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是一篇文言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讲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这次为您整理了《夸父逐日》优秀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一、说课标和教材内容
《夸父逐日》是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探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能深切的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在大胆、丰富的想象中,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夸父逐日》是一篇文言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选自《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课文讲的是巨人夸父立志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
这篇神话故事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反映了远古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这篇神话由于充满幻想和离奇的故事情节,篇幅短小精悍(37个字),语言浅显易懂,比较适合初一学生阅读的品味,容易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在以往的生活或阅读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以各种方式接触过这个神话,学生读懂课文肯定问题不大。但这毕竟是一篇用古文写成的文章,这样的语言对古汉语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的,因此,如何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和培养学生对古文阅读的兴趣,以及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将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基于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并结合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了本节课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1、 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重点)
2、 积累文言词汇“逐走”、“入日”、“河渭”、“大泽”等。(重点)
3、 分析夸父的形象,理解文章的主旨,熟读并背诵课文。(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执教本节课,在总体思路上,我打算以读为突破口,并贯穿整节课始终,然后结合文本中的重点字词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走进文本、丰富文本、感悟文本、升华文本,把想象作为一个沟通文本内容和文本精神内涵的桥梁,而想象则正是小学生最擅长也最愿意做的事情,只要老师能够适时、合理的创设情境,其余的一切便会水到渠成。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将主要采用谈话法、朗读法、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和选择也很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此,学生在本节课上将主要以读悟法、圈点法、探究法等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主,并且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将贯穿整个课堂。
四、说教学步骤及教学环节。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具体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组织两个学生讲述自己读的神话故事。然后,老师通过幻灯出示一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说图画上分别画的是哪一个神话传说的情景,并简介其内容。这组图画是经过老师精心选择的,色彩丰富、明丽,形象生动、传神,意境古朴、苍凉,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很快便会被带到一个神奇而又绚丽的神话世界中去,也为整节课营造了一个浪漫的情感氛围。在如此的氛围中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充满期盼!
(二)读中悟法
1、先听老师范读课文。通过老师的范读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停顿、该用什么语气、什么语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小组赛读,评读。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培养语感,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
3、译读 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两人小组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交互进行,进一步熟知课文大意。积累本文的古汉语词汇,提升阅读古文的能力。初步感知夸父的形象。
4、复述课文 学生用自己的话,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人物的感知来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下一步的研读夯实基础。
(三)合作探究
1、 评人物:你认为夸父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
2.品结构:故事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有何用意?
3、析主题:这篇神话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默读课文,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后,在全班展示讨论,深化、完善。这几个问题浅显易懂,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再解决这几个问题并没有什么难度。
(四)吟咏品味
在学生展示完作品之后,我会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再次回到文本上,这次是小声地、轻轻地、慢慢地读,并且边读边思考:从夸父追赶太阳的脚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话想对夸父说吗?然后可以相互交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夸父身上那种敢于追逐太阳、追逐光明、追逐幸福,敢于牺牲,死后也不忘造福人类的精神和他那悲壮、豪迈的英雄形象。最后,老师再通过必要的讲解(主要是神话产生的背景)让学生理解本文所揭示的意义:即我们的先人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从而顺利攻克本节课的难点。
接着组织擂台赛,让学生争先恐后地比赛背诵神话,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追——渴——饮——死——化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挑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
二、学习重难点:
翻译课文,说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
三.学习过程及策略:
1、导入新课: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2、自主学习:
目标:翻译课文
内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方法: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然后前后桌对译,仍不能解决的做出标记,全班解决。
时间:7分钟
自主检测题:、
⑴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⑵学生口头翻译句子。
A、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 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B、未至,道渴而死。
C、弃其杖,化为邓林。
3、合作探究
⑴、夸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仍未追上太阳,你认为夸父是个失败者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⑵.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⑶.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展示方法: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并提出问题,加分奖励。
4、拓展延伸
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5、课 堂 小 结
学生回顾学习目标谈收获:
从知识上:
从做人上:
从写法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并在课堂内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积极完成“交流展示”、“巩固与提升”等环节,实现有效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夸父不畏艰险、追逐梦想的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上个学期我们知道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学生口述)?
