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心得体会(通用30篇)
来到新的学校,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新鲜,新鲜的空气、新鲜的事物、新鲜的人。这里有和气漂亮的老师、有团结友爱的同学、我也遇到非常好的室友,或许和很多网上说的不一样,在网上看到的室友间的难相处,很辛运我都没有遇到。给我印象的是,这里的老师都很优秀很温柔,同学们真的很多才多艺。还有许多的优秀的学姐学长们。
在这关键的时期里,我想要认真仔细地规划每一分钟,认真投入到学习中。以前有一老师对我说,态度决定一切,要以良好的态度去应对学习,挑战自我,相信自我。我个人认为,人一生的时光有限,时光不等人,因为这是我大学生涯的第一段时光,我不会放过从我身边中的每一份光,挣取把握好身边的每分每秒。我相信当我们看到那些闪闪发光的人时,也会有那么一瞬间,会想到以后未来的自己,会憧憬未来的生活。或许我们会走的很困难,或许我们一路畅通,但是仍然应坚定它,不能因为很难得到就放弃它,也不能因为容易得到对它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因为它至少是我们年少时的憧憬,我们追随的目标,当坚定初心、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纵观世界各地,各个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一句话总结就是诗词歌赋,吹拉弹唱,琴棋书画都属于传统文化。“我们中国在传统上是把治学和做人完全结合成一体的。”是的,在儒学体系统治中国的20__多年来,大众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关于怎样做人的。从仁、义、礼、智、信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似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人格系统,同时,也从思想文化的高度上,为华夏文明铺开了为人处世的漫漫长征。而《大学》是在这条征途中闪烁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可能没有孔子那样声名赫赫的作者,但在我看来,它意义非凡。它似乎极早地系统而直白地把做人放在了思想的核心、学习的基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仅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修身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性,更是摆出了一条如何修身的明智之途。这样的思想高度,是前人所未达之所,亦是后来之人无法企及的。
一直以为,作为儒家四部经典之一的《大学》是深奥的,非一般人所能领悟,所以一直未曾染指。若不是这次在语文书中偶遇《大学》,短时间内也不会去阅读的。不过,学了《大学》,还是有一些浅薄的感悟的。“修、齐、治、平”乃是《大学》中精华,核心思想。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只在修其身。这四者,乃是一一递进的关系,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诚意,诚意要格物,格物而后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齐、治、平”的根本。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修、齐、治、平”的范围未免大了些。现在的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治国,如何齐家,如何平天下,我们要考虑的只是如何诚意,如何正心,如何修身。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知。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也是实践获得真知的重要性。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意义。我理解为,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来诚意。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一种状态。除了修身,《大学》中最具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诚意中“慎独”了。所谓“慎独”,说的就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君子在人前人后的表现如一,而小人,却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知,见君子而后厌然,人之视己,如视其肺肝然”。说的十分有道理。只有内心真诚,表现才能端正,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新年伊始,在郑校长和傅处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近30人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依次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年大学、青岛市老年大学、城阳区老年大学参观学习。
这次参观学习不仅仅感受到了这三所老年大学一流的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同时也领略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现将参观学习过程中发现的这三所学校的重要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创品牌,求发展
青岛市老年大学打造的以“智泉”为办学品牌的特色办学,将办学理念融入其中,以人为本,工作人员都不遗余力的为学员、教学服务。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年大学以“桑榆春风”为办学品牌,质量立校、措施完善、加强管理、温馨服务。他们的教学管理突出了自己的特色,加深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了在严谨中不乏温情,在细致中不乏人性的和谐校园氛围。学员如沐春风,在老年大学里,不仅仅学习了知识,同样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事业的良苦用心、学校领导对老年学员的一片孝心。
第二、制度健全,管理严格
青岛市老年大学、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年大学、城阳区老年大学均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学校发展根本。细化管理制度,领导工作职责、学员管理人员职责、教室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等等都力图做到面面俱到,细化分工。教师教学资料包括备课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以及学员档案管理井井有条。教师测评涵盖面广,内容详细。
参观学习看到很多别人的优异之处也同样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此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发展特色办学
学校发展应该以加强办学为工作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将学校各项教学管理规化、制度化。聘名师授名课,在教师队伍中树立榜样,打造优秀教师品牌,从而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课程安排特色化。勇于改革创新,开拓思想,不拘泥于老传统。在创新中求发展,办出风格、办出特色。
第二、加强硬件投入
20xx年将是我校大跨步发展的一年,届时多个校区将会投入使用,新校舍的启用会对我校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新校舍投入使用也同时面临一个旧校舍改造的问题。应该加大力度改造已有校舍,将老旧容易出现问题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换代。增加人性化设计,比如舞蹈教室安排休息长椅,书画教室更换为比较宽大的课桌等。另外应该在学校内充分利用空间,可在室外增加羽毛球场地,教学楼内增加台球场地等。
我这次回家借着时间充裕把《大学》好好地品味了一番。里面确实有很多大道理,但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所说的“格物”。为什么这个能让我印象最深呢?在这我先卖个关子。先给大家介绍介绍下《大学》吧!
《大学》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通篇引《诗》、《书》立论,终篇不见《易经》、《易传》一字,但它的思想脉络却来自《易经》与《易传》,是纳易学入儒学、用易学思想充实儒家思想并使之融为一体的典范。《大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三大纲领”,“八条要目”。而这三大纲领是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要目是指的是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里面最重要最重要的条目是格物、致知。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细分为:则格物致知属“穷理”的功夫,诚意、正心属“正心”的功夫,穷理又是正心的基础。而大学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全书的总纲。在书里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大学》的作者认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懂得了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和要实现的目标,然后才能有确定的方向;有了确定的方向,才能做到心静不乱;心静不乱,然后才能做到神思安稳;神思安稳,然后才能认真考虑;考虑周到以后,才能有所收获。我们为人处事,如果能够抓住纲领,明确事物的本末先后,那就是懂得“大学”的道理了。