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一: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故而,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为参加“阳光伙伴”的32 名运动员购买统一服装。通过两种算式的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2、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35+25 )×32=35 ×32+25 ×32 这个等式,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根据“老师还有其他选择吗”?这一问题,再次引出(35+25 )×32=35 ×32+25 ×32 ,最后,要求学生照样子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引导学生再观察,让学生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这样学生经历了“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这样一个知识形成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
3、教完之后,感觉在练习的设计上,还太拘礼与课本,虽然引导学生发现了定律,但没有相配套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应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对如何用活、用好教材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篇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第三章的教学难点也是重点。这节课的设计。我是从学生的生活问题入手,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图植树问题展开。这节课我力图将教学生学会知识,变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通过让学生经历了 “ 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 ” 这样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入生活问题,激趣探究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做好新知铺垫,然后创设大量生动、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是从身边的生活中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首先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 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条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 4 + 2 ) ×25=4×25 + 2×25 这个等式。然后请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两边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初步感知 “ 乘法分配律 ” 。再让学生 “ 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的不同之处 ” ,再次感知 “ 乘法分配律 ” 。同时利用情景,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 乘法分配律 ” ,为后来 “ 乘法分配律 ” 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提供学生独立探究的机会
我要求学生观察得到的两个等式,提出 “ 你有什么发现? ” 。此时学生对 “ 乘法分配律 ” 已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感知,我马上要求学生模仿等式,自己再写几个类似的等式。使学生自己的模仿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形成比较 “ 模糊 ” 的认识。
三、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了条件
为了让 “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 ” 不是一句空话。在这节课上,我抓住学生的已有感知,立刻提出 “ 观察这一组等式,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 。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材料,提供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力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自然激起了探究的火花。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整个教学过程都采用了让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我想:只有改变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三: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试图寻找一种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参与共同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不同的人的数学水平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设计,对本节课进行以下反思:
一、在 教学这节课时 ,我 以计算引入,复习旧知, 然后抛出一个较为复杂的算式“ 46×276+276×54”如何计算更简便,一下子学生们鸦雀无声了,他们陷入了沉思中,有的抓脑袋,有的摇头,很是难为,这是,我很“自豪”的告诉他们,老师能在一秒钟内说出得数,你们相信吗?想知道老师的诀窍吗? 一下子,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了起来。
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出来的算式就比较开放。 出示情景图后,请学生自己思考,交流 。通过计算发现两个形式不一样的算式,结果却是一样的。这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是来自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的。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乘法分配律从而加以内化。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自己动手编题、自己动脑探索,从数量关系变化的多次类比中悟出规律。
三、总体上我的教学思路是由具体——抽象——具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学是纵向观察,我都予以肯定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四、在学习中大胆放手,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表示规律,归纳规律,应用规律。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进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这对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其激励作用无疑是无比巨大的,而“爱思、多思、会思”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同时也注意知识的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虽然本节课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还不够,因此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学生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另外还有部分学困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等。教学乘法分配律之后,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很低,特别是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极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