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案(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皇帝的新装教案(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我爱读童话——《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篇1

教学背景在两个月前的主题培训中,当我听了《如何进行文本解读》讲座时在联系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更加确认旧教材中教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存在浓厚的政治性,强烈的功利性,如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领导的风范,黑社会人民的辛苦有时牵强附会地强加在文本的解读上,导致教师对文学作品的认识趋向单一化、现成化、概念化、也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呆板化、标准化、甚至强制化。这无疑是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解读,强*了学生的阅读心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些弊端让我重新审视阅读教学对学生能力与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面对新旧教材都被选入的课文更加重视教学的设计,以新的理念去设计环节。于是,当我再次接触熟悉的《皇帝的新装》时,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为教学理念,以“在课堂上搭建支架”为教学方法,以在关键时刻向学生“抛锚”为教学手段,以“扬起学生思维的帆”为教学目标来设计这课堂。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课堂一开始,我用聊天的方式来接近学生,问“你们小时侯读过或听过或看过那些童话,能给大家说说吗?”话音刚落,以有半数同学举手,他们各自讲了自己接触的童话,似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教师顺势导入:那好,今天让我们学习外国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正是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引诱下,学生认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于是教师再一次利用学生自己搜集童话及一些知名作家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安徒生出现在屏幕上,由学生自己介绍安徒生的有关资料,学生讲得很好介绍得很全面,这些都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下的成效。二、搭建学生向上的攀登的支架当学生介绍完后进入整体感知的环节,这时老教师提出“这篇童话主要内容是什么?”问题,让学生用默读浏览的方法去搜集、筛选课文信息,结果有一两位学生概括。生1:本文记叙了一位爱新装的皇帝受到了两位骗子的欺骗,穿上了并未存在的所谓神奇的新衣去参加游行大典,结果出尽洋相的故事。生2:两个骗子抓住皇帝的弱点,让愚蠢的皇帝甘心拿出金银财宝换来一条实际上不存在的新装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学生纷纷从文本上找到了老大臣、官员、骑士、老百姓等,有了这个台阶,我便设计了一道极具开放性、答案多元化、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的问题:在这群被骗的人中,你对谁最感兴趣,找出你认为最能吸引你的情节,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问题一抛出,学生调动了自己现有的谁知和经验,挖掘出潜在的才能,借助教师这一“支架”,思维积极地向上攀升,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有了下面精彩的一幕:生1:我对文中的老大臣感兴趣,他是皇帝心目中最诚实,有理智的,最称职的。可他看不见布料却谎称这布料“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而且他的表情动作都很滑稽可笑,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可什么也没看见,后来他干脆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从中我看到了老大臣的愚蠢,自欺欺人,也替皇帝可怜,原来他认为最优秀的大臣这么虚伪。师:你的话真是一针见血,既指出了老大臣的缺点也批评了皇帝,真是一箭双雕啊!还有谁补充的。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我要补充一点,有一处情节很可笑,那是老大臣听骗子描绘布料,他注意地听着,以便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师:你读得很仔细,这处确实很吸引人。生3:老师,我觉得关于老大臣的情节都相当精彩,我想用朗读来表示对文章的喜欢。(学生这时响起掌声,表示对这位女学生的支持。她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她是我们班朗读水平最好的一位)生4:其实,我觉得皇帝最滑稽,他被骗子利用了也不知道,愚蠢至极,都说瞎子撞了墙也知道转回身,可皇帝却要一头硬撞进去,自己看不见布料,而且还有胆量穿上不存在的新衣云游行,当孩子说他没穿衣服,他还将游行进行到底,还摆出一副骄傲的样子,不仅让百姓看见他赤裸裸的身子,还让他们看见赤裸裸胺脏的灵魂。(话音刚落,学生就自动鼓掌,确实,连我也没想到他会用瞎子撞了墙也知道转回身来贬低皇帝,后一句中的两个“赤裸裸”分析得很深刻。这时我实话实说表扬了她)生5:皇帝很狡猾,他怕自己看不见布料先派大臣去看,想看又不敢去,很胆小,不称职。此后又有几个学生对皇帝进行评价,有的抓住第一小节说他不称职,鱼肉百姓,有的说他自欺欺人,愚蠢,有的抓住最后他发抖来评论他有些胆怯。对皇帝感兴趣的人是最多的,还有的学生说自己对另外一位官员感兴趣,评论他不自信,愚蠢,自欺欺人,其中又掀起点评精彩的高潮的是对随员大臣的点评。生6:那些随从大臣们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漫画,你瞧,他们将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在拾衣裙,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这些内臣矫饰的动作让我们看到的是愚蠢的一面,是长年生活在皇上身边猩猩作态的人群,是阿谀奉承的虚伪人!(这个学生讲话时,骂这些大臣们骂得淋漓痛快,气势很猛,有点痛心疾首的模样,学生们被感染了)师:你骂得很好,骂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可为什么小孩子没有成为被骗一员,反而说出了实话?对这一问,同学们意见相当一致,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小孩天真,纯真,无私心,勇敢,无所顾忌。我当时相当满意欣慰地笑了,笑得不是因为他们的答案标准,而是他们完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读懂了文本,读出了个人的体验,读出了文章的精髓与自己的见解。三、在关键时刻向学生抛锚,学生扬起思维之帆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在关键时刻我向学生“抛锚”了,我问:“骗子行骗,皇帝,大臣,官员,百姓受骗,孩子勇敢地揭骗,在这样童话中,你觉得作者想要对你说什么?”这是关于主题的分析,是整堂课的高潮,是学生体验生活的时刻,于是我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觉得作者想借此告诉你们什么。我完全没有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进行返朴归真纯天然的解读,未了学生的思维被激起了,对于主题的解读可谓五花八门可又合情合理:生1:皇帝受骗,大臣受骗是怕被认为是愚蠢,不称职,上及皇帝下至内臣们说谎,作者想告诉我们当时的统治阶级是腐败的,虚伪的,自欺欺人的。生2:皇帝不称职在前,大臣们都跟他一般,上梁不正下梁歪,作者想告诉我们作为上层统治者应该要关心百姓,做一个正直合格的统治者。(这是从反面解读文本)生3:本文最后让孩子来说真话,告诉我们做人应该要勇敢,无私,要有一颗诚实的心。(该生是从正反两面来分析方题的)生4:所有的大人们都撒谎,只有孩子讲真话,作者想告诉我们大人应该都像小孩子一样要保持天真烂漫,无私无畏的童心。。。。。。。学生从不同角度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我肯定每一位学生的理解,并且告诉学生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是让人们知道当时的社会情况,只要我们勇于去思考,认真去阅读,你就会发现文章的精华。在这节课中,我解决了两个大问题,最后布置作业,以“皇帝回宫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将想像与创作暂给学生当作业,突出了课文要求培养学生想像的能力的特点,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下课。课后反思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有题可做,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如每个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作了评价,而且从对主题的认识来看更是改变了以往就是揭露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一面,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解读,而且学生是从不同角度地分析,有的抓住上层人物,有的抓住百姓,有的从正面,有的从反而,有的从正反对比着来分析主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阅读效果。在这堂课中,我提倡的是返朴归真的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也没有将作者写本文时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多种见解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

