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o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0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情,要从学生的视角来设计我们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同时,使自己成为有较高教学实践水平的教师。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是衡量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体现是否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都能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用到了哪些主要的关节。一个教师在讲课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也要让学生有一定的讨论,分别运用了哪些主要关节,如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确实能在自己的活动中真正获得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想,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精心研究教材,不要被教材束缚住。同时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打造宽松民主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并且全员参与,使学生学到有价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头痛,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在现实中我时常思考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与诸君讨论。
一、平时多组织学生阅读优秀的作品,从优秀作品中吸取养分。
平时加强对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引导,组织学生平时对优秀作品的阅读,这种方法对于学生习作提高是立竿见影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形成自己的个性。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一些精彩片断和词语。同时关注优秀作品中的表达方式方法,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看得多了,就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平时多练多写,并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微小细节。
坚持让学生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习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日记、周记、读后感等。全情投入,练得越多,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生活处处有精彩,让学生的笔留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把观察到的情况用笔记录下来。这样在习作中就积累了相当的素材,等要用的时候,就会像长江之水连绵不绝。
三、注意写作开头和结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习作中要认真指导学生的习作开头,让学生在习作良好的开头中引领习作的顺利铺开。开头和结尾是习作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习作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是的,开头和结尾就是文章中的龙头凤尾,认真地对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还有很多方法,今天我只是从自己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总结一点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学习,特别是听了文老师的《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后,使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知识素养。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而网络研修则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通过本次培训获得的些许体会:
第一,对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政治课的政治性,而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与知识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的政治课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人情味,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的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明确告诉我们,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使之成为一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第二、新课程注重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的一大特色,特别要注重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思品教材知识是生硬乏味的,如何把乏味的知识变得让学生容易接受,是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一大难题。思品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上的知识来理解和领悟教材知识,这才是思品课的主要目的,从而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难以适应新社会的发展与需要。现代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掌握其规律,达到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前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探究式教学的观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目前我们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效率存在问题,存有一些低效、无效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好的课堂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在使用EEPO有效教育上课一年多后,我更加感到EEPO有效教育,不但能让教师有效的指导,有效的调控,而且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我认为使用EEPO有效教学实现了这样的课堂教学。
学习EEPO有效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是约定的使用。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约定非常关键,但约定的使用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效果。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与学生的约定形成了默契,课堂少了啰嗦地批评教育,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的和谐,教学环节的实施更顺利,教学的容量也更多了。
学习了EEPO之后,我改变了平时课堂上老师说得多的不足,运用了七要素:看、听、讲、想、做和动静转换来调控课堂,使学生乐学、愿意去学,学生学习氛围浓厚了,课堂效率也高了,学生在课堂上很活跃,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学到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学习起来也很轻松。
使用EEPO教学模式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组合单元组进行学习,但是如果想很好地利用单元组帮助教学,还需要把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结合上课时出现的在单元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凝聚力不够强,一直有边缘人员出现;完成一次合作用时过长,每个人的智慧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复习课对学生进行了几次专门的单元组训练课,找准单元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点,并强化训练。如:桌椅挪动轻捷,各成员站位合理,相互照顾,展示作品各成员都能看见,关注组内每个成员的表情、神态及动态;倾听时要注视发言人,边听边记录并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时既要个性张扬,又要虚心学习,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单元组的每个成员要做到共同学习探究、共同进步、分享快乐。通过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学习时,学生有分工,有合作,每个人都是小组的重要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随后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更浓了。比如,在几何课堂里,我利用单元组进行定理的探究,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们有你追我赶的劲头,每个单元组组都想完成的最好,所以他们学会了分工,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我一定要赢”的学习心态。坚持EEPO的运用,对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自如,真正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达到了教育目的。
约定、七要素、单元组的运用初见成效,使我增强了信心,相信其它操作点,自己也能一一做好、做精。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正在一点点地改变,学生也跟着变。我坚信在自己坚持使用EEPO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的前提下,最终EEPO有效教育的'精髓一定能渗透到我的课堂,我的工作业绩也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今年,参加了EEPO有效教育培训。带着激动、困惑我参与了培训,经过学习、理解,我对有效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学习他的方法的同时,更多接收的是一种教育理念,我觉得EEPO是理念与方法的美妙融合。下面我谈谈自己对EEPO有效教学的理解。
EEPO有效教学这一操作系统是对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进行开发的一个平台,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教得怎么样,都不能简单单一化地进行评价。譬如要素组合方式的教学与评价模式当中,是通过学生看、听、想、说、做、动、静七要素的有机组合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中光经典性评价就包括了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就是所谓的三性三动评价,还有流程性评价方式,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这样就避免了评价的漏洞或者片面性。这是我对EEPO一个总的感受。单一的方面来说,我对其团队式的学习组织形式和评课方式印象比较深刻,学习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EEPO学习方式之一,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形式,充分利用教室与人力资源,在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有亲和力的氛围中,为了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一般2-6人为一组。
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综合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和协调员。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分工角色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教师团队评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一样,教师的评课方式也是以团队组织形式开展活动。教研组的老师分为若干个团队,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团队名称、队标。这种模式使课堂无论从知识的层面还是从学生能力的层面都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学生在做中学,动中学。在课堂上人人有事做,在小卡大卡的制作中学习,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生没有表演,只有认真的参与,而且都在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享受着知识的熏陶,吸收着合作的能量。
