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9篇)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庄子》二则(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庄子》二则 篇1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庄子精神世界的解读;

2、把握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品位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我们学习过庄子的《逍遥游》,谁来说说庄子的思想及《庄子》书的特点?

明确:庄子: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庄子》:想象丰富奇特,文势汪洋肆意,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

出示《秋水》“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读懂后让学生谈谈庄子是怎样一个人?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二、 阅读课文

1、自由朗读,体味语言美

2、 思考:(1)练习二;(2)梳理思路;(3)作者是就庄子写庄子,发思古之幽情吗?是不是有别的意图?

(我对庄子缺乏研究,只知他和盂轲同时代且声望不相上下,二人所著在先秦时期均属显学。庄子地位发生变化,大概是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的主张实行以后。光阴似水,一泻两千多年,庄子走红运、被尊崇(“被利用”?)的日子当然有,但在个人印象中,背黑锅、受批判的时候似乎更多,尤其是近代国门大开之后,革命的先进的外来学术思想更新着国人观念,一顶又一顶的“帽子”争先恐后地飞过来扣到这位“槁项黄馘”的哲人头上,什么虚无主义、遁世主义、悲观主义、不可知主义、神秘主义、极端自由主义,什么开历史倒车、否定真理的客观标准、宣扬宿命论等等。其中虽有学者战战兢兢、颠来倒去指出庄子哲学中某一点某一面“包含着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消极因素”既已汇成“大海”,说“大海”里有“针”,其本意显然不是为了让人去“捞”。诚然,对于庄子的文笔,都持“肯定”的观点,没有哪位“大批判专家”站出来说三道四,但内容错误、思想反动的作品,越是艺术性高就越有毒害作用,就越要反对,谁又敢“饮鸠止渴”,放胆去读那些“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意识的光怪陆离的散文”呢?中学生也读《庄子》,不过那是“洁本”——《庖丁解牛》《望洋兴叹》等,而且要先“打预防针”,将作者的消极面和危害性讲明讲够,千万不能让幼稚的青少年因喜爱作品简洁、生动的语言而对作者产生“盲目崇拜”。想到这些,我不禁自问:为什么把庄子弄成这样?如此对待庄子,是庄子的不幸,还是我们自己的不幸?……

当然,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许多不愉快的东西,有的已成过去,有的即将消逝,庄子和庄子哲学的本来面目正在世人面前清晰地显现。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史研究专家的辛劳业绩不容低估,但真正为庄子和庄子哲学提供确凿证据、使世人幡然省悟的则是现实的发展、历史的运行。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享受,也给人们造成心灵的空虚,使人在精神上陷入难以摆脱的烦恼与困扰。于是,以领导科技新潮流自居的西方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哲学,解读《庄子》成了他们的热门功课。在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同样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我们深知,庄子不是神,庄子哲学并非灵丹妙药,但庄子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开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坚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的教训,不忘对历史所作的承诺,真心实意地想从庄子思想宝库里觅取为我所用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读庄子当作“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示,我们就会摆脱目前的窘境,就会沐浴着新世纪的和风丽日,逐渐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起来。)

三、 研究课文

(一) 课文语言

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优美?

明确:由学生自由讨论。但是要突出课文第7段有关“月亮”的语句,这是诗的语言,意象鲜明,内涵丰富。

(二) 文章中心

思考:作者所揭示的庄子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完成练习二1-2题。

明确:鄙视功名利禄,追求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独立。不论环境多么险恶,命运多么悲苦,庄子都坚持不让内心受到干扰摇动,保持着一种天崩地裂也不能打破的意识上的独立性,坚决不与权势者同流合污。

(三) 写作意图

思考:我说,本文是作者有感而发,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作者特别肯定庄子的“清洁的精神”,歌颂他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看守心灵月亮”的“孤独”,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为什么?标题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无路可走”,“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怎么样?这难道不需要我们去思考吗?

今天的现实社会中,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良知泯灭,人文精神失落,人类的“精神家园”被挤占侵吞,不正是“无路可走”的具体体现吗?我们已经有很多人迷失道路方向而不知所归。那么怎么办?标题提醒我们,要回头看看古人,看看庄子,学习庄子。——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好在我们的精神家园还没有完全丢失,就是因为有庄子这样的几位哲学大师,他们的思想、精神、智慧和人格的光芒,穿越时空在我们的心目中闪耀!

