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少年聂耳》教案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从1933年起,他正式开始了自己为左翼电影或戏剧配乐,写插曲等音乐创作生活。先后写了《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和《卖报歌》等。
1934年是他创作最旺盛的一年,当时他自称是他的“音乐年”。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打桩歌》、《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等等。此外,他还改编整理了《金蛇狂舞》、 《山国情侣》、 《翠湖春晓》、《昭君出塞》等民间器乐合奏曲。
1935年4月,东渡日本,准备去苏联深造,出国前后又写了《义勇军进行曲》和《铁蹄下的歌女》。7月17日因游泳不慎,不幸淹没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中,终年不到24岁。 《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传统音乐《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倒八板》是将《老八板》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部分形成的,故称《倒八板》在改编中,聂耳运用了传统的“隔凡”、“螺蛳结顶”的手法,加强了锣鼓欢快的节奏,速度加快了,突出了欢快的热烈气氛,充满了生机,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拓展与探究 《金蛇狂舞》运用了那两种发展手法?(隔凡,螺蛳结顶)
2这首作品也许你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欣赏过。今天,作为高中生的你,由于文化知识及欣赏水平的提高,再次欣赏该作品一定会有进一步的感受与体验,请你参与交流。
《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1934年作。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最迫切的主题——唤起同学们走上抗日第一线,不做亡国奴! 思考题
《毕业歌》中多处采用了休止符、丰富的句式和短句,请问这对塑造音乐形象有什么作用?
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气魄,造成急速的气势,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塑造了一种斩钉截铁的形象,虽有停顿,但其中有振臂高呼的力量。
聂耳的重要作品 《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 《前进歌》 《码头工人》 《新女性》组歌 《铁蹄下的歌女》 《塞外村女》 《卖报歌》
《只怕不抵抗》 左翼音乐运动
1934年由聂耳、田汉、任光、安娥、吕骥等正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他们积极地介绍和宣传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主义的音乐观,呼吁造就真正能为劳动群众所接受的大众化的“新兴音乐”。1933年起,他们有意识地组织革命音乐工作者参加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等活动,为进步电影和戏剧配乐作曲,如《渔光曲》、《桃李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都市风光》、《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子》、《复活》等一批影片和戏剧的主题歌和插曲为广大民众所传唱,风行全国。 左翼音乐家介绍
任光(1900-1941),浙江人,早年在法国学习钢琴修理和作曲,回国后从事歌曲创作和电影、戏剧配乐等工作。其代表作有《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五》等。前期创作抒情婉约,后期创作雄壮坚毅。还写有中国乐器合奏《彩云追月》等。对抗日歌曲在国内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曙(1909-1938),安徽人。1926年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科,后入国立音专主修声乐。其代表作有《日落西山》、《丈夫去当兵》、《打豺狼》、《洪波曲》等。1938年在桂林死于日本飞机的轰炸中。 吕骥(1909- ),湖南湘潭人。曾在国立音专学习,30年代是左翼音乐家的早期参加者和重要领导者。其重要作品有:《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大丹河》等。
麦新(1914-1947)和张寒晖(1902-1946)等也是这一作曲家群的骨干力量。 本课总结
《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左翼音乐运动是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革命音乐运动。重要代表人物是任光、田汉、吕骥、张曙。
《金蛇狂舞》运用了隔凡、螺蛳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展音乐。 猜一猜
这部作品叫什么?作者是谁?你听完后有什么感想?作品描绘了什么? 欣赏《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1926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知识扩展
• 1934年3月,冼星海去探望坠马受伤的青年诗人光未然,25岁的诗人满怀激情地朗诵了新近创作的《黄河吟》,冼星海被诗中那澎湃的心潮所打动,他一把捉过诗稿说:“我能写好它!”就一口气跑回自己的窑洞。6天后,当他揉着熬红的眼睛走出窑洞时,一部划时代的音乐杰作《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黄河位置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上游多湖泊,含沙量少。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显著增加,其输沙量约占全河的90%。所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一碗水,半碗泥。”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因水流缓慢泥沙积聚而形成“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 作品介绍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品。该作品完成于1939年3月。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全曲结构
全曲包括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和乐队将各乐章相连。八个乐章服从于一个主题:抗日、爱国。每个乐章的音乐相对独立,但是情感发展始终非常紧密、统一。
整个作品的旋律发展基本上建立在三个基本主题上: 《黄河船夫曲》的主要动机-----象征着斗争和力量
《黄水谣》的主题-----象征着民族精神的宽广崇高和自由奔放 《怒吼吧,黄河》-----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打败日本侵略者 拓展与探究
• • 1 《黄河大合唱》你有完整欣赏过吗?你最喜欢那一曲呢?为什么? 2 听一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跟合唱版的《保卫黄河》有什么异同?