人生的道理也是这样,有了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奋斗起来就不会迷失方向,精神抖擞,就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介绍完《大学》那就开始说说什么是格物吧!要说什么是格物就要说说它出自在哪。它出自大学前半部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所以说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你看看这是不是跟我们《马克思原理》所学的实践有异曲同工之妙啊?说实话看这格物确实有些不怎么明白,但一说到实践那就没问题了!这其实就想告诉我们要真正的学到知识不仅仅是看书本的内容。仅仅是书本的是绝对不够的,还有在社会中的知识!并且你在生活会更加理解书本里所讲地知识,使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要知道书本的知识原本就是先人在社会格物后写在书上以此传给后人的!永远只知道书本里的知识那就只是书呆子。书呆子也许会风光一时但他一定会被社会淘汰。因为他只知道知识无法将知识放出来来为人类服务。你说不会应用有什么用?说到这我就想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认为我们不能再像高中的一样死读书,社会不需要那样的人。我们在大学是学的是一种思维,一种大学生的思维!大学不是仅仅在学一种技能,那是技校的学生的任务。如果我们只是在学书本的,学一种技能,那就只是高中生,职业技术学生!那我们的区别是什么?所以说要去社会中认识来以此来得到一种思考!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读史可以明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现状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巨大的压力下成长与生活,逐渐变得浮躁,急于成功,把最基本的东西抛之脑后。
人要不断的学习并确立目标,然后为之奋斗,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之人,因为漫无目的的生活着,是在消磨时光,没有真正的价值。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有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将自己的理想搁置,而在忙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通过阅读《大学》,我懂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只有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弃旧从新才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在文章中,我找到了解决自己浮躁的方法,即“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确定目标,志向坚定,才能镇静浮躁的心,进而有所收获。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我相信,每个人在努力之后,都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寥寥数语,便囊括了大学这篇著作之精髓。我想,这便是理想中的大学之道,大人之学、博远之学、是走向人生大道的学问。探求大学之道非一日之功,须融入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首先,我们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方得真学问。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先贤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而今,身处财政岗位的我们,既要博览,更要专攻,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求知。
其次,我们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我党选才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此,我们要踏踏实实修公德、私德,学会勤俭,感恩;学会谦让、宽容,学会自省、自律。
再而,我们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家庭、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最后,我们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礼记》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青年,是拥有着无限潜能与无穷力量的人生光景,青年的我们应该去做一个心性光明、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的成年人,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我在阅读海男的长篇小说《县城》到一半的时候,在扉页上写下一句话:这是一部体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巨大的、顽强的抗争的小说。然而,当你通读了整部小说之后,你也许会用另一些比较简单明了的内容来概括这部小说,即它只是描写了与一个生活在县城的普通家庭的成员有关的爱情和婚姻而已,从父亲与张阿姨谜一样的关系,到我与李路、咖啡商人和简的爱情,当中发生的种种是与非、曲折与舒缓的情节变换,都是大部分在谈论爱情和婚姻。这似乎会让人感到灰心,因为这情情爱爱的纠缠与纷扰,虽则是情世中不可避免的俗世生活,但是它显然无法勾引起我们阅读它的兴趣,我们只把这些情爱关系当成庸俗的情爱关系。但是在这部小说中,爱情与婚姻只是它的表面文章而已。
一本好书,一篇文章,一段培训,一段学习,一次参观,我想都会引起您的共鸣。《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一本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的关于研究人城乡变化的书,它是继全球畅销书《首先,打破一切常规》的又一本对于发现自身平凡的一本书,它旨在识别最普遍的人类的平凡,并告诉世人将这种平凡应用在个人和事业上,以致达到成功的表现。现如今的人们是越来越自由了,虽不能说想干啥就干啥,但至少从就业到择业,以至于出国,存在主义的计划经济的上帝都不干预了。
对于不少人,机会终于来了。从过去梦想不到的机会到过去梦想不到的成功。我们国家的社会整个都变了。然而焦虑任然存在,听人摆布的痛苦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选择的迷茫和自由的焦虑。还记得牧马人吗?牧马人是痛苦的:那场浩劫断送了他的事业。然而。牧马人又能找到安慰,因为浩劫解释了他的结局。现在不同的是浩劫结束了,14上帝也退休了,别人成功了,而如果你作为一个牧马人一度渴望而没能实现辉煌人生,那你连怨天尤人的机会都没有了,有的只是自责。这种痛苦恐怕不亚于当年得牧马人。
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停止关注你的缺点,转而细细探究你的平凡,做一遍平凡识别器的测试,学会它的语言,发现你的平凡源泉。世界上的人数以亿计,测试出来某两个甚至某几个人的才干主题完全一致这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然而你的行为和他们却并不完全一样,因为你有的并不只是这这个主题,你还有其他比较弱的主题没有在测试中显现出来,所以不要奇怪你的行为为什么会和其他人不同,这都是天生的才干在领导你的行为。
所以一个人的才干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忽视他,不然你会错过很多你想得到的东西的。既然才干这么的重要,但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研究自己的这种平凡呢?本书认为他们之所以不愿去发现自己的平凡,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认识他们的真实自己有什么样的惊人之处。无论我们用什么名称,自卑感、不安全感这样的症状我们都不陌生。尽管不无成就,他们却仍会怀疑自己是否真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富有才干。引起怀疑也许是运气或环境,而不是平凡造就的成功
。你耳边老是有一个焦虑的声音:你什么时候原形毕露?尽管你的理智结论相反,但这话你却听进去了。这部分充分说明,为什么人们在被要求描述其自身平凡时,很少提及自身才干。
相反,他们会谈到自一生中获得的身外之物,如证书、文凭、经验和奖励。这些是证据,18能证明他们取得了进步,获得了一些可以拿出手的宝贝。本书并不是认为这种恐惧是完全消极的,毕竟不安全的反面是自满。
然而,这本书提醒我们:如果由于害怕收获不丰盛而不去研究自己的平凡,就很有可能错失你的平凡。平凡并不是当然的产物,平凡也需要被珍惜和重视,然而我们却常常犯错,忽视了他的存在。从现在开始把握自己的平凡还为时未晚,发现你的平凡去寻早属于你的成功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的三纲,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古有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这句话让我明白,小时候学习的知识和技艺比较简单和纯粹,算到当今时代,也顶多算到大学毕业,学习的终究是能够存活于世的最基本的本领。进入社会后,要学习的则是大学之道,穷理正心,修己治人,说到这里,我才明白,工作之后,我的努力早已偏离了方向,而是在舍本求末,哪怕就是得到了别墅、豪车、奢侈品,对自己来说也不过是活在腐朽上的寄生虫;在别人看来,也只不过称你一声“奢侈的有钱人”而已,对他们毫无意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这是《大学》的八目,总结起来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照这八条人生进修的阶梯,我发现,毕业后,我不仅没有继续要求自我进步,反而退到了最原始的状态,就连小时候那最简单,最纯粹,最容易做到的事情,都做不到了。困惑、纠结、愤懑则是必然要出现的心理状态。
