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授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词五首》中的《渔家傲 秋思》,由范仲淹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抒怀词。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这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渔家傲·秋思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解名句,引悲秋话题 由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导入,引出悲秋的话题。
2、自由读,明词作大意 古诗词教学,诵读不可能一次到位,更不宜作为教学的一个单独环节存在,而应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以诵读贯穿背景介绍、诗眼挖掘、意境构建、情感理解。
3、寻意象,品心中愁思 ①初读课文,寻找最能体现悲秋情感的意象。
②再读品味,通过营造的意境,体会塞外秋景的特点,为理解思乡之情张本。
4、想画面,抒思乡之情 ①涵泳“衡阳雁去无留意”,将大雁的自由来去和词人的不能归去的心痛进行对比。
②巧妙解“异”,师生共同想象江南美好的秋景,加深体会词人的故园之思。
③通过酒愁文化的类比诵读,体会“浊酒一杯家万里”的离怀愁绪。
感词人家国情怀
1、问归去,叩词人心灵 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范仲淹吗?叩问中突破难点:深刻体会词人的矛盾心情和两难抉择。
2、悟“无计”,感豪情壮志 ①抓住“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无计”体会词人责任在身,主动选择“不能归去”“不计归期”的坚守。
②师生互动,再现画面,勾连边塞诗名句,感受悲中寓壮的家国情怀。
3、配乐诵读 师生共读全词。
4、结语回扣导语: 范仲淹们从个人的羁旅漂泊情怀、小家儿女情思中跳出来,去主动担当国家的重任。这正应了他三年后书写在《岳阳楼记》里的人生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本词从悲入手,却又打破了见秋生悲的套路,打破了早期词哀婉缠绵的风格,而为慷慨之声,不愧为豪放词之先驱!范仲淹用最质朴真实的行为,谱写了一阕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生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