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第一次真好教案(最新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罗平县档案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县委督导组的指导下扎实深入开展。为确这次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结合《罗平县档案局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工作提高阶段工作方案》(罗档字[2005]8号)的安排,经领导班子认真研究,特制定罗平县档案局领导班子集体整改方案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分析评议阶段,局(馆)领导班子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领导班子团结做得不够,班子成员中存在因沟通少产生一些不必要矛盾的现象;2、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牢;3、档案行政执法抓得不够,运用《档案法》来开展工作,推动依法治档还有较大差距;4、分片负责联系制度落实得不好;5、在利用档案资源为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做得不够。
二、整改目标、措施:
经召开领导班子会研究,认真将存在问题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确定了近期整改目标、措施和中长期整改目标、措施。
(一)近期整改目标为:
1、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领导班子团干事机制,维护领导班子团结。
责任领导:黄局(馆)长
责任人:局(馆)领导班子成员
整改措施:
整改时限:在6月15日前,将班子团结干事机制在职工会上公布,接受监督。从公布之日起严格按照公布的机制运行,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切实加强班子建设。
2、抓好分片负责联系制度的落实,切实转变作风,为基层搞好服务。
责任领导:黄局(馆)长
第一责任科室:业务科
责任人:全体干部职工
整改措施:
严格执行分片负责联系制度,主要领导亲自抓好分片负责的检查考核,使这一责任制确确实实地发挥作用,落到实处。平时进行督促检查、抽查,年底进行实地考评,并请各联系单位的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档案管理人员对负责联系该单位的同志进行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方面的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年终民主评议党员和年终工作考核,并建立起分片联系的所有档案。
要求班子成员首先必须带头抓好自己负责联系的单位,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这样逼着班子成员努力学习业务、法律法规知识,否则下去就会瞎指挥,就难以起好表率作用。通过分片负责制,促使班子成员努力学习、工作,从而带动职工搞好工作。版权所有
同时,经研究决定,未经主要领导同意或班子会研究决定,不得随意抽调人员为个别单位搞突击,既要发挥各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又要发挥局(馆)内分片负责具体责任人的主动性。
整改时限:于6月15日前分片负责联系的具体要求明确到个人,切实转变作风,搞好服务。11月中旬认前组织对分片负责联系情况进行考核,并立档案。
3、找准切入点,努力使档案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责任领导:雷副局(馆)长
责任人:办公室职工
整改措施:
第一、进一步完善现已建立并向市委宣传部申报了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并及时对外开放。
整改时限:在6月20日前正式对外开放,为在第二批先进教育活动中开展传统教育奠定基础。
第二、切实加强档案编研工作,认真做好选题,跳出档案看档案,从县委、政府工作大局,从社会需求来确定编研选题的价值,努力编研出实用价值较高的专题编研资料。
整改时限:于6月10日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今年编研工作的选题,启动10万字的专题编研工作,并在今年10月底前必须完成。
4、进一步做好查阅服务工作,树立机关新形象
责任领导:雷副局(馆)长
第一责任人:陈
责任人:全体职工
整改措施:
进一步完善公开承诺服务制度,承诺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免费对社会开展服务,只要是合法的中国公民持有身份证件即可到现行文件中心免费查阅不涉及秘密的现行可公开的政策法规性文件;承诺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做好档案查借阅工作,做到便民高效,责为民所负,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承诺文明办公,实行首问首办责任制,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发生。
整改时限:于6月20日前向社会公布承诺服务制度该制度公布将长期坚持,形成长效机制。
(二)中长期整改目标
1、切实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高质质干部队伍。
责任领导:黄支部书记、局(馆)长
责任人:局(馆)领导班子成员、支部委员
整改措施:
