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教学思路

学会选购商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为他们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基础。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范围,又要密切联系当前的生活实际,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消费者意识和消费行为。

教材首先从学生最喜爱的食品导人,以观察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识别生活中接触的各种食品包装袋等方式引导他们讨论、探究如何选购商品。再以学生亲自调 查某种商品在不同商店的价格,展开对商品价格变化因素的探究,从而去发现商品价格变化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消费者如何在买东西的活动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 益,如识别计量工具、辨别人民币的真伪、了解消费者协会作用等,结合本主题的学习。从中不难看出,学习这部分知识,更要强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解 决问题,以增长他们实际购物的能力。

如何选购商品,是一个很大的认识领域。教材仅围绕食品展开,一方面是受到教材篇幅的制约,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是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由买食 品想到买衣服、买文具。买日用品等等,让学生学会在购物中举一反三,从而培养他们初步的独立购物的能力。

商品的价格变化有着深奥的学问,教材选取的都是典型事例,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诸多引起价格变化的因素,学生观察到了,可以说说,但是,对四年级的学生 不宜展开过深,要求学生了解一般性的价格变化规律就可以了,其他问题留待他们到中学去解决。

了解商品的价格变化,一方面让学生从中学习比较商品的价格,并考虑它们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从小树立“理财”意识,逐步学会精打细算。世界上 很多国家已经在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加强这方面的渗透。

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是很重要的内容,教材仅以认识计量工具、人民币辨伪等内容呈现,主要是考虑本单元其他主题中都有涉及这个内容的空间,例如学习购物, 认识不同的购物场所等都,存在与这个内容相关的结合点,所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注意启发与挖掘,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效果会更理 想。

总之,这个主题的学习内容要创设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动脑、动嘴、动手中去领会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要让学生更多地去分析自己与家人在购物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的途径,从中去感悟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敢于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学习目标

态度:

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初步具有保护人民币的意识。

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学习用具的能力;能够在比较商品价格的同时考虑其合理性;具有人民币辨伪的初步能力;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

知识:

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初步了解在购物活动中消费者如何自我保护一般知识;人民币辨伪,的常识。

教材释义

第39页的图片,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即学生因为喝了过了保质期的奶,导致生病,让学生了解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购买食品要仔细观察保质期,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千万不要食用。同时出示了两个不同的食品包装袋,让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写他们各自的保质期。

第40页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不要买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商店出售的商品,并引发学生讨论买没有包装的食品时要注意什么。

第41页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三无”产品。教师要让学生搜集各类食品。药品的包装袋和包装盒,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查阅。还显示了条形码的照片,让学生对照条形码,阅读相关课文。

第42页的图片,通过讲述学生第一次上街买菜的经历,引导学生学会买东西。学会选购蔬菜,要将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同时让学生体会党的富民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实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随文配有两幅图。

第43页的图片,通过创设情景,说明商品价格有变化,例如季节性降价。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可以让学生结合他们的体验、调查,多举些例子说明,以加深理解。

第44页的图片,通过一枝钢笔在不同商店的价格比较,让 学生了解不同商业场所在价格上的差异。要完成这项调查,教师应在课前有所安排,首先让学生确定要调查的商店(选择离家近的),调查商品的统一规格,最好让 住的较近的同学结伴去。商店如果离家远,也可以请父母、邻居、朋友代劳,但是要交代清楚,在哪类商店了解哪种商品,最好提供商品的样子,以免价格不准确。 批发市场在此处是指小商品批发市场。

第45页的图片,显示了不同的计量工具。弹簧秤、杆秤已经是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计量工具。通过这些图片与照片让学生辨析合法与不合法的计量工具。通 过一张面额50元的人民币票样,让学生初步认识国家在大额人民币上采用的防伪标志。教 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分小组练习如何识别真假人民币。

第46页的图片,通过照片了解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消费者协会。各地一般都建立了消费者协会,可结合看图,让学生讨论遇到什么问题找消费者协会,当 地的消费者协会在什么地方。用一个案例说明在购买商品时保存购物凭证的重要性。购物凭证一般是指发票,它是商店售出此商品的证明,也是消费者一旦发现商品 有问题退或换商品的凭据。

