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感想02-12下面是整理的大学感想(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送走皎洁的月光,太阳再度升起,恍惚间,大学学习生活已过了一年。对于大学学习我有所感触,下面就让我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较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够得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学习之前,我觉得应明确三个问题:
首先应了解、知道、把握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看看自己有什么优缺点,有哪方面优势,应向哪方向看齐、发展;知道自己的性格特征和人格类型;懂得怎样开发自己的潜力。
龟兔赛跑延续了几千年,但这个比赛,不论结果怎样,兔子始终成不了赢家。因为兔子比乌龟跑得快是公理。兔子输了,则是奇耻大辱,兔子竟然输给了乌龟;赢了,只会让别人瞧不起——找一个比自己差这么多的人作为对手。由于兔子没给自己定位,做了十分愚昧可笑的事,因此得到的只有痛苦、嘲笑和失败。一个在写作上很有天分、对物理一窍不通的人,却立志要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一个通晓经商之道、一点音乐天赋也没有的人发誓要成为“贝多芬第二”。对于这些人的决心和毅力,我表示由衷的钦佩,可是对于他的决定和行为却不敢苟同。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目标,因为只有智慧地耕耘,才会有大的收获。
其次是根据自己的定位制出科学合理的目标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人若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那么他就陷入了平庸”这就告诉我们目标要合理,计划要科学。我觉得目标计划要有多个。人生规划,勾画美好未来的蓝图;大学四年、每个学期的目标计划。就像马拉松赛跑一样,把大目标分成一段一段的小目标,所以还应有月计划、周计划。至于特别详细的计划还是滚动的计划则可以因人而异。根据定位,若是性格很严谨,可以细化到每天看多少页书,记多少单词,做多少题,用一张大表格记录下来张贴到抬眼能看到的地方(若是性格内向的,则可以放到日记本里),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若是比较随意的人则可以制定比较有弹性的计划。结合对周围的资源如同学、老师、图书馆、网络等进行资源的整合,发挥其最大效益,统筹安排每天每月每年的学习时间。
我喜欢用铅笔写计划,因为之前我可能有好多因素没考虑进去,边执行边更进,循序渐进,最后形成行之有效的计划。我还会叫父母和知心的朋友监督我,提醒我。来学校之前我把我前几个较大的目标计划告诉我父母,所以每次回去或打电话回家父母的第一句话就是“进展得不错吧,我相信你行的”。在学校,我和一位知心的朋友互相交流,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再就是明确动力源泉。社会需要的迫切性、就业压力的严峻性就不言而喻了。我想大多数同学的动力源泉是来自父母。这也是一条无密可言的“秘诀”——家长的影响。父亲从小就给我灌输学习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每次在家饭桌上都要来一个精彩的演讲。入校时,他说了一句将会激励我大学四年乃至一生的话“是钢是铁,就要看你今后怎样做、怎样炼就了”。母亲就像温泉一样不断给我干涸的心田注入爱的甘泉,滋润我心田的每个角落。家庭的影响从开学初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出,个个都踌躇满志、血气方刚,新学期焕发着新气象。
以下是在具体落实到行动和计划的执行方面个人觉得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我认为预习这一步很重要。预习是我从初中沿袭下来的学习习惯。可能我这人脑子转得不如其他同学快,上课随即接受能力没那么强。我知道我是只笨鸟,所以我选择勤奋,选择先飞。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不是把老师明天要讲的内容草草看一遍就算了事,而应严肃对待,选择好预习的时间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把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先预习,比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进度都抢先一步,你就更占有优势,学习更没那么吃力费劲,上课效率也更高。
