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精选8篇)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县推行了“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1、“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
2、“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做法
1、拿到学案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再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学案是集骨干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和编写的,是质量较高的教学载体。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再备课,大胆进行取舍和添加,使其达到最优化。2、就小学数学课而言,在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一节课分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学案中有根据本节知识点设计的一定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小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三、“学案教学”的体会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转到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从知识学习型转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综合型,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自主互动的学习活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一方面教师用适当的方式适时提出问题,创设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教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老师只要讲得懂、讲得深、讲得透,学生就听得懂、记得住。因此,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筋疲力尽,但最终收效甚微。素质教育下的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课堂效果较好。
3、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高效的课堂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研究学案,搜集资料,设计问题。
总之,“学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愿双峰教育的这朵“奇葩”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本学期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关注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前提。
在使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本学期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关注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前提。
在使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说起采用学案教学,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也是采用教案教学。因为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时间短,所以在教学中处处效仿老教师的讲课方式。直到有几次外出听课,拿回来了几份数学方面的学案,才知道还有这样的教学模式,但当时对于学案这一东西,脑子中无任何的概念,甚至觉得它对我来说是件遥远的事情,所以我还是一直采用老式授课方式——老师系统地讲述、灌输课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
随着课改的提出,老式的授课方式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学案教学。于是我也开始逐步接触学案教学。知道了学案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设计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理解知识、自主探究、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学活动。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我对学案教学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当然我对学案教学的认识谈不上全面和正确,也一定有偏差和不足。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做法,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应用学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反思:
一、学案的设计
一开始制作学案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所以我就效仿一些网上的或者听课带回来的学案,发现学案也不过就那么几个环节: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小结、作业、反思。于是每次备课我都按照这一模式去备。渐渐地,听的多了,看的也多了,备的也多了,发现自己所谓备的学案只不过是从教案参考书上提炼之后照搬的,真正的学案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经过一番探索,我也觉得一篇好的学案的设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案的设计和编写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体现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编写的学习目标一定要对应课程标准,同时要尽量具体,要有具体的过程性描述,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我们尽可能不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用“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关注、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在内容体系上要瞻前顾后,要把培养和发展能力放在首位。
(3)教学重、难点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所以在学案中尽量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事先了解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突破的问题。特别是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要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4)教学过程,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不同的课节,教学过程也会不一样,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精心设计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效果的好坏。
教学过程也分为几个环节: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
①在设计情境时,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学生熟知的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然后适当给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每次我用学案讲课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桌子上只放着学案和笔,他们甚至连课本都不掏。于是我开始反思用学案到底好不好,随后我从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明白了学生之所以不看课本归根结底原因还是在于我自己,说明我设计的学案还是不成功。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学案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学习。
②设置课堂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起点适中、难易适中、题量适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以上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学案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阅读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
(5)对于课堂小节,我们不应该只是老师做小结,还应该让学生也自我小结,无论从什么方面小结,无论学生小结的好坏,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当然对于错误的,我们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引导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整体上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学科规律,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效果。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对于作业的布置,也应该分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尽量不留课本的习题,因为学生都买有参考答案,但也不会偏离课本,找些类似的题。
(7)最后是教学反思,每次上完课,我都会对本节课进行回想和反思:学案设计的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的如何,有哪些知识点漏讲了,有哪些是多余的或者可以从简,以后再讲时该注意哪些问题。我觉得每一次反思后,自己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反思是最好的指导老师。
二、学案的应用
每次上课时,我都会先给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参照课本,预习学案。之所以把这一环节放在课上进行,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效果会比课下来得更好。让学生通过学案在讲授前先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通过看书,做“基础检测”,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并思考“问题思考”中的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此时的我也并没有闲着,而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在讲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我会提问学生来解决,当然提问学生也是要根据问题的难易来选学生的。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我会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而我就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我们在讲课的时候要提高课堂效率,落实“三讲三不讲”,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问题不在讲不讲,而在于何时讲,讲什么,怎么讲和讲多少。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然后经过“针对训练”、“课后作业”,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一节课下来,我不在乎这课我们是否按时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只求学生掌握了就好。因此,有时我会将一节课分好几个课时来讲,直至学生明白了、掌握了。
以后我会继续将以上内容作为平时备课的基本准则,当然有些时候可能也有个别环节做的不是很到位,但是基本思路要有。在实施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喜悦,也有没完成任务的懊恼,走了一些弯路,遇到一些问题,影响了学案教学的效果,甚至影响到新课程教学的实施。
我觉得学案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学案教学对我本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更多的来说是给了我一个更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通过基本的学案教学的使用,我感觉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对知识的把握更加的准确和透彻了,对于学生来说,学案导学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基本上实现了我们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的落实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了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然我们对学案教学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学案教学要依学习内容、学生情况等各种因素而不同,需要老师们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地创新内容形式,挖掘学案教学的巨大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正在努力提高“学案”质量,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校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全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导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对导学案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是站在学生立场上编制的。因此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如何教的立场上编制的。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1.1 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1.2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一个"导"字。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我在编制《18.1.勾股定理导学案》时就是先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开始预设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来自主探究勾股定理,从而达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
