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材简说【优秀6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二年级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立意所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材简说【优秀6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柳树和小枣树》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怎","思"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上的对比,理解小柳树展现出的优点及她的性格。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通过比较,体会,把小柳树的语言读得生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激趣:师:孩子们,想听故事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读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小柳树)和(小枣树).

2,指正生字"枣"读音,再读课题(枣是一个新字,读时注意他是平舌音)

3,情境创设引读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瞧(课件展示),这是(小柳树)这是(小枣树),谁来说说他们的样子 (小柳树很漂亮,柳枝长长的,小枣树没有叶子,光秃秃的)(总结:这真是一棵漂亮的柳树,相比这下,小枣树显得难看些,板书)在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请同学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请课文下面的枫叶朋友帮帮忙并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

交流读后收获:第一遍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吗

秋天一到,小枣树上就会结满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我们一起打枣子去。(出示课件)只要你能正确读出枣子中的词语,我们就能将枣子打下并品尝这又香又甜的枣子。(仔细看看,这些枣子中有几个最难打的,找找他们是谁 )

指名学生挑选容易读错生字先读,读对一个词全班跟读。(课件中打枣子并落下)

再读词语:你们的收获真不小,让我们来数数打落在地上的枣子(读)

读由词语组成的句子:香甜可口的枣子吃下肚,生字朋友回到句子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句子,自由练读。(自己先读一读)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大家听。(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品读课本,感悟角色

(一)走近柳树 感悟骄傲

1,出示课件:告别寒冷的冬天,大地万物都用不同的方式迎接春姑娘的到来,瞧,(播放动画)小河里的冰融化了,种子发芽了,花开了,蜜蜂和蝴蝶飞来了,这是一派多么美丽的景象,为迎接春姑娘,小柳树和小枣树也不段的变化着,不同时期样子还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读读2—4自然段,看到小柳树的样子用—画下来,看到小枣树的样子用~~画下。

2,交流所找句子,对比读句

a,对比感知:春姑娘还没到他们什么样子 (指名读)

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课件出示第二段,学生读时标注一线和~)

小枣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你们是这样画的吗 读:读完有个么感受

(1)读小柳树美句:从哪些词语看出柳树的美 重点指导细细的,绿绿的,真

师追问:小柳树有腰吗 她的腰是 为什么要说腰 (把她当人来写)反复练读。

(2)此时的小枣树什么样 哪个词语最能看出他不好看 弯弯曲曲(课件点红),提醒多音字,一点儿

(3) 出示动画,小柳树会怎么看待自己她认为自己很美,(边放动画边引读)是呀,她一遍又一遍的打量自己,欣赏着自己细细的腰,绿绿的柳枝,她看看小枣树,正想和她比比,哟~引读: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看到光秃秃的小枣树,小柳树打心底(瞧不起小枣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追问:从哪里看出瞧不起,喂,多难看哪,

(4)读整段

b,春姑娘到了,他们又是什么样子

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课件出示第三段)

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读小柳树美句时:哪些词语写出了柳树的美 重点指导 浅绿色 真

看课件引说:瞧:小柳树都穿上绿衣服了,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小柳树怎么想 于是她说:(读句)

c,又过了好些日子,小枣树也有了些变化,谁找到了

小枣树才长出小小的叶子。

这时候,小柳树树的中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

1)对于小枣树的变化,小柳树会在乎吗 (不会)你从哪看出来

2)拓展感悟,师引:小柳树被自己的美陶醉了(看动画)她看看自己,觉得自己( )再看看小枣树,哟( )她想呀想呀,想着小蜜蜂来了会对她: ,想着花蝴蝶飞来了会对她说: ,

想着小燕子飞来会对她说: ,想着这美好的一切,她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

读整段

d,总结并板书:现在你怎么看这美丽的小柳树 (觉得她太骄傲了)写骄傲

(二)走近枣树 感悟宽容

1,到了秋天(播放打枣子吃动画):看到这一切小柳树怎么想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她的想法 (读)她怕枣树说什么 (说她不会结果)是呀,到那时多难堪呀2,面对小柳树一次又一次的数落,小枣树总可以出出气了,她说小柳树了吗 从哪看出来

