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导入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学习目标
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
教师在课前布置准备题,让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学习材料,并出示学习提纲。
导入:
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教师给予点评后并出示不同种类的美术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指出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吗?引出正题。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欣赏感知:
1、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出示思考题:
a、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重点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文化信息?
b、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
c、 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d、赏析图片,让学生看课本6—7页的思考与讨论
教师板书并巡视学生自读情况
探求新知、合作学习: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有:
a、这些美术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文化信息,与时代背景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b、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
c、 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以上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赏析图片、组织讨论、认真思考、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及含义,然后教师可展示一系列的图片进行讲解,在讲解时可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作品或者采取实物演示等,让学生能够独立、正确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各个时期的人类文化信息。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
《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
《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
《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
教师讲解:
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又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产物。所以,它除了能带给我们一定的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出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
(利用作品和问题将学生迅速导入课题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载功能。通过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情感与反思。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加强对美术的热爱之情。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
2、过程与方法。从观察入手,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将历史、地理、美学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加深对“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体会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意识。
3、知识与技能。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教学过程:
1、教师设问,逐步导入。展示图片,进行提问;设置问题引入新课【提问】现在请你表现现代都市,你将采用哪些元素?(给大家一些提示,街道的景象,建筑,人们的服饰等)。
2、课件辅助讲解,加强学生理解。以最典型的唐朝人物画,引申出画面表现出的多种文化内涵,比如政治,经济,绘画,纺织技术,审美水平等,再联系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就能够非常直观和准确地从画面上看出整个的唐代社会。从而达到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主题。
3、展示名家论述,加强学生理解。服装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审美标准,从服装能看到清末民初,到现在现代社会一路服装的变革,以及女性所展现出来不同的风貌,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文化影响了服饰,服饰代表了文化。
归纳总结、强化所学: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深刻魅力和内涵,希望我们以后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能仅仅只从审美价值的方面去做审视,还要善于从作品中发掘其造型和形象因素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及其诸多方面。我们不但要热爱美术,更应该珍惜和保护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课题: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表现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抽象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