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15篇《散步》教案,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时间
9 月 日教材第 1 页总序第 1 节
学习内容
《散步》
学习目标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分析
问题设计,精品内容。自主探讨,教师引导。
学习准备
字典,小黑板。
学习流程
导学策略(一)、独学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对学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 第二、散步的地点? 第三、散步的人物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 第五、什么分歧?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三。自主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三、课堂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布置作业。 --:大家说说文中有四个人物,都有怎样的特点?
教学后记
设计意图
“生命在于运动”是伏尔泰的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体育与幼儿是一种伴随性的生长及成长关系,是幼儿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该书趣味的语言、生动的画面以及妙趣横生的情节非常复合小班幼儿心理特点,抓住小班幼儿的眼球,激发其思考。情节的发展恰好符合运动集体活动的内容架构,利用趣味的情境让幼儿在快乐、轻松的运动氛围中,体验不同形式的走、跑、跳过障碍物,从而建立运动的自信以及不放弃、愿意尝试与挑战的运动品质。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通过走、跑、跳(不同速率及方式),提高腿部肌力、身体平衡及协调感。
2、在运动中愿意尝试与挑战,充分感受运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辨别口令,有序前进,辨别地面标识,发挥想象做出新的动作。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地面标志(点、直线、波浪线等)、蓝色蒲团、音响,小蛇头饰,黄蓝背心。
幼儿经验准备:幼儿能沿直线在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身体平稳双脚向前跳;跨跳过低矮障碍物;能接收简单的指令并且有接力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小蛇快醒来
【以师幼共同创编《小蛇舞》热身活动开场】
开场前:幼儿佩戴好小蛇头饰。
绘本引导:(小蛇呼呼呼睡着,这么好的天气小蛇快醒来吧,我们一起来叫醒它)。
小蛇醒来啦,它动动尾巴,还会动动哪里呀?引导幼儿活动全身。
跟着音乐一起玩“请你跟我这样做”教师起头,幼儿接龙。
场地说明:
每个幼儿入场后坐在地上的小点处
(设计意图:趣味的绘本情节与运动集体活动的结合,让整个活动充满孩子们的笑容与活跃的身影,情境创设应用于体育活动中,幼儿感受到的是双份的快乐,既有诙谐幽默带来的快乐,也有充分活动获得的'愉悦。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导入环节有着关键作用,气氛的营造,情境的创设能够引人入胜就将为本次活动“摘得头筹”)
二、小蛇散步
【情境中激发运动渴望,感受并体验运动的快乐】游戏
小蛇散步
绘本引导:(这么晴朗的天气,小蛇要出去散步了,小蛇邀请大家一起出发。)
引导幼儿挨个排在教师身后,从★起点准备就绪。
游戏方式:
(1)与“请你跟我这样做”变化散步的动作(脚尖、脚跟、横走、倒走等等)。
(2)跟随音乐的节奏快慢,变化速度。
(3)“请你跟我这样做”游戏的示范者通过接力方式更换。
注意事项:
1、路线完整走完后回到起点。
2、幼儿前后保持距离,不与他人碰撞。
3、当幼儿熟悉游戏路线后,可允许幼儿不间断一个个出发,以提高幼儿运动量。
4、活动进行中,注意安全提示,加大每个幼儿间的距离,避免相互碰撞。
游戏2:小蛇过水坑
绘本引导:小蛇散着步,路中间出现了一个水坑。
1、小蛇该怎么过去呢?
