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7篇)
与往年一样,感动中国总影响着千千万万中国人。在这些感动人物中有国之大器精英,也有百姓草根凡人,但却都以不同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名族人民。又是一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内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撞击与神圣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背后,我收获不仅仅是文字上朴实与感动,更多是内心中无法言喻那份震撼与动容。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对感动中国中是教师职业感动人物也会有更多感触。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人物。他是学生口中“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孩子。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家,将了解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大学梦。然而,自己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最后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他“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命运。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老师用生命谱写出了人民教师关荣与伟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转变。
20__年3月3日晚,备受瞩目的《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来自香港无线电视(TVB)的主持人陈贝儿获评“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
20__年,陈贝儿凭借豆瓣9.5分的TVB纪录片《无穷之路》,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赞美。
以香港媒体人视角看内地扶贫,五人团队历时三个月,穿梭全国六个省份,深入十个曾经深度贫困的地区。走到云贵高原大峡谷,踏进大西北戈壁沙漠,进入川藏高原,真实地用脚丈量每一寸土,了解各地民生,向观众介绍各地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纪录片贵在真实,而真实在于细节的把握与感情的投入。
在《无穷之路》中,每到一个拍摄地,陈贝儿都尽可能地深入体验当地生活,亲身经历各种职业,快速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感受乡村振兴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惊喜变化。她天生的亲和力也在节目播出之后饱受全国观众赞誉。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陈贝儿的颁奖词: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以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对于获评“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陈贝儿表示,作为媒体人,通过镜头传递真实故事是份内事。
20__年很难得有机会拍到《无穷之路》这部纪录片,见证并展示了祖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传递正能量给观众。
未来将再接再厉,用心说好中国故事!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如约而至,守在电视机前的我看着荧幕中的一个个人,听着一件件事,不自觉的便红了眼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八十七岁的孙家栋爷爷已经年过古稀,少年勤学的他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家栋”——家国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的传奇,孙家栋爷爷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紧密相连,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课返回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总工程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他领导下发射的卫星竟奇迹般地占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镜头前两鬓斑白的老人眼角湿润,泪光闪烁。眼中满含的是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熊熊火光闪耀灵魂。20__年五月十八日凌晨,一场大火猛烈的袭击着一座居民楼,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义无反顾的三次冲进火海救人,二十多位邻居无一伤亡,可是从火场出来的王锋,已经被烧成了“炭人”浑身漆黑,神志已经不清醒。在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王锋的伤情似乎有所好转。正当所有人都盼着这位英雄能早日康复时,十月一日下午,他却悄然走远,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他的无私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心中永生。
诲人不倦无私奉献。支月英是江西省澡下镇的一名老师,一九八零年,只有十九岁的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来到离家百里远的泥洋小学。这里山高路险,支月英却丝毫没有退缩,毅然决然的留了下来,成为了一名深山女教师,三十六年以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山村的讲台上,几十年如一日,从“支姐姐”变成了“支妈妈”,培育了大山深处的一代又一代人。
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坛写春秋。你跋涉了许多路,却终是围绕大山,吃了许多的苦,但给孩子们的却总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却白了你的麻花辫。
今年《感动中国》中最使我感动的是何玥姐姐。
当小何玥离开我们时,我潸然泪下,不为她的离去而痛心,而是为她的爱而感动。她未曾离去,她的爱融入了天地。她一直都在这里,带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勇敢前行。“何处春江无月明”是的,处处春江都有月明,你就是那明月,将爱融入清亮的月光,谱成一首动听的生命乐章,爱的乐章!在你身上,我们看到了那高悬头顶的大爱,从古至今,熠熠生辉,永放光芒。还有一个大孝子——陈斌强老师,他从小没了父亲,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姐姐。母亲把三个孩子养大,陈斌强长大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生活能力。妈妈,从我们出生,开始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妈妈的关怀无微不至,妈妈的大爱,我们无以为报,能做的只有在生活中多关心她,呵护她,让她也能感受到我们爱。陈斌强说:“我们孩子可以等,但是父母等不了了。”没错,我们要想回报母爱,必须行动起来。从古至今,孝子数不胜数,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温暖的亲情不断传递。我们要向何玥和陈斌强学习,我们要珍惜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处的人!
