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搭石》教案【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时,我们对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记到是什么问题吗?生说师板:搭石一道风景?同学们是否去思考过吗?
2、学生交流:
板书:
景美
二、研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2~4节课文。边读边用“──”划出直接描写搭石风景美的句子。
2、学生读勾画的句子,谈感受。
板块一:
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协调有序”什么意思?在这段话中,哪个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自己读读这句话。
2、学生交流。
3、听老师读这几句话,你们闭眼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⑴ 体会音乐美:
在这轻快的音乐中,除了踏踏的声音外,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声音?(你听到了水中的声音,地上的声音,空中的声音)指导朗读声音这句。
⑵ 多么美妙的协奏曲、多么动听的交响乐:
① 体会画面美,动作协调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景物美这句。
② 除了漾漾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仿佛还看到什么?
齐读整句。
③ 也许这是一个黄昏,你仿佛又看到什么美景呢?
师: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虽说身体是疲惫的,但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此时,你觉得,这曲音乐它演奏的是一首什么歌呢?(勤劳、甜蜜、团结的赞歌)为什么是快乐的歌呢?齐读整句。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画中有歌,歌里有画,好一个让人陶醉的画面。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块二:
这是看得见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是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的美,请再读2、4两段,用“~~~”划出。
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请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中体会。)
2、齐读句子,注意读好这些词。
3、出示:
早晨,一位大叔抗着锄头去翻地,突然踩到一块搭石不平稳,连忙( )。
中午,一位大妈急着去学校接孙子,发现河中一块搭石不平稳,连忙( )。
夕阳西下,一位大伯挑着谷子匆匆回家,发现河中有一块搭石不平稳,连忙( )。
4、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5、师:是啊,那多危险啊,所以上了年岁的人总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你觉得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师:讲得真好!这小心翼翼地“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上了年岁的人一心为别人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要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一心为别人的美丽风景。
6、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块三:
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读读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年轻人很好,老年人腿脚不好,年轻人就主动背老人过去。)
2、“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理所当然的事是指什么事?
师:即便是素不相识也让你感到人与人之间是那么亲近、那么和睦,好像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是自己的至亲至爱。正是这搭石体现了乡民们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又构成了──
3、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全课小结
现在,你们还觉得只是景美才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吗?
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那热爱劳动的美,尊老爱幼的美,乐于助人的美,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亲们的纯朴和善良。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仅仅只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更像一颗颗什么?
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普普通通的搭石任人走、任人踏,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乡民们默默的无私奉献,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一样默默无闻,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练习
我见到的美。
1、师: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用心体会,却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说一说,写一写吗?
2、学生练笔。
3、交流。
板书
景美
搭石 一道风景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揭题、简介
1、出示一节小诗
故乡是大真大美,
故乡是大音大象,
故乡的每一块的石头,
也像明珠闪光!
自由读、指名读,读着读着你觉得在作者心里,故乡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小结:同学们真会思考,从简短的一节小诗中读懂了那么多。那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对这位作者叫刘章。(课件出示刘章的照片)有人称他是农民诗人,因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回到农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13年。山乡的人物,燕山的草木,田里的庄稼,农家院里的瓜果蔬菜、猪驴牛羊,乃至溪头的一砖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浓浓的诗意。他还特地为故乡的搭石写了一篇文章——《搭石》,请伸出手 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请读词语。
出示: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
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出示:间隔 联结 平衡 谴责 懒惰 平稳 俗语
①指名读。
②谁能说说“谴责”的意思?(责怪)责怪就是谴责的近义词。联结(找近义词) 懒惰(找反义词)
对,给词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出示:清波漾漾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指名读词语。
2、读长句子,检查朗读。
词语会读了,那课文会读吗?老师选择了几个长句子,谁敢挑战,读一读?
句子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了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句子二: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指读长句子,正音,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长句子读正确、读通顺了,老师相信大家读课文肯定没问题,现在请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读课文。
(2)交流:
预设:课文写了每年秋天,家乡的人们都要摆搭石。
课文写了人们上工、下工要从搭石上经过。
课文写了人们过搭石要注意平衡。
……
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粗粗一读就知道了这么多。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词“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到文中的句子。
四、细读课文,感悟美好心灵。
1、细读“什么是搭石?” 感悟美好心灵。
(1)交流: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指读句子。
能看着书上的插图说说“二尺左右的间隔”的“间隔”就是——距离。
齐读句子。
(2)体会搭石的重要。
这就是搭石,透过这一块块石头,你又想到了什么?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想到了许多许多。比如读到“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里,我就想到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你能读读课文,帮助老师解决吗?