2、旁边的小动物睡着了,怎样可以轻轻过去不要吵醒它们呢?试一试。
游戏方式:
1、幼儿按背心颜色分成两组,在相应颜色处排队,幼儿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通过水坑。
2、幼儿分成两组,用前脚掌、平衡身体双脚连续跳过水坑(蒲团),再次尝试可引导用新方法。
3、完成后在最后一个未完成的后面排队等待。
4、增加挑战难度:
(1)将蒲团两个两个连起来。
(2)将蒲团两个两个叠起来。
(3)幼儿自己摆放蒲团,一起来挑战
“大水坑”。
注意事项:
1、落地时,屈膝缓冲以免受伤。
2、当幼儿熟悉游戏行进路线后,可允许幼儿不间断一个个出发,以提高幼儿运动量。
3、幼儿最后挑战“大水坑”时帮助幼儿缓冲冲刺后的惯性。
三、小蛇回家了
【以自编《松松舞》逐渐放缓动作,舒缓身体肌肉】
绘本引导:该回家了,我们一起回家吧(沿着地面路线逐渐放慢脚步)
坐回到蒲团轻轻用手掌拍拍四肢,深呼吸、慢慢吐气,调整呼吸。
(设计意图:由“静”至“动”再通过情节的引导回归到“静”,幼儿与小蛇一起经历了一次勇敢的挑战与冒险。)
活动总结
情境创设应用于运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的是双份的快乐,既有诙谐幽默带来的快乐,也有酣畅的活动身体获得的愉悦。适宜的场地的安排,以及环境的创设,小班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借助绘本场景作为道具引导幼儿路线,巧妙的将教育机会、幼儿学习经验以及问题解决相结合。
活动目标:
1.了解幼儿园周围的环境。
2.积极参与观察记录和统计活动。
3.会用图形符号作统计标志。
活动准备:
1.调查表
2.事先选好幼儿园附近建筑景观或商店变化较多的街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中午吃完午饭会一起做什么事情呢?
二、讨论制定散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师:今天,我们要到幼儿园的外面去散散步。可是,到外面去散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2、提醒幼儿注意户外活动的安全。由于路上车多,请幼儿排好队伍跟好老师,不要随意走动。
三、带领幼儿散步并及时地记录。
1、组织幼儿到户外散步,沿途引导幼儿看景物、商店、标志物或古迹、老房子等,并记下有趣的东西。转弯时,特别提醒幼儿注意转弯的方向。
师:今天,我们散步的时候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记录一份调查表。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将看到的商店数记在记录单上。
四、散步后的交流活动。
1、全体幼儿一起讨论分享沿途的所见所闻,并整理记录单。
2、将所看到的商店数,写在大的记录单上,贴在语言区让幼儿自己讨论说一说。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2、领会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品味精巧自然朴实的语言。
【课前预习】
自学要求与步骤(一定按照要求做哟!)
1、有感情的朗读,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3、《散步》作者(),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诗礼人家》等。
4、读了全文,你从文中感悟到了什么?
【导学探究】
一、整体感知:(放录音或诵读)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简要的用一句话概括)
2、学生讨论,围绕“散步”这件事概述事情的经过。
3、整个散步的过程,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家庭?
二、研读探究:
4、深入探究,把握主旨,体会亲情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谁做的最好,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
(2)朗读文中最动人的场景,体会句子的含义“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既然母亲不算重,儿子也轻,我和妻子为什么还这样做?)
A“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表明。
B“整个世界”表明。
(3)本文通过(),体现了()。
(4)我说我家的故事(通过本文学习你体会到家庭中这种尊老爱幼的浓浓亲请了吗?)
5、品味语言(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示例:我喜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的特点,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6、探究技巧
你能发现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吗?
(1)我发现:本文选取了祖孙三代()这样一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重大的主题,这是采用了()的写法。
(2)我发现:文中通过对母亲进行()和()等细节描写,表现出对孙子的喜欢与爱护,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恰当的描写很重要。
三、小结全篇
【能力提升】
北风乍起时
看完电视以后,一整晚他都睡不好,第二天一上班匆匆往深圳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
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冷空气南下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答道:“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马上就买。啰嗦。”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你们那儿今天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
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嗨!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
老人答:“还不是下雪。”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南国,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有时竟是这样地残酷?
他想,在下次寒潮来临时,他仍会赶在北风之前,向深圳投去问候和叮嘱,可是他的第一个电话,应该是往哈尔滨去的。
1、这两篇文章的他与我在对待长幼的关系上有什么异同。
2、读了《散步》和《北风乍起时》,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你自己会怎么做?
课外阅读与积累:
1、《主题学习》丛书中找出相关亲情友情的章节,并做摘记。
2、节选“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名人名言:
3、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4、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的最好。
散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从生活小事和细节表现的亲情;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和睦尽一份力;
3、学会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学生请家长阅读课文,谈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欣赏音乐《让爱住我家》
2、过渡:同学们,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大家一定会想到我们温暖的家。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家里有哪些人?大家在一起时会干些什么呢?