3,小枣子想过说她吗 没有,从哪里看出来 读对话,理解不明白

4,小枣树是怎么想的呢 (读句子)

5,总结并板书:小枣树想都没想过说小柳树,他看到的是别人长得早,长得快,这些都是小柳树的(优点),能够想到这些,那是因为他早就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小枣树怎么样

《小柳树和小枣树》 篇2

前置性学习

1、标出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我会认”的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画出不懂的词语,查出意思;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或写出不明白的问题。

5、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你能用上它说一句话吗?

6、通过实物或图片知道柳树和枣树各长得什么样?

7、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柳树和枣树对人们的好处。

《小柳树和小枣树》 篇3

一、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在这节课上,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片断回顾一:(在第一课时结束后,我教学生动手自制书签,并引导学生把本课的好词好句摘抄在自制的书签上。)课前三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与同桌同学交流、欣赏各自的书签,并把书签上的好词好句读给同桌听。教师巡视点评,再把做得好的书签全班交流点评。孩子们的书签各式各样,有苹果形、葫芦形、桃形……工整的字迹再配上五颜六色的点缀图案,真的会让你赞叹不已。教师点评总结:“孩子们,你们制作的书签很有创意。希望你们今后能继续多读书,读好书,读了好书要摘抄好词好句。和好词好句交上了朋友,你们今后写文章一定会很棒!”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积累。从二年级开始以书签的方式,培养学生摘抄的兴趣,通过激励评价让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片断回顾二:当让学生复习生字时,教师过渡语:“学了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才不会忘记。现在我们一起来给生字朋友打招呼,把它们请出来吧。”在不经意中让学生养成复习的好习惯。

片断回顾三: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默读吗?”生:“默读就是在心里面读。”师:“说得多好啊,默读要用心去读,现在请大家不出声地用眼睛一行一行地看,用心把课文默读一遍。”孩子静静地读书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默读后,教师总结:“默读是一项需要从小练习的本领,练会了默读的本领,对你们今后的学习帮助可大了。”在二年级开始渗透默读方法的指导,是有长远意义的。

片断回顾四:一生绘声绘色地读完小柳树说的话,教师追问:“聂逸哲,你为什么把总是’这个词读得那么重。”生:“我也不知道。”师:“同学们,聂逸哲读得好吗?”生:“好。”师:“像聂逸哲这样读得很好,但又说不出为什么这么读,这叫语感。语感好的同学读什么课文都读得好。语感一定要靠多读才能练出来,希望大家也能像聂逸哲这样多读、多练,还要争取机会表现自己。”是的,语文有时候真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片断回顾五: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字卡上的字是教师自己写的,字迹工整、秀气)师:“同学们老师写的字漂亮吗?”生:“漂亮。”师:“好字都是练出来的,板书‘练’字,你们想知道练好字的秘诀吗?”师出示写字要求:仔细看、认真描、用心写、细心比。让学生读一读后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把写字要求变为传授秘诀,孩子乐意接受。

二、注重细节、扎实训练。

1、在板书课题时, “小柳树”用绿粉笔,原本打算小枣树用红色粉笔板书,但却发现黑板上的四线格是红色,用红粉笔板书学生反而看不清了,于是我马上用白色粉笔板书“枣”字,并要求学生与我一起书空,写到第三笔时,很多孩子:三笔横折钩。教师当即纠正,并引导孩子边念边书空“三笔横折”,书空三遍,以强化记忆。

2.本课中有一个多音字“结”,学生很容易读成jié,在让学生看图说话时,教师就给学生正音,板书“结”时,标上拼音,并让多读几遍,强化记忆字音。

3.指导学生观察四个上下结构的生字时,教师用给生字盖房子的形式,“怎、思、穿、弯”,提醒学生注意把不同的方块字形写好。当学生练习写时,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把心字底的最后一笔点写到心的下面。教师马上让学生停笔边范写边提醒大家:“心字底的三个点在一条线,它们三个小伙伴很团结,是不会扔下其中一个朋友的,你们快点把最后一笔点救回来吧。”

