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者主角,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通常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筋疲力尽,可是学生真正愿意学习、始终认真听课的却并不多,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很好,更不用说高效了。
现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的教学改革,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能自主学习的主体。
刚开始,我打心底不愿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书上有的,作业本上有的,也要抄到小黑板上,再来讲,学生写字慢,侧面和后面的黑板又看不清楚。我总觉得,我讲,学生只要认真听,跟着我来就可以。因为我怕学生自学或自讲,有些重点她们不能把握好,难点讲不清楚,再加上学生可能理解不到位,语言表达欠佳,唯恐她们耽误了太多时间。传统的教法不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现在学生自己讲,我在下面观察、指导,就能及时提醒有些不太专心的学生了,教师成了“田间”的守望者了。 高效课堂改革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学生可以“以优带差,以差陪优”,实现共同发展整体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再次,学生听课不易走神,听课效率更高了。
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是教师思想的大转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把自己融入
到学生当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而是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为去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师成了真正的引路人,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其次是学生了解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真正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大体上可分为几个环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巩固提升,达标测评。再次是学生分小组研究学习,有效地缩小了学生间的差异。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班级中人人互动,正如学生所说:“参与就有快乐,自信就能成功。”“课堂上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只要你敢想,敢发言,那你就是最棒的。”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启动,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谈几点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一、推祟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要实现由“主角”向“配角”的转变,必须具备三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它要求尊重学生动手学习的权力,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最后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即建立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在五个方面:一要从教学实践者向实践与研究者并重转变,教师在职教学的第一线,通过长期的教学体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果在实践的层面上不断研究教材、总结教法,再不断学习和借签他人优点,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定大有收获;二要由生物课程的传授者向实施与开发者并重转变,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广大的教师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这就需要有二次开发课程的能力。要具备挖掘教材的能力、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开发新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能力;三要从单一的教育者向教育与学习者并重转变,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四要教案的执行者向生物课堂教学的创造者转变,教案是一份蓝图,它是上课的前题,过分地一成不变的依赖教案,将会束缚自己的教学行为,必须创造性地运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五要从师道尊严的长者向亦师亦友转变,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差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切忌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其自尊心。
二、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观,潜意识存在通过学习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发挥出来。特别是经过新课改这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洗脑风暴”,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优良个性品质,这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首先课堂教学是思维教学,一个思辨的、有思想的课堂,必须突出一个“静”字,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该静则静,不能只强调活跃,一刀切。每个学生思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把每个人的思考拿出来,让大家讨论明辨、争论,互相取长补短。这时课堂活跃起来热烈起来。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教有思想的东西,学生从你的思想的知识中去感受思想,学会思想。
课堂教学还是生活教学,也就是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发展、自由探索知识和教师智慧展现的教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是知识反馈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创造出一种探求知识的情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唤起一种深深的感悟。
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变化得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我们再不改革课程合格率,就无法适应教育形势和社会形势的需求。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对学生负责,就必须使其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个性的张扬。在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指导原则,以努力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和思考:
一、以“教学观”和“智能观”的转变带动自己教学思想的更新
从教学观念上来说,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对此有专家提出,巧设教学情境,妙提问题引导,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求知欲望。笔者以为,应该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想、自发做和主动说的过程中完成从质疑、探索到认知的学习过程,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和积极性,扩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从智能观的转变来说,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知能并重、方法先行的教学策略,以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读精品、讲经典、论生活、练口语等形式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智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最终学会学习。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在备课环节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应该将教学过程归还学生,突破教学思维的惯性,以学生的认知曲线为依据,构建张弛有度、波澜起伏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适时地调整教学的节奏与进度。在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时,应该以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作为教学评价标准,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为教学底线。
