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案优秀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P98-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重点:1、认识几分之一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要过生日,他请好朋友小红一起到郊外玩,看,他们都带了哪些什么好吃的?(看大屏幕)(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还有一个大蛋糕。)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你会分吗?(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1瓶)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平均)(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怎么分?(动画演示)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1/2),1/2就是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现在把蛋糕分成了几份?2份中的1份,就是1/2。谁会读?我们一齐来读读!

师: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它指的是谁?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呢?

2、教学试一试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那么一张长方形纸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的1/2呢?(出示长方形纸)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师:都完成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伙儿看看的?展示学生作品,并将其贴在黑板上:

①对折同意他的折法吗?一样的举起来。

②纵向对折涂色的这部分是长方形的1/2吗?

③斜折这样呢?

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都是一半,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只要把一个东西平均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认识了1/2,现在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1/3、1/4)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出想认识的分数?用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来。

反馈交流:讲一讲,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平均)

老师收集了一些纸片,你看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出示:正方形1/4、长方形1/4、圆形1/4。

(都表示1/4。)

师:为什么他们形状不一样,却都是1/4呢?(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表示的都是其中的一份。)

师: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出示:学生画的1/2、1/4,比较这两个图形,1/2和1/4哪个更大?你怎样比较1/2和1/4的大小的呢?

生:从图上直接看出1/2>1/4

师:同样大小的两张纸片,一张平均分成2份,一张平均分成了4份,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师:再来看这一张长方形纸片。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绿色的部分就表示它的1/8。看看,和上面的1/2、1/4相比,你们知道谁大谁小吗?

3、出示练习

4、写分数

师:现在你们认识了分数,分数怎样写呢?象1/2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书空,跟老师来一起写1/2。

写法:(1)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

(2)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板书:2)

(3)在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

师:你们知道吗,分数的各部分还有名字呢!

1/2中间的这条横线叫做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分数线下面的2叫做分母(板书:分母)

分数线上面的1叫做分子(板书:分子)

1/2这个分数分母是2,分子是1。

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吗?

2、(想想做做第1、2、3题)

3、拓展

100页的4、5题

②出示黑板报。

师:同学们出黑板报,分出一块科学天地(二分之一),一块艺术园地(四分之一)各版块各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一?请同桌互相讨论。

反馈:(1)科学园地1/2(2)艺术园地1/4。

师:为什么是1/4,明明分成了3份了吗!

师: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能比较熟练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有关单位的进率。(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

2.P80,1

3.说一说比较两个或三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4.P80,2,3看清要求,分清大小。

二、应用练习

1.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要注意什么?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P81,4—6

三、巩固提高

1.选条件编应用题:苹果有5箱,梨有10箱,桃有20箱。

2.根据自己的实际编一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3.小结。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0——64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兴趣、愉悦、兴奋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分数3/7 6/8 1/4 认识吗?读一读。这些数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分数。

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想知道吗?从古至今,我们在进行测量、分物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就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1/4

师: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正方形、4支笔、8颗糖。

活动要求:现在我们以1/4为例,请同学们4人一组,通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的办法表示出它的1/4。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师:分好的同学就与同组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说说1/4是怎么得到的?1/4的含义是什么?

组1:我们选的是正方形。我们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每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组2:我们选的是4支笔。把4只笔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是这些笔的1/4。

组3:我们选的是8颗糖。把8个糖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是8个糖的1/4。

3、建立单位“1”的概念

师:仔细观察这3幅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都表示了各自的1/4。

生2:被分的东西不一样,每一份也不一样。

师:对,大家都发现原来是因为被分的东西不一样,有的是一个物体、有的是一些物体。像这样的'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整体。(板书“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4、归纳分数的意义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一个整体用什么表示?平均分是什么意思?若干份是什么意思?(生:很多份)

5、练习:

三、认识分数单位

自学课本,学生汇报什么是分数单位。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你能个举例子来说明吗?

生:2/3的分数单位是1/3。(板书2/3)

师:他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个)

师:3/4的分数单位是多少?11/23呢?17/120呢?你们找分数单位怎么又准又快呀?有什么简便的好方法?”

