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11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释、叙情形、议特点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
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这位伟大人物就是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激情满怀、壮志豪情的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 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看注释,叙情形: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四、品读重点语句,探究有关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 有气势 “淘”淘汰、湮没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解读:人类历史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无数风流人物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能被后人们记忆的又有几个呢?)
2、 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
明确:气势磅礴
(乱石) 穿空险峻雄伟
(惊涛)拍(岸)——巨浪冲击岩石
卷 起 千堆雪声势浩大
千堆雪比喻巨浪
这几句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赤壁雄伟壮丽的奇景
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显得气势豪迈
3、可怀念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美女配英雄,潇洒的风姿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70万大军瞬间就被周瑜给消灭了)
周瑜当时可真是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4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 讨论:三国时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34岁就建立功勋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帅)
④英雄惜英雄 苏轼:“知音如周瑜” 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那是罗贯中给他“演义”的,目的为了衬托诸葛亮苏东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6、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五、归纳:
1、总结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六、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
【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
1课时
【阅读准备】: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三、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一)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二)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三)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四)、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1)投影显示《雨霖铃》
(3)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这是个拓展性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而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设想
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2、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检查背诵
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
(1)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3)学生自读课文
(4)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
(5)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四、品味鉴赏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3)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五、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释、叙情形、议特点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
(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
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这位伟大人物就是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激情满怀、壮志豪情的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 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看注释,叙情形: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四、品读重点语句,探究有关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 有气势 “淘”淘汰、湮没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解读:人类历史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无数风流人物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能被后人们记忆的又有几个呢?)
2、 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
明确:气势磅礴
(乱石) 穿空险峻雄伟
(惊涛)拍(岸)——巨浪冲击岩石
卷 起 千堆雪声势浩大
千堆雪比喻巨浪
这几句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赤壁雄伟壮丽的奇景
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显得气势豪迈
3、可怀念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美女配英雄,潇洒的风姿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70万大军瞬间就被周瑜给消灭了)
周瑜当时可真是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4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 讨论:三国时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34岁就建立功勋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帅)
④英雄惜英雄 苏轼:“知音如周瑜” 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那是罗贯中给他“演义”的,目的为了衬托诸葛亮苏东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6、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五、归纳:
1、总结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六、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
说教材:
一、 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 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 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 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背诵本词
2、 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3、 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4、 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一、 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二、 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一、 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
二、 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三、 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四、 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 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五、 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六、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一、 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二、 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1、指导朗诵,感受豪放词的特点。
2、体会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3、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具体鉴赏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初步比较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艺术风格。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懂得对比阅读、实现拓展迁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豪放风格的具体体现。
2、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反复诵读法。
四、教学设备: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像,以《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歌吗?它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让人们景仰不已,有一年苏轼到黄州,游览了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让人们传诵至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一首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118页。
二、诗词鉴赏:
(一)简介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对于苏轼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吧。
多媒体显示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时杰出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东坡全集》。
看一下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一个是词牌(念奴娇),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就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词题——赤壁怀古——已经点明了写作背景:游赤壁(写景)怀古(咏史、抒情)。
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本中注释的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5年,苏轼已经47岁了,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时还是在他失意时所作?——失意时——同学们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作品:1、范读(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
2、齐读(同学们朗读时要能够体现豪放风格,读出感情来)。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把握: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赏析:
(1)上阕赏析:
★赤壁的景色是怎样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词句)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哪位同学来解释这句词的意思?——(参考)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的风流人物,就像东流的江水,随着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苏轼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够写得出来。他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很自然地想起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国演义》片头曲,(多媒体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句的音像。)——哪个地方有区别?——英雄人物、风流人物。(提问解释)
英雄人物: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风流人物: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
分析“风流人物”(拿“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作比较,拿苏词“风流人物”与毛诗的“风流人物”作比较,分析“风流人物”的内涵。)
★词作哪句点出怀古的内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分析词句)西边的旧时营垒,是令周瑜一战成名的赤壁大战的古战场。
——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苏轼游的`是赤鼻矶,在湖北黄冈,而赤壁之战的赤壁,是在现在的湖北赤壁市。——不是真赤壁,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作吗?
