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呢?没有听过的话,接着往下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上新词语的意思。
2、会仿照课文例句又又和按谁带着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写一句话;会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材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平时已经知道的一些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知道曹冲能想出好办法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实验仪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句中的作用。
2、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
学习13个生字,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卡片电脑课件实验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谁见过秤?它有什么用?
2、揭题: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称象》
②出示课题《称象》质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3、检查预见情况。
①认读生字②完成作业题1
二、导向自学
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你能告诉大家画中谁是曹冲、曹操。
1、出示电脑课件画面
2、指名学生介绍两个人物
小结:介绍人物时,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的衣着、长相、姿态、动作来介绍,
并把他运用于我们平常的生活和写作。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了图,想知道官员们想出什么办法称象。曹冲又想出什么办
法称象呢?请在家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2、选把学习内容,你最想知道谁想出的称象方法?(曹冲的称象办法。)
3、选学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读曹冲说的方法。思考: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和后面三句话
是什么关系?
②出示电脑课件,第四自然段。
③想想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几步?用线划出表示序号的词,并用
。标出称象的动作词。
④反馈、填表、完成板书。
曹冲先赶画
再赶装
然后搬称
⑤根据板书说称象的办法,并校对表格中的内容。
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说说称象的经过。
人物顺序怎么做
曹冲先赶象上船画线
再赶象上岸装石头
然后搬石头称石头
⑥深究讨论,这个办法行吗?为什么?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5句话说明的。第一句是总写。第二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和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和复述一件事的能力。
3、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过程和道理,使学生明白:爱动脑筋能成为聪明的人。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本课的教学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书写板书:6、曹冲称象。
(二)讲读课文。范读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
思考: 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些什么? 体会到了曹操什么样的心情?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并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2、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能知道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
3、理解“议论”在课文中的意思。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呢?读出议论的语气。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能够说出两句的不同之处。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播放多媒体课件)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做实验突破难点。(播放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称象过程。
然后对学生可能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例如: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七)、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
(学生回答:七岁。)(播放多媒体课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才:说明曹冲刚刚七岁,年纪很小。
(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曹冲才七岁的时候,就想出了这么好的称象方法,如果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同学们,曹冲只有七岁。按理说,大人们的经验应该比他丰富,可偏偏是他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一说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八)、总结全文。
1、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岁的曹冲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老师真心的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曹冲那样遇事多动脑筋,要勇于创新,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九)、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见附页。
(十)、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称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活动目标:
1.能较合理的想象,分析故事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感受中国的历史故事,并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
3.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画大象引出本次活动内容。(画个大圆做身子,画个小圆做脑袋,画两根粗的树干做大腿,画一根长的树干做鼻子,画两张树叶做耳朵,画两根尖尖的树枝做牙齿,最后画上尾巴。)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边听边猜边议曹冲称象的方法
1、讲故事,从开头至“我有办法。”
问题:“曹冲会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2、教师继续讲故事至“在船帮上齐水面上画一道记号。”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在船帮齐水面的地方画一道记号?曹冲接下来会做什么呢?”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头一担一担地挑下来。”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往船上倒石头?”
4、教师讲故事至结尾。
(1)讨论:“为什么说曹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2)给故事取题目。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延伸活动: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也是一个智慧故事。这个故事在我们幼儿园的楼梯上也有图片,其实在幼儿园还有很多关于民间的故事,小朋友也可以叫你爸爸妈妈讲给你听听。你们还可以请你的爸爸妈妈讲讲你自己的聪明故事,好吗?
课后反思: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在走廊、楼梯都张贴了我们老师自己画的民间故事连环画,加深幼儿对民间故事的理解。《曹冲称象》这是个智力故事,在设计的时候困惑很多,因为问题很难提炼,称象的方法怎样才能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述。但在上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一个问题抛下去幼儿马上就回答出来了,所以就没有了猜测的机会。整节课用时较短,而且我只用了视频,在分段理解故事时还是用PPT比较好,最后完整欣赏时用视频。虽然课堂效果没有预计的那么好,但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在选材——设计——试教中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
什 么是真正的课堂主体?怎样的课堂才是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课堂?我想:这里,我先让学生自主读书,提出问题后,再调整自己的教法,并沿着学生提出的问题 来组织教学,这是学生作为真正课堂主体的主要表现之一;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我有意识、有目的的主动引领,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 由浅入深地思辨,利用自己的。主动思维去不断获得自己的结论,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是学生作为真正课堂主体的主要表现之二。这样的课堂也才是发挥了学生主体性 作用的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体现出学生主动性作用和教师主导性作用的高度统一,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的真正有效性!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的给大家说说。
(4).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往船上,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活动目标:
1.能较合理的想象,分析故事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感受中国的历史故事,并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
3.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画大象引出本次活动内容。(画个大圆做身子,画个小圆做脑袋,画两根粗的树干做大腿,画一根长的树干做鼻子,画两张树叶做耳朵,画两根尖尖的树枝做牙齿,最后画上尾巴。)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边听边猜边议曹冲称象的'方法
1、讲故事,从开头至“我有办法。”
问题:“曹冲会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2、教师继续讲故事至“在船帮上齐水面上画一道记号。”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在船帮齐水面的地方画一道记号?曹冲接下来会做什么呢?”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头一担一担地挑下来。”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往船上倒石头?”
