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析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和移步换景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

移步换景的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大明湖、千佛山等济南特有风景,引用清代诗人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一)夯实基础,展示多媒体让学生正确的读加点字的音,然后口头解释词语。

①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②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响晴———

(二)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的关于老舍的生平及代表作品的资料。①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②师生交流:教师做重点补充,学生把重点记录。

三、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①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济南的冬天?

②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指导总结。

四、美文细品。

速读课文,利用圈点标注法画出你认为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并说说你的理由。(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色彩、手法的虚实等方面着手)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五、移步换景的手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虚实结合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第三段,思考: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矮松、山尖、山色、薄雪。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然后告诉学生随着观察者观察点的不同,所写的景物也随着变化这就叫做“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六、反馈练习。

假设你要给一个从没有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从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选取一个简略讲讲。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对文中重点段落的掌握情况。学生先在组内展示,然后每组推举出一名学生回答。

七、布置作业。

以《……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利用各种所学手法,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空灵、澄清”等词语。

2、能力目标

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②学习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③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今天让我们步入老舍先生的《 济南的冬天》,去品味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二、展示教学目标

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②学习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③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济南、对 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 、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

3 、通过品味语言,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美在景物美,情感美,作者善于从美的景物中发现美,并能用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表现出来。学习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设想:

好的诗文往往是教者言不可尽传,必须经过欣赏者自己的品味、体悟,才能获得其艺术美的真谛。欣赏优美的散文,贵在多读,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学生要能说出景物的特点,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法,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美的事物和情感需要美的语言表现,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从修辞的运用、用词的讲究、虚实结合等方面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老舍先生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学习《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参考: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学生展示重点字词的读音,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济南(jǐ) 伦敦(dūn)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看护(kān)着落(zhuó)着急(zháo)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2、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3、学生听读朗读录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②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明确② 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雪来写的。

5、学生选读课文任一自然段并说出选读这一自然段的理由。

四、问题解决

(一)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要求:

1、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吗?

2、济南不仅是个“宝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是怎样的?

3、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每一段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4、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

(二)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做适当地追问并作必要板书

1、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教师追问: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明确:文章开头,作者从自己的亲身感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北平冬天的风多与济南冬天“没有风声”对比,把伦敦冬天的多雾,不见阳光和济南冬天的“响晴”对比,把热带的毒日、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教师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教师追问:文章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来写,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起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侧重写济南冬天气候温暖晴朗,小山的可爱,给人温存、体贴、慈祥之感;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着重写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第4自然段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着重写小山的远景,略写。

老师板书: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教师追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明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是:①从济南的地理环境来写。“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交代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②从济南人的表情、感受、幻想和心情来写。表情是是“面上含笑”;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就是这点幻想;心情“ 并不着急”。这些描写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吧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山上写矮松,山尖写山和蓝天的色彩,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山腰着重写光和色。

4、第5自然段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绿,水的温暖,水的清亮。

老师板书:水:温暖、清亮

小结:文章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先总写老城全貌,有山有水(第2自然段),然后再饱览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3、4自然段),最后再到垂柳岸边领略“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的水上景色(第5自然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

五、品味语言

学生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欣赏的语言并说明欣赏的理由。

1、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针对相同的表现技巧,学生展示2到3句)

参考材料:

第1自然段“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准确)

第2自然段“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把济南拟人化,写得很有温情,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拟人修辞的运用)

第2自然段“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小摇篮”的比喻和“安静不动”、“低声”的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

第2自然段“慈善”通常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表现济南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温情、暖和的。(用词准确)

第3自然段“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顶”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用词准确)“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比喻的修辞)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穿”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把山坡上雪色和草色斑相间斑驳的色彩,说成是“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用词准确)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写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的娇美。(拟人修辞的运用)

3、加以总结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用词的准确;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

4、赏析语言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从①虚实结合,联想丰富②直抒胸臆③创设意境,流露深情④ 对比烘托等方面。

六、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习作交流,作恰当点评。)

七、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运用①虚实结合,联想丰富②直抒胸臆③创设意境,流露深情④ 对比烘托等写法的句子各一个。

2、修改课堂小习作,誊写在练笔本上。

3、读课文2遍,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推荐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骆驼祥子》、《茶馆》

