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教案最新13篇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怎么写?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13篇法制教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制教育教案 篇1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了解水污染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研究,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状况,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看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

(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1、材料的整理与分析及探究活动的开展;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都要用水,要喝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

2、假如没有水,你想世界将是什么样?

二、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水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我们人类拥有的水资源状况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8—P70页,并完成测试内容。

[交流讨论]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水资源有了初步的认识,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回答下列问题。

1、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

资源,请谈谈有关海水的成分及应用前景方面的知识?

2、你如何看待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很多,但人类不久将出现水危机?

3、阅读课本第70页图4-

4、图4-5及水资源紧缺指标

说一说你获得哪些信息?

[归纳板书]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既丰富又短缺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球”。

2、淡水资源极度缺乏,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冰川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即1、07×1016m3。

3、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

[问题与思考]我们知道,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爱护水资源。我们如何保护水资源?[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0—P71页,并完成测试内容:

[交流讨论]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对爱护水资源有了初步的认识,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并回答。

1、如右图是我国的“节水标志”,谈谈你对这一标志的理解及由此获得的启示。

2、关于节约用水,你有哪些妙招?

3、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说一说:在防治水体污染方面,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归纳板书]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问题与思考]防止水体污染只靠宣传,力度够吗?还应该采取什么手段呢?

[讲解]为了使整个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好风尚,我国于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8年7月1日在全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国将走上依法治水的轨道。谁一旦违法,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法制教育活动教案 篇2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

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幼儿园法制教育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红绿灯的用处,能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懂得过马路时应注意安全,一定要走斑马线。

3、对交通标志感兴趣,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红绿灯、斑马线、课件《三颗星星》录音、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听录音,谈感受录音内容:

街道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的喧闹声,喇叭声,汽车快速行驶的声音……突然,传来了长长的急刹车的声音。

师:请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

二、倾听故事《三颗星星》认识斑马线标志。

1、播放课件《三颗星星》,使幼儿知道红、黄、绿灯代表的意思。

2、出示斑马线标志,共同讨论斑马线的用处。

3、幼儿学习安全儿歌,帮助理解红绿灯和斑马线的用处。

附安全儿歌:

嘀嘀嘀,汽车叫,车来了我让道,过马路,左右瞧,走路要走人行道,不玩耍,不乱跑,安全第一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遵守规则别忘掉。

三、交通游戏。

1、谁对谁错——教师依次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判断图中行为的对错,并说出理由。

2、红绿灯、斑马线游戏玩法:教师出示红绿灯的变化图,请幼儿按照红绿灯的指令前进或停止。

遵守交通规则的幼儿可获得安全宝宝奖,小组中遵守交通规则多者为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力求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行参与,从而使幼儿体验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另外,在活动,我也可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将其扩展为半日活动,使得每一名幼儿的参与体验变得更为充分。通过活动,孩子们对交通安全有一定的认知,能较客观的认定其他人行为的对与错。在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对于自己比较了解的事情,语言的条理性很强。由此可见,知识经验的积累对幼儿的思维、语言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法制教育活动教案 篇4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过程:

一、导入

甲: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乙: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甲: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小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乙: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甲: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乙: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法制教育备课教案 篇5

活动意义:

1、现代社会呼唤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战略目标。

2、现行学校法制教育情况:学校法制教育与社会期望目标形成了落差。

3、法制教育是小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健全的人格,那么从小没有法制意识,就不具备健全的素质。

活动时间:

班队活动课

活动目的:

通过教育与宣传活动,引导本班学生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遵纪守法,努力学习,逐步培养法律素质,做懂法守法的小公民

活动口号

遵守纪律,崇尚文明,做诚信守法小公民

活动内容:

一、举行“争做守法小公民”集体宣誓和签名活动(星期一)。

结合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参加“争做守法小公民”集体宣誓,中队选派一名学生代表领誓。誓词是:“我宣誓: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争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宣誓结束后,组织学生在横幅上签名。