1《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精神,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2 冼星海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富有时代特征,超越了时代局限,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表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民族特色方面达到极高境界,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代表作有《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
【教材分析】
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
学生:“聂耳”“冼星海”
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3.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通过欣赏和提问导出课题“聂耳”)
二。学习新课
1. 介绍聂耳生平
老师:请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聂耳生平资料
学生:“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5年7月1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游泳时不幸身亡”。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老师再来补充一点。1933年开始为左翼电影、戏剧作曲。
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金蛇狂舞》。你们还知道聂耳有什么主要作品吗?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
学生:《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等等。
老师:很好,同学们还有一首是你们从小都在唱的儿歌《卖报歌》。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首《卖报歌》,大家跟着一起唱。
2.下面欣赏《金蛇狂舞》民乐合奏
老师:同学们要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这段视频
1、你从中得到什么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注意一下里面用到了什么乐器?
3、想想你以前是不是也听过这首曲子?
学生:热闹、欢腾、好像在庆祝节日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见解,这首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音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热闹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学们,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这首曲子?有同学可以哼唱一下吗?
学生:听过,在20xx年春晚我的偶像王力宏和李云迪演奏过初中那时候欣赏过。
老师:大多数同学都听过了,可能有的同学没听过,下面我们将继续重温这首欢快美妙的音乐,你们来听一下乐曲应该分为几个乐段,等下请同学来回答一下。
播放视频
展示PPT讲解乐曲的分段
3. 欣赏《毕业歌》
老师:同学们,以前毕业的时候有唱过毕业歌么?
学生: “没有唱过”“唱过”
老师:好!那下面我们来学习欣赏一下这首乐曲《毕业歌》,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听完之后发表一下你们的感受,注意里面的歌词。简单的阐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毕业歌》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毕业歌》
老师:同学们,发表一下你们的感言吧!
学生:“朝气蓬勃”“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老师:这两位同学都回答得特别好,这首歌的主题是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热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没有毕业的离情感伤,没有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的忧愤与担当,就无法把救国的责任心和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表达出来,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气概,又充满了强烈的乐观主义,表现出了中国革命青年的光辉形象。我们来大声地、有感情朗读一遍这首歌的歌词好不好?