②课堂上其实我很喜欢上课,我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能够感受到老师讲课的风格与魅力。课前做好了充分预习,上课听听老师怎样把前后的知识很巧妙地连接贯通起来,形成网络系统。这样对课后和考前复习很有帮助,也很见效。即使你觉得那老师吸引力不大,请别抱怨。老师能站在我们的讲台上,一定有他(她)的魅力,只不过我们尚未发现。这时不妨试一试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最后也许你会发现惊奇的结果的。
③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我认为还要多做笔记、多动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往今来,真正“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人只怕是一种传说而已。读书多动笔,可以标示重点段落,可以记下疑难问题以便请教求证。心血来潮时,在书边写下几句,以表赞同或异议。日后重温批阅过的书籍,其乐无穷,别有一番滋味。
读书人的幸福多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读书不忘“烂笔头”,这种幸福的味儿、劲儿、神儿,是动笔之人才独有的。在动笔的过程中,与古圣先贤对话,领悟思想之“味”,就渐渐解脱了自己、慰藉了自己、充实了自己、实现了自己。
对于我们工科生,动手能力更应该加强重视。“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用眼看一遍同用嘴说一遍、用手写一遍或做一遍的效果就是不一样。比如我们计科专业的,学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书上有好多算法和程序,即使一一看了一遍而且看懂了,然而叫你写一个算法或程序,你可能脑子一片茫然,虽然不是一片空白,但总不知道如何下手。写出的程序在机器上一运行可能漏洞百出。这就是没有多练多写的结果。
④学习时脸皮要厚,韧劲得足。我们就是因为不知道才来学习的,所以有实在不懂之处,放下面子,加厚脸皮问老师问同学,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彻底弄明白决不放弃。这一点我们应该向赵菁姐姐学习,学习她那种“厚脸皮”、有韧劲的学习态度与精神。
我喜欢在南三上自习,因为那儿考研的同学比较多,四周都是我的老师。也许我问得过于简单,有时他(她)们会对我的问题噗嗤一笑。当时我确实有点尴尬,但我觉得学习不懂就问,这丢脸没什么,更何况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
⑤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大书法家,每天教学生练习书法。有一天,一位学生对大书法家说:我每天都用旧报纸练习书法,但不管怎么练,字总是没有长进。书法家听后对他的学生说:从明天开始,你不要再用旧报纸练习书法了,改用新的白纸试试。学生于是听从大书法家的教诲,改用新的白纸练习书法。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位学生的书法竟然大有长进,字越写越漂亮。学生不知其故,又来问大书法家: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大书法家说:“你以前每天用旧报纸练习书法,是没有从心理上认真对待它,只是抱着打草稿的态度在练习。而当你改用白纸以后,你知道了机会的可贵,抱着正确的态度专心致志地练习书法,其结果当然不同。”可见稿纸的选用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很大,它影响我们学习做题的情绪。纸张质量越好,越会珍惜,字就越写得更工整、明了,做题思路也就越开阔清晰。
⑥调整心态,镇定情绪。诚然学习是一段痛苦、漫长的过程,难免会感到厌烦。如果上自习不耐烦实在坐不下去时,不妨疯狂地去干一件你想干的事。如疯狂绕操场跑几圈,大声吼两声;疯狂唱几首自己喜欢的歌;疯狂画一幅画;疯狂在QQ上聊一聊或发几份e-mail(最好用英语);疯狂看一部积极的电影等等。之后你就会感到很爽,一切烦闷抛得九霄云外,然后马上进入学习状态。
考试时,若怕心中有杂念或已有杂念,还是紧张,怕时间不够,可以做个深呼吸,但这对我不管用。我采取的办法虽笨笨的,但挺见效。那就是想想试卷各题大概什么类型、该用什么知识、时间怎样安排等。就像在汉城奥运会上夺得射箭冠军的金水宁回答教练说“我当时只看到靶心,连箭都看不到了!”
