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5篇)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让我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于修生养性,提高自身素质!格物致知,发展社会经济!而我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知识,因为传承让我们更加理性的了解历史而发展会要我们更加理性的创造未来。因为文化影响着后来者,后来者又传承、修正并补充着文化。在历史进程中,文化在碰撞中平稳地发展与进步着,波澜不惊。而现代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我们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即使有所涉猎可能也会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她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
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近期统计表明,其青少年犯罪率为6900万件/天。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已被费黜达近百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急需拯救。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碗,在外流浪找饭吃啊。
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吗?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坚守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听了专家们的真诚讲座后,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对师长,对朋友的恭敬之心。听完讲座,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对照弟子规,自己身上太多的缺点,很多都没做到过,没有想到过。回来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过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皮影戏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随着时代变迁,这门艺术日渐淡出人们视线。然而,在我的家乡—巫山县骡坪镇,残存着当地最后一支传统皮影戏班子,坚持给村民的文艺生活增添古色古香的味道。说起皮影戏,我可是情有独钟。
记得那一次是仲夏的一个晚上,我们正在吃饭,爷爷说:“大坝里来了个皮影剧团,吃完饭我带你去瞧瞧。”皮影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鲜物,不知啥样。我扒了几口饭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会儿,我和爷爷来到大坝里,只听见锣声、鼓声、喝彩声吵作一团。演皮影戏的场地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包得严严实实,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只见那儿摆着一个一米来高的木架子。框架上绷着一块半透明的驴皮,驴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挥动着铁锤大的拳头向老虎头上猛击,大老虎咆哮起来,不住的扒着地下的什么东西。老虎一用劲翻身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武松,劲儿先泻了一半。武松随手拿起身边的哨棒,一阵乱打,老虎倒下了。锣声、鼓声、喝彩声更响了。接着又表演了《哪吒闹海》、《西游记》、《葫芦娃》……精彩绝伦。
半夜节目结束了,我意犹未尽。我走到架子后面发现了许多带木棒的图片,爷爷见我好奇便给我讲:“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绘,很精致。这皮影共有十一个关节是仿照人得关节制作而成的。这让我越来越喜欢皮影了。
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历经多少年才流传至今。虽然现在有了电视、电脑等高科技给我们的视觉享受,但皮影始终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我爱我家乡的皮影戏!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繁荣富强的文明古国。她,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文明历史;她,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她,有着无数光辉灿烂的成果;她,使每一个华夏儿女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与骄傲。
中国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地质历史,在长期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考古证实发现,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发源地,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且自然地理环境丰富多样,自然景观壮美秀丽。我国疆土辽阔广大,自史前时代,即有许多人类部族在这片大好河山上活动生息,为缔造中国古代文化作出各自的贡献。春秋中期以后的中国,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取得显着的进步。春秋晚期到战国,是人们所熟知的“百家争鸣”的伟大时代。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伴随着丝绸、茶叶和瓷器,沿着两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传遍全世界。在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中国占57%以上,尤其是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不仅为世界输送了精美华贵又实用的商品,还将整个欧亚大陆联系了起来,对人类文明的交流发展起到了大动脉作用,而中国就是这动脉系统中的心脏!这种状况几乎持续了_年之久!汉字是中华文明最丰硕的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历来爱好和平。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清澈的小溪变得污浊,曾经浩淼的湖泊已经消失,曾经茂密的森林被砍伐,曾经赖以为生的淡水资源枯竭或被污染,曾经美丽的海滩不再美丽,曾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大规模生态破坏事件层出不穷……全球变暖,雾霾笼罩,气候反常等。这就是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这类人为制造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也就是说当今的人与自然不和谐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不是自然因素。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为了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主动接受环保教育,学习环保知识,从我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做到终生参与环保。同时,我们应该激励广大群众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增强在发展中保护环境的信心,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只有这样,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天才会更蓝,水才会更绿。