我爱读童话——《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篇2

《皇帝的新装》课案

第二课时

【理论支持】

关注社会和人生理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去关注社会和人生发展并实现自我人生的发展与完善,通过阅读来了解和适应社会人生,促进学生身心成长,从而完成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评判和观念的引导,进而推动社会的前进。换言之,语文的根本,在于着眼学生的人生发展,让学生学会阅读,在课堂学习探究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1. 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引导学生努力战胜这一弱点,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3.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

3.心理描写对人物性格特点展示的作用。

【教学设计】

二、导

1、班内交流

①全班各小组组内交流解决小组成员提交的思考题,教师进行点拨、引导,最终帮助各小组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②呈现各小组探讨时遇到的的疑难问题。由全班讨论解决各小组遇到的疑难问题。

2、精讲点拨

⑴根据文中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皇帝的性格特点

【点拨方法】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必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基本方法之一就是:以事析人法,即通过分析叙事文本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发生在我们要分析的人物形象身上的故事情节,来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精神特征等。

【参考答案】

①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

②愚蠢透项。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③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④虚伪昏庸。在参加*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⑵各位官员的形象

【点拨方法】

一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是从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诸方面着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比照法 有比较,就会有鉴别。如果对人物个性把握不准时,运用比照法,便一目了然。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将同一人物个性发展的不同阶段相比较。②将同一人物在不同情况、不同场合的表现比照。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他对范进之所以前倨后恭,皆是因为女婿是否中举,反映了势利小人的丑恶嘴脸,前后对比鲜明。2、 置换法 置换法是将原作品中的人物置换成另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原作品中没有),来体味人物形象的独特性,进而把握人物个性的脉搏,是假设情况下的比较。

【参考答案】

官员们的性格特点 :虚伪透顶,愚蠢可笑,阿谀逢迎。

⑶老百姓的形象

官员有顾虑,怕显出不称职、太愚蠢,故而先说了假话;在封建专制下,老百姓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一开始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最终能把真话传播开来。

(4)小孩

因为他不怕丢官,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孩子是天真、纯真的,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压力,能说出真话,揭开骗局。

3、深度探究

探究题1.对文中的“诚实”如何理解?

【点拨方法】

此题是对词语语境意的理解,语境意往往是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形成的临时意义,只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存在,脱离了语境,其临时的词义就不复存在了。词语的语境意一般指以下情况:(1)概括义 概括义指某个词语对上下文的某一段文字内容所概括的意义。(2)比喻义比喻义是指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所产生的新的意义。(3)引申义 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进行推引,从而生出的其他意义。(4)隐含义 隐含义是指词语中暗含着的意义。(5)附加义 附加义是词义中非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部分,但也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根据。附加意义主要表现在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态度色彩(严肃、敬重、鄙视等)、语体色彩(书面语、口语等)。在做这类题目时站在文本全局,联系上下文语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特、风格特点等方面揣摩才能准确解释词语的含义。(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参考答案】

在本文中真正诚实的只有那个小孩,而其他自称诚实的人他们所说的诚实都极具讽刺意味。(答案不角度正确即可。)

探究题2:为什么各位大臣都不敢说出实话?

【点拨方法】

这是分析人物的内在品质,在做这种题目时应该结合文章中人物的具体言行举止来分析,从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心理等方面分析人物,要求学生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

面临诚实与虚伪、真与假的抉择时,当诚实被视为愚蠢与不称职时,谁还有勇气去面对呢?因此,自私、虚荣使老大臣说了假话。

探究题3:最终实话由一个孩子的嘴里说出,从作者的这一设计,你领会到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吗?

先四人小组探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点拨方法】

探究此题要从综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入手,从而实现对文章整体和主旨的深层理解。作品的意蕴,是作家的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发掘作品的意蕴,就需要认真研读文本,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还可以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认真分析,方能准确、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作品,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参考答案】

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了深深的谴责,表达了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

探究题4:本文中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结合课文理解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点拨方法】

心理描写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如《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堂课对小弗朗士严肃而深刻的教育,使他思想受到极大震动。开始觉醒并逐渐成熟起来。其次,它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对皇帝以及几位大臣的心理描写细致的表现了他们的虚伪透顶,愚蠢可笑,自欺欺人,从而表现了当时统治阶层的昏庸无能,进而突出了小孩子的诚实的难得与可贵,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皇帝的新装》课案

1、熟读课文,找出表现文中各人性格特点的相应语句

2、自己根据所找的文章中的语句,概括各人的性格特点。

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的“诚实”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各位大臣都不敢说出实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终实话由一个孩子的嘴里说出,从作者的这一设计,你领会到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中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结合课文理解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皇帝①昏庸无能,骄奢淫逸。②愚蠢透项。③自欺欺人。④虚伪昏庸。