老师:大家朗读的非常好!下面来学唱一下这首歌。等下请一位同学来充当指挥来知道我们唱好这首歌。
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编排、设计,展现他们自己心中的《毕业歌》。
【总结讨论】
1、给出一个表格让同学进行总结,然后进行填充。
2、《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闹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3、《金蛇狂舞》运用了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展音乐。
4、《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我们不仅欣赏聂耳的优美作品更应欣赏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代代传唱。
【结语】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这样说:“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法埃尔也只会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语道破了作曲家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果把音乐看做是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讲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聂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个特定的民族时代息息相关。他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正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民众心声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在教《少年聂耳》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课堂制高点——从文中找出能看出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展开自学和讨论之后,进行交流反馈。我就按小组提出的答案把几句重点句一一给教下来了,也一次次让学生深刻体会了少年聂耳对音乐的那分执着和喜爱。随着那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的时候,我又一次深情地说:“同学们,在我们被少年聂耳对音乐的那种深深的喜爱之情所感动的时候,我们已看到聂耳长大后必将成为一个(出示):( )的音乐家,你看课文中哪个词儿用在他这里最好?”很快有许多学生脱口而出“杰出”
“是啊!杰出的音乐家用在聂耳身上是当之无惭呀。那么,你知道杰出是什么意思呢?哪些人还可以被称为杰出的人呢?”真的没想到,就这一个问题的提出,竟然是一石激起三层浪,马上有学生说了:
甲说:“杰出是很出色的,著名的意思。”
同学乙说:“居里夫人是杰出的科学家。”
我也忙接上:“是啊。”
丙同学举手说了:“李时珍是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我也表扬了他:“真是学以致用。”
这时,丁说了一句我没想到的话:“邢老师是一位杰出的老师。”
我惊了足足五秒钟,反应过来后,连忙说:“首先,邢老师要谢谢丁同学的赞扬,可是,这个‘杰出’的词放在邢老师身上好吗?”有的同学说好,有的不知说什么,有的在笑,有的说不好了。我继续说:“邢老师能有什么跟聂耳相比呢?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呀。”又有一位同学说了:“那钱校长是一位杰出的校长。”没等我判断什么,一位女同学说:“邢老师,我把丁同学的话改一下,好吗?”我点头同意。
她说:“邢老师在我们同学们心目中是一位杰出的老师。”这一次我又惊呆了。正当我进退两难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我趁机说:“邢老师还得再次向同学们表示谢谢。你看看,聂耳创作了这么多有名的歌曲,所以,他的成就是很多,‘杰出’用在他身上是合适的。可是,用在邢老师身上是不是合适呢。请你下课时再想想。另外,还有哪些人是可以用上‘杰出’的?下课。”
反思: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新标准中也说:“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所以在这节课的结尾,当“杰出”这个词儿被不同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的学生去理解时,产生了学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甚至是情感因素在内的独特感受。那么当这种情况产生时,我们教师应该作什么态度呢?当然,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案例中,学生由于喜爱或者是崇敬老师,出现了感情因素的独特感受,把普通的老师也说成了是位杰出的人。对杰出的理解虽然是有点弯曲了,但这是学生创造意义性的`理解,我们不能简单的对以否定,而是要很珍视学生这种赋有“突发奇想”的反应,将学生感受与文本内容的表达作比较,并作另外的设计。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我们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所以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在于学生对话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一个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行为跟进:
师:同学们,在我们班中,你佩服的喜欢的同学有吗?
生:有。
师:你说说,你佩服谁?喜欢谁?佩服、喜欢他(她)什么?
让生畅所欲言。
师:好呀,我对XX同学很佩服,很喜欢和他交朋友,我就可以说;XX同学是位杰出的同学,行吗?
让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杰出是用在才能和成就高出众人的。不但有高超的才能,还要有出众的成就。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初知内容大意,练习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听国歌、谈体会,引出人物聂耳
2、学生谈谈对聂耳的认识,老师简介聂耳。(见教参)
3、从题目看,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写人)写谁?写他什么时候的事?(补充课题)
二、初读课文,谈感受
1、少年时代的聂耳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参考课后第三题,小组讨论各自然段段意,试着用自然段归并法试着给课文分段。
3、预习课文
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向同学们汇报自己会读、会写、已经理解的词语
2、读一读自己认为读得的段落,读一读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
3、提出预习中碰到的困难,师生互相解决重点理解下列词语:谱写、恳求、诞生、降临、美妙、归帆
4、复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分段的操作步骤,交流分段。
四、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教学2——5自然段。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深入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第2——5自然段。
说说课文讲了聂耳少年时代的哪几件事?
(听、学笛子,忘情吹笛子)
课文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讲的'?
(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
二、深读阅读,找找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聂耳很喜欢音乐?
(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三、师生交流
1、聂耳常常跑到……眼睛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
2、有一次,聂耳……能教教我吗?
3、从此,聂耳就天天到他那里学吹笛子。
4、哥哥去……聂耳却……吹起了笛子。
5、越吹越有劲……似乎一点……
6、引着滇池上的……聂耳用……湖光山色。
重点理解侧耳倾听、恳求、聂耳不爱玩吗?为什么他不去攀登龙门?