二、以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为基准,科学、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已经不再只是授予学生知识,与知识相比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用尽心智去打造一个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课堂。这就促使教师必须细读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以此为基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心得,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预案,有效把握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当我们面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问题的分歧时,应该抓住其中共同的和最核心的内容,避免或少涉及过难、过偏的知识以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高考复习阶段,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适当讲解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让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一懂十”。
三、以学生已有的认知为基础,精心准备、动态生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实行新课程以后,课时少、任务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说想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紧抓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突出教学特色,让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逐渐形成对高中语文核心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来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产生探究的欲望。对于新授课来说,就要发挥师生双方的创造性,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或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对于习题课,我们就应该注意学生对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掌握,注意对典型例题的共性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方法与对策。对于复习课,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来审视所学知识,结合已有的知识网络来对所学知识加以比较和分析,并在针对训练中提升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坚持正面引导
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新课程不再过分强调评价过程中的选拔与甄别,而是更注重评价对学生的促进功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为最终目标,以多元化、发展性的理念为宗旨,强调评价策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显性结论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将评价作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的手段,更应该将其作为促进学生发展、了解学生需求、找出学生个性差异使其认识自我的途径。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教师应从应试教育的樊笼里跳出来,不要留恋旧路,要有勇敢的拓荒精神。所以,更新教育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再是只具备科学知识能力、社会评价能力、生活审美能力,还要有独特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存在着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提问,长期处于被动思维的状态,所有的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这样怎能学生启发创新思维?因此我在课堂上,常让学生先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而后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我补充,得出结论。如:在进行地图三要素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分小组绘制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得出每一张地图都要有“图例、比例尺、方向”;在人口增长折线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动手画,而后在画的过程中发现,得出绘制的过程、方法。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素质教育走向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新课标实施的立足点。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理念,锐意改革,大胆进行教改试验与实践,通过一系列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探索培养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途径和模式,使之有利于人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使地理学科的教学适应素质教育模式的转移和不断深化。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生活,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分月饼,分西瓜入手;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分与秒的进率,可以让学生听听钟表的声音,从“嘀嗒”声中体会秒的长短,还可以让学生数一分钟,在“嘀嗒”声中来证实1分=60秒;在讲面积概念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周长可以让学生用手指圈一圈;在讲圆柱体的时候,用纸做一个圆柱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侧面积,什么叫表面积,各是什么形状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高效率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资料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本事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本事。下头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白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明白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本事的过程之中。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我所观察到的说出来,之后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资料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在教学课本P17的“比大小”时,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观察了一下,很快就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有的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我都给予肯定。然后我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我问:“谁多谁少?”学生齐口说:“一样多”。我再说:“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生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这时,我又出示3个桃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说:“桃多,香蕉少。”最终,我再出示3个桃和4个梨,学生立刻说:“桃少,梨多。”这时,我又问:“刚才你们说桃多,此刻又说桃少,到底桃是多还是少呢?桃、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适宜?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桃比香蕉多,香蕉比桃少;桃比梨少,梨比桃多;梨最多,香蕉最少。”学生发言很热烈,进取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高。
