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珍珠鸟》的教学反思【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感悟文本的思想精髓,一直是我们追寻的。那么,切入文本,切入作家灵魂的入口,到底在哪里?或许就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因此,在教学中,以出示名言的方式,引导学生知道要“读好一篇文章就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方法。并在整个教学中,就围绕此理念展开,通过一些语言的提醒与实际的操作,不断地强化此读书方法。
学会运用好的读书方法,才会有深刻的感悟。作家冯骥才的文字清新质朴动人。文本,于淡淡的笔墨间洋溢浓浓的真情,于细细的生活琐碎中彰显拳拳的爱意。尤其是作家对小珍珠鸟的细心照料,甚为感人。整个文本中,可以说有“我”处,必有“爱”在。但我抓了四个句子,让学生重点感受。学生则从“惊动”读出“尊重”,从“不管”读出“自由”,从“享受”读出“享受”,从“生怕”读出“呵护”。看上去,虽是生活的细碎,却是真切的情谊。这些正是对“信赖”最好的诠释。学生正是从这些字字词词句句中,懂得了“信赖不仅仅是情感,更是一种行动;信赖不仅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交流”。
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在教学中,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之上,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同时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
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有自己的感悟,达到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走进本文,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教学时,我主要分以下五个环节进行:一通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二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和照料珍珠鸟的,三是珍珠鸟是怎样在作者的照料和呵护下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四引导学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这句话的含义;五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不仅是人与鸟之间,而且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
本节课存在的亮点: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我先由口语训练引入,然后出示珍珠鸟图片。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根据本文是略读课文的特点,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时,根据本文的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照料珍珠鸟和珍珠鸟怎样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学生在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二、直奔中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结尾有个中心句,而且课文内容是围这个中心句展开的。根据这个特点,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中心句来展开。一开始,理解文中是指谁对谁的信赖,小鸟为什么会这么信赖作者,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弄懂这些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的意思,领会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三、以文为本,重视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充分利有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后,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与鸟之间需要信赖吗?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到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白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对,才能互相信赖,才能创造出美好境界。
不足之处:
1、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足。
翻页笔使用不够熟练,平时课堂用的少,建议学校给老师配齐。
2、朗读形式比较单一
课文是以学生读为主,而在这节课中我忽略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朗读形成比较单一。今后将注意这方面的教学。
3、教学语言不够生动
教学时我的语言不够生动、精炼,缺乏感染力,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启发学生的少,点拨过于直接,语言不够生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珍珠鸟是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细腻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悉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上主要以读为本,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过程中理解课文。我主要是: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揭示课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读后谈谈对珍珠鸟有哪些了解。
再出示学习目标:珍珠鸟是怎样从怕人到亲近人的?它和作者的感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让学生动手在文中划出描写珍珠鸟活动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学习小组交流后汇报。
(三)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指名读第14自然段体会。
看小珍珠鸟落在作者的肩上在“我”眼中珍珠鸟就像什么?感受是什么?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学习后,说说对信赖的理解。
我主要是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感受课文的人与鸟之间的真情,再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举的例子就各种各样。
不足之处是: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会感到厌烦,出现松懈现象。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鸟——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在的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从而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教学环节结合紧凑,思路清晰。
(二)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在体验中学习。
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三是在教学中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在引起学生感情共鸣的前提下,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三)不足之处:课堂上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压抑了学生的热情。所以自己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能力,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放开束缚让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阅读中积累。”
“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就无“悟”。《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造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借助朗读、反复品读,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留足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积累。
《珍珠鸟》一课,学生初读后似乎没有什么不懂,但作品借助语言、结构、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却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不易被读者真正把握到。
阅读,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内容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开各种表面形态看到()它们的精神实质,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这几种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赏,在欣赏中进行评价,会使阅读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读书时多做比较揣摩,有助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进而感受语言。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对出示的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只小珍珠鸟。”“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1通过读、比较,学生感受到了“小家伙”是对人的称呼,此时作者已把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小宝宝、小朋友,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让学生具体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学会赏析的
方法,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善于思维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的能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4)
1、学生默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浏览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品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出示课件5)
1、读课文,说一说: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深入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合作,探究。(出示课件6)
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有何用意?
(4)珍珠鸟开始怕人后来不怕人,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教学这课时,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较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主要从一下两个方面做的: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上,让学生“选择品读自己喜欢的相关句段”,“与自己喜欢的同学分享快乐”,“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倾吐的心声”。这些内容可以按照自己喜好来学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可以按照喜欢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收获。让学生觉得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
二、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重视。本课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故将教学目标定为“用我的心感受美好的感情”,“用我的心抒发自己的心声”,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重视。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珍珠鸟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