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编辑给大伙儿整编的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

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二周 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3课时

第三周 除法 3课时

第四周 2.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五周 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4课时

第六周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4课时

第七周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八周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周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十周 五一放假 4课时

第十一周 整理和复习,期中检测 4课时

第十二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三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四周 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4课时

第十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4课时

第十六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有多重:称一称; 4课时

第十七周 统计 4课时

第十八周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九周 总复习 4课时

第二十周 整理和复习,期中检测 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计划和决策的能力,逐步发展创新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师:学校组织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们应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出示:时间安排、车辆安排、春游收费、游乐项目)

2、出示课题:小练习(3)——郊游

二、计划决策、解决问题

1、时间安排。

(媒体出示时间图)

(1)看图说一说时间。

(2)这天我们将在外面度过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3)多媒体演示。

2、安排车辆。

(媒体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辆客车能乘坐50人)

(1)收集数学信息,思考解题思路,可以考虑班级总人数、车辆载重人数。

(2)渗透估算:从最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

(3)学生独立计算:可以列竖式。

(4)渗透巧算:观察数的特点,可以先凑整。

(5)请你安排,3个班级如何坐这2辆车?可以把一个班级进行分拆。

3、春游收费。

在学校收的费用

1、往返车费:4元1角

2、入场费:5元8角

3、午餐费:

师:学校发下一份通知,你们能看懂吗?

(1)计算:往返车费与入场费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

2)学校准备一份食品,价钱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

(3)在学校,一共要收费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给老师( )张( )元?

4、游乐项目。

(媒体出示游乐园图)

(1)找一找,有哪些游乐项目?(介绍项目及单价)

(2)如果每一项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钱?(50元)

(3)根据要求设计方案:给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复玩),你可能怎样玩?

①最多可以玩几次?(5次)

②最少可以玩几次?(2次)

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

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新本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称一称

教学内容:课本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数学。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6.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7.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8.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9.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10.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