附:板书设计

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济南的冬天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比喻、拟人 冬天的济南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 温暖、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3.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让学生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景色。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描写景色的方法(情景交融)。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言。

4.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热爱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审美能力。

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四、情景导入

同学们,十月的秋天凉爽怡人,这是风高云淡、果实飘香的南方的季节。而今天呢?我们将组织一次超时空的北国之旅。我们知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飘雪”,北方的冬天白雪飘飞、寒风凛冽。严寒几乎成为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而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告诉我们,济南的冬天是温暖、响晴的。他作为我们的导游,带着我们北上济南城,会让我们领略怎样的冬天?(板书课文题目与作者)

五、教学新课

1.明确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利用多媒体展示)

3.整体感知

①播放朗读录音,圈点生字词,整体把握,理出文章脉络(若条件不允许,则分两个小组齐读课文,相互纠正错误读音。老师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

②疏通生字词,强化记忆;

多媒体课件展示“字词练习”:

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镶( );响( )晴

肌( )肤;绿萍( )

水藻( );贮藏( )

澄( )清

六、师生共赏

齐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提问,学生作答,老师再作引导与补充。

(1)本文的开头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对比的写作手法)

(2)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对比的吗?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又是什么?(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情的特点)

板书:

(3)本文段中,出现了多少次“像我”,为什么这样写呢?

2次。文中原句强调了“像我”这个短语,作为插入语出现在句子中,就着重指出了“我”独特的感受。

(4)本文段中,“响晴”,“响亮”分别是什么意思?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响晴”指天空晴朗无云;“响亮”指非常明亮,这两个“响”相当于一个程度副词,可解释为“很”,“非常”。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济南冬天无风,无雾而“温晴”的特点。

(5)老师补充:

“温晴”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冬天的景色便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板书:体现赞美之情)。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七、师生共赏:

随机抽样三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

【创新训练】

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语句。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现在请你们细细默读、品味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简单勾勒出济南冬天的样子,也就是让老师看一看在你脑海中阳光下的济南城是怎样的?

要求:同学们根据第二自然段,边默读边勾勒出阳光下的济南城,花时2分钟(提示: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的全景等)。

老师抽样欣赏学生的作品,适当评价。

出示教具,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小黑板上的勾勒图)。

【品味语言】

(1)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使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小山的地理特征?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点口儿,写出小山围住济南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采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它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低声细语的"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当小山将济南城围拢,中间低,四周高,作者便把这种形状联想成“小摇篮”,济南城便像婴儿一样,在小山围成的小摇篮里酣睡。冬天的凛冽寒风被阻挡在外,使得济南冬天的'气候变得与众不同,它是温暖响晴的。加上小山们那一句安静低声、温存体贴的抚慰——“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样便十分形象、生动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4)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呢?

有近代人为慈善下了如此的定义: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为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通常是指人的神态,慈祥、谦逊。老舍用“慈善”形容济南的冬天,表现了济南的冬天给人无比亲切之感。像小摇篮一样的小山保护人们免受寒冬冰冻之苦,而是创造了如春天一样温暖、响晴的生存环境。如此安全而舒适,使人们不由得对济南的冬天产生喜爱和感激之情。我们都领略过“寒冬”的淫威。然而,这里的冬天并非一副严酷的面孔,而是那样的笑容可掬,如长辈般的“慈善”可亲,怎不叫人喜爱并由衷赞美它呢?

八、课堂回顾与总结: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紧紧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这几个角度来写,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因此,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本文情景交融,语言准确,生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九、拓展延伸:

①你生活的城市里,冬天是个什么样子的?请你练练笔,把心中最深的感受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注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②抄写、注音和解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附录: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大。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毕业后,任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由此可见,山东七年多的时间,在老舍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齐鲁大学任教是写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的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济南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6

一、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 、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二、学习重点

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 学习难点

品读文中优 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2、 写作背景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抒情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把济南当作他的第二故乡。”

3、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 ,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

拟1——2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一)、师板书课题,激趣导入。

二)、生读标,师解标。

三)、布置生用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题:

1、字音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2、 整体感 知

1)、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引导提示:从第一段文字有几句及标点入手,找出概括句,就能明确所提问题。)