《礼记·大学》,为我打开了一扇重新了解自己,审视自己的心门,我经过自我反省,认为自己选错了追求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应该是让自己内心充实,让父母开心,让身边的同事朋友开心,让全天下的百姓开心,而不是过分关注于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反思后,我决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进修旅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它的意义简释如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其中格物理解为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理解为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他们的关系是: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最后达到天下大治。
在生活和教学中,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学生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
在工作中,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学生。
经典就像一道光,照亮现实,也照亮人生前行的方向。
——题记
手捧《大学》,感慨于经典的魅力,感动于傅老广博的注解。无论正文,还是注解,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边读,边不禁用笔将孔、孟、朱、王闪着光的句子勾画出来。读着这些经典,接受着儒学思想的洗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一直喜欢王阳明的故事,郦波教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更是听了又听。其中王阳明曾经践行“格物致知”的故事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样样直达做人根本。让人不禁反思自身,自身言行、自身职业、自身志向。
疫情期间,看太多了人情冷暖,时时热血沸腾,为自己的国家、为那些舍生忘死的医护人员、为那样永远走在前面的子弟兵,还有那些普通的志愿者、出租司机、建筑工人……今天,却被一个留学生气得失去理智。
那是一个名叫许可馨的公派留学生,在祖国新冠病毒横行期间,没有像其他留学生一样尽一己之力帮国家献计献策,却在公众平台上,对自己国家出言不逊。不仅如此,她还诋毁生活在疫情中心地区人民、公开支持一些反对势力,活脱脱一个“白眼狼”。
网友很快扒出此人,上学时就特立独行,成绩一直不错,就是人品极差。看到这些,我又不禁反思,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当今,一个词语流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这个词语,用来描述当代大学生们。其实,社会中,这样的人还少吗?不得不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再读《大学》,感受儒学思想的浸染的同时,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学生,德育为先,先学做人,再做学问。而今,很多老师为了评职评荣誉,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校声誉,也一味地追求成绩。很多人抨击考试制度,但又无力改变。
作为老师,重读儒家经典,可以时时提醒自己诚意、正心,修养言行、提高思想境界;还可以将儒家思想,用于教学中,教育学生从小具有家国情怀,不能只是自私自利。其实,家国情怀和个人利益并不冲突,但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更不能在关键时期,对自己的国家有任何不利的言行。
修身、齐家,作为个人,我们要修炼自己。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
初识南大金陵,是一排排高大的教学楼,公寓及优美的环境。一度以为南大金陵和其他大学一样,学生们过着悠闲的生活,昏昏噩噩的度过四年。但经过了两天的入学教育,我们了解到南大金陵不同与其他三本院校,南大金陵是一所创新型的高校,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他更加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几年来南大金陵建立了完善的课堂教学,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全面开发了学生的的学习潜力,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更好的投入国家的建设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方向,培养学生成为一才多专的优秀人才。通过本科教育的学习,在老师的培养下将熟悉并掌握英语所要掌握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将来能在最好的企业从事经济管理的职务,学校加大了对学生英语的培养,使学生有较高的交际能力,在工作中自如的与外宾交流,洽谈业务。“实践出真知”,学校在学生放假期间增加了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书本上没有的实用知识,使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拥有比同龄人更多的社会经验,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学习上,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算是一个考验吧!从高中那种有人安排有人监督的学习方式转变成没人管没人约束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刚步入大学的人来说都有些措手不及,我也不例外。在大学一切都不再那么循规蹈矩了,觉得很迷茫,一切都无法计划,随意的学习,随意的生活,浑然不知的挥霍了大把的时间,生活也失去了重心。渐渐的适应了周围的环境,那些迷茫也渐渐消散。但是,我又随之感到了压力,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又不是特别的有天分,又比较贪玩,在这个高手如云的集体中,我显得非常渺小,微不足道,我曾经感到失落,沮丧,在这里,我只有被别人“俯瞰”的份,但是后来我想通了,中国有13亿人,聪明人不计其数,我只要做到无愧于心,努力过,奋斗过就可以了,结果并不重要,俗语云:一山还有一山高,何苦与自己过不去呢?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一般的院校活动我很少参加,兼职也很少做,现在想想挺后悔,我与那些让我成熟的经验失之交臂。思想上,在刚进入大一的时候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还算是上进的孩子。我端正了入党的动机,我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生活上,自我踏入大学大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要为之改变。因为这个陌生的环境需要一个更坚强更成熟的我来面对。那一天我们进入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没了父母的唠叨,没了老师的叮咛,凡事可由自己决定了。然而这份轻松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轻松,更多的是迷茫与烦恼。陌生的人、陌生的事、陌生的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们无从选择,谢霆锋曾说:每个人都走不同的路,但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选择负责。在大学里,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只有自己慢慢地在生活中逐渐适应,去寻找自己要走的路。这就是生活,一段让我成长的生活。不过,还好有宿舍的好姐妹们帮我,遇上她们是我的缘分也是我的幸运。总而言之,我一定会努力努力再努力,无论学习也好,生活也好,我都会认真的对待,为自己精彩的大学生活而奋斗,当大学结束的那一刻,我希望等待我的是笑容而不是懊悔。
曾经在脑海中憧憬的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包容。总以为大学就是一个完全自由的天地,再也不会像中学一样的严加管理。可我却不懂,世间最严格的制度便是没有严格的制度。越是自由,越是需要规矩。刚来时还在为在大学学习,生活,交友等一系列问题困惑。而这些问题在十二天的入学教育中,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大学,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合格的人。儿和个人的标准不只是身体健康,而更重要的是道德,心理健全。对我来说,由于高分低就,所以在那天心理老师讲心理健康前心里一直很委屈,很郁闷压抑。总是跨不过自己心里的那道坎。而那天老师的报告结束后,我开始试着自我调节。不管到什么时候,把自己放低一点儿,把别人放高些。我心里的那个结终于解开了。是啊,你如果真的很强,就用你的行动去证明自己。别拿条件差给自己寻找堕落的借口。这是入学教育给与我的最大收获:放低姿态,做好自己!
除此之外,就是从中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爱。这是一种博爱。它不只是给予或付出,更多的是包容与理解。5.12,一个让世界震撼的数字。它不仅让汶川震了,也一次次的撼动了我们的心。那段时间正好在备考,因而对它没有很全面的了解。只是从网上看到过几张少之又少的照片。入学教育关于汶川的专题影视资料的播放,让我第一次那么真切地感到了震撼。连续几天的播放,场场我都是流着泪看完的。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他们可以背过脸哭到心碎,但转过脸,就会拿出最坚强的笑容。
面对灾难,他们不是抱怨,而是选择了理解,选择了面对。这时天灾,但咱还活着。
活着就要面对。不仅要面对自己,更要用坚强面对那些关心的人。要坚强,这是对恩人的理解与支持。这是何等的爱啊!一个人能在受难时给关心自己的人一个坚强的微笑,这就是一种大爱。苦难不是炫耀和博得他人同情的资本,而是能让自己被别人尊重的品德。 让我感想很多,但更多的是对自己未来的设想。这里给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想证明自己,就要抓住机遇,让自己的舞台更大,更绚烂,更精彩!自由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自由的前提就是遵守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做人也有做人的规则。遵守了,游戏才精彩,人生才能更美好!
