设计要追求有效性,切忌为活动而活动。
制作课件时,我们要追求一种简洁、典雅、明快的风格,力求注意以下几点:⑴不盲目追求高级软件,用ppt制作的课件就完全可以满足公开课的需求;⑵但求有效实用,过于花哨的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教学内容;⑶课件流程要顺畅,便于操作,不要做得,颠三倒四,一会儿往前翻,一会往后翻,影响教学的流畅性;⑷课件背景和文字要选择反差较大的颜色,最好选定一两种颜色,不要赤橙黄绿青蓝紫一齐上,引起视觉疲劳;⑸一节课上使用课件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把教学的全部过程和教学内容一字不漏的打在PPT上,把上课变成“看电影”。
5.好“课”多磨,磨出新理念
公开课,要不要打磨?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要看怎么个磨法。如果把一堂课当作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应用科学方法,使课越磨越新,成为高水平的精品课,这种科研式的磨又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公开课的打磨过程,就是教师自身发展与再提高的过程。经常性的打磨,能更好地促进上课教师与研讨人员的专业发展,使他们能听到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来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设计。我们要对“打磨”二字有正确的辩证性理解,要反思两个问题:打磨什么?怎么打磨?
首先,上课教师要明白,需要打磨的是教师本身和教学设计,而不是去“磨”学生,更不是上课老师与上课班级进行的课前“彩排”。相反,上课教师是通过打磨,对教材处理、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驾驭等方面有一个大概的预期和了解,必要时对教案做一些微调。
其次,公开课的打磨主要有试课和议课两个过程。试课可以“一课多上”,但第二次试课要在不同的班上进行,而且不应是跟相同的学生进行“故伎重演”。要求每试讲一次,在教法或学法上要有所改进或新的突破。而对于议课,可以由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讨论,挖掘出亮点、失误及其原因,调控措施等。执教者虚心听取别人的评议,总结经验和教训,有选择性的吸纳别人的建议。
三、做好课中的实施工作
在课堂上,上课教师就像一个能说会道的导游,把好山好水呈现给游客。不同的解说方式会使游客对同一个景点有着截然相反的感受,“家乡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所以说,公开课的实施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个人魅力。
1.营造气场
心理学研究发现[2],情绪无论好坏,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课堂上学生的喜怒哀乐,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上课教师的情绪所左右和支配着。所以说,我们无论多么紧张,在进入上课教室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拿捏好表情、动作和语气。
有人说,要上好公开课,教师需要一种“人来疯”的劲头,不能畏手畏脚,顾虑太多。听课教师越多,我们的展示欲望越强烈。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喜欢撒欢,爱表现自我,以此来吸引客人的注意力,这就是所谓的“人来疯”。
上大型公开课时,我们英语老师也需要这种“精气神”,挥洒自如,魅力四射,营造出一个强大的气场,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进入“人课合一”的佳境,忽略旁边听课教师的存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眼睛只盯着学生看,否则听课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哈欠,就能扰乱你高涨的心情和清晰的思路。
2.走近学生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跟学生聊一聊轻松的话题或讲英语笑话,缓解紧张情绪。跟学生交流时,多使用人称代词we,少使用让人感觉生疏的you。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尽量使用遥控鼠标,这样教师就可以脱离有线鼠标的束缚,从讲台上走到学生当中去。
在课堂上,不要老是让几个优秀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这样容易排斥其他大部分学生,教师要事先了解到七八个英语水平中等、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的提问应该从这些学生开始,来逐渐调动气氛。
如果了解不到学生名单,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眼神来判断,如果学生的眼睛主动迎合你,那表面他们已知道答案并且有发言的欲望,否者会顾左右而看其他。叫不认识的学生发言时,我们不可站在讲台上用手指头乱指,最好走到他们身边,轻拍一下桌边,这样做显得亲切,还能听清楚学生的发言。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面特征和上课表现,使用一些有趣的词语来称谓他们,取得幽默效果,例如,thesmartboy,thathandsomegentleman,theprettygirl,thegirlwithbeautifuleyes.