严格执行、公务员八条禁令和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思想品德好的给予大力表扬,对违纪违规、工作效率低下或造成工作失误的要严肃批评或处理,领导班子成员要理直气壮地抓好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敢于坚持原则,大胆管理。决不允许班子成员,对职工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当老好先生,甚至对违纪者讨好,泄露班子研究有关内容。出现泄露班子会秘密的,第一次在职工会上通报,第二次报县委按干管权限处理。也就是说在抓好职工政治思想教育之前,首先必须抓好班子每位成员自身的政治思想教育。班子成员按分管科室,抓好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党支部认真组织好党员学习教育,在这次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努力将局(馆)干部职工建设成为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能适应档案现代化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规定每周一次的学习,业务学习当理论学习交叉进行,一周学档案业务知,法律、法规,一周学习理论知识,每周学习不低于2小时,每年不低于100个学时。
2、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促进全县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责任领导:黄局(馆)长
责任人:局(馆)全体干部职工
整改措施:
针对一些单位档案法制观念十分淡薄,把档案工作当作从属性工作,有的领导口头上重视,一接触实际问题就是空话落不到实处,尤其是反映在档案用品的规范使用上,有的单位随便乱到市场上采购不符合档案科学管理的箱柜、卷壳等,致使辛辛苦苦立卷归档起来的档案得不到长期有效保管等实际问题,下步工作中,切实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检查、指导、督促并行,对发现问题的及时予以纠正,并现身说法,增强被检查单位档案法制观念。装具的使用上,必须统一使用厚0.8毫米冷轧板铁皮柜和无酸抗腐蚀卷壳等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用品。版权所有
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以前组织一次档案安全行政执法检查,今后除经常督促检查的每位组织一次专项执法检查。
[关键词]青少年 厌学 自我效能感 归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21-02
一、案例介绍
陈某某,男,15岁,初中二年级学生。最近一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还产生了厌学情绪,上课的时候不听课,而是在桌子上睡觉,作业不认真做,就连考试也是疲于应付,尽管老师和父母多次批评教育,但仍不有任何改变。
陈某在小学和初一的时候,成绩不错,基本上维持在中上游水平,平时也比较努力,每次回家都是先做好作业,再看电视的。初一期末考试的时候,题目并不是很难,但是却没考好,成绩下降了很多,老师和父母都狠狠地批评了陈某,他也觉得可能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足,智商不高,不然怎么会一下子下降这么多,后来也努力过,可是一遇到难的题目,就会想那次考试题目那么简单,都不会做,这么难的题肯定也做不出来。后来感觉难题越来越多,自己不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上课老师讲的东西总是听不懂,成绩下降很厉害,于是就上课睡觉,课下作业不会做,也就懒得做了,反正老师也不管自己了。父母这一年来总是很凶地说陈某笨,如:“我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生出来的儿子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好,还有什么能做好的?”父母说的多了,连陈某自己也感觉确实很笨,于是就想自己反正也学不好,还不如不学了,学习也是在浪费时间。
陈某以前虽然也不爱讲话,朋友也不是很多,但和父母讲话还是比较多的,最近一年,话突然就少了,一天和父母都讲不了几句话,而且在学校里也是不讲话,听老师说,陈某现在经常独自一个人,不见他有什么朋友。
陈某的父母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的一年时间里,发现陈某不仅没有任何积极的改变,反而变得更加糟糕。其父母毫无办法,焦虑万分,于是带陈某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二、介入视角及步骤
(一)确定工作目标
本次个案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陈某,其问题主要是厌学,学习成绩下降,上课容易犯困,不想学习,自我效能感低,归因方式消极,其中厌学和成绩下降等问题均是由于陈某的自我效能感低和消极的归因方式造成的,因此本次个案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个案的自我效能感,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从而改变厌学和成绩下降的现实问题。工作师与个案商量决定共进行7次心理咨询,每次50分钟,每周一次。
(二)工作初期(第1―2次)
(1)目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了解个案的基本情况和背景资料
(2)方法:共情、理解、尊重、倾听等。
(3)经过:
个案一开始并非主动求助,在和咨询师的会谈中很少讲话,咨询师通过耐心的倾听,真诚地对待个案,在平时和父母的谈话中,个案经常处于无法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地位,但是在咨询中,咨询师采取耐心的倾听和尊重理解的态度,让个案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体验,于是咨访关系得到了良好的建立。个案开始慢慢地接纳咨询师,并向咨询师讲述了其心中的苦闷,表示愿意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根据个案陈述,其实自己知道学习很重要,应该要努力学习,但是每次当自己成绩有一点点提高的时候,父母和老师并没有表扬自己,反而会说:“这么点成绩就骄傲啦,这次考的好只是运气而已,有本事就每次都考的很好,每次都进步很大。”当考试成绩下降的时候,父母便会指责自己:“没出息,就这么点能耐,我们两个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你就拿这样的成绩回来,真是丢人,怎么生出你这样的笨蛋来。”个案说他自己感觉很痛苦,很无助,自己就是笨,就是学不好,再怎么努力都没用了,于是就开始不学习,觉得父母这样对自己,都是学习的原因,自己上课睡觉,不好好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想报复一下父母,我就是学不好,就是让你们没面子。
从个案的描述中,咨询师感觉个案的自我效能感较低,于是咨询师让来访者做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试,个案得分为1.8分,这说明个案的自我效能感确实比较低。
分析:从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个案的低自我效能感源自父母对他的***,而他把父母的这种***内化成了自己的评价。另外,父母的教养方式仍然是把陈某当成小孩子,采取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对于叛逆心很强的、处于青春期的陈某来说,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从陈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陈某希望父母可以尊重他,照顾到他的自尊心。这在以后的咨询中可以跟父母进行讨论,通过让父母改变教养方式,从而给陈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然后再增强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从而达到我们的咨询目标。
(三)工作中期(第3―6次)
(1)目标:提升个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归因方式。
(2)方法:阳性强化法,认知疗法。
(3)经过:
在前两次的咨询中,咨询师与个案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个案对咨询师已经充分信任,并在咨询中表现更加积极,求助动机更加强烈。
在咨询中期,咨询的主要目标是提升个案的自我效能感,综合各种背景资料,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低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个案的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只有批评,没有表扬;这对个案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打击很大,个案对咨询师说:“我爸妈总是惩罚我,不管我怎么做,他们就从来没有满意过,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个笨蛋。”在长期的批评和指责声中,个案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其次,个案消极的归因方式也与其自我效能感低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咨询师打算从两个方面着手,提升个案的自我效能感。第一方面是从父母的教养方式入手,让陈某的父母认识到,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对陈某的负面影响更大,转变父母的教养方式,为个案的转变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第二方面是从个案入手,通过行为激励和阳性强化以及认知调整等方法,提高个案的自我效能感,培养良好的归因方式,从而达到咨询目标。
在第3和第4次咨询时,咨询师让个案和父母一起来,并与个案的父母进行了沟通,通过角色扮演、空椅技术等让父母了解个案的现实感受,并且充分表达各自的情绪、情感,当父母表达对个案的关心和爱,并就对个案的教育方法进行自我检讨、向个案道歉后,个案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增进了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个案表示不愿和父母沟通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现在父母愿意重新了解自己的内心,自己也愿意和父母沟通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亲子关系得以改善的基础上,咨询师与父母协商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来让个案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无论个案的成绩是高是低,父母都不许进行身体上和言语上的惩罚,而是以鼓励为主,每当个案的成绩稍有提高,或者个案有认真做作业、认真听课、认真考试,父母都应予以表扬,以增强其信心,让个案感受到自己在父母眼中并非一无是处。”父母答按照协议上说的做。
采用阳性强化法,提高个案的自我效能感。阳性强化法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即运用正性强化原则,每当个体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故又称奖励强化法。在本案中,个案的行为不管良性的,还是不良的,均受到的是批评教育,并没有奖励。于是,咨询师和个案商定采用阳性强化法来提高其学习兴趣。咨询师与个案商定了几个学习上的具体目标,比如认真做作业,集中至少10分钟的注意力听课,认真参加考试。如果能做到这些就对自己进行奖励,并且对自己说:“我真棒,我做的很好,我会继续努力的。”