官员们的性格特点 :虚伪透顶,愚蠢可笑,阿谀逢迎。

在封建专制下,老百姓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一开始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最终能把真话传播开来。

因为孩子不怕丢官,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孩子是天真、纯真的,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压力,能说出真话,揭开骗局。

3、在本文中真正诚实的只有那个小孩,而其他自称诚实的人他们所说的诚实都极具讽刺意味。(答案不角度正确即可。)

4、面临诚实与虚伪、真与假的抉择时,当诚实被视为愚蠢与不称职时,谁还有勇气去面对呢?因此,自私、虚荣使老大臣说了假话。

5、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了深深的谴责,表达了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

6、对皇帝以及几位大臣的心理描写细致的表现了他们的虚伪透顶,愚蠢可笑,自欺欺人,从而表现了当时统治阶层的昏庸无能,进而突出了小孩子的诚实的难得与可贵,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童话,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课文的意思,因此在开始的时候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互相提出问题,再由小组内讨论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者需要在旁边指导,同时在指导过程中看看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是否值得由全班同学共同探讨研究,对于问题的设计可以提供一些指导,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时也应该着重由学生自己来做,而老师只是在其中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比如在开始分析人物时我提示学生要根据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来分析、说明,概括。在分析不同的人物我渐进说出人物分析的几种方法,另外本文中心理描写比较多而且比较精彩,因此在教学时我把对心理描写的作用分析单列出来,想以此促进学生对心理描写的认识理解进而在以后的写作中适当运用。对于文章的主题的理解,要求学生学做一个真善美的人,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要求。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篇3

26、《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2、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3、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像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4、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教学重点

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

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童话主题的多元阐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脉络,分析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因为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好,让我们一起看屏幕上的这几个图片,(画面展示《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将学生引入童话世界)请指出它们的出处……这些作品有何共同之处?……作者相同——安徒生,体裁相同——童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童话作品《皇帝的新装》。

二、简介作者与本文的体裁

1、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童话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他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乃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

三、检查预习

1、正音

炫耀(xuàn)     称职(chèn)

滑稽(jī)         赏赐(cì)

爵(jué)士       随声附和(hè)

勋(xūn)章       陛(bì)下

头衔(xián)        御(yù)聘(pìn)

骇(hài)人听闻

钦(qīn)差(chai)大臣

四、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脉络:

1、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思考:

(1)作者围绕“新装”写了哪些事情?分别用一个词语加以概括。

(2)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3)文章围绕“骗”字,作者安排了哪些人物,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能否用两个字概括?

通过疏理情节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内容。

五、品味朗读,感悟形象

1、分角色朗读。

2、听读中,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心理活动和相关动作的语句,通过揣摩、分析,在“一个--------- 的皇帝”句式中选用恰当的词,给皇帝以准确的定位。

3、写皇帝的心理活动三处、典型动作一处、爱好一处。就学生举出的语句,教师设疑以诱导,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评价故事中的人物,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如: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4)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4、归纳皇帝的性格特点:骄奢淫逸、昏庸虚荣、愚蠢无能、自欺欺人等。

六、课堂小结: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童话佳作。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质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读过之后的笑声,恰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

七、布置作业:

作家对故事结局的描写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间。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请展开想像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就课文的内容,深入研讨主题、特色写法。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小组成员相互传看,每组推举1~2篇有创新的优秀习作在班上交流。

二、问题研讨

1.、学生速读全文。

2、思考:

(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你如何评价骗子?

(2)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3)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4)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身处当时的情境,会怎样做呢?

(5)对于这篇童话的主题,你怎么认识?如果说它仅仅是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你如何看?

(3)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讲出真相:“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孩子无所顾忌、直言不讳,因无私才无畏。相形之下,皇帝、骗子、臣民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

(4)鼓励学生谈出真实、有创新的想法。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有时还要付出代价,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5) 直接主题:揭露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虚伪、腐朽的恶劣本质。

升华后主题:自私自利是罪恶的根源,无私才能无畏。

三、体验与反思:

听读之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呢?

四、写作方法:

作者在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一篇《皇帝的新装》,一场欺骗的闹剧,在嘲讽、讥笑过后,总觉诙谐中寄寓着严肃的主题,催促我们去思考人性中那份脆弱的、易受社会浸染的纯美,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美。愿这不会只是善良的翘盼。

六、作业布置:

(一)小组合作,改编课本剧

改编课本剧的方法指导:

1、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表情来表现剧情和塑造舞台人物形象。

2、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来确定角色。

3、篇幅不能太长,依照故事发生较为集中的皇宫、织房、和更衣室到游行广场三个场景编排幕次,演出时间最好在10-20分钟之间。

(二)推选演员,课后排练

在本堂课即将结束时,各小组交流设想、选好演出剧本,并由同学自荐或推选最佳表演阵容,课后由班长、课代表分配角色,组织排练。

板书: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丹麦)

引子:爱新装

开端:织新装

发展:看、穿新装

高潮、结局:穿新装游行

官员

百姓

皇帝

小孩

骗子

学生回顾、欣赏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安徒生的资料及文体知识。教师作适当的强调和补充。

2、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以赋予生命,注入思想,使它们人格化。

2、释义: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精致:精巧细致。

呈报:报告(上级)。

炫耀:夸耀。

(1)爱(引子)——织(开端)——看、穿(发展)——游行(高潮、结局)

(2)骗

(3)骗子——行骗,皇帝——受骗,两位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子——揭骗。

要求:分到角色的同学能够把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读出来;旁白:好像是在给孩子讲故事,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人物的心里活动也由角色朗读,但声音可以适当放低,似乎是自言自语。

学生圈点批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这段话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突出强调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靡。

(2)联系课文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不大自然”。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写,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3)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