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对学生的信任、鼓励、坚持。让学生思维扩展,学会快乐的参与,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我将在今后教学中不断钻研,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创设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一、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
古人云:“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创设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普遍具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因此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在高年级如果还创设“逛超市”、“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的情境就未免让学生觉得太过“小儿科”,提不起兴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在情境的内容选取与呈现方式的安排上必须有所侧重,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放矢”才能真正焕发课堂活力。
二、创设连贯性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用“阿丽的一天”设计了一个情境串:用小明早晨起床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安排的合理性;然后下午沏茶招待客人是教材的例题,重点让学生探究如何通过合理安排节省下时间;最后用晚上帮妈妈做晚餐的情境进行巩固提高。在这一情境串中,以“小明一天的生活”为明线,以“思考安排如何体现合理性,时间是怎么节省下来的”为主线,以“初步感知——重点探究——巩固提高”为进程,层层追问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情境中,积极动脑,热烈参与。整个课堂清晰流畅,浑然一体,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参加了EEPO有效教育培训。带着激动、困惑我们参与了听课、评课。经过学习、理解,我对有效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明白了学习方式训练的重要性。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1) 要素组合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最能体现有效教育的目的。它主张看、听、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轮换使用,主要在于消除学生听课的疲劳感,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老师们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要注意引起学生多个感官的参与,这是对记忆的强化的一种高效方法,使课堂40分钟更有效。特别是动静转化的时间:每5-11分钟动静转化一次,一节课动中学的总量在3-10分钟为宜。 “动”,在于大家参与与合作,容易令人兴奋,“静”,在于个人消化,照顾各人能力不同。但动静转化却要求老师有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我是乡下老师,几年前与县城老师一起去市里听课时见到了高手使用过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在为课堂的精彩喝彩时,却听见县城的老师叹气说:“我们学生的素质难达到啊”,我当时就回一句:“你们的学生素质都不高,那我们的就更不用说了”,这可以说明在这个环节上对很多老师来说是个巨大的困难。但我又觉得,如果每一所学校都启动这种模式,学校里的每一个班都启动这种模式,形成一种学校文化,学生都习惯了,可能就不是个困难了。
(2) 随着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成为一线教师们认识、尝试和关注教改的热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使用,对推进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有幸能在山东听了一些EEPO有效教育的实验课,感触很深,教学中单元组活动学生人人参与、动手、积极关注、倾听,使活动的有效性很强,对于知识点的突破非常紧凑,不拖拉。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积极思考,认真落实。
(3) 课堂中教学的目标很明确、导向性很强。这是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的关键。
(4)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老师在鼓励其参与,帮助他培养自信心。
(5) 课改区的教师教学中很有激情,不仅学生被感染,教师也被他们的激情而感染,所以作为教师教学中必须有激
情,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参与的动力和欲望,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使课堂变为活的、有效的课堂。
(6) 经过这次培训,我又有一个体会。对于团队式备课,集慧式备课。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合作交流,使教学更加细致、有效。孟教授说备课要预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给每种情况以应对策略。这样的只备策略的备课对我们的要求无疑是更细致,更细心,更花费时间。让课堂变得有有趣、生动、更加有效。
总之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对学生的信任、鼓励、坚持。让学生思维扩展,学会快乐的参与,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我将在今后教学中不断钻研,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孟照彬教授在我县举办的MS-EEPO有效教育培训活动。带着激动、好奇、困惑与不安参加了备课的相关培训。激动、好奇什么呢?激动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进行观摩学习提高自我;好奇、困惑EEPO真的如此有效?怎样实现有效性?出来几年改革也几年已经弄得我稀里糊涂,到底如何改变吗?经过几天的学习交流培训后,我有了一种耳目一新、开阔视野、大受启发之感,使我对有效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了学习方式训练的重要性,同时也深感自己肩上的压力。
EEPO有效教育是由孟照彬教授创建的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思想、理论、方法三大体系,涵盖教学、学习、评价、备课、管理、考试、课程、教材等多个方面,包括要素组合课、平台互动课、等方式课等十大主流课型。EEPO的核心是“有效教育”的思想,是“效率优先、过程优先”的英文缩写。该理论综合了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精华,提出优质课要达到六项指标: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主动——互动——能动。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40分钟的具体化和模式化,符合新课改理念。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生理、心理的变化,把经常性的“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基本要素交互使用,这种课型方式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强调课堂教学上的宏观调控,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讲究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参与率高,师生都感到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而且由于调集了多个要素,知识点强化到一定了的次数,所以知识也比较容易记牢。
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三)评价指引能力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的前几部分,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着我校的翻转课堂。感觉很有指导意义。
结合者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在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孙剑荣老师的阐述就很有道理:她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
在翻转课堂背景下,教学设计要充分备好学生与备好课堂,依据课标找准重难点,同时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真正找准学生的难点。
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习、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最佳前提: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调整和修正教学参考资料的相关内容,不要完全依赖于教学参考书及教材所约束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对于不适于学生的学习实情的内容,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进度。让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规律和学生其它学科关联知识。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力争设计科学合理,时间分配及安排尽最大可能在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段落。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时间要放在课堂时间的黄金时间,并要留下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来回顾当堂课的知识,做到即时消化。
教学设计的作业布置方面应体现出及时性和有效性,针对重难点设计,针对学生难理解的知识设计。这一点我校的翻转课堂在两段环节里体现得非常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在那些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改变教学思想理念
在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其背景中指出:"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难以跟上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教学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这段话确实道出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点。
二、正确理解课堂纪律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始终不忘把学生的安分守纪放在第一位,学生稍有"活动",教师便严加管制。这样的课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难以对音乐进行有效的感知,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这显然不符合课改精神,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课堂纪律,解放学生,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淡化技能训练 、
旧的课程标准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教唱一首歌曲首先从歌谱入手,给同学们分析节拍、节奏、视唱、旋律,本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采用这种单纯、强迫性知识技能的传授方法,使学生边学边厌,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对音乐课形成厌恶情绪。为此,本学期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调整。把重点放在音乐的感受上,让学生变成演员,给他们表达情感的机会。实验的结果非常成功。通过实践使我从中感悟到,以前总抱怨学生不重视音乐课,却没有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去考虑存在的问题,忽视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新课程目标 强调学习者的情感态度,让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接受知识。
四、注重个性发展