二、讨论: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紧密结合学生思想生活实际,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特别是针对目前发现的部分学生在网吧流连的现象进行讨论,班主任在学生讨论后进行总结,教育学生远离网吧。除此之外,各位同学自查自纠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集中进行一次遵纪守法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教育。各班自行组织时间开展。但必须在日前完成。

三、开展“争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评比。

每位学生出一期以“争做守法小公民”为主题的手抄报,班级进行评比。

要求:手抄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具教育性,无知识性错误和错别字。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

活动周期间,班级悬挂法制宣传条幅,同时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营造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还可以选派小通讯员积极向学校德育处投稿,宣传本班的法制教育活动。

幼儿园法制教育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教会学生如何与人进行交往

教学方式:游戏法、讲述法

课前准备:纸

教学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高二理(1)学生

教学步骤:

一、活动:妙手生花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放松一下,“妙手生花”。 1.妙手生花

(1)请同学们拿好手中的纸,根据老师的指示进行操作,活动过程中大家独立完成,不能提问,同学之间也不能相互偷看。

(2)教师请学生根据以下指示进行操作。

把纸上下对折 再把它左右对折

在左上角撕掉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再左右对折一下 然后上下对折

最后在右上角撕掉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扇形

2.讨论:为什么同样的操作指令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3.教师总结

不能说话,没有沟通,我们就只好根据自己的猜测来各行其是,但往往是别人说的和我们自己想的不一样,缺乏沟通,就会导致彼此的不理解,那么,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会埋怨别人不理解我们,包括我们最亲的人、我们的父母,因为别人的不理解,使我们会因为交往而带来很多的烦恼。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人际关系的话题,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放你的真心在我的手心。

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相信你们的家长、老师都会经常对你们说,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但对于青少年来说,我觉得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会人际交往,获得友谊。作家肖伯纳曾经比喻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这个格言说明了通过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人就能以各种方式迅速地获得信息,人际交往比从书本获得信息有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迅速等特点。这样也就说明了人际交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那么它有哪些重要性呢?(学生发言)

【为什么同在一个班级里同学们在人际关系中处的地位会不同?你们希望自己成为哪一种类型的人?(让学生回答)既然大家都想成为最受欢迎的人,那么怎样才是这种类型的人呢?】

三、谁是最受欢迎的人

学生讨论,或以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谈。

受欢迎的人的特点:自尊、尊重他人、宽容待人、虚心 、坦诚、热情。

【好,既然大家知道了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受欢迎的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别人都很欢迎的人呢?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几招人际交往的技巧】

四、人际交往的技巧

技巧一:愉快地接纳别人

手指比较:现在每位同学伸出自己的右手,看看那这五个指头。

你们说,哪个手指头最短?他们各有什么不同?——拇指,长短不一。(讨论与提问)

数数看每根手指的关节数,有什么不同?——拇指一个,其他手指两个。(讨论与提问)

我们对比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从中学到了什么?(提问学生回答)

其实,这个实验的寓意是很丰富的,而今天老师想通过这个实验来教会大家人际交往的第一招——愉快地接纳别人。手指比较与愉快地接纳别人有何联系?】(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人的手指长短不一,各有各的优势与劣势。更何况两个人之间呢?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这世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人。足可见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一个人身上可能有一些长处和短处,而另一个人身上又可能有另一些长处和短处,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愉快而满意的态度去接纳别人。也就是说,对别人不但要有一颗宽容心,更要愉快地接受,要懂得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把别人看成是有价值的、值得尊敬的人。

技巧二:学会倾听

同学们,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我们两只耳朵,而只给我们一张嘴巴。有谁知道,上帝为什么在我们脸上装()一个嘴巴,在脸的两侧装两只耳朵?那是因为人在世界上要与人交往更好地理解他人,就是要通过嘴巴说和用耳朵听来达到交流、沟通和理解的。而做一个合格的听众在人际交往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合格的听众要掌握下面五条基本要素:

1.诚心:抱着谦虚的态度听

2.专心:仔细地听,不要三心二意

3.用心:捕捉对方话语中的涵义或言外之意

4.耐心:不要轻易插嘴

5.应心:给予适当的回应,鼓励对方说下去

技巧三:学会表达自己

西方有一句名言:“失足尚可挽回,失言无法补救”。下面我们来欣赏情景短剧《说话的艺术》,看看“失言”会带来什么要的后果。

有一个人为了庆祝自己四十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在家中吃饭庆祝。

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没有来。

这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其中有一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两个,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任急得如热窝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剩下的这一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这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点。”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

说完,铁青着脸走了。

问题:

1.大家从中受到一些启发了吗?