提示:第四节中1、2两句为什么用"可是连接"?
(聂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
为什么加"似乎"
(表现他如醉如痴)
聂耳站在什么位置,怀着什么感情吹笛子,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朗读训练,读出聂耳喜欢音乐的语气
小结:作者写人的写作方法
四、完成作业本部分作业
指导、"每当……总爱……"造句
1、读例句"每当(什么时候,谁)……总爱(做什么)作什么内容不一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口头造句,拓展思路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1、背诵第五自然段,并听写句子
2、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背诵第五自然段
1、按课文填空(第五自然段)
2、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3、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认为最难的一句话
4、试着背诵整一段话
二、听写句子,默写句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1、看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聂耳怎样喜欢音乐?
2、读第一自然段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一句话。
(因为聂耳少年时代这么喜欢音乐,所以长大后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3、读第一自然段,你读动懂了什么?理解“杰出、谱写”,再次欣赏《义勇军进行曲》
4、请学生说说聂耳的其他作品
革命歌曲:《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卖报歌》
民族歌曲:《金蛇狂舞》、《崔湖春晓》
5、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想。
四、综合性实践活动
学唱聂耳的歌曲,开个聂耳歌曲欣赏会
五、完成剩余作业。
《聂耳》
【教材分析】
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金蛇狂舞》。你们还知道聂耳有什么主要作品吗?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
学生:《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等等。。。 老师:很好。。。。同学们还有一首是你们从小都在唱的儿歌《卖报歌》。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首《卖报歌》,大家跟着一起唱。 2.下面欣赏《金蛇狂舞》民乐合奏
老师:同学们要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这段视频
1、你从中得到什么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注意一下里面用到了什么乐器?
3、想想你以前是不是也听过这首曲子?
学生:热闹、欢腾、好像在庆祝节日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见解,这首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音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热闹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学们,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这首曲子?有同学可以哼唱一下吗?
学生:听过,在2012你春晚我的偶像王力宏和李云迪演奏过
初中那时候欣赏过
老师:大多数同学都听过了,可能有的同学没听过,下面我们将继续重温这首欢快美妙的音乐,你们来听一下乐曲应该分为几个乐段,等下请同学来回答一下。 播放视频
展示PPT讲解乐曲的分段 3. 欣赏《毕业歌》
老师:同学们,以前毕业的时候有唱过毕业歌么?
1、给出一个表格让同学进行总结,然后进行填充。
2、《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闹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3、《金蛇狂舞》运用了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展音乐。
4、《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我们不仅欣赏聂耳的优美作品更应欣赏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代代传唱
【结语】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这样说:“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法埃尔也只会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语道破了作曲家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果把音乐看做是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讲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聂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个特定的民族时代息息相关。他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正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民众心声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
第十六单元第二十八节 人民音乐家——聂耳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
音乐不是凭空而生,也不会孤立存在。音乐最初的、原始的、本质的形态为音响,只有人的参与、聆听行为的产生,才使其成为音乐。“五线音符或工尺是记录音乐的符号,曲式调性或腔调是建构音乐的手段,乐声或现代音响也是音乐的介质,所有音乐组合的材料也都只是音乐的载体。而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①《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音乐看作“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我们可以说,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而是作为文化或文化的反映、载体存在于人类活动中。不论是创作音乐、演绎音乐还是欣赏音乐,本质上都是人的行为的参与,都是基于其所属文化环境下自我体验的感受和表达。音乐鉴赏就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在文化中体验音乐,在音乐中学习文化,实现审美修养、文化修养以及人格修养的塑造和提升。
《标准》中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这样界定:“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②文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独立感受”三个动势,明确表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与义务教育阶段“感受与鉴赏”的本质上的不同,即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其音乐鉴赏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和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文化、音乐与历史、音乐与人生的深层内涵。
本文以人物介绍为教学内容,以史学研究的原则对音乐家聂耳进行还原,按“作为音乐家的聂耳”和“作为革命者的聂耳”两条主线,客观再现聂耳的成长道路,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
一、教学目标
1、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了解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