三、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进行人文感悟。

片断回顾:(一)走进文本,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语言。

师出示小枣树说的话:“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你一到春天……那有多好啊!”先让学生齐读,师评价:“同学们读书很细心,懂得看标点符号读书,最后一个 ‘!’的语气,大家读得真好!”接着让学生把“虽然”与“可是”用横线画出来,再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而后又男女生交换读。

(二)师生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语言。

师:“同学们,老师个子不高,我常常为此感到烦恼,你们能不能像小枣树一样,用‘虽然……可是……’对我说两句话,鼓励鼓励我。”

生:“吴老师,虽然你的个子不高,可是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你长得也很漂亮。”

师:“谢谢,我今晚会高兴得睡不觉的。”

生:“吴老师,虽然你的个子很矮,可是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你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你读课文也读得很好。”

(三)生生对话,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化语言。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有了你们这些朋友,我感到很幸福!你们能不能像对老师这样,用‘虽然’……‘可是’……对你的同桌说一句话。”

生生合作,练习说话。(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鼓励了你的同学,现在谁能用‘虽然’……‘可是’对自己说一句话,鼓励鼓励自己。”

生:“虽然我的个子很小,可是我跳舞跳得很好。”

师:“我喜欢你,你很可爱。”

生:“虽然我很胖,可是我力气大。”

师:“加强锻炼,你的力气会更大。”

生:“虽然我这次竞赛没有考到100分,可是只要我努力,我相信下一次一定会考好。”

师:“我也相信你。”

(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师总结:“是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于长处我们不能骄傲,对于短处我们不能自卑。有了优点要发扬,有了缺点要改正。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识字4学过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什么?”

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师板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并让学生齐读。

师评价:“学过的知识不仅记得牢,还懂得运用,真好!”

我以为语文课上的人文感悟最忌说教式的,因为那样就是矫情造作了,应该要“润物细无声”,要做人文感悟和语言感悟的和谐统一。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先用心读书,再用“虽然……可是……”练习说话,以自己为梯子,让学生鼓励老师,而后鼓励同学,再鼓励自己,我相信孩子们话都是发自内心的。最后用名言总结概括,让学生在运用、积累语言的同时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小柳树和小枣树》 篇4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我们带来两种植物,大家赶快来叫出它们的名字吧(在黑板上贴出小枣树和小柳树的图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去介绍小枣树和小柳树。

二、复习(课件)

1、开火车复习生字。

2、齐读生词。

三、新课

1、听录音范读学生边听边用—划出描写小柳树外形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小枣树外形的句子。

2、交流划出的结果。

3、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指导学生读出小柳树的美(课件)

4、教师用引导性的语言指导学生读出小枣树的丑(课件)

教师过渡语:小柳树与小枣树相比就显得更美了,所以小柳树就有些什么了?

生个别说。(骄傲、得意、不礼貌)

师:那么我们赶快来读读前四个自然段,找出描写小柳树的骄傲、得意、不礼貌的句子吧。

1、生自由读课文前四段。

2、个别回答句子。

3、出示课件:描写小柳树得意、骄傲、不礼貌的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5、教师指导学生上台表演小柳树的样子。

6、全班起立边读边表演。

教师过渡语:时间就在小柳树骄傲、得意的舞姿中悄悄走过,很快就到了一年中收获的季节,秋天到了。小枣树身上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却什么也没接, 这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打开课本听老师读第六段。

1、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课件)

2、齐读。

师:从小枣树所想所说,你觉得这时它有些怎么了?

生回答出后悔、担心、害怕。

3、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小柳树此时的心情。

教师过渡语:这些只是小柳树自己想的和自己说的,小枣树到底说它没有?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七段吧。

1、齐读第七段。(课件)

2、个别学生回答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温和”一词。

4、同桌带着对温和的体会,相互来读读这段话吧。

教师过渡语:小枣树不但没有说小柳树,反而夸了它,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枣树。

生说出看法,师相机板书。

教师过渡语: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夸奖会怎么样?

