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

《珍妮的帽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老师同学对珍妮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的之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奖励评价标志等。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画面上的小同学怎么都戴着帽子呢?想不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请同学们打开书39页。

板书课题:珍妮的帽子。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求知情感,为更好地学习课文,体会情感打下基础。

读文识字:

1、从文章题目引导学生质疑。

2、带着疑问,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小组内互相解决。

3、生生字识记情况。全会的被评为“识字大王”。

4、小组长检查生字,评出本组的“识字大王”。

5、课文的朗读情况。

利用小组互助的形式识记文中生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结合,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又调动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理解课文:

1、教师感情范读。

2、学生听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顺着学生的疑问分析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悟)

解以下问题:

1、故事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以珍妮的帽子做线索?

2、你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对珍妮的关爱?(段、句、词)

3、珍妮的感受是怎样的?

4、如果你是珍妮你会对老师和同学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5、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从文章题目上,引导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采用合作互助的形式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们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班”、“迟”两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学生已经能够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写字了,但是要求孩子认真并写规范。

课外延伸:

1、读一读课下有关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的故事或文章,讲一讲,评选出“故事大王”。

2、把课文以及课外故事中的好词、好句整理在小本本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也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更增进对同伴的关爱之情。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

【内容简析】

本课是一篇儿童生活故事,写的是九岁的贝贝很自信,在玩球时被大孩子“侵犯”后,能自己巧妙处理的事。倡导少年儿童要充满自信,善于与人交往,学会沟通和合作。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课教学设计及同步练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即“我能行”。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允许、汗流浃背”等词语;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2、能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知道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学会用聪明的办法保护自己,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沟通与合作。

【重点难点】

重点:贝贝处理问题的过程。

难点:遇到类似的情况,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与人友好相处。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课件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这个单元讲的都是我们小朋友的故事,你们看:(边放课件边叙述)有小朋友一起玩篮球的,有玩“跳马”的,有为花儿遮雨的,有为别人鼓掌的。

课件准备——

画面一:贝贝和几个大孩子投篮。

画面二:几个小朋友玩“跳马”。

画面三:萨沙用雨衣为花儿遮雨。

画面四:同学们为小英演讲鼓掌。

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这是25课《我能行》中的一个情景。

2、看图质疑,导入新课:谁能看图说一句话,或者提出一个问题?

3、过渡:你们说的、想的都不错,现在就请你们自己阅读课文《我能行》吧,你们能行吗?

二、初读课文

要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带拼音的字认真拼读几遍,其他不会读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三、趣味识字

1、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会读吗?读对了,表扬同桌;读错了,帮他纠正。

2、当机灵鬼:这么多生字,你有哪些好方法快速认识呢?把秘密告诉大家,看谁的方法好,谁就是可爱的小机灵鬼。

3、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读音:

miáo瞄准、长dèng凳、zhù注意、gǔn滚动、求zhī之不得、jiǎn捡起、等dài待、传dì递、活yuè跃、yǔ与、汗流jiā浃背、cā擦汗、yǔn允许、yuē约dìng定

4、分段检查读课文,看生字放入文中是否能读正确。

四、整体感知,初学课文

1、填空练习:贝贝玩球时,突然,球被几个大孩子()。贝贝不用(),自己瞅准机会(),并和他们()。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课文用了8个自然段来写这件事,那么每一自然段都告诉我们些什么?

五、指名读第1自然段,并说出从第1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哪一句写贝贝怎样玩球?哪些词要强调?引导学生理解“一会儿……一会儿……”,并造句。

2、指导学生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注意”和“举动”。

六、学习第2~5自然段

过渡:贝贝玩球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2、“求之不得”什么意思?

3、“贝贝却被抛在一边,变成了观众”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大孩子很无理,他们自顾自玩起来,一点儿不管贝贝;贝贝很可怜,眼睁睁地看人家玩自己的球……)

4、如果你是贝贝,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你能表演一下吗?