——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说是“人道是”,特意说明“是人们说”,而不是“我以为”。苏轼仅是借此抒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不能,因为“郎”字给人家一种年轻的感觉,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古战场的险要形势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词人可能联想到哪些豪杰?
①(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哪些动词?——穿、拍、卷。——哪位同学分析一下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穿”字写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险峻地势。——山势险峻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巨浪惊险
“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气势。——江水汹涌澎湃
②(目的)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③(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周瑜……
三乱石穿空一横槊赋诗的曹操
人国(山势险峻)江时驰马射虎的孙权
道周惊涛拍岸山多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是郎(巨浪惊险)如少知人善用的刘备
赤卷起千堆雪画豪足智多谋的周瑜
壁(江水汹涌澎湃)杰……
上阕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景为人物作铺垫
小结:景←────────→人
面对此景多感慨
再齐读上阕,体会一下。
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苏轼是第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
(题目)思历史之事
抒一己之情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
“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
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
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情——功业无成感时伤今的豪放
4、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①就词论词。一方面,作者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这本身就是内心积极地一种表现。另外,作者在千古人物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看到了人的渺小,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情怀。
②结合同期作品进行探讨。《赤壁赋》中作者虽然借客人之口道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可劝解友人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从“变”与“不变”两种角度去看待水与月,巧妙地消释了友人的悲哀。这其实也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结果,遇到烦恼时,换一个角度,原先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苏轼对人生忧患的化解,表现在词中就是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定风波》更是能体现出他坦荡达观的处世态度,上片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出一个履险如夷、泰然自处、任天而动的仙人形象。下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多么从容,多么豁达。
③儒释道兼容并蓄的思想。向学生介绍苏轼的思想宏博开放,儒道释兼容并蓄,政治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人生修养上则以释道思想为主。当身处逆境时,佛老思想就成为他求得自我解脱的精神武器,由此而形成了一种随缘自适、淡泊无为、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④成就与遭际对比。作者一生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可诗、词、文、绘画样样精通,其它方面也并非浅尝辄止,走到哪里都深受人民的爱戴。在密州,他第一次遭受贬斥时,为了捕蝗虫,抗旱灾,从早到晚奔忙在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疾苦。后来到徐州,为了抗洪排险,他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最危险的地方出现,亲自指挥战斗。在杭州,杭州闹饥荒,有瘟疫,他自费购药,设置了医院还熬粥、煎药送给过往的行人。他的行动救了几千条命。还是在杭州,他疏浚六井,建筑长堤。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和信赖。甚至在被贬到海南的儋州生活窘迫的情况下,他仍然关心民生疾苦。这种品德实在可贵。
四、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苏轼的豪放词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题材来看,怀念古代的英雄及其丰功伟业;
2、从主旨来看,是抒发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
3、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
4、豪放的抒情方式与修辞手法:直接抒情。词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不借助任何景物和事物,而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物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诗词中有很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等。而这首词中运用得最多的是比喻、借代和夸张。首先来看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者便用雪来比喻那被石头激起的浪花,形象生动,将浪花那种洁白表现得完美无比。而在后面,作者便用“羽扇纶巾”来借代周瑜,让其的雄英姿发在读者面前尽情地展现,使人心生崇拜之情与敬佩。这些修辞手法都是表现了一种豪放的气概,描绘了一种宽阔的氛围。而此词中最能突出苏轼豪放派词风的是夸张手法的运法。如“乱石穿宫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将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上的气氛和声势。凭借着夸张手法,作者用廖廖数十几个字便把石之险山之高浪之大形象地表现地读者面前。这一切,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其豪放风格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5、豪放的语言词句都运用得非常准确,生动,传神,于是产生一种豪放的气势。词中最能体现豪放风格的就是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动词如“穿”、“拍”、“卷”三个动词运用得非常的绝妙,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诉说不同的感觉,描绘的陡峭山崖、汹涌驻浪、滔滔长江,都集中地体现了古赤壁战场那令人惊心动魄的雄奇景象。再来看形容词,“乱”、“惊”这些形容词也如那动词一样,较好地体现了赤壁的那种波澜壮阔的情怀,让读者如亲临其境,感觉那份博大。这些能体现豪放派风格的词被作者信手拈�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豪迈雄健、慷慨奔放的词风。
结论:我们应该学习苏轼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五、课堂小结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柳永《雨霖铃》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学习目标:
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把握全词主旨。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3、通过拓展比较阅读,了解豪放词风。
教学重难点:
朗读技巧,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设想:
1、在初读中,熟悉全词,把握诗词主要内容。
2在精读中,赏析精美词句,分析周瑜形象。
3在品读中,感受作者豁达超脱的情感态度。
教学步骤及设计:
一、导入环节
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是非成败转头空。无论是生活亦或是政治仕途,都可能遭遇困顿。当人生不尽如人意时应当怎样面对?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一代文豪苏轼的词,看看他是如何面对政治上的失意。
二、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三、作者介绍
师:提到苏轼,大家都不陌生。那谁来帮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作者?