“瞄准靶心”就是一心扑向自己的理想,心无旁骛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忘我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你便不会为外界所扰,而会多一份看云卷云舒、雁来雁去的怅然;便不会被这“黎明前的黑暗”所威慑,而会多一份挑战极限,冲向光明的执着。达到这种境界,你才不会为昔日的成功所左右,而会更多一份追求生命图腾的探索;才不会被袭来的失败所挫,而会多一份“卧待千山急雨来”的洒脱。瞄准靶心,让心灵恬淡成一泓波澜不惊的湖水,并告诉自己:“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赛场上箭无虚发、箭箭穿心。
⑦学习贵在坚持。俗话说“水滴石穿,金石可楼”、“一口吃不成胖子”。这都说明一个“恒”字。恒心毅力,这是个很滥的话题。可它的泛滥正由于它是基础性的因素。让前面所制定的计划坚持下去,成为一种习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我一直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在学习这条辛酸、漫长的道路上,坚持与忍耐是你取得成功的重要元素。耐心等待,时刻准备着,用耐心成就自己,相信那颗沙粒终久会长成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的。正如卢梭所说“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有些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不能拿来就套用。正所谓学无定法,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要靠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修正,使之更适合自己,这样的方法才能使学习更卓有成效。
走过一年的大学生活,我明白:大学曾经是我们一个玖瑰般绚烂,荷花般圣洁的梦;而现在,大学就是你所看到的校园,所呼吸到的那份书香气息;将来它将成为一段永恒的回忆,一段放飞自己的理想、舞动青春的美好回忆!"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升的时候投入学习"对,那就集中我们的智慧、精力和热诚,投入到每一个今天的学习活动中去吧。
7月24日,在区教育局组织领导下,我荣幸的来到来到了全国著名学府——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研修期间。我们有幸聆听到了上海何学峰的《学校转型背景下的领导管理变革》、周彬的《决策与执行:学校管理的思路与出路》、郑金洲的《校长领导力的开发与提升》、李家成的《追求教育的力量——学生工作的当代变革》等讲座,教育专家云集华师大,共谈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文化等理论与实践话题。专家们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大气磅礴,报告观点新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催人奋进,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和哲理的光芒,对我们而言,这是一顿极其丰盛的教育大餐。每一个讲座,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就是一次丰盛的思想盛宴,洗涤着我们陈旧的教育思想,催生着我们新的教育智慧,点燃着我们新的教育激情。在“大师们”的点拨和传授下,在先进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自己感悟和领会到了许多东西。
一、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陶行知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是一校之魂。这个“魂”,不仅指校长的学识、能力、人格力量,更主要是指校长的办学思想。校长办学思想,是校长教育思想在办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带有显着特色和倾向性的办学行为体现。如果一位校长既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又有办法把自己的办学思想为全校教师所接受,并贯彻在教育教学之中,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跨越新的高度,使学校的发展不断推向更高的层次。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学校是否有思想;校长的管理风格,决定团队是否有品格;校长的人格魅力,决定教师是否有凝聚力;校长的前瞻能力,决定学校是否有谋划能力。“一个没有办学灵魂的校长,就是一所没有灵魂的学校。”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校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
山东杜朗口中学学崔其升校长,劈掉讲台,创造“预习、讨论、展示、反馈”四步教学模式,使得崔其升校长的“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逐步变成全校师生每天的教、学的行为,达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呈现出“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喜人局面。使一个将要被砍掉的农村落后初中一跃成为中国教育的“小岗村”、新课改先进典型。
二、素质教育并不拒绝应试,应试的过程应该就是素质教育的过程,它们共同指向“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小组合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体会到理解、宽容和谦让的意义,这是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彼此交流过程中,借助于对答案的求解,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的知识,还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这是科学素质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朗诵,可以吟唱,可以舞蹈,学生习得知识,也是培养情感、陶冶情操,这是人文素质的提高。学生上课不再受约束,可以站,可以坐,可以大声讲话,也可以自言自语,气氛宽松和谐,心理自由放松,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和幸福,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重视自评工作,能不断发展及完善自评机制,促进自评文化的建立。学校的自评架构清晰,涵盖学校及科组层面的策划、推行及评估等工作;个人层面的自评亦已开展。学校行政组负责统筹自评工作,有策略地带领教师进行自评;教师对自评亦抱正面态度。学校能整合评估结果。此外,除了采用问卷等工具搜集量化数据外,学校可考虑透过观课及检视学生课业,搜集质化资料以更全面评估工作成效。
