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优秀教案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搭石》优秀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小溪间的搭石,你们可知道?(老师一边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一边介绍美景,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作者刘章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他将把我们带到他的家乡认识搭石,并引领我们通过平凡的搭石感受到人性的美。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整理预习成果,对照要求自评。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句等,没解决的提出请教;已解决的提醒注意。

(CAI 出示: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便于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组内互相检查,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

2、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引导学生提出学有困难的字词,难点在涨和间是多音字,俩跟两有区别,要提醒学生读准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朗读和评价的要求:读正确、流利。若学生将一行人读作了 yí háng rén ,应暂停在这一段,引导学生反复读,指几名读 yí xíng rén 的学生和读 yí háng rén 的学生辩论,联系上下文根据意思判断读音为 yí xíng rén 。

(师不要越俎代庖,若学生能统一认识,进入第5环节;若学生不能统一认识,则进入第4环节。)

4、师:大家对搭石,对课文的了解还不够)小组内分段轮读课文,讨论:

围绕搭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5、师:大家对搭石,对课文的认识较深入。文中哪里集中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边读边标记相关词句,表明我已明白什么是搭石了。

2、全班交流,互为补充纠正。

3、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此段,边读边想象;如果是自己过搭石,什么情形?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此段,描述自己想象的内容。

(捕捉学生发言中让人感觉到美的词句加以品味。)

5、小结:

下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从更多的地方感受到美!

四、课堂练习

1、近义词:

间隔──距离 谴责──指责 必须──一定 协调──和谐

2、反义词:

懒惰──勤快

3、多音字:

涨、间。

4、听写词语: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第一自然段,明白什么是搭石了。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什么是搭石。板书简笔画口。)

师小结:自深山中凿磨而出,从江河中冲刷而来,一块块普普通通的搭石,构成了人间最美最美的风景。

我们初步感知了全文,这篇课文美极了!美在哪里?(在口中标记?)这节课让我们带着发现美的慧眼和感受美的心灵走进课文2至5自然段。

二、指导品读,举一反三

1、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哪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

出示阅读要求:

⑴ 抓重点词句品位、想象,感受美;

⑵ 通过有感情的读、说,表现美。

(不动笔墨不读书,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练读练说。)

2、学生首先提出哪段美,就先示范学哪段:

(孩子的认知程度、经验储备等是良莠不齐的,因此在开放的课堂上,老师也无法预测学生会首选哪段文字汇报。)

如:示范品读第二段(这一段中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可以统领学习2至4自然段)。无论怎样只要一定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生动刻画出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去掉这些词语与原文对比,指导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这些词语传递的生活画面,感受原文描写的生动和文中蕴涵的人性美。

再如:示范品读第三段(这一段描绘的是看得见的具体的美,而二、四段则侧重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师读,生闭眼,抓住关键的词句,边听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结合紧走搭石慢过桥指导学生想象假如是自己过搭石呢?哪怕掉进水里也是一种情趣。

又如:示范品读第四段(这一段用如果和假如引出了两幅和谐的画面,侧重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抓住理所当然的事让学生谈谈自己把什么当作理所当然的事;乡亲们把什么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师小结:当一个人把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看得像早起必须刷牙、洗脸、吃早点一样的理所当然时,心灵的美好就会从眼神里、行动中流淌出来。通过读,想象山里纯朴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的画面。鼓励学生也用上如果和假如说说自己想像到的和谐画面,如帮抱小孩的妇女接过孩子,提起行理过搭石的情景等。

三、小结方法,自主品析

1、师生共同小结第X段的学习方法。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新课标强调三个维度,更为注重过程与方法。因而,其他段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出示三把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⑴ 我知道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⑵ 我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体会到了美;

⑶ 我有感情的读,你听我能表现美。

2、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3、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水本无纹,相荡则成涟漪。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无论前面的学习学生是否谈及第五段中的美,最后要点明第五段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

5、师小结:

希望大家也学做默默奉献的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敬老(总结学生发言时提炼板书的词语,画一颗大大的心将这些内容圈起来)。愿你我善良的人性美光辉构筑起和谐中国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四、课外拓展,即兴练笔

我们带着发现美的慧眼,感受美的心灵走入的课堂。(板书上的问号不擦。)我们仍要带着捕捉美的慧眼,体验美的心灵走进更广阔的天地。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本不算起眼的事物却蕴涵着美,我们也来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搭石》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并从中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去过哪里旅游?觉得哪儿的景色最美?