众所周知,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兴趣、潜能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不一样。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对待学生,因此,尊重学生 个性差异和潜能的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学,让他们享受音乐的乐趣。五、明确了情感的激发.体验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催化剂。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与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要注意的是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使人忘我的境界。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运用美术.音乐.舞蹈等综合手段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并且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投入,以自己对音乐.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以自己娴熟的技巧和对作品的激情演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课堂教学“活”的把握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想办法让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容量充实,做到歌活、情活、动作活、心活,让学生有唱.有跳.有听.有看.有创作,有感情的宣泄。课堂教学才真正焕发活力。但同时要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根椐教学内容的设计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层次分明。蹦蹦跳跳这种活动要但不能太多,师生间的问答.交流互动是中层次的活,它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保持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最好的活是教师的语言.情境的创设.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心潮起伏,浮想联翩的心动,它是创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动力。各种层次的活动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运用得当,教学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六、创作教学为学生音乐表现服务
创作教学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作,音乐创作,但这些方式不应硬搬到每节课中去,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然后根据每节课实际.,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来设计创作活动,例如:《明日》这节课中设计即兴创编旋律短句这种方式,是预设到学生情感表达的即兴性,当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一定深度,就有一种情到深处自成曲的氛围,这时让他们凭着对音乐诗歌的理解,即兴编唱旋律,难度大大降低,不但让他们感受到创作活动的轻松愉快,体验到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还可以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去,把培养创造力真正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蕴含者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才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要获得进步,总要经历一定的磨练,新课程实践为这种磨练提供舞台,新课程视教师的实践为资源。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磨练,促成我观念上的更新,改变了我认识自己,看待学生和看待教学活动的思维方式。形成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更促成了我教学行为的更新,从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阶段和教学方式与重建阶段,力求超越每一节的限制,从学科的本质.整体,促进学生发展方向的潜在价值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
在音乐课程改革大形式下,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开拓思想,大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探索如何营造欢乐、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特殊的假期学习有感:病魔无情人有情,教室空空课未停。家国民族驻心中,只争朝夕砥砺行。在这非常特殊的疫情时刻,上级主管部门分层给我们一线教师进行了及时的充电。随着英语教师培训的结束,十多万的参与者,实乃我人生之幸事。下面简单的谈一下我学习中的感悟。
众所周知,在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特别重要,提问就是互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积极的思考,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
一、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所谓“有效”,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1、 提问要适时。提问该作铺垫时就铺垫,该作归纳时归纳,要把握最佳时机提问,使之能化解难点、深化认识,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提出相应的问题。
2、 提问要明确、清晰。教师要把问题交代清楚,必要时将一些问题口语化,让学生听清楚教师在问什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针对的学生是高中生,问题要引起他们的兴趣。优化课堂提问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
3、 提问不宜太多。一堂课如果有太多的问题,让学生长时间地处在思考中,学生就会厌倦、懈怠、生成的质量就会明显下降。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4、 提问涉及面要广。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面向优等生,很少叫中等生,后进的学生更加受到冷落。这样做教师比较省力,提问也一帆风顺,但是这与因材施教相违背。
5、 要学会倾听。喜欢打断学生回答的教师,表面上似乎时时在关注学生,提问学生,但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很好倾听。教师往往并不愿意追究: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回答?是否应该从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回答出发,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
6、 要学会有效评价。有效提问总是和有效评价紧密相连的。有效提问离不开有效评价,少使用或不用good或者very good等等这种最常见的、毫无意义的评价,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是用具体的`英语词汇,真正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
二、对课堂提问现状的反思
1、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粗放提问实效不高,要细化提问的具体问题。
5、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定答案不太符合甚至相左时,教师应学会有效倾听,千万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三、培养学生自身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提问的能力,让他们敢于、乐于、善于提出问题呢?
1、 养成提问的习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英语思维问题的特殊性进行有效教学,促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习惯的开始。在英语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对教材灵活应用,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使下,激发问题兴趣,从而养成提问的习惯;增强质疑意识,促习惯提问。良好的提问习惯是在日积月累的不断质疑中形成的。在英语教学时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增强学生质疑意识,从而形成提问习惯。
2、 训练提问的胆识。学生天生好奇,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兴趣和许多问题,英语也不例外。可是我们学生为什么提不出问题呢?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学生不敢提问。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和谐的问题环境,使学生有提问的胆识和勇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信心的形成特点,打破学生自卑心理和疑问状态,激发“I can do it well”等自信心的意识,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提问的技巧。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提问的方法与技巧的培养尤为必要,这样才能“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漫”。①联想提问。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思考中就某一事物而联想到与其有关的其他事物。②观察提问。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和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借助观察学生能从英语学习中发现问题。③猜测提问。猜测提问,顾名思义就是凭借自己的知识、估计、推测出来的问题。 ④归纳提问。英语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在归纳中提出问题。
总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联系实际情况,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形势下,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高效课堂。学习了“有效教学的运用技巧与实践方法”,聆听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感受颇深,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现在我谈谈如何运用这三条铁律进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的。
一、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高一的学生,有能力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所以要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立学习目标,先让学生去阅读和思考,仅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自主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针对其特点,我首先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阅读课文,精读大字,快读小字,时间6分钟,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学生自学,然后通过创设情景、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知道了影响消费心理的四种因素以及对这四种消费行为的评价,并明确了要做一个消费者应坚持的四条原则。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及时进行检测,发现有的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比如对各种消费行为的评价和态度,我例举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让学生对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是心理主导的消费进行讨论,请同学们用课本的语言概括一下。最后,进行当堂训练。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既能解惑,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教学实效。
二、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学生围绕自学目标自主阅读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自学指导,本课内容浅显易懂,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也是相适应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巧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譬如,利用草根文化,让学生讨论、总结,“你有我有全都有”、“与众不同”、“不买对的只买贵的”、“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是什么样的消费?应各持什么态度?我们在消费时应如何做理性的消费者。让学生充分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最后点拨、归纳、总结。