四、今后的设想和打算。今后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以先进的理念武装头脑,取其精华,剔除那些不适合我县实际的做法,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规范办学的要求,通过完善考评方案等措施,借鉴先进经验,不再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考查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探索自评与外评相结合的评价新机制,注重品德,张扬个性,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农村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一个学期的学习并不算长,但是我在一个学期中的收获不少,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学习其实是一种体会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媒介,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并且不断巩固旧的知识,从而享受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
有人说学习不是自愿的,是被强迫的,这种观点会使一个人进入误区,形成一种要我学习的观念。最后那根弦越绷越紧,一旦超过它的形变范围,它便会断开。这样的学习是失败的,也是我不赞成的。每个学习的人都要有一种这样的观念,学习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自己。一切的学习成果起初都属于自己,至于最后与别人的分享那是另一码事。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对于一个进入大学的我来说,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自己是否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每天坚持去自习便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选择自习的场所也因人而异,可以选择去图书馆或者公教区。每天都要有一种信念:“我要坚持自习”。一旦形成了这种信念,你便会继续下去,无论是在大学还是以后工作了它都会伴随你。我就是形成这种自习的习惯,最终带给我许多的惊喜。
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学习展开的'核心。有了坚持自习的信念,你离成功走近了许多,有时外界的一些因素会导致你的学习效率降低。比如学习的环境,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自己自习的时候周围很吵闹,原先的一些思维过程全部被打乱以至于无法学习下去,我是一个习惯于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的人,安静的学习环境会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逻辑更加的清晰。基于这些原因,我很少在宿舍自习,一般选择去公教区或者图书馆,加上图书馆里有很多的书籍也有利于自己知识面的扩展。在自己疲劳的时候翻阅文学书籍放松自己,从而使自己在下面的学习中提高效率。
抵制诱惑的定力是学习能进行的前提。大学的生活当中有许多诱惑,让你不想去学习。最大的算是网络游戏了,有些同学沉迷其中,放弃学习,从而荒废学业。我了解了这些,所以我在大学坚决不玩网络游戏,看到别人玩,心里也有一种冲动,但是最后还是抵制住了。我相信我有一种这样的定力去抵制。一旦有了定力学习进行也容易多了,可是诱惑太多,我承认我能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可是其它的我有时还是会去接受。
巩固旧的知识是学习新的知识的基础。一天的学习下来积累了许多知识,然而这些知识中有许多旧的知识,旧的知识的处理对新的知识掌握非常的重要。就拿高等数学来说,重积分的学习就是就知识的一些巩固,重积分中用到许多定积分的概念及公式,在做题中也是慢慢的显现出来。因此在接受新的知识之前必须巩固下旧的内容,翻阅课本或者老师的课件都是很好的选择。
习题的练习与思考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途径。一天的学习下来自己学习到多少,每天反复的问自己。布置的作业是检验你掌握多少的一部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做的同时不断地思考这道题涉及了哪些知识点,在书上做好笔记。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先不要急于看答案,先自己做一下,是在没有办法再参考答案并且在不会的那题上打个勾,预示那题你不会做。完成了作业后还是不够的,必须找些课外的习题来练习,因为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课外练习对自己的知识面扩展非常重要。还是拿高数来说,课外的习题中有时还会涉及到与考试相关的内容,难度增大了,对问题的思考也就更加深入了,相类似的题目会让你找到解题的思路,在应考中不会茫然,沉着的应对。
相互的交流与沟通是自我提升的有效方法。谁在学习中没有问题,课上有时难以解决,那就做好该问题的笔记,到课后向老师询问,一般老师估计比较忙要到下节课才问到,这时同学的帮助就必不可少,拿着问题与同寝室的同学交流,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问题解决了,而且你收获到更多,这就好比两个人将自己的思维互相交流下,每个人都有两种思维。最后越积越多,你对问题的求解也变得多样,力求找到最简便的方法。上面就是我对于大学学习的一些观点,也是我的一些总结,大学的学习中还会遇到许多值得自己去总结的经验,尤其是这学期课程比较紧而且难度有所加大,希望在这个学期能总结出来更多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转眼间,学习《英汉互译》课程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的学习里,我收获很多,对翻译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对于《英汉互译》课程最大的学习体会就是:我们要学会培养翻译思维。我觉得这是老师反复给我们所强调的,这也是学习翻译课程的核心所在。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们要如何去培养翻译思维。
