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学习心得(通用12篇)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通用12篇)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1

一、提升知识魅力,激发学生乐学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知识魅力的提升和语言艺术的正确诱导。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来提升知识的魅力。如利用flash制作精美的化学反应原理的动画、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动画,并在动画中突出显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等。实践证明,课堂效应比其他方法都好。在教学加上自己的语言技巧,并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一套较完美的教学体系。在提升化学知识魅力、激发起学生乐学兴趣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时刻激发和唤起学生对化学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跟着老师的知识和兴趣走,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化学学习中来。

二、优化课堂教学

1、充分相信学生,优化学生综合能力

①保证学生看书的机会。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堂上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静心地阅读化学教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新知识的理解与解题方法、规律的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化学新知识的能力。

②保证学生思考的机会。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尽量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时,教师不应指责,不忙裁决,可适当启发和让学生再思考,使解题思路真正从学生头脑中产生出来。

③保证学生动手的机会。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中要创设更多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经验的获得,信息的反馈。

④保证学生动口的机会。认知过程是个体探索与群体交流相结合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讨论、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经历探索的曲折,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交流互动不仅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而且也促进学生情感、道德的发展。

2、充分理解学生,优化师生关系

平等对待学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要求。平等对待学生就要求教师重视自我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不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的“容器”,而应把他们当作有选择性和主动性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够主动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有认知力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情感方面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声言语和无声言语中都蕴含着关心、理解、赏识和期待,都可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言语的恰当使用也可避免师生间的感情磨擦。教师良好的愿望,只有通过恰当的言语表达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并由此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优化生生关系。

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组内互帮互学,组外相互竞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化学竞赛、辩论,这样可以增强探讨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愉快教学中达成目标,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4、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

从“满堂灌”到提问教学是教学的一大进步,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相当一部分课堂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就整个思维过程看,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或者有人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看起来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实际上被老师“牵了一回牛鼻子”,课堂的主角仍是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一堂课大致分成了六个环节,即:揭示目标、指导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引导更正,指导运用和当堂训练。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能更好地减轻学生过分的作业负担,使每一个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有收获。并且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提高作业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课后常常辅以一定量的作业。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也能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状况。通过作业及反映的问题,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待作业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

1、精心编选

在布置作业时,能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和考纲的要求精心编选,适量布置,而很少用现成的试卷。对于同一班级的学生,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业水平,设计了三套试卷,或一套试卷分为三个作业方案。即同一套试卷分为共同题和选做题,具体说,就是a类学生(学业水平差的学生)只做基础题,力求准确率达百分之九十;b类学生(学业水平中等的学生)做基础题和稍有难度的题目;c类学生(学业水平好的学生)完成全部。做到分层出题,实施分层教学。这样既保证了合格率,也提高了优秀率。

2、认真批改

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作业的重视程度。试想:如果每次作业教师只用一个简单的“阅”字或写上某个日子,来应付,学生心里会怎么想?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到他们对作业的热情和效果,而且教师如果不认真批改,又怎么能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呢?鉴于此,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每次都能认真地批改。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生尽量当面批改。使他明白失误,及时改正。之后还布置类似的题目。做到学习一题而知道一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及时反馈

为了保证作业的有效性,及时的反馈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第一时间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有利于下一环节的学习,因为知识是连贯的,如果不及时反馈,就会使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不利于下一环节的学习。当然反馈的方法有多种,对于大家共同的问题,可以采用课堂讲解,集体订正;对于个别同学的问题,可以采用单独面批解决。尽量做到堂堂清、天天清、段段清。 4建立和用好错题本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2

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2、“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进措施: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3、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

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3

学期,我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时间坚持阅读第二轮继续再教育课程丛书,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读得最多的是《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这本书涵盖了“新课程标准概”、“语文课程的目标及分析”、“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议”、“语文教材常见类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以及“新世纪语文教师的素养”这些内容。可以说这本书既在理论上给了我指引,又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启发。尤其是第五章第三节里对阅读的教学策略的阐述,使我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观、价值观、方式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这一论述谈谈我读后的心得体会