生: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巩固练习

五、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简单评价。有收获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百)在学习评价的时候也用到了分数,分数真是无处不在,希望大家课后到生活中去寻找分数,进一步去了解分数。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P60~62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单位“1”等概念。

2.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分数是什么,分数有什么作用,体会认识事物的一般思维方式。

3.在学习中能运用观察、分析、比较、辨析等方法,会合乎逻辑,较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和观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单位“1”等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了解起点: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在自学中,你又了解到哪些概念,又有什么困惑?

2、明确学习目标。

3.揭题:今天让我们继续来研究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二、展开

(一)分数的产生

1、出示主题图1,介绍:古时候,人们在结绳计数时,遇到了困难,请看:你觉得剩下的长度用什么数表示比较合适呢?

为什么?

2、出示主题图2,说一说:每人分到()个月饼,

()包饼干。

3、: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4、介绍分数的演变过程:据记载分数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出现了分数记号;在0多年前,我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后好,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在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二)感受分数的意义,建立单位“1”的概念

1、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1/4(了解了分数的产生过程,你会用分数来表示吗?)

*学生涂一涂并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反馈:说说你的想法

*质疑:观察:刚才在用1/4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交流: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出一个物体、多个物体)

学生汇报、教师追问:为什么都是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

份,可相对应的是1、2、3呢?(总数的。不同)

2、感知概念:单位“1”、分数的意义

移动()说明:一个圆,一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还有哪些是一个物体?

移动()它们为一个整体。

(板书:一个整体)

(注意引导辨析:一个计量单位例:1米长的线段的1米,就是计量单位,哪些是一个整体?)

3、揭示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多个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单位“1”。

4、强化延伸。

这几幅图中,单位“1”可以指什么?

(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单位“1”指什么?

单位“1”指什么?

5、分数概念:

(1)除了我们刚才表示过的以外,

你知道用还可以表示什么?

(2):能用1/4表示的有很多很多,只要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都可以用1/4来表示。

你们都已经能正确地表示1/4了,那么别的分数你们能表示吗?

(3)其它分数课件演示

①谁能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

你是怎样想的?

这一部分呢?

这一部分呢?为什么都用表示?

(4)归纳意义:

通过上面的学习,像这些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

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概念)

6、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空白部分,并说一说。

里面有()个

里面有()个

里面有()个

里面有()个

观察:有什么发现?知道叫什么?追问:为什么是分数单位?

:整数我们学过计数单位,6里面有几个一,60里面有几个十。个、十、百……是计数单位,分数也应有分数单位。

7、分数单位:看看书上是怎样定义分数单位的。(读一读)

三、练习

1、5/6分数单位是(),5/7……5/100,51/100,

2、在四幅中选一幅表示出5/6。

(1)学生活动。

(2)反馈。(逐一反馈,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①第4幅,还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分数大小(一样),

什么不一样?(意义、分数单位)

②第一幅,去掉“”,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想用表示,怎样表示让人一眼就可看出?

(每个○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可以用很多个分数表示,它们只是大小相等,意义、分数单位不一样。

四、拓展:

出示两朵笑脸,是××同学这学期所得笑脸总数的1/5,这学期他得了()朵笑脸,是××同学这学期所得笑脸总数的

1/8,这学期她得了()朵笑脸。

设疑:同样是2朵笑脸,为什么一会儿是1/5,一会儿是1/8,你是怎么想的?

五、

收获?这节课你的表现用一个分数表示?如果表现非常棒可得10分,那你能说说你根据自己的你能的几分?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掌握百分数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能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组织学生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弄清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问题解决中建构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唐老鸭很好客,一天它邀请好朋友皮卡丘、小白兔和米老鼠来家做客。唐老鸭准备了三杯糖水来招呼客人。米老鼠说:"我可喜欢吃甜食了,我要最甜的那杯糖水。"小白兔说:"我要保护牙齿,就拿最不甜的那杯给我吧。" 皮卡丘说:"我随意啊。"面对伙伴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唐老鸭有点犯难了。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唐老鸭解决这个难题好吗?