生回答:小柳树不好意思地笑了。

出示课件:小柳树为什么不好意思地笑了?

1、学习小组讨论。

2、个别交流。

师过渡语:你觉得小柳树此时此刻已经知道自己怎么了?而且已经开始怎么了?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柳树?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

教师总结语:小柳树有小柳树的长处,小枣树有小枣树的长处,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语就叫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师板书。

师引导孩子有感情地齐读全篇课文。

教师结束语,配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多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小柳树和小枣树》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认识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学习课文1—4自然段,比较两种树的不同,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样子和不同性格。

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外表和性格上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表现其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句子品读,体会课文的深刻寓意。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欣赏儿歌《柳树姑娘》。

2、课件显示柳树和枣树,交流:同学们,把你看到的柳树和枣树的样子介绍给大家?你喜欢柳树还是枣树?说说自己的理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小朋友,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到底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的生字,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并思考: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呢?

2、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谁?说说是怎样认识的。(小老师领读,交流识字方法。)

3、老师指导难读准的字音,领读。

4、学生齐读生字词。

5、反馈: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自由发言)

三、品读感悟(1~4)自然段:

(一)初读,提出要求:

1、自由读第1--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柳树外形特点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小枣树外形特点的句子。

2、认真地读一读,比较两种树有何不同。

(二)、全班交流。

(三)、品读:品读写小柳树的句子,欣赏她的美丽。(随机出示多媒体)

1、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2、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3、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1)自由读,指名赛读,比一比谁读的小柳树最美丽?

(2)变换人称读,读出小柳树的得意和骄傲。

(四)对比读,课件出示描写小枣树的句子,指名读,齐读。你觉得这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

(五)再读,品析语言。

过渡:小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它就挺起细腰,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上仍是光秃秃的,过了好些日子才长出小小的叶子。于是,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瞧不起小枣树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再读读第1—4自然段,用“=”画出小柳树的话。

2、想一想从它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反馈、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1)“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2)“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4、有表情地朗读。(指名读,配上动作读)

5、如果你是小枣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生答)可小枣树说了吗?不,她什么都没有说,她只是默默地站着,默默地听着,默默地长着。小朋友们,课文读到这里,你又觉得这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呢?(生答)

四、布置作业(课件出示):读第5—8自然段,想一想,秋天到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                             小枣树

美丽          不美

自高自大        谦虚、温和、礼貌

课例研例心得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告诉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中我以“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领悟课文立意,培养语感。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

本课我力争创设愉悦可持续型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上课伊始,我让孩子们先欣赏儿歌《柳树姑娘》。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激发了学习的情趣。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体会小柳书和小枣树外形的不同特点,感悟小柳树的得意、骄傲和不懂礼貌。小枣树的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在读读演演中积累语言。这样,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情趣,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中。

二、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努力将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体现在识字和阅读中。

1、我先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再引导他们交流方法。我说:“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啊?”“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通过循序渐进的识字过程,学生的识字能力有所提高。

2、在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把时间放给学生,鼓励自主、探究学习,进行勾画、品析、感悟的方式理解文本,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转变角色,为学生的更好学习铺路架桥。

三、实践以读为本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获得独特感受。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 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对比读、赛读、小组展示读、变换人称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有感情。

2 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并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不过,在一些细节上还有值得商榷、改进的地方: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的激励性语言的使用还不够丰富,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养成赞美学生的好习惯。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要重视教师自身的主导性作用。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材简说 篇6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这种本质的统一就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就没有互动,就是一种“假教学”。正是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的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体验、参与,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表现之一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 “渔”,更要创设关注学生情感思维定向、关注学生生命主体价值的动态生存与主动发展的“渔场”。下面以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语文第三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为例来反思简析。

案例:

一、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枣树和柳树。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柳树和枣树吗?请大家说说自己了解的柳树和枣树

生:春天柳树很漂亮,有长长的枝条,小枣树树枝光秃秃的。

生:秋天,小枣树就结枣了;而柳树却不结果。

生:春天柳树发芽,柳条就象小姑娘的辫子,柳叶就像头发上的发夹。

生:小柳树有假活现象,小枣树有假死的现象。

……

(评析:情感预热,发散思维;让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二、学生闭眼,伴随音乐,教师绘声绘色简述。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留出30秒左右的思维空间,任其发挥丰富的想象。)

师:听到什么了吗?