(4)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恰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小组讨论辨析,选定“自欺欺人”:童话以骗开始,又以骗结束,以至演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看似荒诞无稽,而骗局却成功施展,一方面在于两个骗子毒辣地利用了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可以检验是否称职或愚蠢的奇怪特性,更主要的在于从皇帝到大臣,到满京城的人自欺欺人的心理本质。

学生评议。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童话一开头就对皇帝嗜新衣成癖极尽渲染,两个骗子毫无顾忌、大胆行骗,竟在皇帝身上施展拳脚,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致命弱点。赋予奇怪特性的新装,不但迎合皇帝的虚荣,而且用以检验臣民,巩固统治,这样对皇帝就更具吸引力,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在骗局中揭露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的自欺欺人的恶行。(讨论人物性格的时候,鼓励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对文章要有个性化的理解。)

(2)三个场面类似而不同,情趣横生,刻画了皇帝和他的臣属丑恶可笑的嘴脸。①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只是“看了又看”,并没进一步的动作。②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官员用疑问句,年轻得志自我怀疑。③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老大臣不仅反复称赞,而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表现了他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他当时惶恐的心态。总之,三个人中对老大臣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而对大臣的描述则是对皇帝的陪衬和烘托,揭露出整个宫廷,乃至整个社会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的恶习。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1)说假话的人大多有私心杂念。

(2)昏庸无能的人常会任用阿谀奉迎、说假话的人。

(3)骗子骗人总是投其所好,满足被骗人的私欲和虚荣心。

明确:想像、夸张(就是用夸大的语句来形容事物,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启发读者的想像力)

课后反思:

我爱读童话——《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打开梦想的盒子》(七年级上):《夜莺》《聪明的野牛》

课外拓展阅读《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皇帝的新装》总结童话的写作特点,学习童话的阅读方法,并能拓展到自主阅读中去;

2、认清三篇文章中所彰显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学习重点】 调动学生阅读童话兴趣,并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炫耀 (     ) 更衣(    ) 称职(   )随声附和(   )的确(   )赏赐(   )  陛下(    )滑稽(   ) 头衔(    ) 勋章(   ) 骇人听闻(   )爵士(   )  御聘(   )

2.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

呈报:

滑稽:

骇人听闻:

不可救药:

3.本文选自                  , 体裁是一篇     ,作者是      (国家)著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                    、                  、             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4.了解童话知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5、掌握阅读童话的方法:

①弄清童话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

作者利用童话故事在编写上较自由的特点,选择能反映主题思想的事物来塑造形象,也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动植物,也可能是机器等其他东西,但无论是什么事物,进入了童话,就成为具有其本身特点的活生生的人了。阅读此类文章时要明确这一点。

②了解童话的基本情节

阅读童话故事,还要了解其情节,尤其是对曲折生动、富有夸张和幻想特色的情节要熟记,这才能开拓你的联想、想象空间,激发你的灵感。

③欣赏童话的离奇,理解其现实意义

童话由于自由体裁特点决定,作者在童话中会运用夸张、拟人、想象等多种方法进行描写,这样会才会给童话增添新奇、神秘的色彩。在阅读童话时,如果善于分辨、把握,既可以使你对故事的情节充满向往,加深印象,又可以调动你的想象力,激发写作兴趣。同时,它的思想内容,都带有现实生活的影子,阅读时,不妨想想你的身边是否有相似的人或事。

【课堂活动】

阅读童话方法之一:读童话,知情节

5.依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用简练语句勾勒故事发展的梗概。

阅读童话方法之二:抓角色,品语言

6.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童话方法之三:明是非,辨美丑

7.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8.这个故事有什么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结提升】阅读童话三方法 ;

读童话,知情节

抓角色,品语言

明是非,辨美丑

【学以致用】

用刚才学到的方法阅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夜莺》《聪明的野牛》。

阅读思考后与小组同学交流形成自己见解。展示到黑板上,共同讨论交流。

总结童话的阅读方法。

【自主检测】

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个贤明而受人爱戴的国王。但是,他的年纪已很大了,而且年迈的国王没有一个孩子。这件心事,使他很伤脑筋。有一天,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吩咐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子,并宣布: “如果谁能用这些花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那个孩子便是我的继承人。”

所有的孩子都种下了那些花种子,他们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护理得非常精心。有个名叫雄日的男孩,他也整天用心培育花种,但是,十天过去了,半月过去了,一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如故,不见发芽。

“真奇怪!”雄日有些纳闷。最后,他去问他的母亲:“妈妈,为什么我种的花不出芽呢?”母亲同样为此事操心,她说:“你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看行不行。”

雄日依照妈妈的意见,在新的土壤里播下了种子,但是它们仍然不发芽。

国王决定观花的日子来到了。无数个穿着漂亮的孩子涌上街头,他们各自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每个人都想成为继承王位的太子。但是,不知为什么,当国王环视花朵,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去时,他的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影子。

忽然,在一个店铺旁,国王看见了正在流泪的雄日,这个孩子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国王把他叫到自己的眼前,问道:“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雄日抽咽着,他把他如何种花,但花种又长期不萌芽的经过告诉给国王,并说,这可能是报应,因为他在别人的果园里偷偷摘过一个苹果。

国王听了雄日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大声地说:“这就是我的忠实的儿子。”

“为什么您选择了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接班人呢?”孩子们问国王。

于是,国王说:“子民们,我发给你们的花种子都是煮熟了的。”

听了国王的这句话,那些捧着最美丽花朵的孩子,个个面红耳赤,因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解释下列词语:

(1)贤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抽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然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红耳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

a.国王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子,让他们培育出最美的花朵。

b.国王深受人们爱戴,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可还没有一个孩子。

c.国王年迈而无子,想要挑选一个义子作为继承人。

d.国王年迈而又无子,他十分苦恼。

11.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是(  )

a.国王   b.雄日   c.雄日的母亲  d.手捧鲜花的孩子

12.依据你的理解,补写完全文最后一句话(写在横线上)。

13.国王选雄日做接班人是因为雄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恰当地归纳了本文中心思想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国王才是贤明而受人爱戴的。

b.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味追求地位与财富。

c.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d.本文通过一位国王挑选继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做过坏事的人是一定会遭报应的。

