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难忘的泼水节》(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认识12个生字,会写“凤凰、泼”等生字。
2、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3、通过图片和课外资料的补充,初步了解周总理,初步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走近周总理,走进傣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有关周总理、傣族、泼水节等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具准备:
课件、凤凰花形状的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
1、出示课文插图
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你能看着这幅图猜出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并说说理由。板书“泼水节”
(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傣族的知识,并从中引出“泼水节”“凤凰花”等生字。)
2、学习生字“凤、凰”
⑴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之处?(音、形)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⑵出示凤凰花的图片,了解凤凰花
3、朗读感悟第一段
⑴出示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指名读。
⑵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火红火红:花的颜色非常鲜艳。练习:火红火红的()
一年一度:每年只有一次,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⑶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的高兴、兴奋放进去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4、出示傣族泼水节的图片,师简介
5、泼水节年年过,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的)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划出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教学生字
第二段:周恩来总理读准“恩”简介总理
第四段:
⑴对襟白褂学习“襟”“褂”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特点?(衣字旁)看图了解“对襟白褂”(拓展:了解“大襟”)
⑵咖啡色长裤看图理解(渗透学法:课文中的插图能帮我们更好的读懂词语,读懂句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要好好用用这些插图。)
⑶齐读第四段
第五段:盛满多音字:盛
端、蘸:做动作理解词义
齐读第五段
3、同桌对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帮助同桌及时改正读错的字音。
4、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刚才,我们大声地读着课文,读得有滋有味,现在,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用上“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的泼水节。”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内容。
三、品读第三段,感受人们欢迎总理的热闹场面
1、我们知道总理平时工作很忙很忙,但他还来到傣族参加泼水节,人民多高兴呀,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自由朗读第三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第一次读)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词语
3、创设情境
师:看着,看着,听着,听着,我们仿佛也变成了傣族人,也许你就是那个撒花瓣的人,你就是那个放花炮的人,你们就是那些开船的人,为了欢迎总理,你做了些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做动作。(生第二次读)
4、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我从东村来,为了见总理,早上天不亮我就起床了,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这里,你呢?你从哪儿来?
生:西村……
师:我从东,你从西,他从北,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就叫做从——四面八方赶来。板书:四面八方
生读第一句
师错读,把“赶”字读成“走”字?为什么不可以?
师小结:你们真会读书,从一个“赶”字中就能体会人们着急的心情,把这个字圈一圈,读懂了这个词,读好句子就更容易了。(齐读)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采访撒花的人:你为什么撒花?撒了不少了,够了,理解“撒满”
看图:引读一条条一串串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师:看,总理来了,你会怎么说?一起来欢呼
5、小结: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喜庆,多么热闹,多么高兴,让我们连起来读读第三段。
6、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泼水节那欢快的场面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去感受泼水节带来的热闹和欢乐吧,齐读课文1—3段。
7、评议,渗透学法
读得那么投入,你一边读一边在想什么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好课文,真是个好方法!)
四、创设情境,巩固生字新词
1、简笔画:一条小路。把带有词语的凤凰花花瓣轻轻“撒”在小路上,让学生轻轻地读一读。
2、依次出示“周恩来”“泼水节”“健康长寿”,请学生“采花瓣”,并带着大家读一读。
3、找出同偏旁的字组成的词语“对襟白褂”“凤凰”“咖啡”
4、读读剩下的四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师采花瓣,生读词语。
5、把词语分成三排贴在黑板上,齐读词语
6、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
五、书写指导
1、师范写“凤凰”两个字重点指导第一笔的位置、写法,横折弯钩的钩幅度要小一点。把“凤”中“又”的一捺改成点。
2、生练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3、指导写“泼”。学生说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写。
4、生练写
5、自评:认为自己写得好的字,加个五角星。
6、展示,互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词语。
2、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难忘”。
1、细看穿着,体会总理的入乡随俗
⑴出示课文插图
瞧,周总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谁来介绍介绍我们的总理?
⑵请生介绍周总理。出示词卡:对襟白褂、笑容满面
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⑷提升: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和傣族人民一样的衣服?