2.表达的艺术有哪些?

技巧四: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很多人在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更多的是什么的利益和需要,却总是很少关心他人的需要,更别说是从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了。这样这就造成了人际沟通中的理解发生障碍和阻塞。我们平常总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理解别人,主要就是由于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造成的。要做到换位思考,在考虑问题之前,我们先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换位思考四步曲:

第一步:如果我是他,我需要的是

第二步: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

第三步: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

第四步:我是在以对方期望的方式对他吗?

要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立场上体会他的心情,否则很难真正了解。 ——哈泼·李

技巧五:学会赞美别人

谁不想让人赞美?谁不希望别人重视自己的存在?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运用赞美。会赞美别人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怎样才算是会赞美别人呢?这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

1.要能把握准确。假如一个女同学的相貌平平,可是你硬要说她很漂亮,美若西施,她听了未必会高兴。你可以赞美她其他真实的方面,如学习好、心地好、性格好等。

2.要具体。

3.要真诚。赞美的语言必须是由衷的,而不是虚假的,言不由衷的赞美只会让人生厌。

游戏:要求学生赞美自己的同桌(1分钟时间);

让同学们说出被人称赞的感受并分析当称赞别人时自己的感受与得失

技巧六:给人以微笑

技巧七:热心助人

同学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交往技巧可以和大家分享呢?

五、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和别人相处,这是一种健康心理,合理恰当的人际交往,可以维护和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做到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敬重、和睦相处。如果你的朋友愿意放他真心在你的手心,那么我相信你是一个值得你的朋友信任的人,让我们都能成为用双手捧住朋友那颗"真心"的人吧!

法制教育教案 篇7

教学重点: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目的:

1、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守法意识;

2、使每一位学生远离未成年人的各种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

3、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懂法、守法、用法;

4、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观看一组漫画,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会有不良习惯,甚至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二、学生活动

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特点和成因?

进一步思考,针对成因应采取哪些对策?

三、主要内容: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1、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字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

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赌博和玩游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

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2、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

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

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

④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3、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

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针对上述成因,应采取的对策

1、要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摇篮,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素质,影响了子女的素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儿童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引导青少年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正当活动中去。家长也要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和社会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来提高家长的素质,比如学校或社区开办“家长学校”,或有关部门和家长签订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2、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

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教育的每一环节上,落实到教师的工作实际中,学校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德育教育职责。学校不仅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同时还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爱。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

二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使每一个教师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3、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关部门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附近的游戏厅、录像室、网吧等不健康场所,要坚决关闭,其它青少年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规范运作。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1、广泛开展以“二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在学校、在社区、在农村广泛开展“两法一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营造氛围;

二是充分争取社会支持,依靠宣传、司法、教育、新闻等各职能部门,设计有效活动载体、用事实来说话、用活动来宣传、实现全方位宣传教育效果;

三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

2、不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

一支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者队伍和一个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将是青少年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中聘请法制副校长的通知》,把在公安、法院、司法局工作的有一定法制教育经验、思想品德优秀的中层干部中的业务骨干聘请为法制副校长,并发给统一的聘请书。并在学生中开展法制知识竞赛和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有责任配合学校、家庭发现和帮教有问题的学生,治理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教职工员和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等。

二是建立了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使青少年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避免了轰轰烈烈走过场、热热闹闹拉形式的错误现象,从而保障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顺利进行。