三、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温故知新是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从而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完整认识,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回顾前面的内容,让学生回答“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谈谈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请一个代表向大家讲解其解题思路并列出答点,最后教师加以点评并归纳。这样就把前一框题的知识与本框题的内容联结起来,把零散的知识片断变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了学以致用。以旧的知识为依托,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学会了前进,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
总之,三条铁律相互渗透,教师要灵活运用,对课堂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查一查:人事安排,如教师招聘选调、干部提拔、职称评聘;绿化、工程建设;公车使用;招待费;食堂招标;教师和学生校服征订、书本征订;教学、电子设备采购如实验、体育器材、电脑、监控;办公用品及耗材的采购;实验器材的采购;跨片招生、不够分数的调剂费;学区房的认定;计划外招生费用的用途;岗位设置。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
(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
(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见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课堂环境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
学习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总体要求这一课程,特别是聆听了廖伯琴老师和赵兵老师的“课改十年成效与问题”和“继承发展与他山之石”两个专题讲座,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进一步思考的冲动。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一个大概念,任何一个学段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存在一个有效教学的问题。那么,基于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是怎样的呢?或者说,站在课堂教学这个教学的主阵地的角度去看,怎样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其实很大的程度上,都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关系,或者说他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这个“效”体现在什么上。很多老师认为,有效就是对考试有效。只要我教的学生考试分数高,学科积分高,就说明了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具体在每一节课上,有效教学就是落实在这节课的知识点上,集中在知识与技能上。如果一个老师真的就是这么认识的,那么这个老师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个理念和认识就还是不够到位。比较急功近利,太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对自己带来的影响。而另外有一些老师不是这么认识的,他也知道作为一个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但视野不够开阔,或者在操作这个层面,没有具体的办法和措施,这是另外一种现象。
廖伯琴老师曾就“老师们为什么要教物理,学生们为什么学物理”这个问题做过调查。大部分的同学,无论高中还是初中,首先认为他们为什么学物理的理由是因为考试。初中生因为有中考,高中生因为有高考。甚至有的说物理在理综里面占的分值很大,所以他们要学物理。当然除这个因素以外,他们还提到其他因素,比如说物理是有用的,可以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物理能训练他们的思维等等。老师的回答相似,第一选择也是考试。这就是他们对为什么学物理,为什么教物理的一种思考。而这种思考会变为他们的教学行为,会引导甚至会调控他们的教学行为。这是必须认识清楚的。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学习,我们的教学,不是为了考试。
学生为什么从初二刚刚学习物理,到后来初三时会出现物理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的局面?这就反映出单纯为了考试而教学带来的恶果。如果我们用那种很枯燥的、乏味的、机械的、训练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话,就相当于把学生的“矿藏”,在初中阶段已经挖掘完了。到高中,已经矿藏枯竭了。
新的课标要求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比如现在教材中引入了大量的科学探究(这一点,修订后的课标保持了实验稿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仅仅站在掌握知识和技能这个角度,站在应付考试这个角度,就会得出无效教学的结论。因为学生得出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了新课标后,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到,教学最主要的大方向是要使学生改变以前那种机械记忆的模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得到发展。他今后长远的发展,事实上最使他能够受益的,应该是能力的培养,或者说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也是我们物理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说变相到应付考试的话,那种施教是高能耗低效绩的教学。
第二个问题:怎样更好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中开展有效教学或者高效教学?
其实我们首先应思考的是在平时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既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你让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不去关注学生的成绩是极不现实的。事实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的教师在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也兼顾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注意到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是一名很优秀的教师了。
听了廖伯琴老师和赵兵老师的的两个讲座,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个几个思考。
首先应走出学生考试成绩与学生全面发展是相互矛盾的误区。在现有的教学时间内,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部分情况下,两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并不是说,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时间用的多了,就会绝对挤占提高学生成绩的时间。另一个方面,考试的评价体系也在不断调整,现在的考试题目也在不断的变化,考机械掌握知识题目少了,考学生能力与科学素养的题目多了。有些情况下,比如一些实验探究课,表面看起来对提高学生成绩无效,但实际上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高了,你能说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
其次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有的教师是操作不当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并不是关注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本身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怎样有效教学?这个问题说起来好像是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含的内容很丰富。比如我们课程改革中强调,特别是物理课程,强调物理学跟生产、生活的联系。那么有的老师就总是在考虑这个知识点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比如说压强,这样联系,那样联系,重复联系,可能一节课都在做联系,而这些联系中很多例子是重叠的。这里边就有一个精选教学内容的问题。实验不是越多越好,联系实际也不是越多越好,“有效”两个字是很关键的。抓住这些对我们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很有用的。
很多老师说探究课是低效的,探究课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也不一定有效等等。他们看了很多课型,所以对提倡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提出质疑。其实有时候老师们看到的这些各式各样的案例,并不代表探究课本身,而是他们对探究课的一种理解,就是说你看到的这些课本身也存在问题。所以不是探究课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老师们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上,还需要调整、改进。
再谈一下我们高平市教研室推广的学案导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很多的课堂,通过对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访问,证明这种模式目前看来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但在各校推广的过程中,老师们会产生一些误区,比如,我不课改,成绩也很好。这实际上就是把教学的目的考试化了,功利化了,你成绩不错只能说是学生在知识与解题技能方面达到了教学目标(不排除部分老师靠的是挤学生时间,甚至体罚学生这些方法。),但我们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方面。我们经常埋怨现在的学生一毕业就不理老师了,其实就有这方面的因素,现在的学生精的很,知道你是在把他当考试机器训练,你是为了升职称和得奖金。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有很明显的实效。另一个方面,有的教师认为,课改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这分两情况:一种是老师就不想课改,因为课改要改变一些教学习惯,初期哪是很麻烦的。另一种是想课改,但因为理念不到位,办法和措施不多,对课改的一些具体操作掌握的还不够娴熟。这两种情况都不是课改本身的错。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曾不断探索课改,一直坚持课改,从没有感觉到搞课改能影响成绩。实际情况是,每一轮新的课改措施的采取,都不同层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最主要的是还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负担。
我有幸成为学校EEPO有效教育实验教师,并于20__年12月至今先后参加了四次培训会,培训中孟教授和区级专家组给我们精心培训了MS—EEPO有效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一年多来的几次培训,使我深有感触,下来简单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培训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介绍MS教育操作系统的基本方式中谈到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必须学会撑握3-5种的教学方式。 其中“基本上课方式”——要素组合方式。指的是,把 “听、看、讲、想、做、动静转换”这几种方式组合起来上课,效果最好。因为孟教授根据研究发现,学生单纯看,学习效果是20%,教师讲、学生听、看,学习效率只有30%,学生讲、听、看想结合,学习效果达50%,如果讲、听、看、想、动静转换,学习效果可达70%,如果各要素有机的巧妙组合运用,教学效果高达90%。特别是“想、做”这两种方式,属于开放性的、动态的方式。而研究发现,中小学生专注时间是7到8分钟,往我们的课堂大多是学生坐着听,回想起来,真是浪费了很多学生的时间,效率低下得可怕。而EEPO有效教育的动静转换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到了学生的专注时间上限时就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中学。而在动与静的转换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约定”来节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训练到位。只要我们朝这样一个最佳教学模式努力,课堂教学效率何愁不高?