在课堂上,如果有学生表现不错,要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扬和鼓励他们,最好具体一点,煽情一点,例如,Ilovetheendofyourstory.Itissosurprising.又如,Youdidagreatjob.I’mproudofyou.
3.抖响“包袱”
抖包袱,是相声、小品、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同样,我们的课堂也要有“包袱”,要有幽默,有悬念,有动人之处和点睛之笔。
上课老师要学会声情并茂的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做好铺垫,层层推进,把之前酝酿好的关键部分说出来,把包袱给抖出来,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包袱儿”能否抖响,灵活运用语言是关键,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状况,适时适地耐心巧妙地运用语言,做到“铺平垫稳”,才能取得蓦然抖开、满堂皆响的效果。
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例如沁人心脾的语音语调,随心所欲的口语表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公开课堂上的风采,都是来自于平时的修行和一点一滴的积累,靠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所以说,即使平时再忙,英语老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和口语表达的操练,不可荒废了口语。
4.发清指令
明晰的课堂指令,会给学生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配合。借班上课时,常有上课老师抱怨学生如何死气沉沉,如何不配合。其实,很多时候,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是教师模糊不清的课堂指令让学生无所适从。
在变换教学环节时,我们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英语来发出指令,毕竟是借班上课,学生需要一点时间来磨合,来熟悉上课教师的表达方式、语速、语音和语调。
课堂指令不应过多,需要发的指令一定要简明扼要,指令发出后要检查落实。在布置一个较长任务时,英语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逻辑性,前后信息要和谐连贯,并且可以在句子之间可以加入first,second这一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这样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手势、榜样示范、重复指令、变换表达方式、放慢语速等手段来帮助理解。
5.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经常有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发生。如果处理不当,一堂精心设计的课就会功亏一篑,常见的突发事件有:
⑴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不按照规矩出牌,超出预设轨道之外,这时候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要顺水推舟,保护好这种“动态临时生成”的知识,甚至允许学生走偏一小段路,再及时介入和干预;
⑵电脑等设备故障也要重视,教师要在上课前带齐所有资料,调试好设备,主要检查音频、视频和超链接的情况;并且要做好预案,以防万一;
⑶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情不够了解,设置的教学任务难度过大,教学进程不流畅,动不动就“卡壳”,这时老师要灵活机动,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个小意外可以把苦心设计的课搅得一塌糊涂,但也可以带来新的生机。所以,如何灵活妥当地处理偶发事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的标尺,它能反映出老师应变艺术的水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四、做好课后总结
青年英语教师在公开课之后的自我剖析和反思十分重要,是总结经验、优化课堂、探索规律和形成特色的快车道。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就曾经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1.参与评课,听懂弦外之音
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和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不过,在公开场合,听课教师往往碍于情面,很难做到开诚布公的说出对这堂课的全部真实感受,一般都是尽挑好话说,即使有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婉转的一带而过。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学会听明白别人评价的言外之意。如果有机会,最好在私下里有选择性的跟听课教师进行个别交流。
2.课后小结,厚积才能薄发
公开课凝聚着上课教师沉甸甸的付出,很有必要做一次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在写课后小结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写的实,实事求是,记录的内容要真实,不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⑵写的快,趁热打铁,时间一长,会有所遗忘;⑶写的深,必要时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课后小结是青年教师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的最好办法,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3.抓住亮点,写成教学论文
公开课是教学论文的发源地,这一点是我最深刻的个人体会。每次开设或观摩一次大型公开课过后,我都有一篇相关的教学论文发表。刚开始写论文时,我们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只抓住自己公开课的某一个亮点,哪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环节。课堂中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主题。
如何解决高中数学思维障碍
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在掌握了初步的知识的基础上,透过分析、归纳、综合,不断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演绎,经过不断地推导总结,对知识构成本质上的认识。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用心好处。根据对这些不断地总结思考,对于解决高中数学思维障碍,我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
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和小学阶段的数学,比较注重于逻辑思考。因此,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的时候,要先回顾教学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不让学生觉得突兀。例如,在刚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一般都要先复习初中阶段学到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具体资料,而对于那些不含任何参数的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解比较简单,对于那些内含参数的求解可能对于很多的学生有点困难。在这个时候,我就先从不含参数的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求解开始讲起,逐步过渡到内含参数的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的求解,最后对求解区间变化的题目进行讲解。经过这样几步的层层递进,学生就会掌握各种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求解问题,也在必须程度上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学生的思维也变得很清晰、很系统,对知识点构成了总体的认识。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潜力的培养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只注重集中思维的培养,不重视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潜力。其实,发散思维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很好地帮忙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更加灵活自如地应用知识,这也是新的时代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在讲解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固定学生的思维,同一道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思考角度想出新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发散思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系统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阶梯思路更加开阔,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密切。教学中,透过引入开放性的数学题目,使学生突破常规的思维方法,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做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的灵活应用,从而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本来就是一种认识新事物的过程,教师要根据认识新事物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做好与新知识的衔接,在头脑中建立起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的改善要思考到学生的实际状况,不能只按照教师自己的逻辑思考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要讲教材中的一些定义和定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内涵,从问题的表面去逐步挖掘其本质性的东西,要使学生逐步构成抽象的思维,能够在解决一些经常见到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要尝试着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难题。在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变换思维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的方法和手段。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高中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要逐步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学思维方法,比如数学建模。对于数学的学习,不在于做了多少的题,而是在做每一种类型的题目的时候能够领悟其中用到的数学思维方法。一旦掌握了解题的思维方法,至于计算,就是一些基础技能的考查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在解题过程中能够透过分析题目,想到用哪一种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者透过适当地转换形式,以适用某个数学思维方法。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总结,要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基础状况,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同时要重视发散思维潜力的培养,加强自身的业务潜力,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改善教学方法,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作为重点。教师要不断地在实践当中进行探索和发现,总结教学的经验,并进行及时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善高中数学教学,解决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这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具有深远的重大好处。
