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案【优秀4篇】

《灯光》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的憧憬陷入在一本书里的一个在电灯下读书的孩子,并希望用上电灯造福孩子。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灯光》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灯光》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做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

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 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写结合,深化“多好啊”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随想,可以是心灵的独白……

4.集体交流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五、延伸课外,提升情感

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灯 光 篇2

一、基础训练

(一)填空: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   ),借着(      )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              )。他充满了对未来的(    )。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    ),突击连马上(       ),后续部队在黑暗里(           ),在这(        )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      ),(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        )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    )。

(二)选词填空

微弱    憧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

1、孩子们在(    )的灯光下读书。

2、正在(        )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

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3、渝北这颗(    )的明珠镶嵌在重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4、阿明在(        )之际,捡起了身旁的菜刀,往那罪犯身上扎了一下

罪犯倒下了

5、课文讲了一件                                                                                                                       事

,赞扬了                                                                          。

二、拓展延伸

1、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

2、“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3、《灯光》的第二段是个完整的故事。用200字左右缩写这个故事。缩写时要注意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灯光》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就请你们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听课的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

生齐读课题。

师: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都预习了哪些内容,谁愿意来和大家共享?

生:(可以交流作者、写作背景、清明节等资料)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1954年3月发表了报告文学《东山岛》,不久又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党费》和《灯光》。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师:这位同学介绍的非常全面,介绍的很全面,看来大家都认真预习了。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连接语。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

(出示)

连接语:

革命先辈心怀崇高的理想,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下面这篇课文也讲述了一位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指生朗读。

师:连接语的内容主要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回顾了上一篇课文的内容,《十六年前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辈心怀崇高的理想,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们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领会;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感悟作者的情感。

师:这就是我们上节课运用的学习方法。齐读一遍

(出示    学习方法:

抓住重点   理解领会

反复诵读   体验感悟)

师:(指板书)

今天,我们还用这种方法,来学习19课《灯光》。

(出示连接语)

《灯光》这篇课文,也讲述了一位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读读后面几句话,看看连接语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学生自己读)

生:(字体变色,说问题。)自己读,然后找一个学生读。

1、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2、“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愿意来读课文

(可以依次找学生读课文,或者我们开火车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

二、理清条理:

师:(随机评价学生的朗读)

谁能概括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生:《灯光》主要写了作者回忆了1947年,在一次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点燃了书,为后继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牺牲了自己的事情。

师:总结《灯光》主要写了作者回忆了1947年,在一次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点燃了书,为后继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牺牲了自己的事情。

(可以结合连接语——课文主要讲了1947年,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心中的理想,而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板书 郝副营长 战斗)

师:课文哪些部分是作者回忆的这件事

生:是课文3——11自然段。

师:看看1、2自然段是写什么?(学生可以默读)

生:课文1、2自然段写作者在天安门广场散步时,听到一句赞叹——多好啊!从而引起了作者的回忆。                           (板书:灯光)

师:课文最后还有一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生:课文第12自然段写事情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作者在璀璨的灯光下,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

(板书:灯光)

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天安门广场的灯光,这种写作方法叫做——首尾照应

三、精读感悟——三次“多好啊”

师:看来大家对课文的条理已经很清楚了。

接下来,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指屏幕)看看“多好啊”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划出相关的语句。

生:读课文划句子。

师:多好啊,出现了几次?

生:出现了三次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生:(生说,师出示。)

(第二自然段)清明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又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多好啊!(这是谁说的)

(第五自然段)“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这是谁说的)

(第七自然段)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这是谁说的)

师:第一次是散步的人说的,后面两次是郝副营长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第一次“多好啊!”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多好啊!”(语气),朗读课文1、2自然段,散步的人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散步的人看到美丽的夜景时发出的一声赞叹。

师:(评价: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读懂了文章……)

他在说“多好啊!”这句话的时候,他看到了什么呢?

