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案优秀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学设计 篇1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当中,年轻的陈老师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执教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陈老师的教学现场:

陈老师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她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在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陈老师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陈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残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听课老师都以为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质”课了,却不想风波乍起,这节课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观点一:语文之道不能抛弃。

这节课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我们在实践新课标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母语教育几十年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这节课违背了“语文之道”!语文之“道”是什么?语文之道就是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这堂课把文本拦腰一刀,分二次呈现文本,这是肢解了文本,腰斩了文本,先从“部分”入手,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文本,一个整体感知,这是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

观点二: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但不是最终目标,语文教学要深入感悟文本。

陈老师“创意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情感为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入情—悟情—动情—表情,应该说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之路。这里的“情”,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情”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从语文的本体来说, “情”更多的是语文教学的“桥梁”和“媒介”,是组织教学的手段和策略。入情、动情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亲近文字,抓住细节,深入的感悟文本,体悟文字的脉搏,决不是那种肤浅的“你说我说”的感动。

观点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如果按照常规教法,让学生先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学生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变化和结局,就会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的情感就会波澜不惊,对于“自然之道” 的内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谈。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后,你对情节的曲折发展的关注就兴味寡然了。而陈老师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了“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创造性地重组,二次呈现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和“视觉震憾力”。学生主动地去填补、完善、建构,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且这种道理的悟得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参与的,更显得刻骨铭心。一堂课好不好,发展是硬道理!

并且这样做并没有破坏文本的整体性,并没有违背“语文之道”,因为最后的教学还是回归整体,前后映照,只是文本呈现的时间、呈现的手段、呈现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纲上线到方向性的错误呢?

《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3、通过学习懂得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教学时我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为经线,让学生前后联系,剖析我们一行人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再以“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纬线,横向贯通,引领学生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完成有感情的朗读指导。

我还充分把握语文课的基础训练点,采取“以读促思,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反复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受到启示。

第一课时

一、课前经典诵读

1、背古诗《忆江南》《独坐敬庭山》

(新旧知识联系,更容易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

2、过渡语:第一单元以古诗、游记等形式,为我们展现了祖国千山万水山的绚丽多姿,令人心旷神怡,“七月的天山”、“迷人的桂林山水”实在令人着迷。今天要学习的第三单元又将为我们呈现一组关于大自然的文章,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二、阅读单元导读,明晰学习任务

1、指名读“单元导读”,并说说本单元的专题是什么,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有哪些?

(新教材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每组课文以一个主题贯穿始终,而且每组课文前都有一个单元导读,明确提出了学习此单元的重点及要求,开课前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2、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神奇的加拉巴哥风光,进入学习课件播放前的铺垫: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老师,每天都在用它迷人的姿态,无声的语言,启示着我们:滴水可以穿石,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成熟的稻谷低着头,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羚羊、鹿临死时要保护好自己的角不被损坏,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尊严……同学们,你们想走近神奇的大自然,寻找更多的启示吗?下面,就让我们摒住呼吸,先来欣赏一组大自然老师为我们呈现的风光图片。我给它命名为“人间天堂”。

课件播放解说词:就是南太平洋辽阔的海域,据资料上介绍这里是地球上又一个没有被污染的净土,放眼望去,并不是一片汪洋,星罗棋布的岛屿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蔚蓝的海面上。在众多的岛屿中,我们的作者选择了生物学爱好者必去的圣地“加拉巴哥群岛” ,那是一群火山岛,岛上除雨水外几乎没有淡水来源,可是那里却生活着体重超过300斤的象龟,当初来岛上的西班牙人吓坏了,就用西班牙语 “加拉巴哥”----“乌龟”,为这座岛起了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美丽神奇的“加拉巴哥”岛,实地来观察可爱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请大家带上任务,深呼吸,再呼吸,在美妙的感觉中,亲近这片净土,寻找“自然之道”。

3、板书课题

(南太平洋辽阔的海域风景如画,非常洁净漂亮,播放那一带的自然风光,一定会激发学生走进书本了解文中故事的欲望。)

三、初学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1、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请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温习昨天自学的生字和四字词语,特别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一定要读准每一个字。

3、大屏幕检查初学情况。

4、扫清了文章字词障碍,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内容;还可以根据我提供的四字词语来概括文章内容-----词语连缀法)

(适当渗透一些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快速阅读、准确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课堂训练

1、请默读课文,在自己有话可说的地方留下心中所想。

2、学写课文中要求会写的汉子。

第二课时

一、课前经典诵读

背古诗《忆江南》《独坐敬庭山》

(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板书课题,直接入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9课《自然之道》。

三、复习

1、出示词语(齐读)。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初学课文的收获。(指名说)

四、品读课文,寻找自然之道

1、为什么我们的初衷与结果会大相径庭,好心就一定有好报,可我们的好心却得不到好报?