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中数学教学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今的高中数学教育已经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在高中教育发展中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这取得硕果累累、繁荣景象的同时,高中数学在教学中还有一些弊端存在,有些问题仍然阻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家都明白,这些存在的弊端对于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如果不及时的对这些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解决,必须会严重影响高中数学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此,为了用心调动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用心性和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并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主动的学习,必须要高度的重视高中数学教学管理工作现状中面临的困境问题。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更要看清现状,并行方设法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理清思路,想方设法找到一条高中数学教学管理对策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这项工作,最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为了更好发展高中教育,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笔者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目前的现状进行了如下思考分析,同时也给出了几点思考推荐。
一、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构成的原因分析
1、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潜力,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潜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由于授课的班额很大,这对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潜力和自主实践潜力造成了必须影响。虽然教师在教学中极力的想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进行教学,但应对着班额大以及学生升学、考试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很难落实。有些教师仍然是一向停留在对学生进行教与学的过程,这是造成问题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
2、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课改的领悟精神还有一些小小的偏差。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是教学的掌控者。实际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着手才能成为共识,才能将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到教学行动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未完成主角转变,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载者。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中的主载者变成引导学生的指引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对于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未能真正落实到位,这也是造成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1、让学生过分自主,忽视教师的引导。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高中数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忽视教师作用和学生过分自主的现象,由于教师作用的丧失,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只在原地徘徊,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引导相统一的过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老师要拓宽他们的思路。总之,教师的引导是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2、缺少完善的课改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按照我们国家提出的新课改要求来做,这也体现了对新课改要求的不够重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要求来做,但也有一些教师由于受到班额普遍大、考试的影响,在教学中一向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停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导致学生对高中数学厌烦,有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甚至感到枯燥、乏味。
三、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推荐
1、进行成功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否持久,与他们能否取得成功有很大的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创设适度紧张的气氛,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成功教学其实也是一种情感教学。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能够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事实上,每个人都期望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爱护、关心学生,个性是成绩差的学生,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那种动辄批评,或歧视差生的态度和做法,会极大地创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用心性,是每个教师务必注意克服的。
2、为情景而设置情景。按照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呈现“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组织学生尽可能进行讨论、研究,透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超多的直接经验,自主的建构知识,构成数学模型,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好处。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阐述中能够看到,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中教育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高中数学教学成果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会增多。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在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存在,这对于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发展来讲极为不利。为此要想加大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并促进高中教学与进一步发展,必须要高度的重视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构成的原因,同时还要看清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找出一套合理并完善的以加大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对策。本文只是对高中数学教学做了几点思考分析,其实高中数学教学思考推荐还有很多,由于字符的限制,只能简单的分析两种。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期望每一位教师都要尽职尽责,使出全身力气把这份工作做好。
新课程十分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构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潜力,透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做为教师,哪些是教学反思资料呢?我认为能够从以下三种水平界定教师反思的资料:
水平一:侧重于教师对日常教学行为、过程、事件及学生的反思。
(1)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体此刻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做到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促进潜力及情感的全面发展;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需要及实际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课程实施方案能否顺利实施;还有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动作、言语、学生的状态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透过各种渠道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查阅学生的作业,找个别学生谈话,依据教案回顾课堂教学,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学生知识背景、理解水平、兴趣爱好的反思。它主要强调对学生的数学文化、思维与理解水平、兴趣爱好及其对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准备等方面的反思。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及个性差异就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