21世纪是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面对未知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高低不仅能够影响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而且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针对目前高校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文章在对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十分必要,并进一步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和职业生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意义,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通过制定个人职业生涯的近景和远景蓝图,将个人的理想具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积极性和有序性。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更需要大学生刻苦学习,挖掘潜能,扩展知识,提高竞争力,为毕业后立足社会奠定基础。然而多项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尤其是我们低年级学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学校的培养,抓住机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我们要为自己负责,对社会及他人负责,永远别忘了自由背后的规则。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经进入大二了,大学生活已经过半。我不由不回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数控专业的大学生,我将如何学习与生活,我究竟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能否在未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知道我所学专业毕业时应具备的素质。数控技术专业培养与社会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掌握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方向的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有健康体魄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和劳动者。掌握机械工程和电工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工装、机床及刀具等基本知识。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电气、液压、数字控制的基本知识;掌握1~2种主要机械加工设备及普通数控机床的操作;具有实施机械制造工艺及设计一般工艺装备的能力;具有实施机械制造工艺及设计一般工艺装备的能力;具有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改装的基本能力以及机械加工质量分析的能力;具有某类机械制造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具有计算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机操作及使用本专业CAD/CAM应用软件的能力;具有车间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记得张雨生唱过《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歌,歌中这样写道:“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著,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我们都知道未来不是梦,她掌握我们在自己的手中。但是,想想自己走过的岁月,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我们都是在应试教育中成长的,在上大学以前一直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做。
自己没有好好想过将来要干什么,就连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选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都不知道。可是上了大学之后,就没人再来监督你了,学习的自觉性都靠自己。这个时候自己以前的惰性就暴露出来了。想想自己进入大学以来都干了什么,感觉什么都没做。我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否则,漫无目的浑浑噩噩的得过且过,岂不延误时机,浪费年华。真的好后悔自己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没给自己的大学生活一个完整的计划。不过我知道,世上没有后悔的药可吃。我不能一直停留在过去,我一定要向前看。
在生活中,我时时刻刻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身。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信条,并切实地遵行它:待人热情诚恳,讲求诚信;日常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与同学发生矛盾、误会时,能最先从自身身上找原由,并主动与对方实行沟通。回顾四年,我很高兴在同学有难处的时候能够帮助他们,相对的,在我有难处的时候同学也无私地向我伸出了援手;尊师重道,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与许多老师成为了良师益友;时常自我反省,宽容他人,使我多了许多的朋友。
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从小事做起,任劳任怨,不断努力,才能换来最后的笑容。我一直把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我自信,我努力,我成功。”
几年前已经把《大学》背诵得滚瓜烂熟,现在略微有点生疏,但也基本能背诵。虽然背诵完成,但是一直隐隐约约,不解其意。又不敢直译,直译明显是错误的。翻看了很多解读,不敢苟同。
直到看了因缘生老师的《学庸衍义》、雪庐老人的《大学表注》、憨山大师的《大学直指》、南怀瑾老师的《原本大学微言》,有一点感觉貌似懂了。但实则还没有真正搞懂。
后来,听了一些课程,明白了一切经典皆在化心。以圣人之心,方能读懂经典。小人之心,读出来,只能读出小人的味道。我非圣人,也非君子,距离圣贤经典还有十万八千里。好在,虽然自己不是君子,但能明白一点圣贤君子的标准。以圣贤君子的标准去解读,应该离圣人本意不远矣,不敢误人,请君斟酌学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开篇第一句,三句话提纲挈领,统领全文。朱子定此三句为三纲。
大学,这里指的肯定不是我们现在读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机构。古时童蒙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行,及礼乐射御书数之业,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修己治民、治国安邦之学。这里是以年级来划分。
宋儒朱子晦庵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愚以为,这个解释更加贴切。
什么是大人?但从拆字来看,人得一则为大。一为道,为开悟,为性德。当一个人开悟之后,称为大人。古代对于做官的人,下级称呼上级,同级互相称呼,也是某大人。我觉得本意应该是,开了一定悟之后才有资格做官,当年理想状态和现实还有很多差距。具体什么级别才有资格称为大人,没有考证,不知道。
大人一词最早见于《周易乾卦》的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里的大人,指圣贤君子,在位的贤达。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小人的意思,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理解的小人。普通平民百姓都属于小人的范畴,生活在低层面的人,都是小人。而不是今天我们指的奸诈下流的人。
孔夫子在乾卦文言传中讲: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可见,这里表述的大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位高权重者,而是修行极高的开悟者。
大学之道,道是指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对于道这个字来讲,老子的《清静经》中有表述。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大学之道,这里这个道,无法按照老子所讲的道去理解,姑且可以理解为规律,道路,途径。大学之道,就是大人之学的通道(途径)。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什么是明德?什么是明明德?
如果直译,明白道德,可以不可以行得通?按照现代人的思想来理解,显然行不通,因为人们把道德了解片面化和狭隘化了。但是如果你在深入去研究德字,我觉得就可以说得下去。
讲德讲到至高点,不外乎孔夫子。四书的思想皆来源于《易经》。孔夫子真正流传于世的经典,就是其作的《十翼》。《大学》《中庸》仅仅是他的思想,后人记录成文字,《论语》只是夫子日常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的聊天记录。而《十翼》是孔夫子真正的思想承载。
我背诵完了孔夫子的《十翼》,由于天资愚钝,依然是一知半解。看了一部分解读,我觉得依然没有契入圣人心境,故搁置。
我们一般说,某一个人是很有德行的一个人,其实都是在哄人。没有经过九变,这九道关口,你根本无法判断他到底是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你说他不贪财,你给他一个亿试试,你说他不好色,你放一个绝世美女试试,你说他很淡定,让他陷入困境,你再看看。真正意义上的德,上下五千年,能到达的,不多。达到,即是开悟。
开学的身影是忙碌的,带着点期待的或是不知所措的。待到一切的准备工作终了,也是算迈进了大学的校园。
那日校长的话语穿过了微雨的朦胧,唤醒了沉睡的体肤,也唤醒了我们的精神,甚是化于甘露挥洒。在了解到锦城的历史与初衷,成就与发展后,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深沉的憧憬。“做人第一,能力至上”,听到这句话我幡然醒悟,大学不同于过往的学习生涯了,以后的日子绝不会是只有“学习”一词了,“做人”与“能力”将是会贯穿一生的两个词。
对于非认知能力的培养,要注意“长板效应”但也不能落下短板,要在没有正确答案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用一个平白的话说,便是做真正的自己,但绝大多数的人,其实还是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的,听从自己内心的少之又少。就像逆来顺受如我,总是去迎合的,总是去从众的。现在总会想,从众的人是不是最终都会湮没于大众的亦云中,所有人都散发着白光,而失掉原本灵魂的彩色。故而受挫,内向至少于言表,害羞至使常脸红的我,想要寻求改变了,那种实实在在的,那种细水长流又肉眼可见的蜕变,做到真正的“共频共振共鸣”。允我改变,四年为期,卓越终会来敲门。
《大学》原本是名列五经的《礼记》中第四十二篇,宋朝的程氏兄弟把它抽出来单列,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大学》是四书五经当中最短的一篇,仅有1700字左右,我女儿只要五分钟就可以背上一遍,大学虽然短,但却讲出了一个人由凡转圣的途径,若人能够依照大学的教诲,进修德行、钻研学问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一生受益无穷。退可善其身,进可报天下。很惭愧的是,我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人民教师,这么好的书却是在进入而立之年作为孩子的伴读学到一点,正所谓秃子跟着月亮走,沾光了。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开宗明义,所谓大人之学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让一个人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心怀天下,而不是整天鸡毛蒜皮,蝇营狗苟。接下来就是做学问的次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想要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国,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就要先格物,最后就指到了做学问进修德行最根本的地方——格物。再往下就一步一步展开来叙述古人是如何做的,每一步都很详细,并且引经据典,言之有理,下到庶人上到天子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让每个人都各归其位,描述出了一个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和谐社会。怀着恭敬的心,我又读了一遍《大学》,合上书,闭上眼,我想起自己这三十年的经历,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想到我教的那些学生,想起书上说的古人的学习教育,也想到现在接受这种教育的我的孩子,同时也想到了当今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是无所谓善恶愚智的,经过家庭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熏染,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人。自从白话文运动后,这种读四书五经的教育已经消失九十年了,几十年来的国人没有机会读到这种教人修身齐家的书,一个人不修德,不会做人,即使有了学问也不会有多大的贡献,因为他心胸狭小,眼光短浅。
