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是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北大荒的秋天教案(优质优秀5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
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小节。先写了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第五节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关于北大荒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powerpiont电子幻灯片。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等词语。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感受到那种“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景象,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把自己的自豪感融入朗读之中。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网络、powerpiont电子幻灯。
设计理念
《北大荒的秋天》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今天的北大荒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由衷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宜以诵读为主,通过充分的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炼而又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
教学流程
1.布置预习:可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查字典,较长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查阅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北大荒在哪里,北大荒是个怎样的地方。
2.教师准备有关地图和北大荒秋天的图片。
3.课前调查,选3名语文程度不一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作好摘记,以备教学中有的放矢,重点指导。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看老师写“荒”这个字。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里有个草字头,什么都没有,注意中间是个“亡”字。能给“荒”组个词吗?(荒凉 荒芜 荒无人烟)
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出示图片)
1.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银灰 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几缕 漾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读音上重点注意:紫、烧、澈、纹、岭。
词义的理解上重点注意:绛紫、一碧如洗。
2.读长句,注意合理的停顿。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美呀!(齐读)
指名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设计意图:总分结构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对文本的初读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梳理过程。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复习生字,指导书写:让学生自行识记生字字形,重点指导写好“碧、紫、燃”3个字。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进了《北大荒的秋天》,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北大荒,去细细地感受它、欣赏它。
1、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一节,生闭眼想象。
2、谈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课文
整体感受:
1、北大荒的秋天究竟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2—4自然段。
2、你觉得哪的景色最美,就读哪里,边读还可以边和同桌进行交流。
(板书:天空 美 小河美 原野美 )
(一)品味天空的美
(1)书中一个词概括了天空的美,什么词:一碧如洗。什么叫一碧如洗?想看看这样的天空吗?(看屏幕上的图片)
(2)北大荒的天空不仅仅是一碧如洗的,它还多姿多彩。读课文,你看到的傍晚天空是怎样的?(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
(3)我们一起来欣赏流云的美丽(看图片)
(4)这么美丽的景色,谁能读好这句话。(生练读,生配乐读)
(二)品味小河的美
1、出示图: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2、是呀!小河是多么的清澈,多么的平静啊!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3、看,小河的清澈和安静,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如果说,那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谧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4、小鱼的出现,使小河不单调,使小河有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一起来读。
(三)品味原野的美
1、原野的特点是什么?(热闹非凡)什么意思?
2、非同一般的热闹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些“原野热闹非凡”的? 。
3、看图感受原野的热闹非凡。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
4、看图,练习说话:棉花、稻子、柿子、石榴等。
5、通过朗读让我们亲身感受到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
(四)品味物产丰富
1、北大荒的秋天不但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引读第五自然段)
(板书 物产丰富)
2、提出北大仓的名称,更名《北大仓的秋天》。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板书)
3、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4、总结:北大荒的秋天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丰收的歌。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其实现在的北大荒早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我国重要产粮区,那里的景色也特别美丽。文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看似动却给人静的感觉,描写生动形象,在读文章时,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也练练笔,想一想。在你身边或去过的地方,有没有值得记下的情景,学习文中的描写方法,描写一处景物,与同学们分享其中的快乐。
板书设计: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五彩斑斓
小河 清澈见底 美丽
原野 热闹非凡 丰收
物产丰富 “大豆摇铃千里金”
多元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高效学习。
1、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体验文字的美。课文中让学生紧扣“一碧如洗”想象天空的净美,通过“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明镜一样的水面”、“漾起”感受北大荒的小河是多么的“清澈见底”,从而明确小河的清美。
2、理解“热闹非凡”时,结合图片。
出示北大荒秋天的原野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从哪几个方面可看出“热闹非凡”的情景,体会出秋天气氛的热烈、人们情绪的高涨。
3、教学中,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精读了课文,应该让学生活记乐背。利用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电子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向人们介绍北大荒秋天的美丽富饶。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既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又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感受景美来体验情美。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客观景物所带来的物境之美,通过理解、想象感悟主观情感形成的情境,情景相融,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完成意境再创造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3、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看老师写“荒”这个字。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里有个草字头,什么都没有,注意中间是个“亡”字。能给“荒”组个词吗?(荒凉 荒芜 荒无人烟)
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出示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的秋天)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
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几缕 橘黄 绛紫 顿时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转眼间
自由读,指名读。
正音,释义后齐读。
三、指导书写
1、让学生自行识记生字字形
2、重点讲解几个难写的生字
橘——左边一块木,右上一根“矛”,右下“商”缺立
荒——草木死亡,水流枯竭,上“草”下“川”中间“亡”
燃烧——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3、师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激趣质疑引入
1、上一节课,北大荒的秋天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课文中作者用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呢?依回答出示: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词语来谈一谈。
2、交流小结:
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
二、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预设一:感受原野之美
1、课文哪一段写了原野的景色,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预设1:(我听到大豆在欢笑。)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
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这里的“铃”指的就是豆荚,大豆摇铃摇来什么?(丰收、喜悦、快乐、财富)
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这一句?