生:什么也没听见。

师:再听听看!然后音乐开始,教师绘声绘色简述。“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柳树便成了春天的使者,它挺起细腰,最先向人们奉献绿色。在微风中它披着飘逸的长发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可是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仍是光秃秃的。刚开始,我也感到很奇怪,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枣树是想把自己的营养保留下来,秋天能结出又大又红又甜的枣子奉献给人们。多么优美的柳树,多么可爱的枣树,老师最爱这枣树和柳树。。。。。。”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长叶子是要把营养留给秋天的枣子。

生:枣子很大很甜。

生:老师最爱小柳树和小枣树。

生:老师喜欢小柳树的美

生:老师喜欢小枣树的枣子很甜。

(过渡:多么可爱的枣树和多么优美的柳树,可是有一天,在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吗?)

(评析:创设情境,定向思维,用童话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生活”,让学生主体先处于情感阅读初级阶段,这种意境美是符合低年级学生主体参与的认知规律。确定了语文学习目标之后,语文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课堂教学结构,其结构安排应该以学生的思维定向为主线,以思维定势为纽带,处理好动与静的节奏、主动探究与自主意义建构的学习方式、学生阅读理解作者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与深度。其情境创设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集中思维,而不能牵强附会的直接从本课“首段”切入。如果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就会找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身边的生活美景”,虽然有所不同,但学生的思维却肯定会迅速集中,学生情感自然被预热。抓住这一关键心理时机,接着设计:学生闭眼、音乐伴奏、教师伴随着本课简约的故事表演述说,学生也会进入意境、初步进入“本课美景”,这样设计情境不是走过场,不是为了简单的兴趣而矫揉造作的设计或矫情华美的喧染。它是定向学习思维,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默读这篇童话故事,开始默读时,请注意要求:我们要求1分钟之间要读400字,注意不要错读、漏读,你们想不想测试一下?(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计时)

(评析:自读自悟,主体理解。这正是阅读教学的“基点”和“归宿”,也是学习主体心理需求的“兴奋点”和“制高点”,更是传统教学的“问题点”。在上一环节优美的遐想氛围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品味课文中美好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学生阅读理解作者受情感和基础的制约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和深度,但语文教学设计不能想当然,片面地把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按部就班的强行带着学生分段分层学习课文。第三环节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功底与备课深度的综合运用“竞技场”,更是学生自主、主动阅读学习与理解的实践环节,如果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过分牵引学生学习思维,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师硬塞给的知识点,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果让学生在前一部分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提出快速阅读(每分钟轻声读400字左右)、把握全篇的要求,学生就会读得入神,紧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有问题的自然段,“中间开花”或“头脑风暴”,由此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又游刃有余的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备课深度,阅读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有问题的段落研读。

师:现在我们再把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最感兴趣的段落画下来,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你从这些词、句、段中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评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思维为突破口;头脑风暴,富有个性化理解,又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选准“切入点”和“扶引点”)

五、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师:谁愿意把喜欢的词,句,段与大家共享。

生:我喜欢整篇故事,我从中知道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长的美就看不起别人,就骄傲。

生:我喜欢“小柳树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这一句,我知道了小柳树很骄傲。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骄傲?请表演一下。

生:从“得意”一词。

师: 可以换一什么词?

生;“得意”可换成“骄傲”“自豪”“高兴”

师:谁能把小柳树骄傲的样子读出来。(生骄傲地读此句)

师:还能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柳树骄傲了?

生:“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生:“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师:小柳树为什么要骄傲?

生:因为小柳树比小枣树美,所以小柳树就骄傲了。

师:小柳树外形美在哪里呢?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师:小柳树的外表那么美,小枣树的外形怎么样呢?

