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5页-86页例1-例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知道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小时有多长

3、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门,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是时间

在20xx年11月11日的7时30分,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这句话中,用到了那些时间单位?

二、新课

1、出示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

2、看一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一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3、学生观察并回答

4、教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5、学生拨针讨论:1小时是多少分钟?

学生动手操作

得出时针走1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是60个小格,就是60分

那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1时=60分

学生填读书

6、体会1分钟

1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

活动:学生数数数脉搏

击掌跳绳跑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

1、知道1小时有多长

2、知道1秒有多长

3、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我门一节课有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钟了?那在休息10分钟就是60分,也就是1时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9秒

三、课堂活动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0-92页例5-6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钟表、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2、教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3、出示钟表图,让学生说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5

1、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几时、几时半了,下面钟表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出示例5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认为应该怎样认?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在认时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二)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例6图,学生认时间

2、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3、抽学生板书,并说方法

4、教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注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5、书91页,学生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1、出示时间,学生边说边拨

8:10分11:157:353:08

学生边说边拨

2、同桌练习

3、帮助动物纠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学生仔细观察,有错误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说?

4、联系生活实际,估计时间表

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请你填写节目时间表,

学生活动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3-94页例1-2

教学目的:1、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分=?秒1时=多少分

二、新课

1、教学例1

森林里,动物们正举行运动会,现在是小动物门在举行赛跑,你们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吗?

学生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乌龟跑了2小时,小兔跑了1小时20分小狗跑了180秒

你知道谁最快吗?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集体讨论

2、教学例2

现在我们在来看,小朋友去游乐场,从下午2:50一直完到3:40,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他们玩了多久了,你会计算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三、课堂活动

1题

第一节课8:45分上,9:25分下,用了多少分?

小名下午2时到校,4:20离开,在学校多少小时?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4页例3,课堂活动2,练习十三1-4

教学目的:1、会简单换算

2、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20秒=()分3十=()分70分=-()时()分

小红3:40买东西,4:10回家,他用了多久

二、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举行运动会,团体赛从8:30——9:40,用了多久时间?

学生讨论

单项从9:50——11:50,有开了多久?

学生独立计算后讨论

集体汇报

2、96页2

学生先独立计算

集体在讨论汇报

三、练习

练习十三1-2

课后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7——99页3-6题

教学目的:1、会人读时间

2、会简单的换算

3、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分1分=()秒

二、练习

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4题

学生填写后集体订正

说自己的方法

3、5题

自己读体后完成

4、6题

小朋友要春游,都有那些活动,看书,那你会安排时间吗?

学生独立安排计划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

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电脑演示)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电脑演示)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了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A。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B。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C。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

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功率30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经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数减整十数

课件演示: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2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小猫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在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们能解决吗?能!好!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课件演示:

1.40+20= 60-20= 60-40=

2.30+20= 50-30= 50-20=

师说:这么多难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希望你们能钓到许许多多的鱼!不过你们要记住只有得数等于60的路,才是回家的路!花花拿着鱼竿和水桶来到了小河边钓鱼。

课件演示:(小猫图)指名说得数

70+20 20+40 70-30

0+80 80-50 100-20

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让我们和花花一起赶紧回家吧,哪条路才是回家的'路呢?花花正在犯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妈妈的话,得数是60的路就是回家的路,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些式子得数是60的呢?(学生活动)

20+30 30+30 0+40

100-60 40+20 40-10

30-30 70-10 70-20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课件演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怎样计算?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看着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

2.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

三、教学资源:

计数器、例题插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迁移情境

876—502 396—182 64—36 75—28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教师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时应及时评价。

二、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昨天在美丽的图书馆里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呢!

出示已经解决的一些问题:民间故事书和童话书一共有多少本?民间故事书与儿童小说一共有多少本?童话书和儿童小说有多少本?儿童小说比童话书多多少本?

提问:你们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呢?

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书多多少本?民间故事书比童话书少多少本?

那么我们一个一个问题来解决吧!

三、合作探索

1、要解决“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书多多少本?”这个问题,你准备怎样列算式?

提问,接着让学生先试着计算这道题,同时指名两人板演。

引导学生思考:这道减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335—185=

百 十 个

3 3 5

—1 8 5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十位上3减8不够减,怎么办呢?我们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呢?接着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

然后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试着把这道题做完,并结合板演让这两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提问:那么要求“民间故事书比童话书光多少本?”这个问题的算式又该怎样列,你知道吗?