侯旭阳习作展爸爸的朋友星期天的早上,天气晴朗,爸爸和妈妈出去有点事,妈妈说:“小明你在家里好好呆着,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爸爸妈妈走后,小明觉得很无聊,就画了一张画,又做了作业。忽然,听见一阵敲门声,他就从房间跑出来问:“你是谁呀?”门外传来一位叔叔的声音,叔叔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小明就搬来一把椅子,站在上面,通过猫眼,看到了那叔叔的样子。他身穿绿色的上衣,一条天蓝色的裤子,棕色的皮鞋,手里拿着本厚厚的书。小明想了想他是我爸爸的朋友,爸爸一定知道他是不是好人。小明说:“叔叔我有点事一会儿就回来。”叔叔说:“快点。”小明就打电话给爸爸说:“爸爸有没有你的朋友来我们家啊。”爸爸说:“有,你要好好的对待你这个叔叔啊。”小明听爸爸这么一说就大胆的放叔叔进来。小明让叔叔吃水果、看电视……叔叔要走了,爸爸妈妈也回来了。爸爸说:“我送送客人吧。”爸爸边送叔叔,叔叔说:“你儿子对我太好了,又是让我吃水果,又是看电视太好了。”
爸爸说:“应该的,对待客人就应该这样有礼貌,这么好。”
今天下午我们在班里看了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感动中国》,因时间关系没有完全看完,回到家我又把剩余的部分看完……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让我最感动的是现在91岁的刘盛兰。刚看到他的名字,你一定觉得是个老奶奶,其实他是一个老爷爷。光光的头,带了个破旧的帽子,每天走很远的路捡垃圾。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后来还是散了,从三十几岁开始,他就一个人生活,他那粗糙的手,泛红的血泡。扛起来100多个人的命运。他在城里废旧的房子,又因一次大火……
他每月不超过50元的收入,却资助一个个学生上学,从73岁开始,一直到他不能再动。对他来说:“剩下每一分钱才是最重要的。”二十几年他没有吃药,没有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是从垃圾里捡的饭菜,和邻居给的吃食。就是这样一个人,谁能想到他在二十多年来资助了一百多名学生上学。捐款多达十几万。他90岁那年过生日,他资助过的学生都聚到一起,陪他过生日。那是他二十多年来吃过最好的饭菜。哪怕风烛残年,也发出微弱的光。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一定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去做这份他喜欢的事情,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大爱都无法理解,但这是铁一样的事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哪怕是为了这样一个耄耋之年仍然为了教育奋斗终身的残烛!!
今天校外辅导班组织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的是太感动了,我是边看边流着眼泪,十个人编织了十个故事造就了十个英雄,他们的事迹都十分典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要说对我最感动的是张丽莉老师的事迹。一天晚上,一辆失控的大车像无头苍蝇一样,高速撞向刚下课的初三(3)班的学生们,当时情况万分危急,张丽莉老师看见了这可怕的一幕,她第一反映就是不顾一切冲向孩子们,用力把孩子们推开,孩子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当他们反映过来,寻找救命恩人时,发现张丽莉老师已经被压在车轮底下,动弹不得。同学们含着泪拨打了120,当这位善良的好老师被赶来的救护人员艰难地从车轮下救出抬上担架时,四周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120救护车开上公路时,已有自发的数百辆车等在那里,一起开着灯为她送行。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过了好几天张丽莉老师才从昏迷中醒来,可她再也不能正常行走了,下肢已高度瘫痪。
在节目播出中,她是坐着轮椅出来的,她的学生们个个含泪向她拥去,抱成一团,全场一片掌声。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停地在想:张老师是个非常普通的女老师,她当时那来那么大的勇气?她当时有没有想到后果?她完全可以自己躲开,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人会责怪她的,可她却毫不犹豫地冲向死亡,把生留给了学生。这种不顾个人安危,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壮举不是每个人随便能做到的,是张老师平时心中装着学生,是张老师对学生充满着爱,是张老师的善良和高素质。张老师是时代的骄子,是我们的英雄。现在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象张丽莉老师这样的人啊!让我们永远记住——张丽莉这个名字。
清贫不失善良;年迈不失活力。他,一个九旬老人,没有温床暖枕,没有子孙绕膝,有的只是对失学儿童的怜爱和为孩子们圆上学梦的执著心。他的名字是――刘盛兰。