2)、作者对济南的总印象是什么?为什么?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四)、小组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五)、师点评归纳,小结。

六)、齐读课文,积累美词佳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了解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过程:

一)、师板书课题,示标,解标。

二)、请生读课文,细细揣摩,品味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题:分析下面的句子,体会拟人、比喻的妙处。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三)、交流探究成果,师点评归纳。

四)、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情”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当堂训练。(可做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用)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 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 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 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 破败的墩子上瞭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 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 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 :深沉的思考。

(1)第[ 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出示课题)

2、大家看了课题,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点是济南,季节是冬季)

(二)本文作者简介:

1、本文的作者是谁?

2、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

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

(三)听读课文

听读课文,请大家带着几个问题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问题见课件

(四)分析课文

1、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济南冬天的特征的?

2、有诗云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讲到济南一定得说说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

(1) 第二段写了济南什么的景物?

(2)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用一个短语来形容一下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3) 第三段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变化的词。

(4)“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5) 作者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6)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笔把济南的山描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的特有魅力。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朗读、品味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冬天的美丽。

【教学步骤】

一、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

1、学生说话。(或演讲,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报道新闻)

2、学生点评。(或语言,或感情,或体态、或节奏等)

二、导入新课

一年可分为几个季节?同学们冬天联想到什么?东山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三、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

⑴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⑵课文中哪些景物你印象最深的?为什么?

四、学生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围绕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1、讨论,推荐同学发言,在大组(全班范围内)中交流。

2、教师点拨:

⑴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的写法。

⑵济南的山特点:温暖、可爱、美丽迷人──衬托的写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⑶济南的水特点:清亮、空灵──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既赞美济南冬天的美丽,同时也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美丽景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小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分析,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字里行间到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练习

1、想一想你看到过的什么地方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模仿《济南的冬天》的一些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配套教材──《济南的冬天》。

板书设计】

无风声

无雷声

无毒日

阳光朗照

薄雾覆盖

城外远山

清水碧绿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切入角度:观察、理解并表现景物之美。

教学程序:

一、 导入。

老待在磨坪,让人总有几分厌倦。今天,雪霁天晴,我想跟同学们一道,“走出岩口河,走出南津关”,到山东省省会济南去作一趟免费旅游,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大家可有兴趣?

(板书:济南的冬天 老舍)

二、 品读。

1. 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刹那间,我们已到达目的地。让我们首先对济南来个“走马观花”,以便捞个大致印象。(范读首段,提醒同学们抓主要语言信息。板书:宝地)

2. 我们大老员地跑到山东济南,仅仅这么惊鸿一瞥就回去,大家甘心吗?既然是专为游山玩水而来,那我们就不妨先不紧不慢地来看看济南的山。(板书:山)

请大家美美地读,细细地品,品出二、三段中所写的山的特点。

⑴一圈小山——温暖、慈善(比喻、拟人)

⑵ 雪后小山——害羞、秀气(比喻、拟人)

3. 济南号称“泉城”,我们到了这儿,只看山,不看水,那恐怕要遗憾终生了。走,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看水去!

(板书:水)

不知这儿的水,有哪些特色?

冒热气、绿、澄清、空灵(比喻、拟人)

请注意,这水边有一块石碑,碑上还刻有一首诗呢!嘿,这两句好妙!大家愿记下来吗?这两句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三、 疑读:自读,质疑。

四、 小结、回顾。

同学们,济南虽好,不可久留。穿过时空隧道,我们眨眼间又回到了磨坪,安安稳稳地坐在了本班教室。

现在,我作为磨坪中学广播室的特约记者,想采访几位同学:

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看过冬天的济南,你打算如何评价?

⑵老舍先生为什么称济南是块宝地?