P131页写道: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定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前的阅读教学呢?书中说到:“第一,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有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第二,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些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或者是“多元标准”。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时问道:你们认为狐狸是个什么样的动物?当有学生说狐狸是“聪明的,很会动脑筋”的小动物时,教师不但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为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尊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元解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上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只是的积累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肤浅、误解,甚至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否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看完这本书,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如:在教学《2030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7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又如在教学《2030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7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新课程教学法》的学习,我的教学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这些新的理念也必将指引我,推动我去创设更富有活力、更体现人文关怀的新课堂,我也必将沐浴着新理念的春风,在新课改的路上越走越稳健。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4

学期,我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时间坚持阅读第二轮继续再教育课程丛书,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读得最多的是《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这本书涵盖了“新课程标准概”、“语文课程的目标及分析”、“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议”、“语文教材常见类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以及“新世纪语文教师的素养”这些内容。可以说这本书既在理论上给了我指引,又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启发。尤其是第五章第三节里对阅读的教学策略的阐述,使我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观、价值观、方式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这一论述谈谈我读后的心得体会。

P131页写道: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定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前的阅读教学呢?书中说到:“第一,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有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第二,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些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或者是“多元标准”。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时问道:你们认为狐狸是个什么样的动物?当有学生说狐狸是“聪明的,很会动脑筋”的小动物时,教师不但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为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尊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元解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上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只是的积累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肤浅、误解,甚至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否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看完这本书,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如:在教学《2030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0xx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又如在教学《2030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0xx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新课程教学法》的学习,我的教学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这些新的理念也必将指引我,推动我去创设更富有活力、更体现人文关怀的新课堂,我也必将沐浴着新理念的春风,在新课改的路上越走越稳健。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5

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2、“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进措施: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3、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

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6

现代教育思想已愈来愈多的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上都有提高。本文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们商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1、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

3、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4、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1、创设提问情境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升学的教育,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创设出能使学生愤悱的情境,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学中要善于问,更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让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促使联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

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2高。例如:在讲到《金属的活动性》时,如果教师仅告诉学生金属的活动顺序,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思维易形成定势,是否可以让学生经过实验,以填空的形式把实验结果填入表格,然后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而使学生得出其规律,这样避免了思维的定势。如在讲到《氧气的制取》时,针对二氧化锰的作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进行实验:①加热二氧化锰,②加热氯酸钾,③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从而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思考就会得出结论,老师最后只需总结就好了。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传统的教育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缺陷即缺少独创性。经验告诉我们,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在学过和未学过的知识之间,在未知领域与新领域的知识之间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设联系的桥梁,诸多认识问题是可以突破的,这正是探索性实验培养的关键。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被激活的转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上的重大进展与成就并不是由解决问题的人促成的,而是由提出问题的人在平常中看出异常而促成的,即“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因而深化自主探索的特点是:正确提出问题,自主选定方法,独立创新实验,自主寻求结论。

例如:例如在讲《水的组成》时,我以故事导入创设情景,在讲《燃烧和灭火》时,我以火在水中燃烧的视频导入创设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

三、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1、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这样就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2、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视野。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4、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教师通过精讲精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主观性和自觉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就能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四、指导检查,引导讨论,及时小结,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解决浅层问题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就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解决有争议的、有难度的问题,并能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乐趣。

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人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于我们上课前不强调预习,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奉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

3、及时辅导、整理、小结,使小结成为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迎接挑战,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7

我校选15位数学老师去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听课,我有幸参加。一开始心里想没有什么,大大小小的课听了不知多少节,再说今天是冬至的日子,心理还是有点不情愿,可是一天学习下来,感觉收获很大,真没有白来。在这里我把一天的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本次活动在第二实验小学的会议厅举行,活动主题为主题为:吴正宪精英团队成长范式与成果展示暨小数报名师大讲坛“走进真实的儿童数学学习世界”。本次活动拉近了我们与吴老师之间的距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名师、学习名师、走进名师的机会。

会议开始了,我们首先听取了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团队工作汇报,与吴老师一起分享了团队的研修故事,让我们走进了吴老师的团队。听取了吴老师和他的团队介绍、观看了会议期间的资料,让我再一次走进了吴老师本人:

吴老师的人格特点:善良、简单、智慧、重情义。

吴老师多年来的工作写照:要吃别人不愿吃的苦,要花别人不愿花的时间,要下别人不愿下的功夫。

吴老师的基本教学理念:走进学生心中,读懂学生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数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来设计、组织教学。

吴老师的儿童观:创造儿童喜爱的教学教育的途径——“读懂儿童、读懂数学、读懂教材”;确立了儿童数学教育的三维目标——“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提出了明确的儿童数学理念——让儿童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学习。

吴老师的教学观: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创造了八种特色课堂:“真情流淌的生态课堂、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追本溯源的寻根课堂、纵横联通的简捷课堂、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 其次是教育局刘泽民局长讲话。教育局在这次的活动中充分对当今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视,对我们全体数学老师作出了要求,也对吴正宪团队能来我们宿迁做交流表示感谢。

再者就是听课。我们一共听了四节课,分别是吴正宪的《行走中的数学问题》、武维民的《租车问题》、杜建军的《体积与容积》和薛铮的《积的变化规律》。

他们的课真是精彩,给我很深的印象,到现在我还在回味这四节课,我在想,如果我去上,我肯定不如他们上的那么轻松。这四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自己的教学。

最后薛铮和我大家一起交流。

从这次活动中,不仅让我们走进了吴老师及她的团队,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迪:

一、挚爱儿童教育

吴老师对教育的热爱深深感染着我们,我们会以吴老师为榜样,把对教育的热爱融入到自己的心灵,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快乐前行,享受教育带给自己的幸福。

二、追求高尚师德

“做人、做学问、做老师”是吴老师对我们的教诲,也是吴老师自己成长的写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业务精良,还要师德高尚。在学校,我们要做一名孩子喜欢,给孩子带来智慧和力量的好老师。在家庭,我们要做一个给他人带来幸福,富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在社会,我们要做一个充满人情味,有爱心、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吴老师是一位善于教学的老师,课堂上的吴老师面对学生的生成游刃有余,面对意外的情况巧妙应对,这与她扎实的业务能力是分不开的'。吴老师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们要准确理解数学的本质,准去把握数学的本质,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准确理解学生的需求。做一名数学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精通,教学基本功娴熟、深受学生喜爱的数学教师。

四、读懂儿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真正的了解儿童,把满足儿童成长需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时刻提醒自己对学生要真诚平等,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给学生独立体验的机会、给学生适当的空间、给学生建立自信的勇气要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教育智慧、高尚的道德、积极的人文关怀影响和教育学生,做一名真正能读懂儿童的好教师。

五、勤于研究

吴老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职业读书人、终身学习者,充满了反思意识的人,天生的思想者,要把学习、思考、研究作为专业持续发展的助推力。我们不仅要好学而且要善学,要适时地向文本学习,事本学习,人本学习。做一个充满思想并不断思考的人。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的解决问题。把学习、思考、研究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主旋律。

可以说本次活动我满载而归,感受他们团结奋进的精神,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的魄力,让我们也在探索中成为一名读懂学生需求,走进学生心中,做一名数学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精通,教学基本功娴熟、深受学生喜爱的好教师而努力!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8

通过对临川四中施淑华老师组织的案例教学法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讲授法。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知识”为中心,忽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往往重说理、轻情感;重结论、轻过程;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或称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首先表现在,这种靠教师讲授,缺乏师生之间必要交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易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其次还表现在,这种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以讲解理论为主,缺乏与实践的衔接,只重视理论的掌握,学生虽然有了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应付各种条条框框,但却不知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其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规定:教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创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必须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必须给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必须引进一些发现、探索、归纳、推理的现代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出发,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在当前形势下,科学地选用案例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运用案例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9

今天张老师和两位专家的讲座,深入浅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听来毫不费力,特别是张老师在讲座里所展示的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给了自己极大的启发,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行为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以下是自己通过对专家讲座的潜心学习,认真梳理的实施思品课教学策略所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设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统领一堂课的灵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而教材是学科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最能忠实地反映教学课程标准,所以我们要向专家学习,仔细研读教材这一重要文本资源,理清专家思路,为自己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并能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二、课堂导入

