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
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诗人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表达愁苦的文学经典《声声慢》(板书)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的代表之一。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专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板书)。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板书)。
《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1、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
3、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问:这首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问: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词人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这里的什么字让我们感受深刻?“淡”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各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3、过片“滿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话直承上文。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憾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一开头就让人心不宁,景亦冷,情凄苦,种种情绪弥漫开来。起首三句比较形象,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今天的我们抓住文字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态!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此词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而显得格外厚重。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蕭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滿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
师:让我来给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词,大家最好是半闭着眼去到李清照那个凄凉的感受中。细细体会人世间的悲凉。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请在文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场景,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词人形象描绘出来。注意“愁”的细腻勾画)
堪称千古绝唱的《声声慢》,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一个女词人,经历了战乱离散,终于因着诗词,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让我们记住这位个性鲜明、超越尘俗的女性,记信这位别开生面的独创性作家----李清照。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编者意在通过本单元的编写让学生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磊落坦荡的胸怀,从而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我也想通过本课的传授,让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心灵甘露,重新审视自己的亲情体验,也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了解“情”的真谛所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这一学习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围绕“人生体验”这个主题确定的。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这一目标的确立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对情感意境之美的神会。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这一目标是语文人文性的具体体现,是升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重点:课文理解,美点寻踪。理解课文和美点寻踪是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的升华,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一个寄托体,抓住了这个重点,学生就会觉得此课受益匪浅。
三、说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四、说学法
叶圣陶说过:“教法的根本是学法,为此,我将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讨论鉴赏。
通过教师的读、学生的自读、品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再通过合作探究、讨论鉴赏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满完成本课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运用钢琴曲的优美旋律去撞击学生心灵,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适时导入,让学生在美的愉悦感受中走进这篇哲而美的散文佳作。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这个大的环节中又包含以下几个小的环节
1、教师配乐范读这个设计沿袭导语而来,同时又是承接下边各个环节。因为学生既在教师范读中畅游了思绪,又解决了一些疑难字词。在这一环节结束,再设置问题,让学生说出应重点掌握的字词,这样,在对佳作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教师设置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设置是这样的。
课文中写了那些人?要求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这个问题的设置正是学生深入课文后的不同感受体验。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
根据文中语句分析出谁是这个家庭真正的决策者?
这个问题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研读文章的一个环节,学生所找答案必然围绕“我”如何解决散步分歧展开。这样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再点处这就是中年人的责任,本文所设难点不攻自破。一个完美的结局点染了尊老爱幼这个不置可否的主题。到此为止,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是浓浓的爱撑起了家庭的一方晴空。从而铺设了学生人生体验的桥梁。教师顺势倒入下一环节。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学生会再此环节中畅所欲言,交流亲情体验,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第三个大的环节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在这个环节中,将激趣----学法点拨------品读------交流相融合,并且向学生出示了何谓美点寻踪,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对文章进行赏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个环节
让学生把这一节课的收获谈出来,老师给了一个提示例句,同学仿说,各抒己见,表达真情实感。
第五个环节作业写一篇日记,题目《记录点滴真情》。
最后一个环节小结
在总结过程中点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再把本课主题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珍爱自己的亲人,珍爱自己的生命。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一感知一品读一欣赏一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饱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饱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走进《竹影》。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
