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案例设计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集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课
二、 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加知识的积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战争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论辨等形式展示成果,进而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通过口语交际、写作训练,锻炼自己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锻炼自己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这些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的缺乏、口语表达能力的不完善以及各种整理、探究信息能力的欠缺都会对本课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同时,战争本来离学生有一定距离,让学生体会战争的危害、培养热爱和平的责任感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这也是一个重点、难点。
五、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这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新的尝试,这课是在经过学习了一个单元的关于战争题材的作品之后所延伸出来的活动课,旨在让学生收集一定的关于战争的资料后分析、整理,从现实角度、文学作品中加深对战争的了解,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锻炼学生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而这节课的教学案例学生经过了资料收集等准备阶段后的一个成果的展示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课不仅课外要利用大量时间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展示中更不能读读成果,草草了事,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世界观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真正深入去思考。
六、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地处郊区,受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学生的资料有限,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了解,对于各种战争学生大概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同时对战争的性质、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也从文学作品中感悟甚多。因此,为激发学生兴趣,能达到“跳一跳,摘个桃”的效果,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大量资料制作成网站,利用校园局域网让学生在有资料可查的情况下查找、整理相关资料,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否则学生在无资料可查的情况下必然缺乏兴趣,也不能很好的完成以后的活动任务。
七、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的准备阶段: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站分小组收集、整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制成幻灯片,自己配以相关的文字说明,在活动课上来展示本组的成果。
(二) 课堂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时常有战争伴随着我们。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战争总共不下400次!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播放动画短片《和平之声》,这一动画截取了一些战争带来的萧条的场面,儿童期盼的眼神、悲惨的境遇等,极具感染力,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之中。)
2、第一篇章(学生成果展示):古今战事知多少
(1)搜集这一内容的“历史学家”小组把自己整理好的资料来向同学们展示,借助多媒体,边展示边向学生解说。(设计这样的环节,可以把学生的努力展示给其他同学,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听的学生也增加了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共同进步。)
(2)感想:
由小记者负责采访这一组的部分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对战争有没有思考?谈出自己的一点体会)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很好地抓住同学们最真实的想法,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责任感。让小记者参与,使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活跃,让学生敢于表达,也让小记者的提问水平提高,培养了表达能力。)
2、第二篇章(学生成果展示):战争,为什么永不停止?
(1) 由“军事学家”小组的同学通过演讲的形式,使学生对战争性质作较为深入的分析,进一步审视战争。(这一环节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又是一项最基本的训练,让学生演讲,不仅要把本小组的成果展示出来,还需要学生的语言有一定的感染力,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自我展示的个性和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2) 介绍抗日战争的有关背景,全班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这是课堂中的一个讨论探究问题,学生可以在进行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互相的合作能力。)
3、第三篇章(学生成果展示):战争与文艺作品
由“文艺学家”小组的同学向同学背诵古今关于战争的一些诗词、讲一些战争故事,同时组织全班开展赛战争成语的小游戏,使学生对文学知识有所积累。(这是一个文学知识的积累,农村的学生缺乏的就是知识量,所以常常使探究无法深入,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这种让学生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积累,就会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语文素养。)
4、小组辩论:了解了这么多次的战争,看到人类历史经过的战争的风雨,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之后,我们更加渴望和平,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有永久的和平吗?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学生集体讨论,各抒己见)
(辩论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对这样的问题也很难深入,因此,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浏览大量类似的资料,学生分析、整理、思考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一定的依据支撑,这样,只要学生课堂上言之有理,有理有据,教师就可以肯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5、活动总结评价:
评价是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除了在学生活动前做好参谋外,还需对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情况给予督导和评价,当好裁判员。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步骤如下:
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是五大小组互相评价,其中包括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收集资料的情况等,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评价进行再评价。
八、 布置作业:
完成本单元的一篇大作文,可以是:
记叙这次开展某项活动的经过。
分析、评论某一件大事或某一个问题(如对“未来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谈自己的看法。)
想象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战争。
九、 效果预测:
(1) 本课作为活动课,又是以战争为话题,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再加之学生本身资料的缺乏、能力又不是很好,如果教师不加以辅导和帮助,很难形成良好的气氛,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教师事先提供大量资料,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整理、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了战争,也将会有话可说。
(2) 战争,本来就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学生如果不能进入相应的情境,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配合相应的图片、音乐,把美与丑、邪恶与正义、残酷和美好进行对比,学生能产生情感体验,在《和平之声》等一些动画图片播放中,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较好的效果。
(3) 一些学生自我的展示、演讲,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达到新课标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4) 探究题的设计,让学生讨论、探究,能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5) 教师和学生带有鼓励的、较为公平的评价,能使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足,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
(6) 各类丰富的活动基本由学生穿插其中,使课堂更为自由,气氛和谐、轻松,学生就能做到有话敢说了。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实录及点评
1. 走访身边的老战士,参观雨花台和三十万遇难同胞纪念馆。
2. 查阅书籍,整理资料,写一篇英雄的故事。
3.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青青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毛泽东《七律 长征》)
接下来,我们看看,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谁又能说的多。
孟子》)
诸葛亮)
柏拉图)
1. 以影片导入 新课,能使学生进入特设的情境中。
2. 师生的情感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学设计环节合理,从英雄的故事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名言,使同学都能有话可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
3. 开放性的讨论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论辨等形式展示成果,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
3、 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写作训练,锻炼自己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
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二、教师准备
1、向学生介绍几本有关战争的图书和提供相关网站,让学生阅读或查阅。2、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愿组成活动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提出要求。
3、设计一张活动表格,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填写。表格内容包括活动项目、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三、活动指导
本次活动包括五个专题,每一项活动由包括若干小项,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活动项目。
一)“硝烟弥漫的岁月”(二战)。
主要通过媒体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在一般意义上了解战争,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重点考察对象,认识战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动荡不安的地区冲突(当前热点问题)
放眼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形势不容乐观,世界范围内仍时时燃起战争的硝烟。在世界动荡的现实中,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思考战争。就美国攻打伊拉克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思考在现代科技的背景下的战争性质。特别是现代战争以及现代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从中获得一定感悟。
三)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杀害我国同胞,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消灭敌人,是民族自卫,是正义战争。就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人类责任感。
四)文学/影视与战争
围绕战争主题,通过不同形式的,富有文学、文化色彩的交流活动,如背诵古今诗词、讲故事、赛成语、写名言等研讨交谈,使学生对战争与文学的关系有所感悟,使学生对文学知识有所积累。
五)铸剑为犁应有日
讨论(有个人见解):
1“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
2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3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这句话的含义?