3、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了大型的法律咨询宣传活动,以营造青少年维权氛围。通过活动推动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深化。公安局联同工商、文化部门集中时间对校园周边环境和文化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进行了专项整治,为学生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等。

(四)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小公民

1、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深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

21世纪的中学生应该初步了解《宪法》、《刑法》、(教育法》、《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什么是违法犯罪,什么是消费者的权益;了解教育的重要性,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和守法的公民。

世纪之交,经济体制正处在转型时期,许多新的法律法规出台,特别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21世纪的中学生是下个世纪的主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力量。因此,要使中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懂得什么是市场经济法则,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基本要求,知道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武装自己。

在法制方面,当前中学生一方面渴望法制健全,执法严明。另一方面,却又无视法律的重要作用,缺乏守法、护法的知识和主动意识。例如,在买到伪劣商品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自认倒霉”,不去运用甚至不知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出现法制欲望与守法、护法精神之间的严重冲突。因此,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中学生还应该用法律武器来武装自己,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并且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在受到不法分子侵害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小结:

通过分析,找准方向,制定对策,循序渐进。

作业: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法制教育课教案 篇8

题 目:青少年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教学重点: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目的:

1、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守法意识;

2、使每一位学生远离未成年人的各种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

3、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懂法、守法、用法;

4、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观看一组漫画,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会有不良习惯,甚至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二、学生活动

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特点和成因?

进一步思考,针对成因应采取哪些对策?

三、主要内容: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1、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字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

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赌博和玩游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

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2、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

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

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

④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3、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

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针对上述成因,应采取的对策

1、要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摇篮,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素质,影响了子女的素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儿童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引导青少年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正当活动中去。家长也要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和社会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来提高家长的素质,比如学校或社区开办“家长学校”,或有关部门和家长签订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2、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

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教育的每一环节上,落实到教师的工作实际中,学校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德育教育职责。学校不仅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同时还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爱。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

二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决不允许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使每一个教师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3、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关部门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指导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附近的游戏厅、录像室、网吧等不健康场所,要坚决关闭,其它青少年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规范运作。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1、广泛开展以“二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思想,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和手段,也是贯穿始终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开展了以“二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在学校、在社区、在农村广泛开展“两法一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营造氛围;

二是充分争取社会支持,依靠宣传、司法、教育、新闻等各职能部门,设计有效活动载体、用事实来说话、用活动来宣传、实现全方位宣传教育效果;

三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

2、不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

一支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者队伍和一个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将是青少年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中聘请法制副校长的通知》,把在公安、法院、司法局工作的`有一定法制教育经验、思想品德优秀的中层干部中的业务骨干聘请为法制副校长,并发给统一的聘请书。并在学生中开展法制知识竞赛和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有责任配合学校、家庭发现和帮教有问题的学生,治理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教职工员和中小学生合法 权益等。

二是建立了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使青少年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避免了轰轰烈烈走过场、热热闹闹拉形式的错误现象,从而保障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顺利进行。

3、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了大型的法律咨询宣传活动,以营造青少年维权氛围。通过活动推动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深化。公安局联同工商、文化部门集中时间对校园周边环境和文化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进行了专项整治,为学生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等。

(四)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小公民

1、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深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

21世纪的中学生应该初步了解《宪法》、《刑法》、(教育法》、《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什么是违法犯罪,什么是消费者的权益;了解教育的重要性,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和守法的公民。

世纪之交,经济体制正处在转型时期,许多新的法律法规出台,特别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21世纪的中学生是下个世纪的主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力量。因此,要使中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懂得什么是市场经济法则,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基本要求,知道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武装自己。

在法制方面,当前中学生一方面渴望法制健全,执法严明。另一方面,却又无视法律的重要作用,缺乏守法、护法的知识和主动意识。例如,在买到伪劣商品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自认倒霉”,不去运用甚至不知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出现法制欲望与守法、护法精神之间的严重冲突。因此,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中学生还应该用法律武器来武装自己,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并且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在受到不法分子侵害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小结:通过分析,找准方向,制定对策,循序渐进。