3、是啊,一家人在一起,无论干什么都是其乐融融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家,和他们一起去散散步。
4、揭题、作者
二、 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散步的有哪些人?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是如何解决的?
三、 深入研讨
1、跳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选择在春天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是怎么解决的?
2、交流:(1)谁来说说我出去散步的原因(为了母亲,体会“熬”字)
(2)初春的景色很美,空气很清新,我最希望母亲能出去走走,她却不愿意,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劝说母亲?(学生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劝说母亲)
(3)教师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单纯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生命的礼赞,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4)齐读句子: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5)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家人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情感?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子?
四、体验反思:
1、同学们,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应走进作品,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个人物,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用“如果我是……我会……”的句式练习说话)
我们选择的只是一条路吗?我们还选择了什么?
2、人生要面临的选择很多,不只是走大路、走小路的问题。有时,无论怎样的选择,都是痛苦的,但我觉得这又是幸福的。文中作者想到母亲,母亲想到孙子,“我”委屈了儿子,母亲却决定放弃了平坦的大路,有了小小的痛苦,但正因如此,才有了那温馨感人的一幕——
出示句子:到了一处,我蹲下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 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你能读懂些什么?
(2) 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3) 为什么说他们背上背得就是整个世界?
3、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在一个家庭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又何尝不是这样?作者有一双慧眼,从散步这件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这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一首欢快的亲情曲,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五、 指导实践
1、引导实践:其实,亲情它也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只是时光如流水把许多记忆冲淡了,只要我们用真心去体会,肯定是能感受到那浓浓的亲情的。能否讲一段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亲情故事。(老师曾经在电视中看到一段短片,至今记忆犹新。我们一起来看看。)
2、你觉得你们家里谁最辛苦?作为家中的年幼一辈,你该做些什么?
3、小结:亲情不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单是深夜里母亲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也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是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感悟。它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再过几天,就是11月24日,就是感恩节了,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六、 总结作业:
1、学生总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从思想、能力、写作等方面均可)
2、家的温馨和睦靠大家,愿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爱住进我们的家!(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文学阅读是语文考试的的重要考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散步》典型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14.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 _和____ ____。(2分)
15.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4分)
16.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4分))
17、把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写下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3分)
18.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4分)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答案】
14、地点和人物
15、“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16.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17、句子略。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母亲爱孙子,也爱春天。
18.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疼爱小孙子。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子女对长辈的敬爱、长辈对儿孙的疼爱、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最能打动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学生们理解起来并无难度。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单元教学主体,我将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现浓浓的亲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体会文中的那份浓浓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去感悟亲情,拥抱亲情,珍爱亲情,创造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创造亲情的情感。另外,通过品味揣摩文本中能体现三代人浓浓亲情的语句,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一)整体感知,共赏亲情。
通过集体朗读、自由朗读相结合的手法,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浓浓亲情。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归纳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以课文为依据,说说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提示:可用短语、一句话等形式作答) ?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谈对文中最打动自己心弦的语句感受和体会,感悟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重点品读:文中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是如何体现的?勾画出文中饱含浓浓亲情的词语和句子,读出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合作探究,体验亲情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旨句的准确理解,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验亲情的美好和珍贵。重点扣住这几个问题:①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如何理解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体会到的浓浓的亲情,并说说如何去呵护这份亲情?
(四)敞开心扉,抒写亲情
设计目的是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抒写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启迪学生主动的去创造亲情。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我让学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续写,能仿写多少就写多少,然后交流。①亲情是饥饿时的一碗米饭,……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③亲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劳碌,……
(五)小结课文,升华亲情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亲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我们离不开亲情,让我们敞开胸怀,伸出双臂,去感悟亲情,去拥抱亲情,去珍爱亲情,去创造亲情!
这堂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从“自主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谈对文中最打动自己心弦的语句感受和体会”,到“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体会到的浓浓的亲情,并说说如何去呵护这份亲情”,再到 “抒写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启迪学生主动的去创造亲情”,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获,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并激发创作热情。我想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受用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知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根本。阅读教学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
以上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教学反思《散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主旨;
3.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课前播放《让爱住我家》(视频)
二.导入示标
师: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爸爸、妈妈和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用歌声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宽容、幸福是珍惜、幸福是付出。今天,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另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他们的身上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散步》(板书课题)。首先请看我们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投影):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主旨;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师:怎样才能高效地达到这个目标呢?我们将采用自学竞赛的方式,比哪些同学积极、踊跃,有信心吗?