5、小组讨论:贝贝为什么“呆呆地站在那儿,没有走开”。结合课文中的词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上下文猜想,贝贝可能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6、在这突发事件中,你做一回评判员,想象一下在场的人会怎么想,评判一下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引导学生理解到:爸爸会想:贝贝才九岁,需要呵护,所以走到贝贝身边……

贝贝会想:我已经九岁了,我得自己想办法……

大孩子会想……

7、小结:贝贝虽然变成了观众,但是他既没有去找爸爸,也没有伤心地哭泣,没有直接去找他们要球,也没有接受爸爸的帮助,而是什么态度?用书上的一句话回答(学生齐答:我想我能行!)对,贝贝就是这样一个自信的孩子!

七、作业布置

再画几个花篮,把今天学的词语放进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贝贝的球被大孩子拿去玩了,但他是个十分自信的孩子,相信自己能解决这件事。那么,他究竟是怎样自己解决的?

二、自读自悟第6自然段

1、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2、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读后感受。

三、教学第6自然段

1、再次认真读课文,逐句理解。

2、联系下文理解第一句“贝贝静静地等待”是什么意思。

3、朗读并讨论第二句:哪些词语表现出贝贝动作的敏捷?该怎么读这句话?

思考并回答:贝贝拿到球后,为什么又把球传给大孩子?贝贝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哪个词最能体现贝贝和大孩子玩得很好?(理解“融到了一起”。)

4、朗读第三、四句。

5、过渡:贝贝和他们关系融洽,我们从下面一段也可以看出来。

四、教学第7~8自然段

1、齐读第7~8自然段,回答上述问题。

2、引导理解:爸爸注视着儿子,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3、讨论比较: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过这种事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贝贝处理问题的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这说明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

4、总结全文(略)。

五、导写字

1、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书写时注意些什么?

之: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整个字在田字格里要居中。

允:第一笔撇折从竖中线起笔,折在横中线上,注意竖中线两边比例对称,才显得平稳。

注、视: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球、跃:左右大致相等,“球”字第八笔提、“跃”字的第十笔撇都稍微超过竖中线。

2、学生书写,评价。

3、完成课后第三题。

2022年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篇3

一、 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32个汉字,会写220个生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学习习惯方面,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三、 教学措施:

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授课能力。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增强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认真看书的习惯。同时注意学习态度的培养。

4、加强与生活实际联系,寻取生活的资源进行教学,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经过一年级的“读”和“说”为重点的训练,学生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学生们经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大量的阅读训练说话,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敢于在公共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使用生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准则设计教学。。

本册教材编排的特点。本册教材采取自然发展的方式编写,单元的递进主要是为了突出阅读,防止附加的关于文体、写法之类的说教,以便促进儿童的大量阅读。课文中反复出现诗歌和儿歌,这不仅是增加情趣,更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逐步让他们感受美,创造美。学生的写作不仅仅成文,都有情感的支持、召唤,都有韵律、节奏的配合,所以对这些课文的教学也应视作是更深的层次上的写作基础。本册共有课文30篇。在语文训练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本着课标“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上我们有以下几点计划:

(一)、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采用不用的教学方式

1、一般课文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我们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二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要让学生动脑筋主动识字,用各种方法记忆字的音形义;在完成课本识字任务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并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加强写字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地练习提高写字的技能。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词句训练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避免以词解词,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是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是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课后问题的教学。对于一些思考题、讨论题具有开放性,注重方法的提示和自学的引导。力求做到理解内容和组词造句、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加强朗读、背诵,而且增加自由度,一些课文让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充分利用“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

(4)。加强朗读、默读训练。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使课上有琅琅的读书声,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2、诗歌的教学。诗歌用优美、简短的语言表现丰富的画面,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诗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我会从朗读入手,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在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且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背的乐,说得乐,写得乐。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才能为上好课打下较好基础。通过“读——思——查”,反复诵读课文,认真思考与教材和教学有关的主要问题,然后适当地去查阅或参读教学参考资料,做到多读多思。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精心设计教学

