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狐狸和乌鸦》教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狐狸和乌鸦》经典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

《狐狸和乌鸦》是小学语文三册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这是一个老故事,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在学生已尝试通过神态、语言、动作去体味故事的寓意,从中悟出道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教学对象

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容易受他人情绪的感染、注意力不大集中、喜欢做游戏。老师就要通过一系列的直观教学先入为主,让学生感知课文;通过各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受到情绪感染;通过表演做游戏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让学生兴奋起来,迁移到创新学习中。这种学习方式与本课的内容应该是适应的、相匹配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揭示寓意的方法。

3、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能对寓言或寓言中感兴趣的人物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三个教学目标既突出语感训练,也兼顾情意因素,还重视学法的渗透,体现教为学服务的宗旨。其中课文四至七段讲狐狸骗取乌鸦叼着的那片肉的经过,是重点。理解狡猾的狐狸为得到乌鸦叼着的肉,连施三计是课文的难点。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加深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从而领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难点的关键。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十分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以读为本,读的训练过程应该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本课的教学我以读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的时间以我校每节课35分钟进行分配。具体的教学思路如下:

一、讲故事引入,揭示课题。(4分钟)

一上课,就告诉学生:“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然后再辅以多媒体课件,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课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的根据在于,有实验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知识,能记忆25%,视听结合接受知识,能记忆65%。

听完故事后,问学生你听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反馈信息,让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这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有必要的话老师还可以及时对已定的教学教程进行适当调整。

二、自读感知,把寓言读通顺。(5分钟)

读通课文是深入学习的基础。根据低年级学生开始认识自然段,以及识字量小,读书时常有加字、减字的现象,我就提出三个预习要求:

1、标出自然段番号。

2、用“--”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读课文,不加字、不减字。

然后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和集体诵读、点名读的方法来检查预习效果,同时对生字、和普通话的音出入较大的字进行正音。

三、导读理解。(12分钟)

本环节,我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安排了三个训练组块进行导读指导,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

具体地说,就是以狐狸说的三次话为线索,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先是初读,让学生把狐狸说的三次话找出来,指名请一个学生当“狐狸”读给大家听。

“您好,亲爱的乌鸦!”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然后问大家:狐狸这样说(仅仅用这种平淡的语调),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从而自然引入第二个导读层次--精读。

这个层次又以狐狸说的三次话,各设计了三个训练组块:

一是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狐狸的话,这样才能读出味来;

二是想--透过乌鸦的动作想他的内心活动,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训练组块(一):第一句

1、读--要引导学生联系话前面的提示语和上下文来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为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 )应该怎么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学生勾出来:想了想、笑着。)

(2)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为什么要笑着说?

学生可能会说想乌鸦嘴里的肉。老师马上问你怎么知道?(联系上文:他抬起头一看,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馋得直流口水。把“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读出来。)

学生可能还会说这是狐狸为了骗得乌鸦嘴里的肉在想的鬼主意。之所以要笑,是对别人有所求。自己开口向乌鸦问好,按照礼节习惯,乌鸦一定也会问好的。只要乌鸦一开口,它嘴里的肉就会掉下来。狐狸多狡猾呀!(要注意,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尊敬、问候的语气。

2、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不做声,他可能怎么想?

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在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

乌鸦第一次听了狐狸的话,心想狐狸今天怎么向我问起好来,它不会怀好意的,我得小心,于是乌鸦不理狐狸,也不做声。

训练组块(二):第二句

1、读--让学生自己先小声读读,看看怎么读效果比较好,

通过学生反复的读和比较,体会到要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读音应略高于第一次。

2、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你怎么看出有点动心了?

提醒学生抓乌鸦的动作他“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做声”来进行合理想象。

它想狐狸问候我的孩子,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所以乌鸦心一动,但是马上又想到我不能回答它,我嘴里还叼着肉呢,于是乌鸦只是看了它一眼,还是不做声。

训练组块(三):第三句

1、读--仍然让学生自己先小声读读,看看怎么读效果比较好,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乌鸦和麻雀的幻灯片,仔细比较乌鸦的羽毛真的漂亮吗?学生通过比较知道麻雀的羽毛很一般,不好看,而乌鸦的羽毛还赶不上麻雀。

然后播放乌鸦的叫声来听听它的声音是否好听。

这两句写狐狸奉承乌鸦的羽毛和嗓子好听,目的还是想骗乌鸦开口,好得到乌鸦口里的那片肉。

想--乌鸦有什么反应?

学生通过乌鸦“哇……”这个象声词进行分析,知道乌鸦听了狐狸说它羽毛漂亮,嗓子好听时,一下子得意忘形了,上了狐狸的当,这是乌鸦爱听奉承话的结果。

四、回到整体,体会内心活动,悟道理。(8分钟)

1让学生把4--7自然段连起来朗读,达到整体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是因为阅读教学要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

老师这个时候可以装扮成乌鸦,学生装扮成狐狸,可以先进行集体读、如果读不好,就个人读,总之要说得让人动心,老师扮演的“乌鸦”才吐肉。

2在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基础上悟出道理或者谈谈对寓言中人物的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学生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我先拿3分钟时间给学生,让学生默读全文,也可以多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边读边想:学习了这个寓言,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想法,读完后在五人小组进行讨论。

(组长收集一下认为有价值的发言,各组派一个代表来发言。)

(学生可以得出一个道理:爱听奉承话是得不到好结果的。也可以谈谈对乌鸦和狐狸的看法。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鼓励他。)

五、表演迁移,创新学习(6分钟)

结束方式采用表演迁移,即让学生带头饰表演,可以做一些动作、表情。让学生自己找合作伙伴,准备两分钟。

提醒扮演乌鸦的同学:“狐狸如果没打动你的心,你可千万别吐肉哟!”