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幅画面,请仔细观察,分别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教师出示幻灯片,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3、请学生说说关于神话的这一体裁相关知识。教师出示幻灯片加深学生的认识。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学习《夸父逐日》
(一)、教师介绍《山海经》。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起来朗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其他同学听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学生齐读一遍。读准字音、节奏。
3.自主、合作。学生对照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小组讨论。(注意:小组成员发挥合作精神,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讨论完老师抽小组成员汇报。看哪一小组认真,仔细,看哪一小组质疑精神最强。)(时间8分钟)
出示幻灯片,强调翻译方法,出示幻灯片。
对译: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移位: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 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增补: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删减: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小组讨论结束后,抽小组成员汇报讨论结果,及时提出质疑,教师点拨指正。
重点字词:
饮于河、wèi(渭)北饮大zé(泽)
夸父逐日(追赶太阳)?与日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北饮大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欲:想要。河:黄河。邓林:桃林。
一定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哟!
古今异义——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词类活用——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文言句式:
省略句——“弃其杖,化为邓林”等于“(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译为: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状语后置句——饮于河、等于“于河、渭饮”。译为:就到黄河、渭水喝。
5、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说明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精神。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到夸父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一片桃林,希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我们可以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四)、探讨人物形象和主题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夸父是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的英雄人物。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你对夸父逐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表面看来,夸父逐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这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失败,而是以此来表达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4、这则神话为我们叩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它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着灿烂的艺术魅力。不必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必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单是那深刻的思想内涵,就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启迪。.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教师做充分的准备: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为人们提供有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后来人们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我扩写的是“化为邓林”这幅画面。(老师可以先做个示范,抛砖引玉)
夸父十分疲惫,渴死在半路上。顷刻间,电闪雷鸣,北风呼啸,被丢弃在路边的拐杖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独自旋转。突然,一声霹雳,拐杖落到地底下,粉红的桃林拔地而起,蜜蜂在桃花中采花酿蜜,蝴蝶在林间追逐嬉戏。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翻译全文。
2、课文短小,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夸父逐日》是由“夸父逐日、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化为邓林”五组动画构成的,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写。
【创意说明】
《夸父逐日》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话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精练,意蕴丰富,易理解。学习本文,除朗读背诵、积累一些文言词汇、了解神话故事反映的内容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话—品读神话—拓展神话激活思维的过程来学习。
[教学目标]
1、 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 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教学重点)
3、 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教学重点)
4、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
2、播放《夸父逐日》flash动画,学生根据画面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复述故事。
3、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二、整体感悟(品读神话)
1、师配乐朗读。
2、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3、展示朗读,学生个体和集体朗读结合,激发兴趣。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4、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三、问题探讨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 。“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 ,“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成语“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四、拓展训练激活思维
1、朗读余光中的诗。
夸 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蔼的余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谈谈读后感受。
明确: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 gameover,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
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这就是逆向思维。
3拓展思维训练。
例:《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 ;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创设情景:
(1)精卫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2)蜗牛:守旧、爬行主义、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等。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选代表展示讨论情况。
五、点评各组讨论结果。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
2、积累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能按不同要求朗读课文,能正确翻译理解课文。(重点)
3、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抓住课文主要信息对故事进行改写扩写。(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神话导入新课。
二、神话及《山海经》简介。
三、精细地读。
1、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文中的节奏。
2、解说课文中的语法现象。
北:向(到)北,道:在路上,名词作状语。
