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小螺号》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人音乐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4课歌曲《小螺号》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喜欢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为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表演《小螺号》,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通过歌曲动作的编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充分聆听歌曲范唱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用上滑音、波音等装饰音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通过课堂艺术实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并尝试用口风琴与部分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学习歌曲伴奏声部。
教学资源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口风琴、打击乐器、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用轻柔而明亮的声音演唱,避免喊唱。
3、律动练习:《请你跟我这样做》——海浪、海鸥、吹螺号。
二、情境创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螺号吗?小螺号是什么做成的(海螺)小螺号用来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歌曲《小螺号》。
2、板书课题。
三、内容研讨
1、教师表演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播放伴奏)
设问:歌曲讲述了怎样的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感受到怎样的情绪?(欢快、优美)
2、请大家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听录音范唱轻声哼唱《小螺号》。
3、采用视听结合法学习歌谱,并分析歌曲由几部分组成?
提示:A.找规律、相同或相似的乐句。B.找难点
4、重难点指导教学。“茫茫的海滩……” 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将其涂上颜色并唱一唱。
5、朗读歌词:有表情地随着歌曲的节奏来朗读歌词。(有节奏感。
6、词曲结合。(教师弹琴,学生随琴填唱歌词)
7、采用多种形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螺号》。(对唱、领唱、合唱、表演唱)
四、实践活动:学习伴奏。
1、引导学生学习二部伴奏。先视唱A段一二乐句和B段二部伴奏。(找到6 1 2 3位置)
2、小组合作进行配合表演。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举行一个音乐会,要求同学们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小螺号》这首歌,比如:独唱、齐唱,用乐器来演奏或者用蹈舞动作来表现等。
五、实效评价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歌曲《小螺号》,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都能够做到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像、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1、关注学生及其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我为学生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像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充分感受和表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教学把感知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理解歌词,并感知音乐的节奏,培养对音乐的节奏感。
2、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体验歌唱过程中的快乐。
3、能够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意思。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要求幼儿把家中用贝壳或海螺制成的工艺品带回园,进行分享观赏。
2、音响及《小螺号》的音频,辅助感知节奏的打击乐器(木鱼、小鼓、三角铁、沙球等),手写歌谱一份。
活动重难点:
重点:用欢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难点:准确把握节奏,正确唱出音乐的高低起伏。
活动导入:
1、把收集到的贝壳风铃、贝壳船、海螺等工艺品装扮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听听,营造海边的氛围。
2、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课室里摆满了你们带来的贝壳风铃、海螺船,漂亮极了。那你们知道这些贝壳、海螺是从哪里来的吗?”(海滩)“那有没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海滩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海鸥、浪花、船等词)“哇,海滩上有那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想)“那老师今天教小朋友们一首歌曲《小螺号》,让‘小螺号’带你们去看看海滩好吗?”(好)
初步听赏歌曲:
教师第一次播放《小螺号》的音乐旋律,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及韵律展开想象。(第一遍)
学习歌曲:
1、发声练习:先让幼儿进行发声练习,打开喉咙,以免歌唱时伤及声带。
2、歌词朗诵:老师教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进行逐句朗读。
例:A第一句老师拍手读:XXXXX
师:小螺号嘀嘀嘀吹,海鸥听了展翅飞。
B:幼儿模仿老师有节奏地读。
生:小螺号嘀嘀嘀吹,海鸥听了展翅飞。
3、老师第二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注意歌曲的节奏。(老师一边在旁打节奏)
4、老师逐句教幼儿唱并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老师边用乐器拍打节奏,边唱歌词,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掌唱词。(第三遍)
5、“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手来拍打节奏,现在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打节奏?(跺脚、拍腿、拍肩、点头)(第四遍)
6、用动作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号、海鸥、浪花、船等。师:“小朋友们,歌曲里面‘滴滴滴’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呀?谁在飞啊?谁笑啦?”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吹螺号、海鸥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如果有些小朋友做不出动作,老师可以帮忙引导。)
7、让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打节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
结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唱起《小螺号》,一起去捡小海螺吧!”老师跟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结束活动。
教学内容
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
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小螺号》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2.欣赏范唱。
犐栉剩焊枨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竖琴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牨硌菘刹捎枚嘀中问剑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
聆听《划龙船》オ
1.民间风格导入。
犐栉剩号├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犜谡庖唤谌招矶嗟胤接腥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初听《划龙船》。
犐栉剩赫馐赘璧难莩形式有什么特征?