分析: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讲积极的自我暗示作为内部奖励与来访者的学习相链接,每当有良好表现的时候,就进行奖励,这样个案会有更好的行为表现。另外,还采用了外部的物质奖励,具体使用什么样的物质作为奖励主要和个案的需求有关。比如,本案例中,个案非常喜欢打乒乓球,那么用好的乒乓球拍作为物质奖励,便是比较适合的,也是个案容易接受的。
在第5、6次咨询中,咨询师和个案讨论了归因方式的问题。咨询师通过个案自己的话语和一些想法让个案了解到其消极的归因方式,比如当成绩不好的时候,就归因为能力不够,当成绩好的时候,就归因为运气,这是一种典型的消极归因,咨询师引导个案逐渐转变归因方式,当成绩不好的时候,归因为自己努力不够,而当自己成绩不好的时候也多做努力的归因,因为努力这个因素是可控的归因,而能力和运气都属于不可控的因素,不可控因素会让个案的自我效能感降低,而可控归因会促使个案不断努力,以达到学习的目标。咨询师让个案列举了自己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的消极归因,并逐个将其改为积极的归因方式,并让个案在生活中记录下自己发生的消极归因与积极归因,然后逐渐把消极的归因方式改变为积极的归因方式。
分析:在不良归因方式的引导下,个案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这就导致个案逐渐厌恶学习,成绩一直下降。而个案在打乒乓球的时候,采取的确实积极的归因方式,于是咨询师便让来访者学会迁移,把打乒乓球时候的归因方式迁移到学习上来,使个案容易理解并接受。这样便逐渐培养了个案积极归因的习惯,提高了其在学习上的自信心。
(四)工作后期(第7次)
(1)目标:进一步提升个案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并检验现实的效果。
(2)方法:心理测量法,周围人评价法、自我评价法。
(3)经过:
在最后一次咨询中,咨询师表扬了个案近一个多月来的努力,个案也表示自己最近信心又回来了,父母也不像以前那样批评自己了,还经常表扬自己,有一次还夸自己聪明,这是父母第一次说自己聪明,感觉特别开心,学习的劲头更足了。老师也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上课会经常提问自己,还让自己做了学习委员,因为工作表现好,班主任还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感觉学习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上课也能集中注意力了,感觉越学越轻松。在归因方式上,个案表示,虽然有时第一反应还是消极的归因,但是自己会马上提醒自己,要做积极的归因,现在感觉自己能力还很强的,很有信心让自己的成绩提升上去。
个案的父母反应:个案平时学习认真,做作业更加认真,遇到难题不再逃避,而是认真思考,实在不会愿意向父母请教。整个人看起来更加开朗和自信了,跟父母交流的比以前更多了。
个案的老师反应:个案在上课的时候比以前认真,每次上课都是坐在第一排,抬着头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下还经常问老师问题。感觉整个人的学习状态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上课总来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现在经常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咨询师判断个案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自信心大增,而且父母和老师的表扬也让个案更加的有信心,学习上,个案不再厌学,而是对学习充满兴趣,更加认真努力地去对待学习了。
咨询师让个案做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的测试,被试得分为3.1,自我效能水平较高,基本上达到了咨询目标,于是咨询师结束了咨询。
半年后的随访发现,个案的成绩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浓厚,自我效能感一直比较高,自信心很足。
【参考文献】
[1]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2](美)Barry Cournoyer(著),朱孔芳,杨旭,丁慧敏(译).社会工作技巧手册[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1).
[3]李晓凤。社会工作――原理、方法、实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09).
[4]朱眉华,文军。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02).
课例一: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我能行”!
这节课的重点是对自信的理解;难点是自卑、自负是自信的误区。把握重难点,我这样设计了这节课:
第一部分:故事导入,利用学生希望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朴素愿望引入了2005年安徽省理科状元海志友的故事。为了使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体系更为紧密,我用了一个案例来贯穿整个课堂,但这个案例是经过我精心挑选的案例。具体来说,就是用“控制变量法”串联案例,通过改变条件出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节课的这个案例,我将之分为了以下几集:
第一集:高三上学期一次数学模拟考试结束了。海志友考得很差,是班上的最后一名。他很痛心……
第二集:这次考试失败了,海志友问自己:难道我真的不行吗?自己是不是和大学无缘了呢?是不是自己什么都不行了呢?
第三集:为了激励自己,他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上开始写下:“我能行!”