预设:
A、“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洪水会冲走原来的搭石,或者把搭石冲得不平稳了,所以人们要在汛期过后的秋天重新摆搭石。
通过师生交流理解“汛期”——江河定期性水位上涨的时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到九月。这段时间,因为受梅雨、台风天气的影响,多下雨天气,江河溪流容易上涨,引起“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那可是很猛、很凶的,你能 这种感觉吗?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B、“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很不方便,所以要摆搭石。
请你把不方便的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
师生对话,体会搭石的作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生:脱鞋绾裤
收工要——生:脱鞋绾裤
赶集要——生:脱鞋绾裤
访友也要——生:脱鞋绾裤
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绾裤
这样不停的脱鞋绾裤,真是——麻烦呀!
一旦到了秋凉之后,溪水变得冰凉,人们就——生:没法通过这条小溪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而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无须脱鞋绾裤。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C、“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我从这里感受到了人们来来往往都要从小溪经过,如果没有搭石,那天凉的时候,人们过小溪就会不方便了。
是啊,搭石成了家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经和乡亲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感受人们的用心。
是呀,我们边读边想,就想出了这么多,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乡亲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请你再细细地读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想,你还会想到些什么?
预设:
A、我从“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找石头,想到了人们很善良。因为水深的地方,要用大一点的石头,水浅的地方,要用小一点的石头,那么露出水面的石头才会差不多高,人们走起来才会稳定、安全。(板书:善良)
多棒的孩子呀!真会思考!能扣住细节来学习。你能读读这个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吗?(强调“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
B、我从“平整方正的石头”想到了人们很关心别人。如果用不平整方正的石头,别人走起路来会摔跤。(板书:关心)
你可以强调这个词读出自己的感受。
C、我从“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想到了人们的细心。因为如果距离远了,有的人会跨不过去,距离近了,人们走起路来有些不方便,而二尺左右的距离可能刚刚合适。
你真会思考,能从课文的细节描写中思考问题,了不起!
也请你读读这句子,表现乡亲们的细心。
D、“让人们从上面踏过”,使我想到了人们摆搭石是为了别人,很关心别人。
真是善解人意的孩子啊!把你细腻的心思读出来!
齐读。
小结:每年,人们都要自觉地、用心地摆搭石。我们从搭石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你认为哪个生字需要给同学们提个醒的?(暴、猛、惰、衡、序)范写
2、学生书写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描写的美丽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词语
2、说说什么是搭石。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反馈,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呀!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却……出示句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你见过哪些风景?(引导学生用美好的词句来说美景)
2、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搭石都构成了哪些画面?(旨在引导学生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老人修搭石
紧走过搭石
礼让在搭石
3、那么请你潜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体会第二自然段老人修搭石中体会到哪些美?用心默读,有什么体会可以写在旁边。
交流:
A 、“上了点年岁的人……”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他会遇到哪些急事?(上班、看亲戚、送友人、下田干活……)
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碰到,,但是——生读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
请问你这位上了年纪的人,这时,你为什么这样做呀?
当老人发现了不平稳的搭石,他想( ),当老人摆好了搭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满意离开时,他想( )。
(想到:赶集的青年、抱着孩子的妇女、放学回家的孩子、腿脚不便的老人)
(我担心搭石踩得不平稳,乡亲们会跌进水里的!)
多好的老人呀!想着别人。
(我也是向着要把搭石踩得很稳固,不让后面经过的人跌跤的)
多负责的老人呀!一心想着别人。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句子
小结:只有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无私、有爱心的优秀品质才会有这种举动。
齐读。
课件出示句子: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
交流:我从“早早摆放好”想到家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人们非常勤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从“谴责”、“懒惰”想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如果没有就会被人谴责,也看出人们非常勤劳,厌恶懒惰。(请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板书:勤劳)
B、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这是一行人在走搭石呢,让我们先来走一走吧。家乡的人们,你们有什么要提醒他们的吗?
2、我们再来看家乡的人们走搭石吧。请读,你觉得哪儿最美?