2、随着同学们的讲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片沙滩,看见了幼龟出洞的那一幕。让我们打故事的开始,走进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人物一路走来的复杂心情,寻找自然之道。

(1)、指名读3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在生物学家引导下,刚上岛时,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体味出来的?

“突然”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再来读!

啄:“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谁来读?多狠啊!你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速度快点!)

(2)、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第4自然段

我和同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焦急读我们说的话)

我们焦急万分!而向导呢?

生:若无其事!

师:若无其事,理解吗?

生:没有事!

师:我们在一边着急、担心,揪心,而向导却若无其事,此时,同伴们会怎样看待向导?(无动于衷的向导,铁石心肠的向导,无情的向导,残酷的向导!)

指导读同伴们的话。

师:作为旁观者,你是如何理解向导说的“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的?你会站在谁的一� (不要管它,随它去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板书: 自然之道

我和同伴 向导

震惊 悲叹

海龟

师:最后,在我们一群人的爱心呼喊声中,向导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将小龟抱起放回大海。”勉强,你怎么说向导是勉强这么做的,难道他没有爱心吗?他一边走,可能在想着什么?

(3)、同学们,故事到还没有结束,小绿龟在我们的努力下,算是得救了,可无遮无拦的大海上空,盘旋的食肉鸟也看见了这一切,故事的结局令人震惊?让我们静静的看下面的文字!(5-8自然段)

(4)、看完这段文字,我们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我们明白了什么,意识到了什么?

我们从嘲鸫口中救了一只海龟,导致更多的海龟得到错误的信息而断送生命,好心办了坏事,真是愚不可及呀。

课件展示:理解“愚不可及”

看到当时突如其来的场面,我们不禁惊叹地说:“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悲愤地说

绝望地说

(5)、我们心里开始悔恨,我们错了,我们到底错在哪里呀?(学生自由谈)为了一只海龟,却葬送了成百上千只?看到这一切,我们是怎么弥补的?

(6)、可当我们听着食肉鸟欢乐的叫声时,我、同伴们是怎样呢?

板书:悔恨

(7)、向导心情怎样?悲痛(看图片)无比悲痛地读一读:向导的话。板书:悲痛

(8)、他是研究生物的,他是爱这些小生命的,可现在……此时,他还能不痛吗,他会在心里怎样惩罚自己?

3、感悟自然之道。

同学们,自然界真的同向导说的那样,没有我们人的帮助,就不会受到破坏,这些小海龟没有我们,不会受到伤害吗?理由是什么?

体会“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小小的绿龟,鱼贯而行,好像有人在指挥一样,他们有着一套在自然界生存的防御危险的办法!可是我们,唉,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之道呀。

4、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你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同学们,我们人类有时是最残忍的动物,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会自相残杀。我们毫无节制地索取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大自然是会被震怒的。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环保小卫士,遵循自然规律。

5、(齐读课后赠言)“遵循自然之道,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构建和谐美丽的生存环境。”

五、小练笔

如果你是死里逃生的幼龟,你会怎样谴责人类的善意之举?

《自然之道》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焦急

(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指名读——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

②这句放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板书:

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救”害!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陆陆续续、犹豫不决、若无其事”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情感目标: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界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4、5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6至9节)

3.学习词语。

三、学习“救幼龟”

1.“犹豫不决”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犹豫不决”?

(欲出又止)

2.一只嘲鸫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5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

(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乌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鸫眼见着到嘴的美食给抱走了,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6至9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一切都过去以后,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

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②这句话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

(多媒体出示)

2.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

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附板书:

自然界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救”害!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合起来,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在课文学习过程中理解“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2)自读表演,理解内容;(3)品词品句,积累感悟。

3、情感和态度:

(1)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2)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1、读题目,想一想,“道”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题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本课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幼龟进入大海,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自我保护的方法,而“我们”却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做了件什么事?