1.学好语文――我能行;
2.写好英语作文――我能行;
3.帮助同学――我能行;
4.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我能行;
5.帮妈妈做家务――我能行;
……
海志友发现自己能行。他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他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他充满信心地参加了2005年全国高考……结果他的数学成绩是140分,高考总分708分。他不但成了班里、年级的第一名,而且成为安徽省理科“状元”。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通过这三集故事,引导出自信的重要性和自信的含义。
第四集:海志友在大学……
第二部分:讲解海志友在大学的故事之后,趁热打铁,重点讲解了“自卑”和“自信”的含义。
海志友在大学的故事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刚上大学的那会儿感觉自己特别厉害,看不起同学,看不起老师,陷入了“自负”的误区;
其二:在参加一次系学生会主席竞选失败后,又很难过,陷入了“自卑”的境地。
在这两个层面的故事之后,我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卑和自负进行理解,并下了定义。
第三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各编一个小品。
小品内容:数学考试后,自卑的晓峰;自信的小佳和自负的晓辉都得了满分,这三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表演者进行现场表演,其他同学根据表演角色的反应来猜测所扮演的角色的心理。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现场表演。
课堂结束,我带领学生高呼:“我能行!”内化为学生的信仰。
课例二: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同学。朋友》
经过了一个暑假,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思考,结合本课的实际,在备课时我就给了自己课程结构要出新的任务。这节课从整个课堂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热身活动。通过含有大量学生日常生活照片的电子相册导入――放松情绪,引入课题。这个热身活动是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利用自己在校园里抓拍的一些学生生活的照片,配上语言制成了反映学生日常真实生活的电子相册;其次,在引入课题以后,采用了娱乐现场的方式测试了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并要求学生填写了书本上的“人际关系树轮图”。两个活动开展以后,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既活泼又轻快,师生双方很快进入了课堂的状态。
正是在这种状态的铺陈下,我又主导了学生开展了第二部分的活动。
第二部分:我喜爱的同学――从中总结开放自我的意义和受欢迎人的共同特征。这一部分,我在学生回答自己所喜爱同学并给出理由的过程中进行了认真的板书;在分析板书的过程中首先总结出了开放自我的意义,然后带领学生回归课本,识记了受欢迎人的共同特征:品德+能力。
在这一部分中,我告诉自己的是:既要让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又要回归课本,用理性知识来“惯性”自己的思维认知。
第三部分:朋友交往案例探讨――如何交往。在这里我主要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串联案例的办法,在穿插解释“小金”和“小宁”故事的过程中解释了交友的四个原则。串联的这个案例分为四步:
第1步:小金和小宁是同班同学。小金的成绩特别好,小宁的成绩特别差;小金虽然球技很差却梦想成为球星,小宁则是学校公认的最厉害的足球高手!小金一心想和小宁成为朋友,但小金的妈妈却说:小宁的成绩那么差,你怎能跟他做朋友?
这个案例让学生讨论“成绩相差很大能否成为朋友”。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朋友难免有缺点,真正的朋友应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提高,追求双赢或者多赢。这其实就是交友的第一个原则了。
第2步:班级出关于“教师节”的板报,最终采纳了小宁的意见,小金很难过。小金想:我对你那么好,你却不支持我的想法!还让全班同学公然反对我!我真不想跟你玩了!