生:有!
师:声音非常响亮,看来信心十足啊。那接下来我们就进行第一轮竞赛,请看(投影):
三.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文中人物在散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分歧?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1.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课文。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起来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尽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有读错的地方,立即举手帮助纠正。
2.点名生轮流朗读课文,师适当点评。
3.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都不错,尤其xx同学,其他同学也要向他学习。现在能够回答这道题目的同学请举手。
交流: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解决:决定权在“我”,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小路(可见我对母
亲的尊重和关爱)
母亲因为爱孙子,建议走小路(可见母亲对孙子的爱,一个“吧”字透露出商量的口吻,说明母亲心中有儿子、
儿媳,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睦)
最终我决定走小路
四.二读课文,品味语言
1.师:本文是一篇蕴含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的旅行。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悟体验。
请看(投影):
精品细读
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的心?请画出来,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妙处。
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出色!
2.生自学,师巡视
3.师生交流:
(1)3、4两节的景物描写:
第3节:
连用两个“太迟了”:对春天来得太迟的怅恨,对母亲的担忧、焦虑。
“总算”:欣喜之情。
“熬”:老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受的磨难之巨。
(这一节可以看出“我”对母亲的孝顺和关爱)
第4节:
这是一幅南方初春野景图,第一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透露出欣喜之情;“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说明“我”希望母亲向万物一样充满活力,健康长寿。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验作者情感的变化。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紧要关头时那样。”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脑,决策不好,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所以“我”有了一种责任感。
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调、语速、语气以及朗读的轻重音方面去反复朗读这句话。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慢慢的”说明速度慢,“稳稳地”说明脚步沉重而有分寸,“仔细”说明走路留神。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确实就是全部,因此,这体现了“我”和妻子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师总结:同学们,在一个家庭中,老人代表过去,孩子代表将来,那么处于中年的“我”和妻子就是现在,我们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其实我们的社会也正是由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组成的,“我”和妻子这样的中年人是联系过去和未来的纽带,责任重大,所以说我们背上背起的就是整个世界。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对称的句子: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亲情,且富有趣味。
(可引导生以同样的方式,课后再去找找其他对称的句子)
4.教师总结:同学们,散步,这是一件多么常见的小事啊,可是作者却抓住了这瞬间的美,像我们展示了家庭的和睦,亲情的和美,使我们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进行了一次愉悦的旅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尊老爱幼)(生:以小见大)
五.亲情交流
1.师:同学们,其实感人的生活细节存在于每一个幸福的家庭中,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一对年轻的夫妇在缆车坠地时,用生命托起自己的孩子;就是在20xx年的那场暴风雪中,一位同学的爷爷为了救掉入枯井的孙子,永远的离开了……
想必你们的身边也有这样感人的瞬间吧,你愿意说出来和我们大家分享吗?请看(投影):
亲情交流
父母的关爱,长辈的呵护,往往体现在入本文的平凡小事中,细细回顾你曾经历的一幕幕往事,你能将它讲出来,和我们一起来感悟亲情吗?
2.播放《母亲》(声音不宜大)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3.生自由准备(师可点拨:只要是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都行。)
4.师生交流:
教师注意言语调动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感激之情。
如:是啊,不论我们离家多么遥远,远方都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们,那是亲人的期盼!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挫折,远方都有一颗心在陪伴着我们,那是亲人的祝福!
5.总结:我们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播放“广告”
师:是啊,将爱传递下去,我们的家庭才会和谐,将爱传递下去,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才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亲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师:同学们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吗?
生:能!
师: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课!