2、品味动作,体会总理的与民同庆
⑴周总理笑容满面的来到傣家儿女的中间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傣家人,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4、5段,划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句子。”
⑵学生交流,读句子
特别注意描写总理动作的一些动词:接过、敲着、踩着、端着、拿着、泼洒等。
⑶指导朗读:体会总理当时的心情
3、畅想语言,体会总理的真诚祝福
⑴师:谁来说说傣族人民的表现?
出示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指导读好句子
⑵语言训练:
出示:周总理一边,一边。
⑶周总理一边向人们泼洒,一边为人们祝福,他有许多祝福的话儿想要告诉大家呢!总理的满腹话语谁能来倾诉?”
总理会对姑娘说……?
总理会对小伙子说……
总理会对老爷爷、老奶奶说……
总理会对叔叔阿姨说……
总理会对我们说……
4、再现画面,指导朗读
观看记录片中截取的总理参加泼水节的录象片段,感受当时热闹场面。
齐读4—5自然段。
5、朗读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小结:景难忘,人难忘,情更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脚、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准备:
1、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信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猜想
1、小朋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吗?许多民族都有他们特别的、充满民族气息的风俗与节日。(板书:泼水节)就是其中的一个。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泼水节的欢乐场景吧(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认为这篇课文会向我们介绍什么?
4、你们猜的是否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看看所写的内容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2、检查自读:
(1)读词语:提着桶相互促进湿淋淋不肯离去幸福象脚鼓赛龙舟准备象征性吉祥如意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测与文中所写的是否一致。(理清课文脉络与重点。)
4、你又读懂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回答后,引读第一自然段。)
三、读悟“泼水”,感受欢乐。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傣族人民又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2、交流,朗读。(以下环节随机进行。)
(1)泼水前的准备:泼水节那天,人们在大街两旁准备好清水。
你喜欢这样的清水吗?为什么?怎样读出你喜欢的心情?
指导读句: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洒上花瓣。
(2)人们心情:泼水节那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你读懂了什么?你能把傣族人民急切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3)泼水经过: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①在小组内读读这句话,人们是怎样泼水的,你能把这样的场面、动作表演出来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②小组表演,师生互动评价,重点评价“互相追赶”,“你拿瓢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的动作。
③全班齐表演“泼水”场面:瞧,我们泼得多开心,人人脸上笑开了花,你能读好这两句吗?
④你刚刚泼水的时候还有怎样的动作?能学着书上的样,说说吗?
⑤再次活动,用你喜欢的动作去泼水!朗读第三、四句。
(4)泼水的象征意义:延续活动,进行采访——你们为什么个个笑开了花?指导朗读第五句。
3、我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让我们再次地回味。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傣族人民除了相互泼水祝福,他们还举行了哪些活动庆祝呢?
(2)自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儿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3)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体会到傣族人民的欢乐吗?老师也能!谁敢与老师比赛?
师生赛读,体悟欢乐。
(三)让我们再次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配乐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选择练习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把这欢乐的泼水节的热闹场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你的好朋友。
依照《欢乐的泼水节》,任选一个其他民族有代表性的节日简单介绍。
课 题:
授课时间:2004/3/3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 “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 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 因为 敬爱 周恩来 总理 花炮 对襟白褂 敲鼓
银碗 祝福 健康 长寿 幸福 令人 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 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 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第二教时
一、 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体会感悟。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 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 “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⑶. 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 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⑵、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⑶、 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 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⑸、 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六、板书设计 :