4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四、活动评价
教师除了在学生活动前做好参谋外,还需对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情况给予督导和评价,当好裁判员。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步骤如下:
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是五大小组互相评价,其中包括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收集资料的情况等,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评价进行再评价。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实录及点评
1. 走访身边的老战士,参观雨花台和三十万遇难同胞纪念馆。
2. 查阅书籍,整理资料,写一篇英雄的故事。
3.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鼓掌)
[点评]
1. 以影片导入 新课,能使学生进入特设的情境中。
2. 师生的情感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学设计环节合理,从英雄的故事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名言,使同学都能有话可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
3. 开放性的讨论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集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课
二、 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加知识的积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战争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 :
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论辨等形式展示成果,进而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通过口语交际、写作训练,锻炼自己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锻炼自己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这些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的缺乏、口语表达能力的不完善以及各种整理、探究信息能力的欠缺都会对本课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同时,战争本来离学生有一定距离,让学生体会战争的危害、培养热爱和平的责任感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这也是一个重点、难点。
五、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这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新的尝试,这课是在经过学习了一个单元的关于战争题材的作品之后所延伸出来的活动课,旨在让学生收集一定的关于战争的资料后分析、整理,从现实角度、文学作品中加深对战争的了解,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锻炼学生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而这节课的教学案例学生经过了资料收集等准备阶段后的一个成果的展示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课不仅课外要利用大量时间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展示中更不能读读成果,草草了事,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世界观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真正深入去思考。
六、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地处郊区,受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学生的资料有限,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了解,对于各种战争学生大概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同时对战争的性质、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也从文学作品中感悟甚多。因此,为激发学生兴趣,能达到“跳一跳,摘个桃”的效果,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大量资料制作成网站,利用校园局域网让学生在有资料可查的情况下查找、整理相关资料,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否则学生在无资料可查的情况下必然缺乏兴趣,也不能很好的完成以后的活动任务。
七、 教学过程 :
(一) 课前的准备阶段: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站分小组收集、整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制成幻灯片,自己配以相关的文字说明,在活动课上来展示本组的成果。
(二) 课堂教学过程 :
1、导入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时常有战争伴随着我们。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战争总共不下400次!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播放动画短片《和平之声》,这一动画截取了一些战争带来的萧条的场面,儿童期盼的眼神、悲惨的境遇等,极具感染力,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之中。)
2、第一篇章(学生成果展示):古今战事知多少
(1)搜集这一内容的“历史学家”小组把自己整理好的资料来向同学们展示,借助多媒体,边展示边向学生解说。(设计这样的环节,可以把学生的努力展示给其他同学,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听的学生也增加了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共同进步。)
(2)感想:
由小记者负责采访这一组的部分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对战争有没有思考?谈出自己的一点体会)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很好地抓住同学们最真实的想法,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责任感。让小记者参与,使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活跃,让学生敢于表达,也让小记者的提问水平提高,培养了表达能力。)
2、第二篇章(学生成果展示):战争,为什么永不停止?
(1) 由“军事学家”小组的同学通过演讲的形式,使学生对战争性质作较为深入的分析,进一步审视战争。(这一环节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又是一项最基本的训练,让学生演讲,不仅要把本小组的成果展示出来,还需要学生的语言有一定的感染力,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自我展示的个性和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2) 介绍抗日战争的有关背景,全班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这是课堂中的一个讨论探究问题,学生可以在进行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互相的合作能力。)
3、第三篇章(学生成果展示):战争与文艺作品
由“文艺学家”小组的同学向同学背诵古今关于战争的一些诗词、讲一些战争故事,同时组织全班开展赛战争成语的小游戏,使学生对文学知识有所积累。(这是一个文学知识的积累,农村的学生缺乏的就是知识量,所以常常使探究无法深入,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这种让学生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积累,就会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语文素养。)
4、小组辩论:了解了这么多次的战争,看到人类历史经过的战争的风雨,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之后,我们更加渴望和平,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有永久的和平吗?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学生集体讨论,各抒己见)
(辩论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对这样的问题也很难深入,因此,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浏览大量类似的资料,学生分析、整理、思考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一定的依据支撑,这样,只要学生课堂上言之有理,有理有据,教师就可以肯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5、活动总结评价:
评价是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除了在学生活动前做好参谋外,还需对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情况给予督导和评价,当好裁判员。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步骤如下:
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是五大小组互相评价,其中包括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收集资料的情况等,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评价进行再评价。
八、 布置作业 :
完成本单元的一篇大作文,可以是:
记叙这次开展某项活动的经过。
分析、评论某一件大事或某一个问题(如对“未来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谈自己的看法。)
想象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战争。
九、 效果预测:
(1) 本课作为活动课,又是以战争为话题,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再加之学生本身资料的缺乏、能力又不是很好,如果教师不加以辅导和帮助,很难形成良好的气氛,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教师事先提供大量资料,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整理、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了战争,也将会有话可说。
