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案4篇

我在上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时》的时候,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时候问:“同学们,请你反复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打上‘?’”在交流“还有什么没有读懂”的。地方时,一时小手如林,这早在意料之中,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过去也采用过,愿意提问的孩子多,但大多不着边际或无关痛痒,提出的好问题不多。没想到这次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提的几个问题都很有价值: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教案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红领巾”,“阳光”等词语的含义。

3、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难点:

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评价设计:

1、采用多种方式教学,让学生轻松、易懂的掌握知识。例如:分组朗读比赛,这样不但让学生逐步熟悉课文,也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例如: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朗读、默读课文时,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并由其他成员解决,达到互补互促,共同提高。

4、举一反三,当堂掌握。

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媒体播放歌曲)

2、介绍北海:(出示北海公园图片)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海不是真正的海,只是一个较大的湖。

3、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板书课题时可以学生字:浆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巩固识字:(媒体出示生字词)

之前老师已经布置了大家,预习课文生字词,读准字音。下面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双桨白塔四周环绕红墙轻轻洒在悄悄愉快安排凉爽

2、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完成哪三个任务呢?

(①自己把课文默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用笔做好记号;②和学习伙伴一起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③和学习伙伴一起读一遍课文。)

3、那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完成它们吧!(多媒体播放此曲,生自主合作读文,完成三个任务)。

4、进行朗读课文接力赛,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一读,赛一赛。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细读第一小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在()干什么?

2、下面就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进美丽的北海公园。接着教师伴随音乐范读,生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再指名读,结合读,引导感悟: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1)、小朋友们来到北海,划船时心情怎样?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2)、小船儿是怎样“推开”波浪的?轻轻的、重重的?做做动作加深体悟。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3)、这两行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

(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完成填空:白色的()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

(4)、“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

(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感受白塔高大雄伟,“环绕”一词所体现绿树之茂密、红墙之绵长。)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5)、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6)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四)、指导背诵。

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相机板书:荡起双桨推开波浪

(五)、教学生字: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板书:“塔、墙、洒、悄、愉、排”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如:“消”记“悄”、“西”记“洒”、“不”记“环”“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注意“墙”和“排”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完成《习字册》上学过的生字。

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绿树红墙,碧波荡漾,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少先队员们在干些什么?心情怎样呢?让学生自由读第二小2节并体会。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红领巾”是谁?(“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③师范读“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生联系生活想象此时情景。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那此时的“阳光“又代表什么?

(“阳光”既是写实,又喻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

(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

(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

(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④、想象我们此时会唱些什么歌?角色体验:现在,同学们就是水中的鱼儿,为什么会悄悄望着我们?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

(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

2、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3、小结板书:迎着太阳愉快歌唱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孩子们在尽情玩耍,此时想到些什么?再自由读3节体会。

1、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三毛能像少先队员们那样自由自在地划船吗?海娃呢、张嘎子呢?为什么?

(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3、小结并板书:做完功课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

(指中国共产党)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共产党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不是)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4、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小结并板书:谁安排幸福生活?

6、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这在歌词中叫做副歌,在写法上称为反复。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一、指导背诵

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同桌互背练习。

二、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三、教学生字:

1、板书:“周”,指导分析字形结构。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文。

2、完成习字册上学过的生字。

3、填空

(1)。“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一句中的“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课文写一句拟人句。

教学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荡起双桨推开波浪

红领巾迎着太阳愉快歌唱

做完功课尽情欢乐

谁安排幸福生活?

教后反思:

教学中我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我相信这节课学生能够在正确、流利、感情的朗读的基础上,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童年的时光,热爱生活,努力学习。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通过分组设计各自小队的活动标志,以及画一画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小队活动,掌握设计中的简洁、明快的表现方法。体验合作的乐趣以及团结友爱的精神,养成爱集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设计各自小队的活动标志。

教具准备:

1.小队活动的照片资料。

2.设计标志的图片资料。

3.铅笔、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4.“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录音带。

5、范画作品、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卡纸以及自己搜集的标志图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纪律、检查学生的工具

2、提问: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地一次小队活动是什么?为什么?