请大家独立解答。

评析时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小组交流,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低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后再减。

4、指导验算

提问:你会验算这两道题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道进行验算。

四、自主练习

1、谈话:今天啄木鸟诊所来了几个病号,请大家当一回医生,给这些病号检查它们为什么会生病?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谈话:小朋友们做题非常仔细,不信大家给小博士亮亮相。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3、谈话:在动物园里,一只长劲鹿在笑话一只不知自己身高是多少的大象,大象请大家帮忙来了。

出示图。长劲鹿说它的身高是610厘米,大象只知道自己比长劲鹿矮370厘米,你们能帮大象这个忙吗?

五、收获提炼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六、深化提高

“想想练练”第2题。

教学板书:

退位减

335—185=150(本) 210—185=25(本)

335 210

— 185 —185

150 2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结合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练习中积累学习情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和开放题的解答。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这几天,小朋在的学习非常出色,数学乐园里的熊博士要邀请大家去数学乐园游玩呢!大家想不起去啊?

二、自主练习

1、谈话:大家一起做做热身运动。出示口算卡片。

17—8 13—7 18—9 15—8

口算后,出示熊博士情境图:起点处(想想练练第5题)

熊博士告诉大家:要想进入下一站就必须顺利过这一关哦!

根据熊博士的提示:说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做的?

让学生合作讨论:每组上下两道题之间有会长我别与联系?

你能很快知道这几组题的结果吗?

2、谈话:我们已经顺利到达第一站了(出示情境图)一起看动物们正在干什么?都要去哪儿呢?

学生分组讨论:谁跑得最快?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谁能知道它们都要跑多远的路才能从起点出发到达游泳池呢?

你们能否知道它们分别还要走多少米就到游泳池了呢?

然后请学生动手试一试。

3、谈话:来到了竞技站了,熊博士要求大家认真列出竖式计算后再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表扬做得既对又快的学生。

三、综合练习

1、提问:出示“想想做做”第8题情境图。

你们能不能算出二班学生收了废旧电池多少节吗?

除此之外,你还能求出什么问题?

教师谈话:确实有那么一些少先队员一直很注意保护环境,总是将废旧电池收集起来,老师相信我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也会像他们那样都能坚持保护环境,对吗?

2、出示“想想做做”第9题情境图。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们知道原来人类在太空生活的记录是多少天?

这位女宇航员她在太空中生活了多少天?

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引导学生理解: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天数比169天多了多少天?

接着让学生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四、思路拓宽

谈话: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文化的不断提高,一座座电视塔和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这不,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里的信息站了,大家一起看,出示情境图。

你们能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提出一些减法计算的问题,并且着解决这些问题吗?小组里互相交流后全班交流。

五、通过游玩,你获得了哪些本领呢?

教学板书:

退位减

713—329=384

713 384

— 329 验算 —329

384 713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

2、通过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的对比练习,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些算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发展过程。

3、通过一些活泼、新颖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形成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进行对比练习。

含有多余信息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资源:

计数器、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史努比非常喜欢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学习数学,可是今天它因为有事不能来到我们班了。不过,它告诉了我好几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秘密呢?

二、专项练习

1、练习四中第1题(口算)

用卡片出示

教师引导:史努比告诉我它用了3分钟就完成了这些口算题,你们行吗?

学生口算,口算后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重点巩固理解一百几十减几十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

2、练习四中第2题(笔算)

教师引导:史努比告诉我:它在计算时错了一道题,我们的小朋友可要小心啊,争取一道也不错。你们能行吗?老师相们你们一定能行。

(1)分组练习。让学生在本子上先练习第一组3小题,分别指名3位学生板演。再练习第二组3小题。

(2)讨论比较: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分组讨论一下。

(3)集体点评。评析笔算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四中第3题

我们已经知道在做计算题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史努比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告诉我这几道题一点儿也没有错,我相们我们小朋支一定不会输给它的。

(1)指名3人板演。

(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3)对出现的错误及时改正,并强调学生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2、练习四中第5题

(1)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意:河西村有28户人家,116人,花园村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的人数一样多,要求花园村有多少人?