(2) 战争,本来就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学生如果不能进入相应的情境,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利用多媒体,配合相应的图片、音乐,把美与丑、邪恶与正义、残酷和美好进行对比,学生能产生情感体验,在《和平之声》等一些动画图片播放中,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较好的效果。
(3) 一些学生自我的展示、演讲,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达到新课标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4) 探究题的设计,让学生讨论、探究,能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5) 教师和学生带有鼓励的、较为公平的评价,能使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足,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
(6) 各类丰富的活动基本由学生穿插其中,使课堂更为自由,气氛和谐、轻松,学生就能做到有话敢说了。
(总第13课时)
一、活动目标
1.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
3.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向学生介绍几本关于战争的图书或提供有关网址,让学生阅读或查阅。
2.教师要按兴趣和条件,给学生划分活动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做出安排,提出要求。
3.设计一张活动记录表格,发给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填写。表格内容包括活动项目、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三、活动指导
本次综合性学习包括四项活动内容,每项活动又包含若干小项,并非要求每项必做,可让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自主选择活动项目。
(一)关于“古今战争知多少”。这一活动主题有三项具体内容。第一项是在一般意义上了解战争,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重点考察对象,认识战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第二项活动是对战争的性质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思考,并以抗日战争为重点考察对象,这不仅可以借此让学生进一步审视战争,而且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和人类责任感。第三项活动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要求学生放眼世界,审视当今的国际社会,从世界动荡的现实中、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思考战争。这项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如上网等,让学生目睹战争情景,特别是现代战争以及现代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从中获得一定的感悟。
(二)关于“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活动主题包含三个小活动,都是对革命传统的调查和回顾,但活动形式有所区别。第一项着重于调查和考察;第二项着重于拜访和访谈;第三项着重于讲演。第一、二两项要求学生多动笔,多看,多听,多记,并尽可能地及时整理;第三项要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上多下工夫。选择哪一项活动,要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当地的资源条件而定。
(三)关于“文艺作品与战争”。这项活动包括两项小活动,都旨在倡导交流。第一项活动是就战争话题进行文学交流,第二项活动是关于战争的文化交流。这两项活动可以合二为一,让全班同学围绕战争主题开展富有文学、文化色彩的交流活动,可以朗诵名篇名段,可以背诵古今诗词,可以讲故事,可以研讨、交谈……总之,围绕战争主题让同学们有所涉猎,有所积累,有所感悟,有自己的见解。
(四)关于“铸剑为犁应有日”。这一活动主题包含四个小问题,这四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对学生的讨论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发言即可。要充分讨论第一个问题,首先要对战争的根源和战争的历史有所了解;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就要较为全面、深入地考察战争对科技、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理解第三个问题,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来思考:我们热爱和平,向往和平,反对战争;但必要时我们又必须勇敢地迎接战争,保卫和平。开展这项活动,最好利用一些抗辱御侵的史料,结合历史事件来谈。第四个问题是对未来的畅想,当然也要融注理性的思考。回答“是”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
(五)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1.口语交际。前面四项活动都有进行口语交际的机会,要指导学生随时大胆发言,以此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言语应对能力。2.写作。这次作文有三个主题:(1)记叙这次开展某一活动的经过。这是写记叙文,但记叙要突出重点,可以夹叙夹议,有一定的评述,要真实具体。(2)分析、评论某一大事或某一个问题。这是写议论文,写这一类作文,最好是把“大事”或“问题”分解成几个方面,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来认识、思考,同时可对某一侧面或层面重点分析。可以先列个提纲,好好想一想应从哪些方面展开,为此还可以相应地查阅一些资料。(3)想像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战争。这是写想像作文,其中也有说明的成分,当然应在对现代武器和战争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像。也可以写成科幻作品。
四、活动建议
1.战争是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在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可以组织观看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以激发学生开展活动的兴趣。
2.可以举办一次战争题材的文学讲座;也可以与历史老师联系,讲述历史上著名的战例等。
3.本次活动内容较多,形式多样,应要求每位学生做好活动记录,作为活动评价的一项依据。
五、活动评价
1.本次综合性学习有四项活动,对各项活动的评价方法应各有差异,评价内容也各有侧重。如第一项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其评价侧重于学生对古今战争的知识面和了解这些知识的途径;第二项“记住历史,珍惜和平”,其评价侧重于学生的情感投入和态度表现;第三项“文艺作品与战争”,其评价侧重于学生对有关战争文艺作品的涉猎和理解;第四项活动“铸剑为犁应有日”,其评价侧重于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和思考。评价的重点和方法,教师可事前告诉学生,让评价在活动中起到引导和督促作用。
2.教师评价要紧紧扣住“口语交际”和“写作”来进行,即要时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口语表达如何,文字表达如何。四项活动的开展都落实到“说”和“写”上来。
3.教师跟踪评价,即教师要参与活动过程,对学生的活动予以督导和评价。教师不可能对每项活动都自始至终参与,可以巡回指导并及时予以评价。
4.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是相互评价,亦可以采取自我小结、自我反思来进行评价,还可以采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进行评价等。
5.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再评价,亦可通过调阅小组长和每位学生的活动记录实施评价,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作文情况给予全面评价等。
六、参考资料
1.十八般武艺
“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什么?据明代朱国桢写的《涌幢小说•兵器》说,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以下十八种: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殳、叉、耙头、绵绳、白打。
2.三十六计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3.三十六计之二计解析(赵立、王世英)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
敌方的情况已经明确,友军的意向却不稳定,这就要想方设法诱导友军前去杀敌,以避免过分消耗我方的战斗力。这就是根据《损》卦“损下益上”的道理推演而形成的谋略。
【评点】
“借刀杀人”其义谓:自己不出面,利用或挑拨别人去害人。语出明代汪廷纳的《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赵)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可见,其原意是用于人事关系方面。此语用于战争计谋方面,则指的是为了保存实力,而利用矛盾,借助别国力量去击破敌方的谋略。古代兵家认为,从军事观点来看,当敌我双方势均力敌之时,突然有一支新的强大部队,以第三者的态势出现,这必将是一个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加以利用。同样,当一个国家容许他的邻国无限制地扩张势力,而不加以阻止时,那么,它的衰落将相随而至。《兵法圆机》下卷《借》篇谓:“古之言借者,外援四裔,内约与国,乞师以救助耳。惟对垒设谋,彼此互角而有借法,借法乃巧。盖艰于力,则借敌之力;不能诛,则借敌之刃;甚至无财,而借敌之财;无物,而借敌之物;鲜军将,而借敌之军将;不可智谋,而借敌之智谋。吾欲为者诱敌役,则敌力借矣;兵欲毙者诡敌歼,则敌刃借矣。抚其所有,则为借敌之财物;令彼自斗,则为借敌之军将;翻彼着为我着,因其计成吾计,则为借敌之智谋。不必亲行,坐有其事。己所难措,假手于人。敌为我资,而不见德。我驱之役,法令俱泯。甚且以敌借敌,借敌之借,使敌不知而终为我借,使敌既知而不得不为我借,则借法巧也。”所借于敌的,可谓多矣,“借刀”总其说而已。行借之时,要突显“智”“巧”二字。