3、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慢慢导入音乐创作背景,告诉学生有这样一首歌,它诞生于民族危亡,给民众以希望;它传唱于烽火苍茫,给中国以力量;它见证了新中国的每一个足迹,它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每一代人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由此引入,介绍作者: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天才音乐家,是坚定的革命者;他用音乐吹响中国革命之号角,为大众呐喊、为民族而歌。他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
然后再设计一种情境:在教室的幻灯屏幕上显示出油画《国歌》,同时放上《义勇军进行曲》(器乐版)的背景音乐,教师此时再富有感情地朗诵一些激励的话,同时对聂耳进行初步介绍及简要评价,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介绍聂耳生平
聂耳(1912—1935年),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应该告诉学生,聂耳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经历,他完全靠自学成才。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1933—1935年这三年的时间,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然而,聂耳是如何由热爱音乐的青年成长为无产阶级音乐家的?接下来再一一介绍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成长足迹。
由此引出的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下一步学生了解聂耳的学习、创作历程做有力的铺垫。
3、详细介绍音乐家聂耳
具体可以给学生做如下讲解: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
告诉学生,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教材中介绍的《金蛇狂舞》。在聂耳给母亲的信中,在聂耳的日记里,以及聂耳对自己的规划中都曾反复提到过民间音乐素材的重要性(同时课件展示相关内容)。③然后,通过一首经聂耳整理和改编的民间音乐,让学生感受、走近这位天才音乐家。
4、对作品《金蛇狂舞》的讲解
《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具体讲解如下。
(1)音乐片段欣赏。请学生谈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适合的演奏场合是哪里。
(2)再次欣赏。把乐曲分为几段,问学生他们听后各自的情绪是怎样的。
(3)告诉学生此曲是采用“螺蛳结顶”的旋法(民族器乐创作手法),上下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同时分析这部乐曲的创作手法,带领学生体会音乐的变化,并试着进行相关创作活动。
在具体讲解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形象、flash动画(如龙舟竞渡时的场景)去表现螺蛳结顶的手法,便于学生进行直观了解。
5、介绍革命者聂耳
在介绍聂耳的“革命者”身份时,一定要讲到他的生活经历。聂耳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也没有高学历。他当过兵、闯过上海,曾经流浪街头、卖艺为生,但是聂耳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他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对于自己的理想有明确的追求。讲到此时,可以给学生播放1959年拍摄的电影《聂耳》的片段,影片中有一段演到聂耳参加上海国立音专考试的经历,从这段视频中可以看出,考官对于聂耳出身的诟病和聂耳对音乐的认识,与当时主流音乐界还有一定冲突,而正是这种对音乐认识上的不同,也注定了聂耳在以后的音乐创作中走出了一条与前人不同的新路。
应告诉学生,聂耳所处的时代正值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在中华民族遭受内忧外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的音乐向何处去?这是当时每一个中国音乐工作者面临的社会责任和重要课题。下面可以再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去了解当时的主流音乐观念所面临的尴尬与抵触。结合这个视频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认识到聂耳的音乐创作对当时社会现状下民众的影响,他创作的一系列代表中华民族呼声、充满感召力的艺术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革命歌曲,为革命音乐开辟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6、对作品《毕业歌》进行赏析
(1)首先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毕业歌》,然后介绍《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影片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是影片中一群青年学生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歌。该歌曲在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揭示了影片的主旨,意在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同时播放电影视频以增加学生的观影感受,随后再让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介绍这首歌曲时,应告诉学生如果没有毕业的离情感伤,没有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的忧愤与担当,就无法把救国的责任心和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表达出来,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气概,又充满了强烈的乐观主义,表现出了中国革命青年的光辉形象。
(2)让学生都学唱《毕业歌》。
(3)让学生分组进行编排、设计,展现他们自己心中的《毕业歌》。
结语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这样说:“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法埃尔也只会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语道破了作曲家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果把音乐看做是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讲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聂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个特定的民族时代息息相关。他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正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民众心声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少年聂耳》课文原文
聂耳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他谱曲的。
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他的邻居是一位木匠师傅。每当夜幕降临,这位师傅总爱坐在门口,用一支短笛吹奏各种山歌小调。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有一次,聂耳指着短笛恳求说:“师傅,您笛子吹得太好了,能教教我吗?”木匠师傅听了,微笑着点点头,说:“你也喜欢吹笛子?好吧,我收你做徒弟。”从此,聂耳就天天到他那里学吹笛子。
一天下午,聂耳和哥哥到昆明西山去游玩。哥哥去攀登龙门,聂耳却独自站在一棵大青树下吹起了笛子。
傍晚,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悠扬的笛声飘荡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哥哥从龙门下来,看见聂耳站在雨中吹笛子,连忙跑过去替他撑着雨伞,让他尽情吹奏。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