这样一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资料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确定、综合的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
三、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本事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本事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一样标准来分”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我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齐,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终动手把自我认为一样的分在一齐。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一样的方法。如:1、按铅笔的颜色分;2、按铅笔的长短分;3、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4、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5、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6、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确实让我惊叹。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教师就会对该教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进取、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必须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教师在和他聊天,心境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教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所以,家访能够帮忙教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教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仅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经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资料,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境、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境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异常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本事的最好表现。
3、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景,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一个学生思路没理顺出错了,教师要给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评,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要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当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说起课改我们都不陌生,回顾参加工作以来,所经历的课改浪潮已很多次了,今天我就课堂改革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改?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课堂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体现课程选择性。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备课不充分
很多教师对备课没有足够的重视、课堂上学生身上表现出的很多问题、直接诱因就是备课不到位。虽说学校现在实施了集智备课,但很多时候也是走形式,没有把备好课这一任务落到实处。往往重视了大框的设计、对细节的关注不够、往往沿着一条路走下去,不能多个角度来设计、往往重视了探究内容、却忽略了方式、方法。
2、教师过多干预
课堂上教师习惯于以往的教学流程、虽说一开始给学生时间去自主探究,但由于学生在汇报时不能按教师预想的结果汇报,会出现原有的自主探究、学生汇报演变为教师的横加干预,教师讲解。“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于我们大多数教师的课堂。认为自己不讲学生就不可能会思想比比皆是。
3、学生小组合作成效不高
大多数小组合作时,学生仍处于各自发表各自的意见的状态。原本能在小组解决掉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组员之间的配合度不够。
4、课堂低效
一节课我们能解决几个问题?能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能达到几个学习目标?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很多老师的课堂低效、单一、乏味。在国家双减政策落地以后,“减负、增效、提质”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高效,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四、课改改什么
我认为课改主要改课堂,改教师,如果教师不变,课堂就不会变。所以课改的实质是改教师,教师应该改什么?首先,教师必须改观念,由原来的以师为本,变成以生为本;由原来的以教为本,变成以学为本。其次,教师必须改变角色,由原来的课堂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引导者。再次,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也就是改变自己的课堂模式,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模式。所以,课改教材改革是前提,课堂改革是核心,改变教师是关键。
五、具体措施
1、抓好集智备课
周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要以集智备课为抓手,集中大家的智慧,备好课,做到胸中有竹,上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
2、发挥三级三类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作为学校我们每学期要多组织各级各类的示范观摩课,让教师去观摩学习?,在学习借鉴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3、多组织听评课活动
每一次听评课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可能都是一次提高的过程。因为个别的教师面对学校领导来听课,可能思想上会更重视?,不管备课,上课我们可能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准备,你用的功多,效果肯定会会比平时更好,就算上的不成功,也可以吃一堑长一智。一次次的的积累就会成长。
4、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办学没有特色,一个学校没有自己的校本课程,只有根据本校及学生特点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才能使我们的学校更有特色。
总之,课堂改革千百种,希望我们的老师要有大教育的思想,要着眼于整个教育事业,而不能只是为了应付每天的工作,一定要有探究意识,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教师在学习上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搭石》这一课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读、找、画、议地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把你在生活中有感受到的美说一说。进行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还能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自身的的原因课件操作不灵活,延长了上课的时间.这是我不成熟的表现.在这应该好好反思,并吸取教训,争取今后做得更好.