春秋末年,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率军前去攻伐鲁国。鲁国势弱,不堪一击,形势非常严峻。子贡分析形势之后,认为只有吴国的实力可以同齐国抗衡,可以借助吴国兵力打败齐军。于是子贡便前去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理相劝,劝他不要让异己在攻伐鲁国的战争中轻易得手而取得主动;而应让他们去攻打吴国,借以铲除异己的势力。田常为之心动,但苦于齐国已作好伐鲁的部署,如在此时转而攻吴,怕是出师无名。子贡说:“这事不难,我前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听了非常高兴。子贡便来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它的势力必定得以强大,接着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动手,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以借此与强晋分庭抗礼、成就霸业了吗?”子贡又去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以解除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这次穿梭游说,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他又想到吴国胜齐之后,必然要挟鲁国,而使鲁国不能真正解除困境。于是,他又暗自来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伐齐成功之后,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有所准备,以防吴国的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统率精兵103 000人(其中有越国兵3 000人),北上攻打齐国,鲁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了吴军的诱敌之计,深陷重围之中,结果齐军大败,主帅国书及其他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此战以齐国请罪求和而告终。夫差大获全胜之后,便立即率军转而攻晋。因为晋国早就有所准备,故顺利击退吴军的进攻。这样,子贡充分利用了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智于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使鲁国从弱势而危难之中,得以彻底的解脱。
还有,春秋末年,吴国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大败越王勾践后,吴王夫差的重要谋臣伍子胥多次建议乘势消灭越国。越王勾践便用借刀杀人之计,离间吴王与伍子胥的关系。越王派大夫文种携带厚礼,前去买通吴王的宠臣伯。伯受贿后,千方百计替越国说话,多次在吴王面前诋毁伍子胥。吴王听信了伯的谗言,以伍子胥阴谋通齐叛吴之罪将其杀害。
在中国古代,这方面事例很多,如曹操借刀杀祢衡等。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
当敌方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候,就要乘势发兵战而胜之。这正是强者战胜处于困境之敌而采取的重要决策。
【评点】
“趁火打劫”一语,其原意谓:趁别人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此计用于军事方面是指:当敌方发生危机的时候,就要果断出击,以争取迅速取胜。《十一家注孙子•计篇》有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杜牧注曰:“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互相攻伐,战事不断。经过长年征战,越国终因不敌吴国,而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押在吴国,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勾践决不屈服,他立志复国雪耻,立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宏图大志。他表面上顺从吴王夫差,终于骗取了他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之后,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以麻痹夫差。在国内,勾践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经过数年的发奋图强,越国的实力大大加强了,人丁兴旺,物丰给足,人心稳定。而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所迷惑,从没把越国放在眼里。他骄横跋扈,拒纳谏言,杀死了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闭目塞听;他生活淫乱,奢侈无度;他加紧搜刮,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空。
公元前473年,吴国几乎颗粒无收,弄得民怨沸腾。而正在此时,吴王夫差又北上会盟,以谋取霸主地位。越王勾践认为时机已到,便举兵伐吴。吴国内部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打败。
勾践的这次取胜,正是乘敌方内部的危机,而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选自《三十六计》,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4.几首军歌
大刀进行曲(麦新作词)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八路军军歌(公木作词)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嗨!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钢刀插在敌胸膛,/钢刀插在敌胸膛。/巍巍长白山,/滔滔鸭绿江,/誓复失地逐强梁。/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双肩。
新四军军歌(陈毅作词)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获得丰富的战争经验,/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公木作词)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5.战争数据(沙路)
古今战争次数统计
从古到今,世界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大致有以下几种统计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 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 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XX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 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据前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 357年间,人类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据匈牙利一位教授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470余起局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据美联社调查报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爆发了大约300场局部战争,大约有1 000万人死于战火。
中国历史上发生战争次数
我国是战争频繁之国。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人民起义、人民革命战争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以及诸侯之间争城掠地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见诸史籍,有些眉目和头尾的战争,从夏朝至明代大约有3 300余次,清代有400余次,近代也有数百次之多。我国历史上大约发生战争4 000~5 000次之多,约占世界历史上战争总数的1/3左右。
两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参战国数目 33 61
中立国数目 17 6
持续时间 1 564天(4年3个半月) 2 194天(6年)
参战国总人数 10.5亿人(占世界人口62%) 17亿人(占世界人口80%)
战争中被打死的人数 1 000万人 3 200万人
受伤人数 2 000万人 3 500万人
领土上进行过军事行动的国家 14个 40个
军事行动区域的面积 400万平方公里 2 200万平方公里
动员入伍人数 7 000万人 11 00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统计数据
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卷入33国15亿人口。军事行动涉及的领土达400万平方公里,战线长度有2 500~4 000公里。19xx年,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7.045亿,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为1.3亿人,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 218万余人,损失2 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 285万人,损失1 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 863亿余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损耗统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历时4年又3个半月。参加战争的有6个大洲的33个国家,卷入人口达15亿多人,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达6 000多万人,其中伤亡3 000多万人,因战争而死于饥饿和其他灾害的达1 000万人左右,各交战国经济损失约为2 700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军队伤亡人数统计
国别 死亡(万人) 负伤(万人) 失踪被俘(万人) 合计(万人) 占动员总兵力(%) 死伤比例
德国 177.4 421.6 115.3 714.3 64.9 1∶2.4
奥匈 120 362 220 702 90 1∶3
土耳其 32.5 40 25 97.5 34.2 1∶1.2
保加利亚 8.7 15.2 2.7 26.6 22.2 1∶1.7
同盟国合计 338.6 838.8 363 1540.4 67.4 1∶2.5
俄国 170 495 250 915 76.3 1∶2.9
法国 135.8 426.6 53.7 616.1 73.3 1∶3.1
英国 90.8 209 19.2 319 35.8 1∶2.3
美国 5.34 20.4 0.5 26.2 5.5 1∶3.8
意大利 65 94.7 60 219.7 39.1 1∶1.5
其他国家 41 34.3 28.8 104.2
协约国合计 507.9 1280 412.2 2200.2 51.7 1∶2.5
总计 846.5 2118.8 775.2 3740.5 57.2 1∶2.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统计
国别 死亡(人) 负伤(人) 被俘(人) 失踪(人) 合计(人) 占总动员兵力(%) 死伤比例
苏联 7 000 000 3 450 000 5 750 000 ── 16 200 000 60 2∶1
美国 292 000 671 000 119 000 29 000 1 111 000 6.8 1∶2.3
英国 398 000 480 000 331 000 98 000 1 307 000 22.2 1∶1.2
法国 211 000 400 000 140 000(包括失踪) ── 751 000 17.9 1∶1.8
德国 2 850 000 7 250 000 1 600 000(包括失踪) ── 11 700 000 68.8 1∶2.5
日本 1 553 000 305 000 303 000(包括失踪) ── 2 161 000 22.3 5.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参战兵力及减员率
美国:参战兵力1 400万人,减员(指阵亡、伤员、失踪,以下同)人数1 070 364人,减员率7.6%。其中阵亡占25%,伤员占61%,失踪占14%。
英国:参战兵力1 200万人,减员人数1 233 796人,减员率10.3%。其中阵亡占28%,伤员占38%,失踪占34%。