找回失落的精神,使之更完美!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吧!

四、亮点探究

1.课后练习三指出“本文是对《庄子》的一种解读”,而课题则是《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似乎“文不对题”。这是作者的一时疏失,还是有意留出空白,让读者运用心智进行必要的填充?

探究学习:说是“解读”,的确不假。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对庄子著作中彻底的反世俗倾向及其“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做了简明的概括,对庄子鄙弃权势利禄、追求个性自由、坚持生命理想的精神,更是浓墨重彩地进行热烈歌颂。不仅如此,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生动地写出读庄的特殊感受,用实话实情赞美这位哲学大师的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因文而思题,作者写作本文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深有感触。文中没有片言只字言及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中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现象无疑是感触点。庄子的“无我”之境,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谈话、行文不自以为是,不高人一等。本文避开“扣题行文”“正面说教”的模式,只以警示性标题启发读者发挥联想、想像而自悟自择:应该怎样关注当今人文精神失落的严重问题?应该怎样从庄子等哲学大师的思想宝库里觅得精神资源,来将我们遭到破坏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读者面对课文不仅用眼,还要用心;不仅从字面上学习,还要到生活中摄取;不仅是吸收,还要有创造,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全面调动。这不是“歪打正着”,也不是刻意做秀,而是由于作者以庄论庄,深得庄学真谛。

2.作者引述庄子拒聘的故事,从中穿插进不少内容。这里化简为繁,是行文不当,还是繁得其宜?

探究学习:经验告诉我们,文字繁简是不是得当,不能脱离题旨和情境来说话。庄子拒绝楚威王“许以为相”的礼聘,故事记载在《秋水》篇中(《史记·庄子本传》里也提到),反映了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这个故事在课文里是惟一一则可感可触的典型材料,既要印证上文的读庄感受所言不妄,又要为下文展开庄子及其著作的概述铺垫基石,但原文仅97字,依照原样引述,意象无疑显得单薄,无法做到结构严谨,从而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我们佩服作者的高明。他对这个故事的处理,既不拘泥于原文,又绝对地忠实于原文,他穿插进多于原文数倍的材料,都属合情合理的联想、想像,不仅能与故事情节或衬托或对比或宕延或切人和谐组合,而且由于大背景和小环境的敷设,主人公庄子的形象因而更加厚实凝重、生动传神,那积淀着民族传统、渗透着文化观念和社会心态的一个个画面层现叠印,如同在读者面前播放了一集电视剧。可以说,不作如此处理,庄子的精神品质的难以企及,他的个性、他的哲学的“外曲内直”“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就无从突出表现出来。

《庄子》二则 篇2

《幸好还有庄子》是一篇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文章,在做这篇文章的阅读题目的过程中,你知道它<>的正确答案吗?让我们一起做一做这些题目。记得做完题目之后要对答案哦!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幸好还有庄子》阅读题目及答案以供大家去学习。

《幸好还有庄子》阅读原文

流沙河

(1)庄子认为到他那个时代为止,天下大乱是因为社会有了文明。他的整个理论是批判社会文明,批判进步,因此历代统治者没有支持庄子理论的 ,庄子不合他们的口味。

(2)庄子说社会发展只有越来越坏,因为人类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文明制度把人搞坏了,把大自然搞坏了。他说野马完全是自由的,吃草喝水,快活的时候用颈部互相摩擦,不愉快打斗的时候就用蹄子踢对方。马的苦难就是从人类的文明开始,人类抓了野马驯化成家马,使它们离开了草原,离开故乡。之后又用各种东西捆起它们,加上马鞍,还有笼头,用鞭子打,使马的本性被扭曲,慢慢变 坏了。人用各种办法管束马,马也有各种办法反抗。它会咬人踢人,偷偷把嚼子吐了,偷偷地攻击人。马一旦落到这样的境遇,就失去了自然的天性。

(3)这里表面说的是马,其实说的是人,人都是在各种社会关系和制度的约束之下的,人不得不遵守这些规章,所以从人类进入文明开始就有了两面派。庄子认为原始人绝对没有两面派,他们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互相开玩笑,吃饱了拍着肚子,跳舞唱歌,欢乐是人的本性。但是进入社会之后,人类就被管束,所以有了郁闷,有了神经衰弱。

