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课文优秀4篇

《赵州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赵州桥。课文着重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美观。坚固,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赵州桥课文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赵州桥教学反思 篇1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三个特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为什么能闻名于世呢?然后希望学生能找出赵州桥的三个特点。可是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学生对这个问题似乎无从下手。而我这时又不懂的怎样去引导,所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开始设置了这么难的问题给学生,导致后来学生都有点不愿意去思考了,也就造成整节课的沉闷气氛。后来的教学中,我仍然没有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以老师的讲来进行教学,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了。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的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就在这里了。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想如果可以,我会重新设计教案:

第一,不用“为什么赵州桥能闻名于世”作为第一个问题了,我会问“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什么桥?在文中找一找依据。”这样学生就不至于无从下手了。

第二,在讲第二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赵州桥,通过画桥,检查学生是否了解了桥的设计特点,通过订正画,纠正了学生对课文错误的理解。

第三,在理解写赵州桥美观的第三段时,让学生表演课文中讲的龙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然后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能得到提高,课堂气氛就不会这么沉闷了。

又或者在教学时直接采用让学生来当导游的形式贯穿全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获得信息,自己去学习、领悟其中的特点和优点。在自己质疑、思考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展示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让学生在当导游介绍的时候能更好的找出赵州桥的三个特点和设计的优点。但这样的教学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课堂的设计上要颇费一番心思,而且这样一来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了。这就势必要求老师不断给自己充电,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老师,来适应如今的课堂。

虽然这是一篇传统课文,但是并不代表就要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传统课文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文上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想一想怎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就是我的这节课给我的深深的教训。

赵州桥课文 篇2

【课文原文】

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课文解析】

学习目标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通过对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赵州桥在中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都是一个创举,它优美的造型和非常实用的设计让世人赞叹。课文主要从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等方面写了桥设计上的特点。作者把说明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领悟语言描写的特色,积累语言;二是要学生认识赵州桥的建造特点,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课文重点

课文对赵州桥各部分的设计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让学生认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是用它的具体长度和宽度来说明的。“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是对桥宽的描写和进一步说明。接着介绍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两个特点:

1.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然后说明大小桥洞的作用和这种设计的优点。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个长句子。“既……又……”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优点:一是坚固,二是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相关知识

1、探究性学习。

学生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多读多想,在自读中动脑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应当由学生主动思考后提出,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研究,而不要由教师提问,讲解。还可以让学生注意收集资料,把赵州桥与一般的桥相比较,从而体会赵州桥的设计特色。

2、理清思路、认识特点。

理清思路认识赵州桥的雄伟、设计独特和美观等特点。写桥的雄伟,运用了几个数字,应启发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写桥的独特设计,主要是抓住桥洞的特点来描述的。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弄清桥的几个主要特点及作用:没有桥墩,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4个小桥洞,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理解这个重点句子,要注意两点:一是句子中的关键词“建桥史”,需要弄明白;二是在这基础上,联系第一自然段中的“1400多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创举”的含义,从而便于对课文最后那段话加以理解。

写桥的美观,课文主要描写了桥面两侧栏杆上精美的图案。教学时运用挂图、投影等直观手段,结合朗读课文,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赵州桥课文 篇3

第一课时

由于这一课比较抽像一点,所以在周末时候布置的作业就是查找关于桥的知识,并自已设计一座未来的桥。今天周一两班各有两节课,所以计划一节用来面改周末的作业,一节用来学习新课,课堂上,许多学生骄傲地举着自已查到的各种桥的资料,我给了五分钟时间让同桌交流了少部分资料,然后引入到新课,读课题提问后,学生特别感兴趣,于是让学生初读了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说说自已了解了哪些知识,不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竟已将本课的所有内容全部掌握了,看来学生兴趣较浓,记忆力大增。