【拓展提升】

15.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是安徒生诞生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巨人,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主题:                           。

(2)围绕你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答:

(3)请就安徒生童话对你的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发表一段富有感情的简短演讲。

【教(学)后记】

答案

1.xuàn  gēng  chèn   hè  dí   cì   bì  jī   xián   xūn   hài   jué   pìn

2.(1)报告(上级)    (2)(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3)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4)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3.《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童话    丹麦    安徒生    《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丑小鸭》

5.皇帝对新装的痴迷(引子)→骗子投饵诱皇帝上钩(开端)→两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装(发展)→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员丑态毕露(结局)

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两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伪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6.(三个场面类似而不同,情趣横生,刻画了皇帝和他的臣属丑恶可笑的嘴脸。

①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只是“看了又看”,并没进一步的动作。

②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官员用疑问句,年轻得志自我怀疑。

③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老大臣不仅反复称赞,而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表现了他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他当时惶恐的心态。总之,三个人中对老大臣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而对大臣的描述则是对皇帝的陪衬和烘托,揭露出整个宫廷,乃至整个社会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的恶习。)

7.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讲出真相:“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孩子无所顾忌、直言不讳,因无私才无畏。相形之下,皇帝、骗子、臣民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

8.(这个故事通过爱慕虚荣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要自欺欺人,不要爱慕虚荣。)

(如果大家都像故事中的小孩子那样敢于说真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纯洁、真实。)

9.(1)有才能有见解。(2)因为疑惑而发闷。  (3)向四周春。

(4) 一吸一顿地哭泣。(5)仍然和过去一个样子。(6)形容因急躁、害羞脸上发红的样子

10.c  11.b   12.他们为自己的不诚实行为感到羞愧

13.是个诚实的孩子

14.c

【拓展提升】

15.(1)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   (2)略

(3)同学们,在安徒生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我们懂得同情与善良,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让我们走近安徒生,理解安徒生童话的精髓,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皇帝的新装教案 篇5

设计思想:

这则童话故事寄寓着安徒生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的深深谴责和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学生大多对这则故事比较熟悉,但分析、理解思想内容时却仅能停留在“讽刺啦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上。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尝试的主要任务。因此,设计好导读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主旨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分析主要人物特点。

2、归纳课文思想内容。

二、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大家爱读童话故事吗?为什么呢?因为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奇特,同时在每一篇故事后蕴含一定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看看它告诉啦我们什么道理。

【二】介绍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杰出的童话作家,一生共写成啦160多篇童话。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三】整体感知:

先让学生根据以下问题接龙复述课文:(出示投影片)

1、皇帝有何嗜好?

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啦什么?说啦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啦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啦真话?

7、最后结果如何?

(评析: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这些题,可以把全文内容提起来,并为下文分析人物特点、人物受骗原因做准备。)

【四】重点分析与训练:

(一)根据课文5-21段分析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的特点。

请看投影屏幕:1、课题是皇帝的新装,这件新装有何特点?这样的衣服你认为会不会存在?既然大家一读就知道新装是假的,为什么两个骗子还有那么大的胆子去骗皇帝?

2、皇帝一心想穿上这件新衣,为何没有一开始就亲自去看布料?当他亲自去啦,面对空织机时有何心理活动?

3、当他觉得老百姓的话似乎是真的时,为什么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教师明确:

因为皇帝虚荣、爱面子。他想:我是皇帝,我不能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我得撑下去。

4、请你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概括皇帝的特点。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

(评析:这四道题在难度上是有梯度的。第一题的第一、二问,学生都能答出,第三问和第二题就需要动动脑筋回答,而第三题只有个别好学生才能答出,这样一方面调动啦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又富挑战性。)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

一个愚蠢的皇帝。他在这样一个简单的骗局前受骗就说明啦他的愚蠢,而且作为一个皇帝不知道哪个大臣称职。

一个不称职的皇帝。他每天只知道换衣服,既不关心他的队,也不关心国家大事,人们说起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一个虚伪的皇帝。他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却不敢说出来。

一个可悲的皇帝。两个骗子用这么简单的骗局就能骗啦他,而且他还不知道哪个大臣称职,还要用衣服去检验,非常可悲。

这些正是皇帝的特点。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些特点,才使这样简单的骗局成功,才导致啦他可悲的下场。

(二)分析、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通过分析一下文中各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归纳出主题思想。

1、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啦许多人,其中第一个上当受骗的人是老大臣。请大家想想:皇帝派老大臣第一个去看布料,是根据老大臣的什么特点?——理智,诚实。

2、“理智”的意思是什么?——有辨别是非、控制自己的能力。

3、老大臣是诚实的吗?他说假话啦没有?

4、老大臣明明什么也没看见,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回去却说啦假话,他是理智的吗?那么是什么使他丧失啦理智,或者说他怕什么?——怕别人说他是不称职的、愚蠢的。

(评析:这几道题的难度也有着一定的梯度。)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在面临诚实与虚伪、真与假的抉择时,当诚实被视为愚蠢与不称职时,谁还有勇气去面对呢?因此,自私、虚荣使老大臣说啦假话。

5、再看第二个被派去的官员,面对同样的、世俗的压力,且有啦前一个老大臣的“佐证”,他的选择会是什么?——说假话。

6、再看皇帝呢?作为一国之君,他又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呢?

教师明确:皇帝也害怕别人说他是愚蠢的、不称职的,可以说:在同样世俗的压力下,皇帝自然而然地就说出啦假话。

总结:皇帝、老大臣、官员、以及老百姓等人都是在世俗的压力下,因为自私、虚荣才上当受骗,继而又去骗别人的。(板书)

7、但最后还是有人说出啦真话,是谁? ——一个孩子。为什么孩子能说真话?