陈雨露这样评价他:“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语言,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的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敢问世间能有几人,风烛残年却节衣缩食?布衣褴褛却倾其所有?形单影只却从者如流?病困交加却矍铄伟岸?这位老人,是用生命在助学。
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老人用来包钱的布块时,充盈在眼中的泪水无法抑制的决堤――那块发黄的布里包裹着零散的硬币,一角,五角,一元……老人饱经风霜的眼眸中,流露出了幸福的笑意,而那张笑脸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他烈日炎炎下拾荒的身影;冷冽寒风中困苦的生活。
也许他比受助者还要清贫,但却比锦衣玉食者更加富足。不是所有贫苦人都需要捐助,也并非只有富贾才能扶贫。慈善与名誉绝缘、与地位无关,而是用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将善良的本真诠释到极致,刘盛兰就是这样的人。
善举往往一时易做,一世难得。面对着星星之火,行善之风终会燎原。总有一天小悦悦的惨剧不会发生,扶与不扶的问题无需纠结,“人之初,性本善”感动中国的意义正在于唤醒那一颗颗沉睡已久的善良之心。
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从20xx年创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以来,已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而这一次的热搜,却是争议颇多。事情是一个华坪女高的学生,在毕业几年后,带着老公和孩子回到学校,拿了很多钱说要捐款。结果张桂梅校长生气地说“滚出去”,女学生问张校长,是不是你嫌弃我没能力?张桂梅直接说:“是,家庭那么困难,我们把你供到现在,你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指望男的养你啊?女人必须要靠自己!”
有些人就急哄哄地开始说了,她这是思想太过局限,一棍子把全职主妇打死,甚至有搞起男女对立之嫌。但在评论前,要先看看她所付出的努力和立场。这个一身是病的女人,曾在记者问她:“为了建华坪女高,您付出了什么”时,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付出的几乎是生命”。要知道,在华坪女高里上学的都是什么人,那是大山里的女孩,可能原本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要被父母嫁出去,张校长扛着重病把命都搭上了,就为了这些女孩能有更独立更精彩的人生。她哪是教师啊,简直就是操着一颗老母亲的心,她害怕的是什么?是如果哪一天女生的老公变心了,要离婚了,那个女生根本没有资本抗争,而且等她年龄再大一些,重返社会职场肯定更困难。你问问哪个HR愿意招在家待了好几年的全职太太?
原本把自己的人生全压在另一个人身上就是很愚蠢的事情,这世上,最可靠的永远是自己。且更不用说,她教出来的那些女孩子,原生家庭并不好,往后要是离婚了,不仅自己没有经济实力支撑,娘家也无法给她依靠。她对学生们很严格,不仅是因为她知道女性的处境,更因为她的学生都是大山里的女孩,她们要改变,需要付出更多。大山里的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多,许多人家宁愿砸锅卖铁供成绩不好的儿子读书,也不愿意花钱供成绩优秀的女儿读书。女孩们除了读书,还得做家务、干农活、带弟弟。
看到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江梦南的故事让作为同龄人的我们备受鼓舞,虽然江梦南被命运折断了一只前行的桨,但江梦南一直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付出多出常人无数倍的努力最终梦圆清华。我们难以想象她吃力专注读着别人唇语的模样,看到她的故事,我们青年干部还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
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韧劲尽情开放,拥抱阳光。面对无声的世界,她从不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父母的不甘心,江梦南的不认输,她走的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却硬靠自己的努力逆袭到清华,她伟大而勇敢,放下内心的“包袱”轻装上阵追逐梦想,她努力的样子是这世界最美的光芒,终于江梦南赢得了这场胜利,身残志坚,不负韶华。江梦南的那句“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激励着我们青年干部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一路向阳追赶超越。
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闯劲傲然挺立、不卑不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必须做到”是江梦南对自己严苛的要求,这些年她克服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她的坚毅支撑着她朝着梦想奔赴,凭借着坚定勇敢和不卑不亢,在人群中不断突围,无声的世界有多痛苦,她突围的力量就有多么强大,激励着我们年轻干部在苦干实干中破局开路,在不卑不亢中吐露芬芳,在基层用“赴汤蹈火,舍我其谁”的气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毅为民服务。