“EEPO—— 有效教育”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 教育教学方法,三维一体的系统操作性,实用性强。它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符合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上的宏观调控,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讲究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其操作系统包括:
1、学生学习方式,2、教师教学课型方式,3、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训练内容包括小组学习、团队合作、人力资源和教室资源利用、约定与规则动静转换、一般性激励、学习的表达呈现、速度训练(记忆、阅读、写作、记录、计算等速度训练)、社会实践体验等。
教师组织教学的课型方式包括许多种,主要有以下三种:
(1)要素组合方式
要素组合方式重点是关注看、讲、想、做、动、静以及各要素交
换使用等教学互动要素。
组合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排列效果不同。其教学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顺应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学生单纯看,学习效果是20%,教师讲、学生听、看,学习效率只有30%,学生讲、听、看想结合,学习效果达50%,如果讲、听、看、想、动静转换,学习效果可达70%,如果各要素有机的巧妙组合运用,教学效果高达90%。
(2)“平台互动方式”,就是要抓住关键要素,然后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
平台互动方式的主要流程是:筛选关键目标——构建多向度平台——交互——老师精讲(评+讲)。
所谓“关键要素”是指教学中关键的知识点、能力点、考点、方法、思维、创造、思品、合作等。
多向度是指不同渠道、不同途径、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方式、不同个性表达等。一般地可以采用:问题——学生思考——学生做(一名学生上黑板)——教师点讲——下一个问题的流程。
(3)哲学方式
哲学方式是EEPO---有效教育的课型方式中处于核心地位。但是这一方式还没有机会具体接受培训,期待下一期培训能具体学习并掌握。
培训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有有效教育的强化次数的问题。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这样一来,学生做得累,教师改作业也累,而效果反而很差。有效教育主导的是在课堂中找准关键知识点和考点,然后在课堂上用多种形式把这些知识点和考点提升强化次数,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目的。而课后作业应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这样一来不仅照顾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也照顾了知识性的教育。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有效教育是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科学途径,而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我只有努力掌握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才不至于被教育淘汰。
这段时间我通过学习《有效教学》,深有感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具体还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幽默
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成功并萌发创新等”,为学生发展性教学目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学、轻松愉快地学、让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在新课程新课改的今天,应着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和谐完美的发展。如何在与学生共处时,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每一节课上、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呢?做为小学数学课改的实践者、教学的组织者,如何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设和谐课堂教学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促进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目标的建立,在“课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首先应实现教师角色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因此使学生缺乏了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所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探讨和实践的课题。《课程标准》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过去有趣的图形的教学时,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等,怎么去分辨它们也就够了,而现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关注学生得到了什么信息,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趣的图形”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认识平面图形的起始课,是借助于学生对学前这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生活经验的积累为背景,通过自己的活动,增加其感性认识,进而建立这些平面图形的模型,初步的加以区分。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师的作用,在于营造一个极力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使其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
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启发学生关注问题重要方面,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优化和谐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显得特别强烈。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优化和谐课堂教学,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使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了主人后,教师不再拥有评价的“专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不再只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反馈老师引导的平行双线型的学习,而是来自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个体智慧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流,这是一个强大的网络化的学习体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的不是教师个人的备课所得,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集体智慧的整合。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也不仅仅只是知识,而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学生参与评价,能更好地燃点起思维的火花,激发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发表评价意见促进了自己分析事物、推理判断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分析别人语言表述的完整性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在与别人交流议论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思路,触发了灵感,启迪了思维的创新。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由观察学具的一点到观察一类学具,后来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不同类间的学具进行比较,建立起联系。“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变短了,是不是就是正方形了?”“我们上学期学的圆柱里就有两个圆。”“圆和球好象哦,球能朝不同方向滚,那圆会滚吗?”……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不断丰富、完善,这种有新的生成的交流才是真正意义的交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探索动机。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发现,使学生能产生奇思妙想,形成独到的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的意识。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主体和谐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现象和问题,可以是与小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和物。例如:数的计算、统计活动的学习素材,可以选取玩具、文具、食品的动物图片等;与此同时,天真爱幻想也是学生的天性,美丽的童话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小谜语也是他们乐于接受与愿意思考的习内容。通过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拓宽了学生研究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合作探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有的同学都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去,在探索的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每一种想法,教师应及时启发、引导、点拨和鼓励,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较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实践证明,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继续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这实际上体现了师生间的互相尊重。比如课上到精彩处时学生自发地、真诚地为老师或同学鼓掌。教师的身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来帮帮?”“谢谢你!”“你的想法真妙!”……这些话让听者感受到是发自内心的,体现了亲情,人文的关怀。在学生精彩的回答之后,教师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题还有其它解法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应抓住机会,创设情境并再一次让学生合作探究。
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常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从而导致学生不能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得不到较快的发展。为了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促使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动力源。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在基本练习后,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1、“农夫山泉”矿泉水原来每瓶成本1.6元,现在比原来降低14,现在每瓶的成本是多少元?