案例到了这一步,学生在讨论小金的看法之后,其实就自我的总结出了交友的第二个原则:包容彼此,多沟通,求大同存小异。
第3步:冲动的小宁在家中和爸爸发生口角,甚为生气。放学以后,小宁拉着小金,对小金说:“我爸爸欺人太甚,是兄弟够哥们儿的,今天晚上跟我一起回家把那“老东西”打一顿!”小金很纳闷……
案例到这一步,是让学生在讨论小金的行为选择时的正反误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懂得了朋友不等于哥们儿义气;朋友也不等于零距离。
第4步: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因爸爸工作,小金随爸爸来到了南国城市――广州上学。
在新班级中,即使面对新同学,小金仍然很想念曾经的好朋友:小宁。
案例到了这一步,通过讨论“转了学的小金,应该怎么做?”学生明白了:要交新朋友;还要珍惜老朋友。这其实又是交友的第四个原则。
四步案例全部呈现结束以后,我又用一张幻灯片展示了与人交往的四原则:
1.互相体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求大同存小异,和朋友加强沟通;
3.和朋友相处,不以牺牲原则为代价;
4.广交朋友,善交诤友,不交损友。
再次带领学生回归课本。
第四部分:同学们交往过程中的困境――学以致用。
这一部分,结合“小班”的实际,我让全班同学把自己和同学交往时的困境写在纸条上(强调了必须真实),在收集好这些真实的案例以后,我采用了让学生抽取的方法。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始终牵着学生的注意力。
在讨论自己和同学交往的问题时,学生一次次深化了对交友四原则的理解程度。
第五部分:结束语――师生共同总结升华。最后,我又带领学生回顾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朋友对自己的帮助,人类历史上朋友的交往文明,在传递这份人类文明火炬的过程中,我采用了美文朗诵的方式,配合着深情的音乐和优美的电子相册,我在最后高呼:
“无论我们的朋友是默默无闻,还是名满天下,普天之下的、过去的、曾经的、将来以后的所有朋友,理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怀和帮助!”升华了主题,呼出了口号,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得,力图使学生达到“知、行、信”的统一。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以后,我自己经过了认真的反思:
我的自我感受是:两节课都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控制变量法”,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课堂,利用这种串联案例的方法,两节课都是有效、高效和热闹的。但第一节课通过“控制变量法”精讲知识以后,只停留在书本的基础上,是案例教学法对“教材体系”的重现;而第二节课,我在讲完串联的案例以后,又设置了让学生回归生活实际的第四部分,这部分的设置让自己的课堂脱离了案例教学法本身造成的“教材体系”的束缚,回归现实从而实现了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
这给我自身的启发是:
首先,借班上课要热身。这是我第一个重要的感悟。这两节课虽然在同一个学校上的,但是,第一节课是在自己班上上的,而第二节课我是在校内借班上的。在一个自己不熟悉,也不熟悉自己的班级里开课,如果要让师生都在短时间之内进入状态,热身是必要的。这种热身最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且一定要来源于一种能引起学生欢快的共鸣。
其次,要用“控制变量法”串联案例,案例结尾要生成口号。所谓“控制变量法”,其实是物理实验所用的方法,即保持一个或多个量不变,调整另一个或多个量改变,来探究这些量之间的关系。而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利用“控制变量法”精选案例,实质上就是通过改变案例的条件,使主人公陷入不同的身份冲突、矛盾冲突或体验冲突,让学生在讨论这种冲突的过程中催化出自己想要讲解的知识点。
把物理学中的“控制变量法”引入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意义。首先,用这种方法改编过后的案例,比较简洁而且整齐划一,利于学生的识记。其次,这样的案例,往往抓住了事物动态发展的逻辑,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最后,这样的案例,其实是一种发展的案例、动态的案例,利于发展学生的“联系的思维”“发展的思维”和“辩证的思维”。
但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条件”,否则,会呆板不灵活,甚至产生误区。从本质上来说,我认为:如果只采用课例一的方法来上课,虽然效果也还好,还是只停留在书本的层面,说到底:案例反映的还仅仅只是教材的体系。
这种教材体系一般比较松散,因此,最后还要生成一句口号,让学生从总体上给予把握。
那么,教材的体系如何向教学的体系转变呢?结合课堂实际,我认为:案例不但要用“控制变量法”串联精选,而且还要关注孩子真实的内心,在课堂中力图去解决学生真实的生活冲突。这个任务我在第二节课《同学・朋友》中试图去完成,结合班级的实际,我采用的方法是让每个学生都敞开心灵说真话,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所出现的冲突,既巩固课堂的知识点,又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真实的困境。
这也是这两节课给我的最大启示: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灵,要追求真善美;关注学生生活,要追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要用真实的学生问题来弥补“控制变量法”的不真实。
(一)换一种眼光以求真。真正的课堂,它是从生活开始的,而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生活中的琐碎。因此,真正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回归现实生活的,说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在师生双方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氛围中去共同探讨生活中的真知灼见、抒真情。我们站在课堂中的教师,应当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放低姿态关注自身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多说话,说心里话、说真话、说实话。
真正的课堂,它是从生活开始的。而生活,就是从细微之处感悟:感,是感动;悟,是思考。好的教育,就是促使学生从怦然心动到若有所思。
(二)换一种态度以求善。教师做好这个“善”,首先态度要“善”。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善的力量和魅力。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善”的眼光去看待实际中的生活。真实的生活是多样的,是酸甜苦辣兼具的,是真善美丑恶并存的。当有学生还原不善的生活的真实后,我们应引导学生用“善”的眼光看待,在学生内心深处植入“善”的种子。
(三)换一种方式以求美。这种“方式”,首先应当包括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因为对于一个教师来讲,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大美。
关键词:集体备课;创新;有效;共研;优化