虽然有人能得到好的家教具备良好的美德,那毕竟是少数,全社会的学龄儿童的德育大部分还是要靠学校靠老师来完成的,我作为一个教师,不能从品德上教化孩子,经过我教育后的孩子德行上没有长进,甚至在社会上为非作歹,危害一方,想到这里我不禁冷汗涔涔,不客气说我是不称职的,严重一点说有点近乎祸国殃民了。教育不只是教会孩子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人,其次才是知识的学习、技术的应用。试问一个国家满街都是高科技人才,人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社会能和谐吗?以前看到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我总是讲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从来没有在自己身上想想,现在知道了: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假如我自己能够时时处处尽到自己的本分,诚心正意,身修家齐,相夫教子,孝敬父母公婆,友敬同事。
读完《大学》后我感想诸多,概括下就是两方面的领悟,一是做人,二是做学问。朱子在《大学》中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以说,懂得大学之道的人,才能获得大学问,这次选择读《大学》我认为是很正确的,读“初学入德之门”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做人生的大学问。
我曾很不理解“大人之学”,大人是指做官的大人,还是长大的大人,看了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后,我才知道凡有志于学,内养的功夫和外用的知识,皆能达到某一个水准,称之为“大人”。所以读大学,是修身、做学问那么基础的一步。
《大学》原来是《礼记》中的,但后来被抽出,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时候正式成为四书之一。《大学》的主要内容总结起来被称为“三纲八条七证”,三纲即:明明德,亲(通“新”,革新的意思)民,止于至善。八条即: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即:知,止,定,静,安,虑,得。它所包含的道理很多很多,我的领悟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闭眼深思这段,能做到那样独善其身的人确实不多。现在的社会到处都是诱惑、比较、不信任,大家都活在面具下,适应这社会不得罪人的同时保护着自己脆弱的心,让我想起了小丑,彩色的笑脸下那颗心是笑着,还是流着泪呢。又有多少人能出淤泥而不染呢,意志有定向,心不妄动,所处而安,处事精详,然后达到至善之境。就拿我们的大学生活举例,真正踏踏实实学习的人又有多少,那些因为社团、学生会、兼职的事逃课、不学习的人又有多少,意志有定向了吗,心不妄动了吗,心里总是顾忌那么多,离自己的目标、梦想却越来越远。修身,做学问却被那么多事诱惑着、阻碍着,有一本书中说:“青春是一场无知的奔忙,总会留下颠沛流离的伤。我多么希望明天有太阳,灼烧我那腐烂的梦想。”不懂这大学之道的,不懂得独善其身的,代价将会是我们的梦想啊,我们要对学习的对象有整体性的认识,进一步确定学习目的,学习怎么做人,做好人,做正人,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功名、胜利。凡物都有本有末,明白这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出去旧染之污而自新,让一颗浮躁的心静下来,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顾虑的是什么,能在忙绿浮躁的时候自我反思一下或者回忆一下过往的种种,不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确定自己大学生活的目标,明白自己的方向,便不会轻易被其他干扰,然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做到类似的“君子日三省乎己”了吗,没
有。《大学》启示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污垢涤净,保持身心的洁净和清新,古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们对美剧、动漫持续不断地更新跟着看,这足以证明我们是有毅力的,那为何不能将这毅力用在个人道德修养上呢。听古人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新,达到最好的境界。
第二、又说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字的顺序就强调了我们应该先做到修身,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自身品德修养不好何以谈治国平天下。至于齐家,现在社会上的“小三”、“裸婚”等等和婚姻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有人扩大了婚姻的问题,像《围城》,结婚后就像把自己围在一座城里,那不只是方鸿渐的婚姻情况,更多的成了很多人的写照,但是爱情还是依旧美好的,家庭也是幸福大于烦恼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忍让的处事方式古人比我们现代人看的更透彻,因为他们懂得以修身为本。懂得明明德,懂得何为薄厚。虽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但我们仍需更好地修身然后也可以更好地齐家,“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齐家才能治国,而治国才能平天下。看看各国的高层政府官员,为什么他们的一举一动会那么受关注,为什么媒体会想方设法地寻找绯闻或是优点,正因为他们的地位,他们若能齐家,那治国也有利,这也是处世之道,推己及人,以身作则的道理,“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以身作则,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总之,最初的源头就是修身,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的更高尚。倘若一个个自我都能正其心,诚其意,国何能不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此刻就修身吧,多学,多思。
第三、“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为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内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就要“诚其意,正其心”,意诚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
那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格物到修身,对事物初步认识后,然后又会达到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最后才能做到修身。曾子教我们“知止”,知止而后能定,就像佛说:“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我们要把纷纷扰扰的心思暂时停“止”下来,就要截断众流一般,之后才有定,就像平时说的想的太多反而会得不到,那么又何必有那么多的繁杂思想呢,朝着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走好脚下的路不就很好了吗?《大学》中又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
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我们是子女,是学生,是以后的支柱等等,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角色,就意味着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向,学习亦是如此,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因此每个阶段都应明确目标。高中以前我的目标一直都是考个好大学,现在上大学了似乎缺少了目标,有时会很迷茫,可是还有时间迷茫吗,这个阶段的目标也该明确,学习继续修身,继续让自己优秀强大,毫无理由仍在无病呻吟只是弱者的表现。《大学》教我们做事应专心致志,深入思考。当我们深入思考后,找到了方向,做到了“止”那就能把目标以外的事暂时放下,寻得自身的安定,内心就平静,这之后又可以重新开始思绪,看事物认为平常,也就得到了“安”,思想客观、朴素便是“虑”,最后的收获便是“得”。这一系列的犹如蝴蝶效应般,若我们能从开始一步步的实践,那结果肯定是更好的。都说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因为他们确定了方向,内心平静,有了安,虑,便可得??现在的自己和自己所期许的那个差距很大,既然现在有了内心中的方向,我就应寻求内心的平静,重新理清思绪,然后一步一步向着目标努力,收获最后的成果。
以上大致是我对《大学》的感悟,现在的.自己曲解了学习的概念,从高中开始是为了考试而学,到大学是为了学分而学,这样的自己很悲哀,何时才能够“即物而穷其理”,什么时候能为了自己而学呢?此刻吧。修身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的,学习是漫长的是无尽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真理,在学习中修身何乐而不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这样漠然的处世态度,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毕竟我们所处的社会太过复杂,似乎已经很少有人会或者有机会去体会修身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就尽量做到修身吧。我们总是以仰望的姿态去面对人生,或许仰望意味着追求,意味着理想,却未曾想过仰望的同时却已经将自己贬了值,人确实该有理想,该有追求,但是这种追求这种理想应该如何去体现呢,我们总是在应对这社会所带来的一切,却有多少人能对所谓的社会现实泰然处之,以一个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呢。现在让我们学会用平和的态度去做事,深入地思考。我仍记得高中的校训“修己安人,铸玉成器”,修己,成器,当我透过《大学》从不同的角度我发现修身的重要性,我可以不追名逐利,可以不随波逐流,但是不可以不修身,不可以堕落,考了好多好多篇我的大学我不堕落,原来我们在大学防止的就是堕落,虽然此大学非彼大学,但大学亦彼大学。那么就让我在我的大学中通过这些领悟继续不断地探索吧。
在这里,我还要告诉我的朋友,同学,我们一定不能丢下国学经典文化。我们作为中国的年轻人,国家的栋梁,我们更应该学习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让它在世界之中流传。历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说过那么的一句话:“他说当中国人的下
一代忘记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攻打这个民族。”这句话就是意味着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文化啊。再说,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真正的国家的栋梁,我们也应该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认真地好好的阅读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好好的传承我国的经典文化。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通过学习《大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很荣幸成为锦城学院学子中的一员,在开学典礼上邹校长为我们讲述了作为一名锦城学子的担当与责任。
如今我们作为一名锦城学子就应当融入锦城、热爱锦城,去深入了解她的理念。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首先学会做人,本着“做人第一,能理至上”的真理,做到追求事实,追求真理,追求至善;努力培养吃苦耐劳意志训练、职业素质能力训练,培养好我们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我们更要作风优良同广大学子共同营造一个自由探索、沉静严谨、积极向上、互助合作、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共同创设刻苦奋斗、严肃认真、和谐宽松、积极向上、包容失败的优良校风。我们也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业当中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同学共同进步。我们要自觉接受锦城教育,与学校共振共鸣、形成合力,与学校共进步。
我们有着许多的优秀的学长,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各行各地都有着锦城学子的足迹,他们都是锦城人的骄傲,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激励着我们前进,他们的成功不仅是锦城的骄傲更是社会的骄傲,虽然我们的起点不够高,但是皇天终将不负有心人。“学而时习,颂声满园;扬志笃行,意气盈轩;孜孜数载,创新求变;报国利民,前程似锦”,学长们的今天终将是我们的明天,锦城学子一代更比一代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们的人生大有可为,大有希望,大有前途!我相信今天我为锦城感到骄傲,明天锦城将为我感到自豪!