2、好消息:“农夫山泉”原来每瓶售价2元,现打九折出售!(你看到这则好消息,准备怎样向同学们转告呢?)
3、双休日,全班同学去秋游,准备买一些矿泉水,怎么买才最合算呢?有关信息:全班同学(51人)去秋游,准备一人买一瓶“农夫山泉”(单价2元),整箱买(一箱12瓶)可以优惠10%。(1)有几种买法?(2)你建议采用哪一种方案?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
再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复习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四个火柴盒包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长方体,可以怎么包装?哪一种包装方案比较合理?并布置课外作业:你可以去调查一下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实际是怎样包装的,了解厂家为什么要这样包装?
四、构建合作学习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心理品质等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综观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头善于构建合作学习课堂活动组织内容。对学生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让每位学生课前准备好2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上课时要求小组内成员每人用这24张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每人拼的都不相同)。拼好后逐一按长、宽、面积等数据填在一张表格上,再研究:
1、这些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每个图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共同发现了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和宽的乘积,于是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计算公式。再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复习课时,以火柴盒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归纳整理长方体的知识,同时学会用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学习方法。
毕竟是小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相当重要,这样做,能较快,更好地建立课堂的行为规范,学生知道了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受到特定的认可。
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往组织课堂讨论,主题不明确,时间不充分,气氛不和谐,图形式走过场多,讨论探究效果很不理想,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一定要引以为鉴的。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在前一段的有效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新上岗的音乐教师,我获得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宝贵经验,逐渐明白了一节课到底应该怎么“上”。
在我的课堂实践前,从两位音乐老师的音乐课评课中,邓校长提出了对于音乐这门学科来说,它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有感情的独立的演唱歌曲”,这里涉及到几个考察点,第一是是有感情,即学生通过自己和教师做到理解歌曲的含义,第二是独立演唱歌曲,要求学生在不依靠老师的提醒帮助下,自主完成歌曲的演唱,当然这其中包括应当对旋律和歌词两方面进行考察。有了明确的目标,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有了“灵魂”。
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以及校领导的点评,使我对音乐课到底应该做点什么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次有效教学的重点是有效性提问。由于我教的是一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远不如中高年级的孩子,对于一些成年人使用的词语,很可能放到他们身上就听不明白所以然。为此我课下专门找了一些孩子。对于一些课堂上需要提问的问题转换形式看他们是否能听得懂,如果一些词语孩子们理解不了的话,我会换上另外一个词,使他们能理解问题的真正含义。例如听完歌曲要问孩子们这个作品的情绪如何?孩子们太小不理解情绪二字为何意,我就换成了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既然有效提问,首先是要孩子们听得懂的提问,如果听都听不懂,那就无从谈论有效二字。听得懂,学生就会进行积极的思考,给出的答案也常常会出其不意,在校内公开课上,一个孩子对于这个问题居然回答出了“这首歌曲让我听了之后很感动”言语,我很诧异,习惯性的继续问她问什么会觉得很感动,孩子说因为这首歌曲很好听,让她听了有想哭的感觉所以很感动。听完了学生的解释,我情不自禁的说“老师太喜欢你这个答案了”。由此看来,老师说小孩儿话,可能学生会给出大人的话,出其不意,振奋人心。
既然是有效性提问,在我看来通俗的说应当是让学生动脑筋的提问,不是那些“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啊”这些让学生提不起劲头的问题。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学生要学习新的知识,要充分地思考,提问是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精神的设计,完备的思考,才能让问题变得明确而有针对性。
初入教学岗位,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感谢学校的这次有效教学的活动,让我快速的适应音乐教学活动,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少走了很多弯路。我坚信,在校领导的精心指点下,在同事们的耐心帮助下,我一定会快速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学习了吴松年的有效教学理论,感受颇深,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的定向教学,学生能获得有效的知识积累,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标准。所谓有效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知识积累,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存在一些误区:
1、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可取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教、教细,就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尤其我们高中英语学科,到毕业时要求学生掌握3000多个单词和500多个固定搭配,记忆量相当大。盐中的特级教师朱俊校长曾经在一次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会上说:“学生要有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我们各抒己见,最后她亮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这位教师能把自己的一碗水一滴不差地端给学生,那么这位教师就是成功的,他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2、演技式教学不可取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常常搞一些花架子。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问答式代替讲授式。这种演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观众,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目前在高中教学领域里面的优质课评选,很大程度上存在炫演技的问题,尤其音乐鉴赏的教学,比演技的成分很大,为了一些无味的追求,设计大量无效的内容。曾经听过一些音乐鉴赏的优质课,但凡是有些有效内容的,都不能入选,而内容甚少,形式花样的却总能一路领先。
3、题海战术需要谨慎
从音乐鉴赏的后期教学来看,总是需要大量的试题来巩固基础知识,但是很多的题重复的做,反复的变化,并不能有效的加强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浪费了学生的很多时间和精力。题海战术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试分数并不能等同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考生”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也并不是有效教学的体现。
打破传统观念,实现有效教学,我的体会是:
1、有效教学的意识及待提高
通过学习吴松年的有效教学理论,我对我的音乐鉴赏教学有了新认识。我觉得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要钻研高效课堂理论及高效教学的实践,积极研究高效教学,借鉴经验,互相学习,加强交流,充分实现自己课堂上所有时间的有效性。
2、千锤百炼提高课堂效率
要实现教学的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教什么。我们应当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二是明确怎么教。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三是如何实现高效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集体教研,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3、多交流多总结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集体教研提问题,个体备课找差距,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交流,经常反思自己课堂的优势和问题的存在,不断改进,实现高效的最终目标。
我一直从事高中音乐教学工作,艺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域外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近日,我们全校教师听取了四川省特级教师肖成全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专题报告。肖教授的“有效教学”报告分三部分:有效教学的研究定位,有效教学的内涵诠释,有效教学的策略案例。其中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定位中,肖教授说:教学是做良心的事儿。是呀,我们天天在教书育人,要想做到对学生的一生负责,难!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我们皆知“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当我每一次拿着课本走进教室时,便会想这堂课我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带着这个不变的问题尝试了一堂堂不同的教学。如今,听了肖教授的报告后,这种想法愈加强烈了,我们一再强调课堂上必须落实“三要义”,如果我们的课堂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自身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实施有效教学。
从肖教授的报告中,我感悟到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培养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重视过程的探索性,重视师生的交往与对话。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处理一道练习题时,由于我在所教的两个班级中实施了不同的课堂交流方式,因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教学效果:第一次的教学产生了热闹的交流过程和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第二次的教学则是巧妙的引导交流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学生有效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课堂上学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吗?当然,有效的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
肖教授的报告指出,有效的备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学效益,使“辅差”的工作量减少。现在我们学校各个教研组采取的都是集体备课的方式,我们通过一年的尝试,感觉到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肖教授的报告让我懂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还要会反思,只有进行有效的反思,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本学期我会朝着这方面努力,力争让自己成为反思性的教师。