4、教师讲故事至结尾。
(1)讨论:“为什么说曹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2)给故事取题目。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延伸活动: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也是一个智慧故事。这个故事在我们幼儿园的楼梯上也有图片,其实在幼儿园还有很多关于民间的故事,小朋友也可以叫你爸爸妈妈讲给你听听。你们还可以请你的爸爸妈妈讲讲你自己的聪明故事,好吗?
课后反思: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在走廊、楼梯都张贴了我们老师自己画的民间故事连环画,加深幼儿对民间故事的理解。《曹冲称象》这是个智力故事,在设计的时候困惑很多,因为问题很难提炼,称象的方法怎样才能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述。但在上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一个问题抛下去幼儿马上就回答出来了,所以就没有了猜测的机会。整节课用时较短,而且我只用了视频,在分段理解故事时还是用PPT比较好,最后完整欣赏时用视频。虽然课堂效果没有预计的那么好,但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在选材——设计——试教中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总结全文,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办法一起称,咱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
4、总结学习
师: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态度和之前一样吗?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课前准备: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字词教学
1、自主阅读。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3、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4、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5、重点教学书写生字:底、然、称、秤
三、精讲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课后检测: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往船上(),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 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 l0 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 1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难点】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1、象,通称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大象的皮层很厚,但皮层褶皱间的皮肤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虫叮咬。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2、同学们,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在古时候,要称一头活着的又高又大的大象真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课文,看看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板书:4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引出对大象的介绍,再引导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识记。
①“杆”的发音要注意,在这里读“ɡǎn”。“柱、秤、称、站、船、重、止、然”是翘舌音,“做、岁、曹”是平舌音。“杆、论、砍、线”是前鼻音。“量”是后鼻音。
②识记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曹”字。先请学生想一想: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小伙伴;
形近字比较识记“重、量”。两个字中都有“里”字的字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实物演示法:学习“秤”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曹操 天曹 队员 官员 一根 根据 议论 提议 议论 论文 重要 举重 砍树 砍柴 画线 直线 停止 阻止 重量 大量
(2)学习多音字:“重、杆”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这一杆秤称东西特别准。
在这里,“重”读“zhòng ”,意思是“分量大,与轻相对”,还有一个读音是“chóng”,意思是“再,层”;“杆”读“gǎn ”,意思是“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还有一个读音是“gān”,意思是“较长的棍”,组词如下:
重 zhòng (重量)(质量) 杆 gǎn (一杆秤)(杠杆)
chóng(重复)(重新) gān(旗杆)(电线杆)
②读一读:
这些蔬菜的重(zhòng)量,没有必要重(chóng)复来称了。
学校的旗杆(gān)上有一面五星红旗在飘扬?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官员 船两侧的边儿。
议论 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船舷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 )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降低了难度,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学习“会写字”
称 柱 底 杆 秤 做 岁 站 船 然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实物演示法:学习“秤”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
形声字结构特点:“柱 站 杆 底”。
形近字比较:秤-称 故-做 船-沿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然、岁”,上下结构,上下等宽。 “秤 称 柱 杆 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做”左中右,“船”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半包围结构“底”。)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然、底”,学生练写。
“然”上下结构,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
“底”字,半包围结构,“氐”字的一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倾斜,落笔比第一横长。斜勾要舒展,与左边的横平衡。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直 才 果然 到底
(2)表示序数的词语:先 然后 再
2、练习运用:练习用“ 先 然后 再”说话。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再)称称船上的石头。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认识了聪明的小朋友曹冲,了解了他称象的故事,学会了很多生字新词,学会用多种方法识记,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
预设:文中有两种称象的方法,一种是官员们的造一杆大秤称大象;一种是曹冲的赶象到大船上的方法。
2、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曹冲的更好)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官员们主张怎么称大象的,曹冲又是怎么称象的呢?为什么曹冲的方法就好呢?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1)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大象_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练一练: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3)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红红的太阳像个大火球。
闪闪的星星像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训练,锻炼了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
文中官员们是怎样讨论称象的方法?