提醒扮演狐狸的同学:“你要开动脑子,想办法,可以加一些动作、表情等等,一定要把肉搞到手!”

表演之后,大家可以评评演员的表演,引导学生说出好在那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这个环节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在意犹未尽中下课。

这个设计的主要是考虑到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决定采用趣味性较强、操作简单又能激发情趣的方式。同时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自主性”,即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我校正在开展的“三创”实验进行设计的。目的在于:

1考察学生对课文理解了多少。

2给他们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表演才能及协作能力。

(五)教学媒体

鹏博士多媒体课件(引入)、小黑板(预习要求)、生字卡片、乌鸦和麻雀的幻灯片、录音机及录音带(乌鸦的叫声)、狐狸和乌鸦的头饰。

(六)板书设计。

用简笔画画上一棵树、乌鸦、狐狸,用红色吹塑纸剪一块肉,便于移动。

这种设计是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感性知识贫乏,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尽量多地采用直观手段。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喜欢听好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教学重点:明白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

教学用具:挂图、生字卡片、乌鸦、狐狸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1、 出示乌鸦和狐狸的头饰,问:这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上狐狸和乌鸦)

2、 乌鸦和狐狸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 听录音朗读。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标生字,并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

2、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课文第一段。

三、细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这段有几句话,说了什么?(并解决有关问题出示生字)

ya dong

鸦 洞

小结: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一个住树上,一个住树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指名读第二段

(1)乌鸦为什么事高兴?(给孩子找到一块肉),可见他很爱自己的孩子。

(2)这时给谁看见了呢?(狐狸)

3、指名读第三段

(1)狐狸看见后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会怎么样?(馋得直流口水)

(2)这时狐狸会怎么想?(想办法吃到这块肉)

它想什么办法呢?

四、讲读课文第四、五、六、七段

1、狐狸想什么?为什么想了想后才说?(想如何逗乌鸦开口,以便把肉骗到手)

2、乌鸦有反应吗?为什么?(不做声,乌鸦对这位邻居有戒备之心,察觉它不怀好意,没有理睬它。)

第二次

(1) 狐狸又说什么?为什么向乌鸦问它的孩子好?(狐狸狡猾,想用孩子的事来打发父母的心,引诱对方开口。)

(2) 乌鸦又是怎样反应的?

乌鸦是爱孩子的,它看了狐狸一眼,说明它心里有些动了,但是它没有忘记嘴里的那块肉,

第三次

(1) 狐狸又对乌鸦说了些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呢?

(2)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呢?结果呢?

齐读最后一段:

狐狸行骗的结果怎么样。

板书设计:

狐狸乌鸦

您好乌鸦不做声

孩子好看,不做声

羽毛漂亮嗓子好得意唱

一、作业设计:

1、 看拼音写词语。

piào liang máquè

(1)您的羽毛真( ),( )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wū yā dé yì jí le

(2)( )听了狐狸的话,( ),就唱起歌来。

二、 填空。

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第一次是向乌鸦__________,乌鸦__________;第二次向乌鸦的__________,乌鸦还是__________;第三次赞美乌鸦的羽毛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乌鸦听了狐狸的话__________,就__________。结果刚一张嘴,__________就掉下来了,狐狸叨起肉走了。这是因为乌鸦__________,才上了狐狸的当。

《狐狸和乌鸦》教案 篇3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认读课文。逐句轮读,把课文读通。

二、复习并新授

1.《小鹰学飞》一课,我们是怎么读懂课文的?借助课题。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一课。

2.分析课题:(1)读懂狐狸(2)读懂乌鸦

印象中的狐狸印象中的乌鸦

3.自读课文。

4.交流反馈

梳理课文的几个要点:

l你从哪里读出了狐狸的狡猾?学生谈。

从学生的发言中小结出“语言表现”,导读第一次语言后,引出“动作表现”。

狡猾的动作表现,语言表现。(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第一次语言:亲爱的乌鸦,您好吗?——板“问好”。它是真心要问好吗?加上动作表现再读。引出“动作表现”。这个主意有没有成功地帮狐狸把乌鸦嘴里的肉搞下来?

第二次语言: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一招不成,又出一招,板“孩子”。是真心问候乌鸦太太的孩子们吗?讨好。有没有动作表现?加上动作再读。

第三次语言: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听,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第二招又没有成,第三招是非成不可了,狐狸这样想,所以第三次它又说了什么样的话?板“赞美”。

第三次说的话应该怎么样读才能把狐狸的心思读出来?

师:你读得真好,如果加上讨好的动作就更好了。狐狸这次动作更显亲热了,指名再声情并茂地试读。

狐狸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学生谈)——正如我们小朋友读出来的一样,这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啊。

这次狐狸的话说得太好听了,把这只乌鸦夸赞得心花怒放啊。

l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

从这件事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引导从狐狸身上得到启示和从乌鸦身上得到启示这两个方面说。

l师全课小结(略)

三、布置作业。

这个故事真有趣,你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

课堂中练习练习。要求:开头要交待清楚,老师引述第一小节。其他叙述根据板书,最好声情并茂动作表演。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本着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用教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个观点实施教学。期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既巩固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方法,又让学生在运用方法学懂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理解一些重点的字词,学会朗读,理清课文内容。但是实际操作时,由于没有很好地预设学生的生成并将各种应付的策略“成竹在胸”,所以驾驭课堂就显得有点勉强。课堂效益的产出欠优。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本人一定虚心接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