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

学生虽然见到过人民币,但是并不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将人民币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里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能不能将几分几角几元的人民币各分一类?为什么可以这样分?元、角、分到底是什么?同学们自然不会对上述问题无动于衷,经过一番思考,在他们的头脑中会形成一些比较朦胧的认识,再经过教师必要的点拨,同学们就豁然开朗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不等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方式。因此具体到每一节课,每一个班级,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基础,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授人民币这一课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我对他们做出了不同的要求。一些对人民币有较多认识的学生,我请他们从不同的。标准出发,尝试以不同标准来对人民币分类。而一些对人民币不了解的学生,在他们分类的过程中,我在旁边指导,点拨,希望他们能尽快地对人民币建立起一个感性的认识。

整节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中、与他人合作中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都沉浸在老师给他们准备的模拟钱币上,所以在上课的调控上有所欠缺,导致了后面的时间来不及,草草了事。今后继续加强组织教学,不让学生如此兴奋。

人民币的认识 篇2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个位、十位、百位的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编排这部分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服务于生活。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使用人民币是现实生活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确定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按照人民币的票面面值点清钱数(以角和分为单位的钱数不超过1元,以元为单位的钱数不超过20元).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应把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乘除法做基础,进行单位换算要靠抽象的推理来完成。

这个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和1个练习,其中例1—例4主要认识一些常见的人民币,了解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例5和例6教学元、角、分的换算,例7和例8教学的是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例5—例8的教学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来理解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算出加减法的结果。

例1是借助实物图或实际的人民币来使学生认识分币,再通过1个1个地数1分硬币引出1角,知道1角=10分。进而学习例2,认识各种面值角币,了解不同面值角币之间的兑换关系,通过1张1张地数1角的纸币引出1元,知道1元=10角。进而学习例3,认识各种面值、不同版本的元币。接着学习例4,初步了解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通过这4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对人民币产生一定的认识。

教法建议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时,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创设“小动物买冰棍”的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2、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如:认识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接着安排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认识分币、角币和元币。

3、充分利用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物图和实际的人民币的直观作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受到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在操作人民币的过程中,理解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学会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以内的货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学习用分币换五分和一角。

2复习10以内加减

活动准备:

教具:开百货店的物品(如:铅笔,本子,球,米等,上面标有价格)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10一角的硬币和两枚五角硬币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出示一元以内货币,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这些都是什么?”“你们知道他们各自代表多少吗?”“这些钱都是中国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

学习用角币兑换元币

“请小朋友想一想一元可以换成几个一角,教师请幼儿说出自己如何兑换的,然后请幼儿再兑换一次。

(3)“开商店”

“今天商店里有许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现在我们来玩商店的游戏,老师当售货员阿姨,小朋友当顾客,你来买东西时要说清楚买什么?要给多少钱?如果要找钱还要你算清找多少钱?”

2活动评价

“今天我们小朋友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能说出不同数目的钱,还会用他们来兑换。买东西时不仅知道要付多少钱,还能算出要找多少钱。”

活动内容:智力游戏——《与昆虫有约》

1、组织幼儿翻阅昆虫资料,小组讨论:发现哪些昆虫的秘密。

2、组织幼儿讨论:知道哪些昆虫的秘密。激发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交流。

3、师展示捕捉来的昆虫请幼儿分辨、观察、讨论:它叫什么?长什么样?资料书里有吗?吃什么?怎样照顾它?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 篇4

设计思路: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经常能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人民币的外观和面值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大部分幼儿没有真正使用过人民币,获得过用人民币购物的快乐体验,所以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数学活动先学习后操作体验的教学模式,尝试了先体验操作,再根据幼儿的需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活动中相互解决困难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幼儿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过程。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2、在游戏中尝试用人民币购物,自主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每人一个放钱的盒子。

2、幼儿已经学习过10以内的分成和加减。

3、情境创设水果店、购物篮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 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在取币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

(1)取10元人民币,准备买水果。

(2)交流10元人民币的不同取法。

①解决没取成功幼儿的困难。

②取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取钱方法。

(3)你在取人民币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呢?谁会帮他解决?