牻步猓荷辖诳谓擦硕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牶献乓衾郑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
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犐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理解歌词,并感知音乐的节奏,培养对音乐的节奏感。
2、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体验歌唱过程中的快乐。
3、能够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意思。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用欢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
2、难点:准确把握节奏,正确唱出音乐的高低起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要求幼儿把家中用贝壳或海螺制成的工艺品带回园,进行分享观赏。
2、音响及《小螺号》的音频,辅助感知节奏的打击乐器(木鱼、小鼓、三角铁、沙球等),手写歌谱一份。
3、活动教学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把收集到的贝壳风铃、贝壳船、海螺等工艺品装扮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听听,营造海边的氛围。
2、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课室里摆满了你们带来的贝壳风铃、海螺船,漂亮极了。那你们知道这些贝壳、海螺是从哪里来的吗?”(海滩)“那有没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海滩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海鸥、浪花、船等词)
“哇,海滩上有那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想)“那老师今天教小朋友们一首歌曲《小螺号》,让‘小螺号’带你们去看看海滩好吗?”(好)初步听赏歌曲:教师第一次播放《小螺号》的音乐旋律,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及韵律展开想象。(第一遍)
二、学习歌曲:
1、发声练习:先让幼儿进行发声练习,打开喉咙,以免歌唱时伤及声带。
2、歌词朗诵:老师教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进行逐句朗读。
例:A第一句老师拍手读:XXXXX师:小螺号嘀嘀嘀吹,海鸥听了展翅飞。
B:幼儿模仿老师有节奏地读。生:小螺号嘀嘀嘀吹,海鸥听了展翅飞。
3、老师第二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注意歌曲的节奏。(老师一边在旁打节奏)
4、老师逐句教幼儿唱并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老师边用乐器拍打节奏,边唱歌词,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掌唱词。(第三遍)
5、“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手来拍打节奏,现在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打节奏?(跺脚、拍腿、拍肩、点头……)(第四遍)
6、用动作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号、海鸥、浪花、船等。师:“小朋友们,歌曲里面‘滴滴滴’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呀?谁在飞啊?谁笑啦?……”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吹螺号、海鸥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如果有些小朋友做不出动作,老师可以帮忙引导。)
7、让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打节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结束: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唱起《小螺号》,一起去捡小海螺吧!”老师跟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歌曲《小螺号》,掌握了音乐知识:弱起小节、附点音符,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熟练了歌曲的吹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本课有效地把器乐教学与唱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大胆表演,这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一大关键。音乐课程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只有密切联系生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才能开心地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兴趣。因此,教师注意挖掘课外资源,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课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本课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其中,合作创编、综合表演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教学时,教师虽然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但没有给学生明确责任,没有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体验、创编、集体练习的时间,导致了部分小组的配合不够默契、表演比较拘谨。这就意味着教学设计还有待优化。明确学生自己应负的责任,合理提供空间和时间,加强调控与指导等等,都得合理设计,达到最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大程度地积极探索、紧密配合、大胆创编,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理解歌词,并感知音乐的节奏,培养对音乐的节奏感。
2、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体验歌唱过程中的快乐。
3、能够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意思。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用欢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
2、难点:准确把握节奏,正确唱出音乐的高低起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要求幼儿把家中用贝壳或海螺制成的工艺品带回园,进行分享观赏。
2、音响及《小螺号》的音频,辅助感知节奏的打击乐器(木鱼、小鼓、三角铁、沙球等),手写歌谱一份。
3、活动教学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把收集到的贝壳风铃、贝壳船、海螺等工艺品装扮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听听,营造海边的氛围。
2、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课室里摆满了你们带来的贝壳风铃、海螺船,漂亮极了。那你们知道这些贝壳、海螺是从哪里来的吗?”(海滩)“那有没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海滩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海鸥、浪花、船等词)
“哇,海滩上有那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想)“那老师今天教小朋友们一首歌曲《小螺号》,让‘小螺号’带你们去看看海滩好吗?”(好) 初步听赏歌曲: 教师第一次播放《小螺号》的音乐旋律,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及韵律展开想象。(第一遍)
二、学习歌曲:
1、发声练习:先让幼儿进行发声练习,打开喉咙,以免歌唱时伤及声带。
2、歌词朗诵:老师教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进行逐句朗读。
例:A第一句老师拍手读: X X XXX 师: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B:幼儿模仿老师有节奏地读。 生: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3、老师第二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注意歌曲的节奏。(老师一边在旁打节奏)
4、老师逐句教幼儿唱并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老师边用乐器拍打节奏,边唱歌词,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掌唱词。(第三遍)
5、“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手来拍打节奏,现在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打节奏?(跺脚、拍腿、拍肩、点头……)(第四遍)
6、用动作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号、海鸥、浪花、船等。 师:“小朋友们,歌曲里面‘滴滴滴’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呀?谁在飞啊?谁笑啦?……”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吹螺号、海鸥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如果有些小朋友做不出动作,老师可以帮忙引导。)
7、让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打节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 结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唱起《小螺号》,一起去捡小海螺吧!” 老师跟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歌曲《小螺号》,掌握了音乐知识:弱起小节、附点音符,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熟练了歌曲的吹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本课有效地把器乐教学与唱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大胆表演,这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一大关键。音乐课程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只有密切联系生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才能开心地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兴趣。因此,教师注意挖掘课外资源,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课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本课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其中,合作创编、综合表演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教学时,教师虽然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但没有给学生明确责任,没有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体验、创编、集体练习的时间,导致了部分小组的配合不够默契、表演比较拘谨。这就意味着教学设计还有待优化。明确学生自己应负的责任,合理提供空间和时间,加强调控与指导等等,都得合理设计,达到最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大程度地积极探索、紧密配合、大胆创编,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百科:螺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uó hào,意思是用海螺壳做的号角,其声音响亮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