1. 知识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建立新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 情景导入:利用歌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情景,能激发兴趣。设置情景宁近勿远,离学生生活越近越好。

3. 时政热点导入:利用时下热点、焦点、及时的新闻素材来导入,有时效性,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如用《千手观音》中残疾演员、西单女孩、旭日阳刚来导入到“磨砺意志战胜挫折”。

4. 问题导入:通过教师有效设问来导入,能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设置问题宁小勿大,要有的放矢。

5.活动导入:通过设置有关教学内容的活动来导入,能唤醒学生体验,活跃课堂气氛。例:教师带领学生拍手,教师不断变化节奏,学生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就得集中注意力,这样自然过渡到“学会学习”上。但要注意活动宁缺勿滥,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三、设置情景

情景教学法是现在教师普通采用的一种教学法,根据情景的真实可感受程度,可把课堂情景分为可体验情景、可再现情景、可借用情景、可想像情景。教学中应灵活创设多种情景,做到虚实结合。虚拟情景问题开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真实情景易产生具体结论,有利于体现教师预设和引导。

在设置情景时要注意要先备知识后找情景。情景设置不易过多,否则学生思维跳跃过大,造成走马观花。

四、巧妙设问

设置情景是为教学服务的,内容服务于形式,所以创设的情景后面必须设置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设问要有梯度性,指向性,启发性。

设置问题易先“开”后“收”,先用选择冲突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打开思维,再用引导感悟式,固化形成结论。

五、归纳提升

板书是归纳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精巧的板书设计能概括总结本堂课知识,为教学锦上添花,还能为提高教学效果画龙点睛。

板书的形式:提纲式,结构式,图示式,表格式,辅助式。

利用能概括本堂课内容的名言警句或优美诗句作结尾,也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学生的道德认知的形成。

六、教学方式

1.情景启发式: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情景,如可体验情景、可再现情景、可借用情景、可想象情景等。

2.自主学习式:教师对本课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通过分组学习,自主解决。初二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合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3.探究讨论式:教师提出本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在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初三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对社会问题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适合设置一些探究讨论式活动,深化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4.活动体验式:教师通过学生活动,让他们在体验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初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对理论知识理解有难度,宜多用活动体验式。

通过对专家讲座的潜心学习和梳理,自己对思品课教与学的策略有了明确清晰的看法,这更坚定了自己对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课的信心,促使自己在教改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10

很庆幸有机会参加了20xx年6月14日至16日的《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的学习,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及自身有了新的认知,很多以往迷茫的地方变得清晰了,很多过去让自己困惑的地方也找到了确切的答案。从总体上来说本次的培训学习的确是及时和必要的,虽然学习时间不是很长,但却有很多的收获,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宽广而高水平的学习平台

本次培训学习是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性的进修学习,教育部为我们聘请了各个专业的专家和学者,他们用自己的高超的教学水平和学识,用他们为人师的高尚品格影响和引导我们,让我们能拨开云雾看到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感觉到为人师的责任与快乐,让我们渐渐找到了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方法。专家和学者带给我们的影响必将是长期的深远的。同时,我们也在本次培训学习中结识了很多的同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这让我们能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这种相互的借鉴和学习也将是长期和深远的。

二、本次培训给我一个生命拔节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自从进入教育领域后,因为自身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加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本身变得非常的闭塞和迷茫。在教学中忽视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也缺乏这种变革的能力和条件,但是本次培训却让我明白了很多以往不明白的地方,让我找到了想找却没能找到的方法和手段,让我结识了想结识却没有机会结识的一些师长和同行。可以说无论是从上课的专家还是同行们的身上我都获益颇多。这其中既有彭林老师的教育是人格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理念的提出,也有魏钧老师的多种课堂教学手法的引证;既有黄建榕老师对教学心里的分析,对教育对象的人文人性关怀,也有蒙曼老师教学中的随性和睿智,对学生创新性的启迪,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还有谌卫军老师教案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先进想法。从几位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我会尽自己所能虚心的学习和探索,努力让自己真正的.做到教书育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分光和热。