省略句:( 其)渴,(其)欲得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 其)北饮( 于)大泽。未 至,(夸父)道渴而死。( 夸父)弃其杖,(其杖)化为邓林。
3、说成语。
逐 走 渴 饮 河 泽 至 道 弃 化
逐鹿中原,不胫而走,求贤若渴,饮水思源,河清海晏,竭泽而渔,
宾至如归,道听途说,背信弃义,化干戈为玉帛。
四、精致地译说。
1、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故事的波澜。
2、集体训练,每个同学都要根据课文原文进行准确,流畅译说。
3、示范译文。
五、精美地改写。
1、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故事的“雄壮”与“悲壮”。
2、集体训练:精美地改写,扩写。
3、提示:故事内容可以分为四层。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4、要求:
a、关注故事的背景,
b、设想故事的情景,
c、添加生动的细节,
d、带着情感去描写。
5、四人小组动笔实践。
6、逐层展示学生习作,师生共同点评,教师出示范文。
六、本课小结。
七、作业:背诵课文及注释。
八、板书:略
一、 导语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神话故事是《女娲造人》。现在我们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
投影: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诵读贯通
1、教师范读课文2—3遍。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齐读2遍。(齐声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教师点拨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四、作业与练习
1、背诵《夸父逐日》,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本题意在使学生通过背诵《夸父逐日》,熟悉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并且从神话这一角度,了解课文内容,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有所认识。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其地,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外,“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文言短文,积累文言词语
2、多角度理解神话故事的主旨内涵
教学重点
1、学会自主阅读文言短文,积累文言词语
2、多角度理解神话故事的主旨内涵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短文的内涵
教学设想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小就听过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在脑海中也一定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神话人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山海经》,其中就有奔月的嫦娥、射日的后羿等,另有一位“珥两黄蛇,手把两黄蛇”善于奔跑的巨人夸父(出示简笔人物形象挂图),他敢于逐日探索!(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言短文,一起体会我国古代人民面对不解的自然现象艰苦探求的精神。
二、自主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个别同学朗读
3、六人小组讨论,逐句翻译
4、全班讨论,解决字词句疑难问题
5、复述课文故事
6、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背诵
三、自主合作探究、品位文章内涵
1、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竞走”,以及怎样评价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
②对“其弃杖,化为邓林”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你改写一个简单的结尾。
③有人认为夸父自不量力,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2、全班讨论,确定两位小主持人,每组推出代表上台抽题回答以上①②题
3、以正、反方的辩论形式探讨③题
4、教师总结归纳
四、迁移训练
出示《女娲补天》原文,要求学生先自主探究讨论、然后分析两则神话主旨的相同点。
五、作业
创新、扩展《夸父逐日》的故事,要求在原文的基础上有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并有适当的细节描写,字数500字左右。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扩写神话,体会夸父的形象;
3、了解神话的特点,探究本文的主题。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体会夸父形象。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主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想象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有没有听过夸父追日的故事?给大家讲讲你听过的故事。
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夸父逐日这篇神话,看看课文和你所知道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二、文学常识
1、你觉得神话有什么特点?
归纳:
(1)远古时期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
(2)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想象的形式来表现。
2、《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有《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等
三、朗读释义
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读。
对读错字、断句进行点评。
2、字词释义
逐走走:跑(几欲先走)
入日
欲:想要(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于:
(1)说明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原因等,一般解释为在、到、从、向等,比如于舅家见之
(2)一般放在形容词后面,解释为比、胜过,比如贤于材人远矣。
河:特定表示黄河古今异义
北:向北(代到句子中体会)名词用作状语,说明方向
大泽:大湖
道:在路上名词用作状语,说明处所
弃:丢弃
3、朗读,带着字词意思朗读,尝试理解文章内容。
4、前后座合作尝试翻译。
5、再读理解,全面感知。
四、探究、扩写神话
1、文章意思我们刚刚理解了,但是这篇神话内容相当简短,你还想知道哪些内容文中没有提到呢?
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夸父为什么逐日?
夸父为什么能喝这么多水?
为什么手杖要化为桃林?
2、你想知道哪些内容,但是文中没提到,自己尽管发挥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故事,选择一处情节,写一个片断,一组一个片段。
3、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一个小组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为什么逐日?(追求光明、权威、探索自然奥秘,也是古代人名追求自然,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地强烈愿望)(板书)
夸父是个什么形象?(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高大(具体))
(2)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为什么能喝那么多水?(生想象)
(3)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渴时奔跑的状态、渴的状态。
(4)未至,道渴而死。
倒下时天地的状态。(为什么?身体高大等)
(5)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有什么作用?(使夸父形象更为丰富,造福后人、舍己为人)(板书)
4、古人想通过神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也就是夸父逐日的原因。
追求光明、权威、探索自然奥秘,也是古代人名追求自然,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地强烈愿望。
五、回顾复习
六、指导背诵
1、背诵技巧
2、自由背
3、集体背
七、检查学习目标。
一、说教材
《夸父逐日》是一则文言神话,被编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险篇中。本单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夸父逐日》是我国远古人民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的一个英雄神话,是他们企图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的体现,所以本文的教学旨在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学习探险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培养。
二、说学情