2、请你浏览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概括“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第三至第七自然段,边读边画边思考,并标注你的感受。

思考:

(1)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为什么?

(2)向导怎么说,怎么做的,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组交流,提出疑问。

3、汇报交流。

(1)愚不可及的做法及原因。

①看见探头幼龟遇险,就焦急起来,让向导想办法。

(指导朗读,读出危险及焦急的心情。)

原因是爱护幼龟,担心它受伤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规律。

②不顾向导的劝阻,执意要向导把幼龟抱进大海。

(读出急切的心情。)

原因是急切地、不顾一切地想救幼龟,丝毫没有从动物的自身规律去思考。

(2)联系下文,你知道幼龟入海的规律了吗?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我们”由焦急变为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轻声读,体会“我们”震惊的心情。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幼龟,你会怎么想?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假如你就是这些食肉鸟,又会想些什么?

⑶看到一只只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就努力和向导一起想挽救这些绿龟,尽管我们气喘吁吁来回奔跑,但悲剧还是发生了,十多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4)汇报向导说的和做的。

①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谈理解

②向导在“见死不救”的呼喊中,不情愿地把幼龟抱进大海。

黑板出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学生谈对重点词的理解,发表对向导做法的看法。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向导,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急切想就小海龟的人讲清原因呢?

4、朗读第八自然段,体会主题。

(1)“我们”不顾自然规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龟,而导致海龟收到巨大上海,令“我们”震惊。“我们”极力去就海龟,但是“我们”的内心仍是悔恨至极。读第八自然段,从哪儿看出“我们”的心情?

(2)黄昏海边的美丽自然景色和食肉鸟响彻云霄的欢快叫声像是一种讽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内心会想些什么?

(3)向导由“若无其事”到“极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

把“悲叹”换个词,向导为什么悲叹?你能读出悲叹的语气吗?

(4)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5.介绍原文

本文入选课本后,结尾一句话省略了。出示课文的结尾句: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四、拓展延伸,内化“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我们对自然之道不解和违背亲手导致了一些幼龟被害的惨剧。其实这样的故事我们曾经学习过,记得吗?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3、你愿意更多地了解自然吗?那就赶快行动吧!

4、默读综合性学习要求

5、推荐阅读:

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媚”1个会认字和“孵、穴、颓、愚、蠢、媚、霄”7个会写字,掌握“孵化、巢穴、颓丧、愚不可及、蠢事、明媚、响彻云霄”等词语。

2.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左右”“一般”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我”和同伴们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初步了解用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理解题意:自然的规律。

二、新授

1.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1)出示生字:

(2)出示词语:

筑巢:建造窝。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踌躇:犹豫,文中指幼龟探头出穴欲出又止侦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样子。

企图:图谋;打算(多含贬义)。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表示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情愿:心里愿意。宁愿;宁可。

颓丧:情绪低落

鱼贯而出:贯,连接、连续。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侦察兵:侦察敌情的兵士。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自然之道:道,道理,事物的规律。自然界的规律。

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2.想一想课文大意。

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回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

3。提出问题

你对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上的`“幼龟”有了哪些了解?

4.再读课文

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理解“左右”、“一般”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5.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

(1)为什么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为什么向导知道这是“自然之道”,还“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3)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4)“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在想着什么?向导为什么发出“悲叹”?他“叹”的是什么?

三、练习

书写本课生字词。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8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情感与态度:

1.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故事情节。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自然之道,(板书:自然之道)

2、师:听写(旅游侦察欲出又止嘲鸫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愚蠢)

3、对照投影检查,师范写“愚蠢”,把写错的改正过来,愚蠢两个字再写一遍。

出示词语:愚蠢欲出又止……

4、师:根据这些词语,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师:看来,我们真的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齐读一遍)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假设我们就是这一群人,跟着向导一起上岛,看看在岛上我们都做了什么蠢事。

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关句子,把你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3、把你的体会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领悟“道”