首先教学设计树立大单元教学意识,从单元整体出发,从宏观上考虑好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时间,分配好每篇课文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从微观上来精心设计每篇课文、每个课时的教学。其次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感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的阅读过程去设计教学。最后教学设计注意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交错使用讲、读、议、练、问、答等多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注重学生的学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时刻挂在心上,考虑怎么学,学得怎样。抓好学生的预习,给预习的“硬任务”;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好自主、合作、探究,目标让学生明确,教材让学生感知,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方法让学生归纳,内容让学生小结,效果让学生评价;运用共同学习的原理,组织学生共同讨论,相互启发,尽量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加强学法指导,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坚持学教合一。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出路,课内外(乡镇安置帮教工作计划)相结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篇三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学生45人,男生29人,女生16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能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书写习惯差,纪律意识不强,对学习不在意,经常忘写作业,上课做小动作等。尤其是班级里的几个特殊学生,由于先天智力存在不足导致学习和习惯培养上的障碍。这部分学生仍需要不断地加强习惯教育和智力启蒙,尽可能地在学习上达到合格要求。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号。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2、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3、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五、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张、陶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的历史

1.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了解书的历史。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4.体验活动:当讲到简册的时候,插入体验活动,比较简册和现在的书,有哪些不一样,并交流。

5.聚焦话题: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己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认识到纸是现在做 通过反问古时候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出材料变化的思考。)

二、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1.带着猜测和现代的做书材料——纸,穿越到陶泥时代,经历用木棒在陶泥板上刻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在纸上、陶泥板上写一个字,记录写字感受。

2.活动交流。说说在泥板和在纸上写字有什么不同。

活动二:

1.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在竹片上写一个字,记录写字感受。

2.活动交流。说说在竹片上写字的感受。

3.小结:在没有纸的时候,竹片和木片是很好的做书材料。

活动三:

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

2.让学生演示,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过程,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通过班级装订成三本书的过程,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三、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启发学生去思考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更好的材料来做书,意识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或蜡笔、油画棒)

一.激趣导入

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和风有关的游戏,好吗?谁能唱唱和风有关的歌?(抽生)谁能背背和风有关的诗句?(抽生)对了,孩子们,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继续学——《画风》。

二.自主探究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认识一下他们吗?(出示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xx、xx、xx)(注意相机引导孩子打招呼的语气和礼貌)

2.现在,聪明的孩子们,请你动脑筋回忆一下,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生找)

请你起来读一读你到找的句子好吗?(生读)

课件随机出示

xx——“xx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xx,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怎么样?(生评: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想不想看看真正的xx画的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放课件)风到底藏在画里的哪里呀?

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xxxx吹xxxx了,风藏在xxxxxx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首诗,你能让老师朗读你一下你的大作吗?(师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

xx——“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听到风的声音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出示xx的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xx——“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方法同上,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3..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4.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三.拓展体会

1、过渡:xx、xx、xx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

(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四.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还想出了画声音和气味的办法。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五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恐龙灭绝原因的五种说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相信的一两种说法。

4、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出相信的恐龙灭绝原因的说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联系旧知《称象》谈谈大象有多大)

2、个别说自己知道的恐龙的知识。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恐龙博物馆)

1、 指导学生进入恐龙博物馆,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2、 指名说说。

三.(在线影院)重温恐龙时代那美妙的世界

1、 看恐龙的动画片。

2、 请生质疑。

四.(识字园)自读课文,认读生字,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生进入“识字园”自读生字,如有困难点击该字听示范读再读。

3、看大屏幕开火车认读生字。

五.(你说我说)再读课文,说说恐龙灭绝原因的几种说法。

1、请生说说文中说了几种恐龙灭绝的原因?