明确:因为他不怕丢官,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孩子是天真、纯真的,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压力,能说出真话,揭开骗局。这种没有私心杂念也可以叫做无私。(板书)

梳理、归纳:在这个并不高明的骗术前,说出真话难不难?不难,一个孩子就能说出。那为什么那些成人、身居要职的人反而不能呢?作者想批判什么、呼唤什么呢?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着意安排,让一个孩子说出啦真话,揭开啦骗局。这个“天真的声音”在一个谎言充塞的世界里,显得格外响亮,也格外珍贵。只有天真活泼的儿童,才是最纯洁无暇的。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啦深深的谴责,表达啦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这就是这篇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

(评析:通过以上导读题,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课文、归纳出思想内容。)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先分析啦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的特点,接着又通过分析各人物上当受骗的原因归纳啦本文的思想内容。

【六】布置作业:

以《皇帝的新装后转》为题,写一篇新童话,字数不限。要求:结合课文进行合理的夸张和想像,语言要保持原文朴实无华的风格。

我爱读童话——《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篇6

让阅读返朴归真

教学背景

在两个月前的主题培训中,当我听了《如何进行文本解读》讲座时在联系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更加确认旧教材中教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存在浓厚的政治性,强烈的功利性,如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领导的风范,黑社会人民的辛苦有时牵强附会地强加在文本的解读上,导致教师对文学作品的认识趋向单一化、现成化、概念化、也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呆板化、标准化、甚至强制化。这无疑是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解读,了学生的阅读心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些弊端让我重新审视阅读教学对学生能力与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面对新旧教材都被选入的课文更加重视教学的设计,以新的理念去设计环节。于是,当我再次接触熟悉的《皇帝的新装》时,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为教学理念,以“在课堂上搭建支架”为教学方法,以在关键时刻向学生“抛锚”为教学手段,以“扬起学生思维的帆”为教学目标 来设计这课堂。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课堂一开始,我用聊天的方式来接近学生,问“你们小时侯读过或听过或看过那些童话,能给大家说说吗?”话音刚落,以有半数同学举手,他们各自讲了自己接触的童话,似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教师顺势导入  :那好,今天让我们学习外国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正是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引诱下,学生认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于是教师再一次利用学生自己搜集童话及一些知名作家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安徒生出现在屏幕上,由学生自己介绍安徒生的有关资料,学生讲得很好介绍得很全面,这些都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下的成效。

二、搭建学生向上的攀登的支架

当学生介绍完后进入整体感知的环节,这时老教师提出“这篇童话主要内容是什么?”问题,让学生用默读浏览的方法去搜集、筛选课文信息,结果有一两位学生概括。

生1:本文记叙了一位爱新装的皇帝受到了两位骗子的欺骗,穿上了并未存在的所谓神奇的新衣去参加游行大典,结果出尽洋相的故事。

生2:两个骗子抓住皇帝的弱点,让愚蠢的皇帝甘心拿出金银财宝换来一条实际上不存在的新装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

学生纷纷从文本上找到了老大臣、官员、骑士、老百姓等,有了这个台阶,我便设计了一道极具开放性、答案多元化、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的问题:在这群被骗的人中,你对谁最感兴趣,找出你认为最能吸引你的情节,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问题一抛出,学生调动了自己现有的谁知和经验,挖掘出潜在的才能,借助教师这一“支架”,思维积极地向上攀升,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有了下面精彩的一幕:

生1:我对文中的老大臣感兴趣,他是皇帝心目中最诚实,有理智的,最称职的。可他看不见布料却谎称这布料“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而且他的表情动作都很滑稽可笑,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可什么也没看见,后来他干脆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从中我看到了老大臣的愚蠢,自欺欺人,也替皇帝可怜,原来他认为最优秀的大臣这么虚伪。

师:你的话真是一针见血,既指出了老大臣的缺点也批评了皇帝,真是一箭双雕啊!还有谁补充的。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我要补充一点,有一处情节很可笑,那是老大臣听骗子描绘布料,他注意地听着,以便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

师:你读得很仔细,这处确实很吸引人。

生3:老师,我觉得关于老大臣的情节都相当精彩,我想用朗读来表示对文章的喜欢。(学生这时响起掌声,表示对这位女学生的支持。她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她是我们班朗读水平最好的一位)

生4:其实,我觉得皇帝最滑稽,他被骗子利用了也不知道,愚蠢至极,都说瞎子撞了墙也知道转回身,可皇帝却要一头硬撞进去,自己看不见布料,而且还有胆量穿上不存在的新衣云游行,当孩子说他没穿衣服,他还将游行进行到底,还摆出一副骄傲的样子,不仅让百姓看见他赤裸裸的身子,还让他们看见赤裸裸胺脏的灵魂。(话音刚落,学生就自动鼓掌,确实,连我也没想到他会用瞎子撞了墙也知道转回身来贬低皇帝,后一句中的两个“赤裸裸”分析得很深刻。这时我实话实说表扬了她)

生5:皇帝很狡猾,他怕自己看不见布料先派大臣去看,想看又不敢去,很胆小,不称职。

此后又有几个学生对皇帝进行评价,有的抓住第一小节说他不称职,鱼肉百姓,有的说他自欺欺人,愚蠢,有的抓住最后他发抖来评论他有些胆怯。对皇帝感兴趣的人是最多的,还有的学生说自己对另外一位官员感兴趣,评论他不自信,愚蠢,自欺欺人,其中又掀起点评精彩的高潮的是对随员大臣的点评。

生6:那些随从大臣们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漫画,你瞧,他们将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在拾衣裙,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这些内臣矫饰的动作让我们看到的是愚蠢的一面,是长年生活在皇上身边猩猩作态的人群,是阿谀奉承的虚伪人!(这个学生讲话时,骂这些大臣们骂得淋漓痛快,气势很猛,有点痛心疾首的模样,学生们被感染了)

师:你骂得很好,骂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可为什么小孩子没有成为被骗一员,反而说出了实话?