(4)庄子还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在种菜,需要灌溉用水,就挖了一条又深又窄的梯沟到井里。他就这样下到井里去,用一个陶瓮,把水灌满,然后再抱上来。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大爷你怎么这么笨?你应该与时俱进,新发明了一种机械,叫桔槔,就是运用杠杆原理来提水的,这样功效大大提高,你也不累。老头笑了,说:“难道我连这个还不知道吗?可使用了机械之后就有了机心,人会变得奸诈,世界之所以变得混乱就是你这样的人太多了。”

(5)庄子连用桔槔提水都反对,确实有些不近情理。但是庄子的确认为文明是人类的灾难。我也有一些担忧,我们的社会虽然在不断进步,吃得好穿得漂亮了,但是社会走上了这条发展的道路究竟要走到哪里去?

(6)国外一位学者说人类这样发展,很可能就像剑齿虎的道路。剑齿虎最初牙齿十分锋利,后来这个特长不断发展,到哪里都取得胜利,但是这样使它的基因失去控制,牙齿越来越长,最后造成了剑齿虎的灭亡。

(7)人类万年来的文明建设,焉知不是发展到剑齿虎的错误道路上去呢?而且现在人类的发展之路还没有回头反省的迹象。因此庄子的批判不失其片面深刻的意义。不必完全相信,但是仍然能启发我们思考:这样下去怎么办?

(8)先秦诸子唯一对人类命运做悲观推测的就是庄子,所以不被人喜欢。但是我想,幸好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庄子,不时给我们敲打一下,让我们反省。

(选自《读者参考丛书(113)》,有删改)

《幸好还有庄子》阅读题目

10.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对抓了野马驯化成家马的行为是反对的。

B.庄子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加文明进步。

C.作者用剑齿虎的例子表达对当今社会发展道路的担忧。

D.作者认为庄子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批判是有意义的。

11.作者为什么认为庄子反对用桔槔提水“确实有些不近情理”?结合上下文说明原因。(4分)

12.下面两则材料中人物的生活态度是否符合文章第(3)段画线句中庄子的思想?联系两篇课文简要评述。(5分)

【材料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材料二】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幸好还有庄子》阅读答案

10.(3分)B

11.(4分)庄子担心人使用机械后得到好处,会有了机心,变得奸诈,进而失去本性,他的反对是有道理的。但用桔棒提水能提高功效,让人省力,连这样也反对,确实有些不近情理。

12.(5分)五柳先生生活清贫,仍安然自若,这种不慕荣利、不受约束、率性而为的生活态度,符合庄子“欢乐是人的本性”的思想;而宋濂家境贫穷,刻苦求学,以学为乐,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与庄子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庄子》二则 篇3

庄子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这也是阅读理解中的一段材料。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阅读题目,以供大家阅读。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阅读原文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一情景似曾相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庄子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

“庄子持竿不顾。”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他只问了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这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我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阅读题目

【小题1】试从三个方面概括庄子的精神境界。(6分)

【小题2】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如何理解这段话?(4分)

【小题3】作者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什么用意?(4分)

【小题4】作者引述庄子拒聘的故事,从中穿插进不少内容。原文只有97个字,而这里却用了近800字进行表述,请探究这里化简为繁的用意。(6分)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阅读答案

【小题1】(1)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2)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3)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得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1)这一段运用了比喻、拟人、设问、双关等修辞手法。“月亮”是比喻纯洁的心灵、独立的文化精神。树在“看守”月亮,是用拟人修辞手法。 “……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是用设问修辞手法。(2)“月亮”比喻一种纯洁的心灵和独立的文化精神,而庄子则因为具有高洁精神而成为守住这种文化精神的“树”。这句话是说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高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每问2分。第一问能说出两种即可得2分,如说出其他修辞手法只要正确亦可;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小题3】(1)本文避开扣题行文、正面说教的模式,只以警示性标题启发读者发挥联想、想象而自悟自择:应该怎样关注当今人文精神失落的严重问题?应该怎样从庄子等哲学大师的思想宝库里觅得精神资源,来将我们遭到破坏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2)含蓄地告诉人们:现实社会中,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人文精神失落,当我们在滚滚红尘中,当我们在罪恶与良知的碰撞中,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找回失落的精神,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1)庄子拒绝楚威王“许以为相”的礼聘,反映了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使全文要表现的庄子的形象更突出;庄子的形象因而更加厚实凝重、生动传神。(2)这个故事,既印证了上文的读庄感受所言不妄,又要为下文展开庄子及其著作的概述铺垫基石。(3)对这个故事的处理,既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这些合情合理的联想、想像,能与故事情节或衬托或对比或宕延和谐组合。(4)生动的叙述,能够和文中的抒情议论有机融合,使文章因表达方式的多样而内容丰富,主题深刻。(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庄子》二则 篇4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quot;。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简介