(学生回答有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找到后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五〉拓展欣赏: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配音乐)
(六)口语交流:
〈七〉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心理学认为: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奇性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1、用在数学的重要内容上(如定理、定义、公式、法则等内容)
2、用在关键性的词语或符号上(如定义定理中的关键词语等)
3、用在某些关键易错处(如运算易错处)
4、用在图形的强调和区别上
5、用在学生板演的批改上
6、用在课堂小结的强调上
1.教学目标(20):能依照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情制定多维度教学目标,目标内容表述清晰,用语精炼准确。
2.教学重难点(5):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学情分析(10):简明分析本班学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学生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4.教与学(方法)设计(10):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并作简要说明,也可阐明教与学的设想和规划,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关键设计和学法指导。教法、学法设计可选一项或两项。
5.教学过程(50):教学过程容量适中、结构合理,教学活动设计能突出学生主体,体现师生互动、讲练结合、具有一定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符合课改理念,体现高效课堂精神。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拓展和落实,有教具、学具、多媒体等应用设计,有简要板书设计,有精炼的作业设计,有教学反思。
6.书写规范(5):格式整体、美观、布局合理、内容完整。
高中板书设计评分标准
1.板书设计目的明确、条理清楚,能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50)。
2.板书设计布局合理、内容恰当、有层次感(20)。
3.板书设计无知识性失误、书写规范、美观,无错别字,标点正确,间距适中(10)。
4.板书设计新颖、独特、巧妙、美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很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领会教材内容,掌握所学知识。板书设计能结合教材特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形象性和艺术性(20)。
2017年陋室铭教案板书设计:
课文分析:
《陋室铭》的体裁是“铭”。铭是古代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的文体,文辞精练,有韵,体制短小。课文的'主题是通过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表现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己,事中见理,景中显情。其次,文章巧于用典。借“诸葛庐”等以自况,增强了文章说理的说服力,升华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君子之居
惟
环境——优美
斯
吾
主人——高尚
是
德
客人——不俗
陋
馨
生活——高雅
室
陋
立论:山——水——室(类比)
品行高洁
室
论证:环境——清幽宁静
生活——情趣高雅(衬托)
铭
结论:何陋之有(用典)
安贫乐道
设计理由:
设计一:
该设计以对联形式,突出课文主题。用楷体字突显对联,横批为“君子之居”,上联是“斯是陋室”,下联是“惟吾德馨”。《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我则化用前半句为横批。板书主体部分围绕课文内容,从“环境、主人、客人、生活”四个方面简洁的表现出“陋室不陋”的特点。在总结课文时,板书对联,点明主题。
设计二:
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最后,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引孔子的话作结,表达了作者品行高洁、安贫乐道的志趣。
以上内容有应届毕业生网提供(仅供参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19生命生命(绿色粉笔)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每次老师看这些画面都会为此而感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播放一组配乐图片)
师小结:一朵小花要历经多少风雨才能绽放美丽,一只小鸡要冲破多少阻碍才能看见阳光。看了这些感人的画面,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同一个词,那就是――生命。(引导学生说)
一、情景导入,直奔重点。
1、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文章(指板书,生齐读)――《生命生命》。
(出示课件,生齐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3、这句话中有一组反义词,你们发现了吗?(“有限”和“无限”)请圈出这对反义词。
4、师小节: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有限的生命能够体现无限的价值,作者列举了三件事例。默读2--4自然段,给每个事例概括出一个小标题。
二、默读事例,整体感知。
2、把你的体会和同桌说一说。
三、品读交流,感悟生命。
(一)我们来交流第一个事例――“飞蛾求生”
预设引导:“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强烈的求生欲望)哪些词令你感到震惊?(挣扎、极力)(圈出这两个词,师评价:你能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的含义,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极力是什么意思?(用尽全力)
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极力挣扎的感觉吗?(通过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再读,直到读好,指导重读关键词语,通过解词使语句朗读一次比一次更加到位。)
(2)还有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情感读一读?(评价)
(3)如果你就是那只握在别人手中的飞蛾,你的第一念头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逃!我要逃生!)如果你就是那只握在别人手中的飞蛾,你会怎么做?(我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4)同学们,伸出手来,有一只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的飞蛾正握在你的手中,你能感受到吗?你能把这句话读好?(抽生读)
(播放音乐)飞蛾求生的欲望是这样的强烈!让老师也不禁想读一读,好吗?(师范读)
(5)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渴望再读读这个句子:(指屏幕,生齐读)
预设引导:“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说体会。� 现在,你就是这颗种子,但命运似乎对你不公平啊,你生长在砖缝中,没有阳光,没有泥土,你选择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还是不屈向上、顽强生长?我们齐读本段,从小瓜苗身上再次感悟生命。
预设引导1:“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1)“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代表什么?(旺盛的生命力)
(2)同学们,有没有倾听过自己的心跳?请你把手放在心口,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这是怎样的心跳?(怦怦、沉稳而又规律)孩子们,这样的心跳伴随了你十年有余,文中有一句话应该最能表达你此刻的心声。(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激动、自豪)
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吧!
预设引导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是什么意思?(不珍惜、浪费)什么样的行为是糟蹋生命的行为?(打架、偷东西、不认真学习、打游戏、打麻将、吸毒……)
是“好好地使用”生命,还是“白白地糟蹋”生命,一切全由谁决定?
作者说: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请比较这两个句子: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哪一句表达更好?“必须”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更坚决。
四、深情诵读,表达生命。
那杏林子是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本文的作者吧!