生:介绍苏轼年代及主要成就
师:嗯,老师再给你补充一下——其实除了诗词,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建树。正如林语堂先生评价所说: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
刚才XX同学谈到了苏轼的成就,那么关于苏轼的经历,有没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
生:谈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比如乌台诗案等
教师:正如你所说,苏轼的一生都可以说是文坛得意,官场失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正是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所写。
四、初读识词
师傅:简单的知人论世后,我们一起来初读识词。给同学们3分钟,大家反复自由朗读全词,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请句读,并思考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
师:刚才大家读的都比较投入,现在谁来回答一下:本首词的主要内容?
生:上阙主要写了赤鼻矶的景色,下阙主要是抒情
(板书写景怀古抒情)
师:好,那现在谁来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初读成果?
侯华富朗读
师:谁来点评一下他的朗读?
李怿卓:点评:字音、节奏、感情等角度
师:点评的比较到位,那你能不能再来示范一下。
李怿卓示范
师:效果确实更好一些,俗话说“词读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在精读、品读中继续学习!
五、精读思考
师:请同学们再读全词,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3个问题!PPT展示问题,倒计时设置3分钟。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分享成果,解答疑惑。
六:展示成果
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谁来回答?
生: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因为在读这一句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有种豪迈的情怀。
师:你读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
师:非常好,你抓住了“大江东去”,所暗含的那种登高望远、一览无余的意味。那你觉得这个“大”字应该怎么读?
生:应该重读,然后声音高一点
师:那请你试一试。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真是荡气回肠!请坐,其他同学也试着再朗读体会一下,注意读出这种大视野、大格局!
学生读、点几个学生读(王存瑞、黄迎新)
师:除了第一句,大家还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因为,这一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把高耸的怪石、惊涛骇浪和岸边的晶莹浪花写得非常形象。而且这是苏轼以为的古赤壁战场旁的景象,所以我读的时候有种穿越时空,回到惊心动魄的古战场的感觉。
师: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你是怎么读出的这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生:主要是通过“穿”、“拍”、“卷”三个字,这个“穿”让我联想到了战场穿梭的羽箭,“拍”有种很有力的感觉,“卷”带来一种狂风扫落叶,横扫千军的气势。
师:古人写诗时讲究“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我们平时赏诗的时候也要有这种锤字练字的意识。那你觉得这几个字应该怎么读?
生:重读
师:除了重读,还有吗?比如说语速上?
生:快一点
师:好,你来试一下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真可谓慷慨激昂,好,同学们自己再读此句,体会一下。
点学生读
师:还有没有同学想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我觉得这一句在结构上特别巧妙,“江山如画”好像把上阙所描述的景色到了一幅画卷上了一样。而“一时多少豪杰”很自然的引出了下阙的周瑜。
师:实际上你所说的就是结构作用中的承上启下。“江山如画”一句收住了上阙的景,那我们找个字来形容上阙景物特点的话,哪个字比较合适?(板书壮景)
“一时多少豪杰”完成了从“千古风流人物”到“遥想公瑾当年”的一个自然过渡。
师:好,我们请东边三排的同学齐读一下上阙,注意运用刚才所学到的朗读技巧。大江东去一二~
师:好,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下阙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谁来解答?