莫怀戚
教学目标 :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①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②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
教师:①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即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总用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2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吗?(学生回答)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课前预习,扫清了文字障碍,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让大家朗读了课文,相信你们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先让三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下文章。
二、抽三个学生朗读,教师评述。[5分钟]
教师: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同学的朗读,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教师: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所以下面老师将配上动情的音乐给大家再次朗诵这篇散文,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配以音乐)[5分钟]
四、课文讲解[15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5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五、播放乐曲[2分钟]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清新悠扬的乐曲《家》。请同学们闭好眼睛,用心去感受,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幕幕在脑子中呈现,感觉一下自己从家庭当中得到过的无尽温暖和爱,相信你对“亲情”二字会有更深透的理解的。
思考题:既然说在生活中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那请同学来告诉我们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学生讨论)[5分钟]
六、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意韵基础上伴着音乐朗读
[5分钟]
七、教师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1分钟]
总结:希望同学回去以后都能问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把它记在本子上,最好记在心理,每逢父母的生日,都能给他们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雷樟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习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板书文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ēn qí( )xìn fú( )chāi sàn( )
霎( )时水波粼粼( )嫩( )芽熬( )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各得其所不知所措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1)分歧 信服 拆散 shà lín nèn áo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 ”表示重读)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三、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老年人、中年人、少年;(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爱是桥梁,爱是纽带;(3)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4)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5)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6)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7)幸福家庭;等等。
教师顺势出示板书:
四、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或强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内容,集体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指导学生可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厚、意蕴深刻、角度独特、手法别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学会圈点、摘录及批注。
2.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进行“美”点追寻。教师巡视,掌握大概情况。
如:有的集中在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有的着眼于文章写景的两个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赏析文章“语言美”,可能会有如下一些问题: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提问: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可从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提问:去掉“熬”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母亲的现状(思想压力和身体状况)角度考虑,“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提问:“分歧”“责任”用在这里,有大词小用之嫌,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明确: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类似的句子还有七句,此处省略。这种对称的句子为文章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关于文章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可能会有如下问题出现: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同学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ēi)”为标题,教师应当肯定。
(2)“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简单,作者却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奥妙在哪里?
明确:本文作者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了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提问:这一“前”一“后”,一“叫”一“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情景?
明确: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提问:“我”为什么要委屈儿子,“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
明确:“我”“走大路”的原因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孙子,是对孙子的怜爱。这段话表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骨肉亲情,从中看出“我”处事的原则是“孝”。
关于文中两个写景的段落,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写景笔墨简省,有神韵,教师可适当引申: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悟读课文,设置情境,练习说话
假如,当你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为一件事有了分歧,后来分歧得到了圆满解决。请仿照课文相关情节,学说一段话,要注意刻画家庭成员,如神态、语言、心理等。
选几位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
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是的,亲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七、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再写一句。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阅读课本P127林文煌的《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写作活动设计
(1)少年的时间,许多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有趣,容易触发联想,从而产生写作欲望,请通过生活细节来展现你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2)本文写景饶有诗意,也有深意,试选择你熟悉的并有所感的一景,也作这样的描述,注意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100字左右)
2.关于组织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的设想
现代家庭中,我们无不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有些过于平淡,你忽视了;有些比较常见,你没在意。请从记忆的沙滩上捡拾这些漂亮的贝壳吧,那就是你闪光的童年。以此为话题,组织一次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
3.星期天,给同学们布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 ,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给他们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中,让他们感悟亲情。
4.探究性思维训练
课文中,在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决定委屈儿子时,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和妻子的反应,你能对此进行合理而又大胆的想像吗?