夏天的匆匆离去,也伴随的秋日向我们走来,正当九月,又是开学季,我来到了成都锦城学院。今天开学典礼,我们的校长已经八十岁高龄,但他依然站在了主席台上激励着我们这一届新生。
邹校长首先提到了锦城学院的办学历程,邹爷爷作为老一批的四川教育事业建设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让我了解到了锦城学院的诞生,也知道了作为一所高校在建设中付出的努力。我很荣幸来到锦城学院。后来提到了我们新一届学子的任务,我对学校提出的三大教育印象尤为深刻,即三讲三心,一体两翼,三练三创。因为教育体系的设计,也让我们的学习有了计划,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思考。我也相信通过一种新型模式的培养,我们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最后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一大批从锦城学院走出去的学长学姐们,也让我们知道锦城是一个真正培养人才的地方,其中提到的杨磊学长,是最早的一届毕业生,作为锦城先行者,他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收获了自己的事业,我想也正是因为有他们,锦城发展愈发进步。
我是盈江县公路管理所的一名退休工人。
由于子女工作繁忙,退休后的我主要在家做饭和带孩子,为子女解除后顾之忧。只有到周末我才有时间去广场和老朋友、老舞伴跳上几支舞,神吹海侃一翻,就算把时间打发了。退休后的生活虽然过得忙忙碌碌,也算充实,但总觉得还有些空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文盲了,也有些失落之感,从心眼里有些不服气!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盈江县老年大学正式开办了,我们老年朋友又有了重新学习的机会,它是及时雨、顺心风。盈江县老年大学设在盈江老干局内,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两类,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必修课;二是菜单式特长选修课。授课教师由老干局负责聘请。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和分类学习。每周所有学员都必须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大课的学习,在该课程中,我们能学习到党和国家最新的理论知识、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在集中学习之余,是由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菜单式特长选修课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参加学习,老年大学开设了书画、舞蹈、声乐、电脑、国标、健身、剪纸等特长选修课,使我们能够延续爱好,陶冶情操。如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老年大学办得红红火火。
我和几个老朋友怀着激动万分的心情,积极报名并有幸成为了盈江县老年大学的第一批学员。如今我县老年大学已经走过了整整四个年头。在这四年里,我如饥似渴地认真学习每门功课,从不舍得耽误一节课程,我们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着身边不少朋友,也带动了不少老年朋友加入到老年大学中来。在老年大学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健康。在此我简要谈几点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心得:
一是老年大学引领着老年人思想上进,为全县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由于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老年人这块思想阵地并非完全是一方净土。老年大学不失时机地抓好政治思想教育这一环节,使老年学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大为提高。我认为,办好老年大学是稳定老年人队伍的有效举措,老年队伍稳定了,社会也就稳定了。
二是老年大学丰富充实了老年人晚年生活。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丰衣足食外,一些老年人找不到适宜的事情做,只好终日泡牌场或扎人场说东道西,不仅伤身体,搞不好还伤感情。现在有了老年大学,一有空就上大学,天天有事干,有所求,生活充实多了,尤其有些刚从岗位上内退下来的领导同志,经动员到老年大学,听听练练、写写画画,慢慢支书画产生了兴趣,技艺逐步提高,消去了无聊和孤独,带来了自信和充实,自己高兴,家人喜欢,家庭也和和睦睦。
三是老年大学推动了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盈江县老年大学经常举办书画展,举行文体项目比赛,送文艺下基层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举行不仅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还活跃了城乡居民生活,有效促进了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很多老同志上了大学,心情好了,气顺了,身体也好了,不吃或少吃药了,促进了和谐与稳定,对全县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老年朋友们!老年大学是我们增长知识的课堂,陶冶情操的乐园。在那里能够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活目标。我珍惜在老年大学学习的每一天,我热爱老年大学。在这里,我衷心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感谢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谢盈江县委、县政府对我们老年大学的关心和支持,今后我将继续上老年大学学习。
我国文学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名著,可谓是国之瑰宝。而我们学校为了引导我们从国学经典中领悟国学精髓,就安排了我们去读《大学》这本书。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现代,当物质极度丰富的时候,人们更容易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心被物转”,越来越关注物质的重要性。技术文明愈发达,精神文明愈堕落,有如一把秤的两头,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对于儒家孔孟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先贤明见,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的确有重新认识、深思的必要。
提出“讲文明”“以德治国”。要以德治国,首先要明明德。要明明德,就要学四书。学习四书的宗旨是崇德辩惑,使同志们从困惑中走出来,把儒学的核心--——仁、义、礼、智、信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学以致用,进而达到大学之道的要求——明明德、亲民、至于至善。
古语说,“知人先知己”,就是说人应该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前则前,该后则后,前后不能颠倒。安份守己,按层次、级别尽职尽责,不越轨,不越级,不犯上作乱,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工作、生活当中,就会安定团结,兴旺发达。
智中出礼,用礼来约束自己,做到克己复礼,诚于中,形于外。礼中出义(勇),义中生仁。仁、义、礼、智总归一信(五德)。学以致用,使自己不断提高,敢于攀登。一生无怨无悔,不半途而费,好好的做下去,做到至忠至孝,天人合一,就是真正的得道成圣。
仁、义、礼、智、信是人之根本,人以德为本。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太平,人民真正幸福!!!
《大学》这本书我们知道了对国家要尽忠,对朋友要义气,对长辈要尽孝,对身边的人仁慈。还了解了许多古代的名人故事,使我大饱眼福。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令我终身难忘!
大学期间,进了一家教育实习单位。
刚进这个单位的时候,心里多少有些不满意。脏乱的环境,电梯里充满了油漆的味道。曾经好几次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想要快快结束实习期,离开这个公司。
但是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想离开这里,并不是因为,已经对这里的一切习以为常,或是一些其他原因。而是一件事情深深触动了我。
很平常的一个早晨,我提前半个小时,来到了公司。原本心里多少是有点儿优越感的,心里暗自庆幸“像我这么勤奋的员工已经不多了吧”。但事实给了我一记重重的耳光。
刚刚坐在工位上,我就发现公司过道的拐角处大家在开会。旁边沙发上还有被子和褥子。看样子,是有的员工晚上加班不回家,住在了公司里。
其中有个瘦瘦高高的主管给大家看会时说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他说:‘同是一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我们不比别人差!”
是啊,虽然人与人之间有颜值高与低之分,但是都是同样的一个肩膀,顶着同样的一个脑袋,我们凭什么要比别人差?