(2)预设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听到高粱在唱歌。)
我们书上的插图就画了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会唱些什么呢? 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
4、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这样写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
5、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点击变红:燃烧)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6、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师生合作按总分结构读。
7、真不愧是东北的大粮仓啊!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
美呀!(齐读)
预设二:发现自然之美。
(一)北大荒的天空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读读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1)“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碧蓝,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流云有哪些颜色?那么多的颜色,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什么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
(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个句子挺长的,谁能读好?课件帮助断句出示,指导朗读。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师范读
指名读,指导读好这个句子,注意顿号的停顿和“转眼间”这个词语的指导。
(二)北大荒的小河
1、静之美
出示句子: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理解“如同”。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它默默见证着北大荒的变迁,这是一种静静的美,指名读、指导朗读。
2、动之乐
(1)活泼的小鱼游来了,它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带来了另一种美。
出示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小鱼多调皮,它顶着水游过来,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点击变红:顶 漾)漾在这里指什么?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此时随着水波荡漾的还有我们的心情,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水波一圈一圈漾出去。
(2)小鱼的出现,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
3、动静相宜
(1)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2)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板书:动静相宜)我们一起来读。
(3)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看似常见的天空、小河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别样的美丽,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三、思维拓展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把北大荒的天空净、小河清、原野闹之美在自己的眼前重现。
四、读中积累内化
地读给大家听吧。(班级赏读,)
五、阅读延伸:美文欣赏
学习课文,了解北大荒的美丽、富饶
自由读课文,说说北大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1、把你喜欢的或不理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读完后同桌说说
2、交流
第一节
(1)指名读
(2)喜欢第一节的都起立读
(3)北大荒的秋天真的来了。
第二节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指名读读
(2)出示各种流云的图片(银灰、橘黄、血红、绛紫)
(3)这么多的流云,会让你想到什么?读好就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4)天空的。美在于流云,齐读
第三节
(1)出示: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游过来,水面漾起波纹。
读所出示的句子,在读书上的内容,你更喜欢哪一节?把你喜欢的多读几遍
(2)交流:看看图,读读文,说说自己的体会(如:水,真清啊,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我真想跳进去痛快的游个泳啊!
(3)带着你的想象一起来读吧
第四节
(1)你喜欢这一节吗?
(2)这一节写了什么?相机出示图片(大豆、高粱、榛树)
(3)齐读,你觉得北大荒的原野怎么样?(热闹非凡)作者怎么样把它写具体的呢?(指名读)
师读中心句、生读分句;齐读中心句,男、女生分读分句(再交换读);表演朗读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
第五节
(1)这一节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大豆摇铃千里金是什么意思?(大豆成熟了,满地是宝)
(2)指名读读,大家来评价,用什么语气能读出丰收的喜悦(欢快)
指导朗读
(3)在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北大荒物产的丰富,人民的勤劳)
(4)齐读
第六节
(1)齐读
(2)北大荒的美美在景色:天空小河原野
美在物产:
5、北大荒的秋天
景色美: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物产美:大豆摇铃千里金
设计概说:《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既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又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感受景美来体验情美。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客观景物所带来的物境之美,通过理解、想象感悟主观情感形成的情境,情景相融,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完成意境再创造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3.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看老师写“荒”这个字。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里有个草字头,什么都没有,注意中间是个“亡”字。能给“荒”组个词吗?(荒凉 荒芜 荒无人烟……)
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出示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的秋天)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
(设计意图:“北大荒”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导入课题时层层深入,先从字面上理解“荒”的意思,再来想象北大荒原来的样子,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今日的北大荒。从一片荒芜到东北的“大粮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引入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自由读,指名读。
正音,释义后齐读。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快速浏览,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指名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
(设计意图:总分结构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对文本的初读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梳理过程。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预设一:感受原野之美
1.课文哪一段写了原野的景色,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预设1:(我听到大豆在欢笑。)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
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这里的“铃”指的就是豆荚,大豆摇铃摇来什么?(丰收、喜悦、快乐、财富)
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这一句?