2、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写一写你身边的美”临时改成了“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3、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谈体会谈感受。设计的内容太多,想讲授的太多,因而对文章个别语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什么?能否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让教学回归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人本教育”。因而,新课程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理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变,因为新课程实施的是“人的建设”。
所以,新课程呼唤教师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有两串钥匙:一串钥匙挂着“尊重”、“保护”、“关爱”,一串钥匙挂着“唤醒”、“激励”、“发展”。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只有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对话、完整人格的交流,学生才会体验到做人的全部尊严,才会享受到被人尊重的生命快乐,才会使师生关系具有“教育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许多教师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对学生的情感和爱。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人都是渴望与别人亲近、被他人赏识的。左思写成《三都赋》,被皇甫谧发现,为之作序,才获得“洛阳纸贵”的盛誉;普希金得到茹可夫斯基的赏识,后来成为“俄罗斯文学之父”;凡尔勒的科幻小说得到第十六家出版社的赏识,才得以蜚声世界……
教师应蹲下来了解学生的世界,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参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参与他们的游戏,甚至闲话家常。
教师应多方位地向学生展现自己,不只展现优点,还要勇于暴露不足,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金光四射的“神”,而是普普通通的人,有血有肉;最理解他们,同他们最接近。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教学不是强迫,不是命令,而是钻进学生心灵世界,去寻找、激活好学上进的积极因素,创造种种环境条件,刺激学生产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索的愿望,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活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
新课程期待着这样的学生:做应用题喜欢一题多解,写作文爱选新奇的开头和结尾,画画时不小心溅了一滴墨水,会想方设法让它变成一个美丽的图画,因而,教师必须像导游,在观览与探索中“导”激发“游”,“游”催动“导”,问题不断产生,风光不断变化。最终,学生真正掌握人类最重要的武器:一双慧眼,一颗慧脑,从而从书籍走向生活,直至去阅读宇宙这部大书,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征服珠穆朗玛峰是人类的夙愿,但我们不能因此要求所有的学生去攀登它。”学生是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的独立的人。让我们带着真诚、热情、平和走进新课程,让我们用理解、尊重、信任、欣赏、期待的钥匙开启多彩而生动的明天!让学校成为无墙的乐园,让知识富于吸引力,让书籍成为学生的密友,让作业成为学生游艺的平台。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进行的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模式,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学生内在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数学课的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因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做到课前备好课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备学生,就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有方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因此,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通过大胆尝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讨论问题积极,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多,表达知识的口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讨论的问题很激烈,各自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有的问题争执不下,才请教老师。一部分学生性格孤僻,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仍然很不适应这种教法,还需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大胆发言,彼此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要着眼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的课堂要求构建的是素质教育的课堂,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着眼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内在心理的写照,取决于它的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提高学生的素养就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性。新课程的功能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双基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进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在积极推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时,结合本校学生及教材实际,从思维上彻底更新,不照搬照套,不断尝试合适自己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活力。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
体会之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从现在抓起,立足脚下,步步为营,才有可能夺取胜利、走向辉煌。因此,必须先把自己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自己认识到:教不好学生不能找客观理由,必须从自身上找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思想上根本转变,时刻明确“为了学生,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身为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学生是方法问题,教不好是因为没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
体会之二——“预习出课堂效果”
1.让学生提前知道要讲的内容,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必然对讲课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课堂就目的明确,教师就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效果,远远比没有预习的满负荷课堂要好的多。与其让学生“蒙在鼓里”听授课内容、让教师大劳动量地讲解,不如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早早地进行预习。
2.我们从小学就知道“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个人尽皆知的口号。但是,很少认真付诸实践。如何将“预习”由口号变成实际呢?这就要求教者们具有深入思考研究教学的精神,这是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我们必须深思,在闲暇之余,不妨坐下来静静反思一下:我们是否真正探求过好的方法。 体会之三:“让自学成为一种习惯”
要学生形成预习的习惯,必须做到“以教材为本”。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本,第一个优点是教学目标明确,第二个优点是操作方便,第三个优点是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为和谐而且知识前后连贯。学生的自学容易成功。
2.对后进生有一套方法。
后进的原因大多为没有意志力,不爱学习。如何让后进生也自觉地参加到预习中来呢?