于是重点就放在细读课文,纠正字词,并联系句子理解课文的生词,学生在读文,评价,并自已理解词语后又提出了“桥墩、砌、才干”等词,对于这些词我开始运用课堂的随机处理方法,桥墩就让学生画画自已常见的长桥的样子再画这座桥采用图画比较,学生很快理解了,其余的词就联系生活或句子,学生自已通过读想就理解了,然后剩余十分钟时间,发放给学生自已复习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并认真观察生字的写法及写时注意的'地方,同桌两个互相学习。下课前三分钟我又据自已的了解统一指导了“贵、举、参”三个字。这一节课总体感觉,节奏感比较可以,课容量比较大,但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并抓好每一分钟的上课时间。

第二课时

由于昨天了解了学生对本课的反应,所以本节课就主要放在了感情朗读和体会及运用上,课堂前十分钟时间发放给学生互相交流了自已了解的桥的资料,发现学生找的资料挺全,南京长江大桥、卢沟桥、武汉长江大桥等一些名桥都进入了他们的“皮口袋”,还有不少学生找了本课的一些补充材料,看来学生的查找资料能力已有所进步,并且发现学生似乎越来越热衷于抄资料而不单单是找资料,以前找资料的学生不多,还有很多只是复印或是打印,但今天很多学生都是抄的,打印和复印的资料只有几份,每人都拿着几张自已抄来的资料,读着自已动手抄的资料,学生们别有一番自豪感。但打印的少了,图片的就不是很多,不过到底也锻练了学生,我也无话可说。表扬了学生的积极后,找几个学生读了他们找了赵州桥的资料。

在三班时是让学生读文,了解课文是怎么介绍的。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已读后了解到的内容,然后通过学生讲的内容联系到二三段,然后进行指导。到了一班我对学生说的进行了总结,将学生说的长、宽、无桥墩、有个拱形的桥洞等板在黑板上,根据此又让一个学生画了图,让学生体会到课文通过这几方面表达了桥的雄伟,并让学生自已练习想办法读出这种感觉,这时学生很自然地都会通过感情朗读这几个方面来表达感情。中间的那个启始句很难理解,我引导学生这句话为什么没用以前的写法直接说“桥还很美观”,加上了不但而且的内容有什么好处,学生在反复读后能体会出这样表现出桥的特点很多,经过引导才发现有总结上文总结下文,也是下文的开始。课结束后,我引导学生交流了自已设计的未来的桥,并引导学生联系学校附近的东门桥,仿照课文介绍东门桥。在本课拓展得比较多,我发现拓展虽用了课堂上不少的时间,但调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不影响课堂的内容,反而会服务于课堂。

赵州桥教学反思 篇4

《赵州桥》这篇课文是上好了,但是给自己的体会也不少,从中对自己的教学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赵州桥》这篇课文现在是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但是在老教材中也是一篇重点课文,所以,课堂上我特别对课文的`分析,而放松了学生课文朗读的训练,结果在课堂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有好几个学生在朗读句子时是疙疙瘩瘩,完全是在朗读词语和字了,缺少课文语句的连贯朗读的美感,反复提醒也是效果甚微。没有办法自己领读课文,效果是有了,可是课堂上所花的时间就变得长了学多,以至后来对课文的拓展延伸变得有些走过场了。

二、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课文中重点围绕着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来写。作者为了突出桥的坚固雄伟,重点又从桥的设计入手来描写,可是在课文中学生对“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中的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又是找不到点了回答,我只有凭借自己那点蹩脚的绘画功夫,在黑板上画下了赵州桥的平面图形,让学生从图上和古代的一些桥相比较,总算是知道了这种设计只的是,“赵州桥不但自身设计的时候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还特别之处是大桥洞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通过比较寻找,学生才真正理解了这种设计指的是那种设计,进一步解决了为什么是“创举”这个问题。

应该说,这篇课文没有什么特别难的地方,可是课堂上所花的时间却远远超过我自己课堂上的预设时间,归根结底,一是自己没有课前抽查好学生的朗读,课堂上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朗读;二是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导致二课时可以结束的课,现在要花三课时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通过今天的教学,我也提醒自己,在课前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意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