3、唱一唱:

有感情的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4、看一看:

观看老师收集到的小队活动照片资料。

4、讲一讲:

在歌曲中,同学们是怎样快乐地开展小队活动的。

5、做一做:

为自己的小队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以小队合作地形式,共同讨论设计一次小队活动的方案和活动地标志,还可以拓展到队旗、帽子、袖标的设计。

放背景音乐。

6、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 1、放好工具,静息

2、学生回答:

3、有感情的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4、观看老师出示的照片资料。

4、学生谈体会。

5、认真听老师讲关于作业要求。

6、学生讨论小队活动方案。

第二课时

1、根据上节课的学生讨论情况,老师提出本节课的要求;

设计一个小队标志、还可以拓展到队旗、帽子、袖标的设计。

2、学生作业。 1、根据老师的要求分组再一次讨论完善小队活动方案。

2、分组完成作业。

3、老师播放背景音乐,巡视指导学生作业。

4、学生作业展示。

5.评比小结。 2、学生分组完成作业。

4、分组展示作业。

课后小记:

第一课题 《可爱的小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兔儿爷”和“月兔”的民间传说及与兔相关的成语故事,尝试用纸的立体制作等艺术形式进行表现可爱的小兔。

2.通过本课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以及体验美、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挥想象尝试用纸的立体制作等艺术形式进行表现可爱的小兔。

教具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有关兔子的图片、玩具、画册、录像资料。

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带、录音机,兔子题材的工艺、绘画、卡通作品。

3.彩色纸、彩笔、胶水、剪子等工具材料。

学具准备:

发动学生收集有关兔子的图片、玩具,彩色纸、彩笔、胶水、剪子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2、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知道十二生肖吗?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十二生肖都是哪些动物。

3、表演十二生肖歌谣:

小老鼠吱吱叫,

龙水牛弯弯角,老虎抬头一声吼,

兔子吓得快快逃。

龙在云里尾巴摇,蛇在田里伸懒腰,

小马铃儿叮当响,山羊乐得胡子翘。

猴子树上蹦蹦跳,公鸡村头喔喔叫,

小狗院里滴溜溜转,

小猪梦中胡噜噜笑。

4、唱一唱

放歌带:《十二生肖歌》,小朋友进行表演唱。

5、说一说:

你知道的关于小兔的歌谣、谜语。

6、讲一讲:

民间兔儿爷的故事

7、看一看:

展示老师收集的兔子工艺品及学生收集的兔子资料。

8、作业要求:

用白纸或彩色纸制作一只可爱的兔子形象:

9、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10、课堂小结、展示学生作品。 1、静息。

2、学生回答: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表演十二生肖的歌谣:

小老鼠吱吱叫,

龙水牛弯弯角,老虎抬头一声吼,

兔子吓得快快逃。

龙在云里尾巴摇,蛇在田里伸懒腰,

小马铃儿叮当响,山羊乐得胡子翘。

猴子树上蹦蹦跳,公鸡村头喔喔叫,

小狗院里滴溜溜转,

小猪梦中胡噜噜笑。

4、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

5、同学们分别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兔歌谣、谜语。

6、同学上台讲民间兔儿爷的故事。

7、学生观看老师收集的兔子工艺品及学生收集的兔子资料。

8、学生听老师讲作业要求。

9、学生作业

10、展示漂亮的兔子作品。

课后小记: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学本课的生字词,通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的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学会本课生字的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用《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教学生字:“荡”“桨”

强调:“荡”这个字是后鼻音;

“桨”是一个三拼音节。

3.解释:荡起双桨,指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教师范读

1.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己朗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

凉爽功课洒水悄悄地

(二)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一二两行的意思

过渡:读过第一小节后,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考虑:

A开头这样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

B“推开”本指人的动作,书上写船有什么作用?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C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

(3)理解三四两句诗歌

A仔细读,找出其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B对照图,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五六两行

A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时,小船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重点体会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有什么不同?)

B小朋友为什么会停止划桨?

2.指导朗读

A播放录音,体会文中的美景

B说说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C自由练习

D指名朗读

E全班齐读

3.练习背诵

三、全课小结

文中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回家自己预习,明天上课告诉老师。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完成《习字册》

2.课后作业:

完成书后的描红,朗读课文。

3.预习作业:

自己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的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写法。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每日话题:

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庭。

二、复习检查

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lang()shuang()

浪爽

nang()suang()

三、继续教学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根据问题自学

A“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是指的什么?

B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C你们觉得阳光是只洒在海面上吗?

少先队员有什么样的感觉?

D“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鱼儿真的在听他们唱歌吗?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3.通过反复读,再仔细思考,学生自己找出答案

体会其中的感情。

4.板书:迎洒望听(歌唱)

5.指导朗读

听录音朗读,说说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度?

(高兴、自豪)

四、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A“做完了一天的工作,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欢乐?

B旧社会的小朋友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

C下一句中间的“谁”是指什么?

