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实用十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十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

专题9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 我通过这次国培学习,对区域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区域地点的选择、区域的设置的设置、材料的提供、教师的指导等方面都有不少的收获,尤其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功能,为更好的在工作中开展区域活动有很大帮助,下面就谈一谈参加这次研修的心得。

1、幼儿园的活动区是创设幼儿互助的学习环境。幼儿在活动区中不断通过游戏和操作,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一个场所,对幼儿的各项能力非常有利。

2、提供个别化学习的机会。幼儿园的集体教学,尽管尽量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幼儿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正是很好的幼儿个性化展示的空间。

3、实现一日生活的教育。丰富多彩的区域设置,使幼儿能接受多角度的知识探索,通过提供有利的区域材料,模拟实现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使幼儿不断增强知识,丰富生活经验。

4、保证静态和动态的平衡课程。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的设置标准中要求,活动区的设置一定有动静交替。幼儿与在选择活动区时,教师就可以适时指导幼儿,要动静交替的选择,使幼儿的活动平衡。

这些是我在区域活动上研修获得的体会,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让区域活动开办得更加完善,让幼儿得到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2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一、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

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晋杰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教育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丛书》中提出的“区域活动建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彩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

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

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3

一、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是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区域设置是否全面。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区域空间结构是否合理。教师应仔细分析各活动区的特点与需要,以便合理安排不同活动区域在活动室的空间位置:是否考虑动静分开,如图书区与比较热闹的角色游戏区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是否考虑到一些区域的特殊需要。如科学区、植物区最好设在向阳的一面:是否考虑区域的开放与封闭特性,如图书区相对独立、封闭。而建构区则比较开放;是否关注一些区域的灵活变动,如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适当调整与变换区域空间。

区域目标是否有层次性。幼儿发展能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考I虑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考虑不同f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考虑: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

教师能否对资源作最佳整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区域空间的平衡与共生,倡导资源共享。对教师的评价,也要考察教师能否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每一有效资源,资源之间是否构成相荣、相济的生态关系。教师通过对资源的全面综合把握,使区域的资源达到最佳利用,效能达到最优化。

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实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教师指导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能否对幼儿进行多方面指导。具体来讲,能否指导幼儿制定区域活动计划。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评价,指导的方式是否多样、具体等等。指导能否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如装饰扇子的活动中。菲菲用各种图案对扇子的边缘进行点缀后,又在扇子的柄上进行了美化。活动结束时,教师指着菲菲的扇子对全班小朋友提出问题“这把漂亮的扇子与其它扇子有什么不同”,引起了小朋友的思考。接着请菲菲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使同伴了解到有序的排列能使作品更漂亮,而且排列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引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能否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如拼图区,有的幼儿操作时目的性很强。很快完成了拼图:但有的似乎有点急.一看这个图形不配就马上换另一个图形。对于一个可以调整指导策略的教师。会对第一类幼儿增加拼图难度,否则一味重复会变成机械操作;对于第二类幼儿则应引导他们关注认知对象的细节。

区域活动后教师有无反思。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活动安排及结果有一个反思与自评。如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幼儿有否发展、幼儿有否进一步活动的愿望、活动的材料是否要进行调整等。

二、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

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幼儿的兴趣如何。幼儿是否喜欢活动,他们经常选择哪些活动区和活动材料,经常从事什么活动,对活动是否充满热情,在活动区持续时间的长短。

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幼儿要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选择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在活动过程中依计划执行、完成活动。

幼儿的参与情况。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择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择区域;做出选择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游荡;此外,还可以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

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观察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领导者,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进行,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情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主要是考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是否与别的小朋友有真正的分工协作,如共同收集材料,分工搭建或完成同一任务;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是否有交流,如建构区有否与角色游戏区材料共享,美术印染区与制作区是否区域拓通,或某一区域是否根据需要适时分割……使区域真正达到生态式的互动。

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首先,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

三、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环境的评价

区域活动主要通过环境的隐性作用而间接对幼儿的发展起作用,区域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对幼儿发展的实效性。因此,对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活动区的使用频率。各个活动区使用频率的高低是考察活动区是否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重要依据。衡量活动区使用频率的高低以幼儿进入该活动区的次数为准,次数多即为使用频率高,反之则低。通过对活动区使用频率的考察就可以了解区域活动对幼儿的适宜性,进而促使教师灵活地调整区域,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对活动材料投放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加强活动材料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使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评价指标包括:材料是否隐含教育目标和内容、难易是否适宜、是否根据幼儿发展需要、能否利用当地资源和废旧材料、材料数量是否充足、幼儿是否参与活动区材料的收集与制作、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投放和变更材料、材料是否安全卫生、材料是否有探索性等等。