五、 写作实践。

其实啊,我们磨坪也是个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冬天,景色迷人。大家有兴趣拿起自己的生花妙笔,描绘一番吗?相信你一定能移情入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济南的冬天教案2

教学目标:

1、领悟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写景色的方法。

3、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手法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难点:

1、文中如何描绘景色。

2、品味语言,仿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屏幕上现示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并说说印象中家乡的冬天。

二整体把握,领略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初步领悟济南的美景。

2、推荐朗读高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感受济南的冬天,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济南的冬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这个地方的特点。

(温晴 温暖) (宝地)

3、关上书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阳光 山雪 水天)

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济南冬天的美景介绍给世界人民,让别人也了解济南,并激起他们想到济南来领略一下冬天的美妙的想法。你通过什么景色来表现呢?你的镜头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

三、品味语言

1、 比较朗读,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问:这两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中少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比第二句生动,第一句都体现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作者融情于景中,都借助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 说说你喜欢那几句,喜欢共同几句的同学一起朗读。

3、 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仿写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特点,我们通过课文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和感情,请你模仿你喜欢的那几句也来写一种或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比喻、拟人)

五、人文拓展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称,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景,然而近年来济南的泉水每年会有一段时间无水流出,今年的夏秋之交,济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究其原因,是环境污染,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制。我们怎样使济南回到过去的美景之中?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这篇文章作者老舍先生资料,尽可能地阅读一些先生的作品。

板书设计:

阳光 暖和

山雪 秀气 宝地

水天 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案3

教学目标:

⒈精读课文,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⒉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一、导入。

由作业导入:大家在《学习札记》上积累了许多生动美丽的语句,那我们今天就来交流一下,这些语句生动、美丽,它们到底美在哪里?

二、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第一段赏析(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老师引导、补充)

⒈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

⒉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对比的吗?

北平—刮风 伦敦—有雾 热带—有毒日

济南—无风声 济南—无雾 济南—无毒日

⒊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⒋师补充: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

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三、研读赏析济南的山、水(教师出示问题组,引导学生研讨,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⒈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闭上眼睛想出来吗?(把书面文字化为具体形象,从而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

⒉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冬天的山景,你能说一下是哪三个方面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方面,请谈一谈。

A、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B、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C、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⒊在作者笔下,一切景物似乎都具有人的感情,下面两个句子,赋予景物什么样的感情?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这儿准保暖和。”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⒋课文中,作者仿佛带着读者去看,去想济南冬天的“温晴”[背诵]景象,你能脱离课本,想像一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的情景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次序]

⒌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举例说明吗?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你找出了多少,能和大家交流吗?

[例]把济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赋予小山以慈母之情,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⒍有人说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匠心独具,说一说你的观点?

小结: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情景交融,语言准确,生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四、拓展延伸。

同是山东省,我们胶州地区的冬天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把你感受最深的说说吗?[注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五、体验反思。

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由多雾的伦敦回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格外深切,你到了某一个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点的感受?

[举个例子说一说或者可以写在《读书札记》上]

济南的冬天教案4

课 题:《济南的冬天》

课 型:新 课

课 时:

教学方法:竞赛式活动课 教学媒体: 录音机 《春江花月夜》曲 幻灯机及胶片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的写景

2、多种修辞的应用

3、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思路:

1、从课文客体的分析讨论中,使学生明确多角度写景的思维方法。

2、从辞格的辨识中,使学生明确用什么语言格式表达自己的欣赏,传达自己感受。

3、有了前两者为基础,学生有了想象的方法,也有了表达想象的方法。于是,以《春江花月夜》为学生想象的载体,满足学生想象及表达想象的欲望,检验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进交互,引进竞赛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刚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作者多角度地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春图?其中应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生答:……

3、师:上一课时,我们初步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济南冬天〉〉,我们知道那里有温晴的天,慈爱温情的山,多姿娇美的雪,温柔多情的水。(板书)读之,直惹我们眷顾不舍,流连忘返。除了上一节课咱们欣赏的温晴的天,还有什么使我们如此迷恋这济南之冬的呢?作者是怎样(修辞)把一个活脱脱的济南之冬呈现给我们的呢?我们的具体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第二自然段吧。

二、品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阅读感知

1、自由阅读第二段

2、抽生阅读

3、生评价阅读质量,教师计分。

(二)研读深化

1、教师设问:并用幻灯展示问

A:作者用哪句话由一段文字过度到这一文段?

B:作者在该文段中用了一个“奇”字,你认为这里的景致奇在哪里?

C: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济南的“山”,有什么特征?

D:作者在文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E:文段中,是否用到了想象或是联想?在哪些文句中有所体现?