*若学生意见不统一,再引导读课文。同桌可互相交流:有几种说法。

2、请生分别读读书中关于恐龙灭绝的五种说法。

3、看连环画,说说自己最相信的一种说法。

师巡视指导同桌互说。

4、请个别同学反馈说自己的看法

六.拓展思维训练。

讨论:恐龙灭绝还可能有什么其它的原因?(师鼓励生探究未知领域)

七.(勇敢闯一闯)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八.师生小结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介:

《画风》一课讲述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时,宋涛提出画风的想法,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他们互相激励,用不同的方法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本文对话较多,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会认七个生字和与生字有关的词语。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画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

1、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请把你课前画的一幅画拿出来,我们一同欣赏,好吗?

瞧,这朵花真美,你怎么没把香味画上?这只小鸟一定叫得很动听,你怎么忘了把声音画出来?

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怎么画?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会画风的小伙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问题与伙伴共同研究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电脑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式认读。

(2)电脑出示生词,指名读。

(3)游戏《找宝》,学生一人读字音,其他人从字卡中迅速找出生字。

3、这些字真调皮,它们又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字的音、形、意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

三、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过渡:三个小伙伴正画得起劲,这时,宋涛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经过动脑思考,他们都想出了自己的办法。

1、你喜欢谁画的风?选你喜欢的小朋友仔细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2、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1)课件演示图画:飘动的红旗

赵小艺在飘动的红旗上画出了风,此时她的心情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写赵小艺的句子吧!

(2)宋涛看到赵小艺的画,恍然大悟,因为他看到了风,陈丹也会画风了,他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写宋涛和陈丹的句子吧!

课件分别演示: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四、分角色朗读,锤炼语言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

2、指一组较好的在全班表演,其他同学从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面评价,教师适机点拨。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课堂的气氛更活跃。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结合图片、实物理解“邮递员、打靶、一捆稻、一束麻”等词语;

2、美读诗歌、背诵课文,并在朗读中拓展说话、抒发情感;

3、补充学习儿歌,积累语言;

4、通过朗读感受诗中小朋友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背诵诗歌,体验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一捆稻、一束麻”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启动情感

1、送小朋友一首儿歌。

出示儿歌:小雨淅沥沥,

小雨沙啦啦,

淅沥沥,

沙啦啦,

小雨小雨慢慢下,

苗苗就是喜欢它。

1)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为了读起来好听,我们习惯上把“淅沥沥”读成“xī li li”,跟读;

4)美读儿歌

“淅沥沥,沙啦啦,”这是下小雨的声音,听起来就好象小雨在——唱歌。多好听呀,小朋友也把这首儿歌读好听了!自己再试试。指名读。

指导:

a、“小雨小雨慢慢下”再慢一点就好了。

b、雨滴声再轻一点。

c、你读得真好听,我好象听到了小雨在唱歌。

5)齐读。

2、小雨,会滋润大地,会让空气更新鲜,苗苗喝了小雨滴还会慢慢长大!可有时,小雨也会带来很多不方便。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儿童诗,它的题目也叫——《小雨》。

板书:小雨 一起读题

二、初读感知,体验情感

1、这首诗歌可有意思了。捧起书,自己读读,读准每一个字音。

2、听录音。让我们听听录音机里小朋友是怎样读的。

3、学着录音机里小朋友的样子自己再读读。

4、检查

(一)出示词语:性急 收起 邮递员 然后 最后

等一等 剥完 解放军 打靶

1)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帮助,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会读了举手。

2)开火车读。正音:等děng 后鼻音舌头往后缩,跟读。

然rán 这个翘舌音挺难读的,跟读,谁舌头最灵,也能把“然后”读准。

3)理解:

a、邮递员

你知道邮递员是干什么的吗?(出示图片)你瞧,这位叔叔就是邮递员,每天上午7点、下午3点左右,邮递员也会来到我们学校送来信和报纸。

b、打靶

(出示解放军打靶图片)谁在打靶?说话中纠正生字的读音。

(如:解放军打靶百发百中。)