有效的课堂教学由许多微小的教学细节组成,在构筑理想课堂时,我们不妨从细节入手,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涓涓细流汇集到一起便可成为湖泊,成为大海。就像肖教授说的用教育发现———点亮孩子的自信;用教育道德———震感孩子的心灵;用教育精神———影响孩子的生命;用教育技艺———改变孩子的命运。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提问要集中,不能太散乱,指向性要明确,化零为整。整体性提问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使学生真正能悟透疑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态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熟悉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多角度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多元化的答案,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地评价学生可能的丰富多采的回答。再次,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回答出色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评价的同时,对于因为胆小害怕而说话语无伦次的学生也应适时给予鼓励,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时,教师就更要耐心倾听,同时积极思考,以及时作出评价。从而使学生享受被赞赏之后的喜悦。在尊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机智调节好课堂教学。在这一方面我一直很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很好的体会、多思,正确的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
其实,可以说,一位教师的课讲授的很出色,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这一节课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一节有效组织的课堂教学也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任何一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所以我们要学会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并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有效的教学,学生有效的学习。
EEPO是一种最新教学模式,由云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孟照彬教授创立。EEPO的核心是“有效教育”的思想,是“效率优先、过程优化”的英文缩写。该理论综合了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精华,提出优质课要达到六项指标: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主动—互动—能动。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45分钟的具体化和模式化。EEPO的要素组合课型方式就能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生理、心理的变化特长,把经常性的七个基本要素“看、听、讲、想、做、动、静”交互使用百范文网方式的训练,做好“听看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的合理转换,做好学习组织的构建和合作训练。
2、用EEPO有效教育理念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境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做好角色转变,不做管理监督者,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欣赏者。
3、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EEPO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应该被看做是一种创新活动,是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模仿、体验,分享等方式将知识内化,转换成个人能力的过程学]习方式的训练,做好“听看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的合理转换,做好学习组织的构建和合作训练。
2、用EEPO有效教育理念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境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做好角色转变,不做管理监督者,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欣赏者。
3、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EEPO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应该被看做是一种创新活动,是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模仿、体验,分享等方式将知识内化,转换成个人能力的过程。
EEPO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四川省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说它不是问题,是因为教师的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一直以来,我们所重视的都是知识的教育,对知识的教育可以通过大大小小的考试体现出来,好的成绩是衡量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指标,更是衡量学生优差的标准。所以就知识教学来说我们都教学是有效的,但这个有效时狭义的甚至是片面的有效。因为我们忽视对学生做事做人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无效的标准,所以说有效教学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我们盐城更是把今年作为有效教学年来抓,结合省厅“五严”的背景,解决有效教学的问题被大家提上了日程,各个学校、教师也逐渐形成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我们学校更是抓住有效教学年的机遇,结合自身实际,以导学案为抓手来促进有效教学。我们每一位教师更是悉心研究,大胆实践。我本人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并结和自己的实际和学生情况进行试验,在试验中遇到了些新情况,靠自己的学习暂时无法解决,刚好,市教科院顾院长来我校作了一次关于《准确把握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的讲座,让我如沐春风,真是醍醐灌顶解决了我最近一直困惑的问题。顾院长的讲座抛开了一些空而大的理论,是从一线教学的角度来谈有效教学问题的,这很接近我们教学的实际,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可操作性也很强。
一、教师的水平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对顾院长所说的要把简单的知识教的有厚度,我有不同的看法,因为这往往使人误以为是故弄玄虚,而等同于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实际上有效教学就是以学生是否接受、是积极主动的乐于接受还是被动的死记硬背。显然前者是有效的,如果一定非把简单的问题讲的有厚度,我想可能会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当然后来顾院长讲教学要深入浅出、注重知识间的异同、加强学法的指导、放时间给学生独立探究、体验交流反思、构建的观点我是深表赞同的,而且我觉得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必须练好基本功,熟知教材、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根据实际认真编写导学案,并做好一次备课、再备课和课后反思。平时多阅读专业书籍和最新最实用的教育理念,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师。
二、把握好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关键。顾院长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复杂的内容教的通俗化,对此我深表赞同,其实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教学生活化的要求。要把我好课堂教学除了顾院长讲的要做到 把知识生活化;讲课要精要、精当、精彩、贴近学生实际;科学借助现代媒体外,我觉得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实际结合教学要求来设计情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感悟,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探究,教师做好引导 ,适时点拨,这才是最有效的。正如顾院长引用的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所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
三、学生会学习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顾院长认为把激发学生思考成为习惯,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会学习,教学生养成好的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乐趣,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地学习肯定是有效的学习。当然,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已的,不能笼统的将什么、什么方法,关键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去分析、去感悟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可以再宏观上指导,正如顾院长所讲,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要注意技巧,让学生从提问开始,会问问题的学生必定是有思想的学生,有思想的是学生必然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所做的就是把她或他的这种不自觉的思考学习方法变成一种习惯。这才是确保有效学习的长效机制。
四、做人的态度是有效教学的动力。顾院长认为把学生的精神愉悦当成自己的追求,我深以为然,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愉悦必然是建立在对老师的喜爱之上的。其实这也是培养学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学要有效,做人是根本,这里所说的做人就是为人处事的态度,做事的能力,不仅是指学生,更是指教师,所谓教学相长,用心去关注学生,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加有效。
以上几点浅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有幸成为学校EEPO有效教育实验教师,并于20xx年12月至今先后参加了四次培训会,培训中孟教授和区级专家组给我们精心培训了MS—EEPO有效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一年多来的几次培训,使我深有感触,下来简单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培训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介绍MS教育操作系统的基本方式中谈到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必须学会撑握3-5种的教学方式。 其中“基本上课方式”——要素组合方式。指的是,把 “听、看、讲、想、做、动静转换”这几种方式组合起来上课,效果最好。因为孟教授根据研究发现,学生单纯看,学习效果是20%,教师讲、学生听、看,学习效率只有30%,学生讲、听、看想结合,学习效果达50%,如果讲、听、看、想、动静转换,学习效果可达70%,如果各要素有机的巧妙组合运用,教学效果高达90%。特别是“想、做”这两种方式,属于开放性的、动态的方式。而研究发现,中小学生专注时间是7到8分钟,往我们的课堂大多是学生坐着听,回想起来,真是浪费了很多学生的时间,效率低下得可怕。而EEPO有效教育的动静转换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到了学生的专注时间上限时就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中学。而在动与静的转换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约定”来节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训练到位。只要我们朝这样一个最佳教学模式努力,课堂教学效率何愁不高?