活动区规则的制订。开展区域活动前一般都要有规则的制订,它可以在活动中组织、约束、调整幼儿的活动及其行为。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规则制订的状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规则是否依活动内在情境所决定。例如,教师在语言区新投放了一台录音机,由于是新玩具,故参与人数很多,本该安静的区域变得热闹无比。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大家制订了“轮流玩,一人讲一次”、“每次时间不能太久”的规则,幼儿又恢复了安静而有效的学习。幼儿是否参与了规则的制订与修改。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倡导放手让幼儿发表意见,一起参与讨论规则,如某区域可以容纳几个人,怎样提示活动的人数,怎样约定活动的时间与次数,某一区域原有的规则不足以使大家顺利活动时怎样调整……通过幼儿的参与。幼儿理解、内化了规则内涵,从他律进入到自律。是否通过环境来暗示规则.即让“环境说话”,通过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问题,我们通常采用进门挂牌的方法,再如美工区,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要求幼儿发现椅子坐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这样区域环境所蕴涵的意义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幼儿区域活动的作用,减少了教师的语言指令,也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

区域间的互动。在评价区域环境时,区域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在活动中,区域之间不是完全封闭与相隔的,随着幼儿活动的需要是可以拓通与合理、适时地分割的,如幼儿在游戏中会把建构区建造的房子、车子等作品放置到角色游戏区游戏中,两个区就自然地结合拓通互动了。而幼儿在建构区搭建动物园、大桥等不同的建构活动,又自然地使这个区域一分为二,因此开放、动态的区域,鼓励区域间的组合、流动与合理互动,达到资源与活动成果的共享。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4

20__年6月23日我有幸在海大附属幼儿园观摩了大班幼儿体操和全园幼儿户外活动动。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我感触颇深。收获较大,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以下是我个人观摩后的体会:

一、观摩大班幼儿体操后我的感触

在观摩大班幼儿体操中无论教师领操动作和手势指令,还是幼儿根据老师的手势和指令变换不同的队形、队列都很有秩序、很整齐。从体操中体现了师生的互动、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器械的互动、孩子和环境的互动的氛围很活跃。

二、全园幼儿户外活动空间合理利用:海大附属幼儿园的老师们充分利用园内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孩子的活动场所。

三、运动器材准备充分

运动活动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时现的。海大附属幼儿园的运动器材有你熟悉的玩具,也有你未曾想到过的材料。非常丰富,能满足孩子自主选择需要与适度运动量的需求。(如:竹竿舞、挑担子等)孩子们都玩的得不亦乐乎。

四、先分班再换场地最后混班相结合这活动方式值得学习

幼儿先在老师带领下进入活动的区域,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游戏。还可以互换场地区域游戏,最后混班窜区自主游戏,自主合作活动中幼儿都很遵守游戏规则。整个活动老师只是充当引导者、支持者和观察者。整个活动孩子和孩子的互动、孩子和器械的互动、孩子和环境的互动氛围都很活跃。

通过此次观摩活动,我深深知道了如何组织和开展户外活动,使幼儿强身健体,快乐游戏、智能发展。玩出兴趣,玩出道理,玩出智慧!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5

按照教研工作计划,我区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在5月如期进行。活动经历了前期订案准备,中期活动比评,后期梳理展示三个阶段。

前期我们召开预备会,讨论制定评比方案,评委分组分工,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中期,比评结合,以评促建。最大限度发挥评委的作用:一方面是评选优秀的区域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有针对性、专业化的点评,让园所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期,一方面评委梳理我区区域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总结会上区教研员做代表梳理提升,并结合华爱华老师活动区游戏的讲座和《指南》解读,对我区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中存在的教师观察、介入、评价等共性问题进行培训。

另一面,组织教师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园所进行观摩,展示园在活动观摩后由业务园长和骨干老师作经验介绍,帮助我区各幼儿园在组织区域活动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