配乐出示课件,师朗读:杏林子也曾有过美好的童年,然而在12岁那年,不幸降临,杏林子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致使她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就连头也不能随意转动。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在轮椅上度过了整整五十年,坚强的杏林子没有向命运低头,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凭借对生命的无限热爱,用这样的双手写下了80多部作品,被誉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做出了贡献。她离世之后,家人根据其生前遗愿,把躯体捐给医院供医学研究。她有一句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让我们来听听她对生命的阐述:
“在别人看来,我是个很不幸的人,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走动,很多时光是坐在轮椅上度过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我却活得十分富有。”
“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杏林子的生命是脆弱的,但她却永不放弃,她用坚韧不拔的精神、精彩的文学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价值。文章的最后,她这样说:(齐读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不仅仅是活着,有呼吸,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我们曾经做过什么,我们曾经为了生命更有价值,做过哪些努力。
老师把最后一段变成了诗的形式:
虽然
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
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
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
更加光彩有力
让我们通过诵读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吧!
生命像太阳,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生命像火把,冲破黑暗,带来光明;
生命是像
也可以不拘于这种形式,写写你的生命感言。(播放音乐)
(师巡视)好好表达,有可能一句伟大的生命格言就会在咱们四五班产生。
(抽生汇报)“孩子,你写出了自己的对生命的思考,在句子后面加上破折号和你的名字,这就是你的格言了……”同桌互相读出你的生命感言吧!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还小,未来的路还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对生命的感悟会越来越深刻,但不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老师都希望你们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自己的生命光彩有力!
五、作业
1、把学这篇文章的感受写下来。
2、课外阅读:杏林子《和命运较量》
六、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有限无限
珍惜生命光彩有力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答案参考:
1.(1)几次想把它弄死,而感觉惭愧不安。
(2)捋翅、拍打翅,都是无益地耗费劳力。
2.它打扰了我闲暇的心情,影响了我的野餐,我把它赶走,它又飞回来,使我失去了耐心。
3.表现蜜蜂不屈不挠的精神,顽强的生命力。
4.小东西、生灵。
5.作者开始对蜜蜂是厌烦、憎恶,非把它置于死地不可;后来是可怜、同情、敬仰。被小蜜蜂的精神所感动。
6.从侧面写出蜜蜂伤势的严重,更突出蜜蜂顽强的生命力和我的内疚心情。
7.(1)作者被蜜蜂不屈不挠追求生存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震撼而生敬意。
(2)被蜜蜂的精神所感动而陷入沉思。
(3)为自己对蜜蜂的扼杀举动而深感内疚。
8.不屈不挠求生存的精神,顽强的生命力。
9.强调了生命的可贵,同时也为自己几乎扼杀一个弱小的生命而深感懊悔
教材分析: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课文不但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泗水河畔的美景,而且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内涵十分丰富、厚重,有利于激发学生了解其深层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把自然段。
2、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感受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时间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孔子,导入课题。
1、板书:孔子(同学们了解孔子吗?可以起来说一说,其他同学补充。)
2、师板课题,围绕课文,质疑导入(读了课题,我们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把文章读熟读顺。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检查自读效果,相机正音,指导读好长句、重点段。
3、默读全文,了解作者写作思路,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设想:注意引导阅读感知,感知深,才能理解透。]
三、品读春景,初识水性。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泗水春景。(播放音乐《江南春色》,学生自读想象。)
2、指名说说自己感受的春色。(多位同学尽情交流。)
引导谈感受:泗水的春景美在哪?(从两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是景色美:二是语言美。)
3、小结板书:春意浓
4、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初步感悟水与春景的关系,体会大自然的和谐美。
5、过渡:浪漫迷人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
6、出示: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指名读。
(2)师述:这段话的含义的确很深刻,读了这段话,你有疑问吗?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师相机小结:
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
水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
水穿山岩、凿石壁,胸怀志向,多像君子般百折不挠得坚贞情操
水能荡涤污垢,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彩,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
7、多媒体播放水的视频,请同学们看着水,谈谈你是否也从这水中感悟的什么?教学其中的省略号。
8、司空见惯的水中竟蕴含深刻的人生大智慧,读了真令人受益匪浅呀。谁会读这一段话?
9、指导感情朗读,理解水的性格,并试着背诵。
四、体验对话,感悟师生情
1、分角色朗读10——17自然段,谈感受。(联系插图感受孔子与其弟子的浓浓师生情谊。)
2、引导学生体验师生之间的和谐情谊。师问:“如果你是孔子的一个弟子,此时你会向你的老师说什么?”