F:从小山和人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小山什么样的情致?

2、生分语文学习小组讨论,准备抢答

3,教师评价,计分并板书

(三)谈感受绘美景

1、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小山慈爱温情的特点已经历历在目,通过研读学习,我们请几位同学上台把你感受到的景象给我们描绘一下。

2、生准备……

3、分组描绘,教师评价计分。

小结 小结内容及各学习小组的比分情况

三、品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阅读感知

1、接力阅读

2、评价并计分

研读深化

1、教师设问(以灯片展示问题):

A:文中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了”,请问妙在哪里?

B:有哪些动词写出了小雪怎样的特点?

C: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作者是如何处理多角度的?

2、生讨论,准备抢答……

3、生抢答,教师评价并计分。

谈感受述美景

1、师:享受了济南小雪景,我们请几个同学上台来,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生准备 ……

3、生描述,师评价并计分

小结

教师作学习内容和竞赛两方面的小结。

扩展发散应用

1、师: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绝不会无动于衷,于是,画家们拿起了自己的画笔;音乐家们连缀着自己心中的音符;雕刻家们操起了自己的刻刀;文学家驰骋在自己的思想里……这里的每一位艺术家都会无一例外地应用到一种能力,那就是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在坐的同学们,你想过成为一名艺术家吗,你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又如何呢?想展示你的风采吗?我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中国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请各位伏案聆听,打开你思想的闸门,驰骋你的想象,把你头脑里的生动画面表述出来,可以是听到的,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想到的,可以是感受到的……

2、教师播放音乐,生伏案聆听……

3、生描述,师评价并给相应的组别计分。

总结该课时

总结两方面的情况,一、学习内容。二、竞赛结果。给优秀学习小组最热烈的掌声,给暂时滞后的学习小组以鼓励。

结束并布置作业

1、自学课文余下内容,下节课展示自学结果。

2、把听音乐后的感受写在作业本上,下一课时评出优秀篇章节,在班上张贴公布。

反思:

该课以竞赛为课堂组织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成功的欲望,以交互为核心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文体的现代教学观。课中学生表现涌跃,努力地思考,积极地回答问题,尤其是在教师给出录音《春江花月夜》后提出描述感受后的课堂氛围,更是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要表达自己的看法。面对同学们的精彩描述,课中掌声不断。这不仅给了学生以美的享受,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感受了成功,长此以往,他们会爱上语文的。

我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在同学们,快乐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得以实现。他们懂得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初步实践了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和手段。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个内容,我们给孩子们学习那些经典名篇,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写,学会名家名篇的写法。就这上点来说,我的这堂课是成功的。

从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我们了解到春天不仅带来人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简介济南历史,参看《济南历史概述》一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刘凤诰(清)“一面荷花三面柳,半城波浪半城春”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大明湖之春》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1)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温晴)(用对比的手法描写)

(2)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联系?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修辞在写景中的作用。

(1) 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2)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3)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这些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什么?妙:引出了下文对雪的光、色、态的描写,点出了雪景的秀丽和奇妙。卧:展现了一种安适悠闲的气氛,呼应前文“安适暖和”的感受。

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学生自由朗读《春》和《济南的冬天》中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再次体会大师笔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自学“自读提示”。二人小组,彼此谈谈对本文作者还有哪些了解。

二、阅读课文,边读边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注在课文中字的上面。

奇迹( ) 济( )南 伦敦( )

暖和( ) 着( )落 慈( )善

髻儿( ) 看( )护 镶( )上

肌肤( ) 露( )出 狭( )窄

宽敞( ) 水藻( ) 贮( )蓄

澄( )清 地毯( )

三、根据下面的结构的示意表,划分文章结构,并把每部分的要点,概括地写在文旁的空白处。

3.小雪点染后的山色

①山松上的雪——树尖上的白雪——像日本看护妇

②山尖上的雪——给蓝天镶上银边

③山坡上的雪——穿上带水纹的花衣

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

④小村庄房顶上的雪——小水墨画

4.贮满水藻的水

①冒着点热气

②水藻更绿

③与晴空辉映像块蓝水晶

五、二人小组讨论文后练习·

六、二人小组朗读全文。

七、背诵第3段。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