(二)出示句子:等爸爸收起最后一捆稻,

等妈妈剥完最后一束麻,

过渡:小朋友读词语读得很准,很棒,看来光读词语是难不倒大家的。林老师第一次读这首诗歌时,发现有两行诗句读起来挺拗口的,自己练练,看谁的本领最大,也能读准。

1)指名读

2)这两行诗句里,这两个词语最难读,把他们读准了,整行诗句自然就读通了。跟读:一捆稻 一束麻

3)理解词语:

a、(出示实物)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根稻,现在是——一棵稻,(出示图片)那爸爸手里拿的是——一捆稻。指导读准“一捆稻”。

b、你们知道“麻”是什么吗?老师本来也想把“麻”找来给小朋友看看,可是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因为“麻”在我们这个地区比较少见。不过,麻晒干后可以做成麻绳、麻袋。你们回去可以向爸爸妈妈打听“麻绳、麻袋”是怎么样的?指导读准“一束麻”。

4)连起来读诗句。自己试,指名读。

5)像这样很长的句子,读时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师边范读边划停顿符)

6)再指名读。

7)齐读。

(三)再出示句子:等邮递员把信送到,

等解放军打完了靶,

等小鸟飞回了窝,

下班的人也回到了家,

1)最难的两行诗句小朋友都能读准了,老师想,这几行诗句一定也难不倒大家,自己先试试。

2)指名读。

3)师划停顿符,再指名读。

4)齐读。

三、美读诗歌,领悟情感

[第二节]

1、到现在为止,小朋友不但会读词语,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连诗句也能读准读通了,收获可真不少。读诗歌光读通还不够,还要读美。怎样读美,听起来好听呢?小朋友放开胆子,觉得怎样读好听就怎样读!

2、指导读出节奏、变化、韵味

a、诗句中间的停顿就像是歌曲里的节奏,你看,节奏是有变化的,有变化才美,你能不能也读出变化呢?

b、唱歌时,如果每个音都一样高,那这首歌就——不好听了。读诗歌就像唱歌一样的,谁再来读读。

c、范读。自由练习。

3、指导读出感情

a、如果下雨了,那会怎样呢?这位小朋友看着小雨想到了那么多,多有爱心啊!我们也可以边想边读,让同学们感觉到你的爱心。

b、朗读、评价、点拨。

如:小雨下得还不够轻,再试试。你读得这么有爱心,小雨一定已经听到了。

4、男生读,女生读。

5、配乐读。

[第一节]

1、出示第一节:现在你也能这么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节吗?

2、自由练习。

3、指名朗读,指导:

a、小雨下得这么早、这么快,小朋友看着小雨,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b、怎么读听起来很着急,盼望小雨等一等再下。

c、雨可能会越下越大,小朋友心里越来越着急,谁能把三个“等一等”读好!

5、小组赛读。

6、顺势引背第二节。

四、背诵诗歌,积淀情感

1、让我们一起合起书,朗诵这首诗歌,如果忘了就打开课本偷偷地瞄一眼。

2、;配乐朗诵诗歌。(站起来也行。)

五、拓展说话,抒发情感

1、这位小朋友真有爱心,看着小雨想到了那么多人,还想到了小动物,你会想到谁呢?

引导:下雨会给哪些人、物带来不方便呢?还有谁也在外面工作、行走呢?田野、院子、马路、大街

2、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用文中句式“等 ”来说说。

出示:等 ,

然后,请你轻轻地,

轻轻地,轻轻地下。

3、谁的本领还要大,一下子能说两个。

出示:等 ,

然后,请你轻轻地,

轻轻地,轻轻地下。

4、小结:等所有在外面工作的人,忙碌的小动物干完了事,回到了家,然后请你轻轻地、轻轻地下!

