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秦兵马俑》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课文《秦兵马俑》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秦兵马俑》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秦兵马俑)。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填吧,出示:

(     )的秦兵马俑。

3、过渡:

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二、精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想一想你又有了哪些新的发现和感受?在有所发现和感受的地方写写批注,开始。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询问:

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同桌分享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4、大组交流:

你感受到了什么?

(弹性设计)

⑴ 规模宏大:

板书:

规模宏大

①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指名读,映示: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a、能读好吗?先练一练。

指名读。

引导评价:

如果他读得不好?就问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能读好吗?如果读得好,问读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读?

师引:

读得好,说得更好,兵马俑的规模是大呀!能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

俑坑的面积达______,相当于篮球场的______,相当于足球场的______,还相当于_____的……

指名回答。

b、小结:

说得真好,作者正是采用列数据、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让我们一齐来感受。

引读。

c、其实,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我们也同样能感受到兵马俑的恢弘气势。

引读:站在高处鸟瞰──

d、想亲眼看一看吗?(映示图)你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e、师小结:

这一切,不正展示了当时秦军的强大力量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站在高处鸟瞰──

② 过渡:

我们从第二小节中感受到兵马俑规模宏大,你们读了其他部分,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⑵ 类型众多:

① 能具体地说一说吗?还有谁想补充?

② 谁能连起来说?

③ 小结:

说得真好。这类型众多的兵马俑,你一定有自己的最喜欢的吧?你最喜欢的是──你呢──你──

④ 请反复读读相关内容,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介绍介绍。听的同学注意,听完后可以问一问他为什么这样介绍,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听后的想法。开始!

⑤ 学生准备,老师巡视指导。

⑥ 集体交流:

a、谁愿意向全班同学介绍?──指名介绍,问你为什么这样介绍?听了他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想法?

抓住将军俑,老师也喜欢将军俑,想听吗?请闭上眼睛。师范读。一齐来!愿同学们把将军的英雄气概牢牢地刻在心中!

b、还有谁也想来介绍?

评价。

师引:将军是一位英雄,武士不也同样是英雄吗?

c、其他种类的兵马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引读:

这一位位兵马俑不正是当时一位位英雄的再现吗!

d、他们的容貌都记住了吗?谁来认一认。

(出示实物)

⑦ 过渡:

兵马俑不光类型众多,而且个性鲜明,好好读读第8小节,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⑧ 同桌交流,指名说。

引导:

仅仅是这几种神态吗?还有谁说?(指名说)能连起来多说几种吗?

⑨ 让我们再次感受!齐读第8小节。

a、引读9小节。

b、引读:

强大力量就体现在──兵马俑规模宏大──英雄气概就体现在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上。将军俑──

c、同学们,兵马俑仅相当于当时秦军百万雄兵的一百五十分之一。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就有这样一支宏伟的军队,就有这么多的英雄人物,怎能不让我们中华子孙感到骄傲、自豪!引读──

三、总结课文

1、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尽情地欣赏了秦兵马俑,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即将挥手告别,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映示、指多人说。

2、短短的一两节课,我们很难对兵马俑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关注兵马俑,收集相关资料,使自己对兵马俑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秦兵马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3、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检查:a学生接读文章。b看意思写词语“虎视眈眈、久经沙场、栩栩如生、浩浩荡荡”。(课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三、再读课文,内容归纳。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2、小结。(课件出示)试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a、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b、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c、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 )、( )和兵马俑的( )与( ),指出( )。

四、学习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已挖出两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二号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战车八十九乘,骑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号坑面积较小,仅五百二十平方米,内有驷马战车一乘,卫士俑六十八件,估计为这支地下大军的军帅指挥部。

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地反映了秦朝兵强马壮的阵容,可以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古代军事画卷。可能由于当时战事分工的不同和军阶的高低,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穿销甲,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前,有的伫立攀弓,有的单腿跪射。他们的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头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则忧心忡忡,凝视空茫,反映了远征将士思乡的心情。

3、谈谈学习资料后的收获。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3

作者:丁宁

一、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来到了西安的骊山,看到了兵马俑博物馆,那是(读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了建筑的壮观,(板书建筑壮观)想不想去亲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的参观者的地下军阵?

二、读课文第二小节,感受威武雄壮的军阵

好,在参观前,要是对这地下军阵有个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大家在参观时会有更深的体会,打开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是介绍地下军阵的?

交流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自己再读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他们又有什么你没发现的。

交流:1、结构整体到部分到整体

2、观察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壮,临战气息浓厚

读一读,能不能让我们感受的紧张的临战气息。

看了课文,想不想去实地参观一下?(播放影片)

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板书阵容威武雄壮)

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三、读第三小节,体会神态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感受到了紧张的临战气氛,让我们下到坑内,去看看兵俑和马俑。

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见到了什么?

交流:老战士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严肃

新兵束着头发一脸稚气

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

在这些兵俑和马俑中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好好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之情。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兵俑和马俑之外,在博物馆还陈列着不少其他的兵俑,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能象课文那样生动地来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件兵俑吗?

准备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内,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这些兵俑,这是,你看,他,也许。

尽管这些兵俑和马俑距离我们已经有2千多年了,但当他们出土时仍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板书神态栩栩如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四、学最后一小节,感受历史价值

难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甚至有外国朋友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看秦始皇兵马俑,就不能说到过中国。”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