学习准备

1.搜集各种食品、药品的包装袋、包装盒。带有“315” 标志和绿色食品标志的标签。

2.调查离自己家最近的是哪类商店,为分工调查做准备。

3.准备各类计量工具作展示和识别。

4.准备验钞机(灯)5—6的台。

5.教师准备面额50元或100元的新版人民币若干张。

6.各种售货凭证(发票、保修单、保修卡……)。

教学指导

1.购买食品三观察

(1)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买食品的常识

教师首先问问同学们最喜欢吃的食品是什么?接着问他们平时是谁去买食品?然后就导人你们平时买食品的情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买食品的门品”。分组表演后全班进行评价哪个小组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知道买食品需要观察什么。

教材中提及的购买食品三观察,是指食品的外包装上要有:①生产厂家的名称、厂址;②生产日期和保质期;③质量检验合格证。如果少一项就属于不合格产品,如果三项全没有,就属“三无”假冒伪劣商品。

(2)找找、看看,动手实践

当学生初步知道买食品时要做到三观察,就可以让学生两人 一组,互相交换自己收集的包装袋,查看是否是合格产品。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查阅教科书,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大家一起讨论学生可能回遇到这样的问 题:产生日期模糊不清或找不到生产日期,让大家讨论解决的办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书上的填写 内容。

(3)延伸学习内容

教师要从学生遇到问题出发,引导他们 扩大探究的范围。例如学生提出买散装的话梅或没有包装的鲜肉、鱼时,应该怎么办?让大家讨论,一个结果是有的学生经常随父母购物,了解了很多生活常识,可 以解决这些问题;另一个结果,就是都不知道,教师不必直接告诉他们,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下节课在交流。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让他们懂得解决疑问的 最好方法就是去调查或询问。

学生一般不了解商店应该具备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到小商店去看看墙上都挂着什么?因为大型商场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 证都放在办公区,不放在销售区。小商店、售货亭都将他们挂在显眼的位置,以证明其是合法经营。让学生想想设在路边的小摊贩往往是非法经营,他们的商品常是 没有质量保证的劣质。尤其是食品,食后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2.商品价格的变化

(1)组织学生到不同的商业场所调查、比较。

学生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对商品价格的变化进行探究,这就需要他们亲自到商店去体验商品价格的变化。教师在学生调查之前,自己要对商品在不同商业 场所的价格变化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时凋整调查的商品,力求以最典型的资料加强学生的理解。对于调查的地点—不同的各类商店, 教师也要事先了解清楚,最好安排在离学校或学生居住的社区附近,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注意的问题,强调学生间的分工与合作。

(2)结合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

商品价格的变化是个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商品离产地越远,价格就会越高,这是一般的价格规律,因为有加工、运输等环节, 增加了成本。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当产地的商品大量积压时,产地与销售地的价差就可能不大,又如,城市的孩子假日随父母去郊区果园采摘水果,结果 采摘的水果往往比市区商店里的水果贵。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应鼓励他们动脑筋思考,同时让他们分析,在果园采摘水果,不是纯商业行为,而是带有旅游、 娱乐的性质,你买的不仅是水果,还包括采摘的乐趣,当然价格就要高了。假如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教师不要回避,让他们讨论,去调查了解,因为它来自学生的 困惑,就要鼓励他们找到答案,以此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当然有时需要教师帮助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让学生学会在观察中解决问题

商品价格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教材选取了西红柿.冬季、夏季价格有差异的典型事例。这类价格的变化在蔬菜、水果、服装等方面反映得最为明显。 可以让学生做一次随父母逛菜市场的体验活动,让他们记录各种蔬菜、水果的价格,然后与老师记录的价格(前一季节的)做个比较,由学生探讨这种变化的原因。 也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广告、照片、录像等,多视角地发现与探究价格变化的现象和原因。