〖点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新知的热情,同时有效的避免了教材中的不平等抽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出示:

糖水重量

第一杯80

第二杯75

第三杯100

谈话:根据唐老鸭提供的数据,我们大家能帮助它解决问题吗?(不能)

那还应该知道什么呢?(糖的重量)

(2)接着出示投影:

糖水重量糖的重量

第一杯8020

第二杯7515

第三杯10021

算一算、比一比:

(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统一一种你们小组的解决方案。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汇报:

1、算出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就可以进行比较了。 第一杯:20÷80=1/4

第二杯:15÷75=1/5

第三杯:21÷100=21/100

集体:通分

根据汇报板书:

第一杯:20÷80=1/4=25/100

第二杯:15÷75=1/5=20/100

第三杯:21÷100=21/100

大家帮助唐老鸭解决了难题,它的好朋友们终于喝上了糖水。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唐老鸭开门一看是小猫,看着气喘嘘嘘的小猫想是一路跑来的。唐老鸭赶紧为小猫冲了一大杯糖水。

同时投影出示:

糖水重量糖的重量

第一杯8020

第二杯7515

第三杯10021

第四杯20045

小猫边喝边说,我的这杯糖水可真甜啊。一旁的米老鼠不服气的说,我的糖水才甜呢。两人争执了起来,唐老鸭又犯难了,同学们你们来帮着平息一下这场风波吧。

板书:第四杯:45÷200=9/40师:能比较吗?那咱们是不是所有的数再重新通分呢?(不必要,45÷200=45/200,也就是22.5/100。)

可是22.5/100好象不太符合分数的写法,用彩色粉笔来板书吧。(板书:22.5%)

归纳:

1、要想知道哪杯糖水更甜,只要算出每一杯糖水中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就可以了。

2、最好再将这些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这样比较起来很方便。

〖点评:第四杯糖水的比率是22.5%,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了百分数在统一分母进行比较时的优越性。体现了探索新知的价值之所在。

二、概念引入:

像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100,也可以等于100,还可以大于100。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比率关系,它的分母是一个固定的数100,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数。

练习巩固 初步认识

〖点评:让学生自己小结,教师提炼得出百分数的定义,可谓水到渠成,真实而自然。

三、有层次的练习中深化

1、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示范百分号的写法

读法:25%读作百分之二十五(注意为了区别与分数的读法,25/100读作一百分之二十五,而25%则读作百分之二十五)

意义:说说22.5%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第四杯糖水的糖占糖水的百分之二十二点五)

练习巩固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区别和联系

(1)将五组数分类引入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区别和联系

①都有分子和分母,但百分数的分母是100,分数的分母可以是一切不为0的自然数.②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数量;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所以百分数不能带有计量单位名称.③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时,通常要写成最简分数;用百分数表示计算结果时,能约分的。也不能约分④分数与百分数书写的形式也不同

(3)练习巩固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辨一辨、说一说)

〖点评:这一组练习将学生推到了不可回避的矛盾冲突面前,有效的对比了分数与百分数异同点。

四、在生活中的百分数

1、读信息谈感受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口的7%,可我国的人口却占世界的22%。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7%。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5.5%。

地球总储水量中只有3%是淡水,而这些淡水中可以直接饮用的只有0.5%。我国水资源污染明显加重。有42%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2、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数实例,并说一说这些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3、你能根据百分数说个成语吗?

(十拿九稳90%、百里挑一1%、十全十美100%、事倍功半50%、一箭双雕200%、百发百中100%)

4、这节课兴奋过、紧张过,还有遗憾。你填一填情绪比率:

愉快占( )% 紧张占( )%

遗憾占( )% 满意占( )%

〖点评:这一组练习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及重要性。

五、反思体验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或感受?

在生活中百分数还有哪些应用?

你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教师让学生说,说到关键、重点的内容进行强化

送一句名言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

天才= 99%的汗水+ 1%的灵感

----爱迪生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6

今天我所讲的《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百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教材先联系生活实际呈现了程序格式化进度、服装面料和里料的成分、汽车销售情况的百分数,再结合实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这样的内容编排,不仅注重了知识的迁移,体现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百分数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知识准备上,他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这为学生在理解分数的基础上,完成对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打下了基础;在生活经验上,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出百分数,但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准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在学习能力上,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看书学习能力、根据具体问题主动预习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及时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结合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百分数建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于:

1、我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我能辨析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能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优越性。。

教法学法:

本节课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采用“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导学案,通过“三学一练一测”,即:三学:独学自探、合学互探、展学提升;一练:随机练习;一测:当堂检测,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亲身经历“认识——完善——理解——应用”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节课我虽然采用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但并没有完全的放手,而是在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适当的点拨,在放手中又适时地扶一把、推一下,使学生能在导学案的引领下更有效的。展开自主学习,从而节省教学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另外为了有效解决课内40分钟完不成既定教学任务这一矛盾,我有意将独学自探环节的内容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前一天回家独立完成,之所以这样做还有另外的两个原因就是:四年级一年我曾以这个班为实验班级,进行了个人市级实验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预习策略的研究》的实验研究,学生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这种提纲式预习作业对他们来说完成起来难度不大,另一方面将独学自探环节作为课前预习,也能使课堂上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展示提升及巩固练习,不知道这些算不算是本节课的瑕疵。)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独学自探

按照教师出示的导学问题,学生自己研读教材内容,进行独立思考,理清知识体系,弄清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等问题,完成随堂笔记。这里还创设了让学生比较谁的投篮命中率高一些这样一个拓展问题,力求让学生体会百分数更易于比较这一优越性,从而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吃得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拓展问题仅供有能力的同学去探究思考,不作为小组展示内容)。这一环节安排在讲授新课的前一天,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进行初步的检查,并给予评价。

第二环节:分享信息,引入新课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所以课前布置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个实际应用的百分数的作业,开课伊始先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百分数,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百分数,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起学生深入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引出新课。

第三环节:分步引导,自主学习

第一步:合学互探

首先小对子间互相检查学习笔记,用红笔修正补充,并根据完成情况作出等级评价;然后各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修改随堂笔记,准备预展。

第二步:展学提升

各个小组通过抽签明确各自的任务(其中每一个展示单元由一个小组展示,一个小组补充),教师在各组汇报过程中进行随机的点拨指导。如:强调“%”书写时要注意斜线两侧的两个小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被误认为零;对学生填写的百分数与分数异同的表格进行指导。在学生完成展示任务后,找同学讲解拓展问题,并通过课件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将命中率化成百分数更易于比较谁的投篮命中率高,体会百分数的优越性。

这里我想着重说明的是:这节课上我尝试着将教材中“你知道吗?”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在学生探究完百分数的读写之后,让学生阅读这一材料,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 穿插于全套教材,内容丰富,极具典型性和概括性,无论是从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活化,还是从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等方面来看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这个版块是作为一个非正式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教学目标是隐性的,所以很多教师对这一版块的内容并没有足够重视,基本上是视而不见,或者只是简单的说一句:“课后自己读一读”。今天这节课我将这一内�

第四环节:同类演练,达标检测

第一步:随机练习

首先通过完成书上的读、写百分数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然后让学生说出所给信息中百分数的意义,并谈感受,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又通过看图说百分数这样一道开放式练习,进一步检查学生们对百分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步:当堂检测

有效的练习设计可以使学生达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所以在随机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当堂检测试题。学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练习后,由老师批阅组长的练习,组长批本组组员的练习,并为有错误的同学讲清错因,实现“兵教兵,兵强兵”的目的。并设计了趣味练习,让学生根据成语写百分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

第五环节:总结评价,反思提升

首先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并让学生用百分数说一说对老师的课堂评价和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根据课堂上所记录的分数,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小组。最后通过两句名言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始终都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虽然我竭尽所能,但由于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在教学流程的把握方面都还有许多的不妥之处,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以帮助我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谢谢。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7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基本练习

1、分数的意义。

练习第一、二题。

学生填写后,说说思考方法。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中第二题的'2/3,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说一说比较分数大小时是怎样思考的?注意,本题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没有涂色的部分。

3、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第5题。

说一说假分数、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4、填符号:

第6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7题。

按要求在圈内填上适当的分数。

2、第4题。

先引导学生解决第1问题,学生根据题意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数的意义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如站着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男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等。第3个问题,主要用分数进行交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充分交流。

3、第8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卡片,可以让学生根据年历自己数一数,再得出结论,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在完成教材的前两个问题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年历卡片这个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用分数进行交流。

三、实践活动: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简要设计一张数学报,自己想一想各栏目所占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数的应用。

四、: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8

学习内容:

课本第76页例2及“做一做”第2题。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学习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我能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我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教科书76页例2: 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思考:① 要把2/3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我们就要把分母( )乘( )才能得到12;分数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分数的大小才不变,现在我们把分母3乘了个4,所以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就应该( )。最后分子分母都乘了个( ),就把2/3化成了分母是12的分数( )。

② 要把10/24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我们就要把分母( )除以( )才能得到12;分数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分数的大小才不变,现在我们把分母24除以了个2,所以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就应该( )。最后分子分母都除以了个( ),就把10/24化成了分母是12的分数( )。

(2)结合我们上面的思考,把教科书75页例2中的几个方框填完整。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总结升华

4.我能行: 完成课本第76页“做一做”第2题。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9

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按本节课的顺序)

(1)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写法。 (2)“单位1”的理解。

(3)分数的意义。 (4)分数的“单位”。

重点:所授之识均为重点。难点:既知是难点,上课之前已想办法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予以克服,上课之时何来难点。

教学过程:

一、拉近学生距离:向学生问好(用激情洋溢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情绪,并引导学生观察、读懂教师的表情、动作,使学生被老师的行为所吸引。)

二、有效引导,引出分数,解决“写法、读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理解意义”这4个任务。

1、大家会分东西吗,下面看老师分,大家要注意看,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A老师分的是什么“东西”?

B我是怎么分的?

C分成了几份?

D红颜色的占其中的几份?

连起来说一句话:老师把( )( )分成了( )份。红颜色的占其中的( )份

(1)将一段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份,红的占其中的2份。

老师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分,红颜色的线段占其中的(2)份。

(2)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红的占其中的5份。

老师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红的占其中的5份。

(3)将8只羊平均分成4份,红色的羊占其中的(1)分。

老师把(8只羊)(平均)分成了(4)份,红的占其中的(1)份。

2、引导:

(1) 大家注意,我们把下面这句话的意思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

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18

数学中许多较为复杂的语言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形式来表示,大家觉得爽不爽?

(2)我们今天再来爽一爽

A课件回到将一条线段平均分成3段的'画面。

“老师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分,红颜色的线段占其中的(2)份。”这句话实在太长了,我现在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大家说好不好?引出分数“三分之二”( ),(在显示过程当中明确分数的写法。)教师明题,这个数叫分数,它读作“三分之二”下面的3叫做“分母”上面的“2”叫做“分子”(该部分全部由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教师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反过来问一下:在这里“三分之二”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两份。

B课件回到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红的占其中5份的画面。

将“老师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红的占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已经可以叫学生自己说、写了)之后让学生回答: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反过来问:“六分之五”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表示其中的5份。

C课件回到将8只羊平均分4份,红色的占其中的1份的画面。

将“老师把(8只羊)(平均)分成了(4)份,红的占其中的(1)份。”这句话用分数表示。由学生来完成。反过来问→“四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8只羊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

三、单位“1”的认识

给出另一个新的分数“二分之一”问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认可,但提出疑问:你难道知道一定是分这个东西吗?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A可以分西瓜 B可以分菠箩 C可以分小鸭……

总之,我们很多东西都可以分,但在分的时候,我们都把他们当成“一个整体”来看,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可以给他们取一个统一的名字:单位“1”,大家说好不好,不好,你取取看。1为什么加引号的问题解决。

(通过课件,使学生明确单位“1”)

四、深入理解分数意义,分数的单位的认识

1、练习巩固:课件演示

(1) 上面是一个空心的圆,下面是一个分数:四分之三

让学生说说:要你做什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用颜色表示(取)其中的三份。(或: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

回答清楚以后由学生自己完成。

(2) 出示一条线段:下面是一个分数:十分之七

让学生说说:要你做什么?(让学生用两种方式来回答。)再由学生完成。(除了用颜色涂以外,教师教另一种表示方法,为教学例1做准备。

(3)出示例1,让学生弄请清和(2)的区别,明确是将0~1之间的线段分一下。然后完成例1。

完成其余2~3题。

2、分数单位的认识

1)分母是3的最小分数想一想是几?分母6的最小分数是几?分母是8的最小分数是几?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取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分数单位”

2)练习

三分之一()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说一说各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六分之一( )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说一说各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八分之一( )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说一说各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练一练第5题。

练一练第6题。

五、巩固练习:完成书上其余练习。教师巡视批阅。

六、课堂总结:

以一个分数为例,说一说(1)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写法。

(2)分数的意义。

(3)“单位1”的理解。

(4)分数的“单位”。

六、拓展题

有一位老伯将17头牛留给他的三个儿子,他给大儿子二分之一,给二儿子三分之一,给小儿子九分之一,你会帮他们分吗?怎么分?他们各得几头?