《少年聂耳》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中感悟和思考,深入学习体会“专心做事”的良好品格。
2.了解聂耳,走近聂耳,拓宽知识视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创、革”等12个生字,会写“军、代”等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自主阅读,理解文意,学习聂耳专心做事的精神。
教学准备
少年聂耳和成人聂耳的生平图片资料等。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国歌导入,分步揭题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出它的原名,词、曲作者。(板书:聂耳)
2.愿意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聂耳吗?学生汇报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聂耳小时候的故事。(板书:少年)齐读课题。
(国歌是大家所熟悉的。以大家所热爱并能熟练演唱的国歌引入本课教学,可以迅速拉近学生和聂耳之间的距离,使大家觉得聂耳是那么可亲,可敬。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利用学生收集的有关聂耳的资料,使学生多角度地、更完整地了解聂耳其人。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新课,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同桌分自然段互读、互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一评,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你认为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自由补充课题:少年聂耳
随机板书:喜欢音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年段的学生都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应该坚持一条理念:阅读教学要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样,就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整体感知。)
三、围绕主线,品味探究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读重点词句。
(1)小组交流圈画出的句子,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选了哪句话?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聂耳喜欢音乐,为什么?
(2)各小组选出自己组内体会最深的句子,由组长当众汇报交流,其他组员作补充。
(3)根据小组汇报情况,集体品味感悟重点词句。
如重点句①: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
引导抓住重点词“非常”来领会。
重点句②: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结合课文插图,引导抓住重点词“常常”“一眨也不眨”“侧耳倾听”,以及表示动作的词“跑”“坐”“托”来领会。可以做一做动作,体验“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样子,想象聂耳专心的神态(样子),再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领会聂耳听音乐的专注和入神。
重点句③:抓住聂耳和师傅的对话。
可以分角色读一读,读出聂耳渴望拜师学艺的那种诚恳、迫切的心情,再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体会到聂耳从小就对音乐情有独钟。
重点句④:哥哥去攀登龙门,聂耳却独自站在一棵大青树下吹起了笛子。
引导抓住重点词“独自”“站”体会聂耳对音乐的忘我之情。
重点句⑤:傍晚,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体会聂耳的“全神贯注”。想一想,你在学习时遇到过“全神贯注”的人吗?可以说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从而深刻理解“全神贯注”的意义。
3.再回顾课文,文章围绕聂耳喜欢音乐写了哪两件事?(板书:向木匠师傅学吹笛子西山大青树下练吹笛子)
(这个教学环节是文章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补充合作学习成果,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尝试新型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读一读对话,做一做动作,说一说切身体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语言训练,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抓住表示动作的词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初步渗透围绕中心编排内容的写作方法等,努力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四、诵读全文,积累语言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2.我来摘一摘。
好词:如“阴云密布、侧耳倾听、全神贯注、蒙蒙细雨、点点归帆”等。
好句: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有特色的一句或几句话。
(有意识地积累文本中有特色的四字词语,以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语言库存。)
五、读中思考,读写结合
1.再次回归整体。朗读全文,思考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聂耳,逐步加深对聂耳的认识。)
2.说一说,你遇到过专心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的人吗?可以让学生把这个情形写下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读写结合,抓住时机进行“小练笔”,逐步提高学生写话能力,为三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如开火车、猜字游戏等,检查并巩固识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写在“自选词语”的小货车上。
《少年聂耳》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少年时代的聂耳非常喜欢音乐的事。在学生读通课文后,我就提出了一个统领全篇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聂耳非常喜欢音乐?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的,几乎全篇字字句句都在向我展示一个喜欢音乐的聂耳,但学生如何从字的表面体会到它的内涵呢?这是这节课教师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默读后纷纷找出了答案。有的说,聂耳常常听木匠师傅吹笛子,而且听的时候眼睛一眨也不眨,还“侧耳倾听”,从这可以看出他喜欢音乐。这是关于聂耳神态的描写。一个“侧耳倾听”,让学生体会到聂耳听入迷了,听得非常认真。有的说,聂耳想让木匠师傅教他吹笛子时,用了“恳求”的语气。于是,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再让学生用“恳求”说一句话,最后再读出聂耳恳求的语气。学生从中也体会到了聂耳想学笛子的迫切愿望。更多的学生从聂耳冒雨吹笛子中感受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他全神贯注地吹笛子,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让人欣喜的是,周围有那么多的人,也冒雨倾听,这是因为笛声太优美了,吸引住了行人而这美妙的笛声,正是聂耳勤学苦练的结果。