生:周瑜是一个年轻有为、人生得意的形象。从“小乔初嫁了”可以看出周瑜很年轻,“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看出他指挥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很有能力。
师:好,你眼中的周瑜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样一种形象。还有没有同学想补充?
生:我觉得周瑜是一个英俊潇洒、谈吐不凡的人。
教师:咱们说谈吐不凡一般形容人比较有修养,而这个地方你强调的是他的运筹帷幄的能力,所以换一个什么词比较好?
生:从容不迫
师:其实这个地方我们用谈笑自若、气定神闲、胸有成竹都可以,好请坐。那么我们看这里,周瑜的形象是苏轼亲眼所见的吗?(不是)
而是他怎么样写的?(想象的)我们来看这样两则材料:
张睿萱读一下
师:我们看这两则材料——把成家十年的周瑜写成是小乔初嫁,把诸葛亮的衣着打扮按到了周瑜身上,这些都和下阙中的“遥想”相呼应。所以咱们在读这两句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应该重读还是轻读?快读还是慢读?应该是读出一种江边遥想,渺远幽圹的感觉。
比如读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师:好,我们看第三个问题,苏轼想借周瑜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生:我觉得苏轼站在昔日的古战场,描绘这样一个人生赢家周瑜,主要是为了和自己形成对比,反衬自己当时不受重用,失意的处境。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周瑜和作者的这种对比联系?
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就是想象周瑜的英灵如果神佑此处,看到这么落魄的我,会笑我。这种笑也有点自嘲的感觉。
师:我们看这张对比图,实际上苏轼把周瑜塑造的越完美,越凸显了自己的窘迫。
七、品读感悟
师:那么此情此景,苏轼有没有因此变得落寞消沉?大家品读最后一句,体会一下。
好,谁来谈一下自己的感悟?
生:我觉得这种对比下,苏轼肯定是比较消极的,心里很有落差。
师:好,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生:我觉得这时候的苏轼心里肯定有消极的情绪,但是也包含着一种自我疗愈之后的积极在里面。因为他看到昼夜不停的大江,盈缺如常的月,应该会用是非成败转头空,最终一切都会如梦消散来安慰自己。所以他才会洒酒以谢江月。而且晚年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an,一声)州。”所以可以看出最后他有种释怀之后的豪情。
师:你联系了苏轼在《前赤壁赋》和他的整个人生来谈这种从沉郁到超脱的蜕变,非常好。那我们请西边三排的同学齐读一下下阙,注意把遥想的渺远和人生如梦的豁达读出来,遥想12
(板书豪杰、豪情)
八、拓展延伸
师:这首词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作,通过分析词中的壮景、豪杰、豪情,我们应该对这种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再拓展延伸一下,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一下豪放派的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本词与婉约派代表作雨霖铃,然后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
生:婉约派读起来比较委婉细腻,豪放派读起来比较有气势。
生:我觉得可以结合本课的所学的景、人、情三个角度分析,婉约派喜欢写一些杨柳晓风这样的秀丽的景物,豪放派则是描绘壮丽的景色。婉约派喜欢写小儿女的悲欢柔情,豪放派则喜欢写大英雄的壮志豪情!
师:你从景、人、情三个角度一语中的点出两种风格的区别,特别到位!那我们就请两位同学分别带着这种理解读一下这两首词。好先看婉约派这一首,谁来试一下?
女生:寒蝉凄切……
教师:恩,确实有南宋俞文豹所说的“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而歌的韵味,好请坐。谁来试一下豪放派这一首?
男生:大江东去……
教师:真有种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卓板,高歌的感觉。听罢直觉天风海雨扑面!太棒了,请坐!
九、总结本课
师:我们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三读三问领略了东坡居士面对长江赤壁写下的壮景豪情,最后我们再来齐读全词,在朗朗书声中体会他横放杰出、境界大开的豪迈和超脱!
