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假如没有灰尘教案【最新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12、假如没有灰尘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灰尘
师:在读课文之前,你对灰尘有哪些了解?
(主要从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方面谈)
2、板书完整课题。
师:那么读了这篇课文后,你对灰尘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这些方面每人只谈一两句即可: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
3、同样一种事物——灰尘,我们在读课文前后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为什么?
(我们只认识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没有认识到另一个方面;
说明文就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
师: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说明文——(齐读课题:假如没有灰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注意生词,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
勿 尘埃 拂拭 饱和 依附 湿漉漉 朝晖 日晕 单调 模样
尘埃 直径 削弱 散射 朝晖 干涸 可恶 恶劣
相机理解词意:
生息: 生活;生存。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日晕: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现象。在太阳周围形成彩色光环,内红外紫。日晕常被看做天气变化的预兆。
过渡:以前我们是怎样学习阅读课文的?
(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思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老师制了这张表格,组长执笔,共同讨论,填好后汇报。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提到说明方法时,师追问:谁能具体说说文中那句话用到了这种说明方法?
(1、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2、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削弱”就是变弱。这段话先写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变弱,因而光线柔和、不刺人眼;接着又运用假设,说明没有经过灰尘散射的阳光非常强烈,使人睁不开眼睛。通过对比说明,突出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3.4.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们看成废物的东西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你还了解生活中那些东西,具有两面性?
(如鸟粪、电视、网络……)
3.交流课前查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共6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第2自然段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4至6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1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6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路点睛
导入课题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4—6自然段,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说明方法,并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忽而、面临、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庞然大物、古往今来、气象万千”等词语,理解“忽而、依附、庞然大物”等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理解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读流利课文。
3.默读课文4—6自然段 ,填表。
特点
用途
说明方法
4.灰尘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好处?从灰尘的危害与好处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导入课题,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的思考。
课文,
三、指导自读自悟4—6自然段,掌握字词。填表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拓展思维,明白道理
(1)延伸课外,说说灰尘的优劣。
(2)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讲述中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练习提纲
1.抄写目标1中的词语。
2.以《假如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一、说话导入
1、灰尘你在哪里感受过?或者说哪里见过?
生:早晨起床,掀开被子,在阳光照射下,我们就能看到许多灰尘。
师:顺着光柱就看到了。
生:书架的最上一层,用手一抹,就有许多灰尘。
生:什么东西,很久没用了,上面就会有灰尘。
2、灰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我们认为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的罪魁祸首,但如果没有灰尘,又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灰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文,去看一看文章是怎么写灰尘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到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三分钟后交流。
2、生默读,并作记号。师及时表扬:在标句的时候就应该标上序号。
三、交流反馈
1、生:灰尘的第一个作用是使阳光变得柔和。
师:这是结果,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读句:(第4自然段中)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板书:削 xuē xiāo ,在这里读xuē弱,还有什么词也读xuē。
生:xuē皮,xuē铅笔。
师:这两个都读xiāo,板书削皮、削铅笔,还有一个固定的词剥削念xuē,刚才是不是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板书:剥削。
师:把削弱代入句中读一读。
生又读错,全体再读削弱三次。
2、师:刚才说灰尘使阳光变柔和,那么我们不妨再看看第四节,灰尘到底是什么作用使阳光变得柔和的。
生:它容易吸收太阳光。
生:它吸收光波,吸收长光波。师板书:吸收光波。
3、师:我们继续交流:
生读句:空气中的水蒸汽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粘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汽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漂浮。
师:你总结一下,刚才的话里边灰尘的作用是什么?
师提醒:注意哦,这样的文章有时要多读读开头的地方和末尾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往往会有提示性很强的句子。
生: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师:板书:具吸湿性
4、师:刚才,灰尘的特性和作用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课文是怎样把灰尘写得这么有意思的呢?
生读: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师:刚才他在晚霞朝晖的地方卡了一下。师板书:朝 zhāo cháo,讲解:当它表示早上的意思的时候,读zhāo,当它表示朝向的时候读cháo。如zhāo夕、cháo 东。
5、师:你觉得哪些句子很有特点?值得你去学习的?