进入了大学,空闲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可由我们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变得多了起来,虽然我们大家同属于一个行政班级,但全部聚在一起的时间却仿佛并不是那么多,所以班级组织的活动变得是那么的重要,上次的团组织活动的主题是“信义兄弟”,这是一个发生在武汉市黄陂区的故事,内容并不是很长,但却深深的触碰着人们的心弦。
活动开始,全班同学重新组织观看了一遍感人事迹的过程,然后是自愿发言,大家的话语都是那么的朴实,也不乏有很多新鲜的观点,诸如有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从而关联到我们这个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且不论这个观点有没有跑题或是别的什么,从侧面来看,也正好体现了我们大学生思维的跳跃性。
活动过程中,有安排几个小游戏,班上同学都能参与其中,既调动了整个活动的气氛,也让我们从这个带着点忧伤的事迹中学到了更为实质的东西——“诚信”。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诚信”,这个世界会变成怎样。家人不再无私,朋友不再信任,同学之间不再帮助,这或许是个很可怕的场面,相信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场面。
每次团组织活动开始的前奏都是以一首团歌作为铺垫,全班人一起唱着属于我们这个特殊群体的颂歌,很自豪,很自信,也很振奋人心。时刻提醒着我们,作为社会前进的一份子,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理想,我们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为社会,更是为了自己。
现在的团组织活动相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小游戏环节,不再像以前那样显得那么的严肃和过于格式化,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并想要参与,使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对于以后的团组织活动,如果还是能想这样,每次都有增加一点新鲜的环节,相信以后会越办越好,也不会出现同学们不想到,不想参与的场面。
今年暑假应河东区教体局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大学》,通过学习,我收获颇多,切感触很深,具体体会如下:
“明明德”,发扬人们完美的德行,这是用现代白话来解释的,但其实,它的内涵远不是几个字能够概括的,儒家自孟子之后便提出了人性本善一说,暂不管后来庄子提出的人性本恶意在何处,又或是几千年的传承出现断裂致使其本意不明,只是这“善”字,便与明明德有着莫大的联系。
“知”便是入德之门,是明道悟道的最基本的作用,“知”,由知觉到知识,知己到知心,乃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知,都是假借这个“知”字而来的,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知”是天生就有的,是人的灵性,包括佛家的哲学传入中国后,往往把“知”和“觉”字放在一起解释,也未尝不可,《大学》中的习惯,其实是将“知”和“止”连在一起做“知止”讲的,“止”就是停止,它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含义:
1、“内明”之学的“止”也就是宋儒理学家们借用庄子所说的“内圣”之学的“止”;
2、“外用”之学的“止”,庄子所说的“外王”,怎样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做到恰如其分的“止”,将“知”“止”合起来理解正是想证明先“知”道了才能够“止”,这是理性的智知,人的心绪纷乱复杂,谁能把此心绪清清静静、平平安安地时常摆在一个清明、清净、安详的境界中呢?人们不知道自己怎样来“知止”,英雄可以征服天下,却不能征服自己,明代大儒王阳明也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圣人之道,首
1先要征服自己,降伏自己的心思而返归平静,初步能做到如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才能渐渐达到“知止”而进入“明德”的境地。
“知止”之后便是“定”,其内涵在于外用“止”之后,在社会中,要给自己定位,确定一生要干什么,做事时,要知道自己怎么做,“止”于这一理念,才能荣辱不惊。所谓“知止而后有定”,结合这一段来说“止”的方法,就如同之水一样,姑且打了一道堤防,先用智知来制心一处,渐渐分散流量,加以疏导,将此心犹如奔竞的流水,引入渠道以后,归到一个平原湖泊的时候,渐渐变成止水澄波,清风徐来,微波不兴,就是达到了“知止而后有定”的境界了。
由定转静,是另一个层面的'探讨,诸葛亮有一句千古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重点就在“淡泊”和“宁静”两词上,尤其在注重“内明”之学,作心理修养方面,更容易体会到静态,它和“止”“定”的境界,是在程度上有深浅的差别而已。
还有一个方面,“静而后能安”,这个很好理解,有“静”才能生“安”,心乱则身不能安,社会乱则国不能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接下来是通属于思想的“虑”字,《大学》用“虑”字代表“精思”,而精思到了最后也就成了“虑而得”,就如子思《中庸》所说:“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境界,因为经过“知、止、定、静、安”的治心修养后,思虑的慧力开发了,就可得入“明明德”而见道德真正成果。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通过学习《大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到:“《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为什幺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阅读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中的《大学》。
《大学》被朱熹分为了经篇和传篇。经一章向人们展示的是儒家的“叁纲八目”的要义,逻辑分明,层层推进。“叁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成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十篇的传的文则是引经据典地阐释“叁纲八目”,其内容言简义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解释“在明明德”的传一章引用了《康诰》《大甲》《尧典》主要是“为了说明弘扬人性中美好善良的品质从叁皇五帝时期就开始了,并不是我们标新立异的产物。”我认为它包涵了“性本善”的意味。《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中的“天之明命”就是指上天平等赋予每个人的德性。它强调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可能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导致了人们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异。因此“皆自明也”,即要我们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在亲民”。《四书章句集注》中“程子曰:‘亲,当作新。’”朱熹说“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新民与亲民——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问题》一文提到“新民”指使民众提高觉悟,实现精神、思想的更新;而“亲民”则指使民众富足、安顿而获得必要的生存基础,进而亲善于政权结构,易于统治,服从管理。“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亲民“适合古代社会而”新民“更适合现代的社会。因为”新民“更强调了一种自我的革新,社会的革新。正如朱熹所说的,首先要自己”去其旧染之污“,对自己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改造和更新,然后再”推以及人“,那幺领导者就不担心人民不归顺他。对于个人来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自我的办法:通过不停歇地随时反思自我、改过自新从而”得道“。如孔子的”吾日叁省吾身“。
通过”明明德“、”亲民“然后”止于至善“。”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朱熹说:”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在我看来,这是通过”明明德“、”亲民“后达到的一种效果,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是这似乎太理想化了,不管从古代社会还是现今社会来讲都有点脱离了实际。然而,我们首先要”知其所止“然后才能谈论”止于至善“。书中所描述的”止“是从精神层面上来讲的止于仁、敬、孝、慈、信。不可否认,这对于现在来讲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理解的”知其所止“更强调了自己应该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然后才能为之奋斗。
经篇勾勒出”叁纲八目“的要义,然后传篇对其展开阐释。其中”八目“又包含着”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在内修方面,先是格物致知,然后是诚其意,正其心。”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为穷,故其知有不尽也。“由于我还不太懂朱熹这番话,于是我通过查找一些资料来加深对格物致知的了解。”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民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所以朱熹认为,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知悉用“格物所以致知”来说格物和致知的关系,一方面说格物以致知为目的,另一方面致知是在格物的过程中实现的。“人的知识在认真研究外界事物中获取,日积月累就能达到”知之至“的境界。这里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对于教师,该怎幺样帮助学生”格物致知“呢?过去的教师”填鸭子“的形式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今教育的要求了。再联系”格物“,我认为它更强调了是自己对事物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借用别人的知识,从而达到”致知“。
从知识储备方面,内修要求”格物致知“,那幺从精神修养方面呢,就要求”诚其意,正其心“了。意诚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我觉得无需哆嗦这两者,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自我改善中达到的。
在外修方面,”齐家,治国,平天下“着眼于处理人际关系。这让我想起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塬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这也让我想起了自身,自问我没有这幺大的抱负要平天下,或改变世界,但我希望以后受过我教育的学生都能成为能”平天下“,能改变世界的人,那幺我也算是成功的老师了!