本文编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中,而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不少的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学习的方向也大致明确。同时,这则神话的篇幅很短,因此学生在字词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教师只要提点一下重点字词,学生应该可以疏通文义了。同时随着现在学生阅读视野的开阔,其认识神话,解读神话的角度可能与我们最初对神话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对于夸父形象的认识及逐日的原因上会有另外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适当引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我给这堂课拟定了一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熟读课文,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感知神话情节,学会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发挥想象,改编神话。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夸父的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夸父形象分析和主题理解(学生对于古人的情况不太了解,极有可能对主题的理解产生一些偏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夸父形象来明晰文章主题)
2、难点:创造性的改编神话。
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本文的教学目标,拟采用如下教法:
三、说教法
1、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
2、讨论探究法。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讨论合作的能力,学生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中夸父逐日的原因及夸父形象的定位是教学重点,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解决。
四、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此,学法也很重要。本文的学法可归纳为如下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字词,培养语感,熟读背诵。
2、圈点法。让学生学会抓重点字词,找重要语句来理解课文。
3、讨论法。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学会积极主动地阅读与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前教师直接提问“你们心中装了哪些神话故事 ?”这一问题,调动学生以往的知识积累,让学生谈以往所读过的神话有哪些,引导学生说出夸父逐日,导入课题。(板书:夸父逐日《山海经》)
(二)品读神话(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先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这篇课文,然后逐句疏通文义,在学生的翻译中逐步探讨文本中所隐藏的内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课文。(教师进行朗读点拨,学习《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的读书方式,读出古文韵味来。)
2、朗读。点名读、齐读。(反复朗读,培养语感,教师对学生朗读进行点评或让学生评、自评)
3、按照夸父逐日的故事的开端、发展、结果将课文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请学生来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逐步研讨课文。
第一部分:幻灯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请学生翻译,注意重点字词“逐”,提示学生重视文章注解。字词疏通后,让学生讨论回答夸父逐日的原因是什么?远古人民为什么要创造夸父逐日这样一个神话?引导学生从当时人类生活环境思考解决这一问题。(板书:赛跑征服自然 勇于探索 完成使命)
第二部分:幻灯出示: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请学生翻译,其他学生从旁纠正。引入“辰州东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数千丈。古老传曰:夸父与日竞走,至此煮饭,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唐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这段文字,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为什么要创造夸父这样一个高大的巨人呢?太阳是东升西落的,夸父追赶太阳应该是一直向西的,为什么要去北边的大泽喝水呢?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夸父是一个不辞辛劳,不怕牺牲的伟大英雄,人们在夸父的身上寄予了厚望。(板书:高大 巨人 不辞辛劳)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
第三部分:幻灯出示:未至,道渴而死。学生讨论夸父之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同时引导学生质疑文本,夸父何以要拎一枝拐杖?(小组讨论解决)想象夸父“轰然倒下的情景,加上环境、心理描写写成一段话。(板书:不怕牺牲 夸父精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朗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品析人物,我谈我感受
根据文本讨论分析夸父的形象,谈谈对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体会和感悟。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
(四)神话我来说
播放动画《夸父逐日》,比较其与文本的不同,让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改编神话。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写,然后进行课堂交流。)
(设计意图: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在写作训练锻炼一下口语表达能力。)
(五)小结
学生再谈对夸父的认识,教师做鼓励性小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
(此环节与引入照应,旨在让学生明白,只有深人分析文章,对内容才会有更深入、更深层的理解,让他们学会思考。)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改编整个神话,写在小作文本上。
七、时间安排
导入(1分钟) 品读课文(23分钟) 品析人物,谈感受(4分钟) 神话我来说(15分钟) 小结(2分钟)
八、板书
夸父逐日
《山海经》
逐 饮 化
↓ ↓ ↓
勇于探索 巨人 不畏艰辛
↘ ↓ ↙
夸父精神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体现新课改下对古文教学的要求,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达到古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整合,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创新审美相结合。这只是尝试,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会促使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并获得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为学生构造一个轻松、活泼、愉悦的学习的平台,从而达到接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我国古代文字的学习兴
趣的目的。此教学设计正是根据这一理念并结合听障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提高自学浅显文言文的能
力和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本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易懂。学生能够根据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从这个故事中衍生了“夸父逐日“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同时有褒义和贬义两层含义,在学习时要使学生能依据不同的语境进行区分并熟练运用。同时,在学习这个成语的双面含义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语言是要结合语境来理解的。
【学情分析】
青岛中心聋校,九年级一班,共有12名学生。听障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较同龄人相对缓慢,因此,我校针对学情为九年级学生选用普校人教版七年级用书。即使如此,在学习中部分学生仍会感到很困难。学生的语言中时常出现语序颠倒、词语乱用等现象。他们的词汇匮乏、阅读浅显,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针对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还要时刻注意纠正学生
的语法错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
和思维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能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2、理解“夸父逐日”这个成语的两种含义。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多角度理解神话故事的内容及夸父形象,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翻译、复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学培养浅显的文言文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学习夸父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夸父逐日的积极意义,感悟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
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PPT及电子白板)的手段,将课文原文和译文展示在电子白板上,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月亮上面有白兔和嫦娥吗?海里真的有海龙王吗?