《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庄子的著作历来注解极多,今通行本有清末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概故事梗概,解决生字生词,

一、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字注音。

鹓( )醴( )鸱( )汝( )

2、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相:做宰相

或:有人

子:你

国:国都

止:栖息

全:确实是

安:怎么

3、要注意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

于是:在这时

从容:悠闲自得

4、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相┥ 吓┥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二、课文内容分析。

1、庄子在《惠子相梁》一文中,几通过什么方式来说理的,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文章中主要通过比喻说理的方式,这样可以使本文更加形象生动,说理富有趣味性。

2、庄子在《惠子相梁》一文中通过讲鹓(左边是刍,右边是鸟)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左边是刍,右边是鸟) ,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3、文章中哪几个词能够表现惠子比较看重功名利禄呢?

文章中有两个词可以表现惠子比较看重重功名利禄,一个"恐",一个是"搜"。

4、文章中鹓(左边是刍,右边是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从文章中简洁的语言中可以看出,鹓(左边是刍,右边是鸟)是一种奇鸟,它有个性,有追求,不会因为现实而改变自己的理想。

5、庄子认为鱼儿"出游从容",这表现了它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反映。

6、庄子为什么在文章中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

庄子有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椅?quot;的境界。这种思想使作者和大自然的关系更加亲密,这就必然影响了他看待自然界的思想。

作者在看待万物的时候,必然打上自己情感的印记,使万物也具有了和人一样的“灵感”。

三、问题思考。

1、这两篇文章,反映出的庄子和惠子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可以自己搜集资料,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看法。

2、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有哪些代表思想呢?

测试

1、翻译下列语句

(1)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解释文章中加红的字的用法。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第一个"之"的用法是:

第二个"之"的用法是:

参考答案。

1、(1)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2、第一个"之"的用法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法句子独立性。

第二个"之"的用法是结构助词,可译成"的"。

《庄子》二则 篇5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庄子的翅膀》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庄子的翅膀》阅读原文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沉重是自找的。

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二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散文》20xx年第3期)

《庄子的翅膀》阅读题目

1.分别指出猎物宠物在文中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的翅膀含义是什么?作者对它有何评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倒数第三段写到庄子的散文,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表现出一种绝望而消极的情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的翅膀》阅读答案

1.猎物是指在君王的统治之下,被君王任意宰杀,毫无生命尊严的百姓。(1分)

宠物是指在君王统治之下,接受君王豢养,供君王取乐同时充当其爪牙的臣子。(1分)

2.庄子的翅膀指庄子摆脱名利等束缚的彻底(或自由)的思想。(2分)

评价:(1)它是在君王的诱惑和暗藏杀机的逼迫之下产生的,(2)它使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自信。(3)因为它,庄子珍爱生命;坚守人格尊严、精神吞吐宇宙。(4)因为它,庄子保全了自己,让世人吃惊仰望。(2分)(共4点,每答出1点给1分,只要能答出2点即得满分)

3.进一步说明庄子思想的伟大和历史影响的深远;(1分)与我为欲望所绑缚而无法自拔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1分)

4.最后一段从表层意义上看,确实表现出一种绝望消极的情绪,但是综观全文,它实际上是愤激之词,(1分)表现了作者因陷人生活困境而不能自拔的深切无奈,(1分)更深刻的表达了对庄子思想的崇敬,对理想人生状态的强烈渴望。(1分)

《庄子》二则 篇6

做语文阅读题时,最好是先圈出阅读题题目要求,然后带着阅读题的问题阅读文章。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庄子的草帽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庄子的草帽》阅读原文

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种。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草丛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接着他们就看那濠中的鱼,看得很投入,庄子情不自禁地说:哎呀,鱼真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看了惠子一眼,说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倒,就是那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

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地带着他进入梦乡。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也把庄子弄糊涂了。但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正是那个糊涂的梦让他名声大震,成为贯穿历史的思想界的明星。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家里,才发现有个梦黏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