对这一问,同学们意见相当一致,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小孩天真,纯真,无私心,勇敢,无所顾忌。我当时相当满意欣慰地笑了,笑得不是因为他们的答案标准,而是他们完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读懂了文本,读出了个人的体验,读出了文章的精髓与自己的见解。

三、在关键时刻向学生抛锚,学生扬起思维之帆

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在关键时刻我向学生“抛锚”了,我问:“骗子行骗,皇帝,大臣,官员,百姓受骗,孩子勇敢地揭骗,在这样童话中,你觉得作者想要对你说什么?”这是关于主题的分析,是整堂课的高潮,是学生体验生活的时刻,于是我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觉得作者想借此告诉你们什么。我完全没有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进行返朴归真纯天然的解读,未了学生的思维被激起了,对于主题的解读可谓五花八门可又合情合理:

生1:皇帝受骗,大臣受骗是怕被认为是愚蠢,不称职,上及皇帝下至内臣们说谎,作者想告诉我们当时的统治阶级是腐败的,虚伪的,自欺欺人的。

生2:皇帝不称职在前,大臣们都跟他一般,上梁不正下梁歪,作者想告诉我们作为上层统治者应该要关心百姓,做一个正直合格的统治者。(这是从反面解读文本)

生3:本文最后让孩子来说真话,告诉我们做人应该要勇敢,无私,要有一颗诚实的心。(该生是从正反两面来分析方题的)

生4:所有的大人们都撒谎,只有孩子讲真话,作者想告诉我们大人应该都像小孩子一样要保持天真烂漫,无私无畏的童心。

。。。。。。

学生从不同角度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我肯定每一位学生的理解,并且告诉学生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是让人们知道当时的社会情况,只要我们勇于去思考,认真去阅读,你就会发现文章的精华。

在这节课中,我解决了两个大问题,最后布置作业 ,以“皇帝回宫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将想像与创作暂给学生当作业 ,突出了课文要求培养学生想像的能力的特点,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下课。

课后反思

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有题可做,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如每个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作了评价,而且从对主题的认识来看更是改变了以往就是揭露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一面,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解读,而且学生是从不同角度地分析,有的抓住上层人物,有的抓住百姓,有的从正面,有的从反而,有的从正反对比着来分析主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阅读效果。在这堂课中,我提倡的是返朴归真的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也没有将作者写本文时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多种见解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

皇帝的新装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学生已经对其有了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复述和分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展开合理想象,对文章进行续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单元为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阅读训练,因此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提取和筛选有效信息,对文章进行分析。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扩展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讲真话的好品质,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结构顺序。对文章内涵的深入挖掘。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把握人性格。对文章内涵的深入挖掘。

教学方法:

分角色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安徒生相关生平及作品资料,制作PPT展示,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课件,《皇帝的新装》动画资料。

第1课时

一、导入:

学生展示所搜集的相关安徒生的生平及作品资料,导入课文内容。

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家。代表作《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本课重点字词:

炫耀(xuàn yào):夸耀。

称职 (chèn):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妥当(tuǒ) 呈报:报告(上级)。

滑稽(jī) 陛下 (bì)

头衔(xián) 爵士(jué)

骇(hài)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随声附和(hè):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三、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明确:主要训练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理清文章结构顺序。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议新装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一、全文围绕着哪一个字来写?

明确:先组内研讨后全班研讨,筛选信息,最终明确是围绕“骗”字来写。

二、分析课文内容,筛选信息:

明确:通过分析“皇帝被骗”“骗子施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孩子揭骗”的原因,分析人物性格,深入挖掘文章内涵,培养学生讲真话的好品质。

人物性格特征:

皇帝:愚蠢昏庸、爱慕虚荣、穷奢极欲

大臣:虚伪自私、阿谀逢迎

骗子:阴险狡猾、投其所好

百姓:胆小怕事

小孩: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三、拓展练习: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先进行片段的续写,再进行全文的结局的续写。

片段练习

⑴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 。(想象一下,皇帝的反应)

⑵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 。(想象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⑶皇帝看完新装,回到宫里__________ (想象皇帝会说什么,做什么)

作业:续写《皇帝的新装》结尾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丹麦)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议新装

皇帝

受 百姓

骗子 施 传

助 骗

大臣 孩子

我爱读童话——《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篇8

时间:1995年12月

班级:北京八十中初一(1)班

执教:宁鸿彬

第一课时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打开书!(板书: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下面默读“提示”第一段,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介绍作者这部分内容,应该抓住几个要点?

(生看书,片刻生举手)

生(1):我认为应该抓住五点:名,安徒生;时,19世纪;地,丹麦;评,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师:很好!下面准备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省略号什么意思?

生(齐):要填出来形容皇帝的词语。

师:对!你怎么认为就怎么填,所以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思考。下面按座次朗读课文。

(8名学生按座次朗读了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在书上做记号。)

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对于自己职位不相———”什么?

生(齐):不相chèn。

师:正确!大家跟我读,不相chèn。

生(齐):不相chèn。

师:再读。

生(齐):不相chèn。

师:“这可hài人听闻了”中的“骇”,念h—ài—hài,标第四声。在书上注一下。跟我读,hài人听闻。

生(齐):hài人听闻。

师:再读。

生(齐):hài人听闻。

师:这两个字的读音今后要多加注意。下面再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

(众生翻书思考)

生(10):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生(11):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

师:你说的“爱美”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

生(11):当然是缺点。

师:如果是缺点,光说“爱美”是不行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爱美,你们看,我上课还穿西服系领带呢?我这60岁的老头儿,也爱美。但是,这是优点不是缺点。作为教师,应该服装整洁,落落大方。你能不能把刚才的说法稍加修改,使人一听,就知道说的是缺点。(生稍停一会)

生(11):爱美过度。

师:很好!过分讲究穿戴就是缺点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词?