通常的转化后进生的做法是“人治”,即通过教师来转化,通过家长来转化,通过优秀学生来转化,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模式有三个重要的环节:
(1)每天请后进的学生上黑板,所做的题目,全班同学要评点讨论和纠错。
(2)每堂课都有独立作业。
(3)每天课堂上完不成作业,要课后辅导,要天天清。
我觉得我们如果也每天坚持这样做,给学生以制度的压力和不懈的督促,后进的学生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必然格外认真学习,必然笨鸟先飞,必然虚心向旁边的学生请教,这样就会渐渐形成预习习惯。
以上是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不成熟的体会,我坚信:只要我做了,就会有效果。
教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的同时必须明确要求,要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哪些问题可以结合课本进行;哪些问题要动手试一试;对例题的处理怎样进行模仿和交流;最后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归纳。这样,学生在明确的'要求下进行有序预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小纸条”的使用中,教师把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分条写在小纸条上,分发到每个学习小组手中,让科代表组织本组课下预习,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小纸条也相当于一个小学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学生也能针对内容重点准备。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规定新授课应简洁,复习课应略微详尽些。目前,“小纸条”在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小纸条,作用大,带来课堂新变化;小纸条,看似小,老师学生手中宝。”已成为学校师生的共识。
复习阶段:小纸条写上重点题,多数是我自己写出来的,很多推断题都是我原创的题。根据学生试卷上的不同错误,我有针对性的给每个学生发放纸条题目。学生看到都是老师手写的或自己编的题目,都能忙上完成。我都认真批改和让学生订正再检查.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照.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收获都很大.时间上也很方便,如下课去班级给几个同学做.通过小纸条使用,很多同学都有很大的进步。
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要通过系统设计,多方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个性化成才是中心
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应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不同个性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做好顶层设计,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保障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习得一技之长,顺利进入社会稳定就业、成功创业,成就出彩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相对低分录取的学生,但他们绝不是“二等公民”,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重树信心,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习得一技之长,努力让志愿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进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就读职业院校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文化技能并重并举。目前,个别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制约,技能教学仍是在黑板上教学生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仅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不开设或很少开设文化基础课程……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要坚决予以摒弃,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并举。
专业特色发展是基石
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科学定位,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不一样,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统筹力度,协调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__”等战略部署,依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前瞻性地调整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与区域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
服务产业特色发展。如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需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找准专业定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接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特色专业(群)、打造品牌专业(群),逐步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职业院校部分专业招生、在校生人数一直位居各专业前列,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特色。对此,职业院校要积极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校企协同育人是主线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抓紧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湖南、河南、宁波、深圳等省市先后出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促进意见、管理办法或者地方性条例,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先行者的经验,立足所在地方、行业和学校实际,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明晰校企合作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发挥行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着力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动行业部门、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协调好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或示范性职业院校,通过集团内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的有效沟通与互利合作,发挥好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应用项目攻关、特色专业共建等多方位合作,推动校企共生共荣发展。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密切合作。
教师素质提升是关键
整体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职业院校的院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应具备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了解经济社会和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懂校情,知学情。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培训,通过“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等措施激励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要根据专业调整和产业发展态势,主动从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和一线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教学内容跟得上相应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营销策略等前沿变化。
鼓励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互联网+”新时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和手段日趋多样化,要大力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全时空互动,调动教师教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管理规范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专业多样、学生多元,管理难度很大。
注意规范引导。近几年来,教育部适时修订了中职、高职专业目录,完善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制订、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贯彻实施好这一系列标准,需要地方积极探索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需要职业院校积极借鉴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在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技能达标的同时,鼓励地方和职业院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加强常规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职业院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开展诊断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以及毕业学生和家长的口碑。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全过程适时进行诊断、技能抽查、综合素质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教育管理专家、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绩效评价,实事求是改进教育教学。