(4)教师小结。

(5)互相检查取出的人民币是否正确。

3、游戏:买水果。

(1)俩俩自主结合买卖水果游戏。

①请小朋友2个人一组,互相商量一下一人做营业员,一人做顾客。

②提出任务要求,并教师与一幼儿示范买卖水果。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

(2)交流自己买水果使用人民币的过程,解决幼儿买水果时遇到的困难。

(3)针对幼儿的问题进行小结。

(4)交换角色买水果。

资源整合教育活动:

1、日常谈话活动中与幼儿一起讨论人民币是靠劳动所得,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并且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的好习惯。

2、知道人民币的细菌多,拿过人民币后要及时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区域游戏可以开展小超市游戏,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在游戏中练习人民币的兑换,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周末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体验自己购物付款,获得真实的体验。

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前期经验的准备:

1、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

环节预设:

一、认识人民币: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

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

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

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设计思路: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经常能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人民币的外观和面值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大部分幼儿没有真正使用过人民币,获得过用人民币购物的快乐体验,所以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数学活动先学习后操作体验的教学模式,尝试了先体验操作,再根据幼儿的需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活动中相互解决困难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幼儿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过程。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2、在游戏中尝试用人民币购物,自主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每人一个放钱的盒子。

2、幼儿已经学习过10以内的分成和加减。

3、情境创设水果店、购物篮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 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在取币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

(1)取10元人民币,准备买水果。

(2)交流10元人民币的不同取法。

①解决没取成功幼儿的困难。

②取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取钱方法。

(3)你在取人民币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呢?谁会帮他解决?

(4)教师小结。

(5)互相检查取出的人民币是否正确。

3、游戏:买水果。

(1)俩俩自主结合买卖水果游戏。

①请小朋友2个人一组,互相商量一下一人做营业员,一人做顾客。

②提出任务要求,并教师与一幼儿示范买卖水果。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

(2)交流自己买水果使用人民币的过程,解决幼儿买水果时遇到的困难。

(3)针对幼儿的问题进行小结。

(4)交换角色买水果。

资源整合教育活动:

1、日常谈话活动中与幼儿一起讨论人民币是靠劳动所得,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并且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的好习惯。

2、知道人民币的细菌多,拿过人民币后要及时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区域游戏可以开展小超市游戏,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在游戏中练习人民币的兑换,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周末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体验自己购物付款,获得真实的体验。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

1.  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

的人民币,掌握辨别人民币的基本方法,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

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换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盒子,内有人民币若干。(其中1元1个,1角10个,2角5个,5角2个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介绍人民币。

自己一个人买过东西的小朋友向老师点个头。

接着问:“那买东西要用什么?”

介绍:你们知道吗?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钱有不同的名称。咱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2.  认识1元。

小朋友们都用过钱,都认识钱吗?我来考考你。

请学生取出1元钱。(学生取出的可能都不一样)同桌再互相看一看,是不是1元的。(初步判断)

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一个同学取出的1元钱,要求和他一样的小朋友向老师挥挥手,再把它放在桌上。

同样的方法课件共出示出4种1元人民币。

(如果有取错的,拿上来)这个小朋友取出的是这张,先放在这。

(如果有找不到的)这几个小朋友说找不到,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找出的1元人

民币。

提问:大家都说自己取出的是1元人民币,你们都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提问: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简单小结:听了小朋友的介绍,我们知道1元人民币有纸币、有硬币、有旧版的,还不断有新版的发行。我们在辨认人民币时主要看上面的数字和汉字,有的还有拼音,也可以借助颜色、图案、大小、材料等来辨认。

(如果有找不到的)刚才没找到的小朋友,现在再找一找。

(如果有取错的)刚才有个小朋友取出的1元人民币是这样的,现在你们自己说,对吗?你能重新找一找吗?让我们为他们重新取出了1元人民币鼓鼓掌。

[评析:认识1元是认识人民币的重点,不仅要使学生认识1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辨别人民币的基本方法。教者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并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将经验进行整理和提升,从而形成认识人民币的常用方法。教学的设计既有预设的,也兼顾了生成因素。]

3.  认识1角。

举起1角纸币(如果刚才有学生取错成1角纸币的就拿学生的)问: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

吗?同时课件展示。

请学生把1元的人民币放回盒中,取出1角的纸币。

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是1角的。

1角人民币有硬币吗?学生在盒子里找出来,课件展示。

同桌互相看一看,说说1角硬币上有什么?把取出的人民币放回盒中。

4.  认识2角、5角。

课件演示:先出示一张1角的纸币,再添一张。

提问:几角?人民币中有2角的吗?

