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教案【10篇】

《穷人》的教案 篇1

佚名

教学要求: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结尾

6 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21 穷人

桑娜 宁可牺牲自己

渔夫 也要帮助别人

穷人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三、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习朗读。

四、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导语: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附:板书设计

穷人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穷人

(1)。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课文,再次面对《穷人》这一课题时,大家来谈一谈,自己的疑问、想法、收获。

(2)。你能准确地读出下面的词语吗?

(小黑板出示)

汹涌 澎湃 舒适 心惊肉跳 顾惜 寡妇 蜷缩 忐忑不安 黧黑 喃喃

体悟“穷困”

引入:

《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人物:板书:

渔夫与妻子桑娜 西蒙(死亡)

(困难)

五个孩子 西蒙的孩子

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

西蒙死了,渔夫和妻子桑娜把她的两个孩子抱来抚养的事。

二、质疑激趣

1、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穷”的特点。

B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

3、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从“住”看出“穷”。

相关句子: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三、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相机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反复品读夫妻的对话。

四、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为什么会这么穷人呢?原因呢?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是俄国正处于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时期。在这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这篇课文作者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五、体悟那四处流溢的“富有”

穷人的生活、物质上确实穷,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作者说是要告诉我们这些吗?他们俩做了什么事?说明了什么?----桑娜和她的丈夫勤劳、善良、朴实、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1、师: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老师一遍遍地读着文章,分析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们的富有。(学生讨论)

2、请大家再次读课文,课文哪些内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

3、学生自由读全文,寻找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4、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朗读,感悟穷人的美好品质。 预设交流要点:

(1)家的整洁与温馨。

(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

(3)夫妻不顾生活困难收养孤儿。

六、留下问题:

感受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板书:渔夫与妻子桑娜 西蒙(死亡)

(困难)

五个孩子 两个孩子

《穷人》教案设计 篇4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

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穷人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穷人》是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全课思想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

1、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

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通过划出感动的语句并写出简单的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小熊找水》

2、课件出示熊妈妈的两句话,扣紧“善良”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善良

在自己迫切需要帮助时,还主动帮助别人。

——善良

3、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穷人》这篇课文,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世界。感受穷人的善良。

二、研读文本,感悟人物品质

请大家默读课文8——11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语句,自己读一读,简单地写一下感受。

1、指名读划的句子。

2、出示课件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1)学生交流感受。你特别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板:非不可

(2)“非这样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这样做)

(3)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

(4)那,是什么力量促使她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善良的本性)

小结: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真是太善良了!

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读好重点词)

指名朗读(2—3人)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3、出示课件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学生交流(2—3人)(桑娜的心理极其复杂、善良等)

(1)同学们,“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心神不定)

刚才,大家是从词典中理解的,我们还可以从字形理解。“忐忑”,心七上八下,形容心神不定。

(2)是的,桑娜抱回孩子的一瞬间是心神不定的,此时,她想到了什么呢?

(自由交流)

小结:桑娜想到了

(3)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师过渡: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这就是忐忑不安。

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

指名朗读(3—4人)注意读好省略号(如读不好,师范读,再指名读)

(5)那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的想到这些呢?请联系上文说说。

师:是啊!桑娜的家境贫穷到如此地步,她还是把两个孩子抱了回来,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桑娜善良)

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感受到了什么?

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

(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板书)

(6)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

(7)请同学们读读下文,还有哪些语句也能表现桑娜的忐忑不安?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等)

指导朗读,谁也愿意来读一读,读出桑娜的`忐忑不安

师过渡:桑娜出于善良的本能,抱回了两个孩子,尽管没有征得丈夫的同意,尽管心里忐忑不安,但她并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事,正心事重重地等待着丈夫回来。就在这时,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渔网回来了。

4、请同学们读读12—26自然段,找出渔夫的表现

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

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

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请大家读读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请注意渔夫的神情变化。“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在为

什么而忧虑?

(4)“得怎么行”这个“得”你能给它换个词吗?从这里你感受到

什么?(下定决心)

(5)大家再好好读读这段话,文中的哪个字用得特别好?

(6)大家想象一下,什么样的日子是“熬”呢?

学生想象交流

(7)大家再想象:那再加两个孩子渔夫一家将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熬呢?教师小结:是啊!渔夫肩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日子也会越来越难,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可他还是决定抱回两个孩子,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渔夫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感受到渔夫和桑娜一样的善良,一样的心灵美好。

谁能有感情的读一读,读出渔夫的善良和美好心灵。

指导感情朗读

5、过渡:12——26自然段重点描写了桑娜与渔夫的对话,写得细致、精彩,我们想不想来读一读?下面就请大家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对话,注意人物语气。

学生练习

指名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6、过渡:桑娜拉开了帐子,看到七个孩子安静的睡着了,睡得是那样的香(插图)渔夫和桑娜默默地看着。

小结: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着碰撞。这亮丽的火花深深地震撼了老师的心,同学们,你们被震撼了吗?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三、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1、课文学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味一下列夫。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却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心地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2、同学们,给处于不幸和痛苦中的人一份关心,一份安慰,能让他人点燃生命之火、扬起生命之帆。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快乐,觉得生命有价值。请拥有一颗善心,献上一份爱,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3、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饱含深情地把这一段话朗读一遍(课件),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四、作业