祝福
周总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课后分析:这是实习老师用我的教案在我班上的一堂课。小冯老师刚开始有些紧张,慢慢地就融入了课堂,环节的过度,知识点的落实都基本到位,第一次上课就能如此可见老师的功底。作为年轻的老师有很多的通病。比如上课看教案,老被教案牵着走,课堂是生成的,教师的随堂应变能力是课堂开放的引导者。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显得没办法,讲的多,点拨的少,光靠干巴巴的讲解,学生的体验是不深刻的,没有了学生个性化的感悟,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其三不注意细节的处理。像一些字的笔顺写错,学生举手很活跃时,教师反倒左顾右盼不知叫谁,让时间白白溜走,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等等。其四只关注部分学生,总叫一些学习习惯较好的,殊不知那些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关心,才能使他们热爱我们的语文。不管新教师,老教师,面对新课改,都要及时给自己充电,要时时刻刻感到有紧迫感。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不想做一个“误人子弟、祸国殃民”的平庸老师。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师生搜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和周总理的简单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学生回答),在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傣族,这个民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节日叫“泼水节”(板书)
2、交流:通过查资料,你知道了泼水节的哪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生介绍泼水节,教师补充。)
3、今天就让我们随课文一起去和傣族人民过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吧。(师板书,加上“难忘的”三个字。)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过渡语:为什么说“难忘的” 呢?请同学们边听老师读边思考,并且勾出自然段和生字。
1、师范读
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叫“难忘的泼水节”了吧,谁能说一说?(学生回答)
3、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周总理”并交流介绍周总理的一些简单资料。
4、学生学
(1)出示本课生字:敲 襟 褂 咖 啡 踩 端 蘸
寿 鲜 柏 恩 龙 敬
凤 凰 脚 泼 特 度
(2)请同学说说自己认识的字(请你当小老师,把你认识的字带大家读3遍)
(3)介绍你的识字方法
(4)齐读
(5)在词中学:出示生词卡(指名读生字卡片)
(6)识字小游戏“收信”:请几名同学当邮递员,按顺序读老师所指生字,读对了其他同学说:对对对,快收信。读错了说:错错错,没人收。
(7)指导书写本节课涉及的1-3自然段中的6个生字
生观察最后一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讨论后交流,师范写,生与师书空,课后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同时出示“读书小提示”:
(1)把还不太熟的生字结合叶子上的拼音多读几遍。
(2)读书小问号:
①读了一二段你知道了什么?
②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课文。
预设:
第1段:
(1)介绍傣族人民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那里有火红火红的凤凰花。(边观看课件教师边介绍并解释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
(2)指导朗读: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傣族人民又要举行泼水节了,让我们带着美丽的心情齐读这一段,“又”字要读得重一些。
第2段:
(1)今年,傣族人民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会“特别”高兴呢?
(2)你能用“因为。.。.。.所以。.。.。.”再说一遍这句话吗?
(3)你能把“特别”换个词使意思不变吗?
(4)指导读:是呀,周总理也来和他们一起过节日,傣族人民的心情真高兴,所以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段吧!(语气要高兴一些,“特别”两个字要读重一些,脸上带着笑容去读。)
第3段:
(1)抓住“撒,一条条,一串串”板书。
(2)用一个词形容这样的场面(热闹,激动人心)
(3)你还有什么词、句不明白可以提出来。(解释象脚鼓、四面八方、欢呼等,并相机指导朗读)
如:欢呼:特别高兴的呼喊,所以在读“周总理来了”这句话要声音大些激动些。
(4)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5)齐读
四、小结:听着同学们快乐的读书声,看着这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图片,仿佛让我们真的置身于傣族人民那年欢乐的泼水节中,是呀,周总理来了,傣族人民和总理到底会怎样过泼水节呢,想知道吗?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在书中寻找答案吧。
五、课后作业:本节课6个生字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过渡语:孩子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去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同用最热烈的方式欢迎着敬爱的周总理,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里,你一定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不过在这之前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生字朗读闯关的游戏,只有闯过了这两关才能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那难忘的泼水节,大家有信心吗?
二、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词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有感情的朗读前三段。
三、图文结合、学习4——8段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
1、预设:当学生回答,从图中看到了周总理——学习第4段:
(1)追问:周总理穿的是什么样的服装?你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吗?(课件出示这段话)
提问:总理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装会让我们有什么样的感觉?(亲切、把他和傣族人民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心连着心)
(2)再看这段话,文中用哪个词形容总理表情的?
解释“笑容满面”(图中周总理的表情就可以说是笑容满面)
(3)你能用“笑容满面”造句吗?