“EEPO—— 有效教育”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 教育教学方法,三维一体的系统操作性,实用性强。它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符合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上的宏观调控,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讲究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其操作系统包括:
1、学生学习方式,2、教师教学课型方式,3、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训练内容包括小组学习、团队合作、人力资源和教室资源利用、约定与规则动静转换、一般性激励、学习的表达呈现、速度训练(记忆、阅读、写作、记录、计算等速度训练)、社会实践体验等。
教师组织教学的课型方式包括许多种,主要有以下三种:
(1)要素组合方式
要素组合方式重点是关注看、讲、想、做、动、静以及各要素交
换使用等教学互动要素。
组合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排列效果不同。其教学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顺应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学生单纯看,学习效果是20%,教师讲、学生听、看,学习效率只有30%,学生讲、听、看想结合,学习效果达50%,如果讲、听、看、想、动静转换,学习效果可达70%,如果各要素有机的巧妙组合运用,教学效果高达90%。
(2)“平台互动方式”,就是要抓住关键要素,然后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
平台互动方式的主要流程是:筛选关键目标——构建多向度平台——交互——老师精讲(评+讲)。
所谓“关键要素”是指教学中关键的知识点、能力点、考点、方法、思维、创造、思品、合作等。
多向度是指不同渠道、不同途径、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方式、不同个性表达等。一般地可以采用:问题——学生思考——学生做(一名学生上黑板)——教师点讲——下一个问题的流程。
(3)哲学方式
哲学方式是EEPO---有效教育的课型方式中处于核心地位。但是这一方式还没有机会具体接受培训,期待下一期培训能具体学习并掌握。
培训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有有效教育的强化次数的问题。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这样一来,学生做得累,教师改作业也累,而效果反而很差。有效教育主导的是在课堂中找准关键知识点和考点,然后在课堂上用多种形式把这些知识点和考点提升强化次数,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目的。而课后作业应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这样一来不仅照顾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也照顾了知识性的教育。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有效教育是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科学途径,而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我只有努力掌握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才不至于被教育淘汰。
20xx年4月13日,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在实验室进行了有效教学的培训。在学校伊主任的带领下,我认真聆听了他的讲座并做好了学习笔记。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何使得我们的课堂有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有效的准备
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 。
二、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作业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但是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效的教学应该包括有效的作业。那么,什么样的作业叫做有效的作业呢?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有体会,有时布置作业,只是为了布置而布置,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做了也没有多大意思。这样的作业就是无效的。我们要布置的作业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要针对学生当天学习中的重难点,要让学生一下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效的作业,要求目标明确,难易搭配。如果所有题目都很难,学生会有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挑战的兴趣。但是如果太简单,就有失去了做的意义。所以难易搭配很重要,我们在安排试题时可以由简入难,由易入烦。甚至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放弃一部分的难题,掌握基础就可以了。
总之,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时的课堂观察与反映能力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课堂观察,才会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得到实现。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不断的探索。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
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缘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习。我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预习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近字等)。
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
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
④初读感悟。
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
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每天一课。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这样定位:
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课文中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教给大家,学习课文还未掌握的大自然文字,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
③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大自然的文字。
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EEPO是一种最新教学模式,由云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孟照彬教授创立。EEPO的核心是“有效教育”的思想,是“效率优先、过程优化”的英文缩写。该理论综合了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精华,提出优质课要达到六项指标: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主动—互动—能动。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45分钟的具体化和模式化。EEPO的要素组合课型方式就能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生理、心理的变化特长,把经常性的七个基本要素“看、听、讲、想、做、动、静”交互使用百范文网方式的训练,做好“听看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的合理转换,做好学习组织的构建和合作训练。
2、用EEPO有效教育理念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境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做好角色转变,不做管理监督者,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欣赏者。
3、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EEPO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应该被看做是一种创新活动,是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模仿、体验,分享等方式将知识内化,转换成个人能力的过程学]习方式的训练,做好“听看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的合理转换,做好学习组织的构建和合作训练。
2、用EEPO有效教育理念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境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做好角色转变,不做管理监督者,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欣赏者。
3、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EEPO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应该被看做是一种创新活动,是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模仿、体验,分享等方式将知识内化,转换成个人能力的过程。
EEPO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四川省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