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曾经观鱼、做梦的后来叫蒙城的地方。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鱼和蝴蝶好像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亦非彼蝶,都是些后来的变种!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稍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用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他的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甚至让女人也不敢走得太近。

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好像还有一柄葵扇。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的东西。后来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人们总爱犯这类的错误,总不过是以想当然代替本质。其实,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有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

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选自《华人优秀散文精选(20xx—20xx)》有删改)

《庄子的草帽》阅读题目

1、解说文中画线短语的含义。

(1)“把庄子弄糊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着的鱼和蝴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的两个画线句,作者将“庄子的草帽”与“惠子的草帽”对比着写,有何用意?

3、最后一段的画线句,从全文来看,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4、综观全文,“庄子的草帽”作为文章的中心意象,有哪些内涵?请分两条概括。

《庄子的草帽》阅读答案

1、(1)庄子梦蝶,分不清是自己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自己。

(2)庄子式的自由思想和庄子式的自由灵魂。

2、(以形象的笔墨)突出庄子的与众不同。因为庄子是个极具思想的人,非一般凡夫俗子,因而他总是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行为举止也异于常人。

3、表达:采用比喻(或移就)手法,将庄子的思想具象化,突出其茂盛不衰的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

布局:回应开头、中间部分的相关句子,使文章前后照应;主题:强化“庄子的草帽”的特征,突出文章主题。

4、(1)象征着庄子“悠闲散淡的人生”,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草帽”所具有的乡野性民间性,意味着庄子能自由自在地呼吸自然的气味, 感悟大自然的一切。

(2)象征着庄子自由灵动的思想;“草帽”是青青蒲草编的,意味着庄子的思想葱茏着旺盛的生命气息,能“孵化原始思想”、产生自由精神。(意对即可)

《庄子》二则 篇7

《《庄子》故事两则》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 、阅读、讨论   2、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品故事、写故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古时有一位大师,他的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师平静地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面对死亡,这位大师表现的是何等的坦然!他就是庄子。谁能介绍一下庄子的基本情况?(找同学介绍) 大屏幕显示: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

1、课题板书

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 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读故事: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再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

板书: (1)惠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鱼出游从容   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鱼之乐也   是:这。

同桌相互检查过关。

3.说故事:梳理故事情节

板书:情节出人意料(不喜却疑、不避自迎)

第一则:相梁----往见----欲代----搜----往见

第二则:是鱼之乐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1、学生合作学习自学提纲与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六 、课堂检测

分角色朗读,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小组讨论、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差异, 体会形象鲜明的人物。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一、二组讨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七、课时小结

八、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卢伟         时间:2. 8            备课组长签字:

科目: 语文              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喻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 、阅读、讨论   2、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品故事、写故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教学难点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一派,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 国 君,后者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这就是庄子,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

1、课题板书

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3、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在《庄子与惠子游于谦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虚构吗?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确实比较热衷于功名富贵,但不大可能做出伤害朋友庄子的事来。

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1、学生合作学习自学提纲与交流。

提问:(1)庄子讲鹓鶵故事中,鹓鶵、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1)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如庄子。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如惠子。腐鼠比喻功名利禄。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再听故事: “运斤成风”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庄子与惠子的友谊。

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表现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我以为是非常重要的,带着这样的眼光我们可以在冰冷的现实中找寻到诗意,从而丰富我的精神家园。

2、教师巡回指导。

五、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六 、课堂检测

七、课时小结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对比鲜明。《惠子相梁》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八、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情节出人意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欲代子相----搜与国中----庄子往见----奇鸟之喻

人物对比鲜明。

《惠子相梁》: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力辩,重逻辑分析;一巧辩,重艺术观赏。

比喻巧妙贴切。

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资料:

1、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其中有人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找智慧。”

2、北师大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中的“论语心得”、于丹讲庄子风靡全国。

3、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推崇“自然”反对“人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孟子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我们之前也曾学过孔子、孟子的文章,对他们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了解 ,孔子、孟子和庄子,你更欣赏哪一位,谈谈你对他的看法,以书面形式展示。

教学反思:

《庄子》二则 篇8

《庄子》故事两则 教案

裴娟 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3、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庄子思想,理解庄子的志趣。

三、教学方法:

1、比较法  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

(一)导语 设计: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一起去感受他的机敏、幽默和诙谐。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展示课件)

1、庄子 (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他曾说:“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学习《惠子相梁》: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学生质疑,互帮互助。请一位学生通译课文。

【译文参考】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 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身份来吓我吧?”