生:小枣树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生:春天来了,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请学生说说“光秃秃”。)

师:春天来了,很多植物都发芽长叶,可是小枣树却是光秃秃的,你们感到奇怪吗?小柳树也感到十分奇怪,谁能告诉小柳树,春天小枣树为什么不长叶子?

生:小柳树,你可真是井底之蛙。小枣树非常聪明,它是想把把营养和水分留给秋天的枣子。

师:小枣树和小柳树除了外型不同,还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小枣树结果 ,小柳树不结果。

师:小柳树看到小枣树结果子,它对小枣树的态度有没有变化?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

生:小柳树的态度变了,我从“以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次她该说我啦!”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出悔意)

师:小枣树有没有像小柳树那样嘲笑小柳树,它是怎么说的?

生:小枣树温和的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的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帮助学生理解“温和”,并引导学生怎样温和地读。)

师:你们从小枣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骄傲,没有嘲笑小柳树不结果。

生:小枣树反而赞美小柳树的优点,长处。

生:做什么事情不能说自己漂亮而说别人不好看,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能只看外表。

师: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态度有没有改变?它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能再骄傲了?

(评析:主体阅读,主导指引,教师充分体现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主体思维主动理解有了用武之地。学生阅读理解作者的情感角度和深度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在这里得到有机结合,并随时将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的火花交相碰撞,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互动佳境。)

六、在感悟的基础上,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析:角色到位,感情真挚,读中明理,自主感悟后阅读,主体参与后理解,进入“愤悱状态”,勃然而发。这种状态下的读的设计并非形式上走过场,如同学习唱歌,先哼准音律,再体会情感,最后放声歌唱。既能真实反映学习主体个体的理解程度,又能形成学习主体整体的和谐比较的内驱力,达到学习主体自我感悟,自觉竞争的“教是为了不教”开放学习境界。)

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操。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它不骄傲,小柳树嘲笑它,它却赞美小柳树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他它不象小柳树那样自以为是,他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它知错就该。

师:用一句写出你想对小柳树或小枣树说什么。

生:我希望你们成为好朋友。

生:小柳树不要再做井底之蛙。

生:不要只看别人的外表,要看别人的内涵。

生: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

生:知错就该就是一个好小柳树。

生:不要再自以为是了。

(评析:文以载道,浑然而成,人文与科学从来就未分离,那种分析分析再分析式的“圣经”布道者教学方式,人为地割裂了语文课本本身的“肌体”,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只字未提“训练”二字的理念和目的所在。)

反思与总评: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主体运用系统论和认知建构论的观点和方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主体情感思维定向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组织教学资源,创设教学反馈机制,实现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与学习结果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技术。从“刺激信息”设计向交互设计转变的过程中,有两种典型的教学设计思想:一是系统论的教学设计思想,它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设计只是一个阶段,实施过程就是设计的体现过程,设计评价到结果时才有所反映,实际上,这种教学设计只有在教案中才能得到体现;另一种是关系论教学设计思想,它把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教学双边对话活动和问题情境交融过程的生成发现和创造的“源泉”,它认为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而是贯穿与教学过程始终,并通过适时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设计和设计变更,在教学过程结束时最终产生设计方案,并作为下次教学设计创造过程的开始,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教材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当前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学生能不能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发现式的学习,把学生当作资源去开发却并未得到普遍的共识。比如强调语文阅读,便满堂读,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最后由段到篇,形式上多读、多问、多发言,实质上只是反映了教师为主的阅读主体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地顺着教师设计好的思维猜想,学生的情感思维得不到激发和定向,甚至完全被抹杀。如果我们能象本教例那样,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化创新教学设计,完全放开学生思维又注意情感思维定向引导,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片段或不同的词语生成理解,表达出不同的真实情感认识,产生思想的火花碰撞,然后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课堂学习生活中主动自我教育,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不就成了宝贵的资源吗?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阅读课不仅缺乏语言训练,而且过分关注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我们不妨反问,文学作品的基本任务不就是反映生活,提炼生活吗?阅读课怎么就不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理解出发来理解阅读课呢?何况她还是教师发现和引导阅读主体的资源呢?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