取出来向老师挥一挥,放回盒中。

课件演示:继续一张一张地添。

学生集体数:3角、4角、5角。

提问:5角有几张1角的?人民币中有5角的

吗?

找出5角的人民币。

交流:5角的硬币最好认了,是黄色的。

[评析:1角与1元一样,都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之一,2角、5角的认识是在1角的基础上,逐步添加,循序渐进进行认识的。通过1角1角的添加,体验2角、5角的面值大小。]

5.  介绍1分、2分、5分。

还有几种老师小时候经常用到的人民币,课

课件展示:5分、2分、1分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出来的?

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几种人

民币已不多见了。

[评析:1分、2分、5分已不再流通,只是简单介绍,重点是说说辨认的方法。]

6.  小结

小朋友们能通过认数字和汉字,有的读拼音,

有的看颜色等多种方法准确地认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

7.  猜钱游戏

现在,我想让你们猜一猜,我的口袋里有一

个硬币,上面有一个数字1,你猜会是多少钱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应出示1元、1角、

1分的硬币。

还有其他可能吗?为什么?(人民币只有元、

角、分三种单位)板书:元、角、分

告诉学生口袋里是1元的。

[评析:通过猜钱游戏,突出了人民币的三种单位。同时,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行了一个疏理,突出了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方法。以游戏形式组织教学,易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取3角钱

学生独立取出3角钱,再全班交流不同的取法。(3张1角的、1张1角和1张2角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应出示。

2.  取7角钱

学生独立取出7角钱,再同桌检查,然后全

班交流取法。(1张5角和1张2角的、1张5角和2张1角的、3张2角和1张1角的、2张2角和3张1角的、1张2角和5张1角的、7张1角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应出示。

提问:哪一种取法张数最少?

3.  逐步添至1元钱

让学生跟着老师(课件演示)一起在自己取

出的7角上添1张2角的,问学生是多少钱?

再继续添1张1角的,问学生是多少钱?

提问:有人说1元,有人说10角,说1元的

小朋友数一数、算一算是不是有10角,说10角的小朋友也想一想,这是不是就是1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元=10角

4.了解角、分之间的进率

小朋友,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角=10分

5.应用

老师要将1元钱换成角币,谁来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动手试一试,然后全班交流,说说理由。

[评析:该环节设计重点突出。从3角、7角、9角到1元,层层深入,当学生产生1元与10角的疑问时,主动思考,得出元、角之间的关系。而角与分的进率,则让学生产生知识迁移。换币活动进一步巩固了进率的认识。1元与10角之间关系的教学设计别具匠心,突出了满十进一的思想。]

三、走进生活。

老师到商店里了解了小朋友常用的几种文具

的价钱,课件出示商品图。(橡皮2角、小刀9角、铅笔4角、自动铅7角、尺3角)

1.1元钱买一样,你想买哪样?

应找回多少钱呢?

把要找的钱从盒子中取出放在桌上。

同桌检查。

3.  1元钱买两样,可以买哪两样?

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可以买到?应找回多少钱?

(如果有学生说错,就说说为什么买不到?

如果没有学生说错,就问如果想买橡皮和小刀,买得到吗?为什么?)

4.  1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

全班交流。

引申:要想买得多,有什么小窍门?

5.  扩展

人民币还有许多种,我们以后再来一起认识。

[评析:购物活动是对进率认识的进一步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设计层层深入,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扬州市东关小学  方智炜   执教

扬州市东关小学  韦波富   评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