如何创新更具有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方式,实施“最有效备课”,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发现以研究为出发点的集体备课是真正实现备课目的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探索“一备一例两研两调整”的集备方式。
一、学校集体备课现状分析
目前,学校有8个学科组,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组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约占40%,能力薄弱教师约占30%,能力较强但参与集体备课的研讨积极性有待于提高的教师约占30%。音体美、维语文、综合组由于教师任教年级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组内欠缺研讨氛围,开展集体备课受限。以往,学校的集体备课每周固定时间由学科备课组长带领本年级同学与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学进度,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撰写教案。其弊端体现在教师课前研读教材不透彻,或者草率研读的现象,部分青年教师、双语教师难以吃透教材、难以理清知识体系。
二、全新集备课方式的具体实施
第一步,一备 提出问题,精心准备
新的集体备课方式中,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在集体备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必须带着问题初步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为集体备课做好准备。个案的形成,要求每位老师认真思考是不是采用了切合实际、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是不是设计了配套的学案;教学思路必须要有创新点;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还存在疑惑和不足,至少要提出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每次都带着问题参加集体备课,这种质疑意识性较强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在集备前必须做到认真研读教材,思考教学思路。如,五年级语文组研讨《清平乐・村居》一课中,刘慧老师提出如果按照以往古诗词教学方法,理解字义、词义并理解句意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结合本课能不能在古诗词教学方法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老师们表示赞同,并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提炼、总结出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最优方案是本节课的核心,最终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策略。
第二步,一研一调整 边研边调,形成共案
在集体备课时,同组教师进行简要说课,讨论个案,评选出最优教案,相应该备课教师即为本周集备中心发言人、主备人――“首席教师”,根据担任“首席教师”的次数,期末进行相应量化考核。研讨中,教师带着备个案时提出的问题并展开讨论,找出最佳解决办法。“首席教师”综合集体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思想智慧的、达成共识的集体教案――共案。
第三步,一例 课例展示,诊断问题
抓住典型的课例进行深入研究,集思广益,再举一反三,迁移类推,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技巧等。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数学精讲课,语文精读课做到课课集体备课,并进行示范课例展示。英语、音体美、维语文组由于授课年级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每月开展一次集备研讨活动,在精选典型课例的基础上组内教师轮流进行示范课例展示(组内研讨课),把全体教师带入到教学研究的情境中。在示范课例中,教研组内的教师既做“学生”,感受教材的知识体系,享受思维的发展过程,又能从教师的角度来审视教学过程中导入、提问、讨论、总结等教学环节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这种“体验”式示范课例能够让老师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二次研讨解决问题。
第四步,二研二调整 二次研调,优化共案
听完组内研讨课后,组内教师利用每周第二次集体备课时间评议得与失,成功与不足,研讨交流找到解决示范课例存在的问题的最佳办法,“你们看这样做……怎么样?”“我认为如果这样……是不是更好?”这样热烈的讨论,贯穿于整个备课活动的始终,大家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活动的研究者、实施者。随后,教师根据示范课例的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对共案进行再次调整修改,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特色个案。组内其他教师按照特色个案进班授课,并完成教学反思。
三、收获与思考
关键词:导学案;问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17-1
近年来,随着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成功经验的推广,导学案逐渐被我们认识、接受。它又被称为“导学稿、讲学稿、学道、学案”等。现在,在全国教学改革的前沿学校,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在以导学案作为教改的显性载体。
导学案是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它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在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前提下,还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导学案以它熔铸集体智慧、有效帮助学习、加大课堂容量、提升课堂效益而受到人们的普遍亲睐,好多学校在借鉴使用的过程中还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但我们在使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很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亟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完善。