教师教学的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知识背景及理解水平的反思主要包括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当前知识背景的研究、认识,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结合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这是反思性教学应思考的一个重要资料。
(3)对教材的反思。教材是知识传递的有效载体,对教材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深刻理解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及学生学习要求,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补充、改编和整合的活动。如立体几何的模型教学、函数的板块教学等。对教材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资料、选取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资料更好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水平二:侧重于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及现有教育研究成果的反思。
(1)对教师教育教学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它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所进行的反思性活动。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心吸收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透过对自身道德水平和职责感的不断反思,会促使其对教学实践更富有执著性和职责心。
(2)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反思。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带给指导和帮忙,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反思目的就在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需要,创造性地理解和应用已有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水平三:侧重于影响教育教学实践的学校及社会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反思。
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用心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留意、审视和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对教学活动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如根据女生怕学数学、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现状,可设计《高中女生数学后进生的构成及转化策略》课题,以到达增强女生信心、训练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潜力的目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构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取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资料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潜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到达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能够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资料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资料,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能够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资料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潜力。尤其是在选取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资料选取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先45分钟的资料在40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资料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资料,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资料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资料,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资料的总结、选取题的训练等等都能够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能够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资料。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能够用电脑来演示。
四、根据具体资料,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资料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构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能够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能够结合课堂资料,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有助于学生思维潜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资料的掌握状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靠,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潜力和新方法的构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七、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潜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超多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超多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决定错误。不少学生说:此刻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潜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八、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潜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忙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到达传授知识,培养潜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就应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必修3是高中数学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内容,既增添了新内容——算法,老内容统计和概率的内容和安排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就自己的教学过程谈一谈对必修3的体会与反思。
1、第一章的教学主要还是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围绕程序框图这一核心,以具体案例为载体,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基本逻辑结构和算法语句的用法,从中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不必要搞太难的算法设计,因为在其它章节中,算法思想也是要渗透的,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算法问题.至于高中数学引入算法的理由,我体会还是在于算法思想所体现的很强的逻辑性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而不在于学会多少程序语言或程序设计.所以还是应该关注算法的“数学味”.
2、在第二章的教学中,感到学生虽然知道各种统计量(平均数、标准差、回归方程等)的计算方法,但理解其中蕴涵的统计思想却很难,不能自觉的形成统计观念和概率思维.因此,在统计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在“计算”后,让学生对结果的含义作出解释.实际上,课本在这方面是有示范的.例如,在讲完“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后,课本有一个关于某企业职工工资待遇的“探究”栏目,还配了某市公路项目投资数据的利用方面的练习等,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并让他们举一些类似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认识企业老总利用数据设置的陷阱在哪里,应当如何理解和使用数据特征等.
3、概率的教学,离开了具体案例寸步难行,要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体验概率有关问题的情景,在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案例情景,以激发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尽量创设情境,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学生合作学过程中,学生既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又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与别人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理解概念。太阳从东边升起,抛起的篮球会下降等等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就是可能事件,太阳从西边升起,公鸡下蛋等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体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