前苏联:参战兵力2 200万人,减员人数12 000 000人,减员率52.2%。
德国:参战兵力1 700万人,减员人数9 900 000人,减员率58.2%。其中阵亡占21%,伤员占50%,失踪占29%。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5 700多万人死亡。其中:
前苏联:死亡2 060万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被纳粹军队俘虏的前苏联士兵575万人中有330万人死于战俘营。
波兰:死亡600万人,是受纳粹摧残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奥斯威辛等三个集中营被杀害的就有290万犹太人。
德国:死亡730万人,其中有士兵370万人。
法国:死亡81万人;南斯拉夫:死亡170万人;美国:死亡38万人;匈牙利:死亡42万人;意大利:死亡33万人,罗马尼亚:死亡37万人;荷兰:死亡21万人;希腊:死亡16万人;芬兰:死亡8.4万人;保加利亚:死亡2万人;挪威:死亡1万人。此外,欧洲各国被希特勒分子杀害的犹太人和其他人种有500万~600万人;吉卜赛人被杀害50万人。
在亚洲战场,中国:死亡1 200万人;日本:死亡180万人。
(摘自《军事数据辞典》,黄河出版社1992年版)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育才三中初二(8)班
主创人员:贺树山、杨文达、李祎晗、钟昊
指导老师:银艳琳
活动目标
一、 围绕“战争”这个主题进行活动,明辨是非,拒战争,爱和平。
二、 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 在活动中突出语文的特点,重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活动环节及主持人
一、 导语
由贺树山编写开篇词,钟昊播放音乐。
二、 战争题材诗歌朗诵
主持人:钟昊
朗诵者:蔡力、吴波、曹超、于鸿怡、张金涛、杨文达、钟昊、贺树山、李祎晗
朗诵诗歌:《从军行》、《破阵子•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春望》、《石壕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三、 品读战争文学巨著
主持人:李祎晗
介绍者:张金涛、柯沛昕、蔡力
四、 辩论
主持人:贺树山
辩题:美伊战争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
正方:钟昊、张力刚、吴波、杨逸尘
反方:杨文达、李祎晗、汪枫、方鸣
五、结语
由杨文达总结发言,钟昊播放音乐。
活动扩展到网络
一、 在“激扬文字”上将活动内容总结登出,对活动人员和活动质量加以评价,以供“成长档案”参考。
二、 在“激扬文字”上继续开展“战争”相关主体的讨论和写作。
淳安县南山学校教案 课题 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备课人:qdh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2、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英雄故事的讲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以“战争”为话题,,阐明观点,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论辨等形式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多角度地认识战争的残酷,正义和非正义;2、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1、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通过活动,提高对战争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在明确每个学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后,要放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积累语言,提高能力。教学准备1、读几本有关战争的图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为讲战争的故事作准备。 2、浏览介绍有关战争的网站,查阅有关战争的知识。 3、走访身边的老战士,观看影视作品,了解中国解放的历史。教 学 过 程一谈话导入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六十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六十周年。世界各地都进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2、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我们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jing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板书课题)二、战争故事,你说我演主持人:在语文课上或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英雄故 教 学 过 程 事,知道很多革命家不怕牺牲,智斗敌人的轶闻趣事吧。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搜集整理的探险故事向同学们说一说,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另外同学可进行小品或哑剧表演来配合,以增加对战争的理解。 英雄故事讲述要求:1、故事真实、连贯,2、内容集中、鲜明,3、灵活运用方法、技巧,4、普通话标准,流利。 三、战争诗词,你吟我诵。 主持人:同学们,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下面让我们进入吟诵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以及关于战争的成语的环节,看谁说得多,说得好。通过活动,尽可能地丰富我们的文化积累。 下面我们先来说有关战争的古今诗词,通过诗词的吟诵,让我们更好地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领略战争的悲惨和战士的战地感受。四、战争遗迹,走访交流。 主持人: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要记住过去,珍惜今天。在这次综合性活动中,在你生活的家乡或附近,也许就有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战争遗址,你走访地怎样了,了解了哪些情况,拍摄了哪些资料,做好哪些记录;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走访的见闻和感受吧。五、战争预测,你说我评。主持人:五十年后,如果再发生大的地区冲突,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在这次战争中,将会出现哪些新式武器呢?六、战争是非,赏析提升。主持人:“铸剑为犁”的雕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矗立了四十多年,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战争的?下面就让我们辩一辩战争的是与非。 下面我们来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第二个问题: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第三个问题: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这句话的含义? 第四个问题: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主持人小结:战争的是是非非,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邓小平爷爷说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旋律,但形势不容乐观,世界时时燃起的硝烟仍未烟消云散。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时刻警醒:血雨腥风应有涯,铸剑为犁应有日!但是,我们不怕战争,如果有来敌侵犯,我们定会捍卫我们的主权,为正义而战。七、活动收获,拓展延伸。1、活动收获: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经历了这一番“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可谈对战争的认识,查找、运用资料的经验,合作探究的乐趣等) 主持人小结: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获得了许多关于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开阔了文化视野,并且对战争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提高了对战争的认识,培养了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我们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共同探究,通过活动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增强。另外,本次活动还提高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拓展延伸: ①请你以 “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可记叙这次开展某一项活动的经过;可分析、评论某一战争或某一个地区冲突(可就美国攻打伊拉克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思考现代战争以及现代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等等);可想像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未来战争的情形。 ②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编写《记住历史,珍惜和平》小册子。内设“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国近现代战争)、“动荡不安的地区冲突”(当前地区热点问题)、“文学与战争”、“影视与战争”等章节。 教后记
一、活动目标
1.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
3.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向学生介绍几本关于战争的图书或提供有关网址,让学生阅读或查阅。
2.教师要按兴趣和条件,给学生划分活动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做出安排,提出要求。
3.设计一张活动记录表格,发给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填写。表格内容包括活动项目、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三、活动指导
本次综合性学习包括四项活动内容,每项活动又包含若干小项,并非要求每项必做,可让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自主选择活动项目。