3、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4、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积淀情感
1、交流孔子的名言与故事,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与理解。
2、作业:搜集孔子与其弟子的资料,在主题班会上交流。
[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与学生的情感结合、与课外阅读结合,共享教育的真谛。]
板书设计:
春意浓
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按效果设计教案板书设计。
2、教案板书设计说的可不是板书本身,是从板书的排列布局,到板书的字体大小、字体等等的设计,并且要在形式上让学生养成条理和统一的对板书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按板书的大小、颜色、排列的整齐美观等标准,来设计自己的教案板书。
4、教学设计是将学生现有的思维和知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设计图表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方便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板书的位置:
常见的是在黑板的正上方,但若是课课如此,千篇一律,势必给学生单调、乏味的感觉。
具体板书时,课题的位置也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所变化,或在黑板的左边或在右边或在正中,使课题的位置与内容协调一致,互相衬托,突出课题的中心位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识记是思维的基础,识记的80%来自视觉,而板书就直接作用于视觉;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需要一种依靠性图式,板书就是思维的一种直观表现形式。
1、板书的计划性
数学课的信息容量大,因此,数学课的板书要有计划性,板书的计划性要做在课前,包括对板书的内容、布局、次序、色彩、大小等因素的整体考虑。课前无计划,课上板书就是随意的,随意性的板书就难以做到布局合理、主次得当,因而不利于刺激学生的视觉记忆。
2、板书的条理性
数学课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因此数学课的板书首先要调理清楚,这不仅是数学教学思路的反映,也是数学思维的直观反映。有条理的板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形成。
3、板书的刚要性
繁琐的板书会降低教学的效益(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形不成视觉的注意中心,不能有效地刺激视觉,加强记忆。)板书要体现纲要性的特点,纲要性的板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也能对学生的记忆起到提示器的作用。
4、板书的直观性
数学思维要有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正确的直观印象能为学生提供思路(对几何教学尤如此)。
5、板书的艺术性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学中的板书必须讲究艺术。一方面体现在板书的整体布局合理又匠心独具的设计;另一方面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单调的颜色可导致视觉疲劳)。
6、少而精原则
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注意不能把大量时间放在板书上,防止舍本逐末。但重要的内容如公式、定理、题目一定要写清楚,图形要画准确。
[教学目的]
1.学习延安军民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和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4.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3.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法、冥想入境法、诵读品味法、点拨互动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总体构想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教学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入领会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换位思考,通晓文章的情理,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媒体显示:mtv歌曲《南泥湾》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场景。)
由我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首唱的歌曲《南泥湾》曾经传遍神州大地,唱响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曲调悠扬、旋律动听,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今天学习的《菜园小记》也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表现了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
大家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幅优美的月夜归耕图蕴涵着诗人归隐的自豪与田园的乐趣。那么,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战士们曾经体验到的田园乐趣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吴伯箫和他战友的菜园,一起去感受战士们种菜的乐趣与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
(解说: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运用音像教学手段或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解题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为了扼制我党我军的发展,在陕甘宁边区聚集重兵,对延安军民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甚至到了“每天要买到蔬菜就买不到油盐柴火,要买到油盐柴火就买不到蔬菜的地步”。在艰苦的年月里,边区军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他们自己动手开荒、种地,纺棉、织布……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菜园小记》写的就是作者对延安蓝家坪开荒种莱岁月的深情回忆。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山东莱芜人,著有《烟尘集》《北极星》等散文集。1938年4月到延安,曾参加1941年到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当时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家处于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在延安生活了8年的人,“有责任介绍延安的革命传统,宣传延安的革命精神”。他应《人民日报》的要求,先后写了包括《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在内的一组散文,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三、研习课文
1.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点。
明确: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热爱边区火热的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请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且说说它们美在哪里。
(解说: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涵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可能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获得丰富的感受。学生在没有教师或录音朗读“干扰”的情况下的阅读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也是“发现”的起点。安排这些活动的意图是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2.抓住线索,理清课文思路。
(采取“分小组讨论一全班交流一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围绕这条线索写了哪些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明确:文章以菜园为线索,把与菜园有关的事情贯穿起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是文章的。引子。由议论“种花好,种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对延安蓝家坪菜园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6段),写菜园的概貌。
第三部分(第7段至篇末),写种菜的乐趣。
(解说:散文的线索是把全部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作者行文的思路。从线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3.检查学生对生字难词的掌握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绛紫自给石窠腌渍煦暖姹紫嫣红韭菜涔涔精神矍铄窖藏沁人心脾五彩斑斓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解说:将字词检查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是为了避免破坏导入新课时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马上进入对文本的感受阶段,有利于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叙事、写景中抒发内心感情的?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菜园小记》这篇课文,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笔下充满田园乐趣的菜园,一起欣赏菜园的景,・了解园中的事,体会文中的情。
(解说:精练的导语既创设了学习情境又简要交代了学习目的。)
二、研习课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明确:作者抓住菜园是果园又是花园的特点,运用铺陈的手法,先果园,次花园,最后落笔到菜园。作者在文中告诉读者,“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施肥,松土,整畦,下种等等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重点写了播种、管理与丰收的乐趣。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