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坚韧不拔、闯关夺隘。江梦南不向命运低头,抱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难,激励着青年干部用敢于担当的勇气、善于创新的精神越过人生中一座座“高山”。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闯关夺隘,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意志,吃苦在前、拼搏在先的斗志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勇当先行者。我们不要为了天亮而奔跑,而是跑着跑着天就亮了。
感人的故事历久弥新,感动的力量经久不息,江梦南的故事给我们青年干部无限力量。有些花虽然会迟开,但终将会迎来最美的怒放,做一朵灿烂的“向日葵”,面朝阳光,嘴角上扬。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中国”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中国20__》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平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盛典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中国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__年。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当选20__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顾诵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获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院士是著名的飞机空气动力学家,是我国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歼击机的历史,顾诵芬院士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曾任歼8副总设计师、歼8Ⅱ总设计师。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院士被誉为“歼8之父”。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顾诵芬父亲顾廷龙和母亲潘承圭都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旧居在望星桥。顾廷龙逝世后,顾诵芬按照父亲临终前“将藏书一部分捐赠母校”的嘱托,分两次从北京专程到苏州,把父亲生前收藏的4000册(套)珍本、孤本、善本藏书捐赠给苏州一中。为此,苏州一中专设“顾廷龙赠书珍藏室”。20__年8月,“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在苏州美术馆举办,展出了顾廷龙、顾诵芬两代名人的手迹、图纸手稿、工具仪器等90件实物原件,以及成绩单、珍贵照片等66件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顾诵芬院士从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国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砺行程。
华坪女子高中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家庭贫困的阴影对孩子影响很大。张桂梅在家访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还经常救济学生家庭,甚至帮助全家人摆脱贫困。
船房乡华荣村的文丽丽、文萍萍(化名)两姐妹分别是华坪女子高中的高三和高一学生。两姐妹的家不仅贫困,而且她们的父亲眼睛患有严重疾病,在县医院无法医治,需要到邻近的攀枝花市医院医治,可因经济困难,一直未能出行。今年国庆到她们家家访时,张桂梅当场掏出500元给两姐妹的父亲,让他尽快去看病。
张桂梅看到两姐妹家有一间装杂物的危房,人员进出十分危险,当即提出应该尽快拆除。陪同家访的船房乡乡长李桂梅表示由乡里帮助拆房,并帮助其向民政部门申请低保保障。两姐妹和父母感动不已,全家搀扶着张桂梅送出村外。
12年来,张桂梅资助学生困难家庭的费用,都来自各级政府给她的奖励补贴,还有社会各界的捐助。她希望把这些关爱带到女子高中的孩子们身上。
“我获得的许多荣誉,是贫困山区老师集体的荣誉。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贫困山区的老师们,温暖了老师学生们的心,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做好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张桂梅诚恳地说。
一个人,总有感动的时候,世上永远不缺少令人感动的人。中央电视台在芸芸众生中,寻找出10个中国最令人感动的人,在每年的春天通过《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向大家介绍这些人和他们令人感动的事迹。《感动中国》已经开展了10年,可我却只看了一期,就是今年的这期。