生(12):臭美。

(众生笑)

师:就是这样说的。这显然是贬义。

生(13):我认为是“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

师:这叫虚伪?老换衣服就是虚伪吗?

生(13)(未语)

生(14):这叫虚荣。

师:对!那么什么叫虚伪呢?

生(15):虚伪就是不实事求是,不暴露真面目、真思想,搞伪装,说假话。总之,是装出一副假相。

(师点头表示肯定)

生(16):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师:他不可救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生(16):(似有所悟)噢!主要表现在课文的最后,当那个小孩儿的话已经普遍传开的时候,那皇帝不仅继续游行,而且表现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就表现了他的顽固不化,不可救药。

师:说得好!就是这样。

生(17):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生(18):我拟的副标题是“一个无能的皇帝”。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

生(19):我添的副标题是“一个无知的皇帝”。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高明。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他真是连起码的知识也没有,他是一个无知的皇帝。

生(20):我加的副标题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我说他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见布料,而是因为他不务正业,不明是非,不辨真伪。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

师:大家从现象到本质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很好。刚才大家的发言绝大部分是对的,个别有点毛病的也纠正了。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

(生翻书、思考)

生(21):我认为用“蠢”字来概括。因为皇帝和那些大臣的言谈举止都特别蠢。

生(22):我认为用“骗”字概括。就是骗子的骗,因为开始是骗子骗皇帝,后来发展到皇帝、大臣、老百姓自己骗自己。

生(23):我认为用“伪”字,就是虚伪的伪。因为皇帝、大臣和老百姓谁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宁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不愿讲真话,所有的一切都是虚伪的。

生(24):我认为用“假”字。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美丽的布料、美丽的花纹,而且骗子、皇帝、大臣、骑士和老百姓对这件衣服全说了假话,所以我用“假”字概括。

生(25):我认为用“傻”字。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很容易识破,而皇帝等人却信以为真。骗子在给皇帝穿衣服时,其实什么也没穿,皇帝却说特别合身。大臣、骑士以及老百姓对皇帝所谓的衣服也大加赞扬。其实穿没穿衣服,只要用手挠一挠不就知道了吗?这个皇帝太傻了!

生(26):我认为应该用“装”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从始至终是围绕着那一套新装展开的,如果没有了新装,就没有了这个故事。

生(27):我认为不应该是“新装”的“装”,而应该是“新装”的“新”。因为,那个皇帝喜欢穿新装,关键是那个“新”字。那两个骗子胡说的那些特性,也是指的新织的布和用它做出的新装。大臣们称赞的,也是那新织的布和新缝制的衣服。

生(28):我也用一个“心”字来概括,不过不是新装的“新”,而是心脏的“心”。我认为骗子骗人是居心不良,大臣、骑士们说假话是心怀鬼胎,皇帝不说真话也是心里有鬼。因此,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心”字展开的。

师:大家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你们分别用蠢、骗、伪、假、傻、装、新、心八个字概括这篇课文。那么,这八个字哪个是正确的呢?

(众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师:很好!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不过,如果请你们现在就发表意见,恐怕还是各抒己见,一时很难统一。那么,怎样才能比较迅速的把正确答案筛选出来呢?下面我就教给你们几种办法。

(众生活跃)

师:首先,大家使用“排除法”,把不切题的答案排除掉。我们先回忆一下,刚才我是怎么提出问题的。刚才我说的是: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四字语气加重)

生(29):既然题目的要求是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那么“蠢、伪、假、傻”这四个字是不对的,因为这四个字说的是皇帝这个人物,是不切题的。

(众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完全正确。咱们就把这四个字排除掉。现在还剩下“骗、装、新、心”四个字,咱们使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什么是“检验法”呢?就是把这四个字,一个一个的试用,进行检验,能够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留下,不能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去掉。

生(30):“新、装”这两个字都不能单独的用在课文中所有人物身上。因为一单独用就说不清是什么意思啦。所以,这两个字是经不住检验的,应该去掉。

生(31):“骗”和“心”这两个字都可以。我试了一下,这两个字用在哪个人物身上都说得通。

师:现在还剩下两个字了,咱们使用“比较法”来解决,作最后的筛眩怎样比较呢?就是用这两个字分别用于每个人物,比比看,看哪个字更准确,哪个字更能表现出这个故事的特点。

生(31):我认为“心”字不如“骗”字好。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和“骗”字有关系,有骗人的,有被骗的,还有不被骗的。总之,一个“骗”字说出了这篇课文的特色。

生(32):我也认为“心”字不如“骗”字。“心”指的是心理活动,就是思想。这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思想。这样一想,用“心”字概括很好。可是再一想,哪一篇课文中的人物都是有思想的。这样一来,这个“心”字,用它概括这课可以,用它概括别的课也可以。所以,用“心”字概括这一课,不能说出这一课的特色。

师:还有不同意见没有?(众生摇头)

师:大家的看法是对的,本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师板书:骗)。请大家回忆一下,开始你们提出了八个字,我们为什么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统一了认识呢?这是因为我们采用了恰当的筛选方法,这就是排除法、检验法和比较法。希望大家记住这三种方法,并在今后注意学习运用。

师: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

生(33):骗子骗人。

生(34):皇帝受骗。

生(35):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

师:对大臣官员们来说,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受骗是主要的呢,还是骗人是主要的呢?

众生:骗人。师:对。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帮助骗子骗了皇帝。

生(36):老百姓也是既受骗又骗人。对他们来说,受骗是主要的。

师:你学了马上就用,很好。老百姓受骗,是那两个骗子直接骗的老百姓吗?

生(37):不是。是听别人说的,逐步就谈论开了。我明白了,是老百姓传播了骗子的谎话。

师:很好!你那个“传”字用得好。

生(38):那个小孩不受骗。

生(39):那个小孩把两个骗子的谎话说穿了。

师:那么,那个小孩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40):小孩揭露了骗子。

师:很好!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总的看一下。(边说边板书)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下课铃响)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