总之,让学生体验到,虽然商品的价格干百万化,但却有规律可循。最后,由学生布置一个展板,标题是:“我们了解到的商品价格的秘密”。展板分成三部 分,每两个小组负责其中的一部分。第一部分,将全班调查到的商品在不同商业场所的价格表,筛选典型的、质量较好的布展;第二部分,商品离产地越 远,价格就会越高,以图画的形式布展;第三部分,将商品价格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商品价签的对比形式布展。每一部分再设小标题。

3.买卖中的自我保护

学生作为消费者,如何在买卖活动中保护自己的权益,对于他们来讲,这种意识十分薄弱,所以,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学习内容都在进行主观意识的有机渗透。此处更应强调在客观方面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1)识别计量工具

识别计量工具,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不能忽视的方面。学生对于目前已经广泛使用了台秤或电子秤并不陌生(个别农村地区还有使用木杆秤的),要让他们知道弹 簧秤、木杆秤属于非法的计量工具。建议教师让学生亲自使用一下台秤或电子秤,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认读。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借助模型来练习认读计量工具上的 刻度。

可以让学生交流怎样防止买东西缺斤短两的小窍门。例如:秤不放平则不准;秤盘放置秤上,刻度为“0”;秤盘字幕前不要堆放商品遮盖等。

(2)人民币辨真伪

结合学生讨论,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爱护人民币,在生活中你都见到过哪些不爱护人民币的现象?我们应当怎样做?

识别人民币的真伪,让学生亲身实践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发一张面额50元或100元的人民币和一台验钞仪,由专人负责保 管。然后小组成员讨论、实际操作,全班交流经验。结合教科书上的提示,让学生围绕怎样用手摸、眼看、耳听、仪器验的方法来识别人民币。

(3)用法律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在买卖活动中会经常出现一些纠纷,如商品的质量有问题, 退、换商品等。如果消费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组织学生讨论:在购买 商品的活动中,你或家人遇到过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案例,让学生讨论解决的办法。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知道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是有法可依 的,并且有专门的组织接受消费者的投诉,帮助消费者解决买卖双方的纠纷。

学生可能不知道当地“消协”的地址,教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如果需要“消协”的帮助,怎样找到他们?(拨打114电话可以查询) 借助教材上的图片,使学生知道“消协”接受顾客的投诉是有条件的,必须要提供有效的购物凭证,一旦购物凭证丢失, “消协”也无能为力。可以让学生说说购物凭证包括什么?教师可出示一些发票、保修单、保修卡等。

让学生知道每年的3月15日是什么日子。

最后,教师一定要结合本卑.元的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 会和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平时最喜欢吃什么食品呢?你们家平时是谁去买食品的?

学生:(略)

(让同学们分组表演买食品的小品。)

老师:刚才他们谁表演的最好呢?为什么呢?我们在买食品时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购买食品时,应该仔细观察,避免买到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食品。我们来看下面的故事。(过渡)

【讲授新课】

一、购买食品细观察(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九页,我们看看故事中小明是怎么购买食品的?他为什么病了呢?我们在买食品时应该注意什么?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小明在买了过了保质期的奶后,自认为没有关系,结果生病了,所以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食品的食用期。我们看书上显示的白砂糖的食用期应不超过多长时间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在买食品时要观察什么?你平时都注意了吗?我们分组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四十页,看图中的同学做的好不好?

学生:(略)

老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应到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店里买食品,这样对我们的健康才有保障。大家说是不是呢?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伪劣儿童食品”;“可乐长出‘霉斑’”、“合格证”、“散装食品(一)”、“散装食品(二)”、“儿童领域消费警示”等。)

老师:商品也有自己的身份证,我们通过它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商品。(过渡)

二、商品的身份证(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四十一页,认真看一看图中给了我们什么提示?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当我们购买商品时,我可以通过商品的“身份证”,来更清楚地认识你要买的商品,避免上当受骗。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明白什么是三无产品了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图片“QS质量安全标志”、“产品标签”、“商品标签”、“生鲜蔬菜保质期两年?”、“无生产日期的散装食品”;还可给同学们讲文本资源中“与选购商品有关的知识”。)

老师:大家有没有自己购买商品的经历呢?你购买时,是否注意了商品的“身份证”呢?大家分组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在购买商品时,不光要注意商品的质量,还应该注意商品的价格。(过渡)

三、了解商品的价格(板书)

老师:大家了解商品的价格吗?你购买商品时,看过价吗?怎样才能买到质量好,又相对便宜的商品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四十三页,认真看一看图中的商品为什么便宜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图中的阿姨通过季节性消价买到了自己如意的商品,大家知道夏天买冬装为什么便宜吗?

