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案例【合集3篇】

本课时的内容是学习《笔算乘法》的引路课,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案例,望大家喜欢。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案例范文1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将为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1、掌握乘法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传统的计算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估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了。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方法的多样化。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渗透德育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是,创设一个买福娃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创设一个买书的情境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我以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理清:1、掌握乘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同时也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在对比口算与列竖式时,学生都喜欢口算的算法,因此我顺水推舟的说:“实际上口算与列竖式的算法是一样的。列竖式的方法比口算方法还要简便,实际上列竖式也是先算24乘2的积;再算24乘10的积;再把24乘2的积和24乘10的积想加。”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总之,这次教研课能抓住计算教学的基本步骤进行:1、强化口算,估算。2、重视算理。3、注重算法多样化。4、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但“没有完美的课堂”,这节课也有不足和需要改进方面: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的体现,老师讲解多,学生展示的时间与空间少。2、重点环节单一重复,学生理解内化的过程得不到体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重点环节教学时,要让学生会说乘的顺序,理解并能讲述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中体现自我的价值,品尝成功喜悦。同时实现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并让学生感受“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这一数学思维方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案例范文2

本周初学笔算乘法,首先学习不进位乘法,问题不是很大;后学习进位乘法,问题就出现了,我认为原因是:

1.学生计算基础差。有一部分学生口算加减法本身就不过关,乘法口诀背得乱七八糟,在进位乘法中计算过程有乘法还有加法,对这部分同学来说就更难了。

2.算理不明白。有一部分同学对竖式计算算理不明白,如向前一位进的数这部分学生都在最高位相加;还有一部分学生进的数与得数再相乘。所以错误百出。

3.计算步骤较多。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成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与进位的数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解决的方法是:

1.加强口算训练。

2.加强学生对计算理的理解。

3.多进行强化训练,直到掌握为止。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案例范文3

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学习《笔算乘法》的引路课,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我教学的知识目标是:1、借助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不进位)的必要性。2、通过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建立乘法竖式的计算模型,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能力目标是:1、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用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3、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很成功的。

一、基于解决问题的背景下上笔算课,情境创设为教学服务。

例题,我创设了一个“为地震中的儿童捐书”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读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第1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笔算的必要必性;同时,通过几个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将估算、口算、笔算建立联系。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结论是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巩固2位数乘1位数的算理与算法。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是让学 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算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综合练习题,我创设了一个“老师们为地震中的人们捐衣”的情境,目的是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为起点。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连问:你能估算吗?怎么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之前刚刚学过,很容易就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估完后,问学生,能口算吗?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笔算乘法的必要性,展开新课。

三、练习设计有思维增量。

基础题:一组笔算题。3×2 23×2 223×2 之前面设及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此组题中有三位数乘一位数,先让学生说说223×2算理与算法,再让学生对比三道算式,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方法是一样的,再在223前面添一个2,让学生感悟。

综合题:老师们为灾区捐衣物。在掌握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数形结合题:(1)先估后算。(2)先移后算。

本课节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面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还可以站得更高。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让学生分类,按解题思路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会有所帮助。

二、31×2+33,应该问问学生31×2表示什么意思?而不只是为有新的解法而解题,是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三、在对比口算、笔算有什么相同处时,事先需要沟通,先要让学生理解,教研员 田老师给了一个建议:在让学生口算时,将过程板书下来,说一说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笔算之后,再对比,就有对比的依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