六、指导写字

1、想办法记一记字形,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2、范写:然 捆 最

3、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写2个。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在阅读中感到北京的美丽,培养学生对美的向往。

2、在媒体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热爱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整齐美。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学习过:“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谁去过北京?你们愿意把你了解到的北京介绍给我们吗?(教师相机表扬学生,肯定他们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激发爱国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2、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北京去转一转、看一看,你们高兴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丢字、加字。

2、(相机鼓励学生读的积极性)指名读课文,注意思考,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3、反馈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三、分析课文:

通过课文的介绍,北京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第一自然段:点明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1.了解广场的建筑物的特点,布局整齐。

2、小组讨论,画出广场布局示意图。

3、课件演示天安门广场。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1、了解路和桥的特点。

2、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北京大都市的繁华。

3、通过读表示出对北京的热爱。

第四自然段:1、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

2、你还知道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扩展知识)

第五自然段:1、了解北京的著名景观2、结尾课件,让学生了解这些景观。

3、读指导,“到处……到处”要重读。

4、你还想要了解哪些有关北京的知识呢?

四、归纳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什么感受呢?

五、播放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北京召开奥运会的录像。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情景吗?同学们,想一下距2008年奥运会还有年的时间,在这6年中,你准备为北京,为奥运做些什么呢?(发散思维,树立民族自尊心)。“新北京,新奥运”,让我们记住这个口号,更预祝北京能更加美丽。老师也祝愿同学们更加进步!

第二课时

一、回想课文讲了什么?

二、幻灯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指名读,注意读音;齐读。

三、出示生字:

1、想读的站起来大声读。

2、看看哪些字是自己阅读时认识的。

3、观察要学的字再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独体字多)

4、怎样记住这些字。(拆分法、口诀法、熟字换部件)

5、范字:严、史。

6、其余字,利用写字书,学生自己仿写,每个字写一遍,同桌互评,哪个字写的好,再写一遍。

7、生板书:想写哪个字就写哪个字并组一个新词。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仔细观察图画,用课文中的句子说出图画的意思。

4、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动物们能表演精彩节目是马戏团叔叔阿姨训练的结果。

教学重点:从动物的精彩表演中体会马戏团叔叔、阿姨为之付出的辛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学校组织大家看了一场杂技表演,同学们观看之后,觉得好看吗?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个节目来吗?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次的杂技表演很好看?(精彩)

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去看看小动物们给我们带来的一场"精彩的马戏"。(板书课题)

马戏本来是指人骑马所做的各种表演,现在也指经过训练的动物们的各种表演。那我们课文中所讲的马戏是指谁的表演呢?

二、新授

(一)1、听朗读示范。边听边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节目?

2、自由轻声读课文,用"-------"画出节目名称。

3、指名学生说出节目名称,教师相机板书。

4、瞧,精彩的马戏表演开始啦!(课件演示)

(二)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请学生评价。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马戏,在这场马戏中,有许多精彩的节目,那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哪几个节目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猴子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节目。

(1)听示范朗读,想一想这一段讲了哪一个节目。

(2)看课文插图: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你们喜欢猴子表演的这个节目吗?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吗?你们是读了文中的哪些词语和句子才感觉到这个节目精彩呢?

(4)看课件演示:猴子爬竿

(5)看了猴子的表演,我们知道了这个节目确实精彩;特别是它那顽皮的样子,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那我们在读这段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高兴、轻松)

(6)自己试读、小组读、指名读

(7)小结:猴子倒竖蜻蜓这个节目表演得很精彩,课文后面讲的几个节目也非常有趣,想去看看吗?