(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看图理解,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协调有序”,情境理解“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指名回答)
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好吗?(指六组学生前面的 后面的……)咱们和着读一读好吗?
现在 我们在哪里了?(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
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
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没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一行人踩着踏踏的音乐,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水光人影两相和,如诗如画。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
(3)全班朗读。清晨,晨雾还没有散去,勤劳的人们早早地出工了,请读。傍晚,夕阳洒下了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虽然很疲惫,但脚步仍是那轻快的踏踏,请再读。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C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D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解“伏”,(做动作)年轻人,当你背着老人过了小溪,你需要得到老人的回报吗?需要老人对你说谢谢吗?为什么?是啊,每一位老人都像是自己家里的老人,尊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
(2)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美读出来吧!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拓展。家乡人把尊老、互相谦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课件出示)每天来走搭石的人还有很多。
假如遇到怀抱婴儿的母亲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们会( ) 。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小结:刘章爷爷在哪里工作了13年,每年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时常看到这一个个感人的细节,那么,熟悉的搭石仅仅是普通的石头吗?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风景。
此时的搭石是一道充满谦让美、尊老美的风景(板书:谦让美 尊老美)
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美,课文中还有我们看不到的美,(点击课件: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4、感悟最后一自然段。
A、走出这些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B、假如你是一块搭石,你想对家乡的人们说什么?
C、家乡的人们,你想对搭石说什么?
D、把你对搭石的感激之情,对家乡人们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三、齐读课文
也许有一天,小溪上会架起一座座小桥,家乡的搭石消失了。但搭石会永远留在刘章爷爷心中,永远留在家乡人们心中;搭石带来的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情感会代代传承下去。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再次去体会搭石带给我们的美。
四、拓展感悟
听故事《一个承诺》,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搭石一样平凡的事物,也时刻发生着很小却很美的事,你能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感受到的美吗?
口头交流。如若学生一时发现不了,抛砖引玉:如一只笔,很普通,但是联结着同学之间的情谊。当有你忘了带笔的时候,周围的同学纷纷愿意借给你。再如一只碗,当你回到家,妈妈给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给你送上一碗药。这个碗,联结着母子情深。又如日记本,当你有心事时写在日记本上,老师给你排忧解难。这日记本联结着师生之间的情谊。
教学目标:
1、感受人们走搭石的画面美;
2、感受搭石蕴含的人性美,感受上了年岁的人摆搭石的助人为乐的情怀,体会俩人走搭石的谦让,年轻人的尊老爱老的美德;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课文的美;
4、用发现的眼睛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说说自己看到的美丽的风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在初读这篇课文后,我的脑海里始终浮现出这样的图画(出示情景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溪。溪水中有一排整齐方正的石头,人们踩踏着石头过小溪,这石头就是搭石。在作者眼里,最美的就是这家乡的搭石!(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提出疑问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句子。风景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作者家乡的风景是那么优美、迷人,再读。
作者认为家乡的搭石最美。(稍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1、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一道风景呢?
2、搭石美在哪里呢?
三、导学解疑
搭石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一起去感受。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2-4自然段。
b、想想: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家乡搭石的美,
把相关的句子用“”划出来。
c、把自己划出来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那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视自学情况,收集信息。
1、看得见的风光美
你从哪里看出了搭石美?
(出示句子):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哪里读出了美?①、②可以任意先说。
①一行人走搭石,动作有什么特点?协调有序?(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动作整齐,不显杂乱)
在这里是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没有人抢路,也没有人突然止步。
我们也一起到搭石上去走走,男生走前面,读“抬起脚来”;女生走后面,读“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整齐的动作,伴随着踏踏的声音。这哪里是在行路啊,分明就是在舞蹈。再读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②你还从这段话哪里感受到了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澈明净的水波在荡漾、就是描绘水面波纹荡漾的样子;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请你描绘一下这样的画面。
抽2-3生描述。(清波,人影,清波人影)
学生描述后。
多美的画面啊,请你读读句子。
③搭石,如同一排琴键,搭石上,人们灵巧的跳动着,水面上漾起粼粼波纹,人影、树影、云的影子,散开了,又聚拢来了。这样的景象真像一幅画,真像一首小诗,出示: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谁愿意来读读这首绮丽的小诗?