原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只适合小学生阅读,翻了几页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纵览全书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博,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他的阅读对象不应只是中小学生,应该是所有的中华儿女。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称赞《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诺贝尔文学奖得者、作家赫尔曼.赫塞说:“我们现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书中。”是的,《老子》是经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转》、《荀子》……也同样值得我们去一一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把我们带到千年前的古代尽情翱翔,在传统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轻叩中华传统的大门,我们应该做到“自知”、“自胜”、“自省”,自然的规律就像拉弓射箭,要射中目标,箭头高时就压低一些,箭头低时就太高一些,老师称它为“损有余而补不足”。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故事,《老子》(二)中的第七十八章写到:“水不断地滴到石头上,时间长了就可以把石头滴穿”。这是“水滴石出”的故事的出处。
曾看到过这样一篇短文《决定命运的两小时》“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10点之间。每晚推出两小时的时间来阅读、进修、思考或者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阅读、进修、思考、讨论什么,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近期,学校开展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活动,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该阅读、该思考、该讨论的。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第一是“传统经典”,“统”这个字从字典里查,是蚕茧的头,传是从头传下来。所以“传统文化“顾名思义,是一个很早以前就有的,一直传到今天。我们历代祖先都为了这个文化而添砖加瓦,共同繁荣、共同兴旺起来的一种文化,所以它是不间断的,不割裂的。 “经典”就是说它是被前人证明过是正确的,被前人证明过它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它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实际利益的。所以传统文化经典是最伟大,是最值得骄傲的。该学习、该思考!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第二是传统文化的“文”,是我们学习的内容。文是怎么形成的?都是那些古圣先贤,那些有境界的祖师大德,他们不是一般人,他们是圣人,他们的心量、他们的境界、他们的人品,那是我们一般凡夫做不到的。他们明心见性,明白心的作用,知道人的性质,知道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怎么做,怎么做就是对的,怎么做就是错的,他们对人的性质、对人的本质充分的了解、充分的明白。他们把他们所明白的东西,用文字记载下来,形成今天这个文,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文”的形成。我们该学习、该思考!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第三是 “化”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我们学习这个文要达到什么目的?变化自己、转化自己、教化自己。怎么能够把这个文,通过学来变化我自己,达到文的要求?这个文就是道,你符合这个道,你做的、想的、说的你符合这个道,你就得,得什么?得幸福的人生。所以,我们该学习、该转化!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第四是,我们老祖宗说要“学”,学是手段,我们通过学习掌握经典,掌握文化,明白道理,我们对圣贤先人的教育,对这个文有一个从头到尾、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通达明了,我掌握,我清楚了。那么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我也就找到了。我不学,我就拿不到这把金钥匙,我就亏了!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第五是“习”。”习“上面一个羽毛的羽,下面一个白颜色的白。这是关键,你学了这么多东西,文有了,你通过学你掌握,你也知道学习的目的是变化自己。怎么才能变化?怎么才能得受用?你怎么才能够得到这个文的真实利益?关键在习。习就是真干,你真得拿古圣先贤的教育,你真得拿经典当回事,要把它融在你的生活当中,融在处人待事接物当中,那这要练,学而时习之这个习。而习当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否则的话,没必要习。学习传统文化这五件事最关键的,我的体会就是要习,习就是改过,改谁的过?改我们自己的过,不是改别人的过。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对人性圆满的、至善至美的表述,所以做为中国人非常值得骄傲!而我们做为中国人,我们除了骄傲之外,我们还有一分责任,这分责任就是要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传承下去,学好它、用好它,指引人走向成功。
在公司李总关心和组织下,我参加了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次培训我的感受非常的大。
陈老师讲得深入浅出,围绕着五伦、五常、四维和八德还有很多课程,真的是培训内容丰富,让我一直停留在感恩和激动中。培训中首先讲到的是孝,所谓百善孝为先,中华文明五千年孝子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日益忙碌的生活中,慢慢的将父母给遗忘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和照顾我们的孩子。整个培训对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王希海大哥的感人事件,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王希海大哥为了照顾他植物人的父亲,放弃了出国工作的机会,为了让自己家里的哥哥姐姐安心工作,他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照顾父亲20多年,每天帮他父亲搽身、换裤、床单等,还每天帮他父亲吸痰,抠大便,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他不愧为真正的男人,他的事迹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也成为了我们的学习榜样,在参加培训前,我也一直认为我是个比较孝顺的儿子,但经过这次培训,比起王希海的感人事迹,我觉得我做的太不到位了,太不称职了,我相信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会做得更好。
通过这次培训的课程中,我懂得了只有每个人都知福、惜福,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工作,把责任进到位,和谐的环境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公司给予了我这次培训的机会,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家庭和亲人相处也有了新的意识,作为伟宏的员工更是教会了我如何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去对待我的每一位学员,认认真真去教好他们。