(2)引导有困难的学生理解:“花园村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的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先列出横式,再用竖式计算。

(4)集体校对。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5)告诉学生:这儿有一个信息我们没有派上用场,并让学生找出是哪个条件。提醒学生在解决这些些问题时应学会正确地选择信息。

四、收获提炼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把取得的成绩和史努比比较一下,怎么样?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拓展提高

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后集体评析,对错误较多的应注意指导。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3—7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除法,了解了乘除法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要学习的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会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每人10根)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课件出示题目)(1)□□□ □□□(2) ○○○○○○○○(3)△△△△△△△△△△△△2、请同学们用小棒动手摆一摆:3个22个5(设计意图:几个几的知识的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一)教学“倍”的含义1、师:连日的阴雨终于结束,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舞步来到了我们身边。

花也争相开放了,瞧!花坛里开满了鲜花,教案《《倍的认识》教案》。

(课件出示情境图)2、花坛中有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师相机指一指,带着数,学生口答,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3、师问:3种颜色的花,你能选二种花比一比,提出什么问题?(1)比多问题和比少问题(我们知道比多,比少的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2)两种花之间除了可以比多比少之外,还有一种新的比较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掌握的两数之间的加减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倍”,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倍”也是两数之间的关系。)

4、讲授:我们知道蓝花有2朵,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课件展示把它们圈起来表示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想一想黄花可以怎样圈?跟你的同桌商量一下。

指名回答。

(课件操作圈黄花的方法)谈话: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就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

再指名说。

同桌说。

齐说。

小结:两种花除了可以比较多少,还可以像今天这样比,是把2朵蓝花看作1份,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二)教学计算倍1、我们还知道有8朵红花,(课件出示)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你能在书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吗?学生填在书上。

指名回答。

齐说。

(得出结论:红花有4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2、讲授:蓝花有2朵,因此把2朵看作一份,再想8朵红花能分成这样的几份,这就是把8朵红花按每2朵一份的要求平均分,所以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会列算式?指名回答,师板书。

强调得数后面不要写倍,倍不是单位名称。

小结:我们现在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运算(除法)。

下面我们来用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来试着解决一些问题吧!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深化

(一)基础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1)仔细看图,谁和谁在比?把谁的。长度看作1份?

(2)想好的同学在书上P74页第1题填空。

(3)全班交流,引导说出把这一段绿带子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5份,所以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5倍。

2、下面咱们来做一个摆小棒游戏吧!

(1)出示题目要求,全班读题

(2)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和同桌说说6里面有几个这样的3根,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15里面又有几个这样的3根,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

说完了再填在书上第74页第2题。

(3)课件出示摆的方法,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两个数量比,求第二行的小棒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你能不能用另一种方法算?(除法)3、完成第3题(

1)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读题,明确要求再填空。

(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核对,指名说算式含义。

(3)第2小题,是谁和谁在比?把谁的个数看作1份?胡萝卜有这样的几份?(课件出示连的方法及填空内容,集体校对)

4、完成第4题

(1)先动手量一量两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几厘米。

(2)引导学生思考:要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线段的几倍,应该把哪条线段的长度看作一份?要求第二条线段有这样的几份,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二)拓展练习小红今年4岁,妈妈今年28岁。

今年,妈妈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去年是几倍?4年后,妈妈几岁?小龙几岁?

(三)游戏深化(拍手游戏) 今天小朋友学得很认真,老师鼓掌(拍手2下)表扬,大家想不想自我鼓励一下?依次要求:同学们拍的是老师的2倍、3倍、4倍……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老师拍3下,你拍的是老师的3倍,你要拍几个4下?如果要拍老师的5倍呢? (设计意图:练习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对“倍”的理解更加透彻。发展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

四、全课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运算?)作业设计:课件出示一思考题:兔子有24只,小猪有8只,小狗有4只。

兔的只数是猪的几倍?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板书设计:倍的认识平均分8÷2=483228÷4=727÷3=932÷8=4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1】目的要求

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重点难点

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小兔:“我跳了9分米”,小猫:“我跳了80厘米”。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

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

师:到底谁跳得远,小朋友们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单位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究

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

师:同样的笔芯,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厘米,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说。)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因为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有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所以6厘米=60毫米。

2、师:那我们每天用的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学生活动)

师:小朋友量得课桌的高是7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1分米=10厘米,70厘米有7个10厘米,就是7分米。

3、师:我这儿还有一块橡皮,量得它的长度是50毫米;教室的门量得它的高度是20分米。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三、想想做做、内化新知

1、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

说说谁的跳绳长?说明理由。

2、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

先量一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再说一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填写在书上。

独立完成,做完后跟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换算的?