●备课资料
一、课文赏析
1.《散步》的语言美
《散步》的语言凝练而又朴实,下面选几个例子作一番简析。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话初看上去,好像就告诉我们:谁,在田野散步。若真是这样,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置就可以调换了。而实际上,原句一经打破,它就不能再现生活:(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是“我”陪伴着“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带着“我的儿子”。生活为何要安排得这般有序?其一,“我的母亲”老了,到了晚年,她最需要相伴的,自然是“我”这个做儿子的;其二,儿子有妻子带着,自然也就不会太“放纵”;其三,假如妻子走在前面,母亲的视线就势必会受扰,这样,母亲就不能静下心来去感受春天,感受生命。生活的有序安排,体现了一个做儿子的对母亲爱的独运匠心。
(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里,儿子为什么就不能“抱”?细究起来,初春的田野小路很潮湿,如果是“抱”,身子容易倾斜而滑倒,况且儿子还“很胖”;再说了,“抱”容易挡住视线。一个“背”字,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在这里,却倾注了一位年轻母亲对儿子深情的爱。
(3)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的前半截读来不是很通畅。改成“但我和妻子都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怎样?改后确实通畅多了,可在“我”和妻子背上的,是我们精神的全部寄托啊!如此一来,母亲和儿子就是再轻、再不重,“我”和妻子也只能是走一步,站稳了,仔细看好了下一步,之后才敢向前挪动……这种节奏,与作者笔下的语言节奏是同步的,体现了“我”和“妻子”重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滴水中见太阳光辉。上面三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散步》一文语言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的特点。读它,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6有改动原文作者:詹静)
2. 爱的抉择
王海勋
读完莫怀戚先生的《散步》,眼前霎时出现一幅温馨的图画:丈夫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一同走在了阳光下的菜花地里,走进了爱的怀抱中。
然而这幅景象却是经由选择而来的。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丈夫左右为难,但他抉择了年迈的母亲;然而母亲慈爱地望着她的孙子,却又抉择了小路……
这是爱的抉择!丈夫想到“同着母亲的时日已短”,母亲想着孙儿的意愿。他们走过了成熟的爱的抉择,才得以和谐地走进爱的怀抱。
然而抉择是痛苦的,它迫使人放弃什么。文中的那位母亲不是放弃了大路的平坦、舒适吗?她本可以轻松地散步,但她没有,她抉择了坑洼的小路,艰难地行走。我曾听到一个荒唐又残忍的问题:“倘若你的母亲、妻子同时掉入水中,你只能救一个,那么你救谁呢?”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但它足以告诉我们抉择的痛苦。一个是海誓山盟的妻子,一个是历尽艰辛的慈母,无论你做了怎样的抉择,你都会痛苦的。
人生要面临很多抉择,自然要遇到很多痛苦。然而我要说,抉择又是幸福的!
我又要提到这位母亲。艰难地走在小路上,她心甘情愿,这又为了什么?她看到孙儿在花丛中跳跃,在小路上欢愉地笑,这便是她的幸福。正是这种幸福使她作出了牺牲自己的抉择。
这便是真正的爱的抉择!小而言之,它创造了“同走在太阳下、菜花地里的幸福”;大而言之,在这一代代人的爱的抉择中,在这一代代人的痛苦和幸福的凝结中,创造了整个民族的文明!
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人们放弃生命,去抉择爱情;放弃生命和爱情,去抉择自由。由此可见,今天的自由和文明,是建立在多少代人的痛苦而又幸福的抉择上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按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正义、真理和自由。这便是古今中外具有远见卓识者在抉择观上的“不谋而合”,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生命之路很长,我们必须抉择:抉择幸福,抉择痛苦,抉择爱!
(《中学生议论文大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5版)
二、时文超市
1.荐读《父父子子》
父父子子
当我、父亲、我的儿子同桌进餐,而妻子总是在炉子和餐桌间穿梭,没有比这会儿更能感受到人类的传承关系。我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暗示着宇宙的奥秘。生命存在的价值以及更替的意义,自然也在此刻呈现出来。
祖孙三代同桌进餐的时候,我儿子显得特别兴奋,目光左右闪动,这个刚满6岁的小东西感到滑稽:怎么人的面孔那么相像,说话吃饭的腔调也极相似,就连嘴角上转瞬即逝的笑靥都如出一辙,于是便傻笑起来。而我,既与无知的儿子无法对话,又与饱经沧桑的父亲难以沟通,我沉默不语,处境尴尬。
父亲在席间不断说话,嗓音洪亮。他已过古稀之年,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但不可避免地眼皮松弛,满脸皱褶,背佝偻着,人萎缩了一圈,显出垂老者通常的丑陋。在餐桌上,我始终不敢认真打量他,因为我从他身上看到,若干年后,我也必定成为一个丑陋的老头,坐到父亲现在坐的位子上,除了享受天伦之乐之外,就只有表现一下不服老的乐趣。此刻的一切多么强烈地提醒我该如何去获得生命的价值啊!