首先,学习《英汉互译》课程,最基本的是要知道翻译的规则。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连基本的翻译规则都不知道的话,我们将无从下手。翻译的规则包括翻译的概念和翻译的标准,从广义上理解,翻译指语言与语言、语言与语言变体、语言与非语言等的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狭义的翻译指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而翻译的标准是见仁见智,但是忠实与通顺是翻译标准的精髓,也是翻译学习中应首先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除此之外,英译汉与汉译英中一些具体的规则也是要了解并掌握的。
其次,在我们对翻译的概念和标准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我们翻译的时候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不同的语境,同样的一句话有不同的表达,因此,我们就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具体分析,还要考虑不同人物身份说话的语言特点。当英译汉的时候,我们的译文要符合中国人的说话特点,不能按照外国人思维,要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话思维;当汉译英的时候,我们的译文要符合外国人的说话特点,要符合他们的说话思维。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翻译的标准,选择直译或者意译。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与思想。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步,多读、多看、多译。学习翻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学好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多背一些译文就可以学好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实践,脚踏实地地去翻译,从翻译中慢慢培养翻译的思维,才能学好翻译。翻译的思维是翻译的核心,翻译的思维就如打开翻译大门的钥匙,当你拥有了翻译思维,打开翻译大门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练习,但也并非翻译的题做得越多越好,如果翻译后不去总结,翻完就完,那也是做无用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
以上就是我对《英汉互译》课程的学习体会。我很感谢老师不是照着书本来给我们上这个课,而是来源于书本,但更高于书本,教授我们学习翻译的方法,致力于培养我们的翻译思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相信我的翻译水平会越来越好的,跟着老师的步伐,脚踏实地地前进,终会取得回报。
大学是个大熔炉,能炼出好钢,也能熔解废铁,关键是看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回首这一年,写了点自己的小心得。
学会坚持。有句话说得很对,凡事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阶段,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比如学习,开始时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如果深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有些疑惑,再坚持钻研,突破那一层薄纸,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还如感情,其实第一印象特重要,有时也叫一见钟情,但如果加深了解,就会发现{BAIHUAWEN.}很多问题,好些不足,感觉并不是很适合,好像不是原来理想的那种感觉啦,这是最让人迷惑的第二阶段,看山非山,看水非水。很多人没有勇气走最艰难的阶段,当然不会有结果。同时有的人坚持啦,学着包容,学着谅解,携手走过迷惑,这才是可贵,最后会发现自己的第一感觉是对的,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学会沉默。有时沉默真的是金,对于不懂或者是没有把握的问题或事最好是保持沉默,有时沉默是一种真诚,相反如过不了解情况就乱谈瞎套,反而会让人反感也更加显露你的无知,对待别人的感情问题,更应学着沉默,毕竟你不是他,不了解,也不清楚他的真实想法,当一名合格的听众好啦,或许朋友只是想找你倾诉一下心里的压抑,说出来会舒服点,别去强加干涉,更不要去指责,对于感情没有谁对谁错。
学会理智的看问题。这个很难,尤其对于用情很深的人来说,真的很难,说一句我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都不小了啊。应该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有些话自己知道就好,没有必要说出来,就让它烂在心里好啦;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要太幼稚了,既然成长啦,就有成长的责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的看待问题,这样才不会让自己伤得更深。
学会宽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过了这么多年的集体生活,这是必须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存在的价值,都有各自的思想,不管你在家怎样,以前怎样,到大学人人都一样,不能太挑剔,你讨厌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也会讨厌你的。显示自己没必要就要贬低别人。
这是我认为在大学中比较重要的几点,坚持,沉默,宽容,理智。仅仅代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送给自己也送给我即将上大学的朋友们,希望大家都幸福都快乐!