生:读句子。 师:你觉得这句的“必须”用得好,是吧?生点头。
生:有的地方用了做假设。读句子举例。
生:还有作比较,他将有灰尘和没有灰尘做了比较。读句子举例。
师:我们通过读,把这些都表达出来。
6、师:灰尘中还有哪些特点?课文中有一处很明显的地方。
生没找出来,师点拨:还有一个灰尘最明显的地方。
生:小。师:不仅仅是小,而是微小、细小。板书细小。
师: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生读句子。(列数字的那句)
课文中写灰尘微小的句子,还用了一种表达方法。
生读: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里用了作比较。
师:我们把列数字和作比较的句子读一读。
7、课文中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又一次让我们领略了说明方法在说明事物中的作用。
8、同学们,不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第一小节,第一小节也写得非常好。我们来读一读。
生读(指名)
师:什么叫生息?生指——(生活),息指——(休息)。
师:这句话“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用得非常好。不知道“拂拭”你们懂不懂?可以用哪两个字代?
我们把这句话积累下来。古往今来,人们一提到灰尘,就——生: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9、假如没有灰尘,那会怎么样呢?给学生思考。
能交流了吗?谁先来?找一个这节课都没有发言的孩子。
生: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眼。
师:你不仅找得非常正确,而且读得也很好。(屏幕出示:阳光将使人无法睁眼)。
生: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蔚蓝。(屏幕出示:天空将始终蔚蓝)。
生:地面上的万物都是湿漉漉的。(屏幕出示:地面上的万物都是湿漉漉的。)
生:假如没有灰尘,大气中的湿度不断上升,影响生命生存。(屏幕出示:湿度不断上升,影响生命生存)
生: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变得非常单调。(屏幕出示:大自然将变得非常单调)
10、生质疑:要是把题目改成“天空没有灰尘”是不是更好?因为灰尘在地面上会造成污染,在天空中才有作用。
师:谁能用理由反驳他? 生…..
师:其实,我也赞成用“假如没有灰尘”做题目。我觉得这题目很有诗意,而且假如没有灰尘,会让我们去假设,这道生活中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写假如空中没有灰尘,那么他写的重点将是——
11、我们看看大屏幕,他就像一首诗。齐读:
假如没有灰尘
阳光将使人无法睁眼
天空将始终蔚蓝,
地面上的万物都是湿漉漉的
湿度不断上升,
影响生命生存
大自然将变得非常单调。
有了灰尘,
生活就会多姿多彩。
学习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来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学习重难点:
灰尘的特点与作用,辩证的看待事物。
学习过程:
一、我能分辨下列汉字,还能组成词语。
拂( ) 埃( ) 虹( ) 健( )
佛( ) 挨( ) 扛( ) 键( )
二、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晕车(yūn yùn)削弱(xuē xiāo)分散(sǎn sàn)
朝晖(zhāo cháo) 单调(diào tiáo)折本(zhé shé)
三、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⑵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
五、读3、4、5、6自然段,填充下列句式。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人无法睁开眼睛)。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六、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共5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5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① 认识4个生字
②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③ 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师说:“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②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①指明读阅读提示。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一、对句子的理解
1、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古往今来”是指从古代到现在;“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3、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削弱”就是变弱。这段话先写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变弱,因而光线柔和、不刺人眼;接着又运用假设,说明没有经过灰尘反射的阳光非常强烈,使人睁不开眼睛。通过对比说明,突出了灰尘的的重要作用。
4、有趣的是,灰尘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怪脾气”“喜欢”这两个词语,将灰尘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尘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二、对词语的理解
生息:生活;生存。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干涸:没有水了。
日晕: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现象。在太阳周围形成彩色光环,内红外紫。日晕常被看做天气变化的预兆。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古往今来”是指从古代到现在;“拂拭”是指弹掉或者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没有灰尘行不行?
2.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
3.指名带读生字:
4.接下来我们随着范读进一步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小组内部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总结。
灰尘的特点作用说明方法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做假设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做假设具有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做假设
4.学习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