任选一题进行小练笔:

1、续编《穷人》的故事要求:

A人物的坚强意志不能变;

B人物的善良本性不能变

C人物的悲苦命运不能变

2、读《穷人》有感

穷人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穷人教案 篇7

课文《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你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学习本文,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穷人》中,我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例如教学《穷人》中桑娜想的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并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个别读、同桌读、集体读、师生共读、轻声读、大声读等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教学中,学生能与老师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率比较高,课堂收效明显。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渔夫宁可( ),也要( )。”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便纷纷举起。有的说:“渔夫宁可今后更加早出晚归,吃苦受冻,也要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1、在课后安排的练笔:续写《穷人》,只提示学生不要改变课文背景----穷,不要改变人物的品质-----善良。要采用人物对话、心理、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优秀品质。但在写作方法上指导的太少,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仍然不会写,无话可写。

2、在本节课,因为课前准备得不是很充分,缺少自信,导致本人上课时不在状态,紧张,不能注意集中地听学生回答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评价或小结,还有说错话现象。

反思本节课,今后在教学上要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课前一定要先吃透教材,多备课,多听课,抓准知识点,准确把握重难点,不打无准备之仗。要自信满满的上课。

2、在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方面,要下足功夫,多请教有经验老师,多听他们的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穷人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穷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什么?

2、为了更好地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同学们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之前曾经学习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今天要学的《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情况,规范并帮助学生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第三段(12-27):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默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默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1)感受到桑娜家境贫穷、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2)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

“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3)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三、朗读课文,研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之后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重点引导下面句子:

(1)“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句话课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善良美好的心灵。

(2)“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到创伤。母亲死后的惨象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3)“我们总可以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渔夫的善良。

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1)表示停顿、间歇;

(2)内容上的省略。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的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不谋而合)教师:这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第三课时

一、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

2、学生集体议答:

(1)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猛地推开门”。“敲了敲门”是出于礼貌做出的动作;“一次又一次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多,迫切想知道屋内的情况;“猛地推开门”是桑娜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人物的高贵品质。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

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二、指读课文,启发再次质疑问题。

三、作业设计

1、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2、续写课文,写后和同学交流。

《声声慢》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的“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课前2分钟打开“二泉映月”音乐

《二泉映月》是我国一首著名的民乐,使瞎子阿炳通过如怨如诉的二胡声演绎的人世间的悲凉。我自己静而听之,莫不为之动容!这是用音乐表达悲愁的经典。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表达愁苦的文学经典《声声慢》(板书)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的代表之一。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专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板书)。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板书)。

《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当的语调吟读词作。(再次打开“二泉映月”做背景音乐)

1、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女声在“二泉映月”背景音乐下弥漫了整个教室)

3、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四、请说出自己最有感触地方(要落实到字词)。要求同学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问:这首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问: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词人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这里的什么字让我们感受深刻?“淡”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各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3、过片“滿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话直承上文。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憾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五、除了描写景物的词句外,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一开头就让人心不宁,景亦冷,情凄苦,种种情绪弥漫开来。起首三句比较形象,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今天的我们抓住文字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态!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此词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而显得格外厚重。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蕭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滿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

师:(打开“二泉映月”音乐)让我来随着音乐给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词,大家最好是半闭着眼去到李清照那个凄凉的感受中。细细体会人世间的悲凉。

六、合作探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请在文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场景,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词人形象描绘出来。注意“愁”的细腻勾画)

七、总结:

堪称千古绝唱的《声声慢》,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一个女词人,经历了战乱离散,终于因着诗词,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她作为女词人的代表,给森然的中国诗坛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以其特有的女性气息感染着无数后人。让我们记住这位个性鲜明、超越尘俗的女性,记信这位别开生面的独创性作家----李清照。

八、饱含感情的诵读《声声慢》

穷人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注意细节描写,叙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重点:

从桑娜和渔夫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

续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课堂教学活动流程

阶段目标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1、复习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前节的内容导入 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穷人》这课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同学们回顾一下前面学的内容。

师板书

等待丈夫:温暖、舒适

抱回孤儿:探望西蒙、

坎坷不安 一、桑娜等待丈夫归来

2、桑娜发现西蒙死了把她的孩子抱回了家。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知主要内容。

深层研读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体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归纳部分的内容,找出自己不懂或认为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2)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归纳这部分内容,师板书 (1) 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

(2) 学生自由组合角色朗读

三、理解这部分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学共同研究,讨论,回答这些问题。

生:写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抢回孤儿,夫妻不谋而合。

(1)渔夫回家,为什么桑娜不敢抬起眼睛看她?

(2)当渔夫问她 “你在家里做些什么的时候,又娜的神态如何?

(3) 两个沉默是什么意思。

(4) 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的脸变得怎样?为什么?

(5) 渔夫是怎么决定的?

四、评读 评写法学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取感人?为什么?

说说渔夫和桑娜各是怎样的人?

指名学生总结全文写了什么?

续编《穷人》的故事注意两点。

(1)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思想不能变。 描写桑娜坎坷不安的心情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渔夫:憨厚正直,关心他人的美好的心灵。

本文讲的是

反映了

表现了

根据要续编《穷人》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

温暖 舒适

穷 等待丈夫

人 抱回孤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