总的来说,《大学》言简义丰,让我领略到中华经典的强大。
在上大学前就听说大学要开设心理健康科,于是我就一直在猜测,心理课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老师会给我们讲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呢,是不是社会心理学、职场心理学这一类听起来很高深的课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上了第一次心理健康课。四个班的同学们一起在一个大阶梯教室里上课,气氛跟高中的时候很不一样,教室里回响着老师扩音器的声音,感觉上课的气氛比高中要轻松很多。同学们对这门课程都不了解,但是在老师生动的讲解下,教室里变得很活跃,同学们都很激动,积极的'讨论起来。老师跟我们讲了很多心理学上的有趣知识,比如情商的高低和智商的高低对人以后的发展的影响大小。
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现代的“微表情”知识。微表情是指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所作出的表情,这个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实情绪,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而这个微表情多用在刑侦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微表情我们也能够知晓对方的真实情绪,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真实的交流。
心理健康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人处在社会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坎坷需要经历,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在打击之后变得更强,有的人永远悲观,所以他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在每次挫折之后都暗示自己“我能行”,所以他终将成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的乐观的态度,才会将你引向成功。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转眼之间,大学的五年时光已接近尾声。虽然五年的时光,可以说是漫长的,但对于求知学习的学生来讲却又是极其短暂的,特别是再过十几天即将离校而毕业,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讲,心中不禁产生万千思绪,也感到了一种失落和担忧。想到了自己终于可以走向工作岗位,回报家人,回报社会,心中是无比激动,但又想到理想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差距,让我感到担忧的是自己的大学时光学来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能否真的在工作上游刃有余,学有所用。
今天,坐在教室里,静下心来回味着五年的时光,想想自己在这几年的时光里自己所做的,得到的,失去的,学到的,一句话来讲,是有得有失,但总的来说,毕竟是得到的和付出的成正比。刚走进大学的时候还处在摆脱高中的艰苦学习的喜悦中,那时候只是想好好享受一下大学的生活,但随着逐渐学习和社会的逐渐了解,明白了未来的社会的竞争的重要性,很快又投入了努力学习当中,在整个大专的两年时间里抓住了一切的学习机会去奋斗,完成了在大专阶段自己的两个目标:一个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考取一所本科院校,我如愿考入了中国xx大学,一是我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进入xx大学以后,更加感到了竞争的激烈性,但有了两年的付出而得到了回报,使我信心倍增,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投入到竞争中,三年的本科学习,使我积累许多知识,也提高了许多技能。但在这当中,我也忽略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使我失去了一些东西。这也是我在大学生活中感到遗憾的地方。
大学的生活,不仅仅是我们学习了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时光,也是我们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时光,如果你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这段时光,会感到自己的大学时光没有白白流逝,就会感到自己学有所成。就会以全新的姿态去适应未来的社会,在社会的大海洋中游刃有余,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独立地健康地向前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生命虽然短暂,但每个人要走的路更是漫长而又短暂。如何在这短暂的时光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只得我们在走完一段路后,停下来总结与反思的。即便今天走出了大学生活够的反思与总结,未来的工作中也应该如此。只有这样不断反思自己,总结自己才能知道自己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向前发展。
说到《大学》,就得提起四书五经,我会想起《范进中举》,我会想起《孔乙己》,想起那些八股文下的文人,但我最终发现我错了,我走了一个极端,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走了极端。自从国人不读四书五经以来,就没有这样的人吗?照常有。我观察着周围的人,除了学中文的在四年大学时间里读四书五经外,就是学英文专业的了,他们在修外国文学史的同时要修自己的文学史,其他专业的根本就接触不到。我们离我们古老的文化越来越远了。
随着读书的进行发现读书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思索,分析书中的人和事,经常问一些我意料不到的问题。《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刚刚读的时候,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再读的时候,感觉其将治国、齐家、修身之道全部包含了进去;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经文”章里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该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人人都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态度,那家族就会兴旺起来,国家就会强大起来,那国家之间将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多么美好,希望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四书五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是国学入门必读之书,也是加强个人文化修养的不二之选,它所提到有关的做人做事学习的观点是非常先进的,“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即是说寻找
并定下目标,有了一个大方向后才可以静下心去学习工作,才能深思安稳地思考,做到集思广益,有所收益。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方向,没有方向就如没有舵手的船在海上飘泊是非常危险的。方向比速度更重要。道理也是一样的,先解决了目标、方向等大事情,其他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培养素质,修养品德。“修养品德在于端正心思,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虑,则不得齐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于正其心。”心中有了气愤,产生了惊慌恐惧,沉湎于玩乐,有所忧虑,思想就难以做到端正。心不在自己的身上,望着东西却没有看见,听着讲话却像没有听见,吃了食物却不知道它的味道。所以说修养品德在于端正心思。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评定时德才兼备。如果自身的品德不好,对社会的危险性就越大,。所以端正自己的心思,平心静气,修养自己的品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读《大学》我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学问不在于某一具体的技术,不拘泥于世俗的琐事。学问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在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金钱几乎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人变得浮躁不安,无法静心,又如何修身养性呢?人要使自己有所追求,静下去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去思考,去取得。
学校已经开学了,今天是我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在高中我努力了三年,在高考中发挥的比较的稳定,才能够来到这所大学。其实我很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对于我的未来,我是充满了期待的。这个暑假也非常的漫长,时间又长,我在家也没有什么事情做,是觉得比较的无聊的。再加上高三的学习非常的紧张,突然放松下来我还挺不适应的。
在高中的时候,我就期盼着我的大学生活。我觉得高中生和大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虽然之间只隔了一个假期的时间,但区别是非常的大的。所以我必须尽快的适应自己的新身份,投入到我的大学生活中去,各方面都要符合学校对大学生的要求。这次也是我离家最远的一次,之前的十几年我都没有离开家这么远,这么久过。之后我还要在这里待四年的时间,所以我要尽快的适应了。
其实我也算不上真正的独立了,因为我报名是爸爸妈妈陪着的,但很多的同学都是自己一个人来报名的。在来的路上,我非常的激动,来到大学,就意味着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离学校越近,我的心情就越激动。当然,这一天也是非常的累的。在走完报名的流程来到宿舍的时候,我只想好好的休息。但我没想到的是,学校宿舍的条件比我高中的都差,连电风扇都没有,大夏天的都不知道要怎么活。但好在学姐说一年之后会搬到好一点的宿舍去,所以也只能接受了。
明天,就要开始军训了,我又回忆起了高一军训的那段日子。今天已经拿到了军训的服装,明天就要穿上了。我知道大学的军训比高中的要累多了,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就等着明天开始军训了。在高中的那次军训中,我成长了很多。我想在这一次军训结束之后,我不管是思想还是行为,各方面都应该符合学校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了吧。
我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因为我的思想还停留在高中时期,但我会努力的改变自己的。在军训的这半个月中,我一定会努力的训练,认真的对待每一天的训练,给自己一个满意的成绩。虽然我知道会很苦很累,但我想只要我坚持下来了,就一定能够成长许多。我期待着军训的到来,也期待我之后四年的美好的大学生活。我相信在毕业的时候我一定会有所成长,有所改变,有所收获。
大学四年是我人生最珍贵的时光.在这四年内,我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专业知识。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秀;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奉献精神, 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不足是专业知识需要更进一步提高,应该更广泛地扩展知识面。今后我一定发扬刻苦耐劳精神,克服不足,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ChinaDaily的校园代理,提高了工作能力,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 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的优良习惯,我相信会有更大提高。
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促进了团队沟通与合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的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于此,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