同学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PPT出示神话故事的来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太阳的神话——《夸父逐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所熟悉的神话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出神话故事的来历,更易被学生理解、接受。)
二、新授
(一)作品简介
1、师:《夸父逐日》选自哪里?生:《山海经·海外北经》。
2、PPT出示作品简介,学生默读。
3、师:这本书是不是一个人所写的?书中主要记录的是什么知识?它重要吗?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听障学生由于阅读能力较弱,常常有看没有懂,因此,在这里,我在学生自读《山海经》的简介后,针对简介中的主要内容提问。一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二可以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应该怎样抓住阅读重点。)
(二)诵读课文
1、请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请一位同学代表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学生的发音及停顿问题并给予纠正。)
3、全班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听障学生诵读古文的语感和节奏感。)
(三)疏通文义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划出疑难词句,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解答疑难。
2、考察巩固:请学生翻译重点词汇,其他同学纠正不当之处。若仍有不足之处,教师予以补充纠正。
3、学生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由个别学生起来疏通文义,这就需要学生将重点词语含义有序连接、有机结合。这里,学生必将出现许多病句,教师针对他们语言上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这样,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对词语含义的掌握,同时还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4、教师出示原文和译文,学生比较阅读。
(设计意图:针对听障学生常常出现语序颠倒、用词不当等病句现象,在这里让学生将原文和译文对照着看,目的是使其在看译文的时候了解正确的语言顺序,减少病句的出现。)
5、再读课文(能背诵的背诵)。
(四)研读课文内容
1、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请问:这篇神话故事描写了夸父逐日经历了哪些波折?
(板书:入日渴饮道死弃杖化林)
2、文中的夸父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板书:褒:勇敢追求、不畏艰苦、坚持不懈、意志顽强)
3、“弃其杖,化为邓林”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情节?
明确:这一情节更加丰富了夸父的形象,也丰富了文章的内
涵。它表明夸父不仅是一个勇于追求、锲而不舍的人,还是一个甘于为人类造福,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板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课前设想:学生不一定能想起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词来形容。教师可进行提示: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邓稼先》)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夸父吗?这样,学生会自觉地与旧知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潜意识中明白了知识的联系性,从而慢慢地构建起知识体系。)
4、文中说“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夸父真有那般海量吗?那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5、文章内容是真实的吗?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如果直接问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很多学生肯定会茫然不知,因此,前面加一个小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引导,“夸张和想象手法”的运用自然不再难以理解。后面紧跟着神话故事的写作特色介绍,更易被学生理解。)
6、PPT出示神话的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把课文内容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以后的阅读奠定理论基础。)
7、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夸父这一形象褒贬不一,有人赞扬有人批判,请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贬:有勇无谋、鲁莽、自不量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拓展学生的思维,多角度地理解人物形象,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8、归纳成语:千百年来,这个故事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已演绎成一个成语——夸父逐日。
后世人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和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但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
因此,这个成语具有两种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褒贬不同。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个练习:
请说出成语在下列各句中的感情色彩:
(1)我们要学习夸父逐日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2)确立目标一定要根据实际,切不可做夸父逐日一样的人。
(设计意图:针对听障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弱的现象,为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恰当地运用成语。我设计在归纳成语含义后再根据语境判断成语的感情色彩的练习。由此检验并巩固学生对这个成语含义的掌握。)
三、拓展延伸
(一)感悟
读了这则神话,你有什么感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结合生活实践谈谈自己的感悟。在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文中人物的精神。)
(二)口才展示:请同学们讲讲你所知道的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教师提示,学生总结)
五、推荐阅读
我给同学们介绍两本书,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有选
择地阅读:《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听障学生的阅读主要还是以故事性的文章为主。特别是对神话、童话故事兴趣较浓。我班学生也是如此。但是,学生在平时又不会主动看书,也不知道哪些书适合自己看。因此,借此机会,我向学生推荐了两本书——《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但是,只是推荐一下还不够,他们不知道如何选书,不知道哪些才是适合自己的。因此,我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这两本书的版本内容作了分层推荐。能力较强、对文言文有一定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看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文言文版本(带注释)的《山海经》;古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山海经》;耐性不够、觉得纯文字版的书籍枯燥的学生可以看京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图文版)。这样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实效性。同时,也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看书的兴趣。)
六、作业
1、改写《夸父逐日》,运用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丰富故事内容。(200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用“夸父逐日”这个成语造句,要求贬义、褒义各一个。
(设计意图:这一作业承接课上的成语练习,让学生在能够分辨不同语境中成语含义的基础上,做到自己可以灵活运用成语。)
3、感悟“夸父”。
(设计意图:由于课上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看法。因此,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思考过文章所带来的启发和感悟。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课后将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道理或受到的启发写下来。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去主动思考并着手写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历程:入日、渴饮、道死、弃杖化林
人物形象:褒:勇敢追求、不畏艰苦、意志顽强、坚持不懈、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
贬:有勇无谋、鲁莽、自不量力
表现手法:想象、夸张
成语:夸父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