七、作业布置:

《作业本》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3××

××6×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2、学生自学后小组间交流

3、全班汇报:

100×3=300(克)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300÷100=3(盒)

×3=(千克)÷3=(千克)÷3=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

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三)、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2==,每份就是2个。

B、÷2=×=,每份就是的。

(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计算

÷3÷3÷20÷5÷10÷6

2、解决问题

(1)、一辆货车2小时耗油10/3升,平均每小时耗油多少升?

(2)、正方形的周长是4/5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讲评,小组间批阅。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教学后记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的意义。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互助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及分数意义的归纳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个小组1张正方形纸,1条1分米长的纸带,8枚棋子。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一起要来学习什么内容吗?(认识分数)

提问:你们认识分数吗?说说看你对分数已经有哪些认识,可以举例来说明。(板书)

谈话:看来大家对分数确实已经有一些认识,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谈话:大家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能动动手,表示出分数吗?请大家拿出材料,表示出它的1/4,不好表示的可以用水笔打上阴影。完成的放在面前,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1/4的。

指名口答。突出强调:平均分、每份是这张纸的1/4。

相机说明:1分米的1/4也就是1/4分米。

2、比较、概括单位"1":

谈话:同学们真棒,能将不同的物品通过平均分,分别表示出它们的1/4中。观察一下这里的4份物品,你有没有发现在表示1/4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相机插入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

提问:把长方形纸、1分米、4枚棋子、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其中这里1份是1个长方形,这里1份是2.5厘米,这里是1枚棋子,这里是2根小棒,物体不同,数量也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相同的分数1/4表示呢?(指答)

结合学生回答引导说明:这些"整体"在数学中通常用自然数1表示, 概括一下,这里都是把()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份,所以都用()表示。

3、深化理解,概括分数意义:

谈话:通过平均分,我们表示出了这些物品的1/4,那它们剩下的部分又分别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呢?(指答)你是怎样想的?

谈话:把这四类不同的物品分别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得到了1/4、3/4这样的分数,在以前我们学习时,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身边处处有分数,你能把我们身边的某个物体、计量单位或者很多物体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表示出更多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吗?(板书:1/()、()/[])先思考一下(指答,板书)。

谈话: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写了这么多分数,到底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各分数的意义,结合学生回答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指名学生再说说各个分数的意义。

4、认识分数单位:

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分数的意义,读一读。

提问:理解了吗?书中除了介绍了分数的意义,还介绍了什么?(板书)什么叫分数单位?(指答,板书)你理解分数单位了吗?3/4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1/4?你能像这样说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的情况吗?(指答)

提问:听同学们回答得又对又快,你是不是有什么诀窍啊?(指答。板书()/[]-()个1/[])

5、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单位"1",并且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而且我们的同学很聪明,还发现了分数中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表示有几个分数单位。学习到这里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

课件出示,要求:独立完成上面的填写,完成的同桌相互交流一下下面的问题。

指名口答。第一个提问:"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合起来是多少?",第三个提问:空白部分有几个分数单位?一共有几个分数单位?

2、分数意义

谈话:写了这么多分数,那你理解这些分数的意义吗?

(1)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25。

引导学生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什么有这样的几份?

(2)地球表面有71/100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

(3)一根木料长8/9米,李师傅锯下了它的2/5。

提问:看了上面的分数,你知道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3、分圆木问题:

谈话:张老师家这几天在装修,有一根木料也要分一分,想看看吗?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再出示:张老师想先截下它的1/3)

提问:�

提问:这里又不知道圆木的长度,你是怎样想到在这儿锯呢?你的意思是不管圆木有多长,把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锯下其中的1份就可以了。是吗?