学生:(略)

老师:在夏天,冬装对人们来说,并不急需,而商家为了销售库存,也就降价销售,因此商品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买到便宜、如意的商品。大家还知道哪些方式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商品呢?

学生:(略)

老师:相同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有不同的价格,选择同一种商品时,应该货比三家。我们看课本第四十四页,同是一支钢笔,在不同销售点的价格比较。

学生:(略)

(可组织同学们到一些销售点进行同一商品价格调查。)

老师:我们在购买商品时,除了质量和价格,还应学会自我保护。(过渡)

四、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板书)

老师:非包装食品是要称重量的,什么计量工具才是合格的呢?你知道哪些计量工具呢?

学生:(略)

(拿出准备得计量工具,让同学们认识各种计量工具。让同学们知道弹簧秤、木杆称属于非法的计量工具。)

老师:买东西需要支付货币,我们不仅要学会使用人民币,更要爱护和保护人民币,防止假币流通。你们知道怎样识别假币吗?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频“识别假币”。并让同学们亲自操作验钞机,知道怎样识别假币。)

老师:你或者家人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吗?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略)

老师:当发生这些情况时,我们可以向厂家要求退换,如果厂家不履行义务,消费者可以向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组织消费者协会投诉。

(可以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消费者权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欣赏图片“定额发票”、“打击伪劣”、“销毁假冒伪劣商品”;还可给同学们讲文本资源中“3?15消费者权益日的由来”、“购物须知”等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一些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懂得了一些消费者自我保护常识。学会该怎样识别人民币。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农村和城市共同的发展方向。

2.了解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变化。

3.进一步增进对于民主选举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导入。“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选举了班委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选举带头人?(村委会和居委会)同学们还共同讨论了班级建设的计划,这就是‘民主管理’。不过,班集体的民主管理不仅是讨论计划,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究竟应当怎样做呢?让我们一一看大人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活动。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3页,然后提问:“虎子的来信与乐乐和他的同学们的调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体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参照教科书里面所提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村委会的通知说明了遇到大事要大家共同讨论,不能几个人说了算;村委会的账目公开,是接受大家的监督,可以避免乱花钱;自己制定道德公约,能够促进村民自我约束,等等。

3.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村委会和居委会采用的方法,哪些是在班级里进行民主管理可以采用的;教科书上乐乐和他的同学们从居委会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怎样做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尝试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学会看站牌、路牌,以和寻路、问路的一般方法。

2. 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边的交通线路和起始站、局部途经地、终点站的名称。学会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3.知道乘车时要注意的平安和礼貌。

4. 知道问路的基本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

活动准备:

1. 每人准备一张本地交通图。

2. 一张放大的局部交通图。

第一课时

一、模拟活动:和小队去旅行

1. 帮他们出出主意

①设置出行情景(以教材提供的范例设置)

②以小组为单位,看交通图,讨论可以选择哪条路线,坐什么车。

③实地到街上看看站牌和乘坐的车的特征。

④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所看到的情况。

⑤将小组研讨的结果汇报。

二、 我们演一演

①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乘车时注意什么”和“假如不认识路怎么办”问题,先研讨,然后设计不同的情境,再扮演出来。各小组可偏重不同的主题,如乘车秩序、乘车平安、乘车文明、问路。

②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大家评一评。

③归纳和总结。

三、 试一试制订一份出行计划

①师:暑假来了,爸爸妈妈准备带你到外地去旅游,你准备到哪里去呢?你能自身制定一份出行计划吗?试一试吧!

②同学制订计划。

③交流。

第二课时

准备活动:

1.根据教材的调查表让同学到学校或家庭和近找一找、看一看,了解本地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各路车(船)可以到达什么地方等,并填写在表上。

2. 找一找图片或画一画本地人们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自身家和近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能到达哪些地方呢?起点与终点是哪里?

