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吆喝》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萧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三十年代步入文坛,在1939年至1946年,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做讲师,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驰骋欧洲战场,成为二战时期中国唯一的欧洲战地记者。本文选自散文集。本书获中国首届散文奖。
时间
吆喝声调变化时间顺序
音韵节奏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并找出文中提到的各种叫卖声,对吆喝声进行了哪些方面的介绍?。
作者儿童时北京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
吆喝的主要内容、时间;吆喝的。声调变化;吆喝的音韵节奏。
2本文写了很多吆喝声,却不显得散乱,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把它们组织起来的?
(注意把握关键句和过渡句。)学生找的过渡句如下:
a、“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b、“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c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买吃食。还有唱画匣子的。
d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
e叫卖实际就是一种口头广告。
教师归纳:从早到晚、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
五、赏析吆喝,品味语言
你认为那些吆喝声好,好在哪里?
1喝了蜜的大柿子
拟人,生动写出了柿子口味之甜。
2葫芦儿――冰塔儿。
比喻,生动写出了葫芦儿的晶莹可爱。
3小玩艺儿赛活的。
写出了小玩艺儿的逼真。
教师小结;吆喝词,真可谓手法多样,贴切生动,比喻、拟人、夸张,写形、写色、写味儿。平实中透着儒雅,质朴又不失鲜活。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
课题
学习目标:①了解文常,掌握生字词
②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北京吆喝声的情感,进而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表达。
③感受老北京的民风民俗,引起对民俗文化的关注。
学习难点:目标②
第一部分:自学探究——雏凤清声
一、做预习
1、识作者: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
本文选自散文集《北京城杂忆》.本书获中国首届散文奖。作者这样写道:“《北京城杂忆》不是知识性的,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城之间,以抚今追忆的心态来书写我的一些怀念和感触。”
2、读全文,测字词
(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招徕( ) 囿于( )
铁铉( ) 小钹( )
合辙压韵( ) 秫秸秆( )
馄饨( ) 荸荠( )
佐料( ) 饽饽( )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
囿于:
合辙押韵:
二、赏吆喝
文中写了很多吆喝,你认为谁最会吆喝,为什么?(请勾出来,简要批注)
第二部分:拓展探究——群凤和鸣
三、悟吆喝
细读4—1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北京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情感。
四、惜民俗
我们家乡有哪些吆喝声,请把你所听到的`重庆街头的吆喝声在组内交流,试着学学,体会其中的韵味。
第三部分:检测提升——凤翔九天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民俗风情,请大家想一想、写一写。
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1吆喝人生活处境怎么样?从文中找出最能反映吆喝人生活处境的语句。
从第四段、第十段可以看出,他们从早到晚,非常辛苦。
馄饨皮儿薄,馅儿要大。可以看出他们真诚实在、热情乐观。
2在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飘荡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后分析作者的感情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