再出示:再截下剩下的1/3,你又觉得该在什么地方锯呢?你是怎样想的?

再出示:如果再截下剩下的1/3,你觉得又该在什么地方锯呢?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锯到这里老师有点看不懂了!为什么三次都是锯下1/3,但三次锯下的长度却不相同呢?(指名口答)单位"1"越来越怎样了,那他的1/3呢?

提问:想象一下,如果继续这样锯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谈话:是的,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庄子也有同样的发现,他在《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的大意是:一尺长的木棒,每天取下它的一半,这样取下去,永远也取不尽。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

(二)使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知道一个分数的单位。

(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分数单位的意义。

(二)单位“1”的理解。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下面各题:(2~4题用投影片)

(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这块月饼的多少?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

(3)哪个分数表示图中“( )”部分?

2.教师:观察上面(1)~(3)题的答案,都不是整数。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就需要同一种新的数,即分数来表示。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继续研究分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

(1)依次出示教材84页第一组图中的三幅图。

①把糕点图贴在黑板上,用彩条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教师:请观察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说一说把谁拿来分?怎样分?分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正方形图纸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口答后补充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把正方形纸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占1份,阴影部

③贴出线段图。

教师:我们把上面各题中平均分的一块糕点,一张正方形纸,一米长的线段,都叫做单位“1”。

(2)投影出图。教师:有4个苹果,把它平均分4份,图上如何表示?(学生在投影图上用虚线表示。)

教师:

①图上表示把谁平均分?谁是单位“1”?

②1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

③3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投影出题,学生讨论。)

(因为苹果的总数是单位“1”,把它平均分4份,1个苹果是1份,是

投影出图。

教师:有6只熊猫玩具,要平均分,可以怎样分?谁做单位“1”?每份是多少?几份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出:

教师:从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若干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批货物,一个班的同学等等。总之,把谁平均分,谁就是单位“1”。

教师:单位“1”与自然数1有没有区别?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自然数1是一个数,它只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如一本书,一位同学,一支笔,一道数学题等,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一批等事物,它表示谁平均分的整体。

(3)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板书的这些分数,谁能说一说究竟什么叫分数?

学生讨论概括后老师板书:(或贴小黑板条)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口答练习:(投影片)

什么?各

(1)请学生在板书的分数中任意选一个分数,指出它的分子、分母,并说明它们各表示什么?

(2)教师板书分数,请学生说一说分子、分母,及各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教师:表示其中1份的数?

小黑板条:分数单位。)

练习:请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三)巩固教案反馈

1.课本86页做一做1,2,请两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课本86页做一做(下)1,2,请两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口答填空:(投影片)

4.教师分别取出2根,4根,10根粉笔,请同学分别说出它们的

教师汇总:单位“1”的数量不同,平均分成同样多的份数后,其中每份数的多少就不相同。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

1.,分数单位的意义。

2.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3.作业:课本87页练习十八,1,2,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数意义的学习,充分利用直观图形和学生的活动来突破“平均分”这个关键。第一组中三幅图的设问,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认识一个单位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同时也为概括作了铺垫。在认识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时,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设想去分,这样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便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已掌握了平均分谁,谁就是单位“1”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讨论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这样既加深了对单位“1”的认识,也为学生概括分数意义作铺垫。学生准确地把握了后,认识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即水到渠成,练习中安排了较多形式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加深。

新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分为四层:认识单位“1”是一个事物、一个计量单位的分数;认识单位“ 1”是一个整体的`分数;概括分数意义;巩固概念。

第二部分认识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分两层。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认识分数的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1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10个半块月饼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以上复习题可以指名回答。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提问: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怎样列式?得多少?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教师出示两块半月饼,将它们平均分成5个半块月饼。要求学生按照教具的演示过程列式、计算。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教具演示,再列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已知两个因数:和5,求出它们的积为;用乘法计算。)

(2)第二个算式呢?(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5,求出另一个因数是,用除法计算。)

(3)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第二个算式是类似的,也是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求出另一个因数是5,用除法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不一样?(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得数的?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教师出示例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教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应该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2。)

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米是几个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表示把米平均分成2段。米是6个米,实际上是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教师: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米的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做完后,让学生讨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14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它的分母是,表示;分子是,表示。

2、67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3)14个19是914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