预设: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板书:官员们——造大秤——树做秤杆——曹操摇头)
5、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1)曹冲是如何称象的?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几步?读一读,圈画出来。
预设:
第一步:赶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板书:赶上船象 ——画线)
第二步:把大象牵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板书:赶象上岸——装石头)
第三步: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
第四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量。(板书:称石头——知象重)
(2)练一练: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再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 )船上的石头。这样,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6、比较官员和曹冲称象的方法,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呢?
预设1: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
预设2: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交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7、阅读方法解密:理解对比手法
概念: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想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式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方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作用:运用对比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达到表达思想、说明问题的目的。
8、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称象这件事上,我觉得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大胆的孩子。)(板书:爱动脑筋,善于观察)
9、称象的事对你有何启示?
(我认为曹冲很聪明,我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板书:善于思考)
【设计意图:运用画一画的方法,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学会运用序数词复述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大象》、《人有两个宝》。
听读《大象》、《人有两个宝》,了解大象的特点,明白只有既动手又动脑,才能把事情做好的故事。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着背诵《人有两个宝》。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五、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用“……,再……,然后……”写句子。
本文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的地方为止。再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举一例:小狗吃饭的时候,先看一看四周有没有人来,再用鼻子闻一闻,然后用舌头舔一舔,最后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
练一练:用“……,再……,然后……”练习写一句话。
示例:做香蕉奶昔很简单,先把香蕉去皮,再放入榨汁机中打碎,然后加入牛奶搅拌,最后用碗盛出来,香蕉奶昔就完成了。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七、主题延伸
小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会退缩,我会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课件25)
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大象
官员们——造大秤——树做秤杆——曹操摇头 爱动脑筋
曹冲 赶上船象 ——画线 善于观察
称象 曹冲 赶象上岸——装石头 曹操笑着点头 富于思考
称石头——知象重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潜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2、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期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优点:
本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内容层层深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判断总结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游戏、故事贯穿始终。幼儿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不仅能够测量体积较小、质量较轻的物体;对于一些体积较大、测量重量有难度的物体,也能够想出好方法。虽然有的方法略显稚嫩,却是孩子积极动手动脑的实践结晶,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本活动将故事《曹冲称象》放在最后,旨在不桎梏孩子的思想。曹冲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得到了启迪,而活动中教师也很好地运用了游戏与操作进行前奏启智。幼儿不仅运用了一种方法,还能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精神保持兴奋状态。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体现了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
不足:
本活动在材料的准备上欠充分,应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操作,以证明自己办法的可行性。
附:
故事《曹冲称象》
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带着七岁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道去看大象。大象又高又大,人们非常惊讶,纷纷议论大象的重量。曹操问:“谁有办法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有的官员提议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另一个官员说:“把大象宰了,砍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这时,曹冲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得到了启示说:“我有办法。”曹冲把大象赶到船上,在船舷与水面交界的地方做上记号后让大象下船。曹冲又让士兵往有记号的船上搬运石头,直至船下沉到船舷的标记处。然后,曹冲让士兵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这下官员们明白了,都夸曹冲的点子巧。
曹冲称象时,在场的人并不多,因此目睹这聪明之举的人实在有限,只曹家亲朋好友小范围内传来传去。
后来不知怎么传到了一位电视台记者耳朵里,正苦于找不到可以抄作新闻的这位记者灵机一动,决定把这件事炒一炒。你想,曹冲是名家之后,小小年纪,竟然会想到用船的吃水来称庞然大物的重量,这不是神童是什么。如今,几乎家家爱子心切,这类题材家长们会感兴趣的。
为了出效果,电视台去马戏团借了一头会表演节目的大象邦南,并借了粉饰一新的运输船。拍摄那天,动用了巨型吊车,把大象邦南高高吊起,再慢慢放下。会表演的大象邦南还在空中摇尾巴,甩鼻子,充分作秀。
那天还特地邀请了当地的行政长官、社会名流、各学校校长及小朋友代表,还煞有介事地给大象邦南、给运输船保了险,并请公证处作了公证。总之,这次活动搞得热热闹闹,既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还吸引了电台、报社等各种媒体。
经过一番大肆炒作之后,曹冲像小燕子赵薇一样,几乎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了聪明的典型,成了人见人爱的公众明星人物。曹冲一出名,各商家立即从曹冲身上看到了无限商机。第一个来找曹冲的是“灵灵聪明液”生产厂家,他们愿出50万元给曹冲,让他拍一部3分钟的广告,只需曹冲喝了聪明液后伸出拇指说:“灵灵灵!”此时一个假扮曹冲母亲的妇人说道:“俺家曹冲喝了‘灵灵聪明液’脑子可好使呢。”