学生齐读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十、【板书设计】
写景:壮景——豪
怀古:豪杰
抒情:豪情——放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豪放之美,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2、合作探究,品语言,赏意境,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结合的写法。
3、全情投入,体悟词人面对人生风雨的情感、态度。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做学案。
2、规范书写,独立完成,做好重点、难点、疑点标记,准备讨论。A层同学完成导学案上所有内容,并注意总结规律与方法。B层同学努力完成所有内容,C层同学完成预习案内容。
3、课堂中,小组要积极讨论,合作探究,学习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4.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完善落实好导学案。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案
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你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教材助读
(一)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湖北黄州团练副使,北宋元丰五年游赤鼻矶,作怀古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抒怀。这时作者四十七岁。
(二)周瑜简介: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三)关于“词”
1、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四)诗歌阅读方法:
1、把握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厚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
2、知人论世——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创作背景。
3、展开想象——诗歌的集中性需借助想象拓展,诗歌的跳跃性需借助想象补充。
4、捕捉意象——诗歌的阅读鉴赏,往往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5、推敲字词——用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6、体会音韵——音韵美,节奏美。
诗词鉴赏方法
方法一: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来谈,也就是 “知人论世”;
方法二:要抓住意象体会意境,分析情感;抓住重点的修饰词进行分析。
方法三:扣住字(诗眼、词眼)来进行分析重点句,再通过分析重点句来理解整篇。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指导】边读诗歌,边勾画重点生字词,参考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解决问题,并将其书写到学案上,记忆掌握。
(一)试读,要求读得准确,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语速,读出节奏等。
(二)文学常识。
苏轼,字 ,号 。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为“三苏“。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与 并称为“苏黄”;词,与 并称为“苏辛”;散文,与 并称为“苏欧”;书法,与米芾、黄庭坚和蔡襄并称为“苏黄米蔡”。
(三)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故垒( ) 羽扇纶巾( ) 樯橹( )( ) 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
2、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故垒:
雄姿英发:
酹:
(四)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1)上阕
所见:
所想:
(2)下阕
所忆: 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叹: 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五)你知道苏轼哪些著名诗词语句?写下来吧。并努力搜集苏轼其他著名的诗词。
【我的疑惑】——学而有问,才得学问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记忆关注?请做个备忘吧。
课堂案
积极、投入、合作、探究,你一定行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合作探究前必须先自主学习,不会的问题或者觉得重要的问题再仔细认真与同学交流探究。
(幻灯片纵情诵读5分钟。要求:站立,像拿着朗诵稿一样拿着课本,小组内一对一诵读,然后推出本组最佳背诵组员,准备展示。 )
一。导语。
同学们,都在努力诵读,投入的学 但我们行走在路上,时而是平静的,时而是跌宕的,时而有欣喜之事,时而有悲伤之情,也许有激动的际遇,也会有遗憾的叹息,我们追问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生活。900多年前的苏轼也遭际了人生最低谷,他又有何感受,他又以何种方式生活着?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导学案反馈。
四。观看题目,说说你的发现。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五。你们的朗读就体现着你们对词的感受与理解程度。读这首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提醒学生记录。)
豪放(豪迈奔放),雄浑壮阔,有气势。豪—雄壮的笔调,放—不受任何束缚。
六。品读
过渡语:刚才同学说感受是豪放,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站在赤壁之下,可以想见的英雄人物很多,如:弛马射虎的孙权,能文能武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老当益壮、富有献身精神的黄盖,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诗词是诗人心灵的呐喊,志趣的表达。这首词寄寓了词人什么情感?