第一,导学案的编写环节把关不严,难以保证形成高质量的得到绝大多数老师认同的导学案。按照正常要求,一份导学案的编写必须经过这样的程序:集体研讨,梳理教材,敲定重难点——一人主备,拿出初稿——集体再研讨,加工修订成稿。只有这样的反复,才能确保拿出一份高质量的适用的导学案。但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管理督查不细或教研活动时间的限制,好多时候我们却不能保证按这样的程序实施,往往是一人主备拿出初稿后,即分发使用。恰恰把最关键的第三步对初稿的二次研讨加工省掉了,这样的导学案就不是一人主备,大家智慧,而是一人独备,大家使用,不但不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反而培养了一批懒惰的老师。我们经常会发现在上课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编好的导学案老师弃之一边不用,造成导学案和上课内容脱节。这通常不是老师不会用导学案,也不是不想用导学案,而往往是导学案的编写环节不到位,导致一个老师的备课流程、教法学法的设计等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导学案不适用,上课老师用它来二次备课都困难,只好弃之一边。
第二,导学案的编写重心把握不准,难以让导学案真正发挥导学导教的功能。导学案一般包括三大模块:课前预习导学、课堂活动引学和检测反馈、课后巩固和反思(或小结)。我们在课堂调研的时候,发现好多老师的课堂导学案的功能竟退化为“一课一测”,只是到要下课前才要学生拿出导学案,完成随堂反馈,有时还是匆匆忙忙,草草了事。我们认真研究后发现,导学案在编写时重心把握不准是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导学案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份完整导学案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从充分发挥“导学”功能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尤其应该侧重预习和课堂活动部分。预习导学部分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预习要求要具体化,尽量题目化,要便于落实预习,便于检查预习,要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就能做题,通过做题就达到预习的效果。切忌空泛笼统。二是预习要求要适中,既要让学生要想完成就必须预习,又要让学生只要认真预习就能完成。课堂活动部分应该既是老师教学的路线图,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路线图,是整个导学案的核心部分。课堂活动部分要侧重方法的引导和规律的概括。现在不少导学案课堂活动部分都有习题化的倾向,文科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问得琐碎,问得浅易,问得重复,缺少主问题意识。理科是一道习题接着一道习题,选题不管是否有典型性,排列顺序不看是否有梯度。最后必然导致老师用得疲惫,学生做得厌烦,导学案不仅没有减轻师生负担,反而变成包袱。其实,课堂活动部分一要有主问题意识,要能抓纲举目,要能引导、启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二要对原有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养成融汇到可操作的学生活动中。三要有对学生方法的指导、思维的引领、规律的归纳,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和堆砌。在该提示的地方要提示,不要故设障碍;在该留空的地方要留空,不可包办代替。
要想设计一份好的教学案,就必须把课备好。备课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总体策划和设计的重要环节,是理顺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学案的设计要把好两关:一是学生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和主要困难,从而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关,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要编制一份好的教学案,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吃透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还要了解课标、考纲等,这单靠一个人很难把准脉、做到位,所以备课组教师必须合作互助、认真探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备课完备,环环相扣,虽然看起来过细甚至繁琐,但它是务实的、有效的,是能操作的、可达成的。它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摒弃了传统形式主义的备课模式,追求的是实际效果;
二是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统一。一份好的教学案,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既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又留有了公平竞争的余地;既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了显性思维,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又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探究、建构的可能。由此,备课这一日常的教学业务工作便上升到了教学研究的高度,培训、教研、备课、上课,不再互相游离,而是逐步达到了合作互助,和谐统一,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要想让教学案充分发挥作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针对学生提出使用要求,课前学生要根据教学案内容进行预习,自行解决教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合作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课堂上要注意做好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教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教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学生在使用教学案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合作互助,预习过程中的疑难之处在课堂上要先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互助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再与老师合作解决。
其次教师使用教学案要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案除了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外,还是学生的练习册,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用教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课本要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用教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
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充分展开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
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