3、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小组学习第三、第四段。由扶到放。

(1)回顾刚才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出小组学习的自学方法。

(2)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学习汇报。学习这两段之后,说说你觉得节目的精彩之处和学习后的收获。

4、学习第五段。

小动物们还表演了很多节目,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五段。问:小动物们为什么能够表演出这么精彩有节目呢?(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苦训练的结果)

三、教师总结。

四、扩展训练:

动物们表演的节目个个都很精彩。小作者选了三个他最喜欢的节目来写,其他的节目一句话带过,留给我们去想象,现在同学们也从小狗做算术、马钻火圈、猴子骑车这三个节目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节目,像小作者一样,也来说说小动物们是怎样表演的。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4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案点评: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②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二

江苏无锡 盛慧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②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第一课时

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①同学们,你们爱玩吗?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②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并读题)读题后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是谁玩出了名堂?他喜欢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多音字多读几遍。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②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顺便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关情况。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c.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荷兰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②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b.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从列文虎克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玩中做。

d.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列文虎克的这种玩法有什么看法?

e.带着自己所产生的情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④学生写字。

课后作业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①听写上堂课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一说列文虎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玩放大镜的。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①学习第四自然段。

a.语言引述: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镜,玩出了乐趣。那么在玩放大镜中,他又玩出了什么?让我们跟随着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吗?

b.读一读。

这一自然段内容很长,我们采用分组轮读的办法来读,第一排读第一、二、三、四句,第二排读第三、四句,第三排读第五至八句。

再指名三位同学分读这一自然段。

c.引导发现。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列文虎克的玩又有什么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d.交流发现。让学生说说列文虎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

e.读到这里,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

f.带着敬佩的情感自由朗读这一段。

②学习第五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到这里,你知道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了吗?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中的资料,大致了解微生物,从而体会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很了不起。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总结回顾

①师问:读了课文,你对玩又有了哪些新的看法呢?

②学生交流。

拓展延伸

①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像列文虎克那样在玩在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们能来说一说吗?

②小练笔: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并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揠苗助长》课文及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理解寓意。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插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插图导入

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二、新课:学习《揠苗助长》

1、初读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ǎ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采用“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3、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四、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

2、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守株待兔》课文及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理解寓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3.启发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

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巴望:盼望。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阅读在线:

鹤和狼

狼吃东西特别馋。在一个宴会上,他吃得太急,把一根骨头鲠在嗓子里,差一点送了命。很幸运,这时刚好一只鹤从那里经过。狼便向她做手势,请她过来帮帮忙。女大夫立刻开始做手术。她以高超的技术为他取出了骨头,然后,要求付给她一定的酬报。

“你的报酬?”狼说,“我的好大嫂,你是在开玩笑吧!我让你从我的喉咙里缩回脖子,难道这还不够厚道么?快滚吧,你这没良心的东西,千万别再落到我的爪子下!”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巴望等待

焦急庄稼全完了

激动

伤心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4

【教材简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读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爱动脑、爱观察的习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试验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

学生对诗歌体裁的课文很熟悉,而且对诗歌的形式很感兴趣;

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不错,但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不够;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理念】

生活是“生”的,生活是“活”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即使教师不说一句话,学生也能掌握知识。本设计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不是由抽象的旧知识引入,而多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例,让学生发现新知识产生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会写“盏”字,能正确理解“忠实、向导、稀、稠”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四种天然指南针的用法;

过程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通过两两交流、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不仅理解课文,也可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拓展资源、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法

本首小诗以“什么样的天然指南针在什么时候怎样帮我们辨认方向?”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对每一种指南针的用法进行探究并将其分解给每个小组,来达成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学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1、复习字词

导语:嗨!小朋友们大家好,这几天天气越来暖和,花开了,草绿了,多美呀!今天,老师带大家去郊游,想不想去?(课件出示一幅美丽景色的画面。)不过,只有闯过迷宫的小朋友才可以去,那么谁想第一个闯关?(课件出示迷宫图,学生认读词语,通过迷宫。)

2、 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成功的闯过了迷宫。现在,准备出发!呀!老师忘记带指南针,不过没关系,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我们辨别方向。他们呀,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小诗中,这首诗是——(课件出示课题,生读课题。)

3、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各种指南针的用处:

1、整体感知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与周围的小朋友一起将诗中介绍的天然指南针找出来,看看谁找的又对又快。注意读课文的时候不读错字,不拖音。