教师强调重点词翻译:

⑴惠子相梁: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

⑶非梧桐不止:栖息。

⑷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

3、思考: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你读懂了吗?

学生明确:鹓雏的故事里,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四)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学生质疑,互帮互助。请一位学生通译课文。

【译文参考】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教师强调重点词翻译:

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

⑵鱼出游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⑶是鱼之乐也:这。

3、思考: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外现。这表现了庄子积极乐观的心境。

(五)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补充资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在濮水上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来传达他的意思道:“希望将楚国的国事烦累先生。” 庄子手拿钓竿,头也不回地道:“听说楚国有只神龟,三千年前就死掉了,被包装得好好的,供奉在庙堂上。你们说,它是愿意像这样成为一副死骨头和甲壳受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可能会愿意活着在泥里爬罢。”两位大夫回答。“那么,两位请回吧。”庄子道:“让我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吧。”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教师补充)

讨论并明确:《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语言幽默、诙谐。

补充:善于用寓言来阐述道理,如螳臂当车、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雏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趣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六)拓展:(教师补充有关《孟子》的相关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庄子的《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还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向往自由无束缚的生活。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去试着阅读《庄子》的作品,但作品较深,同学们只做了解,不必深读。

(七)小结: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在《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他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了今天的课文后,会有些许感受。

鄙视富贵

清高自守

(八)板书设计 :

惠子相梁

描摹生动传神

人物形象鲜明

比喻巧妙贴切

情节出人意料

快乐自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惠子力辩、求真、拘泥

庄子巧辩、尚美、超然

(九)布置作业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从前有个郢地人,在自己的鼻尖上涂一小点***,薄得像苍蝇的翼翅,让一个姓石的师傅来把它弄掉。石师傅抡起一柄大斧,呼呼生风,放势一斫,***全削掉了,鼻子却一点没伤,那郢地人站在原地纹丝不动,面不改色。”

“宋元公听说,要人找来石师傅,叫他:‘给我再斫一次。’石师傅道:‘我的确能斫,不过,我的对手现在已经死掉了。’我也一样,自从惠夫子死后,我也没有对手了,没有人可以交流了。”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练习册上相关作业 。

七、教学后记:

《庄子》二则 篇9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教学目标 ]

1、领会作者对庄子精神世界的解读;

2、把握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品位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解读庄子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

解读庄子的精神世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新课

我们学习过庄子的《逍遥游》,谁来说说庄子的思想及《庄子》书的特点?

明确:庄子: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庄子》:想象丰富奇特,文势汪洋肆意,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

二、阅读课文

自由朗读。

1、体味语言美

2、思考:(1)练习二;(2)梳理思路;(3)作者是就庄子写庄子,发思古之幽情吗?是不是有别的意图?

三、研究课文

(一)课文语言

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优美?

明确:由学生自由讨论。但是要突出课文第7段有关“月亮”的语句,这是诗的语言,意象鲜明,内涵丰富。

(二)文章中心

思考:作者所揭示的庄子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完成练习二1-2题。

明确:鄙视功名利禄,追求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独立。不论环境多么险恶,命运多么悲苦,庄子都坚持不让内心受到干扰摇动,保持着一种天崩地裂也不能打破的意识上的独立性,坚决不与权势者同流合污。

(三)写作意图

思考:我说,本文是作者有感而发,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作者特别肯定庄子的“清洁的精神”,歌颂他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看守心灵月亮”的“孤独”,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为什么?标题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无路可走”,“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怎么样?这难道不需要我们去思考吗?

今天的现实社会中,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良知泯灭,人文精神失落,人类的“精神家园”被挤占侵吞,不正是“无路可走”的具体体现吗?我们已经有很多人迷失道路方向而不知所归。那么怎么办?标题提醒我们,要回头看看古人,看看庄子,学习庄子。——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好在我们的精神家园还没有完全丢失,就是因为有庄子这样的几位哲学大师,他们的思想、精神、智慧和人格的光芒,穿越时空在我们的心目中闪耀!

找回失落的精神,使之更完美!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吧!

四、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读本》上相关的文章《永恒的乡愁》和《庄子使我上瘾的两个理由》。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