(一)推敲关键词,感受小绿龟的处境。

1、从哪看出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出示: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蹰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1)指名读这段话。

(2)哪些词句让你有特别的感受?(探、欲出又止、侦察)

师:你们能演一演小幼龟的动作吗?(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做动作)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幼龟?(机警、可爱、聪明)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出幼龟的机警、可爱、聪明。

(3)与欲出又止意思相近的词是哪个词?(踌躇不前)幼龟踌躇不前,欲出又止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4)师:你们看见过嘲鸫吗?嘲鸫是一种异常凶猛的海鸟,有时候甚至会攻击狗这样体形庞大的动物。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又是啄又是拉,处境多么危险啊,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紧张、担心)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指名读!

(二)想象补充,体会游客与向导截然不同的态度。

(1)师:如果你就在现场,面对这样紧张的一幕,你会怎么做?那么同伴,向导又是什么反应?

同伴——焦急(那焦急地来读读同伴说的话)

向导——若无其事

(2)师: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担心,揪心,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

师:在我们眼里向导是个什么样的人?(无动于衷、铁石心肠、无情、残酷)那我就要采访一下向导,看他怎么说?(我是中央台记者,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这么说?)

(3)此时,我和同伴对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是怎么理解的?(不要管它,随它去吧&

(4)师: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5)分角色朗读。出示课件四:

生:不能不见死不救啊

师: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6)在大家的劝导下,向导(极不情愿)的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向导是个生物学家,可他的话我们并没有信任,我们却认为应该救(板书:救龟)这只小幼龟,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三)图文结合,比较分析,体会结局的残忍。

(1)师:然尔愚不可及的事远远不止这些,师范读5、6自然段。(边读边打开画面)

(2)师: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请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看看我们真的是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啊!此时此刻小幼龟们心理在想些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

(3)师:这些幼龟将要面临什么灾难?我们又是怎么做的?默读七自然段。

(4)这样做是补救吗?对于绿龟,这样的做法,弥补得了付出的代价吗?

(师引读:看……)

生跟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响彻云霄。(理解欢快的叫声、响彻云霄)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如何?(引导学生说出好心办了坏事)向导的心情呢?

(5)是啊,向导心理难受极了,我们救了一只,却伤害了无数只。(板书:害)

出示课件六:(师引读,生跟读)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想想,如果不用“悲叹”,行不行?为什么?(齐读)

(6)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之前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的话,齐读)还会指责他吗?现在你该如何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写话练习

出示课件七:

写话练习:

假如我是葬身嘲鸫之腹的一只小幼龟,我想说……

假如我是一只吃得饱饱的嘲鸫,我想说…

假如我是亲身经历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说……

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小结:我们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会保护幼龟,如果人违背自然之道,就会伤害幼龟。(板书:人违背遵循)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们好心办坏事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内化“道”

师:你还知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拔苗助长》《我要的是葫芦》,都是讲自然之道的课文。

五、回归升华,真诚解“道”

师总结:其实,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存的规律,如果我们违背规律做事,就会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六、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探讨有关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关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的资料。

教学反思

本课所描述的事情很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读懂,所以教学本课我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恰当地进行归纳。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向导,就是那只“侦察兵”幼龟,说说他们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我让学生用“假如我是,我想说”这样的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的欲望,在发言中可以自然而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自然之道》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一个小岛去旅游。他们的目的是观察幼龟怎样离巢入海,在观察中为救一只幼龟,没想到这是龟群的“侦探兵”,成千上万的龟群也爬向大海,因来了许多食肉鸟,造成幼龟的伤害。描写了众人与向导对此事的后悔之情。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a.指名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拼读生字;b.进行默写填空

you(     )龟          zhen(     )察          tui(     )丧           qi  (      )图

我用这个方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a       默读课文      带着以下的问题:

*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  一边读一边动笔划出成语,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b        再次朗读课文,抓住重点段,精读

我这里要求学生再次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内容,在读中把握理解字词。

问题:*在朗读中注意刚才不理解的字词

*当向导救起那只幼龟,发生了什么事情?从中体会到什么?