为期近2个月的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已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各园所结合活动的开展,静下来考虑如何把区域游戏这个幼儿园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长期地、有效地、常态化地开展下去!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6

区域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爱玩区域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区域活动时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开学初我们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学期活动区的内容,所以各项活动在开展时都比较顺利。

近两个月来,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

1.活动有目标性

我们把开学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九月份,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十月份,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两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像美工区,九月份到十月中旬我们的重点是玩色,十月份重点是撕纸,十一月份是填色,十二月份重点是线条画。有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动区规则

有序的环境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则,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3.注重讲评工作

小班幼儿不能很好的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还为幼儿创造了分享经验的机会。

比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印画、水彩笔、胶水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开学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参加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7

区角活动对于我们大家而言并不陌生,而且很多的姐妹园也都在致力于对区角活动的研究,区角活动是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更多的考虑了幼儿的个性和发展差异,让每个孩子在集体活动之余,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己一贯以来对区角活动比较感冒,想着成堆的自制玩具,自然对区角活动敬而远之,有了这次的学习体会,觉得自己先前对区角活动的认识真是粗浅和幼稚。

一、材料要实而不精

李建君老师的“用一周的时间去思考,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制作,花一个月的时间让幼儿玩”,带个自己的震撼决不仅仅是崇拜,更多的茅塞顿开,参观上海市虹口区的实验幼儿园,发现她们的材料确实是追求实在而不是精细,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得,但是我们平时就没有想到巧妙的进行运用,纸盒和易拉罐在自己看来是多么普通的废旧材料,但是她们的老师却能在如此普通的材料上进行开发,简单的打个小洞,就能让这些材料发挥不一样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乐此不疲,每个班级都有的“五角星”贴纸,自己总是高高的放在桌子上,其实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区角材料,看到小班孩子粘贴的作品,真是既美观又方便,我想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都应该做个有心人。

二、规则要面面俱到

幼儿在区角活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告状声、请求帮助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时候游戏不得不中断,但是李老师的“规则从问题中来”,确实解决了很多矛盾,比如等待和轮换规则,预约规则等都从幼儿的现实需要出发,既尊重了幼儿的兴趣,又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自己印象很深,每天开心上幼儿园的儿子有一天突然对自己说:我以后再也不要上幼儿园了,经过耐心开导才了解了事情的原由,早上儿子和好朋友闹矛盾了,好朋友在看喜洋洋的书,看来一段时间后离开了位置,儿子一位好朋友已经看好了,就拿起了心爱的图书,结果看得正起劲时好朋友回来了,要拿回喜洋洋的书,儿子自然不同意,于是两人发生了争吵,结果老师把儿子批评了一顿,理由是好朋友没看完怎么能拿走呢?儿子自然觉得委屈,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学习归来,我把学到的“会说话的小锁”介绍给了儿子班级的老师,我想以后类似的同伴间的矛盾肯定不会再出现。

三、空间要合理布局

在观摩虹口区实验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时,我发现从小班到大班都没有角色游戏的布置,我们在区角活动时,一般会把娃娃家等放到班级的区角活动中,其实是我们帮角色游戏和区角游戏混淆了,她们幼儿园在空间布局上,更多的考虑到了动静区分的原则,而且开放了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区域,据她们的老师介绍,对于操作性强的区域,幼儿有了动手的机会,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度会更强,其实这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心理学专家已经认证:人只有对自己亲身动手操作过的东西,记忆的效果会更好。她们老师在布局空间时,会根据区角的特征,进行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和连接式的安排,这些布局我想我们应该结合自己幼儿园的结构进行合理布局。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行为的跟进可能会是一辈子的,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艰辛背后的获得可能会是喜悦的,感谢两位班主任和这个团队,让我们有缘走到一起,期待着高研班更多的精彩。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8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和我园的教学特色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大班年级组一共开设了民间游戏区、编织区、美食区、印染区、服饰区、剪纸区、益智区、科发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结合幼儿园教学特色——民间游戏,挖掘农村资源,共同制作游戏器材。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竹竿、绒线、纸板、草席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进行制作。幼儿对各自带来的游戏材料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开发了农村资源。