(生读文——同桌交流——个别汇报——贴图)

这些天然的指南针该怎么用呢?张老师要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2、 挑战一:“帮小女孩找方向”(课件出示女孩迷路图)

(1)、图中的小女孩在什么时候迷路了?她该请那种天然指南针辨认方向呢?(指导学生看图,引出天然指南针“太阳”)

(2)、生读第二小节。

(3)、理解词语“忠实”、“向导”,并用“忠实”练习说话。

(4)、太阳这个忠实的向导该怎样帮小女孩辨别方向呢?大家再来读读这个小节,看看谁能第一个告诉小女孩?

(生读文——同桌交流——汇报交流——指认“南”“北”并板书)

过战成功!自己给自己鼓鼓掌。再看挑战二:“完成表格”还有胆量挑战吗?

第一次挑

我们知道太阳在中午的时候告诉人们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在北方。可是其它天然指南针在什么时候怎样帮我们辨认方向呢?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找一找,将找到的答案填写在你手中的表格之中。填的又对又快的小组老师会为他们颁发“智慧星”。

(1)、小组成员合作填写提前准备的表格,师巡视并随机指导。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

汇报一:北极星在夜晚的时候帮我们辨认方向。

a、生读文。

b、夜晚的北极星像什么?引出“盏”。

c、认读并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书写“盏”。(出示两个书写不同的“盏”,让学生自己说说书写中该注意什么?)

d、夜晚的北极星这盏指路灯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夜晚星空图。)这七颗星想什么?叫什么?它在夜晚的时候会告诉迷路的人们什么?(相机板书“北”)

e、语言创设情境,怀着轻松的心情朗读第三小节。(男女生比赛读。)

汇报二:大树在阴雨天帮我们辨认方向。(出示阴雨天情境图)

a、生读文

b、学习反义词“稀”和“稠”、

c、看图辨认哪边“稀”“稠”?哪边“南”“北”?(相机板书。)

d、启发学生质疑并解疑。

教师引导:聪明的孩子不但会回答问题,还要会提问题。你看看这小节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如提不出来没关系,老师问“为什么枝叶稠的一边是南面?”谁会补充下半句?

e、指导朗读,并评价。

汇报三:沟渠里的积雪在冬天帮我们辨认方向。

a、生读文。

b、引导学生自己质疑。

引导:沟渠里的积雪有的化得快,有的化得慢,那么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呢?

c、实物分别演示沟渠里的积雪和山坡上的`积雪如何帮我们辨认方向。(注意区别山坡与沟渠的不同,可让学生板书“南”“北”。)

d、生读解疑后的第五小节。

过渡:表格完成,我们再一次挑战成功!再次将掌声送给自己。现在我们轻松轻松,和老师一起去美丽的郊外去游玩吧!(出示美丽的郊外风景图,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3、总结全文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可加入自己的动作。

(2)、师总结

无论在大自然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做有心之人,要用自己的眼睛多多(观察),用自己的脑袋细细(思考),这样才能成为聪明的孩子。(板书:观察,思考)

三、拓展延伸:

1、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知道大自然中有那些天然的指南针吗?(生自由交流)

2、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天然指南针,教给学生辨认方法。(课件,实物出示。如:苹果、树桩、大雁、向日葵等。)

3、根据所学各种天然指南针的辨认方法,并完成小诗。(课件出示)

苹果是个忠实的向导, 树桩是个天然的指南针,

它在____指引方向。 它在_____指引方向。

红的一面是____, ____的一面是____,

黄的一面是_____。 _____的一面是_____。

(后略)

4、教师总结:

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其实,在大自然中处处充满了神奇与奥秘。我们一定要

细细观察,多多思考,还要通过看书,上网等多种方法搜集各种资料,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1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南面北边

中午:太阳树影

黑夜: 北极星 细细观察,

阴雨天:树叶稠 树叶稀 多多去想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介绍了在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