*读两遍向导的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体会向导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

*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向导为什么悲叹?从向导“悲叹”这个词中可以知道向导当时怎样的心情?(板书:后悔,惭愧)

我这里采用分小组交流 /  指名回答讨论结果 /  学生先评 /   教师补充评 。在这里,我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然会弄巧成拙;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评,提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能力,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补充。

(三)换词训练,理解关键词

a    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成群的幼龟从巢口爬出来。

b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通过这个训练,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用词方法,培养学生的用词能力。

(四)  课外拓展 :   找出文中成语,用成语写一段话

“争先恐后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成百上千  气喘吁吁 ”等

我用这个方法,让学生感悟文本表达,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略)

食肉鸟

沙滩

众人

自然之道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自然之道》。为了能在实践教学中突出新课标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爱和时代气息,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想把这次说课内容的主标题定为“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并以此作为理论基座和贯穿说课各环节的主线。从教材理解、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设想、教学程序安排、教学设计特色几个板块进行一一说明和体现。

一、感悟教材:<自然之道>主要讲了我和我的同伴们在美丽的小岛上发现一只幼龟正面临着被食肉鸟吃掉的危险,从而萌发救助之心,然而却导致更多幼龟被食肉鸟吃掉的悲惨后果。从而说明了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性。这篇课文围绕”大自然的启示”的主题取材, 通过生动的事例说明道理,是说理性比较强的课文。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单元训练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虽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还处在待发展状态,自我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比较低,学习主动性不是十分高,对文本的探究能力容易受老师的影响,或者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因而,在课堂上就很难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有一点很好,就是学生的好奇心强,探究欲望高,喜欢和他人交往,善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教学时,我将针对学生的饿这些情况,有效的落实教学方法。

三、教法设想: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完美体验,促进表达与发展的过程。所 在刚拿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发现这篇课文的可以大体的分为两段,一是我们好心救助那只危险的小幼龟,二便是我们救了它却发现我们做了一个多么”愚不可及”的事情。两段的情感有较大的起伏,对学生的情感冲击较大。我发现这既是文本的难点重点同时也是一个突破点。学生能不能对这篇文章产生共鸣就看能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个关卡。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便是将教材用分批呈现的方式来进行解读。用一群同样的主人公干的同样的一件事来串连两个段落。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那个小屿上美丽的风光下,爬着一只弱小而可怜的幼龟,然而在它的背后却正盘旋着一只可怕的食肉鸟,眼看这只可怜的幼龟就要被这只凶恶的食肉鸟当成美餐了,画面就定格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这时我将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会怎么做?一强一弱的强烈对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原有的情感积淀,正义感和一颗除强扶弱的心让学生不能不对这个的画面动容,救助小幼龟的强烈呼声在他们的心底涌起。

这个时候,我将极力地肯定他们这份爱心,毕竟他和学生原有的情感思路十分相附,于是我再将故事讲下去:那群可爱的旅客们也是这样做的,也许这个时候还有学生会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为那群旅客也为那只险被吞食的幼龟而庆幸。

就在这个时候,学生的胜利感充拆着他们的时候,我将呈现第二份的教材,同样是这群人,干的同样的这件事,后来到底如何了呢。通过研读学生才得知”我们干了一件多么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个结论就犹如重型炸药,为什么我们除强扶弱反而却害了别人呢?这个时候才是思维迸发的突破点,新的理念与原有道德观念的冲击会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时候教师只有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闪光,让课� 当然最后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有个小结:强调自然之道的重要性。最后我的想法是利用一个”蛹化成蝶”动人故事,而告诉同学们在我们神奇的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或是那样奇妙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

四、教学设计特色:

1、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走向。

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因此,我在预设的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思想的共鸣,达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真正使语文课堂得到了开放。

2、抓住课堂闪光点,着重开展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篇课文蕴涵着丰富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因素,所以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主要抓住让学生自由畅谈这样一个机会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潜能,鼓励学生去创新,去大胆想象,并把它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训练语感和提高创新思维。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以人文关爱为出发点,以新课标精神为理论依据,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主动的学习,有效的学习,并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

《自然之道》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词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四字成语:争先恐后 踌躇不前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打开词语手册,看一看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3谁来说说“愚不可及”的意思。

是啊,这篇课文中,人们就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什么事情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

4指名说“蠢事”,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场面是什么样子的吧。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其余的同学想一想,这段讲了什么。

5看到这样的场面,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那么游人和向导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并把描写游人和向导的句子划出来。

指名说。出示多媒体

游人:紧张  焦急

向导: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游客的话,把紧张焦急读出来,好吗?