4、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

看谁都能算对。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注意要相互评一评。

5、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

先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各有多长,跟同桌说说,然后量一量,看谁估计得准?最后再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6、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

先估计这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跟同桌说说,然后量一量,看谁估计得准?最后再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四、总结评价、活动延伸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样?

2. 出示“你知道吗”

说明在绘制图纸和标注商品尺寸时,常常有毫米作单位。

出示图,说说从这些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题1:

自动铅笔的笔芯长6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呢?

60厘米=()60毫米

2.(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

问:这根笔芯长多少?你知道吗?

(请一生上来测量。)

3.测量结果是多长?

4.(板书:6厘米)问:能用毫米作单位吗?

(板书:6厘米=()毫米)指名说。

5.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互说)

汇报(多人说一说)。

1.共有60小格,就是60毫米;

B.1厘米是10毫米,6厘米是60毫米。

6.你觉得这两种说法怎么样?哪种更简单?

你能像他一样说一说吗?(再请一人说)

7.出示例题2:

课桌的高是8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

80厘米=()分米

你是怎样想的?

8.这有一张课桌,它的高是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9.补充练习:

3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

10.这两题你们都会了,如果换两题行吗?

板:3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一人说一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现在请你自己量量这些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2)自己量一量,同桌可互相看一看,后汇报。

3)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4)同桌互说,后汇报。

2.完成2。

1)图上小朋友测量的是什么?

2)手的宽度和上步的长度。

3)你知道他手有多宽和一步有多长吗?

4)这用的是什么单位?

5)请你填一填书上的括号。

6)生汇报。

3.完成第3题。

1)请你填一填。(学生独立填写。)

2)开火车汇报。

3)第一题你是怎么比的?

4)讨论:数据一样时,可以只看单位。

5)你还想说说哪题,你是怎么比的?

4.完成第4题。

1)这儿有两条线段,先估计它们的长度。

2)再量一量,看估计得对不对。

3)你用得是什么单位?

4)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5)同桌互说。

6)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

2)师说要求。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3)生可以回家记录。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6厘米=60毫米

80厘米=()分米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并向学生介绍画“正”字的记录方法。

2.通过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调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及分析推理能力,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学习由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变成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的绘图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学习由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变成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 的绘图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学习由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变成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 的绘图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了解画“正”字的记录方法。

1.师:“同学们,前几天郑老师在课上布置了一个调查任务。请你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调查你们组最感兴趣的事情,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你们完成调查了吗?”

2.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归纳记录方法。分小组汇报:调查内容、记录方法、调查目的'。数数、符号、画“正”字

3.师不急于讲解画“正”字的记录方法。而在学生介绍后问:“你在生活中见过这种记录方法吗?” 用这种方法的小组介绍画“正”字的记录方法,列举出了生活中的实例。

二、合作探究,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绘制本组课前调查的内容。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2.发现问题,纷纷派代表找到老师反映观察各小组都发现问题后,组织学生结束小组活动。

问:“刚才在绘图的时候有几个小组发现了问题,把你们的问题和大家说说好吗?”

师:“看来我们都遇到了这个难题,让我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好吗?”

3.拿来这一组的统计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最左边的数字0、1、2、310,得出现在的统计图1个格表示一个单位。

问:“现在喜欢游泳的有16人,你想出办法了吗?”

4.学生讨论,

师:马上拿来一把尺子比着统计图高兴地说:“是这样吗?在一个格里加一条线,(放慢语速,边说边画一条线,然后面向全班学生)这个办法行吗?”

师:“这样一来,原来的一个大格表示一个人,现在变成了两个小格,就表示两个人了,想得真妙。但是改起来是有一些麻烦,有没有更巧的办法?”

5.马上请这个学生到前面来指着图重复了一遍。

问:“他的办法大家听明白了吗?我们不加线了,只把数字改一下,变成了5、1020行吗?(生:行)那样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了?”

师:“这样,我们能继续画了吗?”经过学生的同意把统计图换成了单位是5的。小组巡视指导。 观察各组情况,发现有一组没有解决“单数”问题时,组织学生停止了小组活动。 指定一人到前面讲解。

6.等发现问题的小组同意这个做法后,肯定了学生们开动脑筋想的办法非常好。 指导各组学生完成统计图。

三、练习巩固

书中113页说一说

四、作业

课后113页练一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