感恩李总富有远见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了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谢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感谢大自然给了我们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一切。怀着这份感激,我们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长期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声明: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向20__多年前的中国孔学习智慧;20世纪70年代,伟大的英国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过: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需要孔孟学说。世界上这些顶尖人物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文化,是定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道路,我们要以中华文化的精神去欣赏我们的祖先,重视我们的地球和家园。
念及善良,无非是父母的善良。《大爱无国界》、《大道至简》、《大恩不谢》;孝顺是认识真理、践行感恩的必由之路。如果一个人不能孝顺父母,很难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没有真诚就没有信用。子曰:“乐在《诗》,立于礼,乐在其中。”就是告诉人们从真诚出发,在社会上自立,做到和谐,践行人性为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孝道需要一个完整的观念,知道孝道就是知道感恩,把完整的观念融入生活,言行举止就是孝道。我们开始孝顺父母,然后传播开来。我们对我们的兄弟姐妹和我们所有的亲人也有这样的爱;对老师和同学,对领导同事,对大众,无论走到哪里都用这种爱对待所有的人。宇宙万物与我合一。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孝顺是感恩,孝顺是善良。真正懂得孝道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才会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也爱未来的大众。我们要照顾未来,不要因为现在的享受而浪费子孙后代未来的资源。如果为了眼前和暂时的利益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那么将来吞下这些苦果的将是我们的后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想长期发展,就要对大自然充满敬意和感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孔子的师父曾经说过,“为人师表之道,不过是忠恕之道”。什么是「忠恕」?忠诚就是尽你所能,认真对待一切,善待同学、同事、亲人、朋友;“宽恕”就是“像一颗心一样”,也就是推己及人,把自己的心和别人比较。如果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团结如官”。这样才能更好的自立,达到和谐。
一、目前学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
当今学生中,有不少人在家受亲人宠爱,俨然是家中的“小太阳”、“小公主”,
因而他们身上毛病很多,缺少合作、奉献精神,缺少“谦让”、“友善”等品质,为人很自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应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教育学生,促其成长,使他们成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建设者。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需要,也是广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
二、孔子教育思想理应走进现代学校,生根,开花,结果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中国现代的教育理应具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风格和色彩。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局,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一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启发、指导意义。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学校中的运用
孔子曾言“有教无类”,并将此言落在实处。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贵族垄断学校教育的特权,使普通大众有了学习的机会。今天,我国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目前教育上还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如城乡差异,东西差异,沿海与内地的差异等。
孔子说:“仁者爱人”。教师应用“仁”去热爱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从而受到好的启示。关爱学生是师德的要求。
孔子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今天的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要明白:只有弥漫着儒雅文化气息的校园才能造就温文尔雅的一代君子。教师要从孔子思想等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教育学生,使其成为我国现代的“四有”新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孔子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言论,启示我们: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方法,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取得好的效果。
孔子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们今天的师生仍然具有启发、教育意义。教师要研究教法,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教师要在自己的努力教学中体会到成就感、幸福感,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总之,学校,教师要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育学生,使他们成长为国家未来的有用之才。
通过我院开课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共6篇)
。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哈韩、哈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我们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历史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有段时间,我学习了关于《孝经》的知识,父母在最初的时候给予了我们生命,然后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我们用勺子和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子,教我们洗脸,等教我们学会了所有东西时候,我们首先回报给他们的是顽皮和顶嘴,我们忘记了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那些日子,我们忘记了父母是怎样把毕生的心血一点一点的传输给我们。所以我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到传统文化让我学会了感恩。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有利的贡献,才能是个有精神有信仰的有灵魂的人……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三