可是,无论哪儿美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美。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景?

二、导入

刘章爷爷也觉得自己的家乡是最美的。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溪水潺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在轻音乐中边叙述,边在黑板上画上小溪、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和刘章爷爷一起,走进小村庄。

三、读文,寻找“美”,欣赏“美”

1.请大家打开课本103面,自由读课文,用心去品味文中流淌着的美。

2.拿起你们的笔,默默地、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美,觉得它是一道风景,就把那几句话画下来。

3.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体会这其中流淌着的美。

4.交流勾画的句子,欣赏“美”。

⑴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想象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师语言描述,范读,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来;生练读,指名读。)

过渡:踏踏的声音,漾漾的清波,绰绰的人影,这是看得见、听得见的具体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美”,同样也是一道风景。哪些同学找到了?

⑵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⑶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读的时候,你注意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采访大伯。指导朗读。)

⑷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这幅画面感受到什么?)

⑸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抓住“理所当然”体会,体会到什么?)

5.升华,感动于“美”

这一块块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迎接着过往的乡亲,任人走,任人踏,无怨无悔。在作者的眼里,它们不只是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它们是――

感情朗读每五段。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刘章爷爷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他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看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也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美。

指名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五、布置小练笔,留住“美”

《搭石》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优秀教案4

【设计理念】

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设计特色】

以“美”作为全文的主线,以自读自悟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设计流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估计用时2分钟。)

1、点击课件,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眼前出现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配以深情的语言: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3、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板书课题,读题。

(课堂伊始,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萦绕于教室之间,为整堂课奠定了“和谐”的基调;抬起头,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简笔画摆放在黑板上,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感知,也帮助他们理解“搭石”的含义。)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估计用时4分钟。)

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3、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课件随机出示相应的画面:

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学生每寻到一处美,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估计用时28分钟。)

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1、例段指导:

(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

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⑵ 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⑶ 指导朗读。

(例段的指导意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⑴ 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⑵ 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出示课件:

学习小帮手

我想读一读课文中的美文。

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我想画一画文中的美景。

我想演一演文中的情景。

我想邀请同学(老师)一起……

我想……

(推荐学习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提供了创新的契机。)

⑶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⑷ 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评议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并结合评议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感悟落在实处,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⑸ 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

(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

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⑹ 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读书是师生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3、学习中心段:

(最后一段。)

⑴ 课件再次出示几幅画面。思考:

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⑵ 齐读最后一段:

①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 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文章最后一句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在学生对文中所流露出的人性美有了感悟之后,再让学生来理解句子,句子含义就自然出来了。)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随机板书:

友善美、团结美、奉献美、无私美、敬业美……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

1、听故事

《一个承诺》。

2、谈感受:

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3、升华情感;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

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4、课件播放《爱的奉献》,在温情的音乐声中结束全课。

(“美”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搭石》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搭石教学设计。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我国当代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那一块又一块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齐读课题。

3、理解“搭”,借这个字学习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办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生词读音。指名读——齐读

2、轮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汇报交流:

(1)理解什么是“搭石”及搭石的用处。

①用学习“搭”字的方法理解“挽”字。

②体会搭石的作用。

师: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脱鞋挽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很辛苦、很麻烦。)

(2)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方便、美。)

三、品读体验,感悟文本:

1、找找第二自然段中表现家一句话。(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学习2——4自然段,体会表现美的语句。

(1)默读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语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生预设:

(A)“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说说你的感受,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美呢?

① 理解“协调有序”,体会音乐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② 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画面美。

a、理解“绰”

用刚才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理解“绰”字。

b、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一想,再说一说。

c、指导朗读词语: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边想象画面边齐读。

d、指导朗读这段话: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师:谁来读?要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几乎每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一遍地走,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③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 一道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①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②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 理解“伏”,指名做做“伏”的动作。

师:(手搭生的肩)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尊敬老人)

这份尊敬老人的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b、 理解“理所当然”。

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因为(指课件文字)——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是啊!人们已经把这件事当成了一种习惯,代代相传。

(3)快速去课文中找找,在这个村子里,在人们眼中,还有哪些事也是理所当然的?(摆搭石、不抢路。)

师:事虽小,情却浓。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谦让、淳朴)景美情更美,这能不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吗?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情升华。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但是相信这份美丽会永远存在,因为它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四、总结方法,巩固提升:

回顾并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感情熏陶方面、阅读方法、理解词句方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