三、本次培训让我发现自身存在的许多缺憾

参加本次学习之后,让我真切的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解我学到了很多,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我想很多和我处于同一环境中的同仁们也会有同感。我们这些基础院校的教师缺乏这种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我们也很难有机会聆听高水平大师的教诲,我希望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今后能给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我们去丰富和提高自己,让我们学习和接受更多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进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为我国的和平和和谐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11

本学期吴忠市教育局提出对我市中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我校也掀起了学习课标,学习教材和教法的热潮. 20xx年寒假,我校集中教师开展“双册教材教法学习活动”。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受益非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例如各个学段的目标更明确了,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了等。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

1、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读课文。

首先以一位普通的读者的身份去读,理解它的内容,理解它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所含蕴的哲理和所表现的情感,理解作者认识事物的观点方法,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其次从学生的身份去读课文;了解学生对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陌生的;积累水平生活体验与课文有哪些相同或差异之处,以便确立今后的备课路向。

2、钻研教材,选准好切入点。

抓好切入点,选准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切入点的选择主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的需要,以及学生学习、阅读的规律而确定。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有人说:“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古筝,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如今新课程更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追求空间,课堂教学自主性和自由度的加大,课堂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自由度也随之扩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本人认为: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三、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阅读教学要有基本式,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如,自学──指导──练习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整、分、整”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更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和学生零距离,心贴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潜心感悟。

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

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体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文本的过程,既要平等互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探究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产生碰撞,达成情感上的共鸣,收到预期的成效。最后感谢我校开展的“双册教材教法学习活动”,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快速健康的成长。

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12

高效课堂是今年我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一节可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必须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讲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辛苦,也是无效学习。

历史学科内容多(既有中国历史,也有世界历史)、跨度大、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高效高果呢?这一直是我们这些历史教师不停地琢磨、探讨的。

一、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在备课的阶段我们教师就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要有机的结合。特别是课前备课,一般是每人每周备一节课,所以在初备过程中,教师除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学生该背的内容你也要会背诵;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了解。上课中,经师生碰撞,你再把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后更要备“课后课”,发现问题,就要想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有没有必然的规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分析一下,记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就像拍照片一样。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堂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一节完整的课才算备好,也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抓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一个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给他,过了没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给他,如此反复,他始终依赖于你,??但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时候就教会他怎样自己去取水喝,他便学会了取水这一技能,也就不会依赖于你了。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三、借鉴别人的东西,是最快的途径。

应该坚持听校内外其他教师的公开课或常规课,同学年的教师互相听课。各级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课堂要随时开放。要充分利用博客和网络这个研讨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利用博客发表教学设计、论文、反思、教学方法,开阔自己的教学思维,学习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搞好教学课堂的实效。

四、加强课堂上的管理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因为糟糕的纪律之下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果学生有溜号、睡觉等现象,要及时纠正。其实想要控制学生也很简单,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去。关注每个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我们上课时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紧跟老师。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们要想要成绩,你就得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愿意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有“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什么方法只要有效就行,学生能学到东西就行。

②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尽量不让他们拉后腿。最好是能稳定住他们的情绪,想办法不让他们在考试中落队。其实所谓的补差,就是“治懒”。

③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必须让学生记笔记,让学生动起来。把书由“厚”变“薄”;还有利于今后复习,翻开课本,重点难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加工等立刻展示在面前,从而引起对旧知识的回忆,增强了学习效果。

五、无论怎样高效,最直接的检验结果还是体现在试卷上。要答出一份满意试卷,培养答题技巧非常重要,让学生掌握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规范性训练。

六、养成复习错题和典型例题的习惯(这种方法最好在好学生中提倡)错题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整理错题,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在总结中前进,没有总结,只能停滞不前。整理出有价值的错题好题,总结出学习经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高效课堂是在我们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中才能形成,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我们的历史老师成为高效课堂的实践者,新做法的尝试者,因为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想法和做法,有很多老师做的要比我好多了,希望你们把你们的更好的做法贡献出来,让我们更好地借鉴,也让我们年级历史成绩提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