今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经济倍增、环境倍优”计划,坚持“事业当作产业办、非义务教育市场办、人民教育社会办、引进民资外资办”的运作方式,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促进了全县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一方面教育水平居全市前列。全县初中入学率达99.1%、巩固率达98.8%,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6%,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初、高中教学质量继续攀升。中考优秀率达36.03%,生均总分列全市第一;普通高考本科达线1351人,600分以上数、本一达线数均处全市前列,高考综合考评名列全市第一,再次获得市教学质量优秀奖;职教单招本科达线176人,专科达线355人,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9.6年。全县有12个镇成功创建“双高两基”。
另一方面事业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我们加大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全县撤并、改分部初中20所,撤并、改点小学132所,实施了以“课桌新、板凳新、讲台新、电灯亮”为主要内容的“三新一亮”工程,新生危房11945平方米全部消除。县直学校和各镇中心校、定点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钟庄中学、建阳小学、上冈小学、蒋营小学易地搬迁正在实施;县二中、外国语学校、芦沟中学、颜单中学、冈东初中、宝塔初中、冈东小学、镇北小学等校的改扩建项目,多数已经竣工交付,其余也接近尾声;上冈中学校园整体改造三期工程、少年宫改扩建等项目已经启动;新建了集青少年校外教育与市民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希望广常全县新建、扩建校舍40000平方米。教育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展望新一年的教育工作,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搞好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动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又将召开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也对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教育工作得到了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谁来履行义务教育的义务不明确;二是“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建立,各级政府承担的职能难以保证到位;三是农村中小学将全面实行“一费制”政策,由于标准相当低,学校将难以维系。尽管这样,我们仍然要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高中阶段入学率达75%、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高考升学率达80%和全民健身活动参与率达45%的'“五大指标”,全力实施农村学校寄宿制、教育信息化、特色创建和教育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工程”,再创建湖教育新优势。唯此,才能达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八个适应”要求,才能办出使全县80万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办法只有一条,靠改革,而且要深化改革,加快进程,加大力度。
一是积极运作产权制度改革。
在全县教育系统中,进一步确立经营学校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教育事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运作,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借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坚持不懈地把教育做大、做优,把学校做新、做强。第一,加快股份制改造。选择1——2所县直学校实行股份制改造,国有资产控大股,学校领导层、骨干教师控股,同时吸纳部分社会资金,实行国有民营。第二,新办学校采用新机制运行。对新办学校边建设边改制,学校竣工改制完成。与上海投资方洽谈,待新办学校建成后按实评估,由投资方买断经营,仍以原校为主体,面向全县招聘教师、招收学生。第三,大力吸引民资改造学校。
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积极鼓励和支持公民个人和外资办学,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发展,用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运作,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做大做强国家级示范高中、省重点高中等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选择1——2所县直学校面向教育内部拍卖,全部吸引社会资金,转制成纯民办学校。对各镇中心初中、中心小学的生活服务设施,包括定点完小的寄宿制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吸引民资投入,更新设备,改善条件。第四,对学校部分产权进行改制。采用民营化运作方式,将农村学校的部分产权转移。吸引上海德亚集团投资5000万元,添置农村中小学计算机等电化教学设备,收费还贷,产权归投资方,使用权在学校。第五,全力盘活教育闲置资产。在巩固中小学布局调整成果的基础上,对撤并学校的闲置资产通过内部划拨、出售出租、置换等方法进行盘活、处置,变现资金专项用于学校建设、危房改造和“普九”欠债。同时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争取全部到位。
二是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苏政办发[]113号文件精神,严格中小学人事编制管理。建立县城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期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师从城镇向农村流动,从强校向弱校流动,逐步将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分流,促进教师资源的有效利用。坚持按需设岗、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契约管理的原则,建立教师与学校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加强对教师履职情况的考核,强化聘用过程管理,实行末位待岗淘汰制。建立评议教师制度,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和家长不满意的教师必须离岗。深化教育系统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使分配档次的拉开更趋合理,加大优秀人才工资待遇,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建立健全以公开选聘、民主选举等为主要形式的校长选任机制,进一步扩大学校干部的选拔任用范围。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校长履行岗位职责、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其任用、奖惩持钩。
三是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认真抓好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重视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及时做好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促进新课程标准实施水平的提高。积极做好初中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准备工作。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引导广大初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为实施新课程标准奠定基础大力实施科研兴教战略。认真抓好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省重点课题《生活作文教育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积极做好课题实验与成果转化推广工作,继续学习南通、洋思和衡水经验,促进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大面积、大幅度提高,继续保持在全市第一的领先水平。
四是努力实施“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综合改革。
按照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要求,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提高办学效益。一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二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三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年内向外地和我县经济开发区及各镇工业园区输送劳动力1.8万人,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XX年。继续主动参与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或转让技术成果,开发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与科研成果,促进全县“农科教结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教育事业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事关“两个率先”和“双倍”计划的顺利实施。这次会议之后,我们将按照县领导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xx年全县教育工作的目标与思路,并通过扎实工作,确保教育为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份额。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在当今义务教育的普及时期,教育机会人人均等,但学生的具体情况却各不相同。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既不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也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本人对初中地理的“分层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想:
一、“分层教学”符合教育学的一些基础理论
1.分层教学能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每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又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同一年龄的学生,在心理发展速度和面貌上又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成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这些差异,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区别对待,既争取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也有利于造就一批优秀的学生。