作为一名刚刚博士毕业新入职的高校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20**年武汉大学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大概持续了一个月左右,中间因工作的原因旷了几次课,这是我难以抹平的遗憾。
博士在一定程度上是“专士”,相对于整个人类知识这一浩瀚“海洋”,我所了解的极为有限。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我之所以聪明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无知”,这就是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自己谦逊却不失智慧的评价。当我面临全新知识之际,承认自己无知,谦卑俯伏在曾经的大学课桌面前,是提升自己的见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
开学第一课,胥青山的《高等教育学》游龙走凤,大气磅礴。说实在的,每位学生都喜欢有气场的老师讲课,这样的老师首先就应该是一名知识广博而又精专的学者,身上有一种不拘的风格,用孔子七十岁的境界来形容:“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武汉大学之所以成为全国著名大学,乃在于有大师。胥青山老师从高等教育的起源、发展、功能讲起,进而论述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即将发生的变革,提到武汉大学校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刘道玉校长”,言语之间,充满尊敬而又扼腕叹息,我就知道,将来的武汉大学不仅仅只有一位刘道玉校长。
讲授《高等教育法》的汪习根教授,作为博士论文全国百优获得者,讲起课来也是语不惊人誓不休,身躯虽不魁梧,却蕴藏着一股蓬勃的能量,精气神十足。开篇一句“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在于GDP,而在于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教育”“教育的职责是赋能”“教育停留在道德、伦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字字珠玑,如醍醐灌顶,将我从沉闷中拍醒。汪习根老师不仅从广阔的层面论述了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还硬是将枯燥严谨的法律赋予其艺术权能和人情味,“律法乃是将人的最低需求/保障法制化”。人治与法制相辅相成,人治在很大程度上有其盲目性,法制能够引导规范人治,在情理和法理之间寻求合情合法的最优方案。中国历代和近现代的动荡很大程度上由于不重视法制地位而导致,因此,党和国家很重视法律。
讲授《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钟年教授,结合现实中的常见例子将心理学知识深入浅出的解析出来,听起来远没有书本上的那般难以理解,让我们也能够更好的在现实和教学中运用所学过的心理学知识。
《武汉大学百年史略》本是一道特色小菜,却没想到,被毕业留校没多久的吴骁做成了一顿满汉全席。资料的收集详尽充分,考证的历史和年限也是极尽久远,对武汉大学历史上所发生的几乎所有的人或事都有着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精细而不失深刻,百花齐放又不失条缕清晰,执着中严谨求证,又不失优雅风趣。对武大的爱就像深深爱慕的恋人,令人拍案叫绝。不愧为武大图书情报系(档案馆)的明日之星。
很多老师我无法一一列举,在极短时间内的猛烈轰炸,我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些应接不暇。虽然课堂的学习是丰富多彩的,也有极少数的老师讲课虽口若悬河,但听起来却让人无精打采,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毕竟课程的内容也是有些枯燥的。
听课是一种视觉上和听力上的享受,而看书看课本,又是另一层面的精神探险,在深邃的高等教育知识丛林里探索挖掘那些自己以前未曾见过的宝贝,对自己的知识和精神财富是一种极大的扩充和提升。很多的概念以往自己一概不知,看起来又是似懂非懂,我不禁汗颜自己的匮乏。这样如何能够为人师表?如何传道授业解惑?这让我深刻的认识到,高等教育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也是可以探索、可以研究、可以发现的。高等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主客体互换,几乎完全不同于中小学的教学,高等教育在于引导而不是灌输,在于赋能(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构建灵活的智慧而不是教条的知识。这一切都使我们新入职青年教师即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若不重视这一挑战,谁就很可能在教学中打败战,谁就很可能在教学相长中落伍。高等教育中的教学,以学为主,以教为辅,过去的好学生未必是今天的好老师,但好老师也是从好学生中成长过来的,不然我们就无法在全国闻名的武汉大学就职,我们虽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也不能失去信心和斗志,挑战总会有的,而进步就在战斗当中。只要我们积极投入“教学”战斗,积极备战,不打无准备之战,相信在若干年后,我们也会成为一代名师。
我不想过分的论述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因为知识只是提升技能的一种手段,毕竟知识需要不断的更新,我会用愚公移山的谨慎和步奏来学习高等教育知识,我更渴望吸取书本中的思想,而且我不会仅仅满足于书本中的现有观念和格局,我会极力在未来的岁月中突破它、发展它、更新它。因为我们的课本的参考文献多是国内出版的,或是国内编译的,在知识的视野和更新上还未能紧跟国际的步伐,很多的观念也是拾人牙慧,是陈旧的、教条的、固有的、束缚我们头脑、思想和灵魂的。试想,若是我们的高等教育理念先进,为何至今不能培养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世界级大师来?虽然我不再年轻,但我依然保持一贯的作风,不会好高骛远,我会先吸取这些营养,再走下一步路。