可是,一个令人心悸的念头闪过脑际,当老之将至,坐在一旁的儿子即使与我搭话,也仅仅出于敷衍,像我今天所伪装的。这家伙可能还没有我这份涵养,不懂得什么常纲伦理,会把我撇在一边受窘。没有比明白这一点更为痛苦的了。
每当祖孙三代呆在一起的时候,我老产生被冷落的感觉。我竟是多余的。祖父一出现,孙儿便以嗲得发颤的拉长的声音呼唤“爷爷——”,惹得老人热泪盈眶。他从不曾用这种声调叫过“爸爸”。孙子对爸爸的亲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刚刚学舌叫人时,就这般叫“爷爷”了,恍若天然明了他与他的血脉联系。孩子与爷爷其实不多见面,有时一两月才见一次,孩子非但不疏远,一旦见面,那一声“爷爷”喊得格外亲昵,憋足了思念之情。有时父亲光临,孩子在幼儿园午睡,他就伫立在幼儿园寝室的窗前,呆呆地瞩望入睡的孙子,使我大为感动。搜尽孩提时代的记忆,他从来不曾这样挚爱过我,倒是有多次粗暴遭打的痛感至今难以磨灭。
遗传因子决定我儿子是一个刚强的狂妄的家伙。从他身上我重见到被生活磨平了的锋芒,他在逼真地重演我的过去。每回用餐,他爱抢占我的座位,仿佛可以满足某种欲望。从儿子身上,我惭愧地发觉自己“种”的退化。他比我刚强。阴错阳差,祖先的血性没在我的躯体内体现,而在他身上复归。他的男性意识特别强烈,睡摇篮时,除母亲之外,拒绝任何别的女性怀抱。我孩提时代怕打针,怕见血,而他微笑着看着护士的针筒,没事儿一样,让注射室中那些大哭大喊的孩子们发呆。有一次,他额头被铁器撞得皮开肉绽,我都不敢瞥见血肉模糊的伤口,张皇失措。他原先没哭,但终于哭了,是从父母的惊慌中得知事情的严重而被吓哭的。我从此怀疑他的痛觉器官是否出了毛病,无端拧他一把,他倒呼哭叫疼。血脉的传承,注定父子之间必定有性格的冲突。
每回冲突的失败者是我。譬如在他赖柜台非要买一件玩具此类事情上,譬如让他分床独自睡觉这类事情上,儿子表现出了疯狂的斗志,我一次又一次叹息着妥协。事后,我扪心自问,为了做父亲的尊严折磨儿子,是否太自私残酷了一点,但当时只为无法收拾这个小东西而感到懊丧自哀。
现在,临近春节,我又从北方到南方与家人团聚。我、父亲、我的儿子又将在一张餐桌上吃饭。我将会搜索枯肠,努力找话与父亲说点什么,以示父子的融洽。我是爱父亲的,爱的成分中难免掺杂对垂老一代的同情。从纯理智的角度想,说实在的,我与父亲除了感情血统的维系外,很少有共同的东西。我和他相隔起码两个时代,传统的差异使我们有各自的生活、志趣、思维空间。该说这是正常的,不然,怎么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呢,难道不是时代的跨越造成了我与他之间的隔阂吗?可是,在老之将至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儿子用废话来打发我,我希望与他不仅只有感情的维系,还能有思想的沟通,在餐桌上海阔天空地对话,有面红耳赤的争辩,更有相互点头称道的阐发,老而活到这种地步可谓至高无上,死比生可贵了。这很难很难,我后半辈子所做的一切,只为了实现这小小的夙愿。
(选自《现代文阅读》,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提示:本文写了祖孙三代之间的微妙关系,我与父亲有隔阂,是时代传统的差异使我们有了各自的生活、志趣、思维空间。父亲在儿子面前发窘,让“我”想像自己的晚景难堪,但作者有着美好的夙愿,那就是儿子与自己之间不仅有感情的维系,还有思想的沟通,可以在餐桌上海阔天空地对话,有面红耳赤的争辩,更有相互点头称道的阐发。可以把本文与《散步》对照阅读,这也是“亲情”带给我们的理性思考。
2.荐读诗歌《散步》
散 步
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选自《语文报》)
提示:这是一首含义隽永的小诗。以“散步”为题,以小见大。仔细揣摩,它与课文中情节类似:“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想一想,这首小诗蕴含什么样的人生道理呢?