2.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思想
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原则之一 ,贯穿于我国古代教育史。孔子说: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和爱好。孔子之后的孟子、朱嘉等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思想。可见,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一贯崇尚的,也是今天我们教育教学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而分层教学的实质也即因材施教思想。
3.分层教学符合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和教学的可接受原则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 ,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按教学规律及原则要求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对该条件来说最大可能的结果。反映在全班学生身上,即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在这个时期内最合理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效果。“可接受原则”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感到负担过重。夸美纽斯更明确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安排都要适合学生的能力”,而分层教学则符合这些原则。
4.分层教学是掌握学习策略的具体运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其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不同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如果把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水平预先固定在某一掌握水平上,使学生得到的学习时间及其教学帮助与某个个别需要相适应,那么教师能保证几乎每个学生都达到这一掌握水平。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造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分层教学同样把学生是否接受理想教育作为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主张照顾学生的个别特点并给予额外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掌握的程度。
5.分层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发展性教青,而不是英才教育、选拔教育、淘汰教育。素质教青并不反对英才,但反对使所有教育一统为英才教育的模式。在素质教育中,老师是伯乐,要发现优秀的苗子,但首先是园丁,呵护每一株幼苗,素质教育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因此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而分层教学恰好能适应这一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教师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学的基本程序出发就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内容等问题做一探讨。
一、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课前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
3、制定计划。要教好,学好,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丈,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目标责任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指导学生制定出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小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
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英语知识的学习,要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中应即时反思,该节课重点在那方面的教学,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及交际等方面的会话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英语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3、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4、记再教设计。 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英语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
迎着我们临邑县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的春风,我也积极的参与到这条教改的队伍中来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我进行教改的核心,我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把每个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爱上英语,把英语说好学好。
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
一、利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从实行了分组教学以来,我大胆的教学教学改革,课堂上从此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学生越来越喜欢上英语课了。
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给他们的精彩展示予以加分的形式,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关注每个学生,让他们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他们在自己小组中的重要性之后,没有一个学生不好好学的。
二、课堂上每个环节都做到及时反馈。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不少于三次。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无论在读单词,还是读句子,读课文,我都重视每个环节的反馈,做到反馈要及时。一节课下来,谁会谁不会,我的心中很清楚。如果不会的同学,就不能给小组加分,所以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一节课下来,我看到的是学生成功的笑容,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三、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给他们进行个别展示的空间和时间。
我的学生都习惯了背诵课文,有的还没学就已经背过了,注意在家预习,坚持听的学生逐渐增多,这是一个好现象。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说英语,在课堂上,就提供给他说的机会,让学生多进行自我展示,既锻炼了胆量,又提高了口语能力,他在课堂上不说不行,必须张开嘴,反复的练习。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学生。齐读时感觉很好,听不出有任何错误,但个别读时,尤其是基础差的读时,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读音,及时给他纠正,这样效果是最佳的。
不断的教学,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是我的目标,也是我现在正在做的。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说会的。我要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宽广的舞台,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口语。为了达到目标,我会尽上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跟上教改的步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成功是属于有准备、有头脑、有毅力的人的!
我通过对《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学习后,在教学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 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学内容的添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册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
五、实践活动的出新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教师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学的基本程序出发就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内容等问题做一探讨。
一、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课前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
3、制定计划。要教好,学好,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丈,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目标责任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指导学生制定出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小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
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英语知识的学习,要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中应即时反思,该节课重点在那方面的教学,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及交际等方面的会话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英语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3、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4、记再教设计。 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英语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