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学习目标: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四、课后检测:
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意在表明()
A、这些锦绣已经不可再用B.自皇帝始崇尚节俭,致力发展的决心
C、唐朝此后对丝织业进行限制D.皇帝以后决不穿丝织品
3、种茶、制茶、饮茶的发源地是()
A、中国B、日本C、朝鲜D、印度
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水排D.曲辕犁
5、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黄、绿、青三种颜色加以装饰且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是()
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
6、如果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导演,结合历史的发展剧情中你不会设置的场景是()
A、茶坊里饮茶的场景B、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
C、大户人家摆设着唐三彩D、后堂挂着“开元之治”匾额
7、下列关于唐朝长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西域人B、长安城内街道两边有排水设施
C、长安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D、在住宅区内有许多店铺,商业繁荣
8、唐朝一位皇帝在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位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彰显国力,换取奇珍)。
2、条件:
①明朝前期的国力强盛
②造船术的发达
③指南针在远洋航海的广泛运用
④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好勇于探索的精神
3、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4、到达地区: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5、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了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3、“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已任的爱国情怀。
【课程标准】
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知道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以及秦朝灭亡的史实,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大泽乡起义
2、秦朝的灭亡
难点:
1、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
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这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却成为引发农民起义的暴政之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陈胜吴广起义。
3、过渡: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不可抹灭,但是他又极其残暴,政治上专制独裁,经济上横征暴殓,而且还有严酷的刑罚,最终让他建立起来的大秦帝国成为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二、新课讲授
(一)秦的暴政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的'暴政的表现。
2、肯定学生收集的史料,告诉学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但结果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破坏了人才。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残酷和剥削以及严酷的刑罚。
3、组织学生阅读56页有关秦始皇暴政的辅栏内容及相关图片资料,深入理解秦暴政。
4、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夺位且昏庸残暴,可补充“指鹿为马”的成语加深学生的认识。
(二)、大泽乡起义
1、原因: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也是引发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而直接的原因却是因为延误军期。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同学们阅读57页辅栏里的内容后就会知道大泽乡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了。(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了解到陈胜吴广本是秦军队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气原因误了军期,无奈之下,揭竿而起。
2、出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的动态课件,讲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元前2XX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此开始。(看课件学生了解时间地点)
3、指图分析,告诉学生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东征西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吴广陈胜先后被害。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继续发展,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最为著名。
(三)、秦朝的灭亡
1、分析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告诉学生,继陈胜吴广之后,项羽和刘邦的队伍逐渐强大,其中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辅栏里的史料。
2、读最后一部分材料(明确秦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也理解到秦朝灭亡就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复习目标:
识记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及地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与主要农作物;炎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复习重点:
识记以上内容
复习难点:
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
复习方法:
先学后练,当堂训练
复习课时:1课时
复习过程:
一、由世界史人类的形成复习导入。
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教师适时点拨、引申。
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上册本单元的内容。
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
学生默写《开卷有益》“知识构建”空缺内容。
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5分钟时间完成
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
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
六、教师总结点拨并板书:
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
1、人类的形成: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非洲南方古猿
三大人种
母系与父系氏族社会
2、中华文明:
元谋人: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会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20万年会人工取火母系:河姆渡人:浙江余姚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人:陕西西安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父系:炎帝、黄帝:华夏族人文初祖—黄帝
尧舜禹:禅让制
七、当堂效果检测: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2、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3、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感知170万年前生活,寻找远古人类足迹”活动,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
4、“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台湾的宋楚瑜祭拜何处的祭文()
A、炎帝陵B、黄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
八、作业:《开卷有益》本节未完成部分
九、教学后记: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浅析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进行历史教学创新的前提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课程,只要学生们产生了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会好的多。反过来说,如果学生们对一门课程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不会学得多么好,甚至不会去学,更谈不上进行教学创新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表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一种内在的最强劲的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甚至列为自己最不喜欢学习的课程,主要原因是:这门课程枯燥、没意思,且不知道学了这个有什么用,不能真切的理解明古知今这个词的含义。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除了课文过于枯燥之外,教师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是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一些真实的物品、图片,或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一些历史场景或是影视片断,鼓励学生听一些比较好的历史讲坛和历史典故,让学生们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潜移默化地把知识就吸收了。持续一断时间,在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后,学生自己可能就会体会到这门课的魅力所在。
2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及手段,搞活历史教学
良好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创新教学手段是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还有应试教育的影子,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教学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强调人文性,培养学生历史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明白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也在变化,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要进行创新,要改变过去的“照本宣科”式的陈旧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的思维,多思考一些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另外,还要提高学生获信息与资源的能力,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与资源需要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获得,培养这种能力本身就培养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师生关系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它是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来说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有一种填鸭教学的味道,并且教师严格控制课堂纪律,学生们处于一种比较绝对的被动地位,一般来说只能被动的服从,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及课堂主体作用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这样的课程在早些年代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学生心理成熟的提前,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抵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太高,学习效率自然也非常的低下。现代教育越来提倡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构建平等的课堂关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前提。要做到这些,首先就要求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根本上转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即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由教师主导,这里主要体现一个导字,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时刻的导,从而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以充分发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表有自己想法的见解,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掘,最终学好历史,并提高综合素质。
4加强学习和修养,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自然离不创新型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要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让他们成长为创新型的人才,首先教师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进行创新的能力。虽然在当前的教学中,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许多教师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创新能力和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历史课程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进行尝试,积极进行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创新,组织开放式、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充满变革的时代,历史教师特别是初中的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5小结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