2、巧用区域活动器材,让幼儿人人参与各种活动。

民游器材种类繁多,如:民间游戏区器材有很多的品种,如:沙包、抽陀螺、滚铁圈、抬轿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龙船、踩高跷、抛绣球、推小车、风车、竹蜻蜓等近30个品种,但每班每种的数量较少,我们便把所有大班的民游器材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分配,责任到班,每班负责管理5、6种,然后设计游戏方案和安排表,这样就可以让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游器材。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民间游戏区设计了“旱龙船”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还能自己组织进行比赛;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同色的一双旱龙船”该成了“不同色的旱龙船”的游戏,如一只是绿色,一只是黄色,那么就可以按照颜色进行直观的喊口号进行游戏。游戏器材适当调节后,能力差的幼儿也有了很高的游戏兴趣。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民间游戏区,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够,往往会产生游戏的倦怠感;在表演区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9

1、教育观念转为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自主必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观念的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反思,加以改进,才能实现这种质的飞跃。教育观念转为教育行为才能使工作落在实处。师生间的平等、尊重,使得对于幼儿的“反常行为”象课堂上的反驳等才能认可。承认幼儿间的差异,才能给每个幼儿不同的等待时间。才能调动每个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2、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自主性的三个方面

我们一直在谈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其实人的自主性有正反两面方面。独立需要过程,往往不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视其为束缚自己的绳索。过于自负则听不进他人意见。思维独立性过强,也往往爱钻牛角尖。所以,幼儿的自主性也要因人而异,对于自主性过强幼儿,教师在教育中要加以控制。把握好幼儿自主性培养的度,才能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过程中,虽然涉及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习得,但不够深入,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通过整个课题的研究发现在整个开放性学习区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幼儿放在游戏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以自己的能力去实践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尽量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给幼儿创造一种宽松、愉快、自由平等的氛围,激发并吸引幼儿在开放的交往中获得情绪情感的满足和社会性的发展。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由于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通过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因此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在日后的活动中是切实可行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10

自从听了浙师大幼儿园庄周赟老师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讲座后,感触颇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教育就是通过创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环境,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为幼儿的生长、发展所提供的场所和各种条件的总和,即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安全愉快、整洁优美、丰富多彩、动手动脑、益智健体、富有儿童情趣的教育环境,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使他们喜不自禁、乐此不疲地在环境中活动,在环境中探索发现、想象创造,在环境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培养和巩固了幼儿的情感、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个性等。在幼儿教育中,环境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的主题墙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环境是能够说话的",经过优良设想的环境能够起到暗示作用,能够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所以说,主题墙饰是推进幼儿发展不可短少的"环境"。

幼儿园的主题墙是展示幼儿作品的平台,是家主体,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我们应让幼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幼儿参与主题墙的成分也越来越多。主题墙并不是单一的起到摆设的作用,还有边框的制作一定要简单明了,不能太过于复杂化,还有色彩的搭配协调更是一个需要长时去学习的,在布置主题墙的时候,除了要充分体现主题的目标,将主题墙的内容丰富起来,还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经验,使主题墙能凸显教师与幼儿的个性特点。让幼儿充分参与到主题墙的布置中,将孩子的作品表现出来,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教室的主题墙,每当一个新的内容布置好后,幼儿都会利用游戏和休息的时候去寻找、翻看自己的作品,还会跟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在主题墙的布置过程中,主题里的内容需要不断的去更新,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兴趣以及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师在墙面环境安排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心,把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主题墙应鲜明,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所进行的主题,我初次布置主题墙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去布置主题墙,没有将小标题明显的表现出来,让人有种杂乱,而且内容重复,经过专家的指点后,我知道了标题不能只顾着华丽繁复,而是要让人一目了然,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凸显主题。

在主题教育中,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让家长了解主题墙创设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要布置一面出色的主题墙,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这和孩子的参与是相辅相成的。在布置《火辣辣的夏天》这一主题时,我们就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去收集有关夏天的资料以图片的形式参与,家长参与主题墙创设,能大大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效益。这面墙饰,有孩子们的快乐参与和家长的热情合作,不仅发挥了它应有的教育功能,也使家园关系更为和谐,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是教师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年龄特点,发展的需求为手段,紧紧盘绕主题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主题墙的布置,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帮助,让幼儿关心生活。

通过半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体会很深,懂得了环境创设是我们老师和幼儿共同走进主题共同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我们必须敏感地观察幼儿的每一个探索点,兴趣倾向,才能做好幼儿表现美的铺路石,引领他们走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审美境界。在以后的环境创设中,我们还要多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