第一个厂家代表还未打发走,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厂家的负责人纷纷找上门来,这家要求用曹冲的名字为他们生产的益智丸作商标,愿出100万元;那家说只要曹冲对着摄影机镜头说:“我最喜欢吃象牌补脑丹!”就可免费周游世界……
不几天,出版商也找上门来了,说要为曹冲出版《我的成长之道》。曹冲说:“我不会写书。”出版商很坦率地说:“我们给你雇‘枪手’,你无须动笔,只要到时签个字,认可即行。赚了钱,双方五五分成。你是名利双收,大好事呢。”
曹冲不胜其烦,刚想躲起来到外婆家,不料被守候多时的几位自由撰稿人逮个正着,他们一个个表示要好好采访一下曹冲,或写人物专访,或写报告文学,反正都表示是来为曹冲扬名。曹冲不客气地说:“恐怕都是来扒分的吧。”
曹冲好不容易见开了这些自由撰稿人的纠缠,悄悄地躲到了外婆家,但第二天就有一家电视台的人摸上门来,说是要为曹冲拍一部《神童曹冲》的专题片,将分送美国、日本、澳洲等多国播放。没等曹冲同意,摄像人员已扛起摄像机拍了起来,忍无可忍的曹冲对着摄像机说:“我宁可做傻子,也不要当神童了。你们饶了我吧,再这样下去,我会疯的,我一定会疯的!”◆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学会“船”和“做”,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设疑导思(PPT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愿意猜谜语吗?那就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谜底:大象)
2、自由交流:你觉得怎样形容大象?如何知道大象的重量?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4、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加深印象、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出示会写的字的谜语,让学生猜、)、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称、做、站、秤、柱、杆、船、底、然、岁”、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打开“优教学生字”,教学生字、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生字、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曹冲称象》”,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
曹冲称一称官员柱子议论重量秤杆砍倒画线停止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注意多音字:杆)
2、回顾: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谁?他们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二、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课文第三段,探究: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称象?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画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就……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步骤是什么?出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排序、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三、语言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这头大象长得什么样?这是个什么句?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练习比喻句、
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身子还像________________、
腿像四根柱子、腿还像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出示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两个句子、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3)用“才”和“到底”分别说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2、同学们,我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王戎识李、骆宾王写诗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曹冲称象》”,一起来闯关吧!
六、布置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苹果落地》和《聪明的徐文长》,看看这些聪明的孩子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冲、再、岁”等8个生字和2个新部首,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四幅图、实验物品。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称东西吗?
板书“称”,学生齐读“称”。
2、你们见过大象有多大?这么重的大象古时候怎么称呢?板书“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3、“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么称的称出来了吗?)同学们真是爱思考、爱动脑筋的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你们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
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3、小组合作学习
(1)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2)划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读正确。
(3)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4、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5、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补充课题,曹冲是曹冲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这员们表现怎样?
(5)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6)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7、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
4、学习第4自然段
(1)曹冲称象有四步(出示四幅图)在理清顺序前,我们先来了解一幅图的意思。出示: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2)自读课文,看看图上填上适当的词,再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自由读,填词交流。
逐步出示:卸下(石头)称出(重量)
装石入(船)齐(线)停(装)
赶象(上岸),准备(装石)
(3)曹冲称象方法,给四幅图排一下顺序。
(4)曹冲称象用了哪两样的东西?交流出示:船、石。
(5)实验演示:两名学生到讲桌前,一人讲方法,一人操作,然后再找其余数名同学演示。
(6)为什么曹操听了点头微笑?从哪个词看出曹冲办法称出了大象重量?理解“果然”一词,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四、精读对比,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种方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是有联系 ,他从官员的议论中得到启发,而他的方法巧妙在哪,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总结。
五、拓展练习
想一想,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板书:
曹冲称象
直摇头 微笑点头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赶象上船
画线上船
宰象称肉 称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