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而在语言文字的品析中,学生领悟了文章的内涵,读进去,又读出来了。由此我想: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应是我们在备课时要好好琢磨琢磨的。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聂耳》,这是一堂音乐鉴赏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本第二十八节。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知识与技能:搜集、阅读相关知识,认识国歌作者聂耳并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⑵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能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⑶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选用举例、聆听、比较、自行分析、小组讨论、交流看法、情感共鸣等分析作品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为四个环节:
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㈠情景导入(5-8分钟)
⒈放映2019年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片段,起立唱国歌。
①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中、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
②情感教育人们唱起国歌,就会居安思危,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师生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㈡聂耳生平及代表作(5-10分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聂耳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㈢作品欣赏(25-30分钟)
⒈赏析《金蛇狂舞》
①听由民乐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绍作品。思考:谈谈你想到了什么场面?心里激起了什么情绪?
②学生回答思考题
③教师补充: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民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并灌成唱片。聂耳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金蛇和狂舞个指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④介绍“螺丝结顶”概念:“螺丝结顶”是一种旋律写作手法,他将歌(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师:大家看,这种句子越说越短,最后只剩下一个音在音乐中就叫“螺丝结顶”;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这是我国传统的创作手法。这部分乐曲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
⒉欣赏《毕业歌》
①《毕业歌》创作背景;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起到了提示主题、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的作用。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热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学唱《毕业歌》。请学生当指挥,全班齐唱。
3.总结讨论(3-5分钟)
⒈《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⒉《金蛇狂舞》运用了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展音乐。
⒊《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我们不仅欣赏聂耳的优美作品更应欣赏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代代传唱!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处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以上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乐说课稿《聂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1、本课讲述了少年聂耳学吹笛子的故事,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课文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选取了聂耳在雨中吹笛子这件事,把专注、认真、热爱音乐的少年聂耳刻画得生动形象,体现出文章在选材上的以小见大的特点。
2、本文人物描写抓住特点,准确传神。课文抓住聂耳行动、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如听笛子的一段动作和神态描写,恳求认师的语言描写及雨中吹笛子的动作描写,都非常准确传神。另外,人物描写又注重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准确传神,侧面描写事半功倍,从而更全面地刻画人物,深化了课文主题。
教材设计理念:
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要素。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12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
2、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
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对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国的国歌,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吗?(聂耳)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聂耳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聂耳的少年时代,看看他是如何学习音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少年聂耳》。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同桌互认生字。
4、检查认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小组赛读。
5、现在这些生字宝宝要带我们去读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6、同学们的课文读的。非常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聂耳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么他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段,认真想一想。
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聂耳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并画出写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重点句:(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2)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3)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解释(全神贯注,删去文中的“似乎”行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书写
喜:两个“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笔是竖,不是竖钩。
四、扩展延伸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情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