今年,每个人物的事迹都十分令我感动。像朱光亚爷爷,他一心研究***,率领科研人员研究了整整10年。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中国第一枚***终于研究成功了,他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像胡忠和谢晓君夫妇,他们放弃在城市里的优良条件和工作,到山区的孤儿院去教书。这一教,就是12年。他们经常因为过度疲劳而昏倒,但他们还是坚持在那里教书。在这其中,无臂的钢琴师刘伟最打动我的心。
“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话是刘伟的励志名言。的确,他精彩地活着。刘伟在10岁的时候,因为一场事故被截去了双臂,可他没有放弃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人生的希望。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坚强地挺了下去。从10岁—12岁,从失去双臂到踏上维也纳的大厅,他创造出了无数的奇迹,他时时刻刻都在努力。
刘伟令我感动的,是他那种相信自我的心情和他那坚持到底的精神。
我又想起了我自己。平时,我很少有坚持不懈做到底的事情,常常是做到一半时,觉得太难了,太累了,就不做了。就拿我跳绳来说吧。前几个星期,妈妈对我说,跳绳对身体的健康有好处,于是我规定自己每天跳绳500个。坚持了几天,就做不下去了,因为跳完绳后,很累,气喘吁吁的,十分不舒服。我心想:这太累了,我还是放弃吧。很快,放弃就战胜了坚持。
现在,我看了刘伟的事迹,我认为,刘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遇到了许多困难,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相信自己,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刘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感动中国”的人物的精神,我都要学习。《感动中国》让我知道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人,让我知道了许多值得我去学习的人。《感动中国》,一个让人感动的舞台!
昨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20__感动中国》,看完栏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每次观后,总会给人以长长久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那时候的我们,渴望知识,有老师给我们上课,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她的女儿说:“妈妈,你是一个好老师,但你不是一个好妈妈。”听到这,我感觉鼻子酸酸的,她的博爱深深感染着我,她放弃了对女儿的陪伴,但是她的学生也是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希望啊!她用她的博爱,影响了几千几万个家庭的孩子,让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让他们受到教育,从而有机会走出大山,去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她的学生也受到她的影响,试想如果她的学生能把她的博爱接力下去,那中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栋梁之才的!
中国的贫富差距现在还是较大,一个老师能够选择放弃优越的条件,而选择艰苦的地方,如果不是一种爱的力量支撑着她,她何以在那里整整36年!支老师,她用自己的微薄收入给学生添置学习用品,用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学生改善教学条件,无私地教育学生知识,这深沉的爱让我感动不已。这样的老师,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真的如诗句所赞美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想到我自己,现在有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有爸妈的宠爱,有温柔的老师,每天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我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好好学习,积极进取,希望长大以后也能成为支老师那样伟大的老师。
20__年初,宁波市看守所设立艾滋病监区,专门关押犯罪嫌疑人中的艾滋病患者。当时省里并没有先例,也无经验可借鉴,所领导正发愁找谁接手管理时,毛卓云主动请缨,“你给我6个月时间,管好了我继续,管不好你另请高明”。
上任前,看守所给毛卓云买了防护装备,可以从牙齿“武装”到脚趾,但毛卓云坚决不穿,“艾滋病在押人员很敏感,只有‘零距离’接触,他们才会对你交心。”这些防护装备一次没用就进仓库积灰了。
毛卓云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他自学了大量艾滋病医学知识、特殊群体心理及心理疏导干预方法等,每一次谈话、心理疏导,他都将对方的反应、情绪等记录在册。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写了5大本十几万字的工作日记,还总结出了艾滋病在押人员管教工作“五心法”。
靠着这套方法,毛卓云走进了艾滋病在押人员的心里,“慢慢地,他们不再有对抗情绪,还愿意主动跟我聊天了”。不过,危险依然随时出现。有一次,在押人员王强(化名)突然发狂,这个29岁的小伙子感染艾滋2年,曾因吸毒过量产生幻觉,在大街上持刀行凶,还刺伤了民警。在押期间,他的状态极不稳定,时不时攻击医生和管教民警。眼看他情绪崩溃,龇牙咧嘴想咬人,毛卓云上前一把抱住了他,轻抚他后背。王强安静了下来,并从此对毛卓云打开了心扉,也开始遵守看守所纪律。
毛卓云的妻子徐爱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丈夫的“新工作”。某天,她在报纸上读到一则关于艾滋病监区的报道,里面写了一位“毛警官”的事迹,配图是毛卓云的背影照。徐爱英心里咯噔一下,回家在毛卓云那里得到确认后,第一反应就是劝他换岗,“这工作太危险了”。毛卓云将自己的工作心得和管教方法详细解说给妻子听,并再三保证会好好保护自己,徐爱英这才勉强同意。
每一个荣获“感动中国人物”的人都是令人非常敬佩的,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快乐的巴郎”。他没有朱光亚的卓越贡献,没有吴孟超的精湛技术,没有刘伟的超越极限,没有刘金国的铁血意志。但他,却有着别人没有的一份坚定和踏实。
当我看到视屏中,阿里木在卖羊肉串办助学金时,我就感到很惊奇了,卖羊肉串?一年才有多少钱啊?我不解地继续往下看去,当我得知阿里木整整卖了八年羊肉串时,我的嘴就已经呈现出了O型。我记得毕节学校里的老师说:“阿里木基金,是毕节学校里最少的一份基金,但它的分量,也是最重的。”
我无法想象阿里木在八年的日子里是怎么挺过来的。资料说,他生活上每一方面的花费都严格控制在了一块钱,每天的饭菜就是一个馒头加一碗凉粉。他烤得香香的羊肉串却从未自己吃过。我一想就觉得太惊人了,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有这样拒绝诱惑的决心吗?恐怕早就自己把羊肉串吃得精光了吧!
还听说,阿里木为了省钱不愿买闹钟,于是天天请街坊邻居早早叫他起床。嘿嘿,如果是我的话,估计一群人后我起床我也懒得起吧,想想都觉得面红耳赤了,阿里木八年如一日地坚持卖羊肉串,不说别的,光是他的毅力和精神就足以让我仰望。
再次咬一口羊肉串,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羊肉串的味道越来越不同了。因为,当看到羊肉串时,我又会想起那位草根慈善家——阿里木。
张玉滚,和许多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一样,拿着最少的工资,干着最累的活。然而和那些普通教师不一样的是,他本就生长在这片大山里,在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去山外的`世界闯荡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却只因校长的一句挽留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回到自己曾就读过的小学当教师。
他,一个人扛着给学生们买的书走过崎岖的山路,一个人教五个年级的多门课。为了改善学生们的伙食,他让妻子辞去工作来学校食堂当义工。作为一名老师,他无疑是十分敬业的。更令我敬佩的是他敢于作出这个决定的勇气。哪一个人没有年轻气盛的时候,又有哪一个人没有自己一直想实现的理想?然而同样是很年轻的他,却在离自己的成功最接近的时候,选择暂时搁下自己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去播撒更多希望的种子。
然而,在一次为学生送书的途中,意外的事故使他年幼的女儿夭折了。在失去至亲的巨大痛苦之下,他也坦言想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不想看到这里的一切。我想这座大山的确亏欠他太多了,即使他真的离开这里也没有人会责怪他的狠心。有哪一位父亲可以无视曾经夺走自己女儿生命的土地?可在村民们的安慰劝导下,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可能是想弥补自己对女儿的亏欠,他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子女一样好。他用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了失去女儿的痛苦,用满腔的热情更无私地投入教学之中,即使提起女儿的过世仍是止不住泪水的流淌,仍是更坚定地握紧手中长长的教鞭。
艰苦的环境和忙碌的工作使岁月早早地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使他远不如那些同龄人看上去精神饱满的样子。可提及教学,他却又提起了精神,在现场唱起了自己在音乐课上教学生们的歌,简单的音节构成了最朴实、最美好的乐章。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学生们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我想象到他在年轻时站在山顶,用渴望的目光眺望山外的模样;想象到他在深夜为女儿的过世撕心裂肺的哭喊,却苦苦纠结是否要离开大山的模样;又想象到他耐心地为学生讲解山中植物的知识,带领他们大声朗读课本的模样……再细细品味他说的话,的确,他为了帮助星星迎来曙光放弃了自己的白昼,在黑夜里做着一轮明亮的月,只要星星们抬起头,他便随时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