(一) 刚才同学说感受是豪放,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
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赤壁景观:大江 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语速较快,读出振奋、惊叹)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柳永《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雄伟壮丽、气势恢宏。
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诵读指导:
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 乱”、“ 穿”、“ 拍”、“ 卷”
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对苏词作了形象精辟的论述。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伟奔放,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二)比较阅读: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
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教版)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分析:“穿空”写“乱石”直插天空,给人以“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感觉;而“崩云”字则进一步写出了“穿”的程度,高耸入云,使云层发生了崩塌,显得更有气势。“拍”只是动作本身,而“裂”字则进一步写出了“拍”所带来的结果,显得更有力度;这个结果似乎还能说明江中“乱石”乃是“惊涛拍岸”所致。因此,用“崩”和“裂”,比用“穿”和“拍”好,更能表现赤壁景色的雄奇壮丽。而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有利地烘托了赤壁鏖战、火烧曹营的壮阔场面;并为下片描写周瑜的英雄形象作好了铺垫。
2.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教版)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教版)
分析:用“强虏”似乎也不错,“强虏”说明曹军强大,符合历史事实。曹操在写给孙权的信中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曹军号称八十万,意在威慑。即使保守估计,曹军也不下二十万。而孙刘联军则“五万兵难卒合”(《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也就是说,孙刘联军在当时只有五万人马。赤壁之战对孙刘联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说说笑笑之间,一把火就把曹军给烧了。曹军越强大,越能烘托周瑜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
“樯橹”用了借代手法,比“强虏”更生动形象, “樯橹”借指曹操的水军,用樯撸更能突出水军在这场战争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樯橹”与“灰飞烟灭”在前后意思上也更贯通一致。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员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
(三)站在赤壁之下,可以想见的英雄人物很多,如:弛马射虎的孙权,能文能武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老当益壮、富有献身精神的黄盖,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0【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 1课时 【阅读准备】: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三、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一)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二)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三)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四)、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1)投影显示《雨霖铃》 (3)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1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具体鉴赏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初步比较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艺术风格。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懂得对比阅读、实现拓展迁移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豪放风格的具体体现。 2、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反复诵读法。 四、 教学设备:多媒体。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像,以《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歌吗?它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让人们景仰不已,有一年苏轼到黄州,游览了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让人们传诵至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一首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118页。 二、诗词鉴赏: (一)简介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对于苏轼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吧。 多媒体显示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时杰出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东坡全集》。 看一下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一个是词牌(念奴娇),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就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词题——赤壁怀古——已经点明了写作背景:游赤壁(写景)怀古(咏史、抒情)。 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本中注释的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5年,苏轼已经47岁了,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时还是在他失意时所作?——失意时——同学们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作品:1、范读(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 2、齐读(同学们朗读时要能够体现豪放风格,读出感情来)。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把握: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赏析: (1) 上阕赏析: ★ 赤壁的景色是怎样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词句)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哪位同学来解释这句词的意思?——(参考)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的风流人物,就像东流的江水,随着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苏轼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够写得出来。他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很自然地想起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国演义》片头曲,(多媒体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句的音像。)——哪个地方有区别?——英雄人物、风流人物。(提问解释) 英雄人物: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风流人物: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 分析“风流人物”(拿“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作比较,拿苏词“风流人物”与毛诗的“风流人物”作比较,分析“风流人物”的内涵。) ★ 词作哪句点出怀古的内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分析词句)西边的旧时营垒,是令周瑜一战成名的赤壁大战的古战场。 ——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苏轼游的是赤鼻矶,在湖北黄冈,而赤壁之战的赤壁,是在现在的湖北赤壁市。——不是真赤壁,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作吗? ——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说是“人道是”,特意说明“是人们说”,而不是“我以为”。苏轼仅是借此抒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不能,因为“郎”字给人家一种年轻的感觉,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 古战场的险要形势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词人可能联想到哪些豪杰? ①(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哪些动词?——穿、拍、卷。——哪位同学分析一下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穿”字写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险峻地势。——山势险峻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巨浪惊险 “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气势。——江水汹涌澎湃 ②(目的)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③(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周瑜…… 三 乱石穿空 一 横槊赋诗的曹操 人 国 (山势险峻) 江 时 驰马射虎的孙权 道 周 惊涛拍岸 山 多 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是 郎 (巨浪惊险) 如 少 知人善用的刘备 赤 卷起千堆雪 画 豪 足智多谋的周瑜 壁 (江水汹涌澎湃) 杰 …… 上阕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景为人物作铺垫 【小结】 景←───→人 面对此景多感慨 再齐读上阕,体会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