二、介绍、讲述自身乘某路公汽或其他交通工具的经历(单独一人的经历更好)。

三、交流与展示

1. 交通调查表记载的情况

2. 介绍与展示记录表

3. 介绍其他地区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

四、画一画或演一演你常用的交通工具(备注:演一演可以自身与小伙伴创设情景,也可以动作模拟)。

五、“小小交通工具设计师”

二十年后,交通方式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大胆想像,自身设计未来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可以画图,也可以文字说明)。

1. 同学设计。

2. 展示作品。

3. 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六、延伸活动

当一回小记者,调查、采访一下,这几年,你的家乡在交通方面有哪些新鲜事呢?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等学校规则内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做一个“传电话”的游戏,即老师对每组第一个学生耳语一句话,要求向后传,比一比哪组最先传到最后一个学生,这组即为优胜。做游戏时,教师注意不要强调任何游戏规矩。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谈一谈刚才做游戏的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把师生共同制定的规矩板书)然后按照规矩再次比赛。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请你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并且向大家介绍游戏的规矩。”教师解释说明,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必须遵守这种规则,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学生做游戏。

学生发言。(由于没有宣布规矩,所以估计会有很多意见。)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然后按照规矩进行比赛。

学生发言。

人为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性。通过亲自实践,明确了游戏中规矩的重要。

启发学生注意到每一种游戏都存在规矩。

2、合作处理信息。

教师播放一组“规则”内容的录像,请学生观察后,在小组里交流课前从社会生活或者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到的各种规则。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出规则存在于不同生活领域。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任一领域的一条或者几条规则编成小品,现场展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类、、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对规矩的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表演等活动,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在现实生活的“再现”中,体验规则意识。

3、探究研讨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规则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无处不在,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规则的?”以不计名投票的形式,统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统计情况,提出大胆的假设,创造一个没有规则的世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生活情境编成“无规则”小品,现场展示。引导学生谈感想。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估计会有同学对规则持否定或者怀疑的态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根据活动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内化、升华教师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条目进行学习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讲解这条规则的意义。根据小组发言情况和平时遵守校园规则的表现,评选优秀“规则示范标兵”和优秀“规则宣讲小队”负责校园规范评比检查工作。

5、小组活动。

民主选举优秀。把“规则意识”落到实处,直接指导现实学习生活。做好课堂延伸活动,促进规则意识内化。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5

(一)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曾经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二)教师准备

收集古代、现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思考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出差距与不足。

3、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结构

1.导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杀猪》等。

2.汇报: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2]发生在家里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3]学校、班级里不诚信的人和事。

3.讨论:不诚信的危害。

4、解决问题:给同学写建议;送格言;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

5、,布置课后练习

六、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深情并茂地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组长汇报课前布置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诚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过渡: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

[3].讨论:学习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了解图意

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

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的?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说你跟别人真承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

假如你对他承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

还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

(四)。提高认识见行动

(1)写格言,送格言

同学们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

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平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

为自己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条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给自己帖上“诚信星”。

(五)。,布置课后练习

1.教师:

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也用诚信来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自己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历史及变迁,进一步增强对于历史的亲近感。

2.通过编写简单家史,学习一些历史学方法。

〖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为写家史所做的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们对教科书上呈现的家史发表了什么看法,以及对写家史提出了哪些建议等,并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2.阅读与观察讨论。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上的四幅家庭照片、小文写的家史以及“我家的大事与国家的大事”对照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四幅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照片中人物的年龄、衣着、容貌、家庭成员数量等的变化入手谈感受,可以结合下面的历史年表,让学生估计每幅照片拍摄的年代,根据历史年表列出的国家大事,想像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哪个年代。

3.讲解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7页的课文,教师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像小文那样,为自己的家庭编写家史。要编写得好,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教科书上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根据教科书第27页列举的确定历史时间、收集和资料、完成三大步骤,逐一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他们不甚清楚和不明确的地方加以说明、解释。

4.个人。每个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开始编写自己的家史,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27页豆博士的话。

5.。教师就学生写家史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家史的学生,请他们课后继续完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