(一)关于“古今战争知多少”。这一活动主题有三项具体内容。第一项是在一般意义上了解战争,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重点考察对象,认识战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第二项活动是对战争的性质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思考,并以抗日战争为重点考察对象,这不仅可以借此让学生进一步审视战争,而且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和人类责任感。第三项活动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要求学生放眼世界,审视当今的国际社会,从世界动荡的现实中、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思考战争。这项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如上网等,让学生目睹战争情景,特别是现代战争以及现代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从中获得一定的感悟。
(二)关于“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活动主题包含三个小活动,都是对革命传统的调查和回顾,但活动形式有所区别。第一项着重于调查和考察;第二项着重于拜访和访谈;第三项着重于讲演。第一、二两项要求学生多动笔,多看,多听,多记,并尽可能地及时整理;第三项要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上多下工夫。选择哪一项活动,要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当地的资源条件而定。
(三)关于“文艺作品与战争”。这项活动包括两项小活动,都旨在倡导交流。第一项活动是就战争话题进行文学交流,第二项活动是关于战争的文化交流。这两项活动可以合二为一,让全班同学围绕战争主题开展富有文学、文化色彩的交流活动,可以朗诵名篇名段,可以背诵古今诗词,可以讲故事,可以研讨、交谈……总之,围绕战争主题让同学们有所涉猎,有所积累,有所感悟,有自己的见解。
(四)关于“铸剑为犁应有日”。这一活动主题包含四个小问题,这四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对学生的讨论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发言即可。要充分讨论第一个问题,首先要对战争的根源和战争的历史有所了解;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就要较为全面、深入地考察战争对科技、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理解第三个问题,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来思考:我们热爱和平,向往和平,反对战争;但必要时我们又必须勇敢地迎接战争,保卫和平。开展这项活动,最好利用一些抗辱御侵的史料,结合历史事件来谈。第四个问题是对未来的畅想,当然也要融注理性的思考。回答“是”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
(五)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1.口语交际。前面四项活动都有进行口语交际的机会,要指导学生随时大胆发言,以此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言语应对能力。2.写作。这次作文有三个主题:(1)记叙这次开展某一活动的经过。这是写记叙文,但记叙要突出重点,可以夹叙夹议,有一定的评述,要真实具体。(2)分析、评论某一大事或某一个问题。这是写议论文,写这一类作文,最好是把“大事”或“问题”分解成几个方面,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来认识、思考,同时可对某一侧面或层面重点分析。可以先列个提纲,好好想一想应从哪些方面展开,为此还可以相应地查阅一些资料。(3)想像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战争。这是写想像作文,其中也有说明的成分,当然应在对现代武器和战争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像。也可以写成科幻作品。
四、活动建议
1.战争是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在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可以组织观看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以激发学生开展活动的兴趣。
2.可以举办一次战争题材的文学讲座;也可以与历史老师联系,讲述历史上著名的战例等。
3.本次活动内容较多,形式多样,应要求每位学生做好活动记录,作为活动评价的一项依据。
五、活动评价
1.本次综合性学习有四项活动,对各项活动的评价方法应各有差异,评价内容也各有侧重。如第一项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其评价侧重于学生对古今战争的知识面和了解这些知识的途径;第二项“记住历史,珍惜和平”,其评价侧重于学生的情感投入和态度表现;第三项“文艺作品与战争”,其评价侧重于学生对有关战争文艺作品的涉猎和理解;第四项活动“铸剑为犁应有日”,其评价侧重于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和思考。评价的重点和方法,教师可事前告诉学生,让评价在活动中起到引导和督促作用。
2.教师评价要紧紧扣住“口语交际”和“写作”来进行,即要时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 中口语表达如何,文字表达如何。四项活动的开展都落实到“说”和“写”上来。
3.教师跟踪评价,即教师要参与活动过程 ,对学生的活动予以督导和评价。教师不可能对每项活动都自始至终参与,可以巡回指导并及时予以评价。
4.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是相互评价,亦可以采取自我小结、自我反思来进行评价,还可以采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进行评价等。
5.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再评价,亦可通过调阅小组长和每位学生的活动记录实施评价,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作文情况给予全面评价等。
六、参考资料
1.十八般武艺
“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什么?据明代朱国桢写的《涌幢小说·兵器》说,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以下十八种: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殳、叉、耙头、绵绳、白打。
2.三十六计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3.三十六计之二计解析(赵立、王世英)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
敌方的情况已经明确,友军的意向却不稳定,这就要想方设法诱导友军前去杀敌,以避免过分消耗我方的战斗力。这就是根据《损》卦“损下益上”的道理推演而形成的谋略。
【评点】
“借刀杀人”其义谓:自己不出面,利用或挑拨别人去害人。语出明代汪廷纳的《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赵)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可见,其原意是用于人事关系方面。此语用于战争计谋方面,则指的是为了保存实力,而利用矛盾,借助别国力量去击破敌方的谋略。古代兵家认为,从军事观点来看,当敌我双方势均力敌之时,突然有一支新的强大部队,以第三者的态势出现,这必将是一个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加以利用。同样,当一个国家容许他的邻国无限制地扩张势力,而不加以阻止时,那么,它的衰落将相随而至。《兵法圆机》下卷《借》篇谓:“古之言借者,外援四裔,内约与国,乞师以救助耳。惟对垒设谋,彼此互角而有借法,借法乃巧。盖艰于力,则借敌之力;不能诛,则借敌之刃;甚至无财,而借敌之财;无物,而借敌之物;鲜军将,而借敌之军将;不可智谋,而借敌之智谋。吾欲为者诱敌役,则敌力借矣;兵欲毙者诡敌歼,则敌刃借矣。抚其所有,则为借敌之财物;令彼自斗,则为借敌之军将;翻彼着为我着,因其计成吾计,则为借敌之智谋。不必亲行,坐有其事。己所难措,假手于人。敌为我资,而不见德。我驱之役,法令俱泯。甚且以敌借敌,借敌之借,使敌不知而终为我借,使敌既知而不得不为我借,则借法巧也。”所借于敌的,可谓多矣,“借刀”总其说而已。行借之时,要突显“智”“巧”二字。
春秋末年,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率军前去攻伐鲁国。鲁国势弱,不堪一击,形势非常严峻。子贡分析形势之后,认为只有吴国的实力可以同齐国抗衡,可以借助吴国兵力打败齐军。于是子贡便前去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理相劝,劝他不要让异己在攻伐鲁国的战争中轻易得手而取得主动;而应让他们去攻打吴国,借以铲除异己的势力。田常为之心动,但苦于齐国已作好伐鲁的部署,如在此时转而攻吴,怕是出师无名。子贡说:“这事不难,我前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听了非常高兴。子贡便来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它的势力必定得以强大,接着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动手,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以借此与强晋分庭抗礼、成就霸业了吗?”子贡又去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以解除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这次穿梭游说,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他又想到吴国胜齐之后,必然要挟鲁国,而使鲁国不能真正解除困境。于是,他又暗自来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伐齐成功之后,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有所准备,以防吴国的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统率精兵103 000人(其中有越国兵3 000人),北上攻打齐国,鲁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了吴军的诱敌之计,深陷重围之中,结果齐军大败,主帅国书及其他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此战以齐国请罪求和而告终。夫差大获全胜之后,便立即率军转而攻晋。因为晋国早就有所准备,故顺利击退吴军的进攻。这样,子贡充分利用了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智于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使鲁国从弱势而危难之中,得以彻底的解脱。
还有,春秋末年,吴国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大败越王勾践后,吴王夫差的重要谋臣伍子胥多次建议乘势消灭越国。越王勾践便用借刀杀人之计,离间吴王与伍子胥的关系。越王派大夫文种携带厚礼,前去买通吴王的宠臣伯。伯受贿后,千方百计替越国说话,多次在吴王面前诋毁伍子胥。吴王听信了伯的谗言,以伍子胥阴谋通齐叛吴之罪将其杀害。
在中国古代,这方面事例很多,如曹操借刀杀祢衡等。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
当敌方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候,就要乘势发兵战而胜之。这正是强者战胜处于困境之敌而采取的重要决策。
【评点】