但是向导他是怎么说的?请来读一读。你从向导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如果你也在岛上,你会怎么做呢?

是啊,一只可爱的小海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

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当人们救出小海龟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你知道这样会带个他们什么后果吗?

请读一读课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看看人们又是什么样的反应。

你知道人们这时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请你读一读。为了弥补过错,人们只好……请接着读下去

最后,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我能不能说: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感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感情更强烈)

是啊,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现在你明白向导所说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对,自然之道 就是自然的规律

我们应该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方法与过程

透过初读、再读、细读这三个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体会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解释课题:自然之道。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自然之道的意思。

2、检查对课文资料了解了多少:说一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生物学向导、我们、绿龟、嘲鹰和海鸥)学生答,教师板书。

3、检查生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注意思考,根据黑板上已经有的词语,把生词写在恰当的位置上。(巢穴、侦察兵、食肉鸟、饱餐、若无其事、棒球帽、气喘吁吁)

4、检查对错,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检查学生预习的状况,即考察了学生自学生字的状况,也了解了在初读课文中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的主要资料。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师:此刻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要想学好课文,首先就要读好课文。读课文不能盲目的读,每次读了课文,我们都要有收获才行。你们看昨日的预习大家就都有收获,昨日的课文就读的有好处。透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资料,这天再读课文,就要有更高的要求――理清文章脉络。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就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此刻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透过理顺故事的过程进行分段。指名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些资料。

设计意图: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给叙事性的文章分层,能够按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展开来进行。

3、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属于故事情节的资料吗?那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遍。看看写了什么资料。(学生读课文,交流文章资料。)在那里写这一段有没有用?

引导学生理解,在讲故事中加入适当的补充说明,能让读者看得更明白。不但如此,那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出示最后一句,说说写了什么?跟后面有没有联系?那里给后面的故事打下了一个伏笔。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增加文章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的渗透。

第二课时

一、学生默读课文,独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要完成这个任务,在细读的时候,就要有自己的感受(板书――有感受)什么感受呢?我给举个例子,比如你从课本中有什么发现,发现字里行间藏着什么意思,还有你对课文上所说的事情有什么体会,又如你有了什么想法等等,都算感受。(板书:发现、体会、想法)要想在读的时候有感受,就要一遍读一遍想,哪里有想法就就应画出来,有什么感受就简单得写下来,就是一边读一遍写写画画,也就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记录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大约进行十分钟。

设计意图: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明白在读书时该做些什么,就应怎样去做。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真读书,静心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感受,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和句子。

1、在交流中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有感情的朗读(结合四、八自然段进行)体会人物的情绪、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重点理解向导的话。

3、再次感受文章的结构:发生、发展、高潮。

三、写话练习。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这是一个()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由于我们(),才使这些海龟受到了伤害。(学生写,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实现读写结合,将学生理解的道理反馈外化。

四、拓展练习

还明白这样的故事吗?杯具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五、总结。

我们人类自称是万物之长,其实真正的万物之长是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必将使我们受到惩罚。作为人类,该如何才能真正创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12

第一课时

●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①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②悬疑读文: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自主识字。

a.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如,读“愚”字不能读成yí,“吁”不能读成xī)找出难读难写的字,研究特点。(如,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如,写“啄”字第九笔的“点”不能丢掉,写“帽”右边的“曰”不能写成“日”等)

b.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c.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读课文。

a.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或与同学合作读。

b.交流练读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整体感知。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再让其组织语言来说。尊重学生自己初步的读书感受和见解。

●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①自主探读: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提示学生联系课后连接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②心声吐露:

a.与同桌相互交流;

b.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做要点板书。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

①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a.学生提问并品读: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真的是这样)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向导怎么做?

b.学生提问并品读: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紧急)

c.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儿?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a.学生读书,抓词抓句感受当时的事态。(适时出示挂图或点击课件)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它们可能会想什么?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可结合先前的“颓丧”体会)它们又会想些什么?

b.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向导“悲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③着眼学生体验,探微发幽。

a.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①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②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

③学生分组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结合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