我们一起像她这样读读吧。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协调有序、和谐美好、如诗如画、富有诗意、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有动有静 风景。
2、让人感动的心灵美
一行人走在搭石上,是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这是看得见的风光的美。在课文中,更有一种看不见,却让我们感动的心灵的美,你有没有发现?你从哪里感受到了?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学生谈感受。
把自己当作那位摆搭石的大叔、大婶,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大叔、大婶的内心想法。
大叔、大婶摆搭石过程中有哪些动作?
①动作:放下找来搭上踏
透过大叔、大婶的动作,你猜猜他们可能会怎么想?
抽3-4生回答。
你谈得真好,你已经走进了摆搭石的大叔、大婶的心里,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吧。
②内心:满意
摆好了搭石,老人感到满意了,(老师划出“满意”),老人心里会怎样想?
抽生说。
摆好了搭石,老人感到满意,脸上会浮现出怎样的表情?
抽生说。
(引导学生关注句首的“急着”)摆搭石前,大叔大婶的神情是怎样的?
急着要去办的事情还没办好,为什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和摆搭石相比,他们觉得这些事情都不重要,因为搭石关系到行路人的安全。)
③连词:无论(连词:不管;不论。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只要(连词表示充足的条件,下文多与“就”或“便”呼应)一定(必然;确实无疑。)直到(一直到)才摆搭石的老人心灵真美!你还从哪些词获得了这样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无论,不管大叔、大婶遇到怎样着急的情况,都会停下来,摆搭石。)
你设想一下,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着急的情况?(急着去看病,忙着走亲戚,忙着接孩子放学,忙着去赶集)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来摆搭石。
他们心里总是装着别人,总是为他人着想。这是金子般的心灵啊,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他们吧,齐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一心为人、乐于奉献、关心他人 风景。
2、两个人走搭石
你还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感受到了这种心灵的美?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互相谦让、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互敬互爱)
请你读读这句话。
多么和谐的一幕啊!
②两个来过溪的人中有一个老人,又是怎样的情景?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默看这句话,你觉得哪个词打动了你?(伏下)
请你做做伏下的动作。
是的,年轻人就是像这样,恭敬地弯下腰,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爬上年轻人的背。老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②过了河,你需要老人给你道谢吗?为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按道理就该这样。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道谢,老年人不用给年轻人道谢,也许只是微微点头一笑,或许只是和年轻人拉拉家常话。)
已经过小溪的老人,他也曾经年轻过,他也曾经
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这位年轻人,他将来也会变老,也一定会有年轻人
伏下身子背他过去
透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尊老敬老)
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感受到了什么?(尊老敬老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习惯、当地的风气)
在这里,在这溪边的五、六个村子里,互相谦让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尊老爱老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
根据老师的提示读读这段话,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生读: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生读: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③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学生接着说。
有了这么多的假如,谁又会怎样做,并且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呢?(抽3名学生口头回答)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互相谦让、尊老敬老、互相帮助、扶老携幼、团结友爱、民风淳朴 风景。
四、整体感受
1、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2-4自然段,感受搭石构成的一道道风景。
你觉得最美的是哪道风景?学生自由说。(引发争论,明白风光之美需要人来欣赏,更需要人来营造。)
2、我们从搭石中,读出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出示小诗)读: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
一个人摆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一心为他人的风景,
两个人走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助人为乐的风景。
家乡的风光美,
家乡的人心灵更美!
五、回归生活,说风景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这样的一道道风景,你发现了吗?请用“ ,构成了 的一道 的风景”的句式写话。
学生说。(学校里拾纸屑,关门窗,摆放文具,走出教室时摆放凳子,上下楼梯协调有序,路队整齐;校外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残疾人让座;家里父母孝敬老人,父母谦让。)
同学们,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才最美?抽几名学生作答。(高尚的品德,替他人着想,善良的心地)
所以,我们不光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双手去营造生活中更多的美!下课!
板书:
搭 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家乡的淳朴民风,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1课搭石,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璋爷爷的故乡。大家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听,小鸟唱着欢快的歌儿,小溪也弹奏出最美的琴声为它伴奏。溪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天空、白云。同学们觉得美吗?(太美了!)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丽,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第一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让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那么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以读代答!)
师:是呀!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就是搭石,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都必须踩着搭石过小溪。那么,这看似平常的石头,却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一个关键句吗?