“趁火打劫”一语,其原意谓:趁别人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此计用于军事方面是指:当敌方发生危机的时候,就要果断出击,以争取迅速取胜。《十一家注孙子·计篇》有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杜牧注曰:“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互相攻伐,战事不断。经过长年征战,越国终因不敌吴国,而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押在吴国,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勾践决不屈服,他立志复国雪耻,立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宏图大志。他表面上顺从吴王夫差,终于骗取了他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之后,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以麻痹夫差。在国内,勾践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经过数年的发奋图强,越国的实力大大加强了,人丁兴旺,物丰给足,人心稳定。而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所迷惑,从没把越国放在眼里。他骄横跋扈,拒纳谏言,杀死了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闭目塞听;他生活淫乱,奢侈无度;他加紧搜刮,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空。
公元前473年,吴国几乎颗粒无收,弄得民怨沸腾。而正在此时,吴王夫差又北上会盟,以谋取霸主地位。越王勾践认为时机已到,便举兵伐吴。吴国内部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打败。
勾践的这次取胜,正是乘敌方内部的危机,而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选自《三十六计》,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4.几首军歌
大刀进行曲(麦新作词)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八路军军歌(公木作词)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嗨!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钢刀插在敌胸膛,/钢刀插在敌胸膛。/巍巍长白山,/滔滔鸭绿江,/誓复失地逐强梁。/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双肩。
新四军军歌(陈毅作词)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获得丰富的战争经验,/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公木作词)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5.战争数据(沙路)
古今战争次数统计
从古到今,世界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大致有以下几种统计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 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 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 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据前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 357年间,人类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据匈牙利一位教授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470余起局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据美联社调查报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爆发了大约300场局部战争,大约有1 000万人死于战火。
中国历史上发生战争次数
我国是战争频繁之国。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人民起义、人民革命战争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以及诸侯之间争城掠地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见诸史籍,有些眉目和头尾的战争,从夏朝至明代大约有3 300余次,清代有400余次,近代也有数百次之多。我国历史上大约发生战争4 000~5 000次之多,约占世界历史上战争总数的1/3左右。
两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参战国数目
33
61
中立国数目
17
6
持续时间
1 564天(4年3个半月)
2 194天(6年)
参战国总人数
10.5亿人(占世界人口62%)
17亿人(占世界人口80%)
战争中被打死的人数
1 000万人
3 200万人
受伤人数
2 000万人
3 500万人
领土上进行过军事行动的国家
14个
40个
军事行动区域的面积
400万平方公里
2 200万平方公里
动员入伍人数
7 000万人
11 00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统计数据
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卷入33国15亿人口。军事行动涉及的领土达400万平方公里,战线长度有2 500~4 000公里。1914年,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7.045亿,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为1.3亿人,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 218万余人,损失2 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 285万人,损失1 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 863亿余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损耗统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历时4年又3个半月。参加战争的有6个大洲的33个国家,卷入人口达15亿多人,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达6 000多万人,其中伤亡3 000多万人,因战争而死于饥饿和其他灾害的达1 000万人左右,各交战国经济损失约为2 700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军队伤亡人数统计
国别
死亡(万人)
负伤(万人)
失踪被俘(万人)
合计(万人)
占动员总兵力(%)
死伤比例
德国
177.4
421.6
115.3
714.3
64.9
1∶2.4
奥匈
120
362
220
702
90
1∶3
土耳其
32.5
40
25
97.5
34.2
1∶1.2
保加利亚
8.7
15.2
2.7
26.6
22.2
1∶1.7
同盟国合计
338.6
838.8
363
1540.4
67.4
1∶2.5
俄国
170
495
250
915
76.3
1∶2.9
法国
135.8
426.6
53.7
616.1
73.3
1∶3.1
英国
90.8
209
19.2
319
35.8
1∶2.3
美国
5.34
20.4
0.5
26.2
5.5
1∶3.8
意大利
65
94.7
60
219.7
39.1
1∶1.5
其他国家
41
34.3
28.8
104.2
协约国合计
507.9
1280
412.2
2200.2
51.7
1∶2.5
总计
846.5
2118.8
775.2
3740.5
57.2
1∶2.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统计
国别
死亡(人)
负伤(人)
被俘(人)
失踪(人)
合计(人)
占总动员兵力(%)
死伤比例
苏联
7 000 000
3 450 000
5 750 000
──
16 200 000
60
2∶1
美国
292 000
671 000
119 000
29 000
1 111 000
6.8
1∶2.3
英国
398 000
480 000
331 000
98 000
1 307 000
22.2
1∶1.2
法国
211 000
400 000
140 000(包括失踪)
──
751 000
17.9
1∶1.8
德国
2 850 000
7 250 000
1 600 000(包括失踪)
──
11 700 000
68.8
1∶2.5
日本
1 553 000
305 000
303 000(包括失踪)
──
2 161 000
22.3
5.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参战兵力及减员率
美国:参战兵力1 400万人,减员(指阵亡、伤员、失踪,以下同)人数1 070 364人,减员率7.6%。其中阵亡占25%,伤员占61%,失踪占14%。
英国:参战兵力1 200万人,减员人数1 233 796人,减员率10.3%。其中阵亡占28%,伤员占38%,失踪占34%。
前苏联:参战兵力2 200万人,减员人数12 000 000人,减员率52.2%。
德国:参战兵力1 700万人,减员人数9 900 000人,减员率58.2%。其中阵亡占21%,伤员占50%,失踪占29%。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5 700多万人死亡。其中:
前苏联:死亡2 060万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被纳粹军队俘虏的前苏联士兵575万人中有330万人死于战俘营。
波兰:死亡600万人,是受纳粹摧残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奥斯威辛等三个集中营被杀害的就有290万犹太人。
德国:死亡730万人,其中有士兵370万人。
法国:死亡81万人;南斯拉夫:死亡170万人;美国:死亡38万人;匈牙利:死亡42万人;意大利:死亡33万人,罗马尼亚:死亡37万人;荷兰:死亡21万人;希腊:死亡16万人;芬兰:死亡8.4万人;保加利亚:死亡2万人;挪威:死亡1万人。此外,欧洲各国被希特勒分子杀害的犹太人和其他人种有500万~600万人;吉卜赛人被杀害50万人。
在亚洲战场,中国:死亡1 200万人;日本:死亡180万人。
(摘自《军事数据辞典》,黄河出版社1992年版
※版权归本站或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欣赏,任何人不得私自转载!※
【活动目的】
1、交流有关战争的知识,讲述战争的故事,在交流与讲述中形成对战争的正确认识: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了解正义战争的巨大威力。
2、引导学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自行组织本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后,布置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学生可个体操作,也可以多人合作分工,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
2、布置任务一周后交流所收集的资料, 与方案初稿。
3、活动组织落实前两天,收集齐全各小组所设计的活动方案,然后组织学生代表评选出方案,提出反馈意见,交设计小组再修改,修改后推荐一个小组在语文课上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其它方案可让学生利用其他时间进行落实。对优秀的设计方案予以表扬与奖励。
【学生所设计的活动方案】
何时世界铸剑为犁──我们呼唤和平
一、古今战争知多少
请同学代表介绍,也可作成小组知识竞赛形式,内容大致如下,如有补充,也可以。
1、说一说世界的战役:
逐鹿之战:华夏族由野蛮时代转向文明时代过程中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获胜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平型关大战: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抗击侵华日军进犯平型关的一次战役。当时,侵入山西北部的日军板垣师团向山西东北部平型关、雁门关一带进犯。八路军115师预先在日军必经之山路两旁设伏,待日军进入伏击圈后,突然发起猛烈攻击。经一天激战,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大量的武器装备,取得了抗日战争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我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大规模进攻战役。解放战争当时已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55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我东北野战军按照和毛泽东同志的决战部署,集中70余万兵力,首先攻打锦州,接着会战辽西,解放沈阳、营口。此役,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当时,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共80万人。我军参战的有二野、三野和一部分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战役过程中,我军先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围歼了黄伯韬兵团17万余人,继而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12万人,在永城县东北地区围歼了杜聿明的三个兵团,此役共歼灭敌人55万余人,国民党反动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德军和法军于1916年2月至12月为争夺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决定性战役。位于法德边境的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重镇和的要塞。德军在进攻中,陆续投入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一半。法军在战役初期组织了近4千辆卡车突击运输补充兵员和军用物资,先后投入兵力达71个师,约占法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战役后期法军多次发动反攻,前进到他们原来的防守地区。整个战役德军损失60万人,法军损失35.8万人,凡尔登战场因而被人们称为“绞肉机”。这次战役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军从此逐步走向失败。
莫斯科会战:莫斯科会战是指苏军和德军于1941年9月30日至1942年4月20日在莫斯科附近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德军在封锁了列宁格勒,占领了基辅、斯摩棱斯克以后,集中了78个师、180万人,向莫斯科大举进攻。苏军集中了三个方面军,125万人,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纵深300公里的三道防线,进行了顽强的防御。后利用德军防寒准备差等有利时机,集中兵力发起反攻,消灭德军70个师,50余万人,迫使德军后撤300多公里,粉碎了希特勒的“闪电战”的计划,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鼓舞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袭击珍珠港:袭击珍珠港是指日本海军于1941年12月7日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依次海上进攻战役。当时,随着欧洲战局的发展和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日本决定消灭或瘫痪以夏威夷群岛瓦胡岛南端的珍珠港为基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解除其对日本南进的威胁。为此,日本联合舰队在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下,以第一航空舰队的6艘航空母舰编成机动部队,作为袭击的主力,另以27艘潜艇组成先遣部队进入夏威夷海区侦察、监视和截击美舰队;并使用特种潜艇潜入港内,配合舰载机攻击港内美舰船。袭击开始前,日本通过谈判大放和平“烟幕”。袭击开始时,瓦胡岛的美军因疏于戒备,正休周末假。整个袭击持续了约两个小时,只遇到轻微的抵抗,击毁击伤美国太平洋舰队停泊在港内的全部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主要舰只,击毁美机约180架,毙伤美军3500余人。袭击珍珠港的成功,使日本得以在太平洋战争初期顺利地展开进攻。
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是指美、日海军于1942年6月在中途岛附近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当时,日本为了夺取太平洋中部和北部的制海权,并诱奸美太平洋舰队,组成了拥有8艘航空母舰和多艘舰艇的进攻部队,发起对中途岛的进攻。美军预先查明了日军企图,迅速组成了航空母舰编队群,进至中途岛东北约200海里海域展开,隐蔽待机。海战开始后,美航空母舰编队群乘日航空母舰编队群接受第一波攻击中途岛飞机返航、第二波飞机卸下***,再挂***的混乱时机,接连派出第一、第二波飞机200多架,对日各航空母舰实施连续攻击,击毁日军4艘航空母舰,10艘巡洋舰和300架飞机,使日本海军遭受致命打击。这次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战后日本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
斯大林格勒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指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并消灭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会战。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把南方大的“B”集团军群(辖71个师)配置到斯大林格勒方向上,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德军及其仆从国的军队先后参加会战的共有七个集团军,一度进逼到斯大林格勒城下。苏军统帅部为保卫斯大林格勒,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并在会战过程中不断增加兵力。在斯大林格勒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苏军利用防御作战大量消耗了德军突击集团的兵力,尔后陆续发起反攻。会战结束时,德军及其仆从国的军队有5个集团军被消灭,损失累计150万人(约占苏德战场上德方总兵力的四分之一)。这次会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是指美、英盟军于1944年6月1日至7月24日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登陆作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英、美决定履行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义务,组成了盟国登陆部队,其兵力为45个师,280多万人,舰船5000多艘,飞机1万多架,并任命美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为同盟国远征军司令。这一时期,德军西线守军共58个师,飞机500架,诺曼底地区有6个师,海军用于抗登陆的各类舰艇有550多艘。战役开始后,盟军三个空降师的第一梯队1.7万人,乘1200架运输机,首先在“大西洋壁垒”后面的登陆地域浅近纵深伞降着陆。随后,登陆部队分别在五个登陆地段突击上陆,不断巩固与扩大登陆场。至7月24日,地面总共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此次战役,美、英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被俘11.4万人。这是二战中规模的一次登陆作战。
……
2、请同学们讲一讲古今中外世界的将领及其相关的战争故事:
古代近现代国内孙膑廉颇丁汝昌陈毅项羽赵云邓小平朱德国外斯巴达克华盛顿隆美尔蒙哥马利拿破仑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尼米兹巴顿……………………
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请同学在课前考察家乡附近的战争遗址,汲取资料,上课交流。
例:南京中山陵、侵华日军死伤同胞纪念馆、高淳老街中红军司令部、句容茅山新四军指挥部等等
三、文艺作品与战争
请同学上课前作好准备,每组选代表上台发言,发表自己读后的感受以及看法,最后有老师及同学评出优秀者,予以奖励。
例(实际不得与例同):
战争的诗词: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4、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5、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那就请你们去问问/宁静的辽阔耕地和原野,/还有白桦和杨林。
请你们再去问问/埋在白桦树下的士兵,/他们的儿女将回答你们:/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不仅为自己国家/士兵们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也为全世界的人们/能安然地步入梦境。
……请你们去问问母亲们,/去问问我的妻子,/你们那时就该明白: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叶夫图申科《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军事成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战争名言: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三国]诸葛亮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
──[晋]张方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
──[希腊]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
──[法国]巴斯卡
兵民是胜利之本。
──毛泽东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毛泽东
四、铸剑为犁应有日
先发动学生进行讨论,讨论题目如下:
1、“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
2、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3、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这句话的含义?
4、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在以上活动上,选择其中某一个话题,进行即兴演讲;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可以是:
记叙这次开展某一项活动的经过。
分析、评论某一件大事或某一个问题。
想像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战争。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文体,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