(4)这段中除了总理的穿着还描写了什么,请你读给大家听。
(5)指导朗读:分组读,一组读总理的穿着,一组读总理的动作(笑容满面、欢乐的两个词语要突出读)
2、预设:当学生从图中观察到总理拿着银碗——学习第五段:
师追问:为什么拿着银碗?想象总理泼水的情景
(1)用横线画出书中周总理怎样向人们泼水的句子,用“一手……一手。.。.。.”造句。
(2)用波浪线划出人们向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一边……一边……”造句。
(3)指出“盛”是多音字。
(4)提问:周总理把水泼向人民说明什么?(周总理爱人民),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幸福、激动、快乐)人民把水泼向周总理说明什么?(人民爱周总理)
(5)让我们也带着爱的心情,用幸福、快乐的语气去读一读这段吧!(读时深情些,平缓些)
3、读6——8段,读中感悟全文。
(1)这三段用了几个相同的标点,你能找到吗(同学回答“4个感叹号”
(2)感叹号的作用是什么(抒发感情)
师:是呀,这里用了这么多感叹号,看来这三段一定是抒发了很多幸福、快乐的感情,让我们把所有快乐、高兴、幸福都带到文中吧。(为了使我们幸福的感情表达的更强烈,文中用了两个多么,读时后边要比前面那句读的声音更大、更激动些),
(3)生齐读
学习书写本课另外6个生字
出示6个生字:寿 鲜 柏 恩 龙 敬
2、生观察这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3、讨论后交流,师范写,生与师书空并组词
4、课后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四、拓展练习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跟同学交流。
五、拓展阅读资料:老师读给学生听。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 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 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宵,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一起吹奏,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 。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2、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象。
第一课时
看录象,谈话道导入新课
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想边读,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
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读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今天”总理的打扮?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
2)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5、体会第五段。
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枝向人们泼酒,为人们祝福。
2)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3)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另人难忘的”,有感情的朗读6----8段。
第二课时
复习
1、用开火车、抽读等方式复习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另人难忘的。
课文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学生介绍。(估计只有少数学生知道)
3、老师发补充资料,让学生阅读。
4、交流阅读体会。
识字、写字
1、识字
1)、出示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自形。
2)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3)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3)学生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课后记:
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首先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其次要注意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从实际中感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因素,逐步养成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如要求学生独立发现识字的难点,并解决难点;提倡求异思维,不强求全班学生按同一方法识记生字,允许并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让学生自己设计识字的练习和复习的练习等等。
教学目标 :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体会感悟。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⑶、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⑸、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六、板书设计 :
祝福
周总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课后分析:
这是实习老师用我的教案在我班上的一堂课。小冯老师刚开始有些紧张,慢慢地就融入了课堂,环节的过度,知识点的落实都基本到位,第一次上课就能如此可见老师的功底。作为年轻的老师有很多的通病。比如上课看教案,老被教案牵着走,课堂是生成的,教师的随堂应变能力是课堂开放的引导者。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显得没办法,讲的多,点拨的少,光靠干巴巴的讲解,学生的体验是不深刻的,没有了学生个性化的感悟,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其三不注意细节的处理。像一些字的笔顺写错,学生举手很活跃时,教师反倒左顾右盼不知叫谁,让时间白白溜走,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等等。其四只关注部分学生,总叫一些学习习惯较好的,殊不知那些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关心,才能使他们热爱我们的语文。不管新教师,老教师,面对新课改,都要及时给自己充电,要时时刻刻感到有紧迫感。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不想做一个“误人子弟、祸国殃民”的平庸老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二)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三)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像,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设计理念】
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
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
⒈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⒉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
凤凰恩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寿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
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设计意图]12个生字,数量看起来较多,但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就能化难为易。有的字见过面,有的容易认读,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气;剩下的是学生觉得较难认的,我们可以多花时间,用多种方式帮助识记,比如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词句,这样就能突破难点。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生词卡认读。
2.在句子中认读。
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生字加粗或变红)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
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有真正意义。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第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书写质量高低往往与动笔前的观察水平相关联。因此,写字指导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耐心观察。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 “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 因为 敬爱 周恩来 总理 花炮 对襟白褂 敲鼓
银碗 祝福 健康 长寿 幸福 令人 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 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 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