生: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出示语句)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师:老师课前搜集了一组天安门广场灯光的图片,一起欣赏一下?(点出图片)

生:(看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宏伟的建筑、明亮的灯光。

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感觉?

生:说感受——真是太美了!太壮观了!……

师:你能用赞美的语气读一下这句话吗?(你能读出这种美吗?)

生读: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赞美的语气

生:齐读

师:正当作者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忽然了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这只是一声赞叹,并没有把心中的感受完全表达出来,想一想,是“什么多好啊?”

生:看到广场上这么多明亮的灯光,多好啊!

看到天安门广场这么美丽的夜景,多好啊!

天安门广场上宏伟的建筑在灯光的照耀下太美了,多好啊!

看着广场上人们悠闲的散步,一切都显得这样平静、祥和,生活在和平年代多好啊!……

师: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悠闲地欣赏美丽的夜景,多好啊!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和平美好的生活,多好啊!

第二次“多好啊!”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次——“多好啊!”     郝副营长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郝副营长在战斗前休息时,看到书中的孩子在灯下看书,默默沉思之后说的 。

师:学生说不到沉思后说的,就提示他是看到书之后就说的吗?

师:(出示插图)文中这幅插图画的是郝副营长在看书。

师: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读:(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他注视着那副图,默默地沉思着。)

师:他看到了什么?(谁能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文中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在插图上一点,出来小孩读书的图——需要画出来)

师:大家看郝副营长是借着火柴微弱的光在看书,孩子在电灯下看书,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孩子能在这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多好啊!

孩子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中安静地学习,多好啊!

电灯这么亮,多好啊!……

师:郝副营长多么向往这灯光啊。灯光——我们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可是对于战争年代的郝副营长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第三次“多好啊!”

师:再看第三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郝副营长,和记者对话的时候说的。

(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师引——郝副营长在说第一次多好啊时,是在自言自语,这一次在和谁说?生:作者。

郝副营长是在和作者的对话时说的。

师: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

生:(分角色朗读)

师:他看到了什么?

生:还是书上的那副图

师:郝副营长第一次说“多好啊”,没把心中的想法说清楚,我们进行了补充;这一次他明确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谁来读?

师(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多好啊!)

生:(读郝副营长深情说的那一部分)

师:郝副营长说这句话时是怎么说的?

生:(深情地说——充满深深的感情)

师:你能深情的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  读深情的说的这段话。

(评读,也可以让学生评,评完再读,最后齐读。)

师:从郝副营长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很向往孩子们在灯下学习

他很向往美好的生活……

(学生说不到美好的生活   师:提问他只是对灯光充满了向往吗?)

生:他很向往美好的生活……

师:(承接学生的回答,进行朗读感悟。)

他向往怎样的生活?赶明儿胜利了,读   (回答的学生读或齐读)

师:这也是他心中的一个美好的愿望。胜利了,他的愿望是什么?赶明儿胜利了。读(齐读)

师:老师也被你们感染了,我也想读。让我们一起充满深情的读一下这段话,我读前面,大家读后面。。???????????????

(评读:多么深情的朗读啊,看来大家也被他深深的感动了。)

师:其实这也是在战斗前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板书:前    憧憬)

师:在战斗即将开始的短暂的时间,郝副营长用火柴微弱的光在看书,可以看书他是怎样的人?

生:热爱学习。

师:他看到书中的一幅插图,编队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他又是怎样一个人?

生:热爱生活。

四、感悟——战斗中的做法   (这部分不做深究)

师:年轻的郝副营长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

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望,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朗读8-11自然段

生:(读文找答案)

师:谁能概括地说说?

生:(概括他的做法)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在这时郝副营长点燃了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路,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牺牲了。

师:郝副营长是在什么时刻点燃的那本书?

生:千钧一发。

师:“千钧一发”什么意思?

生:“千钧一发”就是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丝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师:为什么说是千钧一发?