D文中的小朋友是真的不知道吗?那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3.讨论回答

板书:问谁安排(感激)

4.指导朗读

五、全文升华

1.课文中的三个小节末尾两行内容相同,它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朗读课文

3.想象一下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表达了小朋友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

热爱——自然党祖国

4.说话练习

结合板书和书上的插图,说说文中所描绘的景色。

六、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说说生字表中的生字有哪些要注意的?

2.比较字形,并组词

推—谁浪—狼悄—消

3.强调“墙”、“爽”的笔顺

4.学生描红

七、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习字册

2.课后作业:

完成《一日一练》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童年的时光,热爱生活,努力学习。

2、认识生字:桨、愉;会写:桨、映、塔、墙、悄、愉、尽;理解倒映、环绕、飘荡、凉爽、尽情欢乐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歌词中所描绘的意境,获得审美体验。背诵课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歌,它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童年时期的幸福生活,歌颂了亲爱的祖国和伟大的党,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充满感情。

学情分析及设计思路:

我校地处贵州腹地的大山深处,离县城40来里,山路崎岖蜿蜒,学校周围方圆十多里范围内没有河流、湖泊,只有一些小水塘。诗中所描绘的湖面景象学生在生活中是无法看到的。学生大多生长在边远山区,很少有外出的机会,见识有限。学校教学条件简陋,上课所需的教具大多由教师自己制作,因此教学中我尝试以歌声贯穿课堂,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去接受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他们尚未见过的白塔、红墙及湖水等;通过边读文边想象来完善、丰富他们的未知世界,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准备:

与艺术教师合作,教学生唱会《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让我们一起来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2、师:同学们歌唱得非常好听,我们再一起来朗诵歌词好吗?(学生激情满怀)

二、识字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完成下面任务:

(1)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

(2)边读边看课文插图,想像歌词中所描绘的景色;

(3)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指学生读下面的生字:桨愉

换部首组词帮助记忆:桨——奖愉——偷(双桨)(奖状)(愉快)(小偷)

区别“映”与“应”并组词:映(倒映)应(答应)

3、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检查是否还有不认识的字。

4、认读、记忆、书写田字格中的字。(出示小黑板上的田字格,抽学生写,其余学生在田字格本子上写。比一比,看谁写得最漂亮。教师巡视指导。)

三、读文:指导学生看图,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同学们朗读第一小节。

(1)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像诗中描绘的景色。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白塔、绿树、红墙、小船、大海)

师:图上画的不是大海,而是湖,湖没有海大,但它比我们村里的池塘要大得多,它是风景秀丽的北海湖。

(3)北海公园很美丽,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引出: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等句子,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想像画面。)

2、朗读第二小节。

(1)边读边想像,并读出感情。

(2)同学们,如果你就坐在小船上划船,会有什么感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同学们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引出“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的歌唱”的诗句加以体会。)

3、朗读第三小节

(1)结合春游等活动体会“尽情欢乐”的意思。

(2)引发思考:小朋友们的幸福生活是谁安排的?

(3)同学们这时最想做什么?

4、请同学们用欢快的心情齐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四、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边背诵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五、积累运用词语。

1、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词语作者用得最好?

2、比比看,看谁找到最多。

3、公布比赛结果:倒映环绕飘荡凉爽尽情迎面愉快欢乐幸福安排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抄在自己的“好词、好句”本上。

5、这么好的词语,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教师相机启发指导:

(1)池塘边、小树——倒映

(2)学校、四周的绿树——环绕

(3)春游中——尽情欢笑

6、把你想好的句子写在作业本上。

反思:

本节课我用唱歌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进入课文的学习,既受到美的熏陶,又增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方面,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采用边读边看插图边想象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和插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我还采取多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并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加以体会,同时还调动学生在本地春游时的积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当堂完成了背诵的教学任务;在识字方面,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在积累词语方面,我用比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结合农村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点评:

大山深处贫困地区的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他们毕竟暂时还未走出山区。因此,对于一群只见过大山、池塘和崎岖山路的小学生,如何引导他们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感悟其中所表达的情感,罗老师是动了一番脑筋的。首先以优美的歌声导入学习,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学习,显得轻松自然。阅读教学时不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通过边读边看插图来认识事物,通过边读边想象来完善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来感悟诗歌所描绘的景色和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罗老师还很重视语言的学习的运用,引导学生选择课文的词语说话,既让学生学会了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写身边景物的方法,又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另外,重视学法指导也是这堂课的又一个亮点,如背诵指导、写话指导等,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总之,罗老师的这堂课紧紧抓住农村孩子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