作业: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幼儿园法制教育课教案 篇9

一、教学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活动方式

班干部主持,师生共同参与,以讲解、朗诵、讨论等形式展开。

三、理论分析

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认识能力、鉴别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地传递和接受信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将校内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认识能力。

2、引起学生的现实关注;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已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专家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不到位;二是受家庭负面的影响;三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成长环境,对青少年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固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但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生天天受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影响,同时也天天受着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上各种人的影响。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必须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加以解决。学校的法制教育要首先走在前列。

3、促进法制教育课的教学。使学生的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学以致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澄清学生心理及思想感情中的。模糊观念。

四、教学流程

案例介绍――教师讲解周边的一些案例――实话实说――齐诵――宣布班会结束

实践证明,青少年学生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青少年学生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青少年学生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青少年学生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青少年学生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讨论题:

1)年少犯罪就值得宽恕吗?

2)你怎么样安排假期?

6、班主任总结:不管一个人的知识多么丰富,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如何好,当他带上法盲的眼镜时,就容易走错路,跨过法律的界线。让我们擦亮法律的镜片,让他们与法同行吧。

7、班干部宣布班会结束。

幼儿园法制教育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交通标志作用大,初步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

3、让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并能画出一些简单的标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重点是让幼儿感受交通标志作用大。

活动难点:

是幼儿自己能画出简单的标志,并说出其代表的意义。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到马路、十字路口处寻找和观察各种交通标志;

2、请家长协助幼儿搜集有关交通知识的资料;

3、图片:常见的交通标志、故事《神奇的小警服》。

4、彩笔、纸。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神奇的小警服》引出课题。

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后,提问:故事中的小猴子怎么了?过马路为什么要走斑马线?什么是交通标志?

评析:活动的开始,老师先用故事让幼儿知道斑马线是一种交通标志以及交通标志的含义。因为故事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故事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都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2、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及重要性。

(1)出示红绿灯标志、人行横道标志,引导幼儿说出其名称及作用。

(2)用互动谈话的形式请幼儿说说自己都见过那些交通标志,它们都告诉我们什么?

评析:利用活动前幼儿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及其代表的意义,再通过谈一谈交通标志的含义及作用,让幼儿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请幼儿画一画自己感兴趣的标志。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交通标志,知道了它们的重要,现在就请小朋友画一画你喜欢的标志,然后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的名字,还有我们平时应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

评析:通过画一画自己感兴趣的`标志,说说它的名字和作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的标志的作用,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4、设置交通标志栏。

师生共同将老师准备的标志图、幼儿画的标志及家长协助收集的交通标志,组成专栏贴于墙上,引导幼儿进行观赏、交流,加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活动反思:

师生共同设置标志栏,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赏,加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的同时,使幼儿知道这些标志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安全息息相关,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法制教育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火灾报警常识

2、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3、提高学生的防火自救意识。

过程设计:设置情景—讲解常识—课件演示—现场模拟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重点:火灾报警常识、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难点:掌握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火自救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问题导入:当火灾袭来,你如何逃生?

教师活动:给出几种火灾现场情形:

1、家住一楼,家外着火,火小烟大,情况紧急。

2、家住二楼,家外着火,火大封门。

3、家住高楼,楼有电梯,家外着火,火大封门。

4、电线老化,室内着火,明火烧身,危在旦夕。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教师给出的火灾现场情形,制定相应逃生方案。

(二)常识介绍

1、火灾报警须知:(flash演示——幻灯片小结)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播打(注: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情况要报详细。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2、学习自救知识:(flash演示——幻灯片小结)

I)、火灾发生后,如何逃生。

一旦火灾降临家庭,应抓紧时机进行扑救。家庭常用的灭火工具是水、湿棉被、砂土、干粉等。值得注意的是,电器起火应首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扑救。若发现火势较大时,应立即拨打火警“119”,说清楚家庭详细地址、起火物品,然后离开火场到主要路口引导消防车前来扑救。切忌贪恋财物贻误逃生时机。

如果火不但封了门,窗外也是一片火海时,应将门窗全部关闭,用湿棉被、毛巾、衣物等封堵门窗,同时采取打电话、敲打脸盆、向窗外抛东西等手段吸引外部人员注意,以便获救。

逃离途中切记不可使用电梯。因为火灾中线路常被烧坏,会使你被困电梯中无法逃生。

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

1)、关门求生2)、测试门的温度

3)、从窗户逃生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6)、安全出口逃生

II)、身上着火怎么办?