生:突击连好不容易把围墙炸出一个缺口,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这时,如果后续部队找不到这个缺口,就不能及时上来,会造成大量伤亡,战斗可能就会失败,所以说事情十分的危急。

师:(出示语句)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生:战斗胜利了,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

生: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     (板书:牺牲)

师: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郝副营长牺牲了自己,让我们齐读这段话(后来才知道……)

师:(满怀深情)这位年轻的战友,22岁的郝副营长就这么走了,带着他美好的愿望,带着他深深的遗憾走了。读(这位年轻的……)。

师:如今我们在电灯下学习生活,享受着和平美好的生活,此时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

生:郝副营长你太伟大了,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在电灯底下学习,他牺牲了自己,我很敬佩你!

生:我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因为这都是你和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师:郝副营长牺牲了,他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离开了我们,而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迎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年轻的战友,永远记住那些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课后大家写写读后感,写出你的感受,也可以搜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出示作业),

作业:

必做题:写写读后感,写出你的感受

选做题:搜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或者:

师:今天,我们运用上节课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领会;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感悟作者的情感,学习了《灯光》。(指板书)感受到郝副营长在战斗前对灯光下学习的渴望;战斗中,他高举点燃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年轻的战友,永远记住那些英勇献身的先烈们……下课

灯 光 篇4

一、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歼(    )倚(     )憧(     )扭(     )

纤(    )椅(     )撞(     )钮(     )

微(    )漆(     )振(     )爆(     )

徽(    )膝(     )震(     )暴(     )

二、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

三、我能进行词语搭配。

亲爱的        战友                   轻轻地         划着

宏伟的        战斗                   深深地         沉思

深深的        英雄                   紧紧地         望着

激烈的        建筑                   默默地         陷入

著名的        回忆                   焦急地         包围

四、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通过对意见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烈士(     )精神,说明今天的(         )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         )。

2.文章很有特点,一头一尾写(         ),中间绝大部分写灯光。其中中间的这一部分又分作(         )、(         )、(         )三个层次来写这个永远值得回忆的战斗英雄(                         )。

五、我能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望远镜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________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_______的天空……

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个皮包,那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将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的礼物。

多幸运啊!她,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赴国宴,游长城……临别,老将军听说她转道去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任啊!

可是为什么这个皮包不上锁?老将军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临座的外交官都盯着这个皮包看。

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奇怪,里面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她又打开盒子,不由怔住了,原来是一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

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

……且慢,一位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地位显要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镜呢?

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突然。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小字——国军上尉:s•w。

“s•w”——— 是台北那位将军名字的英文缩写呀!薛华菁一下子明白了谁是望远镜的主人。

可这架望远镜又是何时何地到了大陆那位老将军手里?是黄埔军校毕业时的临别赠品?是北伐会师时的纪念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携手驱敌的馈赠?……为什么要此时此刻“完璧归赵”?是怀友?是叙旧?是传情?……薛华菁简直坠入了五里云雾。

飞机行进在一片湛蓝的海洋上空。薛华菁无意中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啊!大陆在延伸,孤岛在漂移,海峡两岸的距离缩得那么小……倏地,她灵犀的火花一闪,想到孤岛上的那位将军,不正需要这架望远镜么?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路途遥远。________

②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_________

(3)文中句子“边思忖边仔细看”中的“思忖”可以换成词语:_____。

(4)大陆的那位老将军把一架望远镜送还给其主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歼灭   倚靠  憧憬  扭动  微笑   漆黑   振奋   爆炸

纤维   椅子  撞击  钮扣  徽章   膝盖   地震   暴雨

二、

1、自言自语2、千钧一发3、聚精会神4、震天动地

三、

四、

1.忠于革命的献身   幸福生活    学好本领

2.在天an门广场想起郝副营长  战前  战中   战后    郝副营长

五、

(1)参考:热爱;  蔚蓝。

(2)①千里迢迢;  ②完璧归赵。

(3)思考。

(4)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