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优秀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篇1

一、导入

1、云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那里看看!(看录象)

2、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3、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要求: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找小海锣帮忙。

⑴ 认读生字:老师把生字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能有礼貌地和他打招呼吗?自由读生字。抽卡片读。

⑵ 读了这篇课文,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吗?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三、学习课文

1、教学第二段: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⑴ 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 齐读。

2、教学第三段:

⑴ 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⑵ 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象脚鼓声、人们)

①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B、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

教学敲人们高高兴兴地一次又一次地敲着象脚鼓,是多么高兴啊!

C、多么壮观的场景啊,一起来读一读!

②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A、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鲜红的地毯?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用红地毯?而傣族的。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来欢迎周总理。

B、从地上洒满的花瓣鲜红的地毯,你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了吗?指名读读课文里的句子,齐读。

③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看到什么?

B、比较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C、把你感受到的这份热闹和喜庆读进去吧。

④ 人们欢呼着:总理来了!

A、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你看到旁边的老百姓表情怎么样?(想象说话)你会怎么喊?

B、我们一起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我们可以加上动作──周总理来了。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欢快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来吧。──周总理来了!

⑶ 1961年的早晨是这样的难忘,让老师带着你们再去现场感受一下吧,闭上眼睛。(播放音乐)

① 师配:象脚鼓响起来了,快乐的呼喊声来了,龙船划起来了,花炮升起来了,多热闹啊,

② 把你们感受到的高兴放到课文中。

③ 读课文的1~3段。

四、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 篇2

张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有广度和深度,比如:对"祝福"一词两个字的偏旁的辩论,就蕴含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对多音字"铺""盛"的注音和组词的拓展就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巩固了原有的知识点。

同时,张芹老师对教材的开发和研读,有让我佩服的地方。张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看到,大胆的在课堂上展开对一个自然段文字的分析,能够弥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短文阅读的短板。比如:在解读第三自然段时,张老师大胆的提问:可以用"走来"代替"赶来"这个词语吗?为什么呀?再如:生活中你看到什么时候、在哪些场合要铺上红地毯呀?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锻炼小学生说话能力。达到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大语文目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

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

⒈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⒉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

凤凰恩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寿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

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设计意图]12个生字,数量看起来较多,但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就能化难为易。有的字见过面,有的容易认读,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气;剩下的是学生觉得较难认的,我们可以多花时间,用多种方式帮助识记,比如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词句,这样就能突破难点。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生词卡认读。

2.在句子中认读。

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生字加粗或变红)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

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有真正意义。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第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书写质量高低往往与动笔前的观察水平相关联。因此,写字指导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耐心观察。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二)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三)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像,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 篇5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记叙文,本课记叙的是一个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体现了人民对总理的爱戴,总理对人民的关怀。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龙、恩、柏、泼、凤、凰、寿、特、敬、鲜、脚、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愉悦。

2、能力目标。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三、重点、难点

让同学们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四、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图片展示、朗读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真实的情感感知。

五、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且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写的周总理与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学生反复阅读去感知文中的情感。

六、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导入课程后,板书课题,给同学留下悬念,但,我中间插入了识字教学,让同学慢慢进入课程,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学习完生字,让同学初步阅读文章,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读文章是遇到的困难,并且理解文章中写了傣族人民和周总理过泼水节是高兴的、难忘的。最后让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这样做有利于让同学联系生活实际,不会空空而谈,从而加深对“难忘的”一词理解,并且也让同学回顾了生活中的细节,有助于谈们留心观察生活。 2第二环节

当同学们把“难忘的”结果找到后,激发他们去寻找原因。精读文章,分段学习,情感朗读等一系列安培中——动情的学习语文,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一环扣一环的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中泼水节上人民的情感和周总理的情感。用图片加以直观显示文中的场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每一节的分段练习,可一使同学明白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的描写顺序,找到线索,就找出了思路,并且在分段教学中加以有感情的朗读,不仅提高了学生加入课堂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加深的对文章的情感感知,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他们也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每一段讲解中,把疑问留给同学,让同学自己来解决疑问,培养了同学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积极性。文章我分为三个部分来讲,第一段到第三段,第四到第五段,第六到第八段。第一到第三段,主要讲解泼水节的时间,傣族人民高兴的`原因和傣族人民是如何欢迎周总理的来解读文章,并从中得出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爱戴之情。讲解当中,我让同学自己阅读,自己评价。然后老师带领同学完成段落学习。教学过程中出示幻灯片辅助,是讲解更容易理解,更生动。第四到第五段讲解也采用同样的方法,用朗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这个部分的讲解,主要让同学体会总理对人民的关怀。最后一个部分,我只采用了朗读的方法,这个部分主要强调情感的升华。1961年的泼水节是让人难忘的,幸福的。

3、第三环节

课文的总体回顾,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印象,跟牢靠的记住知识点,同时,小节也去到了总结全文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1.难忘的泼水节

四面八方

②热烈欢迎一条条

一串串

①泼水节周总理

③形象

和蔼可亲朴素④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促成的词。

2、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学习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重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用具

课文插图,媒体资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先拼读后直呼。

(3)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二、合作交流

1、认读生字词语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水,//为人们祝福。///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

4、读重点段。

(1)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读一读。

(2)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读一读。

5、看课件的课文范读视频,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中27课《绿色的竹楼》,28课《关怀》。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6、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教学反思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敬爱的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破水祝福,同庆盛大的节日。

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于是,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了解周总理的生平,了解他忙碌而又光辉的一生。明白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引导着孩子们去寻找傣族人民为欢迎总理所做的准备,通过朗读感受到人们对总理无限的崇敬。然后我们从总理的穿着可以看到总理和人民挨得那么近,没有丝毫的特殊,从而感受总理伟大的平易近人。尤其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孩子们的感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喷薄而出。

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对于课文的朗读,我的示范过多,以至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而生成的个性化的朗读较少,除了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表现较好之外,其他地方,多数是孩子们学着我的朗读模式进行的,另外,在课堂上,我应该采用播放记录片的形式,将孩子们课外搜集的资料更加直观和感性的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这样对于孩子们的感情铺垫将更有效,能更好地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发挥作用。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6、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篇9

原文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教案

教材分析

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识字

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

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

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三、识字教学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

3、交流识字方法。(感悟:有学生发现可用形声字规律识字识记的,也有编故事识记的如“褂”字,孩子说成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四、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看图发现,说说人物的'表情、衣着,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2、课件出示语句段落,朗读体会。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总理衣着与表情的句子朗读体会。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3、5、6、7、8自然段)

(反思: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所以我让学生进行分组、个别、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反复地朗读课文,力图通过朗读来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我指导孩子朗读的语调定为稍高些,因为的感情基调始终是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的,也加上一些运气和吐音的知识,让孩子不光是语调提高,加上自己的情绪激动,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反思:问这个问题是预测孩子可能会想知道什么是凤凰花,想了解凤凰花的有关知识。果然,上课时就有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我就给孩子们欣赏了凤凰花的图片,介绍了凤凰花的习性。)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二、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恩、凤、凰”)

三、作业

1、积累词语和句子

2、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者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