对于目前中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我们的书本和考题也是非常重视,反复提到了这一现象。我觉得,教学和科研看似矛盾,其实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区别只是时间上的分工,教学和研究就好像一条流水线上的两道不同的工序,都是先有生产再有输出,科研是教学的前奏,因为,没有研究,就没有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就不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视野、新的突破、新的格局。教学的目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若是一味的灌输陈腐的知识,只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僵化、更加懒惰。对于旧有的海量知识,教师除了引导,更多的交给学生自学,而新知识是学生消化旧有知识和思想的催化剂。但我也同样认为,旧有的知识在构建学生知识体系,起到稳固根基作用,决然不可荒废,也不能搞跨越式的发展建造空中楼阁。尤其对于我们的医学,要更加重视旧有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终究来说,传统教学和科研存在时间利用上的矛盾。我的想法是“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
这次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对我而言,仍是不够的。因为我还有些意犹未尽,也是因为我们学医的人文知识太过欠缺。许多的人文课,我很想去听,但因为一些事务和工作的安排,还是缺课了。幸亏老师们也不计较,体贴我们的苦处,在课堂上从来没有点过我们学院学员的名字。但我作为班长,也是用了一些苦口婆心,劝慰我的同事多来参加,因为这次培训所安排的课程真的很好,老师的讲解也是很引人入胜的。
我不想过多的引用书本上的话或是抄几段文献中的话,以为引经据典,好像博学的钱钟书,我又不是写论文,为什么要引用那么多别人的文献或是话语。好了,文字到此就基本结束了,为了不让篇幅看上去太小,我把文字调大一些。
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我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立更生,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和谐处理以及在人生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在大学技能学习上,我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一进入大学,学长学姐们就告诉我们,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空间,在努力开发其它实践潜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来学校的主要任务——在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基础上,更应该在知识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毕竟学习才是根本。所以我在这里简单谈一下自己在大一期间的学习心得。
首先,坚持上课是最基础的。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空间,所以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不要让其他事情占用了自己最基本的学习时间。有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的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其实呀!“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况且老师理解比我们深刻,听课的效果会事半功倍的。
其次,学习贵在理解。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记住,而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运用,作到学以置用。
而且,必须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每天抽出时间来自习,自习能预习明天的内容还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自习也为自学打下基础,在大学里自学是很重要的,不像初中一样有老师手把手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给自己目标,自学也是一种能力,为以后的独立之主做好铺垫,当你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你会发现你各个方面也在提升。
另外,提高效率也是比不可少的。大学学习的也是一种能力,不仅要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也要讲究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任务的方法,不是有句话是”时间就是金钱么”,一下有几种提高效率的方法。做到之后你将发现学习不是一件沉重的事情。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