1.3 对于导学案中练习题的编制我认为题量不能过大,要精选精练,设计要有阶梯性,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单纯数学题目的罗列,导学案就变成了课堂练习题,就失去导学的目的;题目难度值偏大,部分就会出现厌学,马虎应付的现象。
1.4 全体老师的参与度。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编制导学案时,在分配课题和主编人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应该参与其讨论、研究,并且每一份学案制定好后,由审核人审核后再印刷。
说起采用学案教学,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也是采用教案教学。因为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时间短,所以在教学中处处效仿老教师的讲课方式。直到有几次外出听课,拿回来了几份数学方面的学案,才知道还有这样的教学模式,但当时对于学案这一东西,脑子中无任何的概念,甚至觉得它对我来说是件遥远的事情,所以我还是一直采用老式授课方式——老师系统地讲述、灌输课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
随着课改的提出,老式的授课方式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学案教学。于是我也开始逐步接触学案教学。知道了学案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设计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理解知识、自主探究、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学活动。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我对学案教学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当然我对学案教学的认识谈不上全面和正确,也一定有偏差和不足。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做法,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应用学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反思:
一、学案的设计
一开始制作学案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所以我就效仿一些网上的或者听课带回来的学案,发现学案也不过就那么几个环节: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小结、作业、反思。于是每次备课我都按照这一模式去备。渐渐地,听的多了,看的也多了,备的也多了,发现自己所谓备的学案只不过是从教案参考书上提炼之后照搬的,真正的学案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经过一番探索,我也觉得一篇好的学案的设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案的设计和编写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体现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编写的学习目标一定要对应课程标准,同时要尽量具体,要有具体的过程性描述,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我们尽可能不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用"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关注、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在内容体系上要瞻前顾后,要把培养和发展能力放在首位。
(3)教学重、难点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所以在学案中尽量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事先了解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突破的问题。特别是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要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4)教学过程,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不同的课节,教学过程也会不一样,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精心设计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效果的好坏。
教学过程也分为几个环节: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
①在设计情境时,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学生熟知的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然后适当给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每次我用学案讲课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桌子上只放着学案和笔,他们甚至连课本都不掏。于是我开始反思用学案到底好不好,随后我从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明白了学生之所以不看课本归根结底原因还是在于我自己,说明我设计的学案还是不成功。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学案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学习。
②设置课堂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起点适中、难易适中、题量适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以上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学案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阅读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
(5)对于课堂小节,我们不应该只是老师做小结,还应该让学生也自我小结,无论从什么方面小结,无论学生小结的好坏,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当然对于错误的,我们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引导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整体上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学科规律,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效果。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对于作业的布置,也应该分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尽量不留课本的习题,因为学生都买有参考答案,但也不会偏离课本,找些类似的题。
(7)最后是教学反思,每次上完课,我都会对本节课进行回想和反思:学案设计的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的如何,有哪些知识点漏讲了,有哪些是多余的或者可以从简,以后再讲时该注意哪些问题。我觉得每一次反思后,自己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反思是最好的指导老师。
二、学案的应用
每次上课时,我都会先给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参照课本,预习学案。之所以把这一环节放在课上进行,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效果会比课下来得更好。让学生通过学案在讲授前先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通过看书,做"基础检测",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并思考"问题思考"中的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此时的我也并没有闲着,而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在讲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我会提问学生来解决,当然提问学生也是要根据问题的难易来选学生的。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我会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而我就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我们在讲课的时候要提高课堂效率,落实"三讲三不讲",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问题不在讲不讲,而在于何时讲,讲什么,怎么讲和讲多少。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然后经过"针对训练"、"课后作业",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一节课下来,我不在乎这课我们是否按时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只求学生掌握了就好。因此,有时我会将一节课分好几个课时来讲,直至学生明白了、掌握了。
以后我会继续将以上内容作为平时备课的基本准则,当然有些时候可能也有个别环节做的不是很到位,但是基本思路要有。在实施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喜悦,也有没完成任务的懊恼,走了一些弯路,遇到一些问题,影响了学案教学的效果,甚至影响到新课程教学的实施。
我觉得学案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学案教学对我本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更多的来说是给了我一个更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通过基本的学案教学的使用,我感觉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对知识的把握更加的准确和透彻了,对于学生来说,学案导学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基本上实现了我们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的落实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了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然我们对学案教学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学案教学要依学习内容、学生情况等各种因素而不同,需要老师们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地创新内容形式,挖掘学案教学的巨大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正在努力提高"学案"质量,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近一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学案导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至六年级统一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以追求有效的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利用导学案导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困惑。
一、使用导学案导学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利用导学案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根据导学案中“自主学习”这一版块的内容有层次的学习教材,积极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再加上老师的点拨 ,从而实现了学习目标。
二、使用导学案导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导学案导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问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三、使用导学案导学的一些困惑
1、学生以完成学案上的习题为己任,因此拿到学案后,急于去完成学案上的习题,而不认真地阅读教材,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不能真正地在小组内展开探究讨论,甚至在老师点拨讲解时也在忙着完成习题,连举手发言的人也寥寥无几了,产生了所谓的“假思考”“假探究”“假讨论”“假合作”,这样既不利于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更不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去引导?
2、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学生小组合作时各做各的,各说各的,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可我让小组选代表发言,他站起来说的几乎都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另外,一些学困生在交流中往往只有听的份,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
3、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如何设计出能体现个体差异的导学案,既要带动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又要提高优等生的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4、导学案的教学形式是否都比较单一?固定了“定向示标、学生自学、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达标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否有些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师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既能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导学案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它不可能真正代替我们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地编写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导学案并合理利用它,让它充分发挥“导”与“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