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过渡:大家都知道什么样的地方才称得上风景?(北京颐和园、长城、故宫、杭州西湖。)对,这些都是名胜古迹。而这小小的搭石也能称得上一道风景,一定有它独到的美丽。让我们读一读2—4自然段,去细细地寻找,精心地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这边风景独好。
示课件: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寻找表现“搭石美”的句子,用“~~~”画下来,说说美在何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交流讨论: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有一双慧眼,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谁能把表现“搭石美”的句子与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课件: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地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美?(协调有序)
(2)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配合得适当,很整齐,有顺序。)
(3)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协调有序吧!(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但是家乡有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让我们加快点节奏好吗?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没人指挥,却配合得那么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4)此时,耳边传来“踏踏的音乐声”,不仅使我们感叹:这边风景独好。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这“画面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水光人影两相和”的情景。
(5)指导朗读:
(6)课件展示:轻波漾漾图、人影绰绰图。(配音乐)
(7)读小诗。
师过渡:这样的画面太美了,好象一幅精美的画,又好象一首清丽的小诗。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吧!(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我们看得见的美,那还有看不见的美,你找到了吗?
示课件:
上了年纪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美?(心灵美,一心为他人着想。)
(2)采访老人;老大爷你不是急着要去接您的小孙子吗?为什么还不快点走呀?忙什么呢?
(3)老大娘,你不是要赶集去吗?在这儿找什么呀?再不去集市要散了。
师过渡:那么要是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会撞车吗?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示课件: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俩人面对面走搭石抢着过了吗?那他们是怎样做的?(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儿的人们都非常谦让,民风淳朴,真是景美情美人更美。)
那么老人和年轻人一起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
示课件: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读句子,哪一个词语让你心头轻轻一颤?
是呀!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个”伏”,伏是什么意思,谁来当年轻人做个伏的动作?老人就这样趴在年轻人的背上,舒舒服服地走过搭石。(扶起年轻人)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不需要)为什么?
生:因为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并没有向他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过渡: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过其他的老人,而当年轻人慢慢变老了以后呢?(一定也会有其他年轻人来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理所当然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示课件:
假如____,_____总要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四、总结全文:
师:哦,搭石有情,搭石有爱,搭石有美。它们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任人踏,它们默默无语,它们无怨无悔,让我们用最深情的语言再来赞美一下家乡的搭石。
示课件: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他们好像这淳朴的乡民把自己的青春、生命默默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自己的家乡。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消失,但是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小溪间的搭石,你们可知道?(老师一边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一边介绍美景,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作者刘章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他将把我们带到他的家乡认识搭石,并引领我们通过平凡的搭石感受到人性的美。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整理预习成果,对照要求自评。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句等,没解决的提出请教;已解决的提醒注意。
(CAI 出示: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便于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组内互相检查,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
2、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引导学生提出学有困难的字词,难点在涨和间是多音字,俩跟两有区别,要提醒学生读准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朗读和评价的要求:读正确、流利。若学生将一行人读作了 yí háng rén ,应暂停在这一段,引导学生反复读,指几名读 yí xíng rén 的学生和读 yí háng rén 的学生辩论,联系上下文根据意思判断读音为 yí xíng rén 。
(师不要越俎代庖,若学生能统一认识,进入第5环节;若学生不能统一认识,则进入第4环节。)
4、师:大家对搭石,对课文的了解还不够)小组内分段轮读课文,讨论:
围绕搭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5、师:大家对搭石,对课文的认识较深入。文中哪里集中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边读边标记相关词句,表明我已明白什么是搭石了。
2、全班交流,互为补充纠正。
3、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此段,边读边想象;如果是自己过搭石,什么情形?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此段,描述自己想象的内容。
(捕捉学生发言中让人感觉到美的词句加以品味。)
5、小结:
下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从更多的地方感受到美!
四、课堂练习
1、近义词:
间隔──距离 谴责──指责 必须──一定 协调──和谐
2、反义词:
懒惰──勤快
3、多音字:
涨、间。
4、听写词语: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第一自然段,明白什么是搭石了。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什么是搭石。板书简笔画口。)
师小结:自深山中凿磨而出,从江河中冲刷而来,一块块普普通通的搭石,构成了人间最美最美的风景。
我们初步感知了全文,这篇课文美极了!美在哪里?(在口中标记?)这节课让我们带着发现美的慧眼和感受美的心灵走进课文2至5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