三、重温经典
1.荐读孟郊《游子吟》
游子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示: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亲切而真谆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普通常见的场景,流露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最后两句,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2.荐读臧克家《三代》
三 代
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地里埋葬
提示:本诗写了祖孙三代与土地相连的命运,也可浓缩理解为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小题材揭示大主题,反映中国一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四、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复述(三)
简单复述。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扼要地叙述文章的内容。复述时,不一定引用原文,但要能引用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因此要能迅速地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分清主次。简单复述适用于较长的、内容复杂的文章。
改变人称的复述。当原文是第一人称叙述时,则改为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复述;当原文是第三人称叙述时,则改用第一人称。这种复述,只要掌握人称叙述的特点就可做到。第一人称要以自叙的口吻,叙述自己的见闻感受,文中的景物描写变成亲眼所见,文中的心理活动变成内心独白。第三人称则要把文中的内容变为客观的介绍与描写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理解词句。
3、懂得珍惜亲情、关爱家庭。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培养他们尊老爱幼、懂得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方法:
1、品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家》)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让我们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展示课题《散步》莫怀戚
二、理解文意,整体感知:
1、听录音,边听边在自己易读错的字上注音,不理解的词作标记。
2、请再读课文,《散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从文章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三、朗读品味:
1、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根据学生喜欢不同的段落,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2、思考: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
如:三代同行;我们在田野上散步……
四、感悟亲情: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我”。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2、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在这个家庭里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于是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而尊老爱幼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师小结:本段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很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形象上看,很有象征意义,整个世界,大词小用,突出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正如本文所写,美好的亲情往往体现在平凡的小事中,细细回顾你的经历,让我们尽情的来抒写美好的亲情。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六、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七、作业:
1、为父母做一件表达自己心意的事。
2、把做这件事的感受写下来。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苏教版八年纪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片自读课文,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散步”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人生之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揣摩词句的含义。
(2)指导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继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词句含义,品味语言之美
四、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了解作者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找出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针对散步时发生的分歧作者解决的。方式等,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4、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运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法,思考一些问题,如通过散步这件事,颂扬一种怎样的美德,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一种什么情感。挖掘出文章的主旨,并体会文章的亲情美、人性美。
5、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同时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与家人共建美好的家园,最后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
6、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联系实际,让学生描述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到的“浓浓亲情”和“生活之美”,把文章中体现出的浓浓亲情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延伸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从而达到与情感的共鸣。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入选于人教社初语第一册第一课(《散文两篇》中的第二篇)。笔者在带领学生解读此文时,一致发现文中有一处用词欠妥。
为了准确地解析,请看该文倒数第二段: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细心体会,不难发现上文中“我想拆散一家人”中的“拆散”一词欠妥。《现代汉语词典》对“拆散”解释为“使家庭、集体等分散”,并举了“拆散婚姻”和“拆散联盟”为例。可见就词义的感情色彩而言,这是一个贬义词。而文中作者的本意显然是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想把一家人暂时分成两路走而“各得其所”。这种尊老爱幼的想法不用说是褒义的,而“拆散”一词用在此则违背了语境的要求,显得极不相称,如改成中性词“分开”就避免了这种尴尬。
据此,笔者以为把“我想拆散一家人”改成“我想分开一家人”,就比较符合语境,且更能体现“我”的这种想法的本意。以上系笔者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愿与作者商榷。
教学目标 :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通信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学
邮政编码:523077
电话:916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
蓄的意蕴。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习方法】
1.圈点勾画
2.朗读感悟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气息很浓,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
2、文学常识
对称句: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到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3、有关亲情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汪国真歌颂母亲的诗句:
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出家门/却永远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分歧()信服()拆散()一霎()时
水波粼粼()嫩()芽熬()过讷讷()
2.折字释义,将字分成两个部分,然后合并讲讲意思(展示题)
孝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空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主题:
3、请同学们想象一家人散步的全过程,然后试着为文章另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标题,理由
三、精读课文,领会主旨
1、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
2、“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母亲”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3、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展示题)
5、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展示题)
四、品读课文,欣赏语言
1、摘抄文中对称句,简要说说美在何处
2、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在文中划出来,说说其妙处(展示题)
五、拓展延伸,感悟亲情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学习了这篇文章,此时的你一定感慨万千。请拿起手中的笔,抒写你的万千感慨!一定要注意,语言要能打动读者)(展示题)
【课堂小结】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课堂检测】
1、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
(2)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2、请在空处加上一个形容词
的爸爸,的妻子,的奶奶,的儿子
3、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句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要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