任时光匆匆流去,岁月侵染几层烟火,我心依缱绻几分墨香,于一盏茶的间隙,手捧一书,在光阴的罅隙捡拾几片落红,问一场繁华落寞后的归宿是否是今生无法逃脱的宿命。然却寻遍千般皆不是,微觉情深为心困。
偶然熏得花香为风起,时而深的智慧为博知。若不是世间种.种缘分结识于相逢的路途,就不会有共赏烟霞、同度良宵的机会。也许,昨天的我依然在探问温煦的阳光今日打在谁的脸上;也许,今天的自己依旧在为昨日的琐事耿耿于怀;也许,此刻的我在键盘上敲打着往日的无奈和彷徨……但有一点我始终坚信,那一次受益或许不是终生的却是深刻的。自从接触传统文化后,我常常思考,这一生的多数所得所习,或许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了的,若不然,每一个个体普世的道理怎会有共性了?与此同时,我也发觉差异化在习得的知识的同时是必然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而言与人、与自然。
为人之道,不容小觑。人活一辈子,寻求的最终意义纵然无法摸清,却也基本知晓为人之道的重要性。论语里曾说君子是为人的一个方向标。但是世间百态千变万化,众生百相迥然不同。如何让众生心境的参差不齐修得齐头并进,共度幸福人生了。我想那必然是修心、知性、感念、物化、行知方可蓦然回首探寻人生幸福的真谛。然而在这过程中传统文化之道无时无刻不行在心中,用在其中。
回想起自己的那次经历,虽说奇妙,却也生发着几分感恩,几分欣喜。自从偶得传统文化之道的洗涤,心境渐觉清净,内心诸多喜怒哀乐也知是身心无所依傍,内景无所展望所致。故而知晓其本源,方觉刹那间心蓦地清明,原来智慧均在古圣贤为人之道的言论里。说起为人之道,从字体而言,是可以比拟为两个相投的个体相互携手才能描绘"人"字的立。而在与人之道时,知其最重要的是为德之心,人之伦常、人之关联皆是人之本性所发。而这其中的各所及之道理都源于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是我们祖先长期积累的经典。学习这些道理后便觉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卷帙浩繁的书籍里传递下来的传统文化更是让我们现代人受益匪浅。若春风拂过大地,润泽着万物回春的向荣,似夏荷沁带着几分清雅,酥醉着行人驻足流连,传统文化的精髓何止这般的迷人和令人沉醉在其中了。想到世间万物的和谐相处,不由得觉得为人当因入万物的智慧之中。当将其自己植入一片静谧的天空下是否会陶醉着眼前的风景,是否会想那自然的和谐是如何运行的如此完美了?豁然开朗便知,在传统文化的天道之理里早已将任何自然之循环之道融入在其中。
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人不学不知道。若此刻净出尘世,不求闻讯世间种.种,我想那必是清修者寻到万物皆空之想,万物皆因一场繁华而落幕。而这起源于人与自然的一种自生自导的果。众生都是修心之人方可名万物皆有最好的归宿,然众生却不得其扼要之精。故而觉传统之精华不慎重要,故而丢弃学习的能动意识。自从学习天道之本后,我时常省内而看外。尘世非渡空境,而知世道之理,万物运行之本,非为道呼所名,而晓其义。人与自然万物若行之合一,当会皆大欢喜。如果我们一味的索取,甚至在基本的规律面前不合乎自然的法,那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大受惠的是人和万物的共生体,而不是人本身孤立的个体。顺乎自然之道,我发觉认识是在失去时变的宝贵。如我们真的在抓住时就明理之源,自然会在发生前仅仅握住,那时就已然与不和规律的线相交,也渐渐更加和谐自然。至于人与万物皆因一场相遇而关联,何苦破坏彼此对于个体本有的认识。我想自然的事物本身不再重要,若不然,惊讶怎会出于不自然的感觉了。人与自然,难分离,人与万物皆由自然道法运行。素来平添几度离合,不因四季的更替,不因人的改变,这既是自然,也是人与自然可以共存的最基本的法。
恰逢春雨润无声,一场雨落添新颜。沉寂许久方可知,有些相逢是缘。来到学校的时日,一直对传统的文化存于心,却不想那久之未曾滋润的心,适逢甘露降入心底。那份小小的感动是有的,那份战战兢兢的心情是迫切的。学校的几次学习使我原本的初心有了种新的回归。回想当时初中的日子,那时的感觉意犹未尽。现今虽然少有触及,却也明这些道理对人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轻轻地我走了,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那手,却带不走那份感动。如果说一次远行意味着下一次新的征程的结束,我愿将那份心底最虔诚的感动影响着更多的人,将心底最美的风景分享给和我下一次一路同行的人。前方之行,无所顾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路,我看到了志同道合的人,这一路不说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落寞。这一路有你们,这一次不说道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来一切都是如春花般绚烂,似夏荷般淡雅,犹秋叶般静美,当雪梅般凌然。心在远方,路在脚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这一路走来我们感恩老师的辛勤付出,更觉得学弟学妹们——你们的努力更加让基地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受到更多人的感动,影响到更多的人。"行百里者半九十",继续前行,继续带着学习传统文化的理念去践行,去影响更多的来者。
风轻轻掠过我的耳畔,我打开掩合的书,慢条斯理地行动起来。那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彷佛在我心里来回的传递一个信念,那就是:"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
中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整整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精美的民间工艺,独特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都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
既淡到传统文化,不得不提的,便是“传承”二字,优秀的传统文化须得有人继承,再谈发扬,若是不薪火相传,再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我对中华传统文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我对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便在“传承”二字上,若连“传承”都做不到,那又何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向我们展现了许多传统文化。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却能明显感到中国五各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一)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绘画、音乐等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的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书法却被人们遗忘在脑后,毛笔被硬笔所代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很少再有人会拿起毛笔练习书法。
书法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原因是什么?是书法本身不符合时代发展了吗?不,是中国人在“传承”二字上做的不够,本该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文化,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重视之下逐渐被人们淡忘。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人重视,无人继承,这是何等悲哀?