发生火灾时,如果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能奔跑,因为奔跑时,会形成一股风,就像是给炉子扇风一样,火会越烧越旺。着火的人乱跑,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场所,引起新的燃烧点。

身上着火,一般总是先烧着衣服、帽子、裤子。这时,最重要的是先设法把衣、帽、裤脱掉,如果来不及脱,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灭,或者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水中去,把身上的火熄灭。

(三)组织学生研究探讨火灾时人心理与行为的'误区

错误的逃生模式。

1、原路脱险

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楼或宾馆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出入口进行必要的了解与熟悉。多想万一,以备不测。

2、向光朝亮

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它能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乱撞而更易逃生。而这时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3、盲目追随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紧紧地追随其后。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带头,追随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其后。克服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主见而随波逐流。

4、自高向下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火焰向上飘。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楼下逃生,岂不是自投火海吗?随着消防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提高,在发生火灾时,有条件的可登上房顶或在房间内采取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后等待救援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5、冒险跳楼

人们在开始发现火灾时,会立即作出第一反应。这时的反应大多还是比较理智的分析与判断。但是,当选择的路线逃生失败发现判断失误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火势愈来愈大,烟雾愈来愈浓时,人们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此时的人们也不要跳楼、跳窗等,而应另谋生路,万万不可盲目采取冒险行为,以避免未入火海而摔下地狱。

(四)教师引领学生重新设计逃生方案

(五)小结:(教师放flash短片,同时总结)

水火无情,当有灾害发生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因地制宜,恰当地运用逃生自救的方法,保证自身的安全。中学生遇到灾害不应该袖手旁观,但一定要以保证自身生命安全为前提。

(六)作业:制作一期防火自救的墙报。

法制教育活动教案 篇12

1、在参加活动中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在家庭环境中活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根据已有经验,在木偶表演中,发现他人活动的危险,并积极为他们提出安全建议。

活动准备:

1、事先与住在幼儿园附近的幼儿家长联系

2、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木偶。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参加真实的家庭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小朋友家做客,你们想去吗?

2、幼儿观察客厅,了解在客厅的安全注意点。

(1)观察客厅,熟悉客厅中的摆放。

教师:我们先来到他们家的客厅,发现客厅中存在的危险。

(2)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发现客厅存在的危险。

①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小弟弟和小妹妹在干什么?

②教师才做玩偶表演:小女孩被小椅子绊倒,小男孩的脚踢到电视柜下面的尖角上。

③教师:小妹妹被绊倒疼不疼呀?怎样走路才不会被绊倒呢?小弟弟的脚踢到了哪里?他的脚会感觉怎么样?

3、引导幼儿观察餐厅,知道在餐厅中的。安全注意点。

(1)引导幼儿观察餐厅,了解餐厅中的物品摆放

(2)引导幼儿观看玩偶表演,发现餐厅中存在的危险。

4、引导幼儿观察卧室,知道在卧室中的安全注意点。

(1)引导幼儿观察卧室,了解卧室中的物品摆放。

(2)引导幼儿观看玩偶表演,发现卧室中存在的危险。

5、观看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总结,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去做客,发现了小弟弟和小妹妹的危险,我们还帮助了他们。那我们在家的时候呀注意些什么呢?

法制教育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预防陌生人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教学准备

1、图片1幅

2、课件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一)这是谁?你认识他吗?我们把自己不认识、不熟悉的人称为陌生人。

(二)观看课件,提问幼儿:一画面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三)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四)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附儿歌: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