(2)预设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听到高粱在唱歌。)
我们书上的插图就画了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会唱些什么呢?
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
4.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这样写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
5.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点击变红:燃烧)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5.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师生合作按总分结构读。
6.真不愧是东北的大粮仓啊!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设计意图: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一般地都是用所有者的眼光去看自然,他觉得大地上的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与欢乐相连的。”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劳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劳动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在教学中透过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点。)
预设二:发现自然之美。
(一)北大荒的天空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读读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1)“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碧蓝,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流云有哪些颜色?那么多的颜色,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什么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个句子挺长的,谁能读好?课件帮助断句出示,指导朗读。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师范读
指名读,指导读好这个句子,注意顿号的停顿和“转眼间”这个词语的指导。
(二)北大荒的小河
1.静之美
出示句子: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理解“如同”。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它默默见证着北大荒的变迁,这是一种静静的美,指名读、指导朗读。
2.动之乐
(1)活泼的小鱼游来了,它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带来了另一种美。
出示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小鱼多调皮,它顶着水游过来,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点击变红:顶 漾)漾在这里指什么?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此时随着水波荡漾的还有我们的心情,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水波一圈一圈漾出去。
(2)小鱼的出现,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
3.动静相宜
(1)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2)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板书:动静相宜)我们一起来读。
(3)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看似常见的天空、小河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别样的美丽,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设计意图:写景文的意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情与景之美是通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推敲、比较进入文章的意境,从而来理解内容、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语言、品味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五。拓展延伸
出示句子: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理解“草甸子”读好“沉甸甸”
那么多的美景,你能不能用总分结构的方式,以“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为总起句来写一写。(可以是书上提到的,也可以是你想到的。)
总结:处处皆风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劳作,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用他们的双眼发现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也让北大荒的秋天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词语
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荡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我所执教的是语文苏教版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的第二教时。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令人遐想,表达了热爱的真挚情感。笔法细腻,色彩绚丽多姿。鉴于三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环境,我主要通过读读、说说、议议等方法,并且恰当地利用网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在语言文字、实物美景、描摹联想之中,感悟文本的内涵,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理解、感悟的创新能力。
一、借景赏读,品味色彩美。
这篇课文在第3-4节中,出现了许多表示色彩的词语。如:“一碧如洗”、“银灰”、“橘黄”、“血红”、“绛紫”“黑红”等等。这些颜色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要真正感知这些纷繁的色彩,学生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我首先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有和着音乐轻轻的集体读,有富有感情的个人读,有自由的大声朗读等。通过让学生朗读,把自己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了。其次,我又通过网络,将学生置入于北大荒真实的场景之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屏幕上显示的是“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等到画面。这样,将色彩与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一方面,使得色彩具有了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使它承载了丰富的情态内涵。学生在认识、领悟色彩美的过程中,不只是盯着色彩,而是关注其所处的整个环境,无论是语言的,还是画面的。学生面对这多姿多彩的景物,对各种色彩的感悟就能品味出它的美不胜收了。
二、拟人入情,感悟富饶美。
在让学生感知第4小节中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时,我不但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在读中感知,而且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就是大豆,发出“哗啦啦”地笑声;就是高粱,进行“乐呵呵”地演唱,望着这热闹非凡的景象,你会怎么样?学生模拟着“哗啦啦”地笑、“乐呵呵”地唱、大声深情地说。这一笑、一唱、一说,使学生情趣盎然,好像自己完全来到了北大荒的原野,入景入情,情缘景生,景随情发,情景交融。北大荒丰收在望的景象和人们喜悦的心情,就象一幅美仑美奂的动感图,在学生心中活起来了。这时,学生感悟北大荒的美丽而富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引点及面,联想祖国美。
面对北大荒的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水稻,黄澄澄的谷子,红彤彤的高粱,淡褐色的大豆,袅袅的炊烟,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的秋收美景,作者由衷地发出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的赞叹,难道这仅仅是作者这样说的吗?生活在那里的人,读了这篇文章的人会不会说呢?学生议论纷纷。其实很多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来美北大荒,请你打开网站,点击“秋之赞歌”看看他们是用怎样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北大荒的呢?学生又是涛涛不绝,这样学生就能很自然地从北大荒之美联想到祖国之美,学生蕴涵着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