(二)传统节日——蕴含中华文化特色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合家团圆的中秋节,龙舟竞赛的端午节,共插茱萸的重阳节,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也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千年传承下来,也成了中国人口口相传,无人不知的故事。
但是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只知情人节,不知七夕节?又是从什么起,本该过重阳节的我们却只知圣诞白胡子老人?
中华传统节日沿续了千年之久,如今却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传统节日渐渐被外国节日所取代,甚至外国节日的风头隐隐有盖过传统节日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依然是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薄弱。不关注中国传统节日,盲目追求外国节日的行为在年轻一辈中更是明显,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导致了外国节日逐渐取代中华传统节日成为中国主流节日的现象产生。一个民族如果不热爱本民族的节日,那又怎会去传承。
综上所述,于我看来,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便是“传承”二字,“传承”意在为让我们不忘初心,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壮大,薪火相传,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这,就是“中华文化之根”,这,便是我对“中华文化之根”的理解。
只有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传统文化是一个太大的话题,她有持久的魅力,以前总觉得,与我们很远。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原来,传统文化离我们很近,而不仅仅是课堂中的朗读与背诵,课本中的文言与古诗。
有谁见过书一样的教室?今年的公开课教室的造型别致新颖,像一本翻开的书似的,两边是卷起的书边。在“书卷”下,课桌椅整齐排好,由三十二名来自各地的小学生整齐地坐着,和主持人“老师”互动。在“书”中游历,“书”中思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课堂伊始,一个有关汉字的游戏——人体摆字,就吸引了我。游戏非常的有趣,“人体摆字",真是从未听闻。看时全身心地投入,为那些猜出的小朋友们叫好。有时他们摆不出来那个字,或是猜不出时,电视机前的我,心急如焚,真想自己亲自走进电视机里面去帮帮他们。
王教授的汉字演示,简直令我神往。博学的她,演示了“正”和“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的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原来,汉字是如此地美妙。原来,正直,是和“足”“目”相关;原来,祖先造字,都有朴素的真理蕴含其中。
汉字能溯源,穿过汉字,我们能看见几年前的历史。一撇一捺,一横一竖,小小的汉字也能展现出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们像一群群淘气又可爱的孩子,在方格中跳跃着;它们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在笔尖上流动着;它们像一朵朵漂亮的小花,出现在你的眼前。
传统文化远吗?似乎不远。我们的身边,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今晚,“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几节课,都让我们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普遍。
传统文化,这是一曲古典的旋律。或许传统没有处在时尚的前沿,但它永远是人们生命的原色。我们的生命是色彩斑斓的,其中必有一个主色调,希望传统文化能成为我生命的底色。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文房四宝、瓷器,还有很多像春节、端午、中秋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向征和代表。书法是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和好朋友都在学习书法,看着他们一个个字写都得很漂亮,心里非常羡慕,也暗下决心要练得一手好字。
暑假妈妈给我报了个书法班,走进教室,墙上到处挂满了一幅幅书法,有的字苍劲有力,有的字行云流水,有的字端庄秀丽,满屋子的墨香,仿佛置身于一个书法的世界。欧阳老师是我的书法老师,开始上课了,欧阳老师找来了毛笔和宣纸,让我在纸上画圈圈,我很好奇,画圈和书法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上午过去了,我一个字也没学会,这就是我的第一堂书法课。第二天,欧阳老师开始让我画竖线和横线,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实在憋不住了,对欧阳老师说:“老师,我是来学书法的,为什么一直让我画这些呢?”欧阳老师微笑着说:“你之前没有接触过书法,让你画圈,画直线,是让你学会运笔,把毛笔控制好。”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
第三天,欧阳老师终于开始教我学写字了,第一个字是写汉字“一”,刚开始写的时候我非常紧张,手还不停得抖,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按照老师教我的要领,落笔时稍重再写横最后收笔,“一”字就出来,可仔细一看怎么写得不直呢,像一条毛毛虫,老师说:“没关系,慢慢练习”,于是我就继续练,一张纸、两张纸、三张纸……,直到第五张纸,我终于把“一”字练好了,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书法很难写,可只要你专心、刻苦,就没有练不好的。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我的书法大有进步,字比以前好看多了。
“一手好字,受益一生”,学习书法既是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把